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情思大碗茶》
《前门情思大碗茶》教案与反思

《前门情思大碗茶》教案与反思第一篇:《前门情思大碗茶》教案与反思音乐教案《前门情思——大碗茶》音乐组周欣音乐教案《前门情思——大碗茶》教学目的: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过程:一、赏析与导入1、在《故乡是北京》音乐声中开始上课。
提问:这种歌曲有什么特点?是戏曲还是歌曲?跟我们上节课欣赏的京剧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处。
2、引入戏歌:新音乐体裁。
将京剧和音乐、歌舞节目揉合在一起,对戏曲进行包装。
起到了更加普及京剧作用。
把京剧和现代年轻人的歌曲嫁接一番,这也便于引导年轻人进入中国国粹的艺术殿堂来,给京剧做了个普及工作。
二、学习歌曲㈠新授引入今天我们就一起先来欣赏一首戏歌──《说唱脸谱》。
《说唱脸谱》这首歌是8年级学习过的歌曲,特别强调了语言的“京味”,这也是京剧唱腔的一大特色。
今天我们欣赏跟它风格相似的作品《前门情思——大碗茶》。
㈡歌曲欣赏1、欣赏原唱,讨论:听完这首歌曲,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脸谱及人物的知识。
有没有在歌曲中找到共鸣。
2、学生自由讨论,老师补充。
㈢学唱新歌1、学生先在教师的范唱中跟唱学习歌曲。
2、难点突破,前半拍休止3、随范唱,唱词(体会京剧风味的流行歌曲的特点)4、跟随录音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三、课堂拓展首先欣赏另一首风格相似的歌曲《故乡是北京》现代流行音乐中也溶进了不少传统戏曲成分,来宏扬民族文化,比如周杰伦歌曲《我的地盘》MV中的京剧表演;还有最近流行的歌曲《One night in Beijing》(北京一夜)中运用花旦唱腔;电视剧《大宅门》中的背景音效用京剧武场的锣鼓经等。
这些,都起到了更加普及京剧作用。
把京剧和现代元素嫁接,便于引导年轻人进入中国国粹的艺术殿堂来,给京剧做了个普及工作。
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唱脸谱》这首歌曲,学到了许多京剧中的脸谱知识,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课后反思音乐组周欣本周教学内容,是9年第三单元——曲苑寻珍的第一课时。
《前门情思大碗茶》-人音版五线谱八年级第16册教案

前门情思大碗茶-人音版五线谱八年级第16册教案一、歌曲介绍《前门情思大碗茶》是一首流行于北京地区的民歌,以其温馨的故事和简单悠扬的旋律深得人们的喜爱。
歌曲通过描述一对父子在老北京的前门享受大碗茶,唱出了对昔日美好的怀恋和人情味的珍视。
二、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民歌《前门情思大碗茶》的背景和情境;2.学习人音版五线谱;3.认识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节奏;4.能够较为准确地演奏歌曲;5.提升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1.歌曲基本情境和背景介绍;2.人音版五线谱的学习;3.歌曲旋律、歌词和节奏的分析;4.程序演示与教师现场演奏;5.学生分组排练。
四、教学重点1.正确的演奏手法和节奏感;2.歌曲中表达的情感传达。
五、教学难点1.学生感性理解歌曲中蕴含的情感;2.学生合作排练,协同完成演出。
六、教学过程第一步:情境和背景介绍教师简单介绍《前门情思大碗茶》的基本情境和背景,并带领学生进行想象:在老北京的小巷里飘散着清香扑鼻的大碗茶,你能听到时光匆匆的声响和人情味的交融。
第二步:人音版五线谱的学习1.向学生介绍人音版五线谱;2.学生学习五线谱基础知识,如:线名、空格名、简单旋律的演奏方法等。
第三步:歌曲旋律、歌词和节奏的分析教师带领同学们仔细聆听《前门情思大碗茶》的歌曲旋律、歌词和节奏,并分析歌曲中蕴含的情感。
第四步:程序演示与教师现场演奏教师打出节拍,与学生一起演奏《前门情思大碗茶》,并进行细节点拨,及时纠正学生演奏错误。
第五步:学生分组排练1.小组自由安排演奏分工、准备演奏器乐;2.教师现场指导,安排排练时间和地点。
七、教学评价方式1.学生能否掌握人音版五线谱基本知识;2.学生是否能演奏出歌曲基本旋律,有无与歌曲本身不符的演奏节奏;3.学生是否能准确表达歌曲中的情感。
八、教学后记通过学习《前门情思大碗茶》这首经典的北京民歌,学生们在悠扬的旋律中感受这座城市的韵味和人情味,拓展了音乐和文化的视野。
在小组排练和演奏中,学生们锻炼了协作和表达能力,并充分展示了自己的音乐才华。
人音版九年级(初三)音乐上册(简谱)前门情思大碗茶_课件1

音乐B段从“啦……”开始到结尾,
音
旋律在高音区展开,表现出游子难以 抑制的激情,通过 “前门大碗茶”倾
乐 诉出华人无论走到天涯海角祖祖辈辈
都会对祖国一往情深的意愿。
分
歌曲的旋律吸收了京韵大鼓的音
乐素材,并借用了大量的装饰音来处
析 理歌词,保证了字正腔圆声声入耳。
在伴奏中使用电子合成器模仿三弦、
琵琶等音色,使作品京味十足,韵味
前门情思大碗茶
词
词 作
阎肃(1930~ )歌
作家。河北保定人。 1950年始从事文艺
者
工作。代表作有歌
简
词《我爱祖国的蓝
天》、《军营男子
介
汉》、《前门情思
大碗茶》、《敢问路在何方》、《雾里
看花》,歌剧《江姐》等。
作
曲
姚明(1948~ ) 曲家。辽宁营口人。
作
1974年入沈阳音
者
乐学院作曲系进修。
现在中国人民解
简
放军空军政治部
介
文工团从事音乐
创作。作品主要有《前门情思大碗茶》、
《唱脸谱》、《故乡是北京》等。
《前门情思大碗茶》是一首具有浓郁
的老北京风格的现代歌曲。作品通过归
音 国华侨回忆儿时在北京生活时的往事及
对大碗茶的情思,表达了远方游子祖
乐
祖辈辈对祖
分
国故乡北京
析
的无限爱恋
之情。乐曲
4/4拍,二段体结构。
公 司 软 腭 为 人 体 热 饭 围 绕 捍 卫 条 约 人 体 也 日 夜 人 因 为 沿 途 统 一 欧 哟 与 体 育 体 育 人 体 也 有 体 育 课 接 过 槐 金 金 葵 花 进 口 货 更 好 的 回 答 让 他 觉 得 他 于 一 九 一 九 到 海 地 工 人 华 人 特 他 太 太 和 任 何 人 提 及 然 而 他 二 句 土 语 竟 如 同 人 体 二 条 儿 童 却 如 同 去 幼 儿 园 为 特 区 哦 他 [ 去 推 敲 人 提 起 瑞 特 辟 哦 却 人 推 入 桃 花 片 热 体 哦 聘 请 人 体 期 间 提 起 人 体 哦 聘 请 热 键 提 起 如 哦 行 业 我 日 夜 [ 区 近 日 哦 电 话 费 计 亏 损 画 有 5 个 特 和 屈 辱 感 他 前 往 瑞 典 发 送 的 发 送 到 法 国 俄 国 个 儿 而 后 七 日 后 教 屠 夫 汉 文 条 件 虽 然 公 司 的 营 业 日 的 分 公 司 问 题 与 入 口 化 工 集 团 具 体 如 何 退 还 退 伙 公 司 股 份 的 七 月 五 日 合 同
九年级上册音乐 11.《前门情思大碗茶》

前门大街
歌曲结构分析
• 两段体A+B • A段:表现了归侨回到了朝思暮盼的前门前,回忆
童年和爷爷在衰草丛生的老北京所度过的灰色年华 ,如今在看到英姿挺拔,红墙碧瓦的北京时,带着 通信想再喝一口北京的大碗茶的喜悦心情。
歌曲结构分析
• B段:表现出游子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通 过“大碗茶”表现出海外华人不论走到哪 里,祖祖辈辈都会对伟大祖国一往情深的 爱国意愿。
京腔京韵
• 什么叫字正方圆? • 声起归韵 • X-i-ao 小 Sh-u-a 耍
戏歌
• 把戏曲唱腔和通俗歌曲结合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 这种既像戏又像歌的唱段一经推出,立刻风靡全国 。随着这类作品的日益增多,一个新的名词产生了 ,它就是戏歌。
• 例子《说唱脸谱》《女驸马》《谁说女子不如男》
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欣赏!
人音版 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五单元曲苑寻珍
《前门情思大碗茶》
《前门情思大碗茶》
《前门情思大碗茶》是一首有着浓郁北京气 息的歌曲。
歌曲由一个海外归来的游子在前门的缅怀和 所思,通过对前门、爷爷、北京小吃以及自身境 遇的描写,将一副鲜活灵动的北京前门大街的日 常生活画卷展现在听者面前。
歌曲在咬字、归韵、曲调、过门等诸多方面 都大量借鉴了传统戏曲的元素,这不仅使得歌曲 本身有了别具一格的独特风味,也是歌曲成功的 关键所在。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3单元《前门情思——大碗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3单元《前门情思——大碗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3单元《前门情思——大碗茶》是一节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课程。
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学习《前门情思》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北京前门的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大碗茶的文化内涵。
歌曲采用了京腔京调,富有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茶文化。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欣赏和学习《前门情思》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北京前门的历史文化背景,感受京腔京调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包括歌曲欣赏、歌曲学习、文化讲解和音乐实践四个部分。
其中,歌曲欣赏部分通过播放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歌曲学习部分通过教师示范和跟唱,让学生学会歌曲的演唱技巧;文化讲解部分通过介绍北京前门和大碗茶的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音乐实践部分通过分组练习和表演,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通过欣赏、学习、讲解和实践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以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通过欣赏和学习《前门情思》这首歌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文化理解和音乐实践能力。
首先,审美感知方面,学生通过欣赏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感受音乐的美,培养对音乐的敏感度和审美能力。
同时,通过观察歌曲中的京腔京调,了解北京地方特色,提升对音乐风格的辨识能力。
其次,文化理解方面,通过学习歌曲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学生能够了解北京前门和大碗茶的文化内涵,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对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最后,音乐实践方面,通过歌曲学习、分组练习和表演,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提高音乐表现能力,同时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学情分析在设计《前门情思——大碗茶》的教学方案时,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人教版音乐九年级上册 《前门情思——大碗茶》课件

前门大街
前门大街是北京著名商业街。位于 京城中轴线,北起前门月亮湾,南至天 桥路口,与天桥南大街相连。明嘉靖二 十九年(1550)建外城前是皇帝出城赴 天坛、山川坛的御路,建外城后为外城 主要南北街道。
思考
1、歌曲可以分为几段?
歌、叙说的情绪; 第二段旋律波动大,激动的情绪。
阎肃
词 作 者 简 介
作家。河北保定人。
1950年始从事文艺
工作。代表作有歌
词《我爱祖国的蓝
天》、《军营男子
汉》、《前门情思 大碗茶》、《敢问路在何方》、《雾里 看花》,歌剧《江姐》等。
姚明
曲 作 者 简 介
作曲家。辽宁人。
1974年入沈阳音
乐学院作曲系进修。
现在中国人民解
放军空军政治部
文工团从事音乐 创作。作品主要有《前门情思大碗茶》、 《唱脸谱》、《故乡是北京》等。
《前门情思大碗茶》教学设计

《前门情思大碗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前门情思大碗茶”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点;2.学会制作“前门情思大碗茶”;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播放介绍“前门情思大碗茶”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前门情思大碗茶”的兴趣;2.提问:“大家知道‘前门情思大碗茶’是哪里的特色小吃吗?它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回答并展开讨论。
二、讲解“前门情思大碗茶”的历史文化背景(20分钟)1.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介绍“前门情思大碗茶”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2.引导学生分析“前门情思大碗茶”的名字由来和与前门文化的关联。
三、制作“前门情思大碗茶”(40分钟)1.准备材料:绿茶、冰糖、红枣、红糖、白开水、炖盅等;2.分组制作茶饮:老师示范制作“前门情思大碗茶”的过程,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制作;3.引导学生注意倒水、加糖等细节,确保制作出的茶饮口感和色泽等符合要求。
四、品尝“前门情思大碗茶”(10分钟)1.老师将制作好的“前门情思大碗茶”倒入碗中,学生品尝;2.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茶饮的香气、口感和回味;3.学生写下品尝感受和心得,进行集体分享。
五、总结和拓展(10分钟)1.回顾本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复述学习到的知识;2.引导学生思考:“传统的饮食文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我们如何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3.提供拓展阅读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传统茶饮和民俗文化。
六、作业布置(5分钟)1.鼓励学生回家自行制作一种茶饮,并写一份制作步骤和心得;2.提醒学生在家中和家人朋友分享制作的茶饮和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前门情思大碗茶”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点,并亲身制作品尝了这一传统饮品。
通过实际操作和品尝,学生对茶饮的制作过程和口感有了更深入的体验和了解。
同时,通过思考和讨论,学生也明白了传统文化对于人们的生活和情感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在课后制作茶饮和分享传统文化的作业,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前门情思大碗茶》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前门情思大碗茶》教案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编写人:X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北京大碗茶的历史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主题和作者情感。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懂得感恩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主题和作者情感。
(2)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北京大碗茶的历史文化背景。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主题和作者情感。
4. 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感受课文的情感氛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北京大碗茶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大碗茶的历史文化背景。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北京大碗茶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查阅字典理解含义。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及相关人物。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主题和作者情感。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解答学生疑问。
(2)教师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5. 情感体验(1)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2)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友情故事,表达对亲人和朋友的感激之情。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1)学生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门情思大碗茶》听赏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京腔京韵”中——聆听《前门情思大碗茶》教学时间:一课时设计理念:新课程理念提出,弘扬民族音乐,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程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
《前门情思大碗茶》是一首京韵大鼓特色的歌曲,通过欣赏、学唱和模仿,让学生感到“京腔京韵”的独特魅力,并带领孩子们尝试、模仿、走进不常涉猎的艺术宝库,唤醒学生了解、熟悉、热爱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热情。
教材分析:《前门情思大碗茶》是一首广为流传的京味歌曲,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格。
由阎肃词,姚明曲。
乐曲是宫调式,4/4拍,二段体结构。
歌词隽永,有京韵大鼓特色。
她吸收了北京曲艺音乐的素材,并借用了大量的装饰音来处理歌词,保证了字正腔圆、声声入耳。
在伴奏中使用了电子合成器模仿三弦、琵琶等音,使作品京味十足,韵味无穷。
曾有多位歌唱家用民族、通俗等不同的演唱方式演绎过,已成为海内外中国人怀家乡、念故土、爱家园的一首著名歌曲,它直传到天涯。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聆听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体验并感受歌曲中京韵大鼓的韵味,感受出远方游子归故里的爱恋之情。
(2)认识新型歌曲表现形式——戏歌。
让学生了解戏曲与流行音乐的巧妙融合,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我国的戏曲音乐产生兴趣,乐于了解其发展历史,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
能主动搜集并学唱戏曲音乐,从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3、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勇于表现自己的审美体验,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听赏音乐的经验。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怀故乡、念故土、爱家园的思想感情,体验并感受歌曲中京腔京韵的特点。
2、难点感受出歌曲中京韵大鼓与现代流行音乐的巧妙融合。
教学准备:1、搜集老北京的影视资料。
2、多媒体课件,歌曲的音响资料。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导入———第一遍聆听歌曲,初步感知歌曲的情绪1、师:请同学们听一首歌曲,听完后回答问题(1)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内容?刚才看到的是哪里?(2)这首歌有什么特点?2多媒体播放MTV《前门情思大碗茶》学生观看并聆听。
3、学生看后讨论并回答问题。
4、师小结: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老北京,听的歌曲名叫《前门情思大碗茶》,是一首具有浓郁老北京风格的现代歌曲。
她通过归国华侨回忆儿时在北京生活的往事及对大碗茶的情思,表达了游子祖祖辈辈对祖国故乡北京的无限爱恋之情。
这首歌的特点是,她是一首带有戏曲风味的现代歌曲。
〔设计意图:先生入耳,采用视听结合,让学生对歌曲产生好奇,引起他们对这首歌的兴趣,激发他们想听歌曲的欲望。
〕5、出示歌曲曲谱(1)指导学生朗读歌词。
(2)提问:你知道北京的前门在哪里吗?你喝过北京的大碗茶吗?6、下面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老北京。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歌曲内容有所了解,并带着问题去聆听、欣赏歌曲,为进一步理解歌曲作准备。
〕三、走进老北京———第二遍聆听歌曲,理解歌曲内容,熟悉歌曲旋律。
1、逛一逛老北京前门大街(1)简单介绍前门大街:北京著名商业街,位于京城中轴线,北起正阳门箭楼,南至天坛公园路口,与天桥南大街相连。
大街长1600米,行车道宽20米,明、清至民国时期皆称正阳门大街,民众俗称前门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为前门大街。
(2)多媒体播放老北京前门大街的场景——画面配以《前门情思大碗茶》的伴奏音乐,学生观看。
2、喝一喝老北京的大碗茶(1)简单介绍北京大碗茶:大碗茶风靡于解放时期的老北京。
大碗茶多用大壶冲泡,或用大桶装茶,大碗畅饮,热气腾腾,提神解渴,好生自然。
大碗茶常以茶摊或茶亭形式出现,主要为过往客人解渴小憩。
大碗茶由于贴近社会生活、贴近百姓,自然受到人们的称道,即便是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的今天,大碗茶任然不失为一种重要的饮茶形式。
(2)多媒体播放北京前门大碗茶——画面配以《前门情思大碗茶》的伴奏音乐,学生观看3、听一听北京京韵大鼓(1)简单介绍京韵大鼓:由河北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河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改以北京的语言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京韵大鼓。
伴奏乐器为大三弦、四胡琵琶等,演员自击鼓掌握节奏。
(2)听一听骆玉笙1985年为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演唱的主题曲《重整河山待后生》,感受民族戏曲音乐的风味。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展示,学生知道了老北京人的生活习俗和老北京的文化,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所表达的内容和表达的思乡情意,进一步熟悉歌曲的旋律,感受到歌曲中京味浓厚的特点。
〕四、比一比,想一想———第三遍聆听歌曲1、师: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探寻了老北京的习俗,也听了京韵大鼓,下面再听一遍《前门情思大碗茶》,想一想和京韵大鼓有什么相似的地方?2、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讨论并回答问题。
3、师小结:《前门情思大碗茶》,就是一首带有京韵大鼓风味的歌曲,让我们来试着唱一唱吧。
〔设计意图:学生在观看了老北京的人文习俗后,对歌曲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经过多次聆听,自然会产生演唱的欲望,适时抓住时机,提高学生想唱的兴趣。
〕五、唱一唱———第四遍聆听并模仿演唱歌曲1、帮助学生分析理解歌曲。
乐曲是二段体结构,音乐的前半部分(A段)从“我爷爷小的时候……”至“就着一口大碗茶”,表达了归侨回到朝思暮盼的前门时,回忆起儿时和祖辈在衰草蓬生的北京所度过的灰色年华,如今再看到英姿挺拔红墙碧瓦的北京时,带着童心想再喝一口大碗茶的喜悦心情。
音乐开始带着叙述的口味,随着思绪起伏,有时显得十分激动,有时仿佛又回到难忘的童年。
音乐的后半部分(B段)从“啦啦……”开始到结尾,旋律在高音区展开,表现出游子难以抑制的激情,通过“前门大碗茶”倾诉出华人无论走到天涯海角,祖祖辈辈都会对祖国一往情深的意愿。
2、跟着老师的琴声唱一唱,注意歌曲中的装饰音,要做到字正腔圆。
3、跟着录音唱一唱,模仿歌唱家的演唱风格,感受歌曲中戏曲的风味。
〔设计意图:学生演唱的积极性被调动后,及时让他们试一试唱一唱,亲身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意,感受歌曲中戏曲的韵味,加深情感体验。
〕六、听一听———第五遍聆听歌曲,欣赏不同版本的《前门情思大碗茶》1、听一听李谷一演唱的民歌版本。
2、听一听杭天琪演唱的通俗版本。
3、听一听外国友人的学唱版本。
〔设计意图:多方位了解歌曲的表现手法,拓宽知识面,感受优秀艺术作品的吸引力,就像歌中唱得那样,直传到天涯。
〕七、拓展延伸——了解戏歌1、师:这节课我们听赏的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是一首带有戏曲风味的歌曲,这种歌曲又叫“戏歌”。
2、介绍“戏歌”:这是一种新型的的歌曲表现形式,简而言之,就是创作者借用或化用戏曲音乐作为素材而创作得歌曲,与我们熟悉的歌曲类型(艺术歌曲、通俗歌曲、民族歌曲)相比,戏歌既具有浓郁的地方戏曲韵味,又不失时代流行特色,且易学易唱,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这种古典与流行的完美结合,使戏歌散发出无可抗拒的魅力。
3、欣赏另一首风格相似的歌曲《故乡是北京》。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引起学生对戏曲歌曲的兴趣,激起学生探索戏曲歌曲热情。
〕八、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愉快的聆听了歌曲《前门情思大碗茶》,认识到祖国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以及无穷魅力,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希望同学们多关注祖国的戏曲文化,作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
教学反思:这节课使我认识到了几个问题。
1、学生对祖国的戏曲文化比较陌生。
戏曲文化是中华民族璀璨的艺术宝库,但其具有高深的艺术性,使一般的学生感到遥不可及,高不可攀,无法接近,因而使戏曲艺术很难普及。
再加现在的学生大部分喜欢流行音乐,很多学生对戏曲知之甚少,分不清戏曲的概念,把民歌、戏曲、歌曲混为一谈,对我国传统的音乐艺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没有为民族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而努力的意识。
而他们喜欢唱歌,喜欢唱流行歌曲,因为流行歌曲节奏轻快,简单易学。
2、戏歌的出现犹如架起了一座桥梁,帮助学生拉近与戏曲的距离,为学生认识戏曲、了解戏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方式。
歌中有戏、戏中有歌是戏歌的一大特点。
但究其根本不是戏而是歌,因此孩子们喜欢接受、乐于接受。
也正因为大部分戏歌又以流行歌曲为主旋律,唱起来朗朗上口,又因为戏歌里融入了戏曲元素,使得歌曲别有一番滋味,让学生在听着唱着的同时不知不觉接受了戏曲艺术的熏陶,引起学生思考和共鸣,从而培养他们逐渐喜欢戏曲、热爱祖国民族音乐的情感。
事实上很多大人也是从喜欢流行音乐到喜欢戏歌,再从喜欢戏歌逐渐过渡到喜欢戏曲。
因此用戏歌为切入点,让学生从戏歌的欣赏到戏歌的学唱开始,逐渐培养他们对戏曲的兴趣,用戏歌架起戏曲与歌曲之间的桥梁。
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戏歌的桥梁作用。
为他们认识戏曲、热爱戏曲、学习戏曲,弘扬民族音乐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作为一种新的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结晶,戏歌的意义是无需赘言的。
在经过漫长的艺术发展进程后,戏歌在戏曲艺术的百花园中,以一种新的姿态,引领新的时尚。
也希望音乐工作者们多创作一些优秀的戏歌,为振兴民族戏曲尽一份力,也让这些好的戏歌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为戏曲的兴旺出一把力,引领学生进入戏曲的殿堂,让祖国的戏曲文化发扬广大,后继有人。
板书设计:《前门情思大碗茶》(1)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内容?刚才看到的是哪里?(2)这首歌有什么特点?出示歌曲曲谱(1)指导学生朗读歌词。
(2)提问:你知道北京的前门在哪里吗?你喝过北京的大碗茶吗?下面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老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