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艺术论文

合集下载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浅谈印象画派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浅谈印象画派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浅谈印象画派内容摘要:印象画派(Impressionism)是传统绘画向现代绘画的过渡,是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分水岭,标志着新艺术的开始。

印象派在色彩表现上打破了“固有色”概念,科学客观分析色彩关系,创立了全新的色彩体系。

印象派对我国的美术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印象派绘画(Impressionism)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

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

其代表作品中,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的印象》、凡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关键词:印象派绘画现代绘画传统绘画内容: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

印象派画家在艺术特色上从构图、造型、色彩、笔触以及主观精神的表现上都和之前的古典主义的艺术特色有着明显的区别。

他们重写生,重实践,并走出画室,描绘外光和大自然的瞬息变化,用奔放的笔触和没有调和的颜色在画布上直接糅合,形成冷暖色调强烈的新画风。

印象派绘画以莫奈的《日出的印象》最初被人讥笑而得名,却在短短的一二十年中跃然成为一场世人瞩目的艺术运动。

在1874年巴黎的第一届印象派画展,被认为是印象派绘画团体诞生的标志。

该画展向世人宣告,这是一群画家们不懈努力所展示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摆脱了由世俗等级制度和固步自封的艺术团体强加于其上的传统桎梏的束缚,同美术史上的任何一场运动相比,印象主义及其关联的画家具有更为神秘的特性,他们起初为公众所不理解,被评论家责难,大多数作品被社会拒绝。

可是,他们不气馁,并矢志不渝地朝向自己认定的目标前行。

他们并不知道,正是他们开创了西方绘画史的新纪元,也正是以他们的画展为起点,“印象派”从法国开始影响整个欧洲,成为西方现代绘画的起点。

西方艺术史论文《蒙娜丽莎的微笑》

西方艺术史论文《蒙娜丽莎的微笑》

一幅画所引起的谜团摘要:《蒙娜丽莎的微笑》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肖像画代表作品之一。

现存于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可谓是镇馆之宝。

而因它所引起的谜团也有很多!本文简单的阐述了这些谜团以及研究者的猜想,并表达了一些我自己的想法。

关键字:神秘性作品主题研究与探索在西方美术史中,有许多伟大的艺术大师,他们为后世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他们的作品似乎有着永恒的魔力,吸引着无数欣赏者为之探究,并做出猜想!而有一件作品引起广泛的影响,甚至至今都是迷雾萦绕!作者简介: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名人,和米开朗琪罗,桑迪.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全才。

他不仅是天才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诗人、哲学家和音乐家,而且是位很有成就的解剖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和工程师等等。

10多年来,人们一谈起人类的文化进步,就会提及其中灿烂辉煌的一页——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就要联想到达·芬奇的那些丰功伟绩。

!(附图一达芬奇画像)作品介绍:《蒙娜丽莎的微笑》创作于16世纪初文艺复兴盛期,当时的社会基本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中世纪教会和宗教思想的控制,强调人本主义的思想。

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着力表现人的感情。

在构图上,达芬奇改变了以往画肖像画时采用侧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习惯,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构图,透视点略微上升,使构图呈金字塔形,蒙娜·丽莎就显得更加端庄、稳重。

画中的主人公是当时的新贵乔孔多的年轻的妻子蒙娜·丽莎,这幅画历时4年完成。

那时,蒙娜丽莎的幼子刚刚夭折,她一直处于哀痛之中,闷闷不乐。

为了让女主人高兴起来,达芬奇在作画时请来音乐家和喜剧演员,想尽办法让蒙娜丽莎高兴起来。

这幅画完成后,端庄美丽的蒙娜丽莎脸上那神秘的微笑使无数人为之倾倒。

而随后人们即以“蒙娜丽莎的微笑”喻指迷人的微笑或神秘莫测的微笑。

西方美学思想概念研究论文(共6篇)

西方美学思想概念研究论文(共6篇)

西方美学思想概念研究论文(共6篇)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第1篇:漫步在西方美学观念的星河中亚里士多德《诗学》、莱辛《拉奥孔》、黑格尔《美学》、尼采《悲剧的诞生》、格罗塞《艺术的起源》、艾布拉姆斯《镜与灯》等等都是西方艺术学的经典,每一部经典都对艺术、美学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为后世留下宝贵遗产;但每一部经典的诞生都会伴随着新的观点、概念、逻辑与方法的新生,对于这些新的观点、概念随着两千年历史的发展日积月累,已经成为层层覆盖攀枝错节的状态。

长久以来,艺术、美、模仿、形式、美感经验这些艺术学或美学中相关的概念各自壮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就像中东的局势,同一块地盘各自都说是自己的。

然而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波兰著名的哲学家、史学家打破了这样的僵局,以问题讨论为经,以史料分析为纬,对艺术、美、形式、模仿、创造性、美感经验这六大美学观念进行梳理,解决了很多美学史上的存在争议的问题。

这本书也是作者的成名作之一,《美学与艺评季刊》评价这部书为“不朽的美学通史”。

一、塔塔尔凯维奇及其《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瓦迪斯瓦夫·塔塔尔凯维奇是波兰人,任教于波兰大学,担任教授,国际著名哲学家、美学家,美学界的成名作即《美学史》(三卷)和《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

除此之外还著有《哲学史》(三卷)、《关于幸福》、《专心于冥想》、《17-18世纪的波兰艺术》,还发表过将近200篇学术论文。

大师博闻强记、思考细密、见解高卓,究美艺之际,通古今之变,大有司马迁著《史记》之精神。

每书一出,便洛阳纸贵,传诵遐迩。

《西方六大美学观念史》更是获得欧美学术界的一致佳评。

他以其丰硕的成果膺选为波兰科学院院士,常年作为代表出席国际联盟大会。

他还曾在世界范围内讲学,获得非常轰动的欢迎和认可。

由于这位大师在学术上辉煌成就和教育上的伟大贡献,波兰政府和法国政府都先后将特殊荣誉勋,章颁赠给他。

外国美术史论文

外国美术史论文

文艺复兴时期中西艺术的差异——以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为例文艺复兴以后,西方艺术发展进入新阶段,与同时期的中国艺术形成了许多差异,以该时期的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为例,二者虽然都是对自然的描绘,但在空间处理、写景的系统、是写实还是写意等方面二者都存在差异。

在空间处理方面,文艺复兴时期透视法的发明,使西方画家能在平面上更真实的展现三度空间,最求画面的真实性,而透视法的出现离不开文艺复兴时期科学技术的进步。

而同时期处在明朝的中国山水画在空间处理中采取了“三远”的表现方式,既高远、深远、平远,也就是指仰视、俯视和平视,所以中国山水画是在运动中观察的自然,从多角度看而不同,不受视点的约束。

从空间处理方面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文艺复兴时期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中的一个大不同,就是对写实和写意的侧重点不同。

明朝中国山水画继承了中国传统山水画,对景的描绘是画家主观感情和意识出发描绘的自然,寄托着作者的精神和气韵,对自然的描述追求的更多是神似,而不是形似,但也不是完全抛弃形似,只是不用特别拘泥于形似。

而西方的风景画注重风景的真实性,在总体上对风景的描述都是偏向形似,但也不是代表其风景画没有写意的部分,只是在这个时期中对景的绘画依旧注重完全的复刻和比例的合理性。

而从中我们便也可以看出该时期中国艺术体系属于写意体系,西方艺术体系属于写实体系。

在重视程度上,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风景画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体系,他们更多是在宗教的主题下的风景,该时期更多的依旧是人物画。

这与欧洲画注重人物画的历史有关,文艺复兴重视人的价值,风景只是人物的从属,往往画家们更多学习到的是描绘人物的技能。

而明朝时期的山水画在画坛上地位较高,较为成熟,有独立的系统,在中国传统中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山水和人是共同重要的,而在中国传统封建社会中文人的抑郁不得志使其往往寄情与山水之中,这些都使山水画在中国成为体系,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从文艺复兴时期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中的差异可以看出,该时期中国艺术是属于写意的艺术,而西方艺术是属于写实的艺术;该时期中国艺术中人与自然往往是和谐共处的,而西方艺术重视人的地位。

西方经典美术作品赏析论文

西方经典美术作品赏析论文

西方经典美术作品赏析论文我深信,只有高度的文化建设,才能造成现代强盛的民族和国家,对美和艺术的理解,是文化修养的一个重要部分,而“美育”的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多接触艺术,包括了解一些艺术史,经验证明:人们对于美的鉴赏和理解力,是要靠学习才能获得的————是知识之所赐。

西方艺术往往让人觉得驳杂繁芜,高深莫测,让人不明就里,不知所措。

对西方数千年艺术发展概况的解读,体验到西方艺术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领略到西方艺术典雅精致的风格和浓浓的人文情怀,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深入艺术的现场,感悟艺术之趣、历史之真,知性之美。

从这本书中,学有所获,常有所思,偶有所悟,其乐融融。

西方美术发展的精神基点,始于与自身的认识上。

“美术”一词,在西方指非功利主义的礼堂艺术,或主要指为纯审美而创作出的有形艺术。

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的特殊方式。

纵观整个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状态,由于不同的民族历史传统和相异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使之呈现出丰富而又相对复杂的艺术景观。

西方美术的真正起点在希腊。

尽览西方美术发展的线索,有过三次高峰时期。

第一,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第二次,文艺复兴时期;第三次,19世纪。

对于文艺复兴,在我学这门课以前的记忆里,留下足迹的仅仅是文学作品,远远不知道美术作品的丰富、无限和逼真。

到此刻才了解到艺术的无垠天地。

历史的继承性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革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中世纪是基督教统治西方的一千年,人们的思想,生活都受到基督教义的全面渗透和压抑。

这个时期的人们缺乏创造力,缺乏自主思想,只为了上天国而活着,而文艺复兴唤醒了西方人的创造力。

文艺复兴为世界文化史的新阶段奠定了基础,恩格斯说:“这是人类前所未有的最伟大的进步的革命。

”就文艺复兴在发展文化艺术方面所具有的意义而言,只有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繁荣时代可以和它相提并论。

文艺复兴的艺术文化,是人类无与伦比的不朽的珍品。

而近代先进的艺术文化,是在文艺复兴艺术文化的基础上诞生,成长起来的。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

《西方美术鉴赏结课论文》赏析弗洛伊德理论对西方美术的影响西方美术鉴赏课马上就要结束了,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收获了许多东西。

通过学习这门课,我了解到西方美术和我们中国美术一样也有悠久的历史,也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令人叹为观止的优秀在作品。

西方文化是一种外向型文化,始终在努力地表现着人性。

虽经历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但因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兴起,人之本欲又得到张扬,一直到近现代西方美术仍然以表现人性为主。

这其中诞生了像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毕加索等伟大的画家,也产生了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凡高的《自画像》、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戈雅的《五月三日枪杀》等优秀作品。

西方美术之博大精深与中国美术一样,无法用三言两语就能说的清楚的。

因此本文仅从弗洛伊德理论对西方美术影响进行分析。

1.弗洛伊德及其理论1.1弗洛伊德简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5.6-1939.9.23),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弗洛伊德出生在一个犹太大家庭中,他上面还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下面有两个同胞弟弟和五个妹妹。

弗洛伊德自小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优异,且胸怀大志,坚信自己会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4岁时举家迁居维也纳。

他在中学时代就显示出非凡的智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7岁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76年到1881年在著名生理学家艾内斯特·布吕克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

并在1881年开始私人开业,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

1881年开始私人开业,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

1886年与马莎·伯莱斯结婚,育有三男三女,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

1938年因遭纳粹迫害迁居伦敦,于1939年9月23日因口腔癌在伦敦逝世。

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的兴趣是在1884年与J·布洛伊尔合作期间产生的,他们合作治疗一名叫安娜·欧的21岁癔症患者,他先从布洛伊尔那里学了宣泄疗法,后又师从J·沙可学习催眠术,继而他提出了自由联想疗法,1897年创立了自我分析法。

贝多芬音乐艺术特色分析论文范文

贝多芬音乐艺术特色分析论文范文

贝多芬音乐艺术特色分析论文范文贝多芬是音乐界中浪漫派的先驱,他创作了大量具有艺术特色的音乐作品。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贝多芬艺术特色分析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贝多芬艺术特色分析论文篇1:《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的艺术特色分析》【摘要】贝多芬的大部分作品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借助某一形象创作,不仅反应了其心理情绪,而且有深刻的哲学意蕴。

《月光奏鸣曲》是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它内容充实、情感细腻、有创造性的音乐布局和动人效果。

本文通过对分析这一作品的艺术特色,以此展示贝多芬音乐的感染力和对人的鼓舞作用。

【关键词】贝多芬;月光奏鸣曲;艺术特色1 贝多芬与《月光奏鸣曲》1.1 贝多芬与《月光奏鸣曲》的创作背景贝多芬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钢琴家,他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被后人称为“乐圣”。

他一生命运坎坷,但较早地显示出了音乐天赋,从师海顿,最终学有所成。

他的创作主要集中在交响乐,其次就是钢琴作品。

在钢琴作品的创作中,他运用了交响乐创作中的一些思想,更加自由地运用钢琴曲表达了情感,也打动了很多的听众,钢琴曲也成为其主要成就之一。

在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中,《月光奏鸣曲》其有很强的代表性,不仅优美而且富有诗意。

关于《月光奏鸣曲》,还有一段美丽的故事:在银白色的月光下,贝多芬听到了有人弹他的钢琴曲,循声而至,贝多芬来到一间简陋的房屋前,推门进去发现是一个盲人少女,他很是感动,由此创作了一首被标注为“幻想曲风格”的曲子。

贝多芬去世后,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为这个曲子更名为《月光奏鸣曲》。

在创作《月光奏鸣曲》时,贝多芬正值耳聋日益严重的时期,这让他十分的绝望,伯爵爱女朱丽叶・圭恰尔迪的出现给贝多芬巨大的勇气,贝多芬很快陷入了爱河。

然而,朱丽叶很快就移情别恋,这又一次的打击了贝多芬,但他没有放弃音乐梦想,在失恋的痛苦中完成了《月光奏鸣曲》。

1.2 作品特色这首“幻想曲式奏鸣曲”有自由、即兴的特点,对音乐素材的运用非常的灵活。

外国美术史论文

外国美术史论文

美术文献读书笔记对艺术再次认识摘要:现实主义作为绘画的一种艺术思想,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和价值。

它以弘扬真、善、美为艺术使命,与时代紧密相连,体现出浓厚的人文内涵和民族艺术风格特征。

现实主义作为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方法,是我国多种艺术形式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要是对西方艺术的了解和以及心得。

关键词:现实主义油画艺术审美拓展现实主义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基本原则是,强调艺术反映现实社会生活,关注现实人生、社会和自然,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和再现,是对社会生活形象的、真实的、典型的审美认识,并利用恰当的造型手段将这种审美认识所形成的审美意象、审美情感和审美评价表现出来。

现实主义主张艺术要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的现实本质和历史本质,真诚地表现艺术主观世界的审美情感和审美理想。

作为流派和运动的现实主义油画艺术,是从西方产生和发展而来。

在西方美术史上,主要指库尔贝、杜米埃、米勒以及巴比松风景画家的艺术创作,历史(咱们上课时的教科书)上的卡拉瓦乔、伦勃朗、维米尔、夏尔丹、列宾、谢洛夫、怀斯以及当代英国王家弗洛依德的绘画都可归为现实主义艺术。

一般来说,只要真实表现和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我们都可称之为现实主义艺术。

中西文化各有侧重,但中西艺术追求真善美的理想是一致的,由此,油画才有“汇中融西”表现的可能性。

在创作实践上,现实主义艺术家重视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在实践中寻找美、发现美、认识美和表现美,同时,他们不回避丑,对现实中丑恶的现象敢于正视,从而揭示生活的本质和历史的必然。

现实主义艺术是从现实世界而不是从空想世界中获取它的内容和形式。

在表现手法上,现实主义艺术一般采用写实的方法,注重细节的真实,并通过典型化的手段,揭示社会生活的真理,体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征,达到艺术之美。

因此,现实主义艺术作品是真、善、美三位一体的高度统一。

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以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语言,真实地再现客观现实生活,反映画家从社会生活实践出发对生活的认识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西方现代绘画语言艺术的比较摘要:所谓绘画语言,是作者以记录状态、反映认识、传达信息或表现思想为目的,运用笔、刀、墨、纸、颜料等材料工具为物质载体,以色彩、线条、明暗、肌理等视觉信号为媒介,通过造型艺术手段,创作描绘艺术形象造成视觉体验的表达方式。

关键字:绘画语言,中国山水画,西方现代艺术Abstract: the so-called painting language, the author to record state, reflects the understanding and performance of conveying information or ideas for the purpose of using the pen, a knife, ink, paper, paint material tools for material such as the carrier, such as color, lines, light and shade, texture visual signals as the medium, by means of plastic arts, the writing style of depicting artistic image caused by visual experience.Key words: painting language,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and western modern art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那么同样,中国绘画在这悠悠历史长河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中国绘画的提拔印章,是中国话独有的,也是区别西洋画的一大特点之一,中国话善于将诗、书、画、印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并且通过题款用印来提高或补充观赏者的鉴赏和理解,还可以丰富画面变化。

起到相互衬映、点缀与平衡构图的作用。

随着西洋画的传入,现代的中国画家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外国传入的绘画技法——包括素描、油画。

水彩画等多种技法,大大丰富了传统中国画的表现技巧,有的画家在工具材料上也不断革新,把西洋画的技法巧妙地与中国画的传统技法融合在一起,这无疑是中国画发展的一个方向。

尽管这样,东西方现代绘画语言艺术还是有些区别的。

中国画以毛笔、墨、绢纸为主要工具,以线条为其生命,散点透视,造型构图,赋物以神,故与十五世纪以来以油彩作于布上,注重色彩明暗、讲求焦点透视的西洋画迥然不同。

中国画与诗文相辅相成,互得益彰;与印章珠联璧合,对应成趣。

在文人画兴起的宋元以降,更是诗书画印、长款短跋溶成一体,寄情感,吐心声,内涵丰富;或寓意,或象征,充满哲理,素称"无声诗"。

此外,中国卷轴画的特殊装裱形式与分门别类,与西洋画有所不同。

东方的文雅含蓄,与西方的生动奔放,特色自具,难分轩轾。

诚如画坛大师潘天寿所说,中国画与西洋画宛如两座并峙的大山,各有高峰,而巍然屹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在漫长的历程中,绘画与工艺美术结合,带有装饰风。

民国时期有一大批自海外学成归国的画家致力于国画的改良工作,以徐悲鸿为代表,提出了建立“新国画”的主张。

五十年代初的国画写生作为“新山水画”启幕的开场锣鼓,为国画在表现现实生活方面找到了摆脱旧法的方法,在此过程中,表现建设生活,革命圣地和毛泽东诗意成了“新山水画”的三大主题,傅抱石、李可染、秦仲文。

关山月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画家。

五十年代黄宾洪、齐白石等一代宗师,仍然在传统的笔墨中创造属于自己的山水画风格,并影想着后人。

“文革”期间,过于强调题材的时代要求所形成的社会风尚,使山水画出现了畸形的发展,传统得到了重视,这是历史的反拨。

在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探索后,人们至少在理念上得到了对于山水画发展的基本认识,中国的山水画又面临新的世纪。

黄宾虹作品齐白石作品继而说到西方的现代绘画语言,“现代艺术之父”的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一部西方现代艺术史从他开始写起。

塞尚出现以前欧洲艺术是以“再现”为标准的,艺术家试图以真实的自然为模本,描摹出一个真实的自然;塞尚的出现使得西方艺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他将西方艺术从宗教与政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不注重“画什么”“画的像与不像”,而将“怎样画”的课题作为自己创作的主要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他追求的是“形式主义”,换句话说就是“为艺术的艺术”。

形式主义听起来空洞无物、没有意义,但只要知道塞尚的那句名言——“要用圆柱体、球体和锥体来描绘对象”,就知道塞尚的绘画带有几何学研究性质。

他的形式主义随意而为。

之后从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到荷兰风格派、表现主义、构成主义、光效应艺术、机动艺术等形形色色的抽象艺术,许多现代艺术流派的名称和内涵都表达的是科学的主题,既使是追求非理性的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艺术也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即精神分析学和梦幻心理学作为依据。

西方现代艺术史弥漫着的是浓厚的科学主义色彩,而科学主义正是近代西方工业。

保罗·塞尚保罗·塞尚的作品美术的现代艺术最早出自于印象派的绘画,如毕沙罗、莫奈、雷诺阿等。

他们都是以背离传统技法开始创新的,如毕沙罗发明的点彩法;莫奈和雷诺阿强调走出画室,到阳光下去写生,表现阳光下各种明媚的色彩感。

无论是毕沙罗,还是莫奈等,他们都十分重视色彩的分析,开辟了他们新的艺术道路。

从塞尚以后,出自于印象派的画风开始改变,如高更、梵高等,都是十重视色彩的表现,一反过去建立在素描基础上线条、造型结构比例和明暗关系的传统绘画观念。

色彩的表现也是主观的、粗犷的,不似传统绘画那样细腻,富于质感。

由于这样,所以美术史上称塞尚后的印象派为后印象派。

事隔不久,在法国又出现了野兽派,与之遥相呼应的有德国的表现主义。

这一派的艺术风格和理念是强调主体的艺术表现,如表现直觉和梦里的灵感等。

其表现方法是色彩的鲜艳浓郁,笔触的狂野,造型夸张和变异等,其代表人物有马蒂斯。

还有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派。

这派的画风主要是在结构的变异上独树一帜,强调在平面上表现出非透视的立体结构,也即以主观的结构原则代替我们面对现实的感觉原则,即画面上的变形画,需要主观分析才能找到立体的内容。

还有以康定斯基为代表的抽象主义。

这派的画风所倡导的是“艺术的抽象”,“艺术的精神”,主张以抽象的色块、线条的构成来表现人类的精神。

西方现代艺术尽管现代派美术多以自我为中心,热衷于自我表现,但是它在探索人类想象力和创造的无限可能性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应该值得肯定,单就这种求知的热情和探索的勇气来看也值得肯定,因为任何发展方向上的努力都比踏步不前更为可贵。

人类整个的艺术发展史业已证明,关于艺术的所有简单化的决定论都是立不住脚的,现代人虽然并没有享有完全的艺术创造的自由,但在某种程度上仍掌握着选择的自由。

正是这些现代派艺术家通过创作体现他们的叛逆性格,强调自身的价值,表现艺术家的主观心灵,也创造了不少值得我们借鉴的艺术表现方法和新材料。

从此美术走入了一个更加个性也更加灿烂的年代东西方具体的区别以中国的山水画与欧洲的风景画的区别为例:(1)“临摹”和“读画”本身就是一种经验的描述方式,当然有提升。

这是中国山水画的主要表现方式。

中国山水画虽然有自然对象,但基本上是以“经验”为基础的“表述”,相对于欧洲风景画而言基本上是“经验的表述”。

欧洲风景画基本上是以自然对象为基础的写生为主要方式,“写生”本身就是以“视觉”为基础的“描述”。

我们必须强调的是中国山水画的“经验表述”与欧洲风景画的“视觉描述”是相对而言的:山水画中也有视觉的描述,风景画中也有经验的表述。

只是相对来讲,山水画主要是经验表述,风景画主要是视觉描述。

(2)意象这一绘画范畴主要体现在中国山水画方面,形象的绘画范畴主要体现在欧洲风景画方面,“意象”与“形象”同时都是视觉的体现。

同时我们这里的“形象”不是通常意义上泛指的形象,而是专指具有“写实”意义的接近自然的形象。

中国山水画通过具象的表现更多的是追求意境,意境的表现大多是由绘画中构成的“意象”来实现的。

欧洲风景画受模仿说的影响注重具象的写实性的描绘,这就注定了欧洲风景画注重“形象”本身的选择与描绘。

“形象”一词最早由赫拉克利特提出,他说:“因为艺术模仿自然,显然也是如此:绘画混合白色和黑色和红色的颜料,绘画出酷似原物的形象”。

(3)中国山水画注重“意境”的营造,欧洲风景画注重“理想”的追求。

“意境”与“理想”不同于“意象”与“形象”,但它们之间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意境”用“意象”营造出来,“理想”靠“形象”来体现。

这种密切的联系并不等于说它们是等同的,“意象”与“形象”是可视的,而“意境”与“理想”是不可视的,只能用心灵去感知、去体悟、去领略。

(4)中国山水画以强调“气韵”为主要特征。

如“山水以气韵为主,形模寓乎其中:乃为合作”,“画山水以气韵生动为主”、“画山水贵夫气韵”,画论中比比皆是。

欧洲风景画主论“和谐”。

不论什么流派和时期的风景画,其画面的比例、明暗调子、色彩关系甚至透视无不包含了一种和谐。

由此可见,东西方的语言绘画艺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各自都有其独具一格的特点,尤其是中国的绘画艺术有些地方已经和西方艺术融合到一起,不可分割,相信在不久之后,东西方的艺术会在相互交流学习中上到一个新的台阶。

我通过本次西方现代艺术的学习,我的鉴定欣赏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以前只知道哪些图片漂不漂亮,好不好看,而对于那些具有浓厚艺术色彩的作品一直都是持有很片面的看法,在这一次学习后,我也能大致分析哪一幅画有什么风格,大概又是谁的作品。

对于一个非专业的学生来说,我觉得这是很难得的事儿。

而且老师讲课轻松惬意,伴着轻音乐然后欣赏绘画作品,不得不说是一件很享受的事儿。

所以,总体来说,这一次上课真的是收获颇多。

参考文献:[1]李丽.试论现代艺术装横设计中的抽象艺术风格[J]. 美苑.1982年02期[2]萧元.关于抽象艺术[J];社会科学战线;1982年03[3]梁江,黄坤源.背离现实和现实的背离——试论西方抽象绘画[J].美术研究.1981年04期[4]邱毅琳.抽象·水墨[D].厦门大学.2002年[5]百度百科,西方现代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