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合集下载

第1章 绪论(水文)

第1章  绪论(水文)
点: (1)水文现象的确定性规律; (2)水文现象的随机性规律; (3)水文现象的地区性规律。
1.2水文现象及其研究方法
1.2.1水文现象及其基本规律 (1)水文现象的确定性规律 水文现象同其他自然现象一样,具有必然性和偶然性两方面,在水文学中通常称必然性为
确定性,称偶然性为随机性。 河流每年都有洪水期和枯水的周期性交替;冰雪水源河流具有以日为周期的水量变化。产
01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02 水文学现象及其研究方法 03 课程主要任务与内容
PART 01
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1.1水资源的涵义及特点
1.1.1水资源的涵义及特点 水资源是一种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替代的一种资源。各时期对水资源的
含义存在着不同的见解,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气象组织共同给出了水资源的涵义: “水资源是指可供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个水源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合适的质量,并满 足某一地方在一段时间内具体利用的需求”。
1.1水资源的涵义及特点
1.1.3我国水资源状况 据预测,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届时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750 m³ 。在充分考虑节
水情况下,预计用水总量为7000亿至8000亿m³ ,要求供水能力比现在增长1300亿至2300亿 m³ ,全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资源开发难度极大。
1.1水资源的涵义及特点
1.1.2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水资源是一种动态资源,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循环性、多用途性、有限性、分布的不均匀性
和利害两重性。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为了自身和环境的需要在不断地认识和开发 利用水资源,其开发利用包括兴水利、除水害和保护水环境。
兴水利主要指农田灌溉、水力发电、城乡给排水、水产养殖、航运等; 除水害主要是防止洪水泛滥成灾; 保护水环境主要是防治水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为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留一片绿 水青山。

第一章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第一章生理学绪论PPT课件
一、神经调节
(Nervous regulation)
反射(reflex) 反射弧(reflex arc)
神经调节
可分为 非条件反射(unconditioned reflex) 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
特点:反应迅速 起作用快 调节精确。
二、体液调节
(Humoral regulation)
体液(body fluid) 细胞内液(intracellular fluid) 细胞外液(extracellular fluid)
二、稳态 homeostasis
内环境的稳态并不是静止不变的固定状态,而是各种理化因素 在变化中达到动态平衡的一种相对恒定状态。
第五节 生理功能的调节
(The regulation of physiological function)
特点:调节强度较弱,影响范围小,且灵敏度较低,调节常局限 于某些器官或组织细胞内,但对于该器官或组织细胞生理活动 的功能调节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
第六节 人体内自动控制系统
(Adaptive control system in human body)
一、反馈控制系统(Feedback control system)
可兴奋组织:接受刺激后能迅速产生某种特定生理反应 的组织。
兴奋(excitation): 由相对静止变为显著的运动状态,或原有的活动 由弱变强。
抑制(inhibition): 由运动转为相对静止,或活动由强变弱。
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 :能引起活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 强度。
体液调节是指机体的某些组织细胞所分泌的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 液途径到达并作用于靶器官,调节靶器官生理活动的一种调节方式。

生理学第一章

生理学第一章

⽣理学第⼀章第⼀章绪论⼀、什么是⽣理学?⽣理学是研究机体正常⽣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命的四个基本特征是什么?机体具有新陈代谢、兴奋性、⽣殖和适应性等四个基本特征。

①新陈代谢是指机体与外界环境不断进⾏物质交换,以实现⾃我更新的⽣命过程;②机体对于内外环境的变化具有发⽣反应的能⼒或特性称为兴奋性;③相当于阈强度(在多数场合是将持续的时间固定,测定能使组织发⽣兴奋的最⼩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④机体接受刺激后其功能活动的变化称为反应,反应可分为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肌细胞组织、神经细胞组织和腺细胞组织为三类常见的可兴奋组织。

三、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概念(1)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指细胞直接⽣存并与之进⾏物质交换的环境(即细胞⽣存的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和⾎浆组成。

(2)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内环境稳态,它是⼀种动态平衡。

它是细胞进⾏正常⽣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需要稳态,⽽代谢活动本⾝⼜经常破坏稳态,⽣命活动正是在稳态不断破坏和不断恢复的过程中维持和进⾏的。

四、机体功能的三⼤调节⽅式是?各有何特点?1.神经调节,特点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特点是调节速度较慢、作⽤范围较⼴、持续时间较长;3.⾃⾝调节,特点是能⼒有限、范围较⼩、作⽤不是很⼤。

五、什么是反射?神经调节的基本⽅式是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的刺激所产⽣的适应性、规律性反应。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不同部分共同组成。

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吸吮反射)和条件反射(经后天⽽建⽴)。

六、正、负反馈的概念.正反馈凡是反馈信息的作⽤与控制信息的作⽤性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如⾎液凝固、排尿反射、排便反射和分娩等,它们需要快速完成某⼀⽣理过程。

负反馈凡是反馈信息的作⽤与控制信息的作⽤性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如⾎糖浓度的调节、⾎压的调节,它们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最重要的⼀种调节⽅式。

自考美学名词解释

自考美学名词解释

美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审美:人类对现实世界产生了美的意识的现象和活动。

2.美学学科:是一门关于审美现象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人文学科:研究人的一些非物化的形态的社会现象,如精神、理想、价值等问题的一个科学门类。

4.审美意识: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的审美追求的意识。

5.美学:在人类审美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1750年,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登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的,专门研究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的一种学问。

6.人生实践:人的感性活动,人类自我创化并变革世界的现实活动,包括物质生产活动,精神生产活动以及日常生活活动。

7.审美活动:人由于有了审美需求,有目的而无功利地与客观世界发生审美关系的活动,是人生实践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审美活动的一切特征和规律在艺术活动中得到最集中、最全面的体现。

8.人生境界:在个人人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世界相互依存、双向建构、一体圆融的状态。

这种人与世界的统一关系着重体现在个体人对自身生存实践的觉解与对宇宙人生意义的体悟的不同程度、层次和水平上。

9.高级人生境界:人对宇宙人生觉解程度最高的等级,达到跟宇宙天地化为一体的关系。

处于这一境界中的人不仅能超个人,而且能超社会,因而他具有更加宽广的胸襟和眼界,“是觉解的进一步提升;自觉的理性已化为人的内在品格,因而遵循规范已无需勉强。

”而是把天地万物、自然社会的运行法则化为自己的一种内在需要,化为自己心理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化为自己的一种血肉,于是不知不觉中与天地万物已经融为一体了。

10.审美关系:是植跟于人与世界存在关系的、借助感性形式建构起来的、自由的情感体验关系。

11.美(广义的美):广义的美包括审美意义上的丑,它是指审美活动建构起来的、能激发主体美感的审美对象(客体)及其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它是人与世界一体圆融、有限与无限和谐统一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和感性显现。

12.审美形态:可理解为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广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项目投产后进行 的总结性评价
建设程序示意图
项 目 建 议 书 可 行 性 研 究 初 步 设 技 术 设 计 施 工 图 设 计 建 设 准 组 织 施 竣交 工付 验使
பைடு நூலகம்



收用
投 资 估
设 计 概
修 正




施 工 图 预 算
施 工 预
工 程 结
竣 工 决



基本建设程序与概预算对应 关系
1.1.3建设项目的分类
• (三)按在国民经济中的用途划分
1.生产性建设项目。 1)工业建设。 2)农业建设。 3)基础设施。 4) 商业建设
1.1.3建设项目的分类
2.非生产性建设项目。非生产性建设项目是指满
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建设项目。主 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办公用房。
2)居住建筑。
• • • • • • • • • •
• • • •
施工单位需要搞定 1、 施工企业资质证书、营业执照及注册号; 2、 国家企业等级证书、信用等级证书; 3、 施工企业安全资格审查认可证; 4、 企业法人代码书; 5、 质量体系认证书; 6、 施工单位的试验室资质证书; 7、 工程预标书、工程中标价明细表; 8、 工程项目经理、主任工程师及管理人员资格证书、上 岗证。(上述资料均为复印件) 9、 建设工程特殊工种人员上岗证审查表及上岗证复印件。 (安全员、电工须持建设行业与劳动部门双证) 10、 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和坐标点复核记录; 11、 施工组织设计报审与审批,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12、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13、 建设工程开工报告。
(五)按建设项目资金来源和渠道划分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第一章绪论1、兴奋性(excitability):是指机体感受刺激并产生反应的能力。

2、阈值(threshold):在实际测量中,常把刺激作用的时间和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固定,把刚刚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成为阈强度,简称阈值。

3、外环境(external environment):人体所处的不断变化着的外界环境成为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机体内部细胞直接生存的周围环境是细胞外液,生理学中将细胞外液成为机体的内环境。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和血浆。

5、稳态(homeostasis):正常功能条件下,机体内环境的各项理化因素(如温度、酸碱度、渗透压、各种离子和营养成分浓度等)保持相对的恒定状态。

我们把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的状态成为稳态。

6、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有多种不同的方式,主要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行为调节和免疫调节。

7、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是体内最重要、最普遍的一种调节方式,它是通过神经系统各种活动实现的。

神经系统最基本的调节方式是反射。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成为反射(reflex)。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reflex arc)。

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8、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通过体液中某些化学物质的作用对细胞、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进行调节的过程称为体液调节。

9、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是指细胞和组织器官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一种调节方式。

它是由于细胞和组织器官自身特性而对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例如心肌的自身调节和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等。

10、行为调节(behavioral regulation):是指人们通过行为活动或行为方式的变化,调节机体的生理活动和活动规律,从而对个体健康或疾病产生重要影响的调节方式。

生态学基础复习资料

生态学基础复习资料

生态学基础第一章绪论1.生态学的研究内容,从纵向来说,包括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

2.根据生境的类型,可以把生态学分为水生生态学、陆地生态学和太空生态学。

3.最早提出生态学一词并给以明确定义的是德国人海卡尔。

4.我国生态学家马世骏认为:“生态学是一门多科性的自然科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5.生态学源于生物学。

6.生态学发展的时期分为生态学萌芽时期、生态学建立时期、生态学巩固时期和现代生态学时期。

7.现代生态学时期为20世纪50年代末。

8.研究全球尺度生态问题的生态学分支叫全球生态学。

9.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的生态学分支叫景观生态学。

10.生态学传统的研究方法是描述。

11.现在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法、实验室研究和系统分析及模型应用法。

12.实验室研究分为原地实验和受控实验。

13.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是现代生态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14.植物生态学是以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为主流。

15.动物生态学是以动物种群生态学研究为主流。

16.新生特性原则又可称为功能性整合原理,即系统的总体功能要大于组成该系统各组分的分功能之和。

17.陆地生态学分为森林生态学、草地生态学、荒漠生态学和冻源生态学。

18.要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五大”危机,必须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

19.层次机构包括纵向的垂直分异和横向的水平分异。

简答题20.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其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其定义可描述为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21.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自己的生产实践中,运用最早、最多的生态学原理是因地制宜原理、生物多样性原理和食物链原理。

22.试举出五位在生态学发展史上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中外科学家,并说出他们的主要贡献。

海卡尔:提出生态学一词并给出明确定义。

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

坦斯利,提出生态系统观念,林德曼提出著名的生态金字塔定律。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即细胞外液。

2、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3、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4、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和加强控制部分活动,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安静状态)存在于细胞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

2、去极化:静息电位减小的过程称为去极化。

3、超极化:静息电位增大的过程或状态称为膜的超极化。

4、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基础上,细胞受到一个阈或阈上刺激时,可触发其产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

5、“全或无”现象:阈下刺激不能引起动作电位;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后,既可触发动作电位,其幅度立即达到最大值,不会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的现象,称为“全或无”现象。

6、兴奋-收缩耦联:将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第三章血液1、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2、血量:指全身血液的总量。

3、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4、胶体渗透压:由血浆中的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5、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用来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

6、血液凝固: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7、内源性凝血途径: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通常因血液与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如玻璃、白陶土、硫酸酯和胶原等)接触而启动。

8、外源性凝血途径:由来自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

9、血型:通常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10、交叉配血试验:把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配合试验,称为交叉配血主侧;再将受血者的红细胞和供血者的血清做配合试验,称为交叉配血次侧。

用以判断血型是否相合。

第四章血液循环1、每搏输出量:一次心搏中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
第三节 溶液的组成标度
二.
1.

物质的量浓度
定义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amount-of-substance concentration) 定义为溶质B的物质的量nB 除 以溶液的体积V,即: def nB cB V -1,浓度很小时可用mmol· -1。 c 可 单位 mol· L L B 简称为浓度(concentration) 。
一.
国际单位制
4.
因数
部分SI词头(常用8个)
词头名称 符号 因数 词头名称 符号
1018
1015 1012
exa 艾[克萨]
peta 拍[它] tera 太[拉]
E
P T
10-1
10-2 10-3
deci 分
centi 厘 milli 毫
d
c m
109
106 103 102 10
giga 吉[咖]
一.
2.
国际单位制 SI基本单位
量的名称
单位
符号
长 度 质 量 时 间
电 流 热力学温度 物质的量 发光强度
米 千克 秒
安[培] 开[尔文] 摩[尔] 坎[德拉]
m kg s
A K mol cd
17
第二节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一.

“米”定义为真空中 1/299 792 458 秒时间光行 距离。
国际单位制 SI长度单位—米(meter)
治疗关节炎,促进铁与血红素结合,与铁协同起氧化 还原作用,形成人体黑色素 与血红素结合成血红蛋白,运输氧气 “生命之花”,促进人体发育,使伤口迅速愈合 保护眼睛,降低癌症发病率,解除汞和镉中毒
Cu Fe Zn Se
I
促进甲状腺作用
11
第一节 基础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2.
3.
化学是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和药 物化学、临床诊断及生化检验等学科的理 论基础。 新兴的分子生物学是由有机化学、生物化 学等学科的发展和相互渗透产生的,使得 人们能从分子水平上解决生命过程中的化 学问题。
c ( H 2SO 4 ) 96 1.84kg L 100 98g mol
-1
-1
-1
1000g 1kg
18mol L
-1
c ( H 2SO 4 )
96 1.84kg L 100 49g mol
-1
1000g 1kg
36mol L
-1
29

量的名称 力,重力 压力,压强 能,功,热量 电荷[量] 电动势,电位 摄氏温度
用SI基本单位表示 1 N = 1 kg· 2 m/s 1 Pa = 1 N/m2 1 J = 1 N· m 1 C = 1 A· s 1 V = 1 W/A
T/K = T/℃ + 273. 15
22
第二节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化学键和量子化学理论 创新物质的合成化学 化学动力学与分子反应动态学 元素周期系的发展
8
第一节 基础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

石油化工

♣ ♣
塑料、纤维和橡胶合成
合成氨工业 医药工业

走出纯化学,走进大科学,化学已经成为一 门中心学科
9
第一节 基础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四、健康和生命的化学 1. 化学与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量的名称 单位 分 时 日 升 电子伏 符号 min h d l、L eV
24
时间
体积 能
第三节 溶液的组成标度
一. 1.
2.
物质的量(amount of substance) 定义:表示物质数量的基本物理量。 基本单位:摩尔
摩尔是一系统的物质的量,该系统中所包 含的基本单元(elementary entity)数与0.012kg 碳12的原子数目相等。 在使用摩尔时,基本单元应予指明,可以 是原子、分子、离子、电子及其他粒子,或这 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化学是一门使人类生活的更美好的学科。
5
第一节 基础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三、简话化学发展史
1.
古代化学(15世纪以前)
① ② ③ ④
以实用化学工艺为特征 炼金术、炼丹术时期(公元前后~公元1500年) 医化学时期(公元1500~1700年) 燃素说时期(公元1700~1774年)
6
第一节 基础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12
第一节 基础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1953年英国《自然》杂志发表了英 国克里克和美国沃特森的DNA双螺 旋结构的分子模型,通过X-射线结 构分析确定了生命物质-核酸的空间 结构。DNA双螺旋结构的解析奠定 了当今分子生物学的基础。 • 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的完成,对于 人类 遗传疾病 可以做出分子水平的 解释 • 化学中发展起来的 色谱分离技术 给 化学和医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方法
氢原子的半径是 53×10-12m(53pm)
18
第二节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一.

国际单位制 SI质量单位—千克(kilogram)
国际标准千克用铂-铱合金制造,保存在位于法 国的国际标准局。
19
第二节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一.

国际单位制 SI时间单位—秒(second)
1秒定义为气态铯原子吸收微波辐射9 192 631 770次振荡的时间。

13
第一节 基础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五、什么是基础化学
溶液 酸碱、电解质、渗透压、 胶体(生理、病理基础)
基础 化学
化学反应的 反应的自发性、平衡、速 率、机理,电位(生理、 能量、速率、 病理、药理基础) 电化学 物质结构 化学分析 原子、分子、配合物(有 机分子、生物分子基础) 化学和仪器分析方法(临 床分析和实验技能基础)

30
27
第三节 溶液的组成标度
二.
2.

物质的量浓度
cB的用法
使用 cB 时必须指明基本单元。对于具体物质, 应将基本单元表示在括号内,如 c (1/2Ca2+)=4 mmol· -1 L
28
第三节 溶液的组成标度


市售浓硫酸密度为1.84kg· -1,H2SO4的质量分 L 数 为 96% , 计 算 物 质 的 量 浓 度 c(H2SO4) 和 c(1/2H2SO4),单位用mol· -1。 L H2SO4的摩尔质量为98 g· -1, 1/2H2SO4的摩尔 mol 质量为49 g· -1。 mol
2.
近代化学(17世纪后半叶到19世纪末)
♣ ♣ ♣ ♣ ♣
波义耳--化学元素定义 拉瓦锡--物质不灭定律 道尔顿--原子论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 无机、有机、分析、物理化学
7
第一节 基础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3.

当代化学 (20世纪开始-)
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第1 章
绪 论
Chapter 1
Instruction
1
2012-10-29
本 章 内 容
基础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2
教学基本要求

熟悉SI单位制和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了解基础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3
第一节 基础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一、 化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 ♣ ♣ ♣
25
第三节 溶液的组成标度
3. mol 的用法 “物质的量”是整体名词,不能拆开。 使用mol时必须同时指明基本单元。物质的量 的符号是nB ,指物质B的物质的量;对于具体 物质,应将基本单元表示在括号内,如 n (Na2CO3)=0.5mol 基本单元应该用粒子符号、物质的化学式或它 们的特定组合表示。如H、H2 、H2O、 1/2H2O、 1/ SO 2-、(2H +O )等。 2 4 2 2
人体成份 水 蛋白质 脂肪 无机盐 微量的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 含量(%) 62 17 16 4 2
10
第一节 基础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生命元素:


宏量元素(>0.01%)共计11种。C、O、H、N、Ca、P、 Cl、S、Na、K、Mg 微量元素(<0.01%)共计16种。Fe、Zn、Cu、Co、Cr、 Mn、Mo、I、As、B、Se、Ni、Sn、Si、F、V
铯原子钟
20
第二节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一.
国际单位制 SI热力学温度单位—开[尔文](kelvin) 常压下水的冰点是0℃,热力学温度和摄氏温 度的关系是: T/K = T/℃ + 273. 15 温度计
21
第二节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
一.
3.
国际单位制 一些SI导出单位
单位 牛[顿] 帕[斯卡] 焦[耳] 库[仑] 伏[特] 摄氏度 符号 N Pa J C V
宇宙天体(包括地球) 单质和化合物 原子、分子和离子 电子、质子、中子以及其它基本粒子
化学是研究分子层次范围内的物质的组成、结构、 性能及其变化规律和变化过程中能量关系的科学。
4
第一节 基础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二、 化学研究的目的
保证人类的生存:如解决人类粮食、能源、 合理使用自然资源以及保护环境等方面做出 的努力和贡献。 ♣ 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如合成新的材料、物 质的净化和纯化,使人类衣、食、住、行的 条件有大幅度提高。 ♣ 延长人类的寿命:如探明生命过程中的化学 奥秘,合成新的药物等。
选择题(将每题一个正确答案的标号选出,每题2分,共22分) [TOP] 1.下列符号中表示质量的是 ( ) A. M B. m C. W D. w E. ρ 2.下列符号中表示摩尔质量的是 ( ) A. C B. c C. M D. m E. b 3.下列不属于SI单位制的单位符号是 ( ) A. L B. g C. kg D. K E. s 4.苯的燃烧反应为 C6H6+ 7.5O2=6CO2+3H2O,反应物的基本单元是( ) A. C6H6+O2 B. C6H6+O C. C6H6+15O D. C6H6+ 7.5O2 E. C6H6+ 0.5O2 5. 14g氮的基本单元是 ( ) A. N B. N2 C. 0.5mol D. 1mol E. 不确定 6.某种汽车的防冻液,含乙二醇 (CH2OHCH2OH) 2.25 kg,含水 2.00 kg,乙二醇和水的摩尔分数为 ( ) A. 1.125,1 B. 0.529,0.471 C. 36.3,111 D. 18.1,55.5 E. 0.246,0.754 7. 0.0182 g 的未知物质样品溶解在的2.135 g苯(C6H6)中, 质量摩尔浓度是 0.0698 mol•kg-1。未知物的摩尔质量为 ( A. 122 g•mol-1 B. 121 g•mol-1 C. 1.56 g•mol-1 D. 9520 g•mol-1 E. 9.52 g•mol-1 8.一种漂白剂含次氯酸钠,NaClO。浓度 0.750 mol•kg-1 的溶液的次氯酸钠的摩尔分数为 ( ) A. 0.0100 B.1.80×10-4 C. 0.0133 D. 0.0135 E. 0.750 9.现有质量摩尔浓度是 0.585 mol•kg-1的草酸(H2C2O4),密度是 1.022 kg•L-1,其物质的量浓度是 ( ) A. 0.585 mol•L-1 B.0.568 mol•kg-1 C. 0.568 mol•L-1 D. 0.598 mol•kg-1 E. 0.598 mol•L-1 10.天文学的单位等于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150 000 000 km。 距离可表达为 ( ) A.150 hm B.150 Mm C. 150 Gm D. 150 Tm E. Em 11.氧原子半径约为130 pm,可用幂的形式表达为 ( ) A.1.3×10-10 m B. 1.3×10-12 m C. 1.3×10-15 m D. 1.3×10-16 m E. 1.3×10-18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