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常见疾病的精确靶点穴位注射

合集下载

穴位注射加推拿疗法治疗肩周炎62例临床观察

穴位注射加推拿疗法治疗肩周炎62例临床观察

穴位注射加推拿疗法治疗肩周炎62例临床观察肩周炎,属于中医”痹症”的类型,只用药物治疗难以痊愈,治疗不及时会导致肩关节运动功能障碍。

推拿疗法是借助物理手法促进肩关节的功能恢复。

现通过患者随机分组观察治疗,观察组用穴位注射并配有推拿手法来医治;结果发现穴位注射+推拿手法治疗肩周炎效果显著。

标签:穴位注射;肩关节周围炎;推拿治疗肩周炎俗称漏肩风、凝肩以及冻结肩,由于肩关节周围组织受外伤感染引起,许多患者是风湿病所致。

肩周炎患者颈肩部位会出现连续的疼痛,患者的病侧肩膀的运动功能受限,患病上肢做抬高、扭转以及摆动动作会产生痛感,风吹或受冷也会引起隐痛。

如不及时治疗,拖延日久可使关节粘连,患侧上肢变细,无力甚至形成废用性萎缩。

发病率较高的人群在中老年,特点是患侧上肢不能做太多动作,一动就引起剧烈疼痛。

严重时可疼痛难忍,彻夜不眠。

此次根据经验,采用注射肩关节相关的穴位并辅以推拿手法,来医治肩关节周围炎。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筛选的62例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2月~11月骨科门诊患者,男35例,女27例;病程平均在0.3~1.5年之间,上肢用力为主的体力劳动者57例,一般体力劳动者4例,极少劳动患者1例;有肩上肢外傷后肩部固定史46例;肩挫伤牵拉伤史13例;合并颈椎病2例;左侧发病患者11例,右侧发病患者41例,双侧发病者10例。

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组36例。

1.2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确诊为肩关节周围炎。

选入标准:肩关节有鸣谢疼痛症状,患者晚间剧烈疼痛且难以入睡,肩关节运动功能减弱,被动活动时有剧烈疼痛感;肩峰下三角肌前外侧按压时存在固定痛点;排除标准:恶性肿瘤、类风关、痛风以及颈椎病患者;心脏肝胆疾病患者。

1.3方法1.3.1观察组治疗方法1.3.1.1肩部穴位注射嘱患者正坐,外展患肢,平摆于桌面上呈水平位,如未达水平位,需在桌面上垫上软枕,直至使患肢呈水平位。

用10 ml注射器5号针头抽取当归注射液4 ml,维生素注射液2 ml和利多卡因注射液4 ml,混合摇匀,在肩髃穴,阿是穴、肩髎穴、肩贞穴、天宗穴等刺入穴位后作放射状向三个不同方向注混合液各2~3 ml,深度空载3~5 cm,每个穴位注射后休息15 min。

42例肩痹汤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

42例肩痹汤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

42例肩痹汤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疗效【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肩痹汤配合注射肩关节周围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012年期间接收治疗的42例肩关节周围炎的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

采用肩痹汤配合穴位注射对其进行治疗,选择阿是穴,注射液为当归。

结果42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中,治愈者有31例,好转的有8例,治疗有效率为9286%。

结论肩痹汤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肩痹汤;穴位注射;肩关节周围炎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705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443-02肩关节周围炎即肩周炎,主要是由于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滑囊等软组织退变及损伤等因素造成的关节周围组织和关节囊的慢性无菌炎症。

其临床症状表现特点是起病缓慢和病程时间较长,病程时间一般在一年内,更长者在1-2年。

肩关节周围炎是中医痹症的一种多发病、常见病、难治之病[1]。

现我院选取了2011年——2012年接收治疗的42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进行肩痹汤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观察分析其临床效果。

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2012年期间接收治疗的42例肩关节周围炎的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

其中包括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7例。

患者年龄均在30-60之间,平均年龄为4752±631岁。

病程时间为05-3年。

全部患者均符合肩周炎体征和症状。

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时间等一般基本资料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试验可比性。

12诊断标准121临床症状表现肩部有疼痛感,患者症状表现为慢性钝痛,随着患者肩部活动而病情加重,尤其在夜间疼痛感加重。

肩部关节活动受限,病程时间越长,活动障碍表现得更为明显,时间久了肩部功能会完全丧失,这时疼痛感会显著降低。

后期出现肌肉萎缩。

针刺配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36例

针刺配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36例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2019 年第 6 卷第 44 期2019 Vol.6 No.4452针刺配穴位注射治疗肩周炎36例李树海(呼和浩特弘济中医风湿病医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摘要】目的 针刺作为临床特色鲜明的一种疗法,根据患者肩周炎病发位置,遵循“以痛为输”的原则,通过针刺、穴位注射与功能锻炼的配合,有效改善和恢复肩关节的正常活动功能。

2015年3月~2017年3月门诊统计肩周炎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45~59岁;病程3周~1.5年。

右侧17例,左侧14例,双侧5例。

1~3个疗程观察:36例中痊愈18例,显效10例,好转6例,无效2例,有效率95%。

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刺;穴位注射;肩周炎;功能锻炼【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44.52.01肩周炎是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无菌性病变简称肩周炎,又称漏肩风、五十肩。

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无菌性炎症导致关节内外粘连,从而影响肩关节的活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治疗来源于呼和浩特弘济中医风湿病医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门诊统计肩周炎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45~59岁;病程3周~1.5年。

右侧肩周炎15例,左侧14例,双侧7例。

1.2 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有关肩周炎的诊断标准:好发年龄在40~70岁,有的双肩发病或单肩发病,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上举、外展、后背活动功能障碍;肩前、后、外有压痛,;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有骨质增生。

1.3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以及其他系统疾病者,精神病及肿瘤患者;肩部急性软组织损伤、骨折、脱位感染性炎症。

一针疗法——肩周炎

一针疗法——肩周炎

一针疗法——肩周炎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五十肩。

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

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

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

•穴位一:肩髃【取法】在肩峰前下方,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取穴。

上臂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前方的凹陷就是肩髃穴。

【主治】⑴肩关节周围炎⑵急性踝关节扭伤【机理】肩髃穴为手阳明与阳跷脉之交会穴,阳跷脉主于运动,阳明之筋又结于肩部,本穴又位于肩部,具有通经活络、理气散结之功,故可治疗以上诸症。

【刺灸法】斜刺,放血、拔罐【治疗经验】◎喻喜春:用该穴刺络放血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很有效,是治疗此病必用之穴。

隔2-3天放血1次,5次为l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一般2-4个疗程多能治愈。

操作:手下垂或手臂垫高平放,以细三棱针点刺穴位皮肤,拔罐吸出血2-5ml。

◎张勤:笔者近年来用肩髃穴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大多1-2次治愈。

操作:用30号0.5-1.5寸毫针,呈45°角斜刺进针,得气针感下传至手为最佳。

平补平泻手法。

留针45分钟,每隔15分钟行手法1次。

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林凡:肩臂疼痛中老年人多见,取手阳明大肠经本经穴肩髃,只用患侧,3-5次必爽。

操作:用1.5寸长毫针,垂直快速进针约1寸,中强刺激,向上下放射较佳。

•穴位二:天鼎【取法】正坐、微仰头,在扶突穴直下1寸,当胸锁乳突肌后缘取穴。

【主治】⑴上肢麻木⑵漏肩风(肩周炎)⑶右肋间痛【机理】天鼎穴治疗以上诸症,属局部、邻近用穴。

【刺灸法】指针,直刺【治疗经验】◎吴穆:操作:患者取仰卧位,头稍偏健侧,呈45°,然后一手提托健侧枕骨部向患侧耳前方用力抬拉,另一手拇指指针对准天鼎穴向健侧肩上方用力顶推,一拉一推要同时用力方能奏效。

若指针时有回位的“咔啪”声,疗效最佳,表明指针成功。

◎李骘:操作:患者昂首正坐,臂下垂,以1.5寸毫针捻转直刺入0.8-1寸,得气后有麻胀感由颈沿手阳明经传到食指端为度,不留针,将针捻转退出。

穴位注射配合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87例

穴位注射配合手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87例

肩关节周围炎是由于肩部软组织的退行性无菌性炎症所致 的一种顽固性疾病 ,是中老年常见病 ,多发病。中医认为该病 属 “ 痹症”范畴 ,多 由于劳损及创 伤致 气血虚弱 ,筋脉失于
以下 ,外展 3 4 。 O~ 5 ,后伸 3 。 O 。重度 :明显功能 障碍,肩痛 牵连背部与肘部 ,饮食 睡眠均受影响,局部可有肌肉萎缩 ,上
能。
3 1 穴位注 射 .
取 穴 ,肩髑穴 、肩 髂穴 、蠕俞 、极 泉、
总之 ,穴位注射配合手 法及功 能锻炼 ,解除 了 “ 因痛致
挛 、因挛致痛、因痛制动 ”的病理 现象 ,故取 得 了较好 的临
阿是穴等。注射 :患者取坐位 ,皮肤常规消毒 ,抽取醋酸曲安 奈德和 2 %利多卡 因共 8 l m 。混合后 ,选 4个穴位 ,每个穴位 2l m ,每周注射 1次 , 4次为 1 个疗程。
反复旋转 5 i ,能达 到松解粘连 、舒筋活络 ,恢复肩关 节功 mn 本 组 8 中 ,男 4 7例 7例,女 4 0例。其 中左 能的 目的。( )牵拉法 :病人 取仰 卧位 ,患肢处于上举姿势, 4 医者站 于患者头上方 ,用一手握住患肢向上渐渐牵引,同时另

11 一般资料 .
肩 4 例 ,右肩 4 1 4例 ,双肩 2例 ;年 龄 最 大 者 7 2岁 ,最 小 4 1
展 ,外 旋 ,后 伸 为重 。 关 节周 围有 明显 压 痛 。肩 关节 正位 x 肩 线 片 :显示 骨 质 未见 异 常 。 122 临床 分 型 .. 轻度 :肩 关 节 活 动 受 限 ,肩 部 酸 痛 ,穿 衣
33 功能锻炼 患者离院后嘱其做搓澡 、梳头、爬墙等动作 , .
床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针灸配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观察38例

针灸配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观察38例

针灸配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观察38例摘要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方法有很多,用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肩关节周围炎38例,通过临床疗效观察发现该方法有显著的疗效。

关键词针灸穴位注射肩关节周围炎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及关节囊慢性炎症及粘连引起的一种以疼痛和活动受限为特征的疾病。

以40~60岁的年龄发病较多,故有“五十肩”之称,女性多于男性。

本病以肩部放射性或弥漫性疼痛为特点,早期单侧肩部疼痛,偶见双侧受累。

本病早期以疼痛为主,后期以功能障碍为主,表现昼轻夜重,坐卧不安,肩关节外展和内旋等活动明显受限,局部按压出现广泛性疼痛,后期病变产生粘连,功能障碍随之加重,而疼痛程度减轻,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本病属中医学“漏肩风”和“肩凝症”“冻结肩”的范畴。

多因血虚不能荣筋,复感风寒湿邪,凝滞经络;或因过力劳伤,血瘀气滞所致。

近年来笔者采用针灸配合穴位注射疗法治疗38例肩周炎患者,疗效颇佳,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诊断标准:①患者年龄一般>50岁,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②肩部有明显的压痛点,该压痛点常位于肩关节前方上方和后方,一般无放射痛的现象。

③患者做肩关节上举手抱头和后伸时,患侧肩部可出现明显的疼痛现象,做双上肢外展动作时,患侧上肢不能伸平至90°,如果勉强伸至90°,则身体有向健侧倾斜现象。

④从患者身体前方和后方对称观察两侧肩关节,一般可见患者有肌肉萎缩现象,以三角肌萎缩最为明显。

⑤肩关节X线摄片,一般无明显异常。

一般资料:38例患者中男17例,女21例:年龄最大者72岁,最小者31岁,平均51.5岁;患病部位:右肩21例,左肩9例,双肩8例:病程;发病1个月以内者15例,2个月以内者13例,半年以上者20例,2年以上者10例。

治疗方法针灸取穴:根据肩关节活受限情况,疼痛部位,疼痛点分布及四诊合参循经辨证,循经取穴。

手太阴肺经病症取太渊、列缺、孔最、臂臑、中府等穴;手阳明经病症取三间、阳渓、曲池、臂臑、肩髎等穴;手少阳经病症取肩髎、臑会、外关、中诸等穴:手太阳经病症取后溪、肩贞、小海、膈俞、天宗等穴。

一针疗法丨肩痛穴

一针疗法丨肩痛穴

一针疗法丨肩痛穴肩痛穴【位置】肩痛穴为一经外奇穴,在阴陵泉下0.5寸。

《针灸甲乙经》中载:阴陵泉在膝下内侧辅骨下陷者中,伸足乃得之。

【取法】仰卧或正坐垂足。

在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中,当胫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即为阴陵泉穴,其下0.5寸处为肩痛穴(图4-3)。

【作用】具有活血通络、止痛消炎的作用。

【主治】肩周炎、肱二头肌肌腱炎、肩部软组织损伤。

【治法】取肩痛穴常规消毒后,选用3寸毫针向足三里穴方向斜刺2~2.5寸,开始以提插泻法为主,待针感出现时改用捻转手法,并嘱咐病人活动肩关节,做上举、前屈和后伸活动约2分钟,然后留针30分钟,每5~10分钟行针1次,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

【注释】肩关节疼痛是多种肩部疾病的症状之一,临床上多见于肩周炎、肱二头肌肌腱炎、肩部软组织挫伤、三角肌损伤等。

肩痛是骨科的一种常见多发病,以50岁左右的中年人发病率居高,故又称为五十肩。

多数与局部劳损和受寒有关。

临床主要表现为肩关节周围组织肿胀、肩关节疼痛、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等。

属中医学“漏肩风”“冻结肩”的范畴。

肩痛穴因近于阴陵泉穴,行于足太阴脾经经脉线上,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妇科和男性疾病,功效同于阴陵泉穴。

但在长期针灸实践中,作者发现大多数肩关节疼痛病人此点均有明显的压痛,且感传非常强烈。

原来在本穴的下方有胫神经通过,所以神经丰富的穴位其感传就强,治疗效果也就明显。

另一方面,肩痛穴可能是肩部疾患的一个特定信息穴。

通过针刺健侧的信息穴可反射性地引起大脑皮质的平衡调节作用,即调节患侧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病例】翁某男,51岁,商人。

因右肩痛1年余,于1997年8月16日就诊。

病人于1年前冬天,始感右肩臂僵硬疼痛,抬举不利,动则疼痛加重,有时穿衣都感到困难,遇冷风后加重,曾用扶他林等止痛药及物理治疗,但疗效不佳。

检查:体表正常,右肱二头肌长短头压痛、冈上肌肌腱压痛(+),右臂上举110°痛(+),外展45(+),后伸40°(+)。

颈肩腰腿痛穴位注射疗法

颈肩腰腿痛穴位注射疗法
操作步骤 确定注射穴位,消毒皮肤;
用注射器抽取适量药液;
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将注射针头迅速刺入 皮下组织,缓慢推进;
拔出针头,消毒局部 皮肤。
回抽无血后,注入药 液;
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感染;
熟悉常用穴位及定位方法,准确选取穴位;
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01
根据病情和药物性质,掌握注射 剂量和深度;
VS
详细描述
通过穴位注射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腰椎 间盘突出的部位,减轻炎症和水肿,缓解 神经根的压迫。注射后配合适当的康复训 练和物理治疗,可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 提高腰椎的稳定性和活动度。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结词
穴位注射疗法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显著 疗效,能够缓解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详细描述
通过穴位注射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膝关节 周围的炎症区域,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注 射后配合适当的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可进 一步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减轻膝关节骨 性关节炎的疼痛和僵硬感。
疼痛缓解程度
穴位注射治疗后,患者疼 痛程度明显减轻,生活质 量得到提高。
功能改善情况
治疗后,患者的颈肩腰腿 功能得到改善,日常活动 能力增强。
影像学检查结果
治疗后,影像学检查结果 显示病变部位明显改善或 恢复正常。
研究展望与未来发展方向
01
02
03
04
优化治疗方案
进一步探索最佳的穴位注射药 物、剂量、频率和疗程,提高
02
注意观察患者反应,如有异常及 时处理。
04
颈肩腰腿痛穴位注射疗法 的临床应用
颈椎病
总结词
穴位注射疗法对颈椎病具有显著疗效,能够缓解疼痛、改善颈椎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肩关节常见疾病的精确靶点穴位注 射
➢ 风邪偏胜者:为肩痛游走,痛无定处。有时肩 前痛,有时肩后痛,有时行至上臂、背胛、颈项 等处疼痛。称为“行痹”。
肩关节常见疾病的精确靶点穴位注 射
肩关节
肩峰下滑液囊、肩关节腔内、肱二头肌长头腱鞘内
肩关节常见疾病的精确靶点穴位注 射
因为肩关节的这种特 殊生理性质,使其能多轴 心的环转运动,活动功能 比其他关节大而灵活,但 稳定性较差,负担十分繁 重。除了睡眠时,几乎都 在工作,所以容易疲劳 (使乳酸堆积,产生无菌 性炎症,引发增生);损 伤(出现肩关节慢性劳损、 软组织严重扭挫伤、肩关 节骨折、脱臼、肩峰下滑 囊炎等症)。如果不及时 治疗,或缺乏功能锻炼, 就易形成肩关节强直。
肩关节常见疾病的精确靶点穴位注 射
常用精确靶点穴位注射
肩关节腔(肩髃穴、肩髎穴、臑俞穴) 肩峰下滑囊(肩髃穴)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肩前穴)、短头肌腱 肩锁沟、肩锁关节(巨骨穴) 岗上肌腱(肩髃穴) 岗下肌(天宗穴)、岗下肌腱(肩髎穴、臑俞穴) 三角肌止点(臂臑穴) 肩胛上神经(秉风穴、巨骨穴) 腋神经(肩贞穴)
➢ 并需要和其它原因引起的肩关节疼痛进行鉴别, 如:颈椎疾病(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胸椎疾 病(肿瘤、肺炎)及腹部疾病(膈肌刺激、胆囊 功能障碍)。
肩关节常见疾病的精确靶点穴位注 射
局部解剖
肩关节是由肱骨头和肩胛盂构成。两骨 借助关节囊相连,球形的肱骨头连接于杯状的 肩胛盂内,围绕成一个共同的中心。肩关节的 关节盂浅小;而肱骨头的关节面比关节盂大三 倍多。由于关节囊较松弛,韧带薄弱。维持关 节的稳定,主要依靠四周的肌肉(冈上肌、小 圆肌、肩胛下肌、三角肌)和肱二头肌等,以 及副韧带加强和稳定;并在其作用下做各方向 的运动,如:屈伸、外展、内收、环绕等运动。
➢ 由此可知,女性多于男性。男子左侧多见,左属 血,治疗上从肝肾入手,以补肾为主,补肾即补 肝,从阴引阳。女性多偏右,右属气,以调肝为 主,从阳引阴。
肩关节常见疾病的精确靶点穴位注 射
➢ 3)肩关节劳损 ➢ 《素问·宣明五气篇》曰:“五劳所伤,久视伤
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 筋。”其中“久行伤筋”中的“行”有运行、活动、 工作之意,不单指两腿行走。肩关节周围的肌 肉、韧带、肌腱——筋。为了维持肩关节的正 常运动、伸张、收缩。肩关节经过几十年的积 累损伤,造成肩关节疼痛,肌肉、肌腱、韧带 发炎、钙化、粘连等导致肩关节功能障碍。
肩关节常见疾病的精确靶点穴位注 射
➢ 筋依赖肝血滋养,肝气血虚,筋失所养, 故筋驰痿无力而不能动,或筋拘急而伸张 不利。所以肩部组织出现疼痛,肌腱萎缩。
肩关节常见疾病的精确靶点穴位注 射
➢ 肾气衰、精少,骨髓不充,所以有的患者出现肱 骨大结节骨质疏松,骨皮质边缘硬化或肩峰下钙 化、粘连。
➢ 肝肾亏虚,必然影响脾胃功能的减弱,不能消化 水谷而化生血液,出现气血两虚,而不足以濡养 筋骨。故肩周炎日久,则出现肌肉萎缩、筋膜粘 连。
肩关节常见疾病的精确靶点 穴位注射
概述
➢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幅度最大的运动器官,在生活 劳动中,比其他关节作用大。如果肩关节及其周 围的组织发生病变,对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影响 很大。
肩关节常见疾病的精确靶点穴位注 射
➢ 肩部疾病很多,常见的除了粘连性关节囊炎(肩 周炎)以外,还有一些其它疾病,如:肩峰撞击 综合征(肩袖创伤性肌腱炎)、肩袖撕裂、盂唇 损伤、钙化性肌腱炎、肩胛上神经嵌压征、四边 孔综合征、复发性肩关节脱位、肩关节松弛症等
➢ 随着年龄增长,人的生长发育和衰老都与肝肾的 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女子四十九岁、男子五十 六岁,多肝肾两虚。
肩关节常见疾病的精确靶点穴位注 射
➢ 人的一生中,肝为升发之脏,主动,损耗最大, 衰退也最早。《灵枢·天年》说:“五十岁,肝气 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灭,目始不明;六十岁, 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怠,故好卧;七十岁 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 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 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木喜调达忌恶 郁,故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是养肝的关键。 中国老寿星们几乎百分之百都是乐天派;他们到 老还耳聪目明。目为肝之窍,目明说明肝气未衰。
肩关节周围பைடு நூலகம்的原因与病变
构成关节的骨与软骨、腱 与韧带的老化,腱板、关 节腔与滑膜等肩关节周围 炎的组织产生炎症是发病 的主要原因。
产生炎症的肩峰下滑液腔 与关节腔的肌肉组织,骨 粘连,粘连和疼痛限制了 关节活动。
肩关节常见疾病的精确靶点穴位注 射
➢ 2)肝肾不足、气血两虚 ➢ 肩周炎临床上以45~55岁患者为多见(女性
肩关节常见疾病的精确靶点穴位注 射
➢ 4)风、寒、湿邪的侵袭 《济生方》曰:“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 湿而成痹也。”外邪在内脏,尤其是肝肾亏虚的情 况下,就极易侵入人体。 《素问·痹论》曰:“饮食居处,为其病本。”如: 睡卧不当,漏肩当风,居住潮湿,过食生冷等。 都可引发和加重肩周炎症状。此外四时季节气候 也有影响。《素问·痹论》又曰:“以春遇为筋痹”。 春三月。春雨绵绵,风寒湿三气尤重,最易侵袭 筋。
多于男性,右例多于左例)。故有“五十肩(老 年肩)之称。《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 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奎竭,地 道不通,故形坏无子也;丈夫……七八肝气衰, 筋不能动,天奎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 极。”
肩关节常见疾病的精确靶点穴位注 射
➢ 古人认为女子七岁、男子八岁肾气开始充实。七 为少阳之数、八为少阴之数。女子属阴、阴中有 阳;男子属阳,阳中有阴。七为阳数、八为阴数, 独阳不生、孤阴不长,这是阴阳互换的之道。
肩关节常见疾病的精确靶点穴位注 射
肩关节周围炎
➢ 1)退行性改变 其病理主要是无菌性炎症。早期肩部软组织、
肌肉痉挛,影响血液循环,使局部组织营养发生 障碍,导致无菌性炎症。病人因疼痛而不敢活动, 进而关节滑膜萎缩变粗糙,分泌滑液减少,局部 光滑度减小,肌腱挛缩,关节粘连,影响肩关节 正常功能。
肩关节常见疾病的精确靶点穴位注 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