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高程基准面和起算点确定中的几点意见

合集下载

测绘高程起算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测绘高程起算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测绘高程起算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高程起算点在测绘工作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进行高程测量和地形分析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后续测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正确选择和测量高程起算点对于保证测绘结果的精度和可信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高程起算点展开讨论,详细介绍高程起算点的定义、选择因素以及测量方法。

首先,我们会解释什么是高程起算点,它是以地面某一点作为基准,确定其他点的高程相对于该基准的值。

其次,我们会探讨选择高程起算点的因素,包括地形特征、地质条件、测量设备的可行性等。

最后,我们将介绍高程起算点的测量方法,包括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等技术手段。

本文旨在强调高程起算点在测绘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强调正确选择和测量高程起算点的必要性。

只有确保高程起算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才能得出精确的测绘结果,为工程建设、地质勘察等领域提供可靠的地理信息支持。

最后,我们将展望未来高程起算点的发展趋势。

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进步,高程起算点的测量方法也将不断改进和完善。

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的高程起算点测量将更加便捷、高效,并能应对更多复杂的地理环境和工程要求。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读者能够深刻理解高程起算点的意义,认识到正确选择和测量高程起算点的重要性,以及关注高程起算点测量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的测绘工作中,提高测绘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的导览,帮助他们理解本文的组织和内容安排。

本文的结构如下:1. 引言- 1.1 概述:介绍测绘高程起算点这个主题的重要性和背景。

解释高程起算点在测绘领域中的作用以及相关的挑战和问题。

- 1.2 文章结构:本部分(1.2)将介绍本文的整体结构,详细讨论每个部分的内容和目标。

帮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理解文章的逻辑顺序和目的。

- 1.3 目的:明确本文的目标和意图。

说明本文旨在提供读者关于测绘高程起算点的综合了解,并强调正确选择和测量高程起算点的重要性。

地形测量中高程基准面的确定方法与步骤

地形测量中高程基准面的确定方法与步骤

地形测量中高程基准面的确定方法与步骤地形测量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广泛应用于土地规划、建设工程、水资源管理等领域。

而在地形测量中,高程基准面的确定尤为关键。

高程基准面是指用来表示地表高度的参考面,它的选取直接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本文将介绍地形测量中高程基准面的确定方法与步骤。

高程基准面的确定是地形测量的首要任务。

为了确定高程基准面,需要采用几何水准或大地水准测量方法,这些方法能够提供较高精度的高程数据。

一般情况下,高程基准面的确定可以分为以下步骤:1. 建立水准测量网:在测量区域内选择一定数量的控制点,通过水准测量仪器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每个控制点的高程数值和位置坐标。

这些控制点可以选取为已知高程的永久性标志物,如水文站、测量标志等。

2. 观测测量点的高程:将水准测量仪器移到待测测量点,通过读数并测量,确定该点的高程数值。

这个过程需要保证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 数据处理与分析:将观测到的高程数据进行处理,计算每个待测测量点相对于已知控制点的高差。

根据测量原理和公式,可以通过数学运算得到每个点的绝对高程值。

4. 高程基准面的确定:根据已知控制点的高程值和待测测量点的绝对高程值,可以建立高程基准面。

一般情况下,会采用数学插值等方法得到整个测量区域的高程基准面。

在具体的地形测量中,还有一些常见的高程基准面确定方法,如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局部高程基准面等。

大地水准面是以地球为基准,通过大地水准测量建立的高程基准面。

它是全球范围内的通用高程基准面,以标准海平面作为参考,并考虑到地球形状的非球面性。

平均海平面是以全球海洋水平面的平均高度为基准,通过大量的航海观测数据建立的高程基准面。

平均海平面是全球最常用的高程基准面,适用于需要进行区域间高程比较的场合。

局部高程基准面是指根据特定地区的测量数据建立的高程基准面。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或地貌变化,使用全球通用的高程基准面可能无法满足需要,因此需要建立局部高程基准面,以提高测量精度和可比性。

我国现行高程基准

我国现行高程基准

我国现行高程基准摘要:一、高程基准的定义和作用二、我国现行高程基准的介绍1.高程基准的起源和发展2.1985 年国家高程基准的具体内容三、我国高程基准的使用和应用1.高程基准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2.高程基准对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四、未来我国高程基准的发展趋势正文:一、高程基准的定义和作用高程基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用来测量和表示地面高程的基准面。

它是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测量、国土规划等领域的基本参考,对于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现行高程基准的介绍1.高程基准的起源和发展我国的高程基准起源于上世纪50 年代,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目前采用的1985 年国家高程基准,以青岛港验潮站的黄海平均海水面为基准面,并在青岛市内建立水准原点,其高程为72.260m。

2.1985 年国家高程基准的具体内容1985 年国家高程基准是以青岛港验潮站历年记录的黄海平均海水面高为准,并在青岛市内一个山洞里建立水准原点,其高程为72.260m,称为1985 国家高程基准。

全国布置的国家高程控制点,也即水准点,都是以这个水准原点为准。

三、我国高程基准的使用和应用1.高程基准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我国高程基准在工程测量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如在水利、电力、交通、国土等领域的工程项目中,都需要用到高程基准来进行测量和计算。

2.高程基准对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影响高程基准的精度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规划、国土监测、气候变化研究等。

四、未来我国高程基准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求,我国高程基准将不断优化和完善,以满足更多领域的应用需求。

工程测量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和基准线知识分享

工程测量测量工作的基准面和基准线知识分享

结论: 在半径为10km的圆面积内进行长度的测量 时, 可以不必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即可把水准面 当作水平面看待。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2、对高程的影响
用水平面代替大地水准面时,对
高程的影响:
Δh
hO CO BS22R
S/km 0.05 0.10 0.20 1 10
Δh/mm 0.2 0.8
3.1 78.5 7850
划、设计 、施工中,测量和计算十分不便。
投影:将球面坐标按一定的数学法则归算到
平面上。
即 X= F 1(L,B) Y= F 2(L,B)
我国采用高斯平面直角坐标,小地区范围内
也可采用独立平面直角坐标。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
1、高斯投影的概念
高斯投影是一种等角投影。它是由德国数 学家高斯(Gauss,1777~1855)提出,后经德 国大地测量学家克吕格(Kruger,1857~1923) 加以补充完善,故又称“高斯—克吕格投影”, 简称“高斯投影”。
(1)该点位于6˚ 带的第几带?
(第19带)
(2)该带中央子午线经度是多少? (L。=6º×19-3º=111˚)
(3)该点在中央子午线的哪一侧?
(先去掉带号,原来横坐标y=367622.380—500000=-132377.620m,在西侧)
(4)该点距中央子午线和赤道的距离为多少?
(距中央子午线132377.620m,距赤道3102467.280m)
例:120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为 L。=3º× 120=360 º
明德 砺志 博学 笃行
若已知某点的经度为L,则该点的6º 带的带号N由下式计算:
N= L (取整)+1

潮汐表的潮高起算面与85高程基准面

潮汐表的潮高起算面与85高程基准面

潮汐表的潮高起算面与85高程基准面潮汐表是海洋观测中的重要工具,它记录了海洋潮汐的周期性变化。

潮高起算面是指用于测定潮汐高差的参考面,而85高程基准面则是中国海域的高程基准面,它是基准点的平均海平面高程。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潮汐表的概念、潮高起算面和85高程基准面的关系,以及它们在海洋观测中的重要性。

1. 潮汐表的概念潮汐表是一种记录海洋潮汐变化的表格或图表,它通常包括潮汐高度、时间和潮汐类型等信息。

潮汐是海洋中因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而产生的周期性变化,它对于航行、渔业和海洋工程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潮汐表的编制和使用对于海洋活动至关重要。

2. 潮高起算面的概念潮高起算面是指测定潮汐高差时所采用的参考面。

它通常是一个稳定的水平面,用于确定潮汐的高度。

在海洋观测中,选择合适的潮高起算面对于准确测定潮汐高度非常重要。

不同的潮高起算面会导致不同的测量结果,因此在进行海洋观测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潮高起算面。

3. 85高程基准面的概念85高程基准面是中国海域的高程基准面,它是基准点的平均海平面高程。

在中国海洋观测和测量中,85高程基准面被广泛应用于确定各种水文水资源观测资料和水利工程建设。

它的确立和应用对于准确测定海洋高程和水文资料至关重要。

4. 潮高起算面与85高程基准面的关系潮高起算面和85高程基准面在海洋观测和测量中有着密切的联系。

潮高起算面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潮汐高度的测定结果,而85高程基准面则是中国海域的高程基准面,它在海洋观测和测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海洋观测和测量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潮高起算面,并结合85高程基准面进行准确的测量和观测。

5. 个人观点和理解就我个人理解,潮高起算面与85高程基准面的选择和应用对于海洋观测和测量至关重要。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潮高起算面,并参考85高程基准面进行准确的海洋观测和测量。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获得可靠的海洋资料和精确的测量结果,为海洋活动和工程建设提供保障和支持。

建立中国高程基准的思考-许厚泽

建立中国高程基准的思考-许厚泽

GPS水准方法
H
o A
hA
o A
H
A
hA
o A
0 o
全球似大地水准面基准 区域 区域基准 全球基准 区域系统 全球系统
GPS水准+重力拟合
物理意义不明
全球和区域似大地水准面基准的精化关键在求出国家区域高程原点处

0 o

三、建立未来中国高程基准的思考
❖ 当前我国高程基准:水准测量 ❖ 存在问题:
理论与计算方法: 莫洛金斯基 地形改正( Moritz ) 山区可差几十公分至米级
检核: 用GPS水准检核相对精度 形式误差估计
三、建立未来中国高程基准的思考
❖ 关键:中国高精度的基于全球基准的大地水准 面模型
精度:±2-3cm绝对精度(沿岸及平坦地区) ±5-7cm绝对精度(山区)
全球参数:位W0 参考椭球GRS80 几何框架ITRF2008 地心引力参数 GM 历元 潮汐系统
内符合精度的估计问题
m A
m A
1
H
A
dh
似大地水准面:非等位面
区域高程基准
中国区域高程基准(1985高程系统)
➢ 以青岛黄海验潮站多年海平面的平均值作为高程零点
➢ 采用正常高高程系统
H
o A
WA
Wo
mo A
mo A
1
H
o A
dh
Wo:青岛多年海平面的重力位
中国区域似大地水准面:非等位面
高程异常定义
与三种高程系统对应,定义出三种相对于水准地球 椭球面的差距 大地水准面高程异常 N

对海洋地区,H
A
就是海面地形,一般小于2米,其影响仅

大地测量学思考题及答案(200606)

大地测量学思考题及答案(200606)

大地测量学思考题集1.解释大地测量学,现代大地测量学由哪几部分组成?谈谈其基本任务和作用?大地测量学----是测绘学科的分支,是测绘学科的各学科的基础科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地球重力场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学科。

大地测量学的主要任务:测量和描述地球并监测其变化,为人类活动提供关于地球的空间信息。

具体表现在(1)、建立与维护国家及全球的地面三维大地控制网。

(2)、测量并描述地球动力现象。

(3)、测定地球重力及随时空的变化。

大地测量学由以下三个分支构成:几何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及空间大地测量学。

几何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是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确定地面点的几何位置。

作用:可以用来精密的测量角度,距离,水准测量,地球椭球数学性质,椭球面上测量计算,椭球数学投影变换以及地球椭球几何参数的数学模型物理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是用物理方法确定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

主要内容包括位理论,地球重力场,重力测量及其归算,推求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的理论与方法等。

空间大地测量学主要研究以人造地球卫星及其他空间探测器为代表的空间大地测量的理论、技术与方法。

2、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经理了哪些阶段,简述各阶段的主要贡献和特点。

分为一下几个阶段:地球圆球阶段,地球椭球阶段,大地水准面阶段,现代大地测量新时期地球圆球阶段,首次用子午圈弧长测量法来估算地球半径。

这是人类应用弧度测量概念对地球大小的第一次估算。

地球椭球阶段,在这阶段,几何大地测量在验证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证实地球为椭球学说之后,开始走向成熟发展的道路,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长度单位的建立 2)最小二乘法的提出 3)椭球大地测量学的形成 4)弧度测量大规模展开 5)推算了不同的地球椭球参数这个阶段为物理大地测量学奠定了基础理论。

大地水准面阶段,几何大地测量学的发展:1)天文大地网的布设有了重大发展,2)因瓦基线尺出现物理大地测量学的发展 1)大地测量边值问题理论的提出 2)提出了新的椭球参数现代大地测量新时期以地磁波测距、人造地球卫星定位系统及其长基线干涉测量等为代表的新的测量技术的出现,使大地测量定位、确定地球参数及重力场,构筑数字地球等基本测绘任务都以崭新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

我国沿海高程基面及相互关系

我国沿海高程基面及相互关系

我国沿海高程基面及相互关系在海洋测绘中,高程和水深的起算面称为高程/深度基准面。

我国沿海常用的高程/深度基准面包括:黄海平均海水面、理论深度基准面、潮高基准面和当地筑港零点,各基面情况分别说明如下。

一、基本概念⒈黄海平均海水面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测量高程,一般都要规定一个标准的起算面。

通常取某一永久性验潮站的平均海水面作为这个标准的基准面。

平均海水面是指某验潮站多年的每小时潮位观测记录的平均值。

分日平均海面、月平均海面和多年平均海面。

从资料分析可知: 同一验潮站的平均海面,具有以一年为周期的较有规则的变化,而它的年变化则与天文要素有关。

天文要素是以18.6年为周期而变化的,所以要得到精确的多年平均海面,最好取19年的平均海面的平均值。

我国在1957年以前,由于历史的原因,高程基准面很不统一。

1957年起,采用“黄海平均海水面”作为“中国国土地物高度的高度零点”。

它是根据青岛大港第一码头验潮站1950~1956年逐时观测的潮位平均值而计算的“位置”,位于该验潮井水尺零点以上239厘米处,命名为“1956年黄海平均海水面”。

至1985年,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这个“位置”作了上升29毫米,据此订正,产生了“1985国家高程基准”,这是我国高程的统一基准。

原点设在青岛市观象山验潮站内一间特殊的房屋,青岛市大港一号码头西端验潮站室内有一直径1m、深10m的验潮井,有三个直径分别为60cm的进水管与大海相通。

实践表明:黄海地区多年平均海面,与青岛的黄海平均海面是基本一致的,而在渤海、东海、南海地区均有差异,其中渤海在-2~3cm之间,东海海区在20~26cm之间,南海海区在31~37cm之间。

⒉理论深度基准面平均海平面是确定陆域地物高度的起算面。

但对于计算海域深度来说,由于潮位升降,海面大约有一半时间低于平均海平面,因此,如果以平均海平面作为深度起算面,则海图上所标水深实际上约有一半时间没有那么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