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南部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合集下载

长春市各区商圈简介

长春市各区商圈简介
(二)宽城区主要商圈情况
1.长春市站前商圈:南广场医药批零市场、西广场杭州路医药市场、芙蓉路联合书城、辽宁路华正批发、东三条远东服装批发、黑水路批发、东广场周围、长江路商业街、长春客运总站商圈。
2.长春北站商圈:包括铁北二路蛋禽厂、客运北站区域。
3.铁北天光路商圈:含东天光路钻石礼都小区、君子兰小区、金苹果小区、西天光路中远农贸市场、九台路露天市场。
7.东岭商圈:以东岭南街和东岭北街为主线的商业区域,小型商业密集,主要集中在东岭南街沿线和北街两端。包括:东岭北街鼎源商厦、东岭南街百屹会馆、华润万家、鹏程医院、解困小区。
8.东南湖大路商圈:工农广场以东、磐石路以南、亚泰大街以西、繁荣路以北区域,以餐饮娱乐业为主。包括亚泰大街南岭小街段、南街超市、远方超市、盘石路吉大南门、繁荣路东南阳光综合市场。
5.春城大街家乐福超市商圈
6.万福街商圈
六、经开区
(一)经开区基本情况
经开区位于长春市东部,面积112.72平方公里,人口约17万。属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内大型工业园区众多,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入驻。
(二)经开区主要商圈情况
1.经开一区商圈:包括北方市场商圈,中日联谊医院商圈。
南关区地处长春市中南部,城区面积49.7平方公里,人口约62万。区内交通便利,道路四通八达,人民大街、亚泰大街、长春大街、自由大路、南湖大路、解放大路纵横东西南北。
相比于长春市内的其他城区,南关区属于老城区,产业结构以商业、服务业为主。
辖内拥有重庆路、永春路、新天地、全安、平阳、桃源路、东岭、东南湖大路、卫星广场、南部新城等十大商贸圈,以及四马路灯饰街、岳阳街地板街、长通路轮胎街、民康路汽车装饰街、东南湖大路餐饮街等10余条专业特色街路。

二道区规划

二道区规划

二道区规划资料二道区依托长春空港、长春内陆港、长春铁路、长春高速等“空、海、铁、陆”四大交通主体的强大配套支持,从核心市场群的大项目引进,到现代综合物流园的建设完善,集中区始终坚持不断扩大自身宣传,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精致打造商贸物流核心品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企业的关注。

现已有福建世纪昌龙投资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前来洽谈项目,部分项目已正式签订了合作意向书。

物流集中区内共有新建、续建项目2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3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区内所有项目均已开工建设,部分项目已完工并投入运营。

截至10月底,物流集中区全口径工业总产值完成8.15亿元,规模企业工业总产值完成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8亿元,三产营业收入63亿元,新增民营企业35户,新增个体工商户145户。

今后,二道区将依托区域综合交通网络,支持一批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构筑长春、珲春为两极,吉林、敦化、延吉为重要物流节点,依托珲春-阿尔山、哈尔滨-大连、东部通道等交通干线,西接内蒙古、北连绥芬河及满洲里、南通大连及丹东港,形成双向流动的现代物流网络。

同时,二道区积极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开展第三方物流,在长吉重点建设汽车、石化、农产品、建材、冶金等专业物流园区,并以长春市二道区为中心积极打造东北亚的国际物流基地。

2010年开始,二道区将加快工业布局调整,工业集中区适度兼顾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商贸物流业发展,选择性地引进高科技工业企业。

支持迈丰药业、蓝天密封垫、林田远达等成长型工业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开发新产品,发展新兴工业。

进一步推动地产开发升级,通过开发高档住宅、商务楼宇、高端会所,带动商贸服务业发展。

建设区、开发区、街道等不同规模的企业总部基地,引进各类企业入驻,培育成长型税源,发展“总部经济”。

在此基础上,支持中东瑞家等大型企业做大做强,推动君子兰花卉交易中心等建成项目投产运营,促进长春东北亚现代经贸基地等签约项目启动建设,引进10个以上专业批发市场项目,形成集群效应。

长春市快速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开发模式研究_以地铁1_2号线为例

长春市快速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开发模式研究_以地铁1_2号线为例

长春市快速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开发模式研究——以地铁1、2号线为例赵红梅 刘涛摘要: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规划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对“TOD”的认识与理解入手,立足于长春市城市发展与轨道交通建设特点,首先确定快速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开发建设的规划目标,分析研究站点周边用地规划区范围的确定方法,同时针对站点的差异性进行合理分类,着重对站点周边区域的用地属性确定、高度控制及开发强度确定等规划设计难点提出一套较为完整的技术方法,本文还对“TOD”站点核心区域规划所涉及的交通与步行环境等重点问题提出规划设计要求。

关键词:长春;轨道交通;开发模式前言《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确定长春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由5条地铁和轻轨线路组成放射式的线网,其中3条放射线为地铁线(1、2、5号线)、2条半环线为轻轨线(3、4号线)。

线网总长度179公里。

2008年,长春市启动了快速轨道交通地铁一、二号线建设项目,为项目立项与建设实施做规划准备,其站点周边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也随之启动。

而轨道交通沿线各站点所涉及的周边用地将因交通方式的改变而发生巨大的变化,快速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能力已被国内外许多城市的建设实施所证实。

对于像长春市这种规模的城市来说,其对站点周边用地的影响只能是其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能力的中观或微观层面的一种体现。

如何借鉴现有的国内外实践经验,实现长春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与站点周边用地的良性互动发展,是我们要回答的一个主要问题。

同时通过对一、二号线的研究,得出一个较为系统的研究成果,以便为后续轨道交通线路的建设提供指导与借鉴。

1 对“TOD”的认识与理解“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意为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在TOD 概念引导下的用地模式,是一个以公共交通站点为核心,布局紧凑、功能混合的城市节点区域,通过合理的设计鼓励人们更多地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城市更新及地下空间开发设计案例总结PPT课件

城市更新及地下空间开发设计案例总结PPT课件
区域二模型区域一模型采光分区控制202031215世博a片区绿谷地下空间202031216地下空间分析以往项目经验世博a片区绿谷地下空间方案区位202031217地下空间分析以往项目经验世博a片区绿谷地下空间各层功能分布202031218地下空间分析以往项目经验世博a片区绿谷地下空间车库功能共享202031219地下空间分析以往项目经验世博a片区绿谷地下空间车库功能布局202031220地下空间分析以往项目经验世博a片区绿谷地下空间公共停车策略202031221地下空间分析以往项目经验世博a片区绿谷地下空间地上界面控制饱满的城市形象丰富的建筑界面202031222铁路南京南站地区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202031223自然采光商业街下沉广场地下车库入口自然采光商业街地下车库入口下沉广场地下空间分析以往项目经验铁路南京南站地区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分层立体交通下沉广场采光控制地形与步行空间设计202031224地下空间分析以往项目经验铁路南京南站地区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b1下沉广场b2地下商业b3地下停车b1地下商业b2卸货仓储自然采光商业街b1下沉广场b2地下商业b3地下停车b1地下商业b2地下停车地下采光标准断面202031225地下空间分析以往项目经验铁路南京南站地区地下空间规划与设计地下商业空间设计地面层地下一层商业室内走道半室外走道下沉广场车库设备用房功能商业下沉广场车库设备总面积面积3911478801039557389在南京南站南广场地下空间的设计中将商业与交通景观灵活结合地上地下有机统一
分析使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 中优选项5.5.15为评价标准。
内容:采用合理措施改善室内或地下空 间的自然采光效果,即采用反光板、散 光板、集光导光设备等措施改善室内空 间采光效果,75%的室内空间采光系数 >2%,有防眩光措施;采用采光井、反 光板、集光导光设备等措施改善地下空 间自然采光。

吉林市南部新城规划解读

吉林市南部新城规划解读

吉林市南部新城规划解读[房产资讯] 吉林市南部新城规划解读系列之二2011-8-30 12:25:44这是一片没有围栏的绿色花园,山、水、林、建筑环抱相拥。

青山、绿水、优质的生态环境无疑是南部新城的最大卖点,加之格局优化、功能完善的配套公共设施,无论从哪个维度上看,规划中的南部新城都在极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生态居住环境。

依托风光旖旎的松花江,这里规划有高标准的滨江旅游观光带;沿着静静流淌的温德河,这里设计有滨河生态景观带。

“小山胜丘壑,远与长白通”,作为有着独特祭祀文化历史价值的小白山望祭殿遗址,是清朝祭祀长白山神的唯一场所和遗存,其地位等同于泰山。

作为一个面向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服务新区,南部新城未来将成为提升吉林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地区——这在核心区规划所确定的一个发展主题,三大核心功能中得到凸显:一个发展主题:“面向未来的吉林市现代服务业、高尚居住发展的示范区”。

三大核心功能:城市门户——区域服务中心(旅游服务中心、金融商务区);都会舞台——文化产业基地(都市娱乐商业中心、松花江都市风情走廊、影视文化创意基地);宜居新城——山水宜居新城(依山傍水的生态型社区、配套服务完善的新型社区)。

“绿脉”渗透的新城——构建完整的绿地系统南部新城将构建包括沿江带状公园在内的完整的绿地系统。

按照南部新城控制性详规的绿地系统规划,其绿地总面积近三百公顷。

不仅如此,绿地系统规划将重点突出小白山作为这一城市绿肺的生态作用,并采用绿化廊道的方式与江河相连,构建“一心,二园,多带、多点”,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系统。

一心:即小白山公园,是区域内最重要的绿地节点。

二园:即小白山西侧文化公园和小白山北侧的滨江文化公园。

而滨江文化公园同时又是南部新城展示滨江景观的重要节点。

多带、多点:“多带”即沿江及沿河规划的景观绿带和主次干路设置的多条带状绿地,与城市公园共同构成完整的绿地系统,实现外围生态绿地向城市内部的延伸和渗透。

“多点”即各居住区的绿地。

南京市人民政府文件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南部新城规划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宁政发[2010]235号

南京市人民政府文件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南部新城规划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宁政发[2010]235号

南京市人民政府文件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南部新城规划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正文:---------------------------------------------------------------------------------------------------------------------------------------------------- 南京市人民政府文件市政府关于印发《南京市南部新城规划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宁政发〔2010〕235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更好地推动南部新城规划整合、资源配置、功能提升,高标准打造南京都市新中心,现将《南京市南部新城规划管理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十一月三十日南京市南部新城规划管理实施意见南部新城是我市打造新南京、建设南部现代都市新中心的重大战略决策。

为加速推进南部新城的开发建设,提高南部新城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保证规划管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特制定南部新城规划管理实施意见如下:一、南部新城范围及规划管理南部新城规划控制区范围:北起外秦淮河、运粮河至绕城公路,西起南河、接秦淮新河、沿机场二通道接宁丹公路,南至绕越高速,东至宁杭高速,总用地面积164平方公里。

南部新城建设协调区范围:北起外秦淮河、运粮河至绕城公路,西至南河,南至秦淮新河、宏运大道,东至宁杭高速、绕城公路,总用地面积约66平方公里。

南部新城核心开发区范围:北起雨花南路、卡子门大街、大明路、外秦淮河、运粮河至绕城公路,西至南河,南至绕城公路、机场高速、秦淮新河、双龙大道、绕城公路,总用地面积约32平方公里。

在南部新城建设协调区66平方公里规划范围内,由市规划局行使规划管理权,收回《市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精神理顺市区规划管理体制的通知》(宁政发〔2003〕187号)文中委托江宁区在该区域内核发江宁区工程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具体事项。

长春西部新城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清华

长春西部新城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清华

德国AS&P方案
市规院控规方案
本次核心区修规方案
四.西部新城核心区规划构思
14
四、西部新城核心区规划构思
长春是我国一座近代名城,规划主要构思出发点是希望在新城建设中尽 量体现长春自身的城市特色,使得旅客从高铁站一出站,就能获得良好的具 有特色的“长春印象”。 众所周知“圆广场、放射路、四排树、小别墅”是对长春印象的简练概 括。规划在最大程度上尝试对长春特色进行体现。
8
2.2.4 西部新城核心区作为高速铁路站点周边区域的功能需求
一般高铁客流包括了商务客流、旅游客流和高校学生、科研人员。 ⑴ 商务客流 高速铁路的影响主要在于第三产业。尤其以强调快速运输、资讯传递与 流通的商业、服务业的影响最为显著。对第一、第二产业的影响则较小。 在法国高铁TGV的发展经验中,有72%的第三产业公司经常利用高铁往来 于里昂地区与巴黎之间,其中以属于公司决策核心的研究、顾问服务、管理 技术服务的活动出行为主。 高铁— 1小时通勤、2-3小时当日往返商务行程。 因此,往返于城市之间的贸易、信息、资讯等商务活动会自然地选择在 高铁站点周边集聚,西部新城核心区应为这些活提供承载的功能空间。 ⑵ 旅游客流 高铁开通或后会带来一部分参观、旅游、异地购物人流,西部新城核心 区应考虑这部分人流的商业需求。 ⑶ 高校学生、科研人员 长春拥有众多高校,高铁开通后不同地区的高校学生、科研人员可以借 助高铁加强联系沟通。 结论: 由高铁带来的需求可以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种高铁周边区域应为 这两类需求预留可能。
目录 一、项目背景
1.1 长春西部新城概况 1.2 基地现状分析
1
1 2
二、项目前期研究
2.1 总体规划思路 2.2 功能定位及规模研究

长春市南部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长春市南部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

长春市南部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2第一节规划依据。

2第二节规划原则.。

2第三节规划范围.。

2第四节使用原则.。

2第二章土地利用性质分类机控制.。

2第三章土地使用强度控制.。

3第四章道路及交通设施规划。

3第五章配套设施控制.。

4第六章空间环境设计.。

4第七章建筑控制.。

6第八章绿化控制.。

6第九章规划实施措施.。

7第十章附则.。

7第一章总则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2005]146号);(3)、《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4)、《吉林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5)、《吉林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6)、《吉林省防洪(潮)标准和治涝标准》(粤水电总字[1995]4号);(7)、《长春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07);(8)、《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报批稿);(9)、《长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10)、《长春市城镇燃气专项规划(2007-2020)》;(11)、《长春市区景观及旅游线路规划(2006-2020)》;(12)、《长春市二道分区规划(2007-2020)》。

规划原则(1)、遵循市政府对南部新城中心建设的要求,结合伊通河和原有水域形成重要景观区,并结合景观通道,采用独特、新颖的布局方式,强化景观中心,建设长春市新的门户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处理好村民用地问题,增强规划可实施性。

(3)、注重与周边片区建设的协调统一,包括用地功能布局、道路交通联系以及景观风貌建设等方面,使其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规划范围由伊通河、前进大街、102国道、南环城路和绕城高速所围合的区域,规划区总面积约为475公顷。

使用原则规划区内的土地使用及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图则的有关规定。

本图则未包括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吉林省及长春市的有关政策、法律、规范的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市南部新城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2 第一节规划依据。

2 第二节规划原则.。

2 第三节规划范围.。

2 第四节使用原则.。

2 第二章土地利用性质分类机控制.。

2 第三章土地使用强度控制.。

3 第四章道路及交通设施规划。

3 第五章配套设施控制.。

4 第六章空间环境设计.。

4 第七章建筑控制.。

6 第八章绿化控制.。

6 第九章规划实施措施.。

7 第十章附则.。

7第一章总则1.1 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2005]146号);(3)、《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 85-2002);(4)、《吉林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条例》;(5)、《吉林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6)、《吉林省防洪(潮)标准和治涝标准》(粤水电总字[1995]4号);(7)、《长春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07);(8)、《长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报批稿);(9)、《长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10)、《长春市城镇燃气专项规划(2007-2020)》;(11)、《长春市区景观及旅游线路规划(2006-2020)》;(12)、《长春市二道分区规划(2007-2020)》。

1.2 规划原则(1)、遵循市政府对南部新城中心建设的要求,结合伊通河和原有水域形成重要景观区,并结合景观通道,采用独特、新颖的布局方式,强化景观中心,建设长春市新的门户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处理好村民用地问题,增强规划可实施性。

(3)、注重与周边片区建设的协调统一,包括用地功能布局、道路交通联系以及景观风貌建设等方面,使其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1.3 规划范围由伊通河、前进大街、102国道、南环城路和绕城高速所围合的区域,规划区总面积约为475公顷。

1.4 使用原则规划区内的土地使用及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图则的有关规定。

本图则未包括的内容应符合国家、吉林省及长春市的有关政策、法律、规范的规定。

1.5 本控制性详细规划涉及的内容根据现有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结合开发区实际情况并考虑开发区近期建设开发的需要而制定,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吉林省、长春市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规定。

1.6 本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划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吉林省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暂行规定(试行)》、《吉林省长春双阳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2004年)。

1.7 本规划经长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解释权属长春市规划局第二章土地利用性质分类及控制2.1 本规划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分类代号采用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的规定(详见下表)。

2.2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由于现实原因或特殊要求,确需变更规划用地性质时,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大类用地性质变更,应在调整长春市总体规划,并报原审查单位批准后,方可变更;中类用地性质变更,需要有分析论证,经专家评审并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变更;小类用地性质变更必须经过规划主管部门批准。

2.3 以街路为单位成片开发时,街路内各地块的用地界限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但其规模和配套设施项目必须符合分图图则所规定的指标要求。

2.4 为保证土地利用的灵活性,土地使用性质分为两类:一类是指规划确定的土地使用性质,原则上不允许变更,如需变更则需经原批准单位批准;另一类是指兼容用地(JR),可在本规划提供的几种相容用地性质中按市场的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第三章土地使用强度控制3.1 本规划范围内所有改建、扩建和新建的建筑物及构筑物的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不得突破分图图则中规定的建筑限高、建筑密度、容积率的限制。

3.2 建筑日照间距按《长春市建筑日照间距规定》执行,建筑的间距均应符合相关的消防、卫生和管线埋设和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

其解释权属长春市规划局。

3.3各街坊、地块、基地内的配套设施项目、数量、位置等要求应符合分图图则的相关规定,如有调整需经规划主管部门批准。

3.4以地块为整体成片开发时,地块用地界线及地块内的支路级道路可根据实际开发建设需要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作适当的调整,但其规模必须符合分图图则中提出的各项控制指标的要求,同时避免造成错位路口。

第四章道路及交通设施控制4.1 本规划的道路走向、断面、控制点坐标、标高详见道路竖向规划图及分图图则。

4.2 本规划范围内的道路按功能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主干路、次干路不能调整,支路可以根据实际建设情况进行调整,须达到本规划分图图则规定的要求,同时避免造成错位路口。

4.3 各街坊、地块周边道路网系统、交通设施、配建停车指标、机动车出入口位置等应符合分图图则中的要求。

4.4 道路红线内为道路用地及道路绿化专用,任何与道路交通无关的建筑和构筑物的改建、扩建和新建均不得占用道路用地。

4.5 因建设需要,地块性质或建筑容量须进行调整时,配建停车位也需做相应变动。

4.6主干道道路红线宽度为5 0米,次干道道路红线宽度为30米,支路道路红线宽度为15米,主干道采用三块板路幅,次干道采用两块板路幅,支路采用一块板路幅。

4.7主干道两侧各设20米宽景观绿化带;次干道两侧各设15米宽景观绿化带;102国道两侧各控制60米宽绿化带(包括24米宽的东内环路),绿化带内设24米宽过境公路辅道。

文化、居住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后退主、次干道及支路两侧景观绿化带的距离不得小于5米,商业用地后退主、次干道及支路两侧景观绿化带的距离不得小于10米。

4.8禁止开口路段应距离道路交叉口50m以远。

4.9商业场所机动车停车位指标(建议指标)为0.30车位/100 m 2营业面积;住宅机动车停车位指标(建议指标)为0.50车位/户。

第五章配套设施控制5.1 本规划的配套设施包括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两部分。

5.2 配套设施的数量、规模均不得减少,其所在位置可适当调整,但应保持总量的平衡。

5.4 未标明具体所在位置的配套设施可在修建性详细规划中具体安排,但不能移出所在地块。

第六章空间环境设计6.1 街坊与地块的空间与环境设计应以规划分图图则的相关要求为指导。

6.2 规划范围内的景观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6.2.1形成良好的空间环境,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形成充满吸引力和活力、具有鲜明特征的开发区形象;6.2.2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创造自然、生态、环保的开发区环境;6.2.3有利于强化中心区的整体空间环境的系统性和形态特色。

6.3总体构思总体景观设计上应与中心区整体风格统一考虑。

结合中心区用地布局形成硬质景观空间与软质绿化空间相融合的总体风貌。

道路两侧的绿色景观带将开发区环境美化、通风、休闲娱乐等功能融为一体。

沿南城一路主干路形成主要景观轴线,也是结构性轴线。

将中心区南片的功能开放空间、特色场所、景观序列等内容有机连接起来。

同时,进行景观绿化设计,将主干路交叉点、人民大街与两条纵向主干路交叉点作为中心主要景观节点。

6.4功能空间设计6.4.1开放的空间组织空间组织从城市设计入手,以功能为出发点,充分考虑人—建筑—环境—心理—空间关系,将自然景色与人工建筑组合交融为有机整体。

道路两侧公共建筑的体量造型丰富多样,与周边建筑形成鲜明对比,构成富有变化的建筑轮廓线。

中心区南片根据各功能区的布局安排若干景观节点,一般位于景观轴线以及空间序列的端点或交点上,其各有自己的个性和内涵,不但与周边地段的建筑性质以及自身所在的功能区相符,同时也构成了起步区南片区的核心空间,起到标志性场所的作用。

6.4.2绿地系统及绿地控制(1)绿地系统绿地系统以南城一路主干路景观大道为主要内容,与各功能区绿化联络成为网络状的绿地步行系统,营造出美好的步行活动空间。

亲切宜人的林荫路、街心花园与造型新颖的建筑之间良好的尺度关系,使园区充满活力。

建筑与绿化、绿化与水体、水体与小品交替穿插,疏密相间,抑扬有致,构成富有现代感的中心区。

中心区中道路绿化是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规划中主干道两侧各设20m宽的景观绿化带, 次干路两侧各设15m宽的景观绿化带,绿化种植也充分起到了美化环境,减少污染的作用。

102国道规划有生态防护绿化带,公路两侧各控制60m宽绿化带,以密植乔木为主。

(2)绿地控制图则所示的城市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在城市开发时不得侵占。

各地块在满足分图图则所规定的绿地率指标的同时,还应尽可能地增加绿化面积,并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增加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增加绿化效果。

区内所有道路均应按规划的道路断面配置行道树和绿化隔离设施。

6.5环境设计6.5.1轮廓线整个起步区沿着南城一路建筑逐渐升高到人民一路达到制高点的空间轮廓,序列高点有景观轴线相联结,在空间构图以及多视角轮廓线的形成上均可达到较为满意的效果。

6.5.2标志性建筑标志性建筑对中心区的可识别性以及市民对场所领域的认同感有重要的作用。

中心区东侧的标志性建筑主要是位于办公建筑中,还有位于景观轴线的端点和结点上的办公建筑和商住综合体建筑。

在建筑风格方面,建议商业建筑的造型宜新颖别致、丰富亮丽;办公建筑宜采用现代风格且色彩明快;居住建筑宜采用坡屋顶形式,暖色调。

6.5.3街道景观道路通过断面形式、绿化种植以及周边地块建筑围合等条件的不同变化形成不同风格、个性的道路景观。

道路两侧景观要求与道路两侧的建筑界面有一定的呼应,在特征区边界应有明显的提示,同时道路空间的封闭与渗透形成空间序列节奏,通过绿化掩映和广告标识的点缀塑造不同的街道景观。

6.5.4、夜景照明重点照明地段是中心区主要的公共活动空间和人流集散空间。

同时又是其形象的重要体现点和区域标志性场所。

重点照明区应针对不同的环境整体设计,并且在照明强度、时段以及风格上作出具体要求。

如商业空间体现丰富多彩的质感。

中心区的主要景观轴线和节点以及围合的建筑群为重点照明地段。

6.5.5、标识系统为突出中心区的环境特征,避免视觉上的杂乱,一般除商业空间、步行街区和集散广场外,禁止设置固定的大中型商业广告。

广告的安置不应破坏原有的建筑空间感觉和建筑立面。

沿干道两侧的建筑可安置一些造型简洁的广告牌,一般以高出地面6米为宜。

高层建筑顶部可安置霓虹灯式的广告。

小型广告可结合建筑、设施、小品以及标志系统的灵活设计,为丰富多彩的中心区空间提供点缀。

6.5.6无障碍设计在中心区的几个特色开放空间、步行系统、厂区小广场、公共场所和建筑物出入口等区域,有高差的地方均应设计方便步行或轮椅通行的坡道。

在中心区主次干道的人行道按国际惯例铺设连续的盲人行走的专用线设施。

结合步行空间设计带座椅的休息场所,以给老年人、残疾人和步行困难者提供方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