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肩关节不稳定【英文名】instabilityofshoulderjoint【缩写】【别名

合集下载

肩关节不稳的分类及诊疗技巧

肩关节不稳的分类及诊疗技巧

肩关节不稳指肩关节活动时,肱骨头相对于肩胛盂出现超出生理范围的异常活动,此过程中常伴有疼痛不适和(或)力弱症状,在日常活动中就容易出现脱位。

因此,肩关节不稳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有研究表明,肩关节脱位的发生率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且67%的患者会发生再次脱位,使得肩关节不稳的总发病率达2.8%。

所以,肩关节不稳的诊疗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度最大的关节,而肱骨头与关节盂表面仅有25%的接触范围。

肩关节的正常活动和稳定性既受软组织平衡机制调节,也受骨性结构平衡机制调节,但这两种平衡机制谁发挥更重要的稳定作用还存在争论。

在肩关节不稳的患者中,骨性结构和软组织病变常同时存在,二者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也不确定。

参与软组织平衡机制的结构包括静力性和动力性结构。

前者包括盂唇关节囊韧带复合体,在肩关节处于最大活动度时发挥作用;后者包括肩袖、肩周肌肉和肱二头肌长头腱等。

此外,凹陷-压迫机制、盂肱平衡机制和关节腔负压主要在肩关节处于中度活动度时发挥作用。

笔者介绍肩关节不稳的诊断和治疗策略,强调其重要性。

一肩关节不稳的分类肩关节不稳的分类对于正确诊断和合理制订治疗方案,以及判断预后有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目前仍然没有一种广泛接受的分类系统。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

Thomas分类Thomas和Matsen将肩关节不稳患者分为两种:(1)TUBS,即存在创伤史、单向不稳和Bankart损伤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2)AMBRI,即无创伤史、多向不稳和双侧发病的患者,通过康复锻炼加强肩袖肌力是其最为重要的治疗方法,而松弛的下方关节囊能够通过关节囊转移术获得有效的治疗。

此分类简明扼要地指明了各种不稳的病理特点和治疗方法,可操作性较强。

但是,一些多向不稳的患者也可以由创伤引起,无法纳入这种分类。

Siliman分类Siliman和Hawkins根据不同因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类:(1)病因:包括创伤性与非创伤性。

肩关节评分及分级

肩关节评分及分级

肩关节不稳定的分类Bankart1923年最早使用肩关节不稳定(shoulder instabili-ty,SI)一词,并首次描述了复发性肩关节脱位后盂唇或关节囊自盂缘撕脱现象,即Bankart损伤。

传统的肩关节不稳定只表示前方或后方脱位。

随着肩关节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的进展,SI内涵逐渐扩大。

Cofield将SI定义为:创伤或非创伤引起的向前方、前下、下方、后下、后方及前上方单向或多向脱位、半脱位.最早SI分为创伤性及非创伤性。

之后又被分为急性、慢性、复发性及前方、后方不稳定。

Thomas将复发性SI分两大类:(1)TUBS(Trauma、Unidirectional、Bankart、Surgery)此类肩关节有明确创伤史,为单向不稳定,Bankart损伤存在,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2)AMBRI(Atrauma、Multidirectional、Bilateral、Rehabilitation、Inferior)此类无明显创伤史,具有双肩多向不稳定特点,康复治疗尤其增强肩袖力量锻炼效果可观,手术将松弛的关节囊前下部上移亦能获得良好效果.现在人们倾向于将SI按照原因、程度、方向、随意性及急慢性进行综合分类,Silliman提出如下分类:随意性SI:多发生于青少年,男女之比为2∶1,无明确创伤史,不存在Bankart及Hill -Sachs损伤。

伴有情感、性格障碍,并常以脱位引起别人注意,心理治疗有效,康复及手术治疗效果差.非随意性SI中ASI发生率为95%,PSI发生率只有2%~4%,其中96%由创伤引起,4%由积累性劳损或关节囊过度松弛引起.近年来复发性肩关节半脱位及MDI引起人们广泛兴趣。

Rockwood将前者分4类:Ⅰ.无脱位史的创伤性半脱位;Ⅱ.有脱位史的创伤性半脱位;Ⅲa.非创伤性随意性半脱位,伴有心理障碍;Ⅲb.非创伤性随意性半脱位,不伴有心理障碍;Ⅳ.非随意性半脱位。

MDI多发于青年女性,分前下、后下及前后下3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可以是MDI的首发症状。

肩关节损伤分类及评分标准汇总

肩关节损伤分类及评分标准汇总

肩关节损伤分类及评分标准汇总肩关节不稳定的分类Bankart1923年最早使用肩关节不稳定(shoulder instabili-ty,SI)一词,并首次描述了复发性肩关节脱位后盂唇或关节囊自盂缘撕脱现象,即Bankart损伤。

传统的肩关节不稳定只表示前方或后方脱位。

随着肩关节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的进展,SI内涵逐渐扩大。

Cofield将SI定义为:创伤或非创伤引起的向前方、前下、下方、后下、后方及前上方单向或多向脱位、半脱位.最早SI分为创伤性及非创伤性。

之后又被分为急性、慢性、复发性及前方、后方不稳定。

Thomas将复发性SI分两大类:(1)TUBS(Trauma、Unidirectional、Bankart、Surgery)此类肩关节有明确创伤史,为单向不稳定,Bankart损伤存在,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2)AMBRI(Atrauma、Multidirectional、Bilateral、Rehabilitation、Inferior)此类无明显创伤史,具有双肩多向不稳定特点,康复治疗尤其增强肩袖力量锻炼效果可观,手术将松弛的关节囊前下部上移亦能获得良好效果.现在人们倾向于将SI按照原因、程度、方向、随意性及急慢性进行综合分类,Silliman提出如下分类:随意性SI:多发生于青少年,男女之比为2∶1,无明确创伤史,不存在Bankart及Hill -Sachs损伤。

伴有情感、性格障碍,并常以脱位引起别人注意,心理治疗有效,康复及手术治疗效果差.非随意性SI中ASI发生率为95%,PSI发生率只有2%~4%,其中96%由创伤引起,4%由积累性劳损或关节囊过度松弛引起.近年来复发性肩关节半脱位及MDI引起人们广泛兴趣。

Rockwood将前者分4类:Ⅰ.无脱位史的创伤性半脱位;Ⅱ.有脱位史的创伤性半脱位;Ⅲa.非创伤性随意性半脱位,伴有心理障碍;Ⅲb.非创伤性随意性半脱位,不伴有心理障碍;Ⅳ.非随意性半脱位。

肩关节不稳的诊断和治疗 ppt课件

肩关节不稳的诊断和治疗  ppt课件

ppt课件
67
前关节囊修复成形术
术后处理
• 支具固定4周(外展45度,前 屈20度,旋中位)
• 腕、肘活动(1D)
• 钟摆活动 (2W)
ppt课件
68
前关节囊修复成形术
术后处理
• 肌力训练 • 去支具 • 抗阻训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W) (6W) (8W)
ppt课件
69
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 手术治疗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0%)
单向不稳定 盂唇、关节囊复合损伤 无明显关节囊撕裂 气碘双对比照影 I-II 度
ppt课件
48
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 镜下手术治疗
• 禁忌症 多向不稳定(Sulcus 阳性)
关节囊撕裂
气碘双对比照影 III 度
Hill-Sachs 缺损
盂唇桶柄样撕裂
ppt课件
49
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 镜下手术治疗
40
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 康复治疗(三)
• 每阶段3周
• 每天2-3次
• 每次30-60分钟
• 连续治疗2-3月
ppt课件
41
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 手术治疗(一)
适应证 大块盂唇撕脱
关节囊破裂
临床症状>3月
康复治疗无效
ppt课件
42
创伤性肩关节前不稳定 手术治疗
Putti-Platt(肩胛下肌紧缩)
ppt课件
35
制动康复训练
万向轴肩外展支具
ppt课件
36
保护性康复训练
• 滑轮器训练
• 钟摆、划圈训练
• 弹力带训练
• 耸肩训练
ppt课件

肩关节不稳定的分类

肩关节不稳定的分类

肩关节不稳定的分类Bankart1923年最早使用肩关节不稳定(shoulder instabili-ty,SI)一词,并首次描述了复发性肩关节脱位后盂唇或关节囊自盂缘撕脱现象,即Bankart损伤。

传统的肩关节不稳定只表示前方或后方脱位。

随着肩关节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的进展,SI 内涵逐渐扩大。

Cofield将SI定义为:创伤或非创伤引起的向前方、前下、下方、后下、后方及前上方单向或多向脱位、半脱位.最早SI分为创伤性及非创伤性。

之后又被分为急性、慢性、复发性及前方、后方不稳定。

Thomas将复发性SI分两大类:(1)TUBS(Trauma、Unidirectional、Bankart、Surgery)此类肩关节有明确创伤史,为单向不稳定,Bankart损伤存在,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2)AMBRI(Atrauma、Multidirectional、Bilateral、Rehabilitation、Inferior)此类无明显创伤史,具有双肩多向不稳定特点,康复治疗尤其增强肩袖力量锻炼效果可观,手术将松弛的关节囊前下部上移亦能获得良好效果.现在人们倾向于将SI按照原因、程度、方向、随意性及急慢性进行综合分类,Silliman提出如下分类:随意性SI:多发生于青少年,男女之比为2∶1,无明确创伤史,不存在Bankart及Hill-Sachs损伤。

伴有情感、性格障碍,并常以脱位引起别人注意,心理治疗有效,康复及手术治疗效果差.非随意性SI中ASI发生率为95%,PSI发生率只有2%~4%,其中96%由创伤引起,4%由积累性劳损或关节囊过度松弛引起.近年来复发性肩关节半脱位及MDI引起人们广泛兴趣。

Rockwood将前者分4类:Ⅰ.无脱位史的创伤性半脱位;Ⅱ.有脱位史的创伤性半脱位;Ⅲa.非创伤性随意性半脱位,伴有心理障碍;Ⅲb.非创伤性随意性半脱位,不伴有心理障碍;Ⅳ.非随意性半脱位。

MDI多发于青年女性,分前下、后下及前后下3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可以是MDI的首发症状。

肩关节不稳定怎样治疗?

肩关节不稳定怎样治疗?

肩关节不稳定怎样治疗?*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肩关节不稳定的治疗方法,治疗肩关节不稳定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肩关节不稳定应该吃什么药。

*肩关节不稳定怎么治疗?*一、西医*1、治疗1.非手术治疗主要用于非外伤性的随意性及非随意性半脱位。

上述类型肩关节不稳定对康复治疗和心理治疗有较好疗效,改善率分别可达到75%及87%,而手术重建的疗效很差,常常失败。

肌肉功能训练,包括加强三角肌、冈上肌、胸大肌、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的力量,以及应用肌肉运动生物反馈性复位的原理,利用肌电图检查反馈的结果进行长时间肌肉抗阻性康复训练,能取得良好反应。

2.手术治疗主要用于骨骼发育缺陷及损伤性肩关节不稳定。

手术方法可分为下述7种:(1)前关节囊紧缩及加强关节前壁的手术:如Bankary及Putti-Platt、Magnuson等方法,常用于习惯性肩前方脱位及特发性肩松动症。

(2)利用肌肉移植构筑防止肱骨头脱位的肌肉防线:如Boythev法、Bristow法及Nicola法等。

(3)利用骨阻挡肱骨头脱位:如Oudard手术及其改良式,Eden-Hybbinette法也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脱位时经常被采用的方法。

(4)肩盂及肱骨头下截骨术:肩盂后下截骨术用于治疗肩盂发育不良及特发性肩松动症能取得较好效果。

而肩盂水平方向旋转截骨术或肱骨头下旋转截骨术则被用于肱骨逆向旋转畸形(前倾角过大)的矫正术。

(5)肌腱修复术:继发于肩袖撕裂及肩袖间隙分裂的肩关节不稳定,在上述肌腱修复后稳定性得到恢复。

(6)肌肉移植术:主要用于麻痹性肩关节不稳定,如以胸大肌或背阔肌肩胛下角移植用于治疗特发性肩松动症。

(7)神经手术:神经吻合、移植及松解等手术用于臂丛及副神经损伤、肩胛上神经卡压征等。

由于肩关节不稳定的多病因性,因此需从病史、临床检查入手,根据X线摄片及造影等有关盂肱关节不稳定的资料,明确病因及相关的病理特点,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2、预后预后尚好。

肩关节撞击综合症诊断标准

肩关节撞击综合症诊断标准

肩关节撞击综合症诊断标准肩关节撞击综合症(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SIS)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主要表现为肩关节活动时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该病症的诊断标准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下面将介绍肩关节撞击综合症的诊断标准,以便临床医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临床症状。

1. 肩部疼痛,患者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疼痛程度可轻可重,常伴随活动时加重。

2. 功能障碍,肩关节活动受限,患者常感到肩部僵硬,活动不灵活。

3. 夜间疼痛,患者在夜间休息时常感到肩部疼痛,影响睡眠质量。

二、体格检查。

1. 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活动度受限,特别是外展和内旋活动。

2. 肌力测试,肩部肌肉力量减弱,特别是旋转袖肌群。

3. 特殊试验阳性,Neer试验、Hawkins-Kennedy试验阳性。

三、影像学检查。

1. X线检查,肩关节X线片显示肩关节骨质增生、骨赘形成等。

2.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发现肩袖肌腱的损伤情况。

3. MRI检查,MRI检查可明确肩袖肌腱的部分撕裂、炎症情况。

四、其他辅助检查。

1. 肩关节积液抽取液检查,检查积液液体性质,排除感染因素。

2. 肩关节关节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肩袖肌腱的损伤情况,明确诊断。

五、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的结果,结合以下诊断标准进行判断:1. 典型症状,患者具有典型的肩部疼痛、活动障碍等临床表现。

2. 体格检查阳性,肩关节活动度受限,肌力测试阳性,特殊试验阳性。

3. 影像学检查阳性,X线、超声或MRI检查显示相应的肩袖肌腱损伤。

4. 其他辅助检查结果支持,积液抽取液检查、关节腔镜检查结果支持诊断。

六、诊断注意事项。

1. 临床医生应充分了解肩关节撞击综合症的诊断标准,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2. 诊断时需排除其他引起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的疾病,如肩袖肌腱断裂、肩关节脱位等。

Shoulder MR Instability(肩关节不稳)PPT课件

Shoulder MR  Instability(肩关节不稳)PPT课件

• 左:正常ABER位。右:图像旋转90的 ABER位。
Buford complex布福德结
• 一个MR关节影像。 • 左边图像显示了一个缺失的前唇,这就是所谓的
布福德结。右边图像显示四点处软骨缺损。 • 目前尚不清楚是否是正常的唇。
• 在ABER位有一个很明显Perthes病病变(黑色箭头)。由 于ABER位置下GHL造成的张力对前下盂唇和对比剂充填 撕裂。
MGHL, IGHL (anterior band) • subscapularis tendon • Posteriorly • posterior labrum • posterior band of the IGHL • infraspinatus and teres minor tendon
• 有很多变种,可以模拟一个唇盂唇撕裂。它们也 有一个典型的位置。他们不是在3-6点的位置,这 使得它很容易区分他们Bankart损伤撕裂。 Bankart损伤撕裂可以延伸到1-3点的位置,但也 应在6点钟位置的一滴泪。然而可能模仿一盂唇变 种撕裂。上唇的变种
Dislocation脱位
• 肩膀是一个非常移动,因此不稳定的关节。 它是身体中最容易脱臼的关节。肱骨头向 前移位,内侧几乎总是低于喙突。
• 肩关节脱位的后脱位占2%~4%。后脱位与癫痫 发作有关,高能量创伤、电击和电休克疗法。
• 在图像上可见后脱位骨折(反Hill-Sachs损伤)。
• MR图像是一个经历了前脱位和后脱位的病人。
• 一个Hill-Sachs骨折在肱骨头后(蓝色箭头)和一 个后脱位骨折在肱骨头前面(红箭头)。
Superior dislocation
Sachs,但通常在喙突水平以下(图)。
Posterior dislocation后脱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名】肩关节不稳定【英文名】instability of shoulder joint【缩写】【别名】【ICD号】M75.8【概述】肩关节是人体具有最大活动范围的关节,但也是稳定性相对较低的关节。

无论是发育的原因,还是损伤所致的骨结构缺损、盂唇病变、关节囊或韧带过度松弛以及肩周围肌肉麻痹等原因均可导致肩关节不稳定。

【流行病学】无相关资料。

【病因】1.先天性或发育性因素 骨骼因素:肩盂发育过小、臼面过深、肩盂过度后倾(后张角过大)、肩盂后下缘缺损等均是盂肱关节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肱骨头发育异常、后上方缺损(西洋斧状畸形)、肱骨逆向扭转畸形使肱骨头前倾角过大等往往是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基础。

软组织因素:见于胚层发育缺陷(messoderal)所致的全身性关节囊及韧带松弛征(Ehlers-Danlos syndrome)。

2.麻痹性因素 肩周主要肌肉及支配肌肉的神经可因麻痹而致肩关节不稳定。

臂丛神经损伤(包括产伤)、腋神经损伤、肩胛上神经卡压症、副神经损伤以及新生儿产瘫后遗症等均可造成肌肉瘫痪,发生肩关节不稳定。

3.外伤性因素 青壮年的外伤性肩关节脱位可造成关节囊的撕脱、盂唇剥离以及盂肱中、下韧带损伤及松弛,是导致复发性肩关节脱位和半脱位的常见原因。

盂唇撕脱很难愈合,前下方盂唇撕脱可造成复发性肩关节脱位,前方盂唇剥离则易造成复发性肩肱关节半脱位。

肩袖的功能不仅关系到肱骨近侧端的运动,而且对盂肱关节的稳定至关重要。

肩袖广泛撕裂使盂肱关节在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出现不稳定。

老年患者发生肩关节脱位的同时常合并肩袖损伤,以致日后出现肩关节不稳定。

肩袖间隙分裂(tear of rotator interval)是肩袖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

冈上肌腱与肩胛下肌的肌间隙分裂使完成臂上举时二肌的协同作用,以及肱骨头固定于肩盂上的合力作用明显减弱,造成关节失稳,以及上举过程中的肩肱滑脱(slipping)现象。

4.特发性肩松动症 特发性肩松动症为一种无明确原因、无解剖形态异常的肩关节多向性不稳定,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

X线检查见在上位出现肩肱关节滑脱现象,向下牵引上臂时出现肱骨头向下松动(losening)。

本症在英美的文献中被称为多向性肩关节不稳定或多向性盂肱关节半脱位(multidire c tional unstable shoulder),在日本则被称为动摇性肩关节症(loose shoulder)。

有些学者认为,本症患者的肩盂后下缘有缺损,肩盂后张角过大,是一种严格局限于肩肱关节内的不稳定。

5.精神因素 随意性盂肱关节脱位及半脱位因肌肉随意收缩所致。

R o w e在1973年强调指出了本病病因中精神因素的重要性。

【发病机制】广义的肩关节是指盂肱关节(第1肩关节)、肩峰下关节(第2肩关节)、肩肋胸壁间连结、喙肩锁间连结、肩锁关节及胸锁关节6个部分构成的关节复合体,前三者是肩关节复合体的主要运动部分,后三者属于微动部分。

狭义的肩关节是指盂肱关节而言。

盂肱关节是由肩盂与肱骨头组成的杵臼关节。

肱骨头较大,近似球形:肩盂关节面近似卵圆形,其面积仅为肱骨头关节面的1/3,其盂较浅,呈碟状,周边有纤维软骨环绕形成盂唇。

肩关节囊壁较松弛且富有弹性,在前、后部及腋部形成皱襞,使肩关节保持了最大的活动范围。

肩关节不稳定通常是指肩肱关节的失稳。

肩关节依靠其韧带组织、关节囊以及周围的肌肉保持其稳定性,主要的稳定结构除了纤维关节囊、肩肱韧带、喙肱韧带以及加深关节盂的盂唇等关节内稳定装置以外,还有肩袖肌群(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及小圆肌)、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以及连接躯干和肩胛带的肌群(胸大肌、胸小肌、菱形肌、肩胛提肌、背阔肌、斜方肌、前锯肌等)。

肩关节内稳定装置、肩袖肌群、三角肌、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对肩肱关节的稳定性最重要。

这些肌肉既是肩关节的稳定结构,又是肩关节运动的动力装置。

【临床表现】1.病史及发病年龄 先天性或发育性肩关节不稳定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即出现症状。

Ehlers-Danlo症患者则可能有遗传史或阳性家族史。

特发性肩关节松动症(loose shoudler)多见于20岁左右的青年,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外伤后复发性肩关节脱位及盂唇损伤(B an k art lesion)多见于青壮年,且有急性外伤史。

对青壮年因运动或作业损伤造成的肩关节半脱位也需除外肩袖损伤。

对老年人损伤性盂肱关节不稳定也应考虑到在退变基础上发生肩袖破裂的可能性。

2.症状 疼痛:表现为肩部钝痛,在运动或负重时加重。

关节失稳及弹响感;70%的患者自觉盂肱关节失稳及有弹响,常在上举或外展到某一角度时出现失稳感,并在负重时症状更明显。

约半数以上患者有疲劳及乏力感,尤其是不能较长时间提举重物。

约1/3患者有肩周围麻木感。

在盂肱关节复发性前脱位,脱位发生时有典型的畸形及功能障碍等表现,在外旋、外展位后伸时易发生,且复位较易,但症状不如急性肩关节脱位明显。

3.体征 检查时使患者充分暴露双肩,端坐于检查者对面。

检查内容应包括:(1)肌肉有否萎缩:如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以及上肢带其他肌肉。

(2)关节活动范围:包括上举、外展、后伸以及被动内、外旋(和健侧同时进行,以便对比)的范围。

在被动伸屈运动时及主动外展、上举时按触其关节前方以探知有无弹响或失稳振动感,如肩肱关节各方向均有过度活动则应进一步检查四肢其他关节。

(3)关节稳定性检查:前后方向推压肱骨头,以探知有无过度松动现象。

在内旋位及外旋位分别向下牵引上臂,如肱骨头明显下移,肩峰与肱骨头之间出现明显凹陷,则说明有向下方向失稳(loosening)。

特发性肩松动症及肩袖间隙撕裂具有上述表现。

肩前方及下方的不稳定是最常见的类型。

少见的复发性肩后方脱位,存在后方不稳定,肱骨头易被推向后方。

(4)压痛部位:复发性肩前方脱位或B an k art lesion肩盂前方及前下方可存在压痛;肩袖损伤压痛常位于肩峰下和大结节近侧。

肩袖间隙分裂于喙突外缘有压痛,被动外旋时疼痛加重。

先天性发育不良以及麻痹性、随意性肩关节半脱位所致的肩肱关节不稳定往往无固定性压痛点。

【并发症】可并发肩关节半脱位及弹响肩。

【实验室检查】无相关实验室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1.X线检查 常规X线前后位片上发现肱骨头后上方缺损(西洋斧状畸形)支持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的诊断。

患臂上举位的前后位X线片若有肱骨头滑脱现象则说明有侧方不稳定存在。

如向下牵引患臂时,肱骨头有明显下移现象,则为肩关节下方不稳定的X线表现。

轴位X线片有助于发现肩盂形成不良或后下缘缺损,并了解肱骨头与肩盂的关系(肱骨头中心点有否偏离肩盂中心轴线),轴位摄片还能测量肩盂后张角(posterior opering angle)和肩盂倾斜角(glenoid tiling angle)。

上举前后位摄片可以测定肱骨头游离关节面。

肱骨头游离面中心角(free surfa c ec entral angle of humeral head,>80°为不稳定)和肩盂指数(肩盂长径和肱骨头长径的比值)的测量均对肩关节不稳定的病因诊断有参考意义。

关节造影目前仍是诊断肩袖撕裂及肩袖间隙分裂比较可靠的方法。

前者可见造影剂自肩肱关节腔经肩袖破裂口溢入肩峰下滑液囊,后者则见造影剂在喙突外侧冈上肌和肩胛下肌之间溢出形成乳头状或带状的异常影。

在关节造影时行肩肱关节的轴位或后切线位投照,可以观察到肩盂前、后缘的盂唇影像。

在对习惯性肩关节脱位与半脱位所致的关节囊松弛及特发性肩松动症行关节造影时,在内旋位向下牵引患臂可见造影剂积聚于肱骨头上方,形成“雪帽征”(sno w c ap shado w)。

2.特殊检查(1)CT检查:可发现肩袖损伤以及肱骨干旋转不正常所致的肱骨头前倾角过大。

如合并低浓度双重对比剂造影有助于发现前关节H ill S a c hs lesion以及B an k art lesion。

(2)B超检查:对完全性肩袖断裂及重度撕裂的诊断有帮助。

(3)肌电图检查及肩关节运动解析方法:对麻痹所致的肩关节不稳定有诊断价值,对特发性肩松动症及肩袖间隙分裂的诊断有一定参考意义。

(4)关节镜检查:对关节内不稳定的一些病理因素,如肩袖损伤、盂唇撕脱及肩肱韧带松弛、关节囊壁弛张等,以及继发于不稳定的肱骨头软骨剥脱都是一种直观的诊断方法。

【诊断】全身性关节及韧带松弛症或有明显麻痹原因等的明显肩关节不稳定的诊断并不困难。

但是,盂肱关节松弛所致的半脱位及特发性肩松动症的临床诊断较困难。

肩关节不稳定的诊断应根据发病年龄、病史、临床症状,详细的物理学检查、X线检查、关节造影、CT检查以及关节镜检查等方法作出病因诊断并确定不稳定的类型及程度。

【鉴别诊断】目前暂无相关资料。

【治疗】1.非手术治疗 主要用于非外伤性的随意性及非随意性半脱位。

上述类型肩关节不稳定对康复治疗和心理治疗有较好疗效,改善率分别可达到75%及87%,而手术重建的疗效很差,常常失败。

肌肉功能训练,包括加强三角肌、冈上肌、胸大肌、肱二头肌及肱三头肌的力量,以及应用肌肉运动生物反馈性复位的原理,利用肌电图检查反馈的结果进行长时间肌肉抗阻性康复训练,能取得良好反应。

2.手术治疗 主要用于骨骼发育缺陷及损伤性肩关节不稳定。

手术方法可分为下述7种:(1)前关节囊紧缩及加强关节前壁的手术:如B an k ary及P utti-P latt、Magnuson等方法,常用于习惯性肩前方脱位及特发性肩松动症。

(2)利用肌肉移植构筑防止肱骨头脱位的肌肉防线:如B oythev法、B risto w法及N i c ola法等。

(3)利用骨阻挡肱骨头脱位:如O udard手术及其改良式,Eden-H ybbinette 法也是治疗复发性肩关节脱位时经常被采用的方法。

(4)肩盂及肱骨头下截骨术:肩盂后下截骨术用于治疗肩盂发育不良及特发性肩松动症能取得较好效果。

而肩盂水平方向旋转截骨术或肱骨头下旋转截骨术则被用于肱骨逆向旋转畸形(前倾角过大)的矫正术。

(5)肌腱修复术:继发于肩袖撕裂及肩袖间隙分裂的肩关节不稳定,在上述肌腱修复后稳定性得到恢复。

(6)肌肉移植术:主要用于麻痹性肩关节不稳定,如以胸大肌或背阔肌肩胛下角移植用于治疗特发性肩松动症。

(7)神经手术:神经吻合、移植及松解等手术用于臂丛及副神经损伤、肩胛上神经卡压征等。

由于肩关节不稳定的多病因性,因此需从病史、临床检查入手,根据X线摄片及造影等有关盂肱关节不稳定的资料,明确病因及相关的病理特点,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

【预后】预后尚好。

【预防】无相关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