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修改)
贵州侗乡黎平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初探

贵州侗乡黎平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初探(邓成伟)摘要本文在分析了贵州侗乡黎平国家森林公园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侗乡黎平森林公园旅游的独特性,开发的价值高等优势,针对森林公园旅游总体规划提出现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从而以期能找到促进侗乡黎平国家森林公园植被的保护和森林公园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字侗乡黎平森林公园现状问题对策Abstract The thesis analyzes Dongxiang Liping National Fo rest park, Guizhou auording to its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 on, explaining its uniqueness that Forest Park travel, and som e advantages of developing value. The thesis also will put for ward some reasonable solutions for the problems which exist in the general planning of ffice:smarttags" forest park travelin g, whose aim is to protect the vegetation of the park and to make the forest park tourism keep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 word Dong township Liping , forest park , status qu o , problems , countermeasure引言侗乡黎平国家森林公园景区(点)间的相似性和资源总体形成背景的一致性,在某种意义上成为森林公园在主题定位和特色产品上缺乏创新的重要影响因素,从而导致低层次重复建设和产品雷同,最终形成市场上的互相激烈角逐。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文阳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5-2030)的批复-黔府函〔2016〕38号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文阳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5-2030)的批复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文阳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5-2030)的批复黔府函〔2016〕38号贵阳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申请审批〈修文阳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5-2030)〉的请示》(筑府报〔2015〕110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修文阳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15-2030)》(以下简称《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修文阳明风景名胜区的范围: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1′36"-106°41′04",北纬26°50′51"-27°12′19",总面积为120.2平方公里,划分为六广河峡谷景区、大石石林景区、珍珠岛景区、岩鹰山景区、蜈蚣桥景区及阳明洞景群。
请按《规划》确定的风景名胜区范围标桩定界,建立档案,加强管理。
三、修文阳明风景名胜区的性质:以底蕴深厚、国际影响广泛的阳明文化为灵魂,以壮观的六广河峡谷、秀丽的大石石林等自然山水为载体,具有文化展示、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及科普科考等功能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四、请根据《规划》确定的原则和规划结构、规划布局及专业规划,抓紧编制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
做好旅游服务点的规划设计,逐步完善风景名胜区内的交通、供水、供电、电信、环卫等基础设施,加强各景点的环境整治。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确保风景名胜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符合规划要求。
风景名胜区内各项设施的体量、风格、色彩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严禁在风景名胜区内建设破坏景观的项目。
云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报批管理规定-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告第17号

云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报批管理规定正文:----------------------------------------------------------------------------------------------------------------------------------------------------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告(第17号)《云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报批管理规定》已经2009年5月31日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第8次厅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7月1日起实施。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00九年六月三日云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报批管理规定第一条为了加强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报批管理,根据(风景名胜区条例)等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的报批,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总体规划的编制,要按照国家有关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的规定以及标准规范的要求和本省相关的规定进行。
第四条总体规划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林业发展规划及其他有关规划相衔接。
第五条总体规划由风景名胜区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跨行政区域的总体规划,由其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第六条编制总体规划,应当采用招标等公平竞争的方式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
第七条总体规划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纸三个部分内容。
第八条总体规划文本应以条文方式书写,直接表述总体规划的规划方针、原则和结论,对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应当作出强制性规定,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应当作出引导和控制性规定。
总体规划文本应当明确简练,利于执行,体现规划内容的指导性、强制性和可操作性。
第九条总体规划文本应当按照《云南省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办法》的规定编写。
第十条总体规划说明书是对总体规划文本的详细说明,是对规划内容的分析研究和对规划结论的论证阐述。
肇兴侗寨

简介概况
鼓楼群
自然片区
歌舞之乡
肇兴侗寨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是黔东南侗族地区最大的侗族村寨。也是侗族的民俗文化 中心。到2012年,居民1100余户,6000多人。肇兴侗寨四面环山,寨子建于山中盆地,两条小溪汇成一条小河穿 寨而过。寨中房屋为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顶覆小青瓦,古朴实用。肇兴 侗寨分内姓外姓,对外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分为仁团、义团、 礼团、智团、信团五团。
肇兴侗寨是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 之一,2007年被《时尚旅游》和美国《国家地理》共同评选为“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之一。
肇兴侗寨的人们肇兴侗寨全为陆姓侗族,分为五大房族,分居五个自然片区,当地称之为"团"。分为仁团、 义团、礼团、智团、信团五团。肇兴不仅是鼓楼之乡,而且是歌舞之乡,寨上有侗歌队、侗戏班。
肇兴侗寨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下辖镇
01 简介概况
03 旅游特色
目录
02 鼓楼详述 04 自然景观
05 旅游提示
07 获得荣誉
目录
06 交通信息
肇兴侗寨,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东南部,占地18万平方米,截止2012年统计,居民1100 余户,6000多人,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
旅游提示
行
随着黎平机场航线加密,厦蓉高速公路、黎洛高速公路、三黎高速公路、贵广高速铁路先后建成投运,这将 极大地拉近了黎平侗乡与外界的时空距离。未来3内,黎平将逐步形成航空、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高速铁路组成 的立体交通体系。肇兴景区归杩旅游服务区距厦蓉高速公路、黎洛高速公路从江东站3公里,距贵广高速铁路从江 站仅2公里。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寨寮溪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改的复函-浙政办发函〔2015〕81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寨寮溪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改的复函
正文:
----------------------------------------------------------------------------------------------------------------------------------------------------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寨寮溪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改的复函
浙政办发函〔2015〕81号
温州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核准修编瑞安市寨寮溪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3—2020)的请示》(温政〔2015〕31号)悉。
经省政府同意,现函复如下:
一、同意开展《寨寮溪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3—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修改工作。
二、《总体规划》修改要严格按照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浙江省风景名胜区条例》规定开展。
对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要充分论证,并做好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有效衔接。
修改后的《总体规划》按规定程序报批后实施。
三、要坚持科学规划、严格保护、统一管理、永续利用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对寨寮溪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规范各项建设活动,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的规划与建设,应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要求相协调,切实把风景名胜区保护好、利用好。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11月18日
——结束——。
三江侗族自治县旅游总体规划

三江县有13个乡、3个镇、166个村民委员会,到2001年末全县总人口34.28万人,有侗、苗、瑶、壮、回、仫佬、汉等7个民族,其中侗族占总人口的56.76%;土地总面积2454km²;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地为古宜镇。
近几年来,三江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区党委、区人民政府“三大战略,六大突破”的决策,结合本县实际,着力抓好经济结构调整,做好山水特色文章,资源优势进一步得到发挥,逐步形成了以茶叶、毛竹、水果、肉牛为主的种养业,以铝和结晶硅为主的有色金属工业,以水力发电为主的能源工业,以造纸为辅的轻工业,以油脂加工为主的化工业,以来料加工为主的人造宝石业,以民族风情旅游为主的旅游业,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较快的发展。2001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7419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其中就第一产业23953万元,比上一年增长7.8%;第二产业13684万元,比上一年增长3.9%;第三产业27943万元,比上一年增长13.5%;财政收入完成4406万元,同比增长7.31%;农民人均收入达1356元,增长14.1%。
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有:青蛙、诏蛙、棘胸蛙、雨蛙、鹰嘴龟、金钱龟、鳖、山瑞、蟹、娃娃鱼、眼镜蛇、蟒蛇、金环蛇、银环蛇、黄飘蛇、水蛇、竹叶青蛇、干芋苗蛇等。
三、历史沿革
三江县始建于宋朝,崇宁四年于融水县三口寨置怀远军,后改为平州置怀远县。后几经兴废,自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复县直至民国2年(1913年)均称怀远县,民国3年(1914年)易名为三江县。1949年11月18日解放,12月18日成立县人民政府。1952年12月3日成立县级侗族自治区,1955年9月改为自治县。
(三)交通区位
三江程阳桥侗族文化风情旅游区以三江县城为依托,道路交通网络呈放射状布局,直线距离基本上在以县城为中心半径20km的范围内。在外围交通方面,三江县城距桂林两江国际机场150km;枝柳铁路南北向贯穿,北到湖南省通道、怀化、张家界,南至柳州、南宁、北海;公路有209国道和321国道在境内交汇,南至柳州市、北通湖南通道县、东达桂林市、西往贵州从江县;水运可沿融江直达柳州市。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附件2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附件2: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发布日期:2011-6-9]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称面积(平方公里)名称面积(平方公里)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280扎兰屯风景名胜区475石花洞风景名胜区84.66千山风景名胜区72盘山风景名胜区106鸭绿江风景名胜区824.2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2394金石滩风景名胜区120秦皇岛北戴河风景名胜区365.97兴城海滨风景名胜区42野三坡风景名胜区498.5大连海滨—旅顺口风景名胜区166.7苍岩山风景名胜区63凤凰山风景名胜区216嶂石岩风景名胜区120本溪水洞风景名胜区44.72西柏坡—天桂山风景名胜区256青山沟风景名胜区127崆山白云洞风景名胜区350医巫闾山风景名胜区630五台山风景名胜区376松花湖风景名胜区500恒山风景名胜区147.51八大部—净月潭风景名胜区103.38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178仙景台风景名胜区32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70防川风景名胜区139五老峰风景名胜区300镜泊湖风景名胜区1726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720琅琊山风景名胜区115太湖风景名胜区888齐云山风景名胜区110.4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31采石风景名胜区64.85云台山风景名胜区201巢湖风景名胜区800蜀岗瘦西湖风景名胜区7.43花山谜窟—渐江风景名胜区61.2三山风景名胜区17.23太极洞风景名胜区22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59.04花亭湖风景名胜区254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1123武夷山风景名胜区79雁荡山风景名胜区289.91清源山风景名胜区62普陀山风景名胜区41.95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245.74天台山风景名胜区58.2太姥山风景名胜区92.02桃源洞─鳞隐石林风景名胜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区34.9130.23区楠溪江风景名胜区625金湖风景名胜区140莫干山风景名胜区58鸳鸯溪风景名胜区66雪窦山风景名胜区140海坛风景名胜区71双龙风景名胜区79.7冠豸山风景名胜区123仙都风景名胜区44.3鼓山风景名胜区49.7江郎山风景名胜区67玉华洞风景名胜区43仙居风景名胜区158十八重溪风景名胜区62浣江—五泄风景名胜区73.188青云山风景名胜区52.5方岩风景名胜区152庐山风景名胜区302百丈漈—飞云湖风景名胜区137井冈山风景名胜区213.5方山—长屿硐天风景名胜区26三清山风景名胜区229.5黄山风景名胜区160.6龙虎山风景名胜区200九华山风景名胜区120仙女湖风景名胜区198天柱山风景名胜区82.46三百山风景名胜区138梅岭─滕王阁风景名胜区143.68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214.74龟峰风景名胜区135韶山风景名胜区70高岭—瑶里风景名胜区192.18岳麓风景名胜区35.2武功山风景名胜区260崀山风景名胜区108云居山—柘林湖风景名胜区524猛洞河风景名胜区255泰山风景名胜区125桃花源风景名胜区158紫鹊界梯田—梅山龙宫风景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479.950名胜区胶东半岛海滨风景名胜区87德夯风景名胜区108博山风景名胜区73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19.527青州风景名胜区76.54西樵山风景名胜区14鸡公山风景名胜区27丹霞山风景名胜区215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9白云山风景名胜区21.8嵩山风景名胜区151.38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19.6王屋山─云台山风景名胜区110罗浮山风景名胜区214.82石人山风景名胜区268湖光岩风景名胜区38林虑山风景名胜区100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2064青天河风景名胜区45.2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1008神农山风景名胜区96花山风景名胜区3001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73.24三亚热带海滨风景名胜区212武当山风景名胜区312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1095.67大洪山风景名胜区305缙云山风景名胜区170隆中风景名胜区209金佛山风景名胜区441九宫山风景名胜区196四面山风景名胜区213.37陆水风景名胜区268.5芙蓉江风景名胜区100.75衡山风景名胜区100.7天坑地缝风景名胜区456武陵源风景名胜区397.5峨眉山风景名胜区171.88九寨沟—黄龙寺风景名胜区2550路南石林风景名胜区350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150大理风景名胜区1012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597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1202.31贡嘎山风景名胜区11055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8609.1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103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685西岭雪山风景名胜区483玉龙雪山风景名胜区957四姑娘山风景名胜区450腾冲地热火山风景名胜区115.35石海洞乡风景名胜区156瑞丽江─大盈江风景名胜区672.31邛海—螺髻山风景名胜区2240九乡风景名胜区167.14白龙湖风景名胜区482建水风景名胜区70光雾山─诺水河风景名胜区456普者黑风景名胜区176天台山风景名胜区109阿庐风景名胜区186龙门山风景名胜区1900雅砻河风景名胜区920黄果树风景名胜区115华山风景名胜区148.4织金洞风景名胜区307临潼骊山风景名胜区87潕阳河风景名胜区625宝鸡天台山风景名胜区153.34红枫湖风景名胜区200黄帝陵风景名胜区23龙宫风景名胜区60合阳洽川风景名胜区176.46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118.8麦积山风景名胜区215赤水风景名胜区328崆峒山风景名胜区83.595马岭河峡谷-万峰湖风景名胜450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380.7区都匀斗篷山─剑江风景名胜区267青海湖风景名胜区4583九洞天风景名胜区86西夏王陵风景名胜区86九龙洞风景名胜区65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548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150库木塔格沙漠风景名胜区1880紫云格凸河穿洞风景名胜区70博斯腾湖风景名胜区2789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1301.4太阳岛风景名胜区88天姥山风景名胜区143.13佛子山风景名胜区56宝山风景名胜区87.8福安白云山风景名胜区67灵山风景名胜区101.5桐柏山—淮源风景名胜区108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20苏仙岭—万华岩风景名胜区46.09南山风景名胜区186万佛山—侗寨风景名胜区168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118东江湖风景名胜区280梧桐山风景名胜区31.8平塘风景名胜区110榕江苗山侗水风景名胜区174石阡温泉群风景名胜区67沿河乌江山峡风景名胜区102.2瓮安江界河风景名胜区138.6纳木措—念青唐古拉山风景名胜区4249.74唐古拉山—怒江源风景名胜区8900。
古城旅游区详细规划说明书

古城旅游区详细规划说明书三、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旅游规划通则》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5、《城市绿化条例》6、《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7、《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8、《贵州旅游村寨定点管理暂行办法》9、《贵州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0、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996年6月)11、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12、国务院颁布《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年6月)13、建设部颁布《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实施办法》(1987年6月)14、建设部颁布《中国风景名胜区形势与展望(绿皮书)》15、《隆里古城保护规划》(2000年8月)16、《锦屏三板溪—隆里古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7、《锦屏县城总体规划(修编)》(1996—2010)18、《隆里古城保护、整治与旅游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02年1月)四、规划原则1、古城的保护与旅游发展相结合的保护性开发原则2、可持续发展原则3、市场导向与资源利用相结合原则4、文化、环境、资源相结合原则5、民族文化与现代化有机融合的原则6、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原则7、科学合理规划原则五、规划内容规划工作包括两个层面的内容:1、对隆里古城旅游资源优势及客源市场进行分析,提出全新的旅游产品体系,形成统一的更高质量的村寨旅游地。
2、在整个规划区内制定发展规划,包括土地利用、道路交通、公共设施、公共绿地等及旅游发展规划。
以发展规划为依据,在整个规划范围内拟订相应的开发控制和引导的具体规定。
第一章规划区资源背景一、历史沿革隆里古城,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龙溪河下游亮江出土的一批秦汉时期青铜剑即是物证。
唐设龙标县,元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设隆里蛮夷长官司。
明洪武十一年湖广上里司坪(今黎平)吴勉领导侗、苗农民起义,众达20万,攻克黎平、锦屏及湖南通道一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划目的为了加强对黎平侗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黎平侗乡风景区”)的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全面发挥风景区的功能和作用,特制定本总体规划。
第二条编制依据1、《风景名胜区条例》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8、《国务院关于发布第五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的通知》9、《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10、《建设部等九部委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11、《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12、《关于做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划定与保护工作的通知》13、《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14、《贵州省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15、《贵州省风景名胜区体系规划》16、《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17、《黔东南州民族文化村寨保护管理办法(试行)》18、《黎平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2005—2020年)19、《黎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黎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1、《黎平侗乡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纲要》22、《30条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和100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第三条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基本原则,建立和谐黎平侗乡风景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第四条规划原则1、保护优先原则:保护风景资源,维护景观环境,持续健康发展。
2、统筹协调原则:依据自身条件,适应发展趋势,科学统筹规划。
3、发挥特色原则:发挥景源特色,挖掘文化内涵,展现自然美景。
4、综合效益原则:权衡综合效益,合理有序开发,全面协调发展。
第五条规划期限黎平侗乡风景区总体规划期限为14年,其中近期4年:2007—2010年,远期10年:2011—2020年。
第二章风景资源评价结论第六条景源分布黎平侗乡风景区的风景资源主要分布在肇兴——地坪、坝寨——九潮、岩洞——口江、八舟河——天生桥四个片区,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第七条类型特征按照风景资源的属性特征,黎平侗乡风景区整理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景源有47处。
分为建筑、风物、胜迹、园景、地景、生景、水景等7个种类层及民居宗祠、民族建筑、宗教建筑、革命遗址、民族民俗、纪念地、节假庆典、民间文艺、民间工艺、岩溶天桥、石林石景、古树名木、森林植被、峡谷崖壁、植物群落、瀑布跌水、洲岛屿礁、江河湖泊、专类游园、田园景观、摩崖题刻等21个形态层,详见表一。
第八条景源价值1、观赏价值:黎平侗乡风景区独特的人文景观和秀美的自然风光有机结合,在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方面具有很高的利用与开发价值。
2、文化价值:黎平侗乡风景区侗族文化源远流长,其价值在于浓郁淳朴的侗族文化、革命历史文化与绮丽优美的自然环境有机融合形成的独特风貌。
3、科学价值:黎平侗乡风景区的自然景观以喀斯特地貌为载体,地层构造复杂,植被物种丰富,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科普教育意义。
第九条评价分级从景源观赏价值、环境水平、利用条件、规模范围等评价指标入手,对47处景源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分级。
肇兴侗寨鼓楼群、侗族大歌、天生桥3处为特级景源;黎平会议会址、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地坪风雨桥、地扪千三欢聚节、尚重琵琶歌、洪州琵琶歌、黄岗“抬官人”节、纪堂芦笙节、翘街古建筑群、述洞独柱鼓楼等10处为一级景源;四寨摔跤节、高进戏楼、尚重侗族服饰、厦格泥人节、八舟河等17处为二级景源;皮林溶洞群、古法造纸、银朝侗族服饰、少寨红军桥等12处为三级景源;其余5处为四级景源。
其中人文景源31处,占65.9%,自然景源16处,占34.1%。
详见表一。
第十条综合结论1、人文景源以古朴自然的侗族村寨为载体,以神秘悠久的侗族文化为代表,兼有革命历史遗迹,价值突出,内涵丰富。
2、自然景源以天生桥和八舟河为依托,以岩溶天桥、田园风光和良好的喀斯特森林植被为特色,雄伟壮观,秀美绮丽。
3、民族风情淳朴浓郁,自然风光清新秀美。
4、气候条件温和宜人,风景环境质量优良。
表一黎平侗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源综合评价表第三章风景名胜区范围与性质第十一条范围面积黎平侗乡风景区的范围东起洪州平架村,西至尚重镇;南起地坪乡的下寨村,北至敖市镇的秦溪村,跨东经 108°43´—109°36´,北纬25°46´—26°23´。
主要分布在黎平县境内的高屯、德凤、洪州、尚重、水口、九潮、敖市、肇兴、龙额、茅贡、坝寨、岩洞、口江、双江、永从及地坪等7个建制镇和9个乡的行政区域内,总面积为153平方公里。
第十二条性质定位黎平侗乡风景区以古朴自然、保存完整的侗族村寨及生态环境为依托,以侗族文化、鼓楼建筑群和革命胜迹为特色,兼有岩溶天桥、田园风光等景观,是开展风情体验、观光游览和文化教育活动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第四章规划目标与发展规模第十三条保护目标1、充分挖掘侗族文化资源内涵,通过建立生态博物馆、民族文化博物馆、民族文化保护基地、申报文化遗产及实施民族文化进课堂等方式,使其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2、保护黎平侗乡风景区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环境,保证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态进程的连续性。
3、保护黎平侗乡风景区内现有的森林植被,至规划期末,使风景区森林覆盖率达到并保持在72%以上。
第十四条发展目标抓住机遇,利用黎平保存完好的自然与人文资源,通过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统一管理,积极发展旅游经济,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逐步建设成生态环境良好、民族风情浓郁、服务设施完善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力争在规划期末,把黎平侗乡风景区建设成侗族地区的文化旅游中心,把黎平建设成具有侗族特色的国际化专业旅游城市。
第十五条发展措施1、保护优先:黎平侗乡风景区工作的核心是保护,通过建立完善的资源保护体系,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发展风景旅游事业,促进地方民族文化、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重点发展:以风景区为依托,培育风景旅游核心,带动其他片区发展,形成规模效益,实现黎平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重点突破。
3、专项旅游:挖掘黎平侗乡风景区的特色,以民族风情体验和观光旅游为基础,大力开展文化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专项旅游。
4、有序适度:黎平侗乡风景区的生态环境良好,但自然景观资源脆弱敏感,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性,民族文化极易受汉文化冲击消失,必须做好科学规划,统筹协调,根据环境承载力和市场需求,有序、适度、合理地进行开发利用。
第十六条游人容量黎平侗乡风景区的游人容量采取分区容量相加再进行综合平衡来测算,日游人总容量为14800人次/日,按每年300天的可游览天数计算,年游人总容量为444万人次/年。
1、肇兴——地坪片区采用卡口法和线路法,一次性总容量为4000人/次,周转率为1次,因此日游人容量为4000人次/日。
2、岩洞——口江片区采用卡口法和线路法,一次性总容量为2000人/次,周转率为1次,因此日游人容量为2000人次/日。
3、坝寨——九潮片区采用卡口法和线路法,一次性总容量为2000人/次,周转率为1次,因此日游人容量为2000人次/日。
4、天生桥——八舟河片区采用线路法,一次性总容量为4000人/次,周转率为1次,因此日游人容量为4000人次/日。
5、黎平翘街古建筑景群采用卡口法计算,一次性总容量为300人/次,周转率为2次,因此日游人容量为600人次/日。
6、尚重独立景点采用卡口法计算,一次性总容量为600人/次,周转率为2次,因此日游人容量为1200人次/日。
7、洪州独立景点采用卡口法计算,一次性总容量为500人/次,周转率为2次,因此日游人容量为1000人次/日。
第十七条人口容量风景区总人口容量测算应包括外来游人、服务职工、当地居民三类人口容量之和,详见表二。
表二黎平侗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人口容量预测表第十八条游客规模黎平侗乡风景区2006年的游客总数约为48万人次,近期考虑黎平机场的通航,游客增长较快,按每年20%的平均速度递增,到2010年将达到99.5万人次;远期考虑贵阳—广州高速公路过境黎平和高速铁路过州内邻县的有利条件,按每年15%的平均增长速度,预计到2020年的游客将达到402.5万人次,约占游人容量的90.6%。
第十九条人口规模风景区人口规模预测包括外来游客、常住居民、服务职工等三类人口,至规划期末(2020年),黎平侗乡风景区人口统计详见表三。
表三黎平侗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人口规模预测表第五章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第二十条总体布局黎平侗乡风景区的规划分区以组织景观和游赏特征为主,进行景区划分,在布局形态上呈现“组团状”的形式。
各景点景物、保护分区、游览设施、服务基地、农村居民点、农林生产用地等主要功能区分散布局在各景区范围内。
第二十一条景区划分根据景源分布、保护培育、游赏组织及调控功能的需要,黎平侗乡风景区划分为4个景区、1个景群及2个独立景点。
1、肇兴——地坪景区:面积为58平方公里,包括肇兴侗寨鼓楼群、地坪风雨桥、堂安侗族生态博物馆、纪堂芦笙节、厦格泥人节、六甲圣母庵堂、萨岁山、己流银饰、皮林溶洞群、吴勉石屋、过化摩岩等11个景点,该景区人文资源丰富,以鼓楼建筑群及侗族风情为主要特色。
2、坝寨——九潮景区:面积为30平方公里,包括地扪千三欢聚节、高进戏楼、腊洞吴文彩墓、登岑百年禾仓群、定八侗族服饰、古法造纸、新寨瑶族芦笙舞等7个景点。
该景区是侗戏的发源地,是侗戏鼻祖吴文彩的故乡,以侗族戏曲与侗族民居为主要特色。
3、岩洞——口江景区:面积为29平方公里,包括侗族大歌、述洞独柱鼓楼、黄岗“抬官人”节、四寨摔跤节、竹坪侗族“款”文化、银朝侗族服饰、三龙“瘪米节”等7个景点。
该景区是侗族大歌的发祥地,以侗族大歌与民族节庆为主要特色。
4、天生桥——八舟河景区:面积为36平方公里,包括天生桥、八舟河、石龙山森林、少寨田园风光、少寨红军桥、鸬鹚架等17个景点。
以雄伟壮观的天生桥及清新秀丽的八舟河自然风光为观赏特色。
5、黎平翘街古建筑景群:包括黎平会议会址、翘街古建筑群2个景点。
以革命遗址与历史古建筑为观赏特色。
6、尚重独立景点:包括尚重琵琶歌、尚重侗族服饰两个景点,该景点苗族、侗族服饰和民族风情独特,尤以雍容华贵的尚重侗族服饰及婉转、悠扬的尚重琵琶歌最为突出。
7、洪州独立景点:以洪州平架村的琵琶歌为代表,假声发音,其声调清脆、欢快、激昂,在侗族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堪称侗族音乐中的奇异珍品,是古老民歌的遗产。
第六章保护培育规划第二十二条分类保护根据风景资源的种类和属性特点,黎平侗乡风景区采用分类保护的方法,可划分为:自然景观保护区、民族村寨保护区、历史古迹保护区、风景游赏区、发展控制区等五个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