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模板

合集下载

电子科大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电子科大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学生姓名:班级学号:考核成绩:实验地点:仿真指导教师:实验时间:实验报告内容:1、实验名称、目的、原理及方案2、经过整理的实验数据、曲线3、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以及得出的结论4、对指定问题的回答实验报告要求:书写清楚、文字简洁、图表工整,并附原始记录,按时交任课老师评阅实验名称: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设计、测试与调试一、实验目的1、掌握负反馈电路的设计原理,各性能指标的测试原理。

2、加深理解负反馈对电路性能指标的影响。

3、掌握用正弦测试方法对负反馈放大器性能的测量。

二、实验原理1、负反馈放大器所谓的反馈放大器就是将放大器的输出信号送入一个称为反馈网络的附加电路后在放大器的输入端产生反馈信号,该反馈信号与放大器原来的输入信号共同控制放大器的输入,这样就构成了反馈放大器。

单环的理想反馈模型如下图所示,它是由理想基本放大器和理想反馈网络再加一个求和环节构成。

反馈信号是放大器的输入减弱成为负反馈,反馈信号使放大器的输入增强成为正反馈。

四种反馈类型分别为:电压取样电压求和负反馈,电压取样电流求和负反馈,电流取样电压求和负反馈,电流取样电流求和负反馈。

2、实验电路实验电路如下图所示,可以判断其反馈类型累电压取样电压求和负反馈。

3.电压取样电压求和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引入负反馈会使放大器的增益降低。

负反馈虽然牺牲了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但它改善了放大器的其他性能指标,对电压串联负反馈有以下指标的改善。

可以扩展闭环增益的通频带放大电路中存在耦合电容和旁路电容以及有源器件内部的极间电容,使得放大器存在有效放大信号的上下限频率。

负反馈能降低和提高,从而扩张通频带。

电压求和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增大当v一定,电压求和负反馈使净输入电压减小,从而使输入电流s减小。

由产生的减小,意味着输入电阻增大。

由理想模型可得:电压取样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减小当放大器的输出电阻较小时,负载变化引起输出电压的变化较小,即输出电阻小的放大器输出电压更稳定。

(推荐)标准试验报告-电子科技大学

(推荐)标准试验报告-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院标准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印制电路原理和工艺(实验)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制表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实验地点:微固楼445 实验时间:一、实验室名称:印制电路工艺实验室二、实验项目名称:挠性PI基材上镂空板用开窗口工艺研究三、实验学时:4学时四、实验原理:在电子设备轻、薄、多功能化发展趋势的促进下,印制电路板正向薄膜化、精细化、高密度互联和元件搭载的方向发展。

挠性印制电路板(Flex Print Circuit Board,FPCB)由于具有可自由弯曲、折叠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手机、数码相机、摄像机、笔记本电脑、航空电子设备等电子设备中。

而挠性印制电路板的这些特性,来源于其基材—柔性高分子聚合物薄膜,其中聚酰亚胺(polyimide,PI)是挠性印制电路板中使用最多的品种。

PI具有优异耐热温度,可在260℃下长期使用(短时间可以承受550℃)。

同时,PI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优良的耐油性、耐溶剂性、耐辐射性。

FPCB开窗口就是将线路板上设计窗口处的PI基材去除,使Cu导线裸露出来,从而实现增强FPCB功能或性能之目的。

开窗口技术是镂空FPCB制作的基本技术。

由于窗口处没有PI、线路暴露,就可以在单层的基础上实现双面导通的功能,可以与表面贴装技术(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SMT)结合,可以使印制板在焊接时具有好的耐高温性能,可以使多层FPCB具有更佳的散热性能。

因此,挠性印制电路板开窗口技术在新型电子设备开发中具有重要地位。

目前,FPCB开窗口的方法较多,按照工作原理可以分为机械加工和蚀刻加工两大类。

在机械加工技术中,机械冲切和数控铣应用最广。

机械冲切法使用的工具是冲床,该技术具有生产批量大、先期投入成本低、生产消耗成本低等优点。

但具有产品加工精度受冲模精度限制的缺点,随着窗口尺寸越小,所需模具的成本就越高,生产就越困难。

电子科技大学交通控制灯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交通控制灯实验报告

电子技术应用实验实验报告(九)一、实验项目名称交通控制灯二、实验时间计划表三、方案论证时钟信号由555多谐振荡器及分频电路产生。

控制信号由门电路产生。

四、电路原理简介由于南、北方向交通灯可由东、西方向交通灯时延得到,故此处只讨论东西方向。

东西方向灯的周期为64s(30s绿+2s黄+32s红)红灯和绿灯的时钟信号2由555多谐振荡器产生。

该信号周期为32s,正脉宽30s。

在555的三脚处加一反相器,即可得到周期为32s正脉宽为2s的信号1。

再用计数器(此处用74LS161)对信号1分频得周期为64s的信号2.黄灯的时钟信号由另一个555多谐振荡器产生,该信号周期为1s。

此信号经计数器(74LS161)分频后产生周期为2s的信号,即为黄灯信号。

最后由门电路实现对红绿黄灯的控制。

五、单元电路设计(由于用时钟信号32s仿真比较麻烦,故此处均将s改为ms)红绿灯的时钟信号:信号1黄灯的时钟信号:控制电路:六、总电路图七、实验数据整理及结果分析A点的波形:B点的波形:绿灯(G1)和红灯(RED1)的波形:绿灯(G1)和黄灯(Y1)的波形:实现了:1. 东西方向绿灯亮,南北方向红灯亮。

时间30s;2. 东西方向黄灯闪烁,南北方向红灯亮。

时间2s;3. 东西方向红灯亮,南北方向绿灯亮。

时间30s;4. 东西方向红灯亮,南北方向黄灯闪烁。

时间2s;5. 返回1,继续运行。

八、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示波器波形一直为低电平。

检查发现接地短路。

九、实验结论由555多谐振荡器和计数器电路可以产生任意周期及占空比的矩形波周期信号。

在电路不太复杂时,可以由门电路实现简单的控制。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实验报告模板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实验报告模板

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实验报告册课程名称:姓名:学号:院系:专业:教师:月实验一:一、实验目的:掌握用verilog hdl语言实现奇数分频。

二、实验原理和内容:内容:编写奇数分频模块,实现对输入时钟信号的17分频,同时占空比为50%的方波信号。

原理:采用了两个计数器,一个由输入时钟上升沿触发,另一个由输入时钟下降沿触发,两个分频器的输出信号正好有半个时钟周期的相位差,最后将两个计数器的输出相或,即得占空比为50%的方波信号。

三、实验步骤:1、启动quartusii建立一个空白工程,然后命令为couter17.qpf2、新建verilog hdl源程序文件counter17,v,输入程序代码并保存(完整的verilog hdl 程序参考程序清单),然后进行综合编译。

若在编译过程中发现错误,则找出并更改错误,直至编译成功为止。

3、新建文件对话框vector wareform file,单击ok关闭建立一个空的波形编辑器窗口,并改名为counter17.vwf保存。

在所示name选项卡内双击鼠标左键,弹出一对话框,选择node finder按钮,再次弹出了一对话框,选择list添加所有引脚,再单击ok,然后编辑输入节点波形,最后再quartus主界面下选择tools--》simulator tool命令,弹出一对话窗,第一步:在simulation input选择仿真文件counter17.vwf 第二步:在simulation mode 选择functional第三步:点击generate functional simulation netlist生成仿真网表第四步:点击左下角的start开始仿真,结束后再点击open打开仿真后的波形文件。

4、检查是否正确,若错误,则修改程序,直到达到要求。

四、实验数据和结果:module couter17(clk,clk_out); input clk;output clk_out; reg[4:0]m,n; wire clk_out;reg clk_out1,clk_out2;assign clk_out=(clk_out1|clk_out2); always@(posedge clk) beginm<=m+1;if(m==16) m<=0;elseif(m==15)begin clk_out1=~clk_out1;end elseif(m==7)begin clk_out1=~clk_out1;end endalways@(negedge clk) beginn<=n+1;if(n==16) n<=0; elseif(n==15)begin clk_out2=~clk_out2;end elseif(n==7)begin clk_out2=~clk_out2;end endendmodule仿真波形结果为:五、实验总结:进过波形仿真的验证可知,程序实现了对输入信号的17分频,且其占空比为50%。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秒表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秒表实验报告

现代电子技术综合实验电子秒表设计学生姓名:xxx学号:xxxxxxxxx指导老师:刘曦学院:xxxxxxxx提交时间:2015年5月摘要本文介绍了使用VHDL开发FPGA的一般流程,重点介绍了电子秒表的设计。

该设计以VHDL作为硬件开发语言,以ISE作为软件开发平台,准确地实现了秒表计数、清零、暂停等功能,并使用ModelSim仿真软件对VHDL程序实现了仿真,完成了综合布局布线,最终将程序下载到芯片Spartan-3A,测试结果良好。

关键字:FPGA VHDL ISE ModelSim 电子秒表目录第一章引言————————————————————————————4 第二章基于FPGA的VHDL设计流程——————————————————42.1 时间的概念及计时方法————————————————————42.2 VHDL语言简介———————————————————————42.2.1 VHDL语言特点————————————————————-42.2.2 VHDL语言优势————————————————————-62.3 FPGA简介—————————————————————————62.3.1 FPGA的主要特点———————————————————-62.3.2 FPGA的开发流程————————————————————6 第三章电子秒表的软件开发环境———————————————————63.1 ModelSim简介————————————————————————73.1.1 ModelSim的特点————————————————————-73.2 ISE简介——————————————————————————-7 第四章电子秒表的设计与实现————————————————————-74.1 实验任务——————————————————————————94.2 实验条件——————————————————————————94.3 系统需求和解决方案—————————————————————94.4 各模块的实现————————————————————————94.4.1 分频器————————————————————————104.4.1.1 分频得到1KHz的时钟信号—————————————104.4.1.2 分频得到100Hz的时钟信号————————————104.4.2 输入控制电路—————————————————————114.4.2.1 防抖电路————————————————————114.4.2.2 控制电路————————————————————114.4.3 计数模块———————————————————————124.4.3.1 十进制计数器——————————————————124.4.3.2 六进制计数器——————————————————134.4.4 锁存器————————————————————————134.4.5 显示模块———————————————————————134.4.5.1 扫描器—————————————————————134.4.5.2 数据选择器———————————————————144.4.5.3 七段译码器———————————————————144.5 分配引脚和下载实现————————————————————-144.6 实验结果及仿真——————————————————————-15 第五章结论———————————————————————————155.1 实验结论—————————————————————————155.2 心得体会—————————————————————————15参考文献———————————————————————————16 致谢—————————————————————————————16 附录————————————————————————————17第一章引言随着现代电子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型的电子产品层出不穷,而高精度的电子秒表作为电子产品的一部分,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电子科技大学_实验设计方法_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_实验设计方法_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学生:黎超群学号: 16指导教师:王守绪、何为日期: 2014年5月13日一、实验室名称:211大楼二、实验项目名称:统计分析应用软件在优化试验设计中的应用三、实验原理:统计分析应用软件可以应用在优化试验设计中以简化运算,提高工作效率四、实验目的:1. 掌握“正交助手”应用软件在正交试验统计分析法中的应用2. 熟悉Minitab、DPS统计分析应用软件在多元回归分析中的应用3. 熟悉“均匀设计”应用软件在均匀试验设计以及分析方法中的应用4. 加深对理论教学知识的理解5. 更深刻理解试验设计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五、实验容:1、用“正交设计助手”进行正交实验的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2、用“正交设计助手”处理带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问题3、minitab进行正交实验的方差分析4、minitab处理多元回归分析问题5、“均匀设计”软件解决均匀设计问题的一般流程6、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处理正交实验及回归分析六、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计算机、正交设计助手软件、Minitab软件、均匀设计软件、DPS数据处理系统七、实验步骤:Ⅰ. 用“正交设计助手”进行正交实验的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1.点击文件→新建工程→右击未命名工程→修改工程→键入用户名→点击实验→新建实验→填写实验名称和描述→点击旁边选项卡选择正交表(L34)→再点9击“因素与水平”选项卡填写实验因素和水平(图1)→软件自动完成实验安排(图2)→填写实验结果(图3)→点击分析→“直观分析”得到极差分析结果(图4)→点击“因素指标”得到各因素二元图(图5)→点击“方差分析”→选择误差列为空白列得到方差分析结果(图6)→实验Ⅰ结束图1 图2图3 图4图5 图6 Ⅱ. 用“正交设计助手”处理带交互作用的正交试验问题点击新建实验→填写实验名称和描述→选择正交表(L27)→填写因素、交互作8用和水平(图1)→软件自动安排实验(图2)→输入实验结果(图3)→点击“直观分析”得到极差分析结果(图4)→点击“交互作用”→选择发生交互作用的A、B得到交互作用表(图5)→点击“方差分析”得到方差分析结果(图6)→实验Ⅱ结束图1 图2图3 图4图5 图6Ⅲ. minitab进行正交实验的方差分析说明:因为输入代码软件无反应所以直接用菜单栏中的命令来实现本实验输入四列数据(图1)→点击“统计”→“方差分析”→“一般线性模型”→“响应“项选D“模型”项依次选择A B C点击“确定”(图2)→得到方差分析结果(图3)→点击“方差分析”→“单因子”→响应项:D,因子:A 得到A的各水平平均值和极差及各水平好坏对比(图4)→B、C因素依次操作(结果未列出)→有交互作用正交实验操作同上故未详细说明→实验Ⅲ结束图1 图2图3 图4Ⅳ. minitab处理多元回归分析问题1.输入相应数据(图1)→点击“统计”→“回归”→“回归”响应项为Y预期变量为A B C D→得到回归分析结果(图2)→由于D显著性最弱所以剔除D重复上述操作得到结果(图3)→C显著性也较弱剔除C重复上述操作得到结果(图4)→结论:未剔除变量Y = 62.4 + 1.55 A + 0.510 B + 0.102 C - 0.144 D均方差= 2.44601 回归系数平方和= 98.2%剔除变量C Y = 48.2 + 1.70 A + 0.657 B + 0.250 C均方差= 2.31206 回归系数平方和= 98.2%剔除变量C D Y = 52.6 + 1.47 A + 0.662 B均方差= 2.40634 回归系数平方和= 97.9%由于第三个模型系数少所以即使其回归系数平方和与均方差都不是最好水平(但都不低)仍然认为第三个模型最好2.对于多元非线性回归的分析基本同上,区别是多了变量的高次幂作为新变量,分析时只需将这些高次幂看作变量进行分析即可,方法同上故不赘述图1 图2图3 图4Ⅴ. “均匀设计”软件解决均匀设计问题的一般流程说明:由于安装软件后闪退,试过在WinXP系统与win7系统中安装2.10与3.0版都无法解决,所以无法实现操作,只能根据实验指导书与实验课操作经验总结如下点击“试验设计”栏目→考察指标数为1,试验因素数为4,运行的次数为12→选择水平组合为12*6*6*6→点击“指标因素信息”按钮→输入指标与因素的名称和单位→手动输入各个指标因素的数据→点击“多元回归分析”按钮→分别选中1*1、2*2、3*3、4*4的交互项→点击“多元回归分析”按钮→查看运行结果→点击“试验优化”→选择“计算方法”为“单纯形法”,“优化方向”为“寻最大值”,“单纯形初始点”为“最好点”,设定上限设定值和下限设定值指标方向寻最大值时输入1,寻最小值时输入-1→点击“自动优化实验”按钮→得到优化的试验方案Ⅵ. 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处理正交实验及回归分析说明:学校上下载的软件可运行,但注册机不能运行,无法破解,因此无常运行(使用时软件自动加入一些无关参数),因此本报告所用为互联网下载的DPS 7.05版软件并用相应注册机破解,由于版本不同,所以操作上可能与实验指导书上的有所出入,特此说明。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
正常情况下A和C之间进行通讯,但是此时B向A发送一个自己伪造的ARP应答,而这个应答中的数据为发送方IP地址是192.168.10.3(C的IP地址),MAC地址是BB-BB-BB-BB-BB-BB(C的MAC地址本来应该是CC-CC-CC-CC-CC-CC,这里被伪造了)。当A接收到B伪造的ARP应答,就会更新本地的ARP缓存(A被欺骗了),这时B就伪装成C了。同时,B同样向C发送一个ARP应答,应答包中发送方IP地址四192.168.10.1(A的IP地址),MAC地址是BB-BB-BB-BB-BB-BB(A的MAC地址本来应该是AA-AA-AA-AA-AA-AA),当C收到B伪造的ARP应答,也会更新本地ARP缓存(C也被欺骗了),这时B就伪装成了A。这样主机A和C都被主机B欺骗,A和C之间通讯的数据都经过了B。主机B完全可以知道他们之间说的什么:)。这就是典型的ARP欺骗过程。
图4-19
说明:由于cain功能很多,此处仅对本实验中所用到的功能进行讲解,其余功能读者可以自己去了解、尝试。
2.绑定网卡
在IP地址为192.168.1.12的机器上运行cain,在cain运行界面上,按下“sniffer”图标,并点击“configuration菜单”,在“sniffer”选项卡下,选择恰当的网卡进行绑定,点击确定。如图4-20、图4-21
1.安装使用工具Cain
首先在局域网内某台机器上安装Cain(IP地址为192.168.1.12)。Cain是一个功能强大的软件,可以实现网络嗅探、网络欺骗、破解加密口令、分析路由协议等功能。使用它之前必须进行安装,安装过程只需要按照默认情况安装即可。双击“Cain v2.5”,运行Cain的操作界面如图4-19:
六、实验内容:
1.安装使用工具Cain。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科实验基地实验报告实验类型:必修选修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名称:嵌入式系统实验实验地点: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硬件实验室学生姓名:指导教师:班级:评阅教师:同组学生: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制实验报告内容:1)实验目的了解嵌入式系统下的应用程序的仿真开发;熟悉EPSON 的仿真开发环境WB33以及其开发过程、熟练应用gui 编程(图形用户接口)。

2)实验器材和设备硬件:IBM PC 机或者其兼容机,PII (300M )以上CPU ,128MB 内存,5G以上硬盘空间,101标准键盘,标准鼠标,1个以上串口、红外口、USB 口、一个USB 设备。

软件:windows2000操作系统上、vc6.0(含ANSI C LIB ) 、仿真库、 装有针对S1C33的EPSON 仿真开发环境。

3)实验任务在原有的模板上修改程序,修改、增加功能;利用gui 编写不同风格的按钮;自编一计算器界面,并实现+、—功能。

4)实验原理(1)嵌入式系统仿真开发原理仿真开发环境的总体目的是在PC 上仿真实现一个虚拟的目标系统。

应用程序开发工程师、用户及硬件厂家能基于此仿真开发环境,开发独立运行的应用程序。

PC 仿真开发环境用来实现目标应用在PC 机上的仿真开发,并把仿真开发出的应用转化为目标平台的代码,通过应用动态下载工具和目标平台的加载工具,把应用加载到目标平台,实现应用的动态添加。

其特点是只需宿主机,无需目标机【方便、快捷】、硬件和软件协同开发【省时】。

(2)EPSON 的仿真开发环境工作原理:EPSON 的仿真开发环境的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WorkBench 是仿真开发环境的一个应用控制界面,主要实现PDA 设置:包括PDA 的外观图形,LCD 点阵类 型、分辨率和颜色,以及键盘键仿真开发环境体系结构码。

●仿真PDA实现PDA的模拟显示,以及同用户的交互操作。

包括PDA外观显示;LCD显示内容输出;键盘和触摸屏输入事件处理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专业类课程




课程名称:
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年月日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实验中心
实验报告
实验一
一、实验名称:
二、实验学时:4
三、实验内容和目的:
四、实验原理:
(按实验内容分析实验原理并填写)
五、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六、实验步骤:
七、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按实验步骤顺序填写代码、数据或截图)
八、实验结论、心得体会和改进建议:
实验报告
实验二
一、实验名称:
二、实验学时:4
三、实验内容和目的:
四、实验原理:
(按实验内容分析实验原理并填写)
五、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
六、实验步骤:
七、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按实验步骤顺序填写代码、数据或截图)
八、实验结论、心得体会和改进建议:
九、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实验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