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脱垂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审批稿
子宫脱垂临床路径及表单

子宫脱垂临床路径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脱垂,需要住院手术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症状:阴道有肿物脱出;体征:阴道、宫颈、子宫脱出于阴道口外;辅助检查:超声、盆腔MRI(必要时)。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子宫脱垂;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10天(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1)血常规、血型;(2)尿常规;(4)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5)凝血功能;(6)感染性疾病筛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7)心电图;(8)胸部X光片;(9)超声检查;(10)宫颈脱落细胞防癌检查;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超声心动图、肺功能、血气、阴道清洁度检查、冠脉CT 等(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
1.麻醉方式:麻醉医生制定2.术中用药:必要时(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水垫3.术中输血:视术中情况定。
4.病理:术中、术后病理检查。
(九)术后恢复。
1.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必要时)、电解质(必要时)等检查。
2.术后用药:根据情况补液、补充电解质、护胃等治疗。
3.抗生素使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时间。
(十)出院标准。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完成复查项目。
2.伤口愈合好。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化验检验异常需要复查,导致术前及术后住院时间延长;2.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3.因手术并发症需要进一步治疗;4.术后病理提示为恶性,需要转入相应的路径进行治疗。
子宫脱垂临床路径

2016 年版)、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脱垂,需要住院手术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症状:阴道有肿物脱出;体征:阴道、宫颈、子宫脱出于阴道口外;辅助检查:超声、盆腔MRI (必要时)。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子宫脱垂;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1 )血常规、血型;尿常规;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7)心电图;胸部X 光片;超声检查;10)宫颈脱落细胞防癌检查;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超声心动图、肺功能、血气、阴道清洁度检查、冠脉CT等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 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 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
1.麻醉方式:麻醉医生制定2.术中用药:必要时(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水垫3.术中输血:视术中情况定。
4.病理:术中、术后病理检查。
(九)术后恢复。
1.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必要时)、电解质(必要时)等检查。
2.术后用药:根据情况补液、补充电解质、护胃等治疗。
3.抗生素使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时间。
(十)出院标准。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完成复查项目。
2.伤口愈合好。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化验检验异常需要复查,导致术前及术后住院时间延长;2.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3.因手术并发症需要进一步治疗;4.术后病理提示为恶性,需要转入相应的路径进行治疗。
子宫脱垂报告单

子宫脱垂报告单背景子宫脱垂是指子宫在盆腔内下移或脱出阴道口外的一种疾病。
它通常发生在女性生育后或更年期以后的阶段。
子宫脱垂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妇科症状,如腹痛、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等。
这份子宫脱垂报告单将为您介绍有关子宫脱垂的患病情况、检查结果、诊断和治疗方案。
患病情况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女性•年龄:•就诊日期:主要症状: - 腹痛 - 阴道疼痛 - 尿频尿急 - 便秘等既往病史: - 是否生过孩子 - 分娩方式 - 大小产检查结果1. 实施盆腔检查在盆腔检查过程中,发现了以下情况:•子宫位置下移•膀胱下垂•子宫颈变短•阴道松弛2. 录制尿动力学检查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显示:•尿流率正常•膀胱容量正常•尿频尿急症状3. 录制盆底肌肉电图检查盆底肌肉电图检查结果显示:•盆底肌肉松弛•盆底肌肉功能受损诊断根据以上检查结果,患者被诊断为子宫脱垂。
子宫脱垂有四度分级,患者被诊断为(依据具体检查结果填写对应分级)。
同时,对于膀胱下垂和盆底肌肉功能受损等情况也作出了相应诊断。
治疗方案1.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的子宫脱垂患者,常采取保守治疗措施,如:•盆底肌肉锻炼•使用盆底支持器•避免提重物•维持适当体重2.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子宫脱垂的另一种常见治疗方法,通过特定的物理疗法来改善症状,如:•电刺激治疗•盆底肌肉康复训练3.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较严重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选择。
手术治疗常采用的方法有:•传统手术:包括阴道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等•经阴道网修复术需要注意的是,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随访与复查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需定期进行随访与复查,包括:•术后恢复情况评估•相关症状的变化•子宫位置的重新检查•随访周期等在随访与复查期间,患者应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反馈症状变化和不适感,以便医生能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子宫脱垂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很大影响。
子宫脱垂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妇科检查:嘱病人向下迸气,当腹压增加时观察有无子宫颈下垂,如果宫颈不能膨出外阴口,则用手指深入阴道触及宫颈,再测出宫颈至处女膜缘的距离,如果少于4cm即有可能为子宫脱垂。
电诊断
影像诊断
实验室诊断
血液
尿
粪便
脑脊液
其他诊断
免疫学
组织学检验
西医鉴别诊断
1.子宫粘膜下肌瘤或子宫颈肌瘤:子宫粘膜下肌瘤或子宫颈肌瘤脱出宫颈口至阴道内或阴道口时,有可能误认为子宫脱垂,但肌瘤好发于30岁以后妇女,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史,经仔细检查不难区别,因为脱出物中找不到子宫颈口,多无阴道前后壁膨出,在肌瘤的一侧或周围可触及宫颈边缘。另外,将肿瘤夹住旋转,可转动者提示为带蒂肌瘤。
4.阴道纵(磺)膈成形术:适合于绝经后,宫颈光滑,无性生活要求,且阴道前后壁中度或重度膨出的患者。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子宫脱垂的原则是补气提升,温阳益肾,益气固脱。治法上应按“虚者补之,陷者举之,脱者固之”的原则,临床上根据辨证,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补肾固脱为主,即气虚者着重益气升提,肾虚者着重补肾固涩,虚中挟湿热者,先清湿热以治其标,继用升提固涩以治其本。常用治法有以下几种。
分析:脾主中气,脾虚则中气不足而易下陷,故小腹下坠,子宫下脱;脾主四肢,脾虚中阳不振,则四肢无力,少气懒言,面色少华;下元气虚则膀胱失约,故小便频数;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湿浊下注,则带下量多,质清稀。舌淡苔薄,脉虚细均为气虚之象。
2. 肾虚
主证:子宫下脱,腰酸腿软,小腹下坠,小便频数,夜间尤甚,头晕耳鸣,舌淡红,脉沉弱。
体征
1.腰骶部酸痛、下坠感;子宫脱垂患者经常出现的症状是腰痛,尤其腰骶深部,检查时局部并无压痛。其疼痛特点为劳动后症状出现,经卧床休息后,疼痛即可消失。
子宫脱垂临床路径

子宫脱垂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脱垂,需要住院手术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症状:阴道有肿物脱出;体征:阴道、宫颈、子宫脱出于阴道口外;辅助检查:超声、盆腔MRI(必要时)。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子宫脱垂;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10天(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1)血常规、血型;(2)尿常规;(4)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5)凝血功能;(6)感染性疾病筛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7)心电图;(8)胸部X光片;(9)超声检查;(10)宫颈脱落细胞防癌检查;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超声心动图、肺功能、血气、阴道清洁度检查、冠脉CT 等(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
1.麻醉方式:麻醉医生制定2.术中用药:必要时(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水垫3.术中输血:视术中情况定。
4.病理:术中、术后病理检查。
(九)术后恢复。
1.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必要时)、电解质(必要时)等检查。
2.术后用药:根据情况补液、补充电解质、护胃等治疗。
3.抗生素使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时间。
(十)出院标准。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完成复查项目。
2.伤口愈合好。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子宫脱垂诊疗常规

下生殖道呈全长外翻,脱垂最远端即宫颈或阴道残端脱垂超过阴道总长度-2cm,即量化值>(TVL-2cm)
三、辅助检查 尿动力学检查可以帮助判定尿失禁程度。
四、鉴别诊断
(一)粘膜下肌瘤 在脱出物上找不到宫颈口,前后阴道壁不脱出,脱出物周围或一侧可触及被扩张变薄的宫颈边缘。
(二)子宫颈延长症 多为未产妇。前后阴道壁不脱出,宫体位置无下降,仅子宫颈极度延长。
Ⅱ度:轻型,宫颈已脱出阴道口,但宫体仍在阴道内;
重型,宫颈及部分宫体脱出至阴道口外。
Ⅲ度:宫颈及全部官体脱出至阴道口外。
Ⅰ度患者常无自觉症状。Ⅱ、Ⅲ度患者常有程度不同的腰骶部疼痛或下坠感。Ⅱ度以上患者在行走、劳动、下蹲或排便等腹压增加时有块状物自阴道脱出,开始时块状物在平卧休息时可变小或消失。严重者休息后块状物也不能自行回缩,通常需用手推送才能将其还纳至阴道内。若脱出的子宫及阴道粘膜高度水肿,即使用手协助也难以还纳长时间脱出在外,患者极不便,长期摩擦可以出现宫颈溃疡,甚至出血。溃疡继发感染时,有脓血分泌物渗出。Ⅲ度患者多伴有Ⅲ度阴道前壁脱垂,容易出现尿潴留,还可以发生压力性尿失禁。
(二)是否有慢性咳嗽及便秘史。
(三)有无压力性尿失禁和尿潴留。
(四)病史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有腰骶部疼痛或下坠感,阴道块状物脱出,可或不可自行还纳。
二、临床表现 视脱出物程度不同,表现为宫颈下移、宫颈及部分宫体有无脱出和宫颈及宫体完全脱出,子宫脱垂可分为3度:
Ⅰ度:轻型,宫颈外口距离处女膜缘小于4cm,但未达到处女膜缘;重型,宫颈外口已达处女膜缘,但未超出该缘,检查时在阴道口可见到宫颈。
业务学习记录
时间:2017-11-30
地点:妇科办公室
主讲人:
学习题目子宫脱垂诊疗常规
子宫脱垂症状诊断与治疗

子宫脱垂症状诊断与治疗子宫脱垂是指子宫向下移位或脱出阴道的情况,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子宫脱垂的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
一、症状子宫脱垂的症状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常见的症状包括:1. 下腹坠胀感:患者会感到下腹部沉重、坠胀、腰酸等不适感,尤其是在行走、久站或久坐后症状加重。
2. 阴道不适:子宫脱垂可能导致阴道松弛,患者可能出现阴道难以收缩、下垂的症状,甚至出现疼痛。
3. 异物感:患者可能感到阴道内有异物存在的感觉,常常需要通过手指或阴茎才能缓解这种不适感。
4. 尿频和尿急:子宫脱垂可能对膀胱产生压迫,导致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统症状。
5. 性行为问题:部分患者可能在性生活中出现不适感、疼痛或困难,这会对患者的性生活质量造成影响。
二、诊断诊断子宫脱垂需要结合详细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
以下是常用的诊断方法:1. 病史询问: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病程和相关疾病等信息,以便了解病情。
2. 妇科检查:医生会进行妇科检查,包括盆腔检查和阴道检查。
通过触诊和视诊,可以判断子宫是否脱垂,并确定其程度。
3. 影像学检查:如有需要,医生可能会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检查或MRI等,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和评估脱垂的程度。
三、治疗子宫脱垂的治疗取决于脱垂的程度、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年龄等因素。
以下是常用的治疗方法:1.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子宫脱垂,如果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医生可能会建议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生活方式改变、盆底康复训练以及佩戴阴道托椎等。
2. 支持性治疗:对于一些症状较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支持性治疗,如使用阴道环或阴道塞栓来提供支撑,减轻脱垂的症状。
3. 手术治疗:对于脱垂程度较重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手术治疗是常见的选择。
手术可以修复盆底结构或移除子宫。
需要注意的是,手术治疗适用于完成生育的女性,对于尚未完成生育或计划再次怀孕的女性,手术治疗可能需要考虑子宫保留手术。
综上所述,子宫脱垂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但并不是每个患者都需要治疗。
产后子宫脱垂的诊断和治疗

产后子宫脱垂的诊断和治疗产后子宫脱垂是指产后妇女因生产过程中导致骨盆底肌肉和韧带受损而导致子宫下垂。
这个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影响生育功能。
因此,对产后子宫脱垂的及早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一、诊断1.1 临床表现产后子宫脱垂的主要症状包括子宫下坠感、腰骶疼痛、下腹坠痛、经期异常和尿失禁等。
患者可能还会出现排尿困难、晨起易尿等症状。
1.2 体格检查医生通过妇科检查可以明显发现子宫下垂。
患者在仰卧位、平躺时,医生用手指插入阴道,可检查到子宫的位置和程度,从而判断子宫脱垂的严重程度。
1.3 影像学检查在一些疑难复杂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借助超声、MRI等影像学检查手段来明确诊断。
二、治疗2.1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的产后子宫脱垂,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方法,如改变体位、避免负重、做盆底肌锻炼等。
这些方法可以增强盆底肌肉功能,从而减轻症状。
2.2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通常采用经阴道或经腹腔方式,将子宫复位并固定到正确位置,从而缓解症状。
2.3 康复治疗手术治疗后,患者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盆底肌肉的功能。
康复治疗包括盆底康复操、物理疗法等,可以有效减少子宫脱垂的复发率。
总之,产后子宫脱垂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保护患者的生殖健康至关重要。
医学研究认为,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法和长期的康复训练,大部分产后子宫脱垂的患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疗。
任何妇女在产后都应该重视自己的身体变化,定期接受产后检查,以避免潜在的子宫脱垂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子宫脱垂诊断及治疗标
准流程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子宫脱垂(2016年版)
一、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脱垂,需要住院手术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
症状:阴道有肿物脱出;
体征:阴道、宫颈、子宫脱出于阴道口外;
辅助检查:超声、盆腔MRI(必要时)。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子宫脱垂;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10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
(1)血常规、血型;
(2)尿常规;
(4)生化检查(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
(5)凝血功能;
(6)感染性疾病筛查(如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7)心电图;
(8)胸部X光片;
(9)超声检查;
(10)宫颈脱落细胞防癌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超声心动图、肺功能、血气、阴道清洁度检查、冠脉CT等(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经济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
1.麻醉方式:麻醉医生制定
2.术中用药:必要时(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水垫
3.术中输血:视术中情况定。
4.病理:术中、术后病理检查。
(九)术后恢复。
1.必须复查的项目: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必要时)、电解质(必要时)等检查。
2.术后用药:根据情况补液、补充电解质、护胃等治疗。
3.抗生素使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时间。
(十)出院标准。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体温正常,完成复查项目。
2.伤口愈合好。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因化验检验异常需要复查,导致术前及术后住院时间延长;
2.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3.因手术并发症需要进一步治疗;
4.术后病理提示为恶性,需要转入相应的路径进行治疗。
二、临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子宫脱垂
行手术治疗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