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段文言翻译

合集下载

文言文文段翻译

文言文文段翻译

文言文文段翻译司马光好学【原文】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词语解释】本文选自《三朝名臣言行录》司马温公:即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死后被封“温国公”,故称司马温公。

患:担心。

既:已经。

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

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

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后以“绝编”指勤奋读书。

迨:等到。

乃:才。

尝:曾经。

或:无实意,可不译出。

咏:吟咏。

倍诵:“倍”通“背”,背诵。

【译文】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

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

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阅读提示】本文记叙了司马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尤其是“书不可不成诵”、“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等观点,确是学习的准则。

要学习司马光那样勤奋苦学的精神。

全文主旨句:书不可不成诵(读书不能不背诵积累)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

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韦编三绝”复裈(音同“昆”)原文: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

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

”儿云:“已足,不须复裈也。

”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 母甚异之,知为国器。

(《世说新语·夙惠》刘义庆)译文:韩康伯几岁时,家境非常贫苦,到了隆冬,只穿上一件短袄,是他母亲殷夫人亲手做的,做时叫康伯拿着熨斗取暖。

短篇文言文翻译8篇

短篇文言文翻译8篇

短篇文言文翻译8篇短篇文言文翻译1爱莲说周敦颐〔宋代〕水陆草木之花,得意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行亵玩焉。

(甚爱一作:盛爱)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翻译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宠爱的特别多。

晋代的陶渊明只宠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上的人非常宠爱牡丹。

而我唯独宠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蔓不长枝,香气远播更加芳香,笔直干净地立在水中。

人们只能远远地欣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宠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宠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宠爱,固然就许多人了!周敦颐简介周敦颐(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道州营道楼田保(今湖南省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

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

着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周元公集》)。

周敦颐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根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争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短篇文言文翻译2孝丐丐不如其乡里,明孝宗时,尝行乞于吴。

凡丐所得,多不食,每贮直之竹筒中。

见者以为异,久之,诘其故,曰:“吾有母在,将以遗之。

”有好事者欲窥其究,迹之行。

行里许,至河旁,竹树掩映,一蔽舟系柳阴下。

舟虽蔽,颇洁,有老媪坐其中。

丐坐地,出所贮饮食整理之,奉以登舟。

俟母举杯,乃起唱歌,为儿戏,以娱母。

母食尽,然后他求。

一日乞道上,无所得,惫甚。

文言文综合翻译小段练习

文言文综合翻译小段练习

文言文综合训练1、鹦鹉灭火原文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曰:“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尝侨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感,即为灭火.译文有一群鹦鹉飞到一座山上,山中的禽兽都很喜欢,互敬互爱.鹦鹉想,这里虽然感到很快乐,但是不能长久居留下去,于是便飞走了.过了好几个月以后,山中突然失火.鹦鹉远远地看到,便用自己的羽毛沾湿水,飞到山上,洒水去救火.天神见此,说道:“你虽然很有意气和气志,但又有什么用效果呢”鹦鹉答道:“我虽然知道不能够把火救灭,但是我曾经住过这座山,与山上的禽兽友好相处,亲如兄弟,山中这样着火,我不忍心看下去啊”天神听了很感动,以示嘉奖,便把山火灭了.2、鳝救婢原文高怀中,业经营鳝面于扬州小东门,日杀鳝以千数,一婢女仆悯之,每夜窃部分缸中鳝,从后窗投诸河,如是累年.一日面店被焚,婢仓皇出逃,为火所伤,困于河滨.夜深入睡,比等到醒而痛减,伤尽愈.视之,有河中污泥,敷于伤处,而周周围有鳝之行迹,始知向所放生之鳝来救也.高怀中感其异,遂为之罢业.及拆锅,下有洞,生鳝无数盘其中,悉纵之于河.译文高怀中在扬州的小东门卖鳝鱼面.他每天要杀数十条鳝鱼,有一位婢女心生怜悯,每天夜晚,偷偷从水缸里捞了两三条鳝鱼,由后窗抛入河中.这样经过了大约一年的光景.有一天,店里发生火灾,婢女仓皇逃出,被火所灼伤.她很疲倦地躺在河边,到半夜睡着了.醒来以后,发现:不但痛苦减轻了,连灼伤的部位也好了许多.有河中的污泥堆积在伤口,而地面留下鳝鱼走过的痕迹.她才知道:是从前所放生的鳝鱼来救她.高怀中被婢女的行为所感动,於是停止行业,拆除炉灶,灶下面有一个洞,有无数活的鳝于盘卷在里面,全部放到河里.注古医书记载:河底泥能涂敷被汤火灼伤的部位.评徐谦说:「店里发生火灾,是毒杀鳝鱼的心,自己焚烧自己.婢女能活命,也是救鳝鱼的仁爱心,自己救活自己.」异谈可信录物犹如此第一三四页3、黄香温席原文昔汉时黄香,江夏人也.年方九岁,知事亲之理.每当夏日炎热之时,则扇父母帷帐,令枕清凉,蚊蚋远避,以待亲之安寝;至于冬日严寒,则以身暖其亲之衾,以待亲之暖卧.于是名播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译文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是江夏人.当时年纪正好九岁,很懂事.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扇开,让父母好好睡觉;至于到了寒冷的冬天,就亲自用自己的身体使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温暖.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4、陆绩怀橘原文陆绩,三国时吴人也.官至太守,精于天文、历法,绩年六,于九江见袁术.术令人出橘食之,绩怀三枚,临行拜辞术,而橘坠地..术笑曰:“陆郎作客而怀橘,何为耶”绩跪对曰:“是橘甘,欲怀而遗母.”术曰:“陆郎幼而知孝,大必成才.”术奇之,后常称说.译文陆绩,是三国时期吴国人.官职最大时曾居太守之职,精通天文、历法,陆绩六岁那年,在九江见到袁术,袁术叫人拿了橘子给他吃,陆绩偷偷藏了三只,临走时告辞袁术时,橘子掉在地上.袁术笑着说:“陆郎在这里做客却怀揣着橘子回去,是什么原因呢”陆绩跪着回答说:“是因为橘子很甜,想拿回去给我母亲吃”袁术说:“陆郎这么小就知道孝顺,长大后必然成大才”袁术感到很惊奇,往后常常称道此事.5、犬救幼女原文呈贡县村民畜一犬,甚驯.母未时上山采薪,幼女随之不及,后于母里许.俄突然大雪,母薄暮负薪归,女与犬俱不见.母惊恐万状,奔走号呼,竟不见女.邻里相助,亦无济于事.是夜其幼女之父母悲痛欲绝,以为女或溺水,或堕井,或为狼所食.凌晨,复邀邻人寻之;见女卧大树下,犬倚偎在旁,乃不死.此雍正十一年十一月事,邑人无不称奇.译文呈贡县村民养了一只狗,母亲下午上山打柴,小女孩跟不上,一下子落后了母亲一里多.突然下起了大雪,母亲在傍晚担柴回来的时候,女儿和狗都不见了.母亲非常惊恐,来回奔走大声呼叫,始终见不到女儿.邻居协助找寻,还是无济于事.这天.晚上父母伤心极了、悲痛欲绝,认为女儿可能被水淹死了,可能掉进井里了、也可能被狼吃了.天刚刚亮,父母又请邻居帮助找,.终于见到女孩卧在一棵树下,狗依偎在旁边,居然还没有死..这是雍正十一年十一月的事,同县的人没有不感到惊奇的.6、文徵明习字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译文文征明临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7、笼中鹦鹉原文富商有段姓者姓段的,畜一鹦鹉,甚慧,能迎客与诵诗.段剪其两翅,置于雕笼.熙宁宋神宗年号六年,段忽系狱关进牢房.及归,问鹦鹉曰:“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其怨苦;汝在家有人喂饲,何其乐耶.”鹦鹉曰:“君半年在狱,早已不堪;吾多年在笼,何乐可言”段大感悟,即日放之.译文有一个姓段的富商,养了一个鹦鹉,十分聪明,能与客人诵诗交谈.,这个姓段的商人于是剪了他的两个翅膀上的羽毛,把他养在雕刻精美的笼子里面..熙宁六年,姓段的这个商人突然因为出事进了监狱.他出狱以后问鹦鹉说:“我在监狱半年,处处不得自由,是何等的痛苦;你在家里有人喂养,是多么的快乐啊”鹦鹉说:“你只在监狱里呆了半年,就已经觉得痛苦不堪了;而我在这个监狱一样的笼子里呆了好多年了,又有什么欢乐可言”姓段的商人听了翻然醒悟,马上就把它放了.8、孙泰原文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伏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通诒,哄骗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不可住此,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船绳而逝,不复返矣.译文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师从皇甫颖,志行品德很有古代贤人的风范.孙泰娶的妻子是他姨母的女儿.之前,姨母年纪大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姐妹俩中,姐姐一只眼睛有毛病,你可以娶妹妹.”姨母去世后,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有人不解,问起这件事,孙泰说:“她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孙泰曾经在都市遇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原来是银制品.孙泰赶忙去还给卖主.唐僖宗中和年间,孙泰计划在义兴安家,买了一座别墅,得用两百贯钱.付了一半钱后,孙泰就前往吴兴郡游览,约定回来后就到新买的别墅去.过了两个月,孙泰回来,停船步行,又把其余的购房款交给房主,让他搬迁到别处.在这个时候,孙泰看到一个老妇人痛哭了好几声.孙泰听了心里惊悸,就把她叫过来问话.老妇人说:“我曾经在这里侍奉过公婆,子孙不成材,别墅成了别人的了,所以我才伤心.”孙泰怅然失意了很久,就哄她说:“我刚好收到中央政府的公文,已经给我另外任命了官职,不能住在这里了,这个地方先让你的儿子掌管吧.”说完,孙泰就解开船绳坐船离去,不再回来了.9、狂泉原文昔有一国,国中一水,号曰“狂泉”.国人饮此水,无不狂,唯国君穿井人汲,独得无恙.国人既并狂,反胃国主之不狂为狂,于是聚谋.共执国主,疗其狂疾,火艾针药,莫不毕具,国主不任其苦,,于是到泉所酌水饮之,饮毕便狂.君臣大小,其狂若一,众乃欢然.译文从前有一个国家今天所谓城市,全国只有一眼泉水,名叫“狂泉”.全国的人都饮这水,没有不疯的;唯有国家的君主打井取水,唯一可以没有疾病.全国的人既然都疯了,于是聚集在一起想办法,一起抓住国王,治疗国王的疯病,用艾叶烧熏、扎针、吃药,没有不全部用上的.国王受不了那苦,于是来到泉边,舀水喝了,喝完就疯了.全国君臣、大人小孩,他们的疯病都一样,大家便兴高采烈.10、智犬破案原文去杭州百里许,有一古刹,香火颇旺.一夕,有盗墙而入.犬吠,僧觉.盗劈僧首,立仆.遂越货而亡.翌日,二小僧入室见之,讶甚.乃诣官府诉之,其犬亦从.途径一酒肆,见五六酒徒狂饮.犬伫足不前,僧怪之.俄而犬跃如肆,啮一徒不置.僧疑为盗,缚而送官.吏审之,果然.盖犬有智也.译文距离杭州一百里的地方,有一座古老的寺庙,香火很旺盛.一天晚上,有个盗贼翻墙进入寺庙.狗大叫不止,僧人发现了.盗贼砍下和尚的头,和尚倒地而死.盗贼带着财物逃走了.第二天,有两个小和尚进入房间,看见了尸首,非常惊讶.于是到官府报案,他的狗也去了.路上经过一个酒馆,看见五六个酒徒在喝酒.狗停止不再前进,僧人觉得很奇怪.突然狗跳进酒馆,咬住其中的一个酒徒不放.和尚怀疑他是盗贼,绑起来送到官府.官吏审问后,果然就是他.因为狗是很聪明的.11、雏燕原文我弟爱鸟,日思得一雏.今春,有燕自南来,竟日衔泥,筑室于檐下,劳甚.未几,啾啾之声可闻,盖雏已出壳矣.一日,有雏坠于堂下,弟拾之,不胜喜,纳于笼而饲之.母闻之,曰:“是乃益鸟,食虫害,且南越冬,尔安得久饲之”趣弟遽释之.弟恋恋不舍,然视雏意甚哀,遂出笼释之.雏飞于巢,与其家人熙熙而乐也.译文我弟弟喜欢鸟,一心想养一只小鸟.今天春天,有燕子从南方来,每天衔泥,在我家的屋檐下筑巢,它们工作的非常辛苦.不久,就可以听到啾啾的声音了,因为小燕子已经破壳而出了.一天,有一只小燕子掉在屋子里,被弟弟捡到了,他非常高兴,就把小燕子放到笼子里饲养起来.母亲知道了,说:“燕子是益鸟,吃的是害虫,它们不久就要飞到南方去度过冬天,你怎么能养得久呢”要弟弟马上把小燕子放掉.弟弟对小燕子恋恋不舍,但是看到它的神态非常悲哀,于是弟弟就把小燕子放出笼子放飞了.小燕子飞回了燕巢,和它的家人们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11、愚人食盐原文昔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嫌淡无味.主人闻已,更为益盐.既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美者,缘有盐故.少有尚尔,况复多也.”愚人无智,便空食盐.盐已口爽,反为其患.译文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了别人家里,主人便请他吃饭.这人觉得主人的菜淡而无味,主人听说后,便加了些盐.加盐之后菜的味道鲜美,这人便想:“菜的味道鲜美,是由于加了盐,加少许一点便这样好吃,多放些岂不更好吃吗”这人真是愚蠢到了极点,便不要菜,只吃盐.空口吃盐吃得口味败坏,结果反为盐所害.寓意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12.盗牛原文有盗牛而被拘者,其熟人过而问曰:“汝何事”答云:“悔气撞出来的.”问:“悔气何能自来”曰:“适在街上信步,见地上草绳一条,以为有用,遂拾之.”问曰:”然则既然这样,那么罪何至尔”复对曰:“绳头还有一小牛.”问者愕然.译文有一个人因偷牛而被抓,他的熟人路过就问:“因什么事被抓”他回答说:“倒霉撞到我了”熟人问:“晦气是怎么来的”他说:“刚才在街上走路,看到地上有一条草绳,认为有用,就捡了起来.”熟人问:“既然这样,那么罪过为什么到了这个程度”他又回答说:“绳那头还有一头小牛啊.”熟人不禁十分惊讶.13.孙叔敖杀两头蛇原文孙叔敖,楚之令尹国相也,治国有功,楚人誉之.其幼时,尝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其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吾闻之:见两头之蛇者死.向者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在哪儿”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尔有阴德,神必佑之,毋不要忧.”译文孙叔敖,是楚国的国相相当于现在的国家总理,治理国家有功劳,楚国的人民都赞扬他.他小时候,曾经到外面游玩,看见一条两个头的蛇,就杀了它并把它埋了,回家后就哭泣.母亲问他哭的原因,他回答说:“我听说:见了两头蛇的人会死.刚才我就看到了它,我害怕抛下母亲先死了.”母亲说:“两头蛇现在在哪里”回答说:“我害怕后来的人又见到这条蛇,已经把它杀了并埋了起来.”母亲说:“你积下此阴德,神灵必定会保佑你的,不要忧虑了.”14.水滴石穿原文张乖崖为崇阳古县名令,一吏自库钱库中出,视其鬓傍巾头巾下有一钱铜钱,诘之,乃库中钱也.乖崖命杖之,吏勃然发怒的样子曰:“一钱何足道,乃杖我耶尔能杖我,不能斩我也”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自仗剑下阶斩其首.译文张乖崖在崇阳当地方官.有一个低级官员从库房出来,张乖崖看见他的鬓傍巾下藏有一钱,就责问他,说你身上藏着的钱是库房中拿出来的,张乖崖就命令下属棍棒伺候.那个低级官员大为生气,说才一文钱而已,不足道也,你怎么能棒打我呢你就算能棒打我,也杀不了我.张乖崖提笔评判道:”一天一文钱,一千日就是一千钱了.用绳子不断去锯木头,木头终究要断,小水滴不断去滴石头,石头也会穿.”他就自己跑下台阶,用剑就将那个低级官员斩首了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一钱斩吏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释义它的本意是水不住往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15.芒山盗临刑原文宋宣和宋徽宗的年号年间,芒山今河南境内有盗小偷临刑,母来与之诀.盗谓母曰:“愿如儿时一吮吸母乳,死且无憾.“母怜之,与之乳.不意盗啮断乳头,流血满地,母死.行刑者曰:“尔何毒狠毒耶”盗因告行刑者曰:“吾少也,盗一菜一薪,吾母见而喜之,以至不检检点,遂有今日,故恨而杀之.”译文在荣宣和年间,芒山有个小偷将要服刑,母亲前来与他诀别.小偷对他母亲说:"我想要像小时侯一样允吸母亲的乳汁,我死而无憾."母亲有些怜悯他,就让他允吸.不料小偷咬断了乳头,血流得满地都是,母亲死了.施刑的人说:"你为什么这么狠毒"小偷告诉施刑的人说:"我小时侯,偷了一颗菜一根柴,我母亲见了十分开心,从不检点,有了今天,所以十分怨恨就杀了她."16.尔辈亦鹰犬原文昔有一少年,家甚贫,伐薪自食,夜则映月读书.邻村有富者,衣锦食肉,常以此炫于众.一日富者出猎,左右持弓,鹰犬随后,途与少年遇.富者曰:“尔贫如此,尚不及吾之鹰犬.”少年不应.富者复曰:“尔随我后,与鹰犬同逐狐兔,先得者赏尔”少年曰:“吾虽家徒壁立,然志存高远,非若等鼠类可比”左右欲殴之,少年张目斥之:“尔辈亦鹰也”不顾而去.译文从前有一位少年,家境非常贫困,白天砍伐柴火种植粮食自己养活自己,晚上就在月光下读书.邻村有户富裕人家,穿锦缎作的衣服,吃肉,常常在众人面前炫耀.有一天富人出去打猎,他的左右随从手持弓箭,飞鹰和猎犬跟随在他的前后,途中与这位少年相遇.富人说:“你如此贫困,还不如我的老鹰和猎犬.”少年不回应他.富人又说:“你跟随在我后面,和我的鹰、猎犬一同追逐狐狸和兔子,谁先追到,我就赏他”少年说:“你这种人和你的老鹰猎犬一样”不回头的离去了18、王戎早慧原文王戎晋朝人早慧,七岁曾与诸儿游.见道边李树多子折枝压弯了枝条,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或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译文王戎小时候很聪明,七岁时曾和众小孩儿一起游戏,看见路旁李树上有许多李子压弯了树枝,众小孩儿争相跑去摘李子.只有王戎站着不动.别人问他为何如此,他答道:“李树在路边生长而且结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的李子.”拿一个尝,确实如此.19、关羽刮骨疗毒原文关羽尝为流矢乱箭所中,箭贯穿其左臂.后创虽愈,然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镞箭头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打开创,刮骨去毒,此患乃可除.”羽便伸臂令医劈剖开之.时羽适与诸将饮酒相对,臂血淋漓,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译文关羽曾经被一支飞箭射中,箭穿透了他的左臂,后来,伤口虽然愈合了,但是每到阴雨天,骨头常常疼痛.医生说:“箭头有毒,毒已渗入到骨头里,应当切开臂膀再一次治疗箭伤,刮掉渗入毒药的骨头,完全除掉毒药,这样以后,病才能根除.”关羽便伸出臂膀让医生切开.当时,关羽恰好邀请各位将领在一起喝酒吃饭,臂膀上的鲜血淋漓,溢出盘子,而关羽却依然切烤肉吃举起酒杯喝,谈笑自若.20、邴原泣学原文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译文邴原很小的时候他父亲就去逝了,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什么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我一来羡慕他们没有丧父,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地说:“你想读书就来吧”邴原说:“我没有钱读书.”老师说:“孩子你如果有志向,我可以白教你,不用交钱.”于是,邴原进了学堂,学习异常努力.一个冬天,就背诵了孝经和论语.21、小儿饲鹊原文庭有树,其上一巢,鹊育二子,日呱呱自鸣.后值狂风,树折巢毁,二雏坠地.一儿见之,不胜喜,怀而归,旦夕喂之,爱甚,稍长而飞.一猫袭来,攫而去,儿亟逐之,不及,蹬足而泣.儿曰:“早知是,吾放汝林间,且不为猫所食也.此及吾之过也.”译文院子里有棵树,树上有一个鸟巢,喜鹊在巢中喂养两个孩子,每天它自己在那里呱呱地叫着.后来遇到狂风,树枝折断了,鹊巢毁坏了,两个小鸟掉在地上了.一个小孩看见了,不禁欢喜,把小鸟抱了回去,每天早晚喂养它们,非常喜欢,等它们渐渐长大才能飞.一只猫过来袭击,叼走了小鸟,孩子立刻去追猫,未赶上,顿时停下来哭泣.小孩说:“早知道这样,我把你们放回林间,你们就不会被猫吃了.这是我的过错啊”22、刘氏善举原文刘氏者某乡寡妇也,育一儿,昼则耕作于田间,夜则纺织于烛下,竟年如是.邻有贫乏者,刘氏辄以斗升相济.偶有无衣者,刘氏以己之衣遗之.乡里咸称其善.然儿不解,心有怨言.母诫之,曰:“与人为善,乃为人之本,谁无缓急之事”母丧三年,刘家大火,屋舍衣物殆尽几乎全部烧光,乡邻给衣物,且为之伐木建屋,皆念刘氏之情也.时刘儿方悟母之善举也.译文刘某某是某一个乡里的寡妇,生养有一个儿子.她白天在田间耕作,晚上点着蜡烛在织机上纺织,一年到头都是这样.邻居中有穷困的,她总是能够拿一升一斗的粮食周济他们.偶尔有没有穿的,她就拿自己的衣服送给他们,乡里的人都说她太好了.然而她的儿子不理解,心里很有怨言.母亲就告戒他,说:“对别人做好事,是人的本分,哪一个人没有急窘的事情遭遇呢”母亲死后三年,刘家遭遇大火,房屋衣物都被烧毁,乡邻们都主动地给予他们衣物,并且为他们砍树建造房屋,这都是念刘寡妇的情呀.到这时刘寡妇的儿子才明白善举的作用.。

短篇文言文原文加翻译_文言文大全短篇20字

短篇文言文原文加翻译_文言文大全短篇20字

短篇文言文原文加翻译_文言文大全短篇20字在语文考试中,特别喜欢考文言文小短篇阅读。

下面是本文库与你分享的一些短篇文言文原文加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徧同:遍)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现在不行。

18个文言文小故事翻译(精华版)

18个文言文小故事翻译(精华版)

5.何 “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 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嗟乎,情之误,何 (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 以良策,何如(7)? 解析:(1)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疑问,怎么。(2)疑问代词, 表原因,后面常带语气助词“哉”“也”;相当于“为什么”、“什 么”、“什么原因”。(3)代词,做宾语,什么。(4)用在形容词前, 表示程度深,相当于“多么”。(5)代词,做定语,相当于“什么”。 (6)即“以何”,介宾短语,用在疑问句中作状语,相当于“拿什么”、 “凭什么”。(7)即“如何”,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怎么样”、 “怎么办”。
译文:秦军路过崤山,看到那里山势陡峭狭窄,没有料到晋国在那 里设有埋伏,将士们虽然全力拼搏,无奈进退两难,不久,差不多都战 死了,所以导致大败。对这件事我很有感慨,如此骄傲轻敌,怎么能不 打败仗?(即使)千军万马对他们又有什么益处呢?就因为他们骄傲, 斥责他们,他们一定没脸在世上活着了。
译文:狐狸对狼说:“羊肉真鲜美啊!”您如果想尝一尝,叼 来其中的一只吃掉它,就能够一饱自己的口福了。狼说:“那如何 对付猛犬呢?”狐狸就到猛犬那里离间说:“羊好多次说你坏话, 他们说的话不堪入耳,您却一点不生气,是没听到呢,还是害怕主 人呢?等到他们嬉戏打闹的时候,我想为您把这耻辱全部洗刷掉。 希望您答应我!”猛犬笑着说:“想要给他加上罪名,难道还怕没 有借口吗?”猛犬于是明白了狐狸的野心,知道守护羊群的道路很 漫长,守护羊群更加谨慎。狐狸与狼就离开了。
译文:一个僧人想要去南海,向唐僧询问(打算邀请他同去),过了很久,唐僧也 不回应他。是独自去呢,还是等待(唐僧答应他一起去)呢?均衡了一下这两个想法, 这个僧人凭借着很简陋的条件到达了南海,(回来后)向唐僧夸耀说:“这件事有什么 困难的呢?”唐僧说:“你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确值得钦佩。但是你的话也有些过分了吧, 你要骄傲地笑话我吗?”

文言语段翻译

文言语段翻译

文言语段翻译1、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译文)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

灭秦国的是秦王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

唉!如果六国的国君能各自爱抚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了;(秦统一后)如果也能爱惜六国的百姓,那就可以传位到三世以至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灭亡他呢?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代人哀叹它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他们了。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译文)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3、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译文)在农历每月十五日的夜晚,明月高悬,照在墙上。

月光下,庭中桂树的影子疏疏密密,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美丽可爱。

4、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译文)古语说:仁爱的人“尊敬自己的老人,从而推及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儿女,从而推及爱护别人的儿女”。

我扩充我爱你的心情,帮助天下人爱他们所爱的人,所以我才敢在你之前死而不顾你呀。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译文)君子讨厌那种避而不说自己贪心却一定另找藉口的态度。

我听说过: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封地)的大夫,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文言文小段翻译(三)及答案教学资料

文言文小段翻译(三)及答案教学资料

文言文小段翻译(三)及答案文言文小段(三)译文1.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

”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

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

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他人赠送的丝绢,事情被察觉后,唐太宗说:“顺德确实是对国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贪婪到这地步呢?”因为怜惜他有功绩,没有惩罚他,只是在大殿中赏赐他丝绢几十匹。

大理少卿胡演说:“顺德违法接受财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还再送他丝绢?”唐太宗说:“(如果)他是有人性的,获得丝绢对他的侮辱,超过了接受刑罚。

如果不知道惭愧,就是一只禽兽罢了,杀了他又有什么益处呢?”2.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

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秘密派人暗中侦探监视。

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宋濂都用实话相回答。

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有欺骗我。

”皇帝闲暇时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出那些好的大臣说说。

(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

”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

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

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

”(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值得采纳的内容。

文言文小段翻译(三)及答案

文言文小段翻译(三)及答案

文言文小段(三)译文1.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

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

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他人赠送的丝绢,事情被察觉后,唐太宗说:“顺德确实是对国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贪婪到这地步呢?”因为怜惜他有功绩,没有惩罚他,只是在大殿中赏赐他丝绢几十匹。

大理少卿胡演说:“顺德违法接受财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还再送他丝绢?”唐太宗说:“(如果)他是有人性的,获得丝绢对他的侮辱,超过了接受刑罚。

如果不知道惭愧,就是一只禽兽罢了,杀了他又有什么益处呢?”2.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

"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

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宋濂曾经与客人饮酒,皇帝秘密派人暗中侦探监视.第二天,皇帝问:“宋濂昨天饮酒没有?座中的来客是谁?饭菜是什么?”宋濂都用实话相回答.皇帝笑着说:“确实如此,你没有欺骗我。

"皇帝闲暇时问起大臣们的好坏,宋濂只举出那些好的大臣说说。

(皇帝问他原因)宋濂回答道:“好的大臣和我交朋友,所以我了解他们;那些不好的,(我不和他们交往,所以不能了解他们。

”主事茹太素上奏章一万多字.皇帝大怒,询问朝中的臣子。

有人指着茹太素的奏章说:“这里不敬,这里的批评不合法制。

”(皇帝)问宋濂,回答说:“他只是对陛下尽忠罢了,陛下正广开言路,怎么能够重责(他)呢?”不久皇帝看茹太素的奏章,有值得采纳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①顺德果真能够有益于国家的话,我可以 和他共享(内廷)库房中的(财产)。 ②还是念及他有功于国,没有降罪于他 。
14.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 “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 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 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①诚然,卿不朕欺 ②间召问群臣臧否 ③濂惟举其善者对
14.①确实如此,爱卿没有欺骗孤家。 ②间或召见询问大臣们的好坏优劣。 ③宋濂只是列举那些与自己交好的臣 子回答 。
15.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 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 禺页 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 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①故世人未之奇也 ②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小语段文言文翻译段
6.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请以 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 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 之骏也。 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奈何?”荀息曰: “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 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阜而著之外阜也, 君奚患焉?” ①假道于虞以伐虢 ②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 ③必不吾受也 ④君奚患焉
①将自己的衣裳给我穿。 ②吃人粮食的人(就应该)为人之事而出 力效死。 ③我怎么可以为了利益而违背道义呢?
3.于是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 不可胜数。及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取,朝臣 莫不称力而去,惟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蹶 倒伤踝。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 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侍中何少,对曰: “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朝贵服其 清廉。 ①朝臣莫不称力而去 ②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
• 从前,晋献公派大夫荀息到虞国去借路攻打虢国。 • 荀息献计说:“请让用垂棘的美玉和屈地的良马去贿 赂虞公,然后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借路,一定会马到成 功!” • 献公迟疑地说:“垂棘的璧玉,是我先祖的传世珍宝; 屈地的马匹,是我最好的骏马。如果 虞公接受了我们 的礼物,却又不肯借路,那怎么办呢?” • 荀息回答道:“不会这样。他如果不答应借路,必然 不敢接受我们的礼物;如果他接受了礼 物,借路给我 们,那好比将璧玉从内库取出贮放在外库,把良马从 内厩牵放在外厩,您何必 担心呢!” • 献公听荀息说得有理,便同意了他的计策,派他牵上 屈地的良马,带上垂棘的璧玉,去向虞 国借路攻打虢 国。 • 虞公果然贪图美玉好马,答应借路。
13.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 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 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 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 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 “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 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①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联与之共有府库耳 ②犹惜其有功,不之罪
15.①因此当时人并不将他看作什么了不 得的人物。 ②能够安定天下的,大概就是先生吧 。
11.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 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口呙 口。叔 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 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 中风,己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 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 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①其叔父数言之于嵩 ②太祖口貌如故 ③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6.①向虞国借道去讨伐虢国 。 ②如果收下了我的宝玉不借道给我 。 ③一定不会收下我们的(东西)。 ④大王您忧虑什么呢?
1.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 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 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 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 ①衣我以其衣 。 ②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 。 ③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
①朝中大臣没有不尽力(负绢)离开的。 ②臣子我两只手,只拿得动两匹,已拿得 够多了。
5.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 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无 丑不能,无恶不知。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 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虽桀纣犹有可畏而可 取者,而况于贤者乎? ①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②无丑不能,无恶不知 ③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 5.①借鉴他人的长处用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②别鄙视(看来)无能之人,不厌恶(看来)无 知之人。 ③不鄙视(看来)无能之人,不厌恶(看来)无 知之人,就对了 。
11.①他的叔父屡屡到曹嵩跟前提及。 ②太祖嘴脸容貌像平时一样。 ③只是在叔父跟前不受宠爱,因此被欺瞒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