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排水管道与建筑物距离

合集下载

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 .doc

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 .doc

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征求意见稿)目录1 总则12 基本规定23 给水系统设计4 3.1 一般规定43.2 给水管网43.3 储水和增压设施63.4 节水措施73.5 优质饮用水74 排水系统设计10 4.1 一般规定104.2 卫生器具与水封104.3 生活排水管道 104.4 生活排水设备与构筑物114.5 雨水系统125. 热水系统设计14 5.1 一般规定145.2 水量、水质、水温145.3 设备与管道156 游泳池及娱乐休闲设施水系统设计16 6.1 水质166.2 系统设置186.3 池水过滤、消毒及水质平衡 186.4 安全防护187 非传统水源利用设计207.1 一般规定207.2 建筑中水207.3 雨水回用218 施工及验收22 8.1 一般规定228.2施工与安装228.3 调试与验收239运行维护24 9.1 一般规定249.2 水质监测249.3管道及附配件249.4设备运行维护249.5储水设施、设备间和构筑物25附:起草说明261 总则1.0.1为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建设中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0.2建筑给水排水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和监管必须遵守本规范。

1.0.3本规范是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和监管的基本要求。

当工程中采用的设计方法、材料、构件、技术措施、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检验内容(方法)等与本规范的规定不一致,但经合规性评估符合本规范第2章的规定时,应允许使用。

1.0.4建筑工程中建筑给水排水的设计、施工、验收、维护与拆除,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遵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

2 基本规定2.0.1建筑给水排水设施应具有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的能力,设施运行管理单位应制定有关应急预案。

2.0.2建筑给水排水设施的防洪、防涝标准不应低于所在区域城镇设防的相应要求。

采暖、给水管道距墙尺寸

采暖、给水管道距墙尺寸

采暖、给排水管道距墙尺寸【汇总】不知道大家在刚开始记忆规范、图集的时候有没有觉得特别的费劲,这个尺寸,那个数值的,为了方便大家记忆管道距墙距离,给大家找了一些资料,做了下汇总!并都标明了出处了!有需要的收藏!1、管与管及与建筑构件之间的最小净距《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版,第1500页(网上可下载到,大约100Mb)《水暖工长速查》第119页(杨磊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年7月第1版)管井管道:敷设在管井内的管道,管道表面(有防结露保温时按保温层表面计)与周围墙面的净距不宜小于50mm。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版,第1504页2、水暖管离墙距离水暖管离墙距离:标准图规定给水、热水、采暖管(DN15~DN32)中心起距墙表面50mm为宜,DN40以上取60mm为宜。

因为距离过近,立管阀门安装不便,有时需要破坏墙面才能将阀门装上;距离过远则影响美观,且占用空间(其他管道也一样—清秋怀远)。

均采用管外皮距墙表面30mm;而对于排水管,由于打口所需,采用承口距墙表面50mm。

《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现场施工处理方法与技巧》,第39页3、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离墙距离当管道沿墙或墙角敷设时,应保证管道及附件的安装及检修距离,管道与墙体面层净距一般为40~60mm,管道及附件不得入墙,其卡箍与法兰压盖的螺栓位置应调整至墙(角)的外侧,以便于拧紧螺栓。

《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技术规程》(DB11/T364-2006,北京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第6页4、立管管外皮距建筑装饰面的间距(mm)(明装给水立管)管径32以下 32~50 65~100 125~150间距20~25 25~30 30~50 60《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38-2005)第42页;(此书为陕西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采暖干管距墙尺寸:供水干管沿内墙架空敷设,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50mm;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80mm。

管道相关安全距离标准

管道相关安全距离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三十号)第三十二条在穿越河流的管道线路中心线两侧各五百米地域范围内,禁止抛锚、拖锚、挖砂、挖泥、采石、水下爆破。

但是,在保障管道安全的条件下,为防洪和航道通畅而进行的养护疏浚作业除外。

第三十三条在管道专用隧道中心线两侧各一千米地域范围内,除本条第二款规定的情形外,禁止采石、采矿、爆破。

在前款规定的地域范围内,因修建铁路、公路、水利工程等公共工程,确需实施采石、爆破作业的,应当经管道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批准,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方可实施。

第三十五条进行下列施工作业,施工单位应当向管道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主管管道保护工作的部门提出申请:(一)穿跨越管道的施工作业;(二)在管道线路中心线两侧各五米至五十米和本法第五十八条第一项所列管道附属设施周边一百米地域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铁路、公路、河渠,架设电力线路,埋设地下电缆、光缆,设置安全接地体、避雷接地体;(三)在管道线路中心线两侧各二百米和本法第五十八条第一项所列管道附属设施周边五百米地域范围内,进行爆破、地震法勘探或者工程挖掘、工程钻探、采矿。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3号《危险化学品输送管道安全管理规定》第二十一条在危险化学品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外缘两侧各5米地域范围内,管道单位发现下列危害管道安全运行的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制止,无法处置时应当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一)种植乔木、灌木、藤类、芦苇、竹子或者其他根系深达管道埋设部位可能损坏管道防腐层的深根植物;(二)取土、采石、用火、堆放重物、排放腐蚀性物质、使用机械工具进行挖掘施工、工程钻探;(三)挖塘、修渠、修晒场、修建水产养殖场、建温室、建家畜棚圈、建房以及修建其他建(构)筑物.第二十二条在危险化学品管道中心线两侧及危险化学品管道附属设施外缘两侧5米外的周边范围内,管道单位发现下列建(构)筑物与管道线路、管道附属设施的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要求的,应当及时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一)居民小区、学校、医院、餐饮娱乐场所、车站、商场等人口密集的建筑物;(二)加油站、加气站、储油罐、储气罐等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经营、存储场所;(三)变电站、配电站、供水站等公用设施。

给排水管道与建筑物距离

给排水管道与建筑物距离

给排⽔管道与建筑物距离1、管与管及与建筑构件之间的最⼩净距《建筑施⼯⼿册》第四版,缩印版,第1500页(⽹上可下载到,⼤约100Mb)或《⽔暖⼯长速查》第119页(杨磊主编化学⼯业出版社 2010年7⽉第1版)管井管道:敷设在管井内的管道,管道表⾯(有防结露保温时按保温层表⾯计)与周围墙⾯的净距不宜⼩于50mm。

《建筑施⼯⼿册》第四版,缩印版,第1504页2、⽔暖管离墙距离⽔暖管离墙距离:标准图规定给⽔、热⽔、采暖管(DN15~DN32)中⼼起距墙表⾯50mm为宜,DN40以上取60mm为宜。

因为距离过近,⽴管阀门安装不便,有时需要破坏墙⾯才能将阀门装上;距离过远则影响美观,且占⽤空间(其他管道也⼀样—清秋怀远)。

均采⽤管外⽪距墙表⾯30mm;⽽对于排⽔管,由于打⼝所需,采⽤承⼝距墙表⾯50mm。

《给⽔排⽔及采暖⼯程现场施⼯处理⽅法与技巧》,第39页3、排⽔柔性接⼝铸铁管离墙距离当管道沿墙或墙⾓敷设时,应保证管道及附件的安装及检修距离,管道与墙体⾯层净距⼀般为40~60mm,管道及附件不得⼊墙,其卡箍与法兰压盖的螺栓位置应调整⾄墙(⾓)的外侧,以便于拧紧螺栓。

《排⽔柔性接⼝铸铁管技术规程》(DB11/T364-2006,北京地⽅标准,可在百度⽂库下载到),第6页4、⽴管管外⽪距建筑装饰⾯的间距(mm)(明装给⽔⽴管)管径 32以下 32~50 65~100 125~150间距 20~25 25~30 30~50 60《建筑给排⽔及采暖⼯程施⼯⼯艺标准》(DBJ/T61-38-2005)第42页;(此书为陕西地⽅标准,可在百度⽂库下载到)采暖⼲管距墙尺⼨:供⽔⼲管沿内墙架空敷设,当管径<DB80时,供⽔⼲管距墙尺⼨为150mm;当管径≥DB80时,供⽔⼲管距墙尺⼨为180mm。

回⽔⼲管在室内地坪以上沿内墙敷设时,当管径<DN80时,回⽔⼲管距墙尺⼨为50mm;当管径≥DN80时,回⽔⼲管距墙尺⼨为65mm。

管道与建筑物距离规范

管道与建筑物距离规范

给排水管道、燃气管道、电力电缆、化粪池、智能化与建筑物及各管道安全距离规范要求1、根据《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规定:建筑物与污水管最小水平净距=2.5米。

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第3.8.1条:化粪池距离地下取水构筑物不得小于30m。

离建筑物净距不宜小于5m。

3、GB50013-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的符表A.0.1 里,有给水管与其他管线及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阀门井应该是随管线走的。

其中:给水管D≤200mm时,与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1米;给水管D>200mm时,与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3米。

4、对给水管与建筑物之间最小水平距离的规定在《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中有明文规定,即DN≤200mm时为1.0米,DN>200mm时为3.0米。

只要管井不影响建筑基础就可以。

5、GB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规定:地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基础的水平净距为:(1)低压燃管道(P<0.01MPa)为0.7m;(2)中压燃气管道B级(P<0.2MPa)为1.0m;(3)中压燃气管道A级(P<0.4MPa)为1.5m。

GB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规定:燃气管道与建筑物外墙面(出地面处)的净距为:(1)次高压燃气管道B级(P<0.8MPa)为5.0m;(2)次高压燃气管道A级(P<1.6MPa)为13.5m。

6、根据国标GB50293和GB50168,地下埋设电缆离建筑物外缘平行距离不小于0.5米为安全距离,电缆埋地深度应不小于0.7米。

7、强弱电距离规范要求是不能共管共槽,距离要在50CM左右。

给排水管道距墙规范尺寸总汇

给排水管道距墙规范尺寸总汇

给排水管道距墙规尺寸总汇为了方便大家记忆管道距墙距离,给大家找了一些资料,做了下汇总!并都标明了出处了!有需要的收藏!1、管与管及与建筑构件之间的最小净距《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版,第1500页(网上可下载到,大约100Mb)或《水暖工长速查》第119页(磊主编化学工业2010年7月第1版)管井管道:敷设在管井的管道,管道表面(有防结露保温时按保温层表面计)与周围墙面的净距不宜小于50mm。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版,第1504页2、水暖管离墙距离水暖管离墙距离:标准图规定给水、热水、采暖管(DN15~DN32)中心起距墙表面50mm为宜,DN40以上取60mm为宜。

因为距离过近,立管阀门安装不便,有时需要破坏墙面才能将阀门装上;距离过远则影响美观,且占用空间(其他管道也一样—清秋怀远)。

均采用管外皮距墙表面30mm;而对于排水管,由于打口所需,采用承口距墙表面50mm。

《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现场施工处理方法与技巧》,第39页3、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离墙距离当管道沿墙或墙角敷设时,应保证管道及附件的安装及检修距离,管道与墙体面层净距一般为40~60mm,管道及附件不得入墙,其卡箍与法兰压盖的螺栓位置应调整至墙(角)的外侧,以便于拧紧螺栓。

《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技术规程》(DB11/T364-2006,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第6页4、立管管外皮距建筑装饰面的间距(mm)(明装给水立管)管径32以下32~5065~100125~150间距20~2525~3030~5060《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38-2005)第42页;(此书为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采暖干管距墙尺寸:供水干管沿墙架空敷设,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50mm;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80mm。

回水干管在室地坪以上沿墙敷设时,当管径<D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50mm;当管径≥D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65mm。

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

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

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征求意见稿)1目录1 总则 (1)2 基本规定 (2)3 给水系统设计 (4)3.1 一般规定 (4)3.2 给水管网 (4)3.3 储水和增压设施 (6)3.4 节水措施 (7)3.5 优质饮用水 (7)4 排水系统设计 (10)4.1 一般规定 (10)4.2 卫生器具与水封 (10)4.3 生活排水管道 (10)4.4 生活排水设备与构筑物 (11)4.5 雨水系统 (12)5. 热水系统设计 (14)5.1 一般规定 (14)5.2 水量、水质、水温 (14)5.3 设备与管道 (15)6 游泳池及娱乐休闲设施水系统设计 (16)6.1 水质 (16)6.2 系统设置 (18)6.3 池水过滤、消毒及水质平衡 (18)6.4 安全防护 (18)27 非传统水源利用设计 (20)7.1 一般规定 (20)7.2 建筑中水 (20)7.3 雨水回用 (21)8 施工及验收 (22)8.1 一般规定 (22)8.2施工与安装 (22)8.3 调试与验收 (23)9运行维护 (24)9.1 一般规定 (24)9.2 水质监测 (24)9.3管道及附配件 (24)9.4设备运行维护 (24)9.5储水设施、设备间和构筑物 (25)附:起草说明 (26)31 总则1.0.1为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建设中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0.2建筑给水排水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和监管必须遵守本规范。

1.0.3本规范是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和监管的基本要求。

当工程中采用的设计方法、材料、构件、技术措施、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检验内容(方法)等与本规范的规定不一致,但经合规性评估符合本规范第2章的规定时,应允许使用。

1.0.4建筑工程中建筑给水排水的设计、施工、验收、维护与拆除,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遵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

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

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

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征求意见稿)1目录1 总则 (1)2 基本规定 (2)3 给水系统设计 (4)3.1 一般规定 (4)3.2 给水管网 (4)3.3 储水和增压设施 (6)3.4 节水措施 (7)3.5 优质饮用水 (7)4 排水系统设计 (10)4.1 一般规定 (10)4.2 卫生器具与水封 (10)4.3 生活排水管道 (10)4.4 生活排水设备与构筑物 (11)4.5 雨水系统 (12)5. 热水系统设计 (14)5.1 一般规定 (14)5.2 水量、水质、水温 (14)5.3 设备与管道 (15)6 游泳池及娱乐休闲设施水系统设计 (16)6.1 水质 (16)6.2 系统设置 (18)6.3 池水过滤、消毒及水质平衡 (18)6.4 安全防护 (18)27 非传统水源利用设计 (20)7.1 一般规定 (20)7.2 建筑中水 (20)7.3 雨水回用 (21)8 施工及验收 (22)8.1 一般规定 (22)8.2施工与安装 (22)8.3 调试与验收 (23)9运行维护 (24)9.1 一般规定 (24)9.2 水质监测 (24)9.3管道及附配件 (24)9.4设备运行维护 (24)9.5储水设施、设备间和构筑物 (25)附:起草说明 (26)31 总则1.0.1为在建筑给水排水工程建设中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0.2建筑给水排水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和监管必须遵守本规范。

1.0.3本规范是建筑给水排水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和监管的基本要求。

当工程中采用的设计方法、材料、构件、技术措施、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检验内容(方法)等与本规范的规定不一致,但经合规性评估符合本规范第2章的规定时,应允许使用。

1.0.4建筑工程中建筑给水排水的设计、施工、验收、维护与拆除,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遵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管与管及与建筑构件之间的最小净距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版,第1500页(网上可下载到,大约100Mb)或《水暖工长速查》第119页(杨磊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年7月第1版)
管井管道:
敷设在管井内的管道,管道表面(有防结露保温时按保温层表面计)与周围墙面的净距不宜小于50mm。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缩印版,第1504页
2、水暖管离墙距离
水暖管离墙距离:标准图规定给水、热水、采暖管(DN15~DN32)中心
起距墙表面50mm为宜,DN40以上取60mm为宜。

因为距离过近,立管阀门安装不便,有时需要破坏墙面才能将阀门装上;距离过远则影响美观,且占用空间(其他管道也一样—清秋怀远)。

均采用管外皮距墙表面30mm;而对于排水管,由于打口所需,采用承口距墙表面50mm。

《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现场施工处理方法与技巧》,第39页
3、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离墙距离
当管道沿墙或墙角敷设时,应保证管道及附件的安装及检修距离,管道与墙体面层净距一般为40~60mm,管道及附件不得入墙,其卡箍与法兰压盖的螺栓位置应调整至墙(角)的外侧,以便于拧紧螺栓。

《排水柔性接口铸铁管技术规程》(DB11/T364-2006,北京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第6页
4、立管管外皮距建筑装饰面的间距(mm)(明装给水立管)
管径 32以下 32~50 65~100 125~150间距 20~25 25~30 30~50 60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38-2005)第42页;(此书为陕西地方标准,可在百度文库下载到)
采暖干管距墙尺寸:
供水干管沿内墙架空敷设,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50mm;当管径≥DB80时,供水干管距墙尺寸为180mm。

回水干管在室内地坪以上沿内墙敷设时,当管径<D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50mm;当管径≥DN80时,回水干管距墙尺寸为65mm。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38-2005)第189页
采暖立管距墙尺寸:
当设计采用单立管安装时,立管中心距后墙尺寸为50mm,如仅后墙有一组散热器(一臂形)时,则立管中心距侧墙尺寸为65mm;如后墙和侧墙另一侧各有一组散热器(双臂形)时,距侧墙尺寸仍为65mm;如后墙和侧墙同侧有散热器(直角形)时,距侧墙尺寸为200mm;如后侧、侧墙同侧和另一侧各有一组散热器(丁字形)时,距侧墙尺寸为300mm。

立管之间距离:
当设计采用双立管安装时,供水立管一般按照在右侧,回水立管一般按照在左侧。

立管距墙尺寸与单立管安装时相同,管径≤DN32时,两立管中心距为80mm;管径≥DN40时,两立管中心距为130mm。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工艺标准》(DBJ/T61-38-2005)第189~190页
5、排水立管、支管距墙尺寸
《怎样当好水暖工长》表3-11,第133页
注:如想知道更多关于常用卫生器具排水支管预留孔洞位置与尺寸内容,可购买《管道工长速查》(曲德仁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第144页表3-41
6、管道上部净空
给水引入管管顶上部净空一般不小于100mm
排水排出管管顶上部净空一般不小于150mm
《怎样当好水暖工长》电子版第132页
7、管道的中心线与梁、柱、楼板的最小距离(自喷系统)
公称直径(mm) 25 32 40 50 70 80 100 125 150 200
距离(mm) 40 40 50 60 70 80 100 125 150 200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1-2005)第15页
8、水平干管安装与墙、柱表面的安装距离(给水管道)
注:(1)钢立管净距指给水、采暖立管外壁与墙、柱的距离。

(2)表中
管中心与墙、柱的安装距离使用于水平干管的安装
《怎样当好水暖工长》表3-6,第121页(PDF电子版,可下载到)
9、建筑排水金属管道距墙尺寸
当建筑排水金属管道沿墙或墙角敷设时,管道外壁面与墙体面层的最小净距离不得小于40mm
《建筑排水金属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 127—2009)第4.2.9条。

10、建筑排水塑料管道距墙尺寸
设置于室内的雨、污水立管离墙净距宜为20mm~50mm。

室外沿墙敷设的雨、污水管和空调凝结水管道离墙净距不宜大于20mm。

《建筑排水塑料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 29—2010)第5.1.9条。

11、建筑给水金属管道距墙尺寸
明装管道的外壁或管道的保温层外表面与装饰墙面的净距宜为10mm。

《建筑给水金属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 154-2011)第5.3.7条。

12、建筑给水复合管道距墙尺寸
对明装管道,其外壁距装饰墙面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管道公称直径为10mm~25mm时,应小于或等于40mm;
②管道公称直径为32mm~65mm时,应小于或等于50mm。

《建筑给水复合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T 155-2011)第5.3.8条。

注:11条不适合给水立管(比如立管底部有蝶阀),不适合安装较大阀门的干管,不适合装饰墙面厚度未确定的管道。

1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
14、采暖支管(接散热器)管中距墙(完成墙面)50mm。

《建筑设备施工安装通用图集—暖气工程》(91SB1,华北标准),第17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