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实验论文精编WORD版
计量经济学实验论文

计量经济学实验论文引言计量经济学实验是经济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之一,通过实验方法来验证经济理论模型、评估政策效果等。
本文将介绍一项计量经济学实验的设计、实施和结果分析。
实验设计研究目的本次实验的研究目的是探究某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对其工作绩效的影响。
具体来说,我们关注激励机制变量不能超过员工薪酬的一定比例是否会降低员工的绩效。
实验设计方法本实验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
我们将选取一组员工作为实验组,给予他们不能超过薪酬的一定比例的激励机制;另一组员工作为对照组,不给予激励机制。
在实验的开始和结束阶段,我们将对所有员工进行绩效测试,并对两组员工的绩效差异进行比较。
实验假设本实验基于以下两个假设: 1. 给予员工激励机制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 2. 当激励机制变量不能超过薪酬的一定比例时,员工的工作绩效会降低。
样本选择我们选择了一家中型企业的200名员工作为实验样本。
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我们在样本选择上采取了随机抽样的方法,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实验实施数据收集在实验开始前,我们先对所有员工进行了一次绩效测试,以获取基准绩效。
接下来,我们使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员工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确保两组人员在基本特征上的平衡性。
针对实验组,我们在员工的绩效工资中设置了一个上限比例,以限制激励机制的作用。
在实验的结束阶段,我们再次测试了所有员工的绩效,以收集实验数据。
数据分析收集到的实验数据经过了严格的数据清洗和检验,接下来我们将进行数据分析。
首先,我们将计算两组员工在实验前后绩效的平均值,并进行比较。
然后,我们将使用统计学方法,比如t检验,来验证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性。
实验结果分析经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果:1.实验组员工的绩效在实验前后均有提高,表明给予激励机制可以促进员工的工作表现;2.对照组员工的绩效在实验前后差异不大,说明没有激励机制的情况下,员工的绩效没有明显的提升;3.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绩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显著性水平为0.05的情况下,我们拒绝了两组员工绩效没有差异的原假设。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完整版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完整版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通过运用数理统计和经济理论分析来研究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
本文旨在探讨计量经济学在现代经济领域中的应用和意义。
首先,计量经济学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利用实证数据来分析经济学中的问题,能够帮助经济学家们更加深入地理解经济现象。
例如,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可以对通货膨胀、失业率、经济增长率等经济指标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其次,计量经济学在企业经济决策和市场预测方面也有重要作用。
许多企业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市场需求、价格变动、产品销售等进行预测和分析,以便更好地制定市场营销策略和产品定价策略。
同时,投资者和金融机构也可以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来进行风险评估和投资组合优化,提高投资收益率和降低风险。
另外,计量经济学在社会政策评估和效果分析方面也具有重要价值。
政府部门可以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来评估各种社会政策的效果和影响,例如教育政策、医疗保健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
通过对政策实施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客观评价政策的效果,为政府改进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总的来说,计量经济学在现代经济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增强人们对经济现象的理解,促进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还能够为企业经济决策、市场预测、社会政策评估等提供有力支持。
因此,进一步深化对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将会对推动经济领域的发展和进步起到积极作用。
此外,计量经济学也能够帮助经济学家们更准确地理解市场行为与市场效率。
通过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可以对供需关系、价格弹性、市场竞争等因素进行经验分析,为市场营销、产业咨询和市场调研提供准确的数据基础和理论支持。
这对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制定战略计划,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计量经济学还在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分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际贸易中的各种关贸协定、贸易政策和汇率波动都会对全球经济产生复杂的影响。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完整版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完整版引言。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运用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技术来研究经济现象。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以及它们在经济领域的应用。
在本文中,我将讨论我在这门课程中学到的知识,并且对一些相关的经济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一、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和模型,包括线性回归模型、时间序列分析、面板数据分析等。
其中,线性回归模型是最基础的模型之一,它可以用来分析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通过线性回归模型,我们可以得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并且进行预测和检验。
另外,时间序列分析是研究时间序列数据的一种方法,它可以用来分析经济变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通过时间序列分析,我们可以研究经济变量的趋势、季节性和周期性等特征,从而进行预测和政策制定。
面板数据分析则是研究横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的一种方法,它可以用来分析不同个体或单位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通过面板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研究个体特征对经济现象的影响,以及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计量经济学在经济领域的应用。
在实际经济研究中,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金融学等。
其中,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我们可以研究国民经济的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等重要问题。
在微观经济学领域,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可以用来研究市场结构、企业行为、消费者选择等问题。
通过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市场的运行机制,以及政策对市场的影响。
在金融学领域,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可以用来研究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汇率市场等问题。
通过金融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金融市场的波动规律,以及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三、实证分析。
在本文的最后部分,我将通过一个实证分析来展示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在经济研究中的应用。
我选择了一个关于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实证研究。
【参考文档】有关计量经济学分析论文-精选word范文 (7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推荐下载使用!==有关计量经济学分析论文计量经济学的目的在于使现有的经济领域的研究方法变得更加科学化。
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下面是羽利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计量经济学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计量经济学分析论文范文一:经济学研究中统计思想的运用分析摘要:当今我国社会飞速发展,各种信息呈现爆炸状态,在经济活动中如何高效地从繁杂的信息中整理、分析出一个正确、科学的结果,如何利用统计学来使得经济活动中的一些问题简捷化、明了化、高效化是一项值得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课程。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必须明白,统计思想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关键词:经济学;研究;统计思想一、统计思想的内涵。
统计是一种科学认识世界的方法,其研究的对象是大量数据。
由此可以知道统计学即收集、分析、解释、表述大量数据。
没系统学习过统计学的人简单的认为统计学就是加减乘除的数字运算,那只是统计学的外在形式,真正的统计学研究的是研究对象本身的变化规律,统计思想就是在统计工作中应树立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在当前社会中,统计学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各个领域都能看到统计思想的影子。
经济学与统计学是两个独立的学科,统计学是从高等数学中的数理统计分离出来再进行展开的一部分。
统计学偏重数学,经济学偏重理论。
两者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经济学中的有关理论的数据支持像GDP、失业率、企业经济决策等的一般通过统计学得出数据,统计学还是经济学解决计算问题的重要工具。
二、统计思想的分类。
统计学这门学科综合性较强,学科内领域众多,研究重点不同,统计思想就不同,总的来说,统计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估计思想。
估计是一种认识方法,在统计学中常表现为以样本对总体进行推测,其强调的是由此及彼,可谓是统计学中一种重要的预测方法。
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能够显示出总体的若干属性,对样本进行研究,有利于预测总体的概况。
计量经济学实验课程论文

经济计量学结课程论文——研究恩斯消费理论对居民消费生活的影响析院系:金融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研究恩斯消费理论对居民消费生活的影响析摘要:中国已经进入经济转型的末期,随着市场化、城市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然而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人们的消费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本文将以所在城市的数据,对人口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城镇(农村)居民各种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居民(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各种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都进行了理论和实证上的研究,借鉴消费经济学理论中的人口指标,构建引入居民消费函数模型,构建城镇(农村)居民消费函数模型关系,利用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等解释变量的宏观面板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关键字:消费关系居民消费率人均可支配收入一. 问题的提出对消费问题的研究不仅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而且已成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视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消费者消费支出水平的研究则是消费问题研究的核心.消费函数正是基于对消费支出水平的研究,反映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某种函数关系.从微观角度来看,消费函数是以个人为考察对象,研究个人消费与个人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的某种量上的相关关系;而从宏观角度来看,消费函数则是基于整个国家(或地区)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消费与社会总收入之间存在的某种量上的相关关系。
自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Keynes,1936)把消费问题引入到宏观经济领域以来,消费函数就成为研究消费者行为的一个强有力的武器,消费函数理论也成为经济学家们长期关注和研究的热门领域。
中国已经进入经济转型的末期,随着市场化、城市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经济获得了飞速发展,然而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居民消费率却呈现出长期的下降趋势。
2000年之后,居民消费率每年平均降幅更是达到了1.39%.本文将以所在城市的数据,对人口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城镇(农村)居民各种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居民(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各种收入与消费之间的关系,都进行了理论和实证上的研究,借鉴消费经济学理论中的人口指标,构建引入居民消费函数模型,构建城镇(农村)居民消费函数模型关系,利用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等解释变量的宏观面板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
计量经济学论文(eviews分析)计量经济作业

计量经济学论⽂(eviews分析)计量经济作业我国旅游收⼊的计量分析⼀、经济理论陈述在研读了⼤量统计和计量资料的基础上,选择了三个⼤⽅⾯进⾏研究,既包括旅游⼈数,⼈均旅游花费和基本交通建设。
其中,在旅游⼈数这个解释变量的划分上,我们考虑到随着全球经济⼀体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中国旅游消费。
中国旅游的国际市场是个有发展潜⼒的新兴市场,尽管外国游客前来旅游的⽅式包罗万象⽽且消费能⼒也不尽相同,但从国际服务贸易的⾓度出发,我们在做变量选择时,运⽤国际营销的知识进⾏市场细分,划分了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
这样,在旅游⼈数这个解释变量的最终确定上,我们选择了2X国内旅游⼈数,3X ⼊境旅游⼈数。
这点选择除了理论⽀持外,在现实旅游业发展中我们也看到很多景区包括成都的近郊也有不少外国游客的⾝影。
所以,我们选取这两个解释变量等待下⼀步进⾏模型设计和检验。
另外,对于⼈均旅游花费,我们在进⾏市场细分时,没有延续前两个变量的选择模式,有⼏个原因。
⾸先,外国游客前来旅游的形式和消费⽅式各异且很难统计。
我们在花⼤⼒⽓收集数据后,仍然没有⽐较权威的统计数据资料。
其次,随着国家对农业的不断重视和扶持,我国农业有了长⾜发展。
农村居民纯收⼊增加,⽤于旅游的花费也有所上升。
⽽且鉴于农村⼈⼝较多,前⾯的市场细分也不够细化,在这个解释变量的确定上,我们选择农村⼈均旅游花费,既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也是对第⼀步研究分析的补充。
所以我们确定了4X城镇居民⼈均旅游花费和5X农村居民⼈均旅游花费。
旅游发展除了对消费者市场的划分研究,还应考虑到该产业的基础硬件设施。
在众多可选择对象中我们经分析研究结合⼤量⽂献资料决定从交通建设着⼿。
在我国,交通⼀般分布为公路,铁路,航班,航船等。
由于考虑到我国⼀般⼤众的旅游交通⽅式集中在公路和铁路上,为了避免解释变量的过多过繁以及可能带来的多重共线形等问题,我们只选取了前⼆者。
即确定了6X 公路长度和7X铁路长度这两个解释变量。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精编WORD版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管理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题目:我国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姓名:学号:班级:指导老师:2013年5月15日一、背景概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平均增长速度为9.5?%?,但二元经济结构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仍然很突出。
农村人口占了中国总人口的70%多,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不发达以及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势必成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障碍。
正确有效地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走出困境,实现长期稳定增长的关键。
其中,农民收入增长是核心,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二、建立理论假说:由于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结构性矛盾因素,又有体制性障碍因素。
考虑到其复杂性和可行性,在本文中仅选取三个解释变量进行分析,即:财政农业支出额、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农作物种植总面积。
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扶持政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物质保障,由于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是多形式的,从近年来看我国财政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减免农业税等措施已经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收入也有了很大提高,因此不难看出农民收入增加和国家财政投入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从利润=收入-成本这一等式可看出,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农民的生产成本就会提高,从而导致最终的收入减少,因此可以预见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当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农产品种植面积和农民收入应该是正相关关系。
三、数据收集:本文选取了1980年到2011年间的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数Y,并作为被解释变量,三个解释变量分别为X1——财政农业支出额; X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X3——农作物种植总面积;Y X1X2X3亿元指数千公顷年份1978年=100198013982.12101.0146379.51981160.473.68101.7145157.11982192.379.88101.9144754.61983219.686.66103.0143993.51984249.595.93108.9144221.3 1985268.9101.04104.8143625.9 1986277.6124.3101.1144204.0 1987292134.16107.0144956.5 1988310.7158.74116.2144868.9 1989305.7197.12118.9146553.9 1990311.2221.76105.5148362.3 1991317.4243.55102.9149585.8 1992336.2296.04103.7149007.1 1993346.9323.42114.1147740.7 1994364.3399.7121.6148240.6 1995383.6430.22127.4149879.3 1996418.1510.07108.4152380.6 1997437.3560.7799.5153969.2 1998456.1626.0294.5155705.7 1999473.5677.4695.8156372.82000483.4766.8999.1156299.82001503.7917.9699.1155707.92002527.91102.7100.5154635.52003550.61134.86101.4152415.020045881693.79110.6153552.52005624.51792.4108.3155487.72006670.72161.35101.5152149.52007734.43404.7107.7153463.92008793.24544.01120.3156265.72009860.66720.4197.5158639.02010945.48129.58102.9160675.020111063.29937.55111.3162283.0四、设立农民收入增加的数学模型:变量的有关统计指标:(1)在EViews软件中输入数据建立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如下:上图可以看出X1、X2、X3之间存在较高的线性相关关系;(2)变量的主要统计指标如下:(3)任意两个变量的散点图和趋势图如下:(ⅰ)变量Y与X1的散点图和趋势图:(ⅱ)变量Y与X2的散点图和趋势图:(ⅲ)变量Y与X3的散点图和趋势图:从上图可知,农民收入(y)与财政对农业的支出量(x1)、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x2)及农作物种植总面积(x3)都是有线性关系。
计量经济学实验课程论文

计量经济学实验课程论文居民最终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学院:金融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摘要:近几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投资、出口、消费形成了拉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这已为各界所取得共识。
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其中关键影响因素,以为本地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参考,最终促使消费需求这架“马车”能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石。
关键字:消费支出CPI 人均可支配收入一. 问题的提出改革开放前,中国上至中央,下至各级政府,由于人才的匮乏,资金的短缺,观念的保守,我们对各种经济的决策大都是依据历史的数据,凭借个人经验作出决策,无法切中要害,导致最后的指导行动的措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成效不大,延误了国家发展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随着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国家对不同阶段、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大量采用科学、定量、求实的预测、指导方法,摒弃太多的人为影响,所作出的决策越来越切合实际,而效果亦愈来愈好;而这其中,计量分析方法功不可没。
所以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相关财政及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增加居民投资的作用,但是居民存款额依然居高不下,居民消费虽有增长却不能支撑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不管从宏观还是微观来分析,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都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国民经济运行及整个经济的发展,所以对我国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十分重要。
我们可以运用研究的结果来分析现状并制定正确的应对方针。
最后得到的收益不仅仅是最终的最佳模型以及结论,还有通过建模自身感触到的:任何一个结论的得出都需要实际操作与理论的结合、严谨的思考。
二.变量的选择分析通过研究以前学者对影响因素的选取并且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我认为居民的最终消费支出主要受居民储蓄,可支配收入、工资水平、消费者支出、恩格尔系数、通货膨胀率、收入分配、居民贫富情况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经济学实验论文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计量经济学论文影响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因素学年第学期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摘要]当今社会,财政已经成为社会经济进步的一个判断标准。
税收的增长对财政收入增加的贡献不可谓不突出。
那么影响税收的因素有哪些呢?各影响因素之间是否有关联?哪个因素起到的作用比较大?这些都是我们比较关心的问题。
本文在参考了多个关于影响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观点的基础上,对影响我国1990至2015年的税收收入的主要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选取的自变量有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和零售商品物价水平。
并利用中国统计年鉴搜集了相关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设定的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假设检验,最后再加以修正,使整个模型尽量完美,最终得出结论,并给出相关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税收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分析导论: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基本因素,也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经济是税收的源泉,经济决定税收,而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这是税收与经济的一般原理。
这几年来,中国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甚至“超速增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科学地对税收增长进行因素分析和预测分析非常重要,对研究我国税收增长规律,制定经济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有很多,但据分析主要的因素可能有:①从宏观经济看,经济整体增长是税收增长的基本源泉,而国内生产总值是反映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
②公共财政的需求,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的主体,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保障的完善等都对公共财政提出要求,因此对预算支出所表现的公共财政的需求对当年的税收收入可能会有一定影响。
③物价水平。
我国的税制结构以流转税为主,以现行价格计算的GDP等指标和经营者的收入水平都与物价水平有关。
④税收政策因素。
我国自1978年以来经历了几次大的税制改革,一次1984-1985年的国有企业利改税,一次是1994年的全国范围内的新税制改革2004年改革,取消农业税。
2007年改革,企业所得两法合并,增值税转型改革。
2012年改革,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税制改革对税收增长速度的影响不是非常大。
因此,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各种因素对中国税收增长的具体影响。
为了全面反映中国税收增长的全貌,我们选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各项税收”(即税收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反映税收的增长;选择“国内生产总值”(即GDP)作为经济整体增长水平的代表;选择“财政支出”作为公共财政需求的代表;选择“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作为物价水平的代表;选择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税收政策因素的代表。
另外,由于财税体制的改革难以量化,而且从数据上看,1985年以后财税体制改革对税收增长影响不是很大,在此暂不考虑税制改革对税收增长的影响。
目录问题的提出····························理论综述·····························研究概述·····························(一)理论框架·························(二)模型设定·························模型的检验与修正·························(一)模型初始估计·······················(二)模型的确定························结论分析·····························问题的提出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财政收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可以说,一个国家、政府、政权的存在,必须要筹集财政收入。
但是,怎样才能做到“民不加赋二天下饶”,即广开财源,增产增收,实现公平为基础,效率为核心;做到生财有道,聚财有方,聚之适当。
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基本因素,也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为了研究影响税收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其增长的主要规律,采取适当的方式科学筹集税收,需要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
理论综述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征收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取得财政收入的手段有多种多样,如税收、发行货币、发行国债、收费、罚没等等,而税收则由政府征收,取自于民、用之于民。
税收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的形式特征。
税收三性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税收取自于民、用之于民。
总的来说,经济是税收的源泉,经济决定税收,而税收又反作用于经济,这是税收与经济的一般原理。
具体来讲,影响中国税收收入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如经济的整体增长、公共财政的需求、物价水平、税收政策等因素。
这几年来,中国税收收入的快速甚至超速增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科学地对税收增长进行因素分析和预测分析非常重要,对研究我国税收增长的规律,制定税制改革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在这次的分析里,我将选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反映税收的增长情况。
选取的解释变量有:“国内生产总值”(即GDP)作为经济整体增长水平的代表;“财政支出”作为公共财政需求的代表;“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作为物价水平的代表。
研究概述(一)理论框架从整体看来,经济增长是税收的主要来源之一,所以,选取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解释变量X1。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一个主体,是公共产品的价格,社会经济的发展会对公共财政产生需求。
所以,选取财政支出作为解释变两个X2.我国目前的税制主要以流转税为主,与物价水平有关。
所以,选取商品零售价格作为解释变量X3.将税收收入作为被解释变量Y。
(二)模型设定表1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因此,可以建立以下经济学模型Y=β0+β1*X1+β2*X2+β3*X3+μ其中Y为税收收入,X1为国民生产总值,X2为财政支出,X3为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模型的检验与修正(一)模型初始估计利用Eviews软件,做Y对X1的回归,Eviews的最小二乘估计的回归结果如下:图一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06/05/16 Time: 13:25Sample: 1990 2015Included observations: 26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12867.846534.106-1.9693340.0616X10.1408650.0177587.9323920.0000X20.2119820.070080 3.0248760.0062X391.2508761.48401 1.4841400.1520 R-squared0.998464????Mean dependent var38093.56 Adjusted R-squared0.998254????S.D. dependent var40269.55 S.E. of regression1682.586????Akaike info criterion17.83469Sum squared resid????Schwarz criterion18.02824Log likelihood-227.8510????Hannan-Quinn criter.17.89043F-statistic4765.954????Durbin-Watson stat0.657566Prob(F-statistic)0.000000根据图一的数据,可以得到模型的估计结果为:Y=-12867.84+0.140865*X1+0.211982*X2+91.25087*X3(-1.969334)(7.932392)(3.024876)(1.484140)R2=0.998464DW=0.657566F=4765.954经济意义上的检验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国民生产总值每增加1亿元,税收就会增加0.140865亿元;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财政支出每增加1亿元,税收收入就会增加0.211982亿元;在假定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商品零售价格指数每增加1%,税收收入就会增加91.2508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