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程系统与高程基准
高程与高程

高程与高程56黄海高程基准和85国家高程基准的关系2009-04-21 11:24国家85高程基准其实也是黄海高程基准,只不过老的叫“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新的叫“1985国家高程基准”,新的比旧的低0.029m我国于1956年规定以黄海(青岛)的多年平均海平面作为统一基面,为中国第一个国家高程系统,从而结束了过去高程系统繁杂的局面。
但由于计算这个基面所依据的青岛验潮站的资料系列(1950年~1956年)较短等原因,中国测绘主管部门决定重新计算黄海平均海面,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为计算依据,并用精密水准测量接测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得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和1956年黄海高程的关系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高程=1956年黄海高程-0.029m。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已于1987年5月开始启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同时废止。
各高程系统之间的关系56黄海高程基准:+0.00085高程基准(最新的黄海高程):56高程基准-0.029 宁波-1.066 ?? 吴淞高程系统:56高程基准+1.688珠江高程系统:56高程基准-0.586广州高程及珠江高程广州高程=1985国家高程系+ 4.26(米)广州高程=黄海高程系+ 4.41(米)广州高程=珠江高程基准+ 5.00(米)我国目前通用的高程基准是:85高程基准一直没搞清楚56黄海高程基准和85高程基准的关系!总算搞明白了!还不明白的看一下吧!高程系统的换算是令人困扰的一个重要问题。
我国历史上形成了多个高程系统,不同部门不同时期往往都有所区别。
可以查到的资料相当匮乏。
先收集整理如下。
(1) 波罗的海高程波罗的海高程十0.374米=1956年黄海高程中国新疆境内尚有部分水文站一直还在使用“波罗的海高程”。
(2) 黄海高程系以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验潮资料算得的平均海面为零的高程系统。
原点设在青岛市观象山。
我国现行高程基准

我国现行高程基准(原创版)目录1.我国目前采用的高程基准2.1956 年黄海高程系统和 1985 年国家高程基准3.高程基准的定义和作用4.1985 年国家高程基准的详细信息5.高程基准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正文我国目前采用的高程基准是 1985 年国家高程基准。
在此之前,我国曾于 1956 年规定以黄海(青岛)的多年平均海平面作为统一基面,称为“1956 年黄海高程系统”,这是我国的第一个国家高程系统,结束了过去高程系统繁杂的局面。
高程基准是测量地面高程的基准面,通常是选取一个平均海平面作为基准面。
高程基准的定义和作用在于为测量地面高程提供一个统一的标准,使得不同地区的高程值可以互相比较。
在我国,黄海平均海水面被选作高程基准面的原因在于黄海海域的地貌和地质条件比较稳定,适合作为高程基准。
1985 年国家高程基准是我国目前广泛采用的高程基准,它的详细信息如下:我国的绝对高程是以青岛港验潮站历年记录的黄海平均海水面高为准,并在青岛市内一个山洞里建立水准原点,其高程为 72.260 米,称为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全国布置的国家高程控制点,也即水准点,都是以这个水准原点为准。
高程基准在水利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以 1985 年国家高程基准为例,它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高程基准可以为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统一的高程标准,保证各项工程的高程一致性;其次,高程基准可以作为水利工程的洪水预报、水文监测和水资源评价的重要依据;最后,高程基准还可以为水利工程的管理和运行提供数据支持。
总之,我国目前采用的高程基准是 1985 年国家高程基准,它是以黄海平均海水面为基准面,为测量地面高程提供一个统一的标准。
我国常用高程基准

我国常用高程基准任何一个国家在建设基础设施时,都会需要一个可靠的高程参考系统来指导施工,可以保证各种基础设施的天然整体性和一致性。
我国也不例外,由于地处丰富的活动地质板块,地形和地貌复杂,海拔极度变化,需要建立一个可信赖的高程基准系统来确保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落实。
我国常用的高程基准主要有三种:青藏高原高程基准系统、华北平原高程基准系统和东海高程基准系统。
青藏高原高程基准系统,是我国根据我国地理空间分布规律而建立的第一个国家高程系统。
以北京西郊北山脚为起点,南至青藏高原位于拉萨的丙山,以北京西郊北山脚为0m,而拉萨的丙山作为最高点的4,753m高,确定了我国的高程范围。
华北平原高程基准系统,是我国继青藏高原高程基准系统后建立的第二个国家高程系统,以北京的坨子台为起点,到郑州的祁阳台为终点,组成了长3504km的线系,以坨子台的海拔137.5m为0m,祁阳台的海拔154.5m为参考值,从而形成了一个以华北平原为中心的高程基准系统。
东海高程基准系统,是我国由青藏高原高程基准系统和华北平原高程基准系统的延伸建立的第三个国家高程系统,在华北平原高程基准系统的基础上,通过东海岸线以及黄河三角洲的调查,设定以日照口为起点,口海拔0.7m作为0m,完成了东海高程基准系统。
这三个高程基准系统都具有其自身的参考点,因此它们又统称为国家参考点系统。
它们都拥有一定的高程参照系,这三个系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保证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对维护我国的空间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的高程基准系统,我国还建立了国家位置地理基准系统、国家位置和高程三维参考系统等,它们都构成了我国完整的高程系统。
我国现存的高程基准系统主要是在人工水文和地球物理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下形成的,它具有地形复杂、高程分布不均、水文情况复杂以及地质活动极其剧烈等特点;虽然存在很多技术和理论方面的缺陷,但它仍然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土空间管理提供了指引和参考,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现行高程基准

我国现行高程基准我国现行高程基准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测绘标准,对地球表面进行高程测量和标注的一种基准系统。
它在我国的测绘、规划、建设、水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一、我国现行高程基准的概述我国现行高程基准以平均海平面为基准,采用了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和1992年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的成果。
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一系列高程基准点,构成了高程基准框架。
二、我国现行高程基准的组成部分我国现行高程基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平均海平面:作为高程基准的起算面,平均海平面是根据多年潮汐观测数据计算得出的。
2.高程基准点:在全国范围内设立的一批高程基准点,用于传递高程基准值。
3.高程基准传递系统:通过一等水准测量、二等水准测量等方法,将高程基准值从基准点传递到其他测站点。
4.地方高程基准:根据地方实际需要,在国家高程基准基础上建立的地方性高程基准。
三、我国现行高程基准的应用领域我国现行高程基准在以下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1.测绘:地图制作、地形分析、工程测量等。
2.规划: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等。
3.建设:建筑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等。
4.水利:河道整治、水利工程设计、防汛抗旱等。
四、我国现行高程基准的优点与不足优点:1.统一了全国高程基准,提高了测量成果的准确性。
2.采用了现代测绘技术和方法,使高程基准具有较高的精度。
3.建立了完善的高程基准传递体系,保证了高程基准值的准确传递。
不足:1.在一些地形复杂的地区,高程基准传递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
2.地方高程基准与国家标准高程基准的衔接存在一定问题。
五、未来高程基准的发展趋势1.精密水准测量技术的发展,提高高程基准的精度。
2.GNSS技术在高程测量中的应用,实现高程基准的实时更新。
3.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提高高程基准的管理和应用水平。
4.融合多源数据,提高高程基准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中国高程系统知识

我国常见的高程系统及其换算关系空间基准2010-11-10 18:49:37 阅读11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高程基准是推算国家统一高程控制网中所有水准高程的起算依据,它包括一个水准基面和一个永久性水准原点。
国家高程基准是根据验潮资料确定的水准原点高程及其起算面。
目前我国常见的高程系统主要包括“1956年黄海高程”、“1985国家高程基准”、“吴凇高程基准”和“珠江高程基准”等四种。
1.“1956年黄海高程系”我国于1956年规定以黄海(青岛)的多年平均海平面作为统一基面,叫“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为中国第一个国家高程系统,从而结束了过去高程系统繁杂的局面。
该高程系以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验潮资料算得的平均海面为零的高程系统。
原点设在青岛市观象山。
1956黄海高程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89米。
该高程系与其他高程系的换算关系为:“1956年黄海高程”=“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0.029(米)“1956年黄海高程”=“吴凇高程基准”-1.688(米)“1956年黄海高程”=“珠江高程基准”+0.586(米)2.“1985国家高程基准”由于“1956年黄海高程”计算基面所依据的青岛验潮站的资料系列(1950年~1956年)较短等原因,中国测绘主管部门决定重新计算黄海平均海面,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为计算依据,叫“1985国家高程基准”,并用精密水准测量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已于1987年5月开始启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同时废止。
1985国家高程系统的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60米。
习惯说法是“新的比旧的低0.029m”,黄海平均海平面是“新的比旧的高”。
该高程系与其他高程系的换算关系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1956年黄海高程”-0.029(米)“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吴凇高程基准”-1.717(米)“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珠江高程基准”+0.557(米)3.“吴凇高程基准”“吴凇高程基准”采用上海吴淞口验潮站1871~1900年实测的最低潮位所确定的海面作为基准面,该系统自1900年建立以来,一直为长江的水位观测、防汛调度以及水利建设所采用。
中国的高程基准

中国的高程基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国的高程基准是指用于测量地表高度的参考标准,它在地理测量和地形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吴淞高程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

吴淞高程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1. 了解吴淞高程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吴淞高程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是测量和标定地表上点的高程的两种方法。
吴淞高程系统是由吴淞水文站高程测量方法演变而来的;而1985国家高程基准则是我国在1985年制定的一个统一的高程基准。
2. 吴淞高程系统的特点吴淞高程系统是由我国上海市规划局研究所于1958年对长江流域近海地区进行的高程测量。
该系统的特点是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好,被广泛应用于上海市和长江流域的地图测绘和工程测量等领域。
3. 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制定背景1985国家高程基准是由我国地震局和水利部于1985年共同制定的一个统一的高程基准。
该基准的制定背景是为了解决我国各地使用不同高程基准所导致的高程不一的问题,统一测绘和工程测量的高程标准。
4. 吴淞高程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相关性吴淞高程系统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都是用来测量地表上点的高程的方法,但二者在测量原理和应用范围上略有不同。
吴淞高程系统主要适用于长江流域近海地区,而1985国家高程基准则适用于全国范围。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地理学爱好者,我认为吴淞高程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制定和应用对于测绘和工程测量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统一的高程基准可以保证地图和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为国家的发展和规划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
总结回顾通过对吴淞高程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了解,我深入地理解了这两种高程测量方法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我也认识到了统一的高程基准对于地图和工程测量的重要性。
希望未来我能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研究相关领域,为我国地理信息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章总字数大于3000字,内容详实、深入,符合对深度和广度的要求。
吴淞高程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的建立和改进历程吴淞高程系统的建立可以追溯到1958年,由上海规划局研究所在长江流域近海地区进行的高程测量。
该系统采用的方法和技术在当时是领先的,使得测量的精度和稳定性都得到了很好的保证。
我国常见的高程系统及其换算关系(精)

我国常见的高程系统及其换算关系高程基准是推算国家统一高程控制网中所有水准高程的起算依据,它包括一个水准基面和一个永久性水准原点。
国家高程基准是根据验潮资料确定的水准原点高程及其起算面。
目前我国常见的高程系统主要包括“1956年黄海高程”、“1985国家高程基准”、“吴凇高程基准”和“珠江高程基准”等四种。
1.“1956年黄海高程”我国于1956年规定以黄海(青岛的多年平均海平面作为统一基面,叫“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为中国第一个国家高程系统,从而结束了过去高程系统繁杂的局面。
该高程系以青岛验潮站1950—1956年验潮资料算得的平均海面为零的高程系统。
原点设在青岛市观象山。
1956黄海高程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89米。
该高程系与其他高程系的换算关系为:“1956年黄海高程”=“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0.029(米“1956年黄海高程”=“吴凇高程基准”-1.688(米“1956年黄海高程”=“珠江高程基准”+0.586(米2.“1985国家高程基准”由于“1956年黄海高程”计算基面所依据的青岛验潮站的资料系列(1950年~ 1956年较短等原因,中国测绘主管部门决定重新计算黄海平均海面,以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的潮汐观测资料为计算依据,叫“1985国家高程基准”,并用精密水准测量位于青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
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已于1987年5月开始启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同时废止。
1985国家高程系统的水准原点的高程是72.260米。
习惯说法是“新的比旧的低0.029m”,黄海平均海平面是“新的比旧的高”。
该高程系与其他高程系的换算关系为:“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1956年黄海高程”-0.029(米“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吴凇高程基准”-1.717(米“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珠江高程基准”+0.557(米3.“吴凇高程基准”“吴凇高程基准”采用上海吴淞口验潮站1871~1900年实测的最低潮位所确定的海面作为基准面,该系统自1900年建立以来,一直为长江的水位观测、防汛调度以及水利建设所采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级 限值 限值
一 ≤0.45 ≤1.0
二 ≤1.0 ≤2.0
三 ≤3.0 ≤6.0
四 ≤5.0 ≤10.0
控制测量
•
一般说来,高等级的控制网络,如一等水准网、一等
GPS网、一等平面控制网、国家重力基本网等,均由国家
测绘局负责布设、维护与更新,若有单位需要用到某些点
,须向省市级测绘局提交申请并缴纳费用,且不得泄密!
控制测量 任务一:高程基准建立与水准网布设
1.高程基准面和高程系统 内
容 2.水准网布设方案及精度
安 3.实地选线和选点 排
4.标石埋设
重点 重点、难点
控制测量
建立统一的国家高程控制网,首先要选择高程 系统和建立水准原点。
选择高程系统,就是确定表示地面点高程的统一 基准面。
不同的高程基准面,有不同的高程系统。 用的高程系统有大地高系统、正高系统和正常高 系统。 建立水准原点,就是确定国家高程控制网中用来 传算高程的统一起始点。
工程建设和国防建设提供高程数据。 ② 精密水准测量取得的结果可以确定大地水准面和
海面地形,是研究地球形状、大小的重要资料, 也是研究地壳垂直形变、地震预报的重要数据。
控制测量
国家一等水准网示意图
我国一等水准 网由289条路 线组成,其中 284条路线构 成100个闭合 环,共计埋设 各类标石近2 万余座。。
控制测量
水准标石是高程控制点 位的永久性标志。野外 观测是以标石的标志中 心为准,最后算得点的 高程,就是标志中心的 位置。如果标石被破坏 或发生位移,测量成果 就失去作用,点的高程 就毫无意义。
京郑
Ⅰ
24
1990.1
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
一、大地高系统 基准面:参考椭球面 基准线:参考椭球面法线 大地高:地面点沿参考椭
H
球法线至参考椭 球面的距离。 GPS测量中的高程即是这种 大地高。
控制测量
二、正高系统 基准面:大地水准面 基准线:地面点铅垂线 正 高:地面点沿铅垂线
至大地水准面的 距离。 这是严格意义上的“海拔”, 但大地水准面很难确定,实 施有困难。
国家水准网的布设原则与水平控制网布设原则 类似,也采用由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 分四个等级布设,逐级控制,逐级加密。而且各级 水准路线一般都要求自身构成闭合环线,或闭合高 一级水准路线上构成环形,以控制系统误差的积累 和便于低一级水准路线的加密。
控制测量
国家高程控制网的作用
国家高程控制网在全国范围内按统一规格布设 测定,它的主要作用是: ① 作为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的高程控制基础;为各项
控制测量
位置适中 半日潮有规律 不在江河入海口 海面开阔、无岛礁
海底平坦,水深在10m以上
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
国家高程控制网基本概况
目前,国家高程控制网主要是用水准测量方法 建立起来的,也称为国家水准网,分为四个等 级,其中一、二等称为精密水准测量,三、四 等称为普通水准测量。Fra bibliotek控制测量
国家水准网的布设原则
P
P点水准面
H正
大地水准面
控制测量
三、正常高系统
基准面:似大地水准面 基准线:地面点铅垂线 正常高:地面点沿铅垂线
至似大地水准面 的距离。 中国目前采用正常高系统, 即高程(海拔)。
P
P点水准面
H常
似大地水准面
控制测量
大地高 正高 正常高 力高 重力位数
几何意义 物理意义 半物理意义 物理意义 物理意义
控制测量
二等水准网在一等水准网的基础上布设。我国已 有1 138条二等水准测量路线,总长为13.7万公里, 构成793个二等环。
三、四等M水 准测量直接提供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建 设所必须的高程控制点。三等水准测量路线一般可 根据需要在高级水准网内加密,布设附合路线,并 尽可能互相交叉,构成闭合环。
控制测量
控制测量
选定水准点位 选定水准点时,必须能保证点位地基坚实稳定、安全僻静,并利于 标石长期保存与观测。 水准点应尽可能选在路线附近机关、学校、公园内。下列地点,不 应选埋水准点: 易受水淹、潮湿或地下水位较高的地点; 易发生土崩、滑坡、沉陷、隆起等地面局部变形的地区; 土堆、河堤、冲积层河岸及土质松软与地下水位变化较大(如油 井、机井附近的地点; 距铁路 、距公路 (特殊情况可酌情处理)以内或其他受剧烈震动 的地点; 不坚固或准备拆修的建筑物上; 短期内将因修建而可能毁掉标石或阻碍观测的地点; 地形隐蔽不便观测的地点。
控制测量
选定水准路线 应尽量沿坡度较小的公路、大路进行; 应避开土质松软的地段和磁场甚强的地段; 应避开行人、车辆来往繁多的街道和大的火车站等; 应尽量避免通过大的河流、湖泊、沼泽与峡谷等障碍 物; 当一等水准路线通过大的岩层断裂带或地质构造不稳 定的地区时,应会同地质地震有关部门,共同研究选定。
H正
1 gm
gdh
H常
1
m
gdh
1
H力 45 gdh
p gdh
控制测量 五、三种高程系统的关系
H
P 大
H
P 正
N
P
H
P 大
H
P 常
P
N为大地水准面差距
ζ为似大地水准面差距 (高程异常)
控制测量
世界上绝大数国家和地区 都选取海水面的平均位置 作为高程起算面 。我国: 1956年黄海平均海水面 1980年国家高程基准 水准原点:高程的起算点, 位于青岛观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