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术史 期末论文

合集下载

西方美术史论文-对史前美术的认识

西方美术史论文-对史前美术的认识

对史前美术的认识以前,我总感觉到美术离我是那么的遥远,我对于美术的认识几乎为零。

比如,看到梵高的《向日葵》,我实在看不出它有什么特别的,因此别人常常笑我没艺术细胞。

我高中学理科,很少接触艺术;现在我修的是工科专业,又很少接触艺术。

为了弥补自己对艺术认识的缺陷,我特意选修了“西方美术史”这门课。

课上,谢老师给我们详细地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西方艺术。

按时间先后顺序有史前美术,其代表作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以及沃尔道夫的维纳斯;古代美术,其代表作是埃及金字塔、掷铁饼者、米洛斯的维纳斯;中世纪美术,其代表作是拜占庭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美术,其代表作是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十七世纪美术,其代表作是委拉斯开兹的作品《宫娥》,出现了巴洛克艺术;十八世纪美术,其代表作是《希阿岛的屠杀》和《自由领导着人们》,出现了浪漫主义艺术;十九世纪美术,其代表作是库尔贝的作品《画室》,出现了印象派艺术;二十世纪至今的美术,许多艺术活动已经超出了美术的范围。

学了这么多,下面我谈谈我对史前美术的认识。

史前美术又称“原始美术”,西方人最早的美术作品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即距今3万到1万多年之间。

最杰出的原始绘画作品,发现于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区的几十处洞窟中,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和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

所绘形象皆为动物,手法写实,形象生动。

拉斯科洞窟壁画,由1.7万年前的原始人涂抹在法国西南部多尔多涅省附近“拉斯科”岩洞内壁上,是旧石器时期岩画的代表之一,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40年,多尔多涅乡村的四个儿童带着狗在追捉野,突然野兔不见了,紧追的狗也不见了,孩子们这才发现兔和狗跑进一个山洞,他们带着电筒和绳索也进入洞里,结果发现一个原始人庞大的画廊,这就是拉斯科洞窟壁画,被誉为“史前的卢佛宫”。

拉斯科洞窟因石灰岩缝隙水流的侵透,在地质年代的第三纪形成大型的岩洞。

外国美术史与名作鉴赏-期末论文

外国美术史与名作鉴赏-期末论文

重庆大学外国美术史与名作鉴赏论文学生:胡睿学号:********指导教师:***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利用工程2013年10月摘要艺术是时代的镜子。

艺术品能反映出时代的思想、潮流和生活形态的改变,因而每一个时代的艺术品都与其他时代有所不同。

重大的历史变动往往意味着重大的潮流改变。

艺术囊括了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各个方面,在这篇论文里将概述西方美术史,并对古代的宏伟建筑以及近现代的美术稍作分析。

关键词:西方美术史,印象派,后印象主义,表现主义。

目录1 古代的灿烂文明 (3)1.1始祖之壁 (3)1.1.1旧石器时代——阿尔塔米拉岩画 (3)1.1.2新石器时代——巨石阵 (3)1.2文明之火 (3)1.2.1古埃及 (3)1.2.2近东——美索不达米亚 (3)1.2.3爱琴海——希腊艺术 (4)1.3罗马之盛 (4)1.4宗教之源 (4)2文艺复兴的荣光 (5)2.1人性之醒 (5)2.2皇权之光 (5)2.3浪漫之风 (5)3科学的浮光掠影 (6)3.1科学之种 (6)3.1.1写实主义 (6)3.1.2印象派 (7)3.1.3后印象主义 (9)3.1.4象征主义 (9)3.1.5表现主义 (10)3.2现实之外 (11)参考文献 (11)1 古代的灿烂文明400万年前,人类站了起来。

而在那之后200万年,人类才有工具遗留。

这个人类开始把石块变成适当的形状作不同用途的旧石器时代。

1.1始祖之壁1.1.1旧石器时代——阿尔塔米拉岩画1869年一次意外的探险,一个想摆脱名利的侯爵和他四岁的女儿共同发现了旧石器时代克鲁马农人留下来的岩画。

阿尔塔米拉岩洞有超过150幅壁画,多数是简单的风景图和动物画。

颜料主要以矿物质、炭灰、动物血和土壤为主,掺有动物油脂。

颜色以红、黑、紫为主,色彩十分浓重。

这些岩画大约是为祭祀用。

这些画家兼职猎人,他们所绘动物与他们息息相关,比如许许多多牛的图案。

他们可能是觉得把动物的灵活与力量反映在墙上,可以夺取动物的灵魂或是力量,易于部落捕猎的行动。

外国美术史结课论文

外国美术史结课论文

外国美术史结课论文201213070203-宋振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艺术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艺术进入了另一个高度,在这一时期,意大利的雕塑艺术显得比较突出。

我以这一时期意大利的两名著名的雕塑大师为例,说出我对这一时期意大利雕塑艺术的见解。

我作为一名学雕塑的学生,我不敢说我对雕塑有多么独特的见解,我的理解可能很肤浅,但这仅仅是我个人的见解。

在文艺复兴早期,主要的雕塑代表是多纳泰罗,多纳泰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雕塑新纪元的代表人物,曾耗费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古代希腊和罗马的雕塑,但他并不一味地模仿,而善于在继承古典主义雕塑艺术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

他创作了大量生气盎然、庄重从容的雕塑作品。

他的代表作品《大卫》是第一件复兴了古代裸体雕像传统的作品。

多纳泰罗运用古希腊人创立的对应构图方式,向人们展现一位形体比例和结构都十分准确的少年形象。

在他的手下,这位圣经人物不再是概念性的象征,而是一个活灵活现、有血有肉的生命。

着意表现人的完美体魄和崇高精神的雕塑作品,在黑暗的中世纪已经消失,所以同真人一般大小的裸体《大卫》问世,实在是惊世骇俗之举。

裸体的、有血有肉的少年大卫立在人们面前表现了过去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到来,开创了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和颂扬人体美的先河,奠定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现实主义传统。

他所塑造的大卫是佛罗伦萨人热爱和平、追求自由的心愿象征。

《大卫》的身体各部分之间的比例符合古典艺术的理想标准;它的姿态遵守“重心转移”的造型规律,显得放松而自然。

《大卫》正陷入复杂沉思的心理状态,他的沉思目光似乎发现了人类自身的美和力量。

这种对人类自身价值的发现和认识,正是文艺复兴的根本精神。

自多纳泰罗之后,主要的雕塑家是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的最高峰,他创作的人物雕像雄伟健壮,气魄宏大,充满了无穷的力量。

他的艺术创作受到很深的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常常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

西方美术史结业论文西方美术史结业论文

西方美术史结业论文西方美术史结业论文

西方美术史结业论文主题:偶遇《黄色基督》邂逅保罗高更摘要:一个学期的美术之旅即将结束,通过课上老师的介绍和课后的资料查找,让我对西方美术长廊里那些栩栩如生的雕塑和五彩斑斓的画卷有了浓厚的兴趣。

而我最喜欢的是十七世纪荷兰最重要的风景诗人雷斯达尔。

他的风景画给人一种浑厚的力量,雄伟的气势,闪烁的光影,让我深深着迷。

关键词:黄色基督→保罗·高更→后映像派→后映像派三杰一个学期的美术之旅即将结束,通过课上老师的介绍讲解和自己课后的资料查找搜集,让我对西方美术长廊里那些栩栩如生的雕塑和五彩斑斓的画卷有了浓厚的兴趣。

我们从古希腊、古罗马的美术讲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直至欧洲十九世纪的美术,不仅有米隆的《掷铁饼者》、多纳太罗的《大卫》,还有米开朗琪罗的《哀悼基督》、伦勃朗的《夜巡》、荷加斯的《伯爵夫人之死》…但是给我影响最深的不是广为人知的《最后的晚餐》,也不是价值连城的《维纳斯的诞生》,也不是那神秘的《蒙娜丽莎》而是那充满历史文化底蕴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后映像派别名画尤其是从邂逅《黄色基督》开始。

或许它们不是最伟大的作品,但总能显示出一种浑厚的力量,雄伟的气势,闪烁的光影,让我深深着迷,倘佯在后印象派的美丽长河之中,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个传奇的世界。

一 .邂逅《黄色基督》故事那是一个连阳光也显得懒懒的下午,或许因为一天的学习让人感到有些疲倦,又或许是有一个令我怦然心动的事物出现的原因。

懒懒的趴在桌子上看着老师的课件一页一页的翻过。

直到出现,浓重的色彩、大胆的轮廓线以及简约的造型一下子吸引了我的眼球。

简介油画《黄色基督》,以其平铺的块面、浓重的色彩、大胆的轮廓线以及简约的造型,反映出高更“综合主义”绘画的风格特点。

整个画面被前景的人物、十字架的垂直立柱以及顶端的水平横木所支撑。

田野、天空及十字架的道道条状的形,与妇女及树木图像圆转起伏的曲线,产生鲜明对比;那平直延展的形,与圆曲封闭的形,形成强烈的对照。

所有物象都统一于一种明快而简约的图形中。

外国美术史论文

外国美术史论文

文艺复兴时期中西艺术的差异——以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为例文艺复兴以后,西方艺术发展进入新阶段,与同时期的中国艺术形成了许多差异,以该时期的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为例,二者虽然都是对自然的描绘,但在空间处理、写景的系统、是写实还是写意等方面二者都存在差异。

在空间处理方面,文艺复兴时期透视法的发明,使西方画家能在平面上更真实的展现三度空间,最求画面的真实性,而透视法的出现离不开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

而同时期处在明朝的中国山水画在空间处理中采取了“三远”的表现方式,既高远、深远、平远,也就是指仰视、俯视和平视,所以中国山水画是在运动中观察的自然,从多角度看而不同,不受视点的约束。

从空间处理方面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文艺复兴时期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中的一个大不同,就是对写实和写意的侧重点不同。

明朝中国山水画继承了中国传统山水画,对景的描绘是画家主观感情和意识出发描绘的自然,寄托着作者的精神和气韵,对自然的描述追求的更多是神似,而不是形似,但也不是完全抛弃形似,只是不用特别拘泥于形似。

而西方的风景画注重风景的真实性,在总体上对风景的描述都是偏向形似,但也不是代表其风景画没有写意的部分,只是在这个时期中对景的绘画依旧注重完全的复刻和比例的合理性。

而从中我们便也可以看出该时期中国艺术体系属于写意体系,西方艺术体系属于写实体系。

在重视程度上,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风景画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他们更多是在宗教的主题下的风景,该时期更多的依旧是人物画。

这与欧洲画注重人物画的历史有关,文艺复兴重视人的价值,风景只是人物的从属,往往画家们更多学习到的是描绘人物的技能。

而明朝时期的山水画在画坛上地位较高,较为成熟,有独立的系统,在中国传统中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山水和人是共同重要的,而在中国传统封建社会中文人的抑郁不得志使其往往寄情与山水之中,这些都使山水画在中国成为体系,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从文艺复兴时期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中的差异可以看出,该时期中国艺术是属于写意的艺术,而西方艺术是属于写实的艺术;该时期中国艺术中人与自然往往是和谐共处的,而西方艺术重视人的地位。

西方经典美术作品赏析论文

西方经典美术作品赏析论文

西方经典美术作品赏析论文我深信,只有高度的文化建设,才能造成现代强盛的民族和国家,对美和艺术的理解,是文化修养的一个重要部分,而“美育”的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多接触艺术,包括了解一些艺术史,经验证明:人们对于美的鉴赏和理解力,是要靠学习才能获得的————是知识之所赐。

西方艺术往往让人觉得驳杂繁芜,高深莫测,让人不明就里,不知所措。

对西方数千年艺术发展概况的解读,体验到西方艺术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领略到西方艺术典雅精致的风格和浓浓的人文情怀,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深入艺术的现场,感悟艺术之趣、历史之真,知性之美。

从这本书中,学有所获,常有所思,偶有所悟,其乐融融。

西方美术发展的精神基点,始于与自身的认识上。

“美术”一词,在西方指非功利主义的礼堂艺术,或主要指为纯审美而创作出的有形艺术。

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的特殊方式。

纵观整个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状态,由于不同的民族历史传统和相异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使之呈现出丰富而又相对复杂的艺术景观。

西方美术的真正起点在希腊。

尽览西方美术发展的线索,有过三次高峰时期。

第一,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第二次,文艺复兴时期;第三次,19世纪。

对于文艺复兴,在我学这门课以前的记忆里,留下足迹的仅仅是文学作品,远远不知道美术作品的丰富、无限和逼真。

到此刻才了解到艺术的无垠天地。

历史的继承性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革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中世纪是基督教统治西方的一千年,人们的思想,生活都受到基督教义的全面渗透和压抑。

这个时期的人们缺乏创造力,缺乏自主思想,只为了上天国而活着,而文艺复兴唤醒了西方人的创造力。

文艺复兴为世界文化史的新阶段奠定了基础,恩格斯说:“这是人类前所未有的最伟大的进步的革命。

”就文艺复兴在发展文化艺术方面所具有的意义而言,只有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繁荣时代可以和它相提并论。

文艺复兴的艺术文化,是人类无与伦比的不朽的珍品。

而近代先进的艺术文化,是在文艺复兴艺术文化的基础上诞生,成长起来的。

西方美术鉴赏期末论文

西方美术鉴赏期末论文

西方美术鉴赏期末论文:艺术中的残缺美在美学领域里,有一种“大成若缺、大巧若拙”的美,说的就是残缺美。

何谓残缺美?我没有能力,也不愿用一个条条框框的定义把它束缚住,既然它是美,必定动人。

虽然,我不知道怎么定义它,诉说它。

只知道,当我接近她、聆听她,感受她,我的心灵也随之澎湃,有时壮阔,有时低吟,却无时无刻不惊心动魄。

我只能以自己对西方美术短浅的认识,来讲述这博大的残缺艺术,却已经不知如何挑选例子。

因为,这样的美,太多太多。

残缺的美,是岁月和历史的倾诉;残缺的美,是人类思维的飞翔;残缺的美因为遗憾更加灿烂。

在西方艺术的长河里,美妙的杰作无处不在,那是祖先、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财富。

那些建筑、雕刻、绘画艺术都各自以她们独特的姿态,伫立在这条历史的河流中,有时静谧,有时磅礴。

残缺的美,是岁月和历史的倾诉。

就说说这建筑之美吧。

说到建筑,不得不提的是古罗马的建筑群。

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在罗马这片土地上,这里巍峨雄伟的建筑经历了无数的战争,接受着自然的洗礼,人为的破坏……但罗马却并没有因为这些,失去罗马斗兽场、君士坦丁凯旋门、庞培城、万神庙这些传奇……当时的世俗建筑已经相当成熟,建筑艺术成就很高。

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

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

斗兽场在建筑史上堪称典范的杰作和奇迹,以庞大、雄伟、壮观著称于世。

现在虽只剩下大半个骨架,但其雄伟之气魄、磅礴之气势犹存。

意大利的古罗马斗兽场平面呈椭圆形,占地约2万平方米,共四层。

外部全由大理石包裹,下面3层分别有80个圆拱,其柱形极具特色,按照多立克式、爱奥尼式和科林斯式的标准顺序排列,第4层则以小窗和壁柱装饰。

场中间为角斗台,仍为椭圆形,相当于一个足球场那么大。

整个斗兽场就这么矗立在意大利的市中心,从那些残存的建筑体里磅礴之气喷泄而出。

如今的斗兽场只有半个残荷般的躯壳,帕特农神庙也只剩下一堆柱子。

而就是这些看似破旧不堪的建筑群,映射了整个罗马文明的发展,她随着罗马而生而亡,即使残破也永远以骄傲的姿态伫立着。

西方美术欣赏鉴赏相关论文

西方美术欣赏鉴赏相关论文

西方美术欣赏鉴赏相关论文西方美术欣赏是高校美术专业的重要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创造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西方美术欣赏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西方美术欣赏相关论文篇一:《试论中西方美术的融合与当代工艺美术》工艺美术的创作初衷是对艺术的感悟,基本点在于美,这一点与传统艺术(包括绘画)的出发点是一样的。

无论什么形态的美,它必定是包括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形态的多样性使工艺品更具广泛的市场与发展空间,艺术的创造来源于生活的各个角落,任何东西都有可能成为一件艺术品。

用艺术的眼光来创造工艺品,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高的表现,也是人们喜爱艺术的愿望,艺术对于社会、对于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了人们的精神面貌。

在西方美术中,注重绘画材料与工具的多样性及绘画材料与写实观念的紧密结合,体现了它的科学性。

强调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描绘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的真实情况。

严谨的比例,光线的变化,空间以及色彩的表现。

通过绘画的过程找寻事物的特征并逐步进行科学的研究,形成完整的,科学的绘画语言,创造真实的“理想之美”。

“艺术的使命在于用感性的艺术形象的形式去真实”(黑格尔《美学》)。

中国美术早期则深受儒家、道家文化的影响。

“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庄子·养生主》),强调抒发主观意志,以主观的思想来控制情感,从美好的一方面来净化内心世界。

塑造理想的人格,从而达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通过所要描绘的具体对象表达自己内心感受,以咏物来寓志,借景抒情,形成中国美术特有的“意境”。

讲求“气韵生动”,不求形似但求“传神”,(明·徐渭)“须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东晋·王羲之),把主观的情感和客观的景物相融合,通过画面上的“物”与“意”即“书”成为一个整体,形成“诗、书、画”一体的特有表现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幅画的画面并不很大,只不过83×101厘米,但它所展示的空间却非常宽阔。一切都像自然界本身那样,没有一点人为的点缀,但是一切又显然是经过细细的安排。特别是流动的水和变幻的天空,如果不经过深入的观察和研究,是表现不出如此美好的。
四、其他作品赏析
(一)《城堡》
在1650-1655年间,雷斯达尔的具有英雄品格的风景画作品增多了,画幅加大画面也更加厚重。画家把巨大的橡树和山毛榉树以及众多的灌木丛画的更加丰富和饱满。色彩也更加生动,地面空间也增加了更多的起伏变化,画家进一步强调了建筑的组合结构。他的画面更具有了一种英雄式的壮丽和雄浑。
但他生命的最后20年以医为业,一生贫困,默默无闻,1678年雷斯达尔曾一度住进哈勒姆精神病院。1681年,他从属的基督教门诺会曾经向哈勒姆市政申请让他进入公立养老院,1682年3月14日死于救济医院,并被安葬在哈莱姆,享年54岁。
当时几乎无人知道他的作品,直到十九世纪才受到人们的重视。他的风景画以构图紧凑宏伟、描绘精细著称。
几乎占有三分之二画面乌云翻滚的天空,画家将其擅长的色彩造型发挥的淋漓尽致,运用变化多端的和谐灰色,将云彩的多变化描绘出来,使笔触与色彩消失在翻腾的云层中,且以远处的透光使空间显出深远感,而且以阳光的时露时隐,将河面、地面上的一切表现得精微而富于变化,层次丰富,笔触细腻沉稳,呈现出了分外的魅力,真是美妙无比;而那些船只也是巧妙地运用了暗示手法,暗指由于面粉加工工业的发展,船只正在这埃克河里为运输而忙碌;而画中点缀的妇女和男子使这日常所见的乡野自然状态,增添了一种美。整个构图侧重于岸边的风磨和倾斜的坡地。风磨显示出重量,而河水则显出轻巧。河上的船只和左面大片的云层,使画面保持了均衡。以风磨为主体,教堂、建筑、船、云、人的活动以及鸟的飞翔,都围绕着这个主体展开,围绕着这个中心布置,相互之间有着内在的或明或暗的联系,同时又在力距上对称,光影上呼应。整幅画意境巍然壮观、庄重神圣,同时又开阔明朗,温柔抒情,充满着生气。
一、十七世纪的荷兰
(一)绘画的兴起
虽然在其他时期荷兰也有一些值得提起的画派和画家,可唯独在17世纪,荷兰画派作为一个整体,有着其巨大的规模和尤其重要的成就,对整个西方美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7世纪成为了荷兰绘画的黄金时代。
经过独立战争后,荷兰独立,建立起了欧洲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荷兰共和国,革命的胜利促使荷兰经济和文化的欣欣向荣,也使其成为了欧洲先进思想中心之一,也是欧洲最富强、最先进的国家。这种种都为艺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埃克河边的磨坊》
这是一幅极富时代性和荷兰民族特色的风景画,它被艺术史家称为“这是歌颂大自然的潜力与发达的荷兰面粉工业的赞美诗,是典型的描写荷兰本土风物的风景画。”这幅画也使得鲁雷斯达尔成为荷兰风景画派的奠基人。
画中碧波荡漾的埃克河湾旁,高大的磨坊风车像钟楼一般,耸立在倾斜的河岸上,宛如一个巨人屹立在空中;略带蓝色的灰色云朵则在天际飘动,阳光透过云层,将远处的教堂的尖顶照耀得斑斓闪烁;岸边可以见到停泊着的船只的桅杆,有一条帆船正从左边远方徐徐驶来,似乎是朝着磨坊来的;右边有几个妇女在河岸的小径上行走,磨坊的栏干上则有一个男子在向远处眺望,这些都是典型的荷兰风光。
(二)雷斯达尔画风介绍
荷兰是风景宜人的国度,是近北欧的低地岛国,日照少,地气湿,阳光对荷兰人尤显珍贵,因此,人们欣赏荷兰画,不管是人物,静物还是景物,总能看到画面上光影缕缕。荷兰绵长的海岸线,辽阔的原野和在风中悠然翻转的风车,但这些随手拈来的怡人景色却在雷斯达尔的作品中很少看到。
雷斯达尔气势雄伟,激情彭湃,跃然画面。他擅于用压低地平线,压低的地平线的手法来突出厚重的云层,有时又用来表现幽深的意境,高远的空间。最善于画森林湖海,他笔下的森林光与阴共存,光阴过渡自然;他笔下的湖海浮光掠影,波光鳞鳞。他除继承和发展前辈风景画家在表达光线和空气感方面的成就外,还有意识地强调整个画面的结构感。他擅长于画树和渲染画面气氛,他的风景画气势宏伟,色彩忧郁,具有英雄般的戏剧性和交响诗般的意境,他具有捕捉自然界高贵庄严之美的能力,是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先驱,人们形容他的风景画为“史诗式”的。他的弟子中以M.霍贝玛最有名。
不是伦勃朗 而是风景诗人雷斯达尔
摘要:一个学期的美术之旅即将结束,通过课上老师的介绍和课后的资料查找,让我对西方美术长廊里那些栩栩如生的雕塑和五彩斑斓的画卷有了浓厚的兴趣。而我最喜欢的是十七世纪荷兰最重要的风景诗人雷斯达尔。他的风景画给人一种浑厚的力量,雄伟的气势,闪烁的光影,让我深深着迷。
关键词:十七世纪荷兰绘画 风景画风景诗人
荷兰画派以写实,纯朴为特点:反映人的现实生活和人的情感和愿望,描绘日常生活和各阶层人物以及美丽的自然景色。把现实生活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是对现实主义艺术的一大贡献。17世纪荷兰重要的画家有伦勃朗、F.哈尔斯、J.维米尔及J.van雷斯达尔等。荷兰画家们怀着民族自豪感,用写实手法在作品中表现祖国的人民生活和自然风景。
我不是艺术家,但却被这种拼劲与闯劲所折服,我们需要这种勇气,我们需要这种力量,一个有活力的民族,一个敢于挑战的民族,才是屹立与世界之巅的强者,作为祖国新一代的建设者,我们承担的是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使命,台湾问题需要我们解决,国家安全需要我们保护,所以自强,自新,不拘泥于繁琐的形式,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懈的奋斗,才是祖国对我们最大的要求!
1628年出生的雷斯达尔,可谓是出生在了荷兰绘画的黄金时期,雷斯达尔也使荷兰风景画发展到了顶峰。雷斯达尔一生共创作了500多幅风景画,他将自己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他将对自然形态、空间结构和光线运动的敏锐感受,融于绘画之中,是17世纪荷兰最伟大的风景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古典主义风景画的先驱,其代表作有《林中小屋》、《犹太人公墓》、《麦田》、《瀑布》、《冬天的风景》、《埃克河边的磨坊》。
参考文献:
《外国美术简史》
《17世纪荷兰风景画成为独立画种的原因探究》作者:张国君 出版社:南京艺术学院
荷兰独立后,其信仰、意识形态和西班牙渐行渐远,不再是天主教会的天下,而是成为了新教的发展之地。在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比起封建专制社会,有了更多的自由和民主,美术摆脱了宗教和宫廷的束缚,更加广泛地面向世俗生活;而且因为经济的繁荣,出现了一批新的中产阶级,他们成了画作的最大买主,这种种因素推动着荷兰美术的发展,使其出现了空前繁荣,达到巅峰,著名的“荷兰小画派”应运而生。也正是因为买主由天主教会到新兴资产阶级的转换,使得绘画类型也发生了变化。画家们大胆地摒弃过去千百年来禁锢人和艺术的宗教,把人的现实生活作为自己从事艺术创作的蓝本而是有了多方向发展,如风景画、静物画、肖像画、风俗画等。
(三)《麦田》
在雷斯达尔1670年的这幅作品中,平缓的大地成为了画面的主体,平展的土地上镶嵌着阳光和阴影,天空中漂浮着宏伟的云朵。雷斯达尔画面中的人物就像这幅作品里的一样,在天空巨大的穹顶下和广袤的大地上显得那么的渺小,象征着人类所做的一切努力最终将会回到自然力的控制之下。在画家的作品中这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强大的大自然的崇拜和画家内心对自然美近乎忧郁的表达,一直伴随他的一生。
(二)《犹太人的公墓》
废墟和阴沉的天空,有时能充当表现忧郁的精彩角色。雷斯达尔在他著名的《犹太人的公墓》里以他杰出的能力,创造出了强烈的悲剧气氛。这是一幅充满一系列寓意,并试图对这些寓意的内容通过画面加以解释的作品。画面以坟墓、废墟、枯死的巨大的山毛榉树干、倒塌的棺椁、和围绕着坟墓湍急流过的溪水,所有一切都在暗示生命的短暂与空虚;而人生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还原到空寂和虚无。雷斯达尔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研究,找到了一些对人生的启示。这在同辈画家中是没有的。对于《犹太人的墓地》,德国诗人和剧作家歌德写道:“虽然这些坟墓腐朽了,但是它们指向过去的过去:它们似乎成了它们自己的坟墓。”
二、雷斯达尔
(一)雷斯达尔生平
雅各布.凡.雷斯达尔(Ruisdael,Jacob van)(1628—1682年)
1928年,雷斯达尔出生于荷兰哈勒姆,故乡的田野熏陶了他,使他对自然的美有一个特别灵敏的感悟。他家是一个绘画世家,父亲是一名艺术品商人,叔父所罗门·凡·雷斯达尔(1600–1670年)是当地一位很有名的风景画家,少年时期受到了艺术的熏陶,青年时期遍游各地,自成画风。1648年成为哈莱姆画家行会的成员。1659年,他在阿姆斯特丹获得独立画家的资格。
但是他们在追求梦想的同时,与社会一些事情产生了分歧,他们的生活经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得不到满足,比如雷斯达尔最后就凄凉的死在了救济医院,他们失去了太多太多东西。这也应证了一句话,磨难出英杰,时势造英雄。
这些艺术家们,他们的追求是一样的,梦想是一样的,但他们的风格却永远都有着自己的特色;他们不会追随别人的路线,他们要追寻的是属于自己的生命之花!开拓、进取是他们永恒的追求。
一个学期的美术之旅即将结束,通过课上老师的介绍讲解和自己课后的资料查找搜集,让我对西方美术长廊里那些栩栩如生的雕塑和五彩斑斓的画卷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从古希腊、古罗马的美术讲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直至欧洲十九世纪的美术,不仅有米隆的《掷铁饼者》、多纳太罗的《大卫》,还有米开朗琪罗的《哀悼基督》、伦勃朗的《夜巡》、荷加斯的《伯爵夫人之死》……但我最喜欢的不是被誉为欧洲十七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的伦勃朗。而是十七世纪荷兰最重要的风景诗人雷斯达尔。也许他的写实和细节并不突出,但总能显示出一种浑厚的力量,雄伟的气势,闪烁的光影,让我深深着迷。
(二)风景画的春天
17世纪荷兰形成完全独立的风景画科。
17世纪最初10年中,荷兰风景画仍然明显地受到16 世纪样式主义风景画程式的影响,在构图方面往往采用 较高的地平线,远景为幻想出来的山脉,而远近感则以程 式化的色彩来表达,即前景为褐色,中景为绿色,远景为蓝色。1612年,两位风景画家E.van de费尔德和H.P.塞 赫斯参加了哈勒姆画家同业公会。他俩发展了荷兰风景画艺术的写实倾向。例如,费尔德的风景画在构图方面 把地平线压低,并废弃程式化的用色方法,使整个画面显得透视合理,空间感强,色调富有真实感。费尔德的 弟子霍延,J.J.van 在20年代中画风酷似其师,后来青出于蓝,形成独特的风格,在画中逼真、细腻而流畅地表现了对光线与空气的感受。他所留下的几千幅油画和素描真实而动人地记录了当年荷兰的运河、港湾以及莱 茵河地区的风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