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服饰

合集下载

隋唐女子服饰制度

隋唐女子服饰制度

隋唐女子服饰制度(一)发饰1.假髻隋唐五代妇女盛行高髻,不仅以假发补充,而且还像汉代巾帼那样做成脱戴很方便的假髻,称为“义髻”《唐书·五行志》:“天宝初,贵族及士民好为胡服胡帽,妇人则簪步摇钗,衿袖窄小。

”杨贵妃常以假髻为首饰,而好服黄裙,时人为之语曰:“义髻拖河里,黄裙逐水流。

”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张雄夫妇墓出土一件木胎外涂黑漆的义髻,其底部小孔留有金属簪的锈迹,此墓出土女俑头上髻式与此相同,上绘精致花纹。

该地唐墓出土一件纸胎涂漆描花的头饰,与峨髻相近,南京南唐二陵俑也戴此种头饰,惟没有繁缛的花纹,出土时称为纸冠,也可能为义髻之一种。

此外回鹘髻也是假髻,巾子则是衬垫头发所用。

2.发钗隋代发钗作双股形,有的一股长一股短,以利方便插戴,湖南长沙隋墓曾出土银质镶玉的发钗,钗首作花朵形,名为钗朵。

中晚唐以后,安插发髻的发钗钗首花饰简单,另有专供装饰用的发钗,钗首花饰近于鬓花。

晚唐适应高髻的实用出现长达30厘米至40厘米的长钗,仅江苏丹徒就出土700多件,陕西西安、浙江长兴等地也有发现。

西安南郊惠家村唐大中二年(公元848年)墓出土双凤纹鎏金银钗长37厘米,钗头有镂空的双凤及卷草纹。

另有镂空穿枝菊花纹钗,形象丰美。

广州皇帝岗唐代木椁墓出土金银首饰中有花鸟钗、花穗钗、缠枝钗、圆锥钗等,用模压、雕刻、剪凿等工艺做成,每式钗朵都是一式两件,花纹相同而方向相反,可知是左右分插的。

3.簪五代时用细金丝盘花,1956年安徽合肥西郊出土一批南唐保大年间的金首饰中,有一件双蝶花钿簪,用金丝盘成两只相向飞舞的蝴蝶,两翅满镶黄色琥珀。

4.步摇簪唐代贵妇簪步摇,陕西西安韦泂墓壁画,陕西乾县李重润墓石刻都有插步摇簪的人物形象。

《杨妃外传》说唐玄宗叫人从丽水取最上等的镇库紫磨金,琢成步摇亲自给杨贵妃插于鬓上。

“云鬓花颜金步摇”,是唐诗人对杨贵妃的描写。

安徽合肥西郊南唐保大年间墓出土1件金镶玉长28厘米的步摇,上端像双翅展开,镶着精琢玉片花饰,其下分垂珠玉串饰。

第五章隋唐服饰ppt课件

第五章隋唐服饰ppt课件

唐代各式发型
爱美是人的天性,化妆自古以來就是女性修饰容貌最 常用的方式,唐朝开放而包容的风气,也使得妇女的化妆 有很多创新或突破的地方。唐代妇女都很讲究打扮,穿著 奢侈华丽、妆面浓艳、变幻无穷,空前绝后。唐代中期以 后,女性一度流行不施脂粉,而且以黑色的膏脂涂唇,双 眉画作八字状,配以堕马髻、弓身步、龋齿笑,被称为 “啼妆”或“泪妆”是一种时世妆,风行一时。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国服装远古 变化至今的过程,把握中国服装变化的内在 规律。
要求学生熟悉中国各个朝代的服饰变化 特征,总体把握中国服饰的风格。进一步开 拓学生创作思维的设计能力。
本章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隋唐五代时期社会背景对服饰变化的影 响以及盛唐时对外交流对服饰的意义。
饰丰富多彩的因素有哪些? 2、社会思潮在唐代服饰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 3、简述外来文化对唐人服饰观有那些影响? 4、绘图题:唐朝半臂襦裙
戴冠、穿朝服 及裲裆的文吏 (河南洛阳关 林出土唐三彩
俑)
常服
1、圆领袍衫
圆领袍衫也称团领袍衫、襕衫、缺胯衫。 是隋唐时期上自皇帝下至杂役,男子最普遍 穿着的常服。一般为圆领、右衽,领、袖及 襟处有缘边,左右开衩,由织有暗花的料子 制成。袍下施一道横襕,也是当时男子服饰 的一大特点。袖有宽窄之分,可以和幞头、 革带、长靿靴配套,成为唐代男子的主要服 装形式。
唐代圆领袍衫纱罗幞头 展示图
裹幞头、穿圆领袍 衫、乌皮靴的官吏 (陕西乾县李重润
墓壁画)
戴幞头、穿圆领袍衫的唐代皇帝和官员
胡服
胡服泛指外族的服装。它的特征是锦绣浑 脱帽,翻领窄袖袍,条纹小口裤和透空软 锦鞋。凡穿胡服,腰间都系有革带,革带 上原来是北方民族的装饰,在魏晋时传入 中原。到了唐代,曾一度定为文武官员必 佩之物,上面悬挂算袋、刀子等七件物品, 俗称“蹀躞七事”。

中国各朝代的服饰历史沿革之隋唐时期服饰

中国各朝代的服饰历史沿革之隋唐时期服饰

中国各朝代的服饰历史沿革之隋唐时期服饰
隋唐服饰(581~907)隋唐时期,中国由分裂而统一,由战乱而稳定,经济文化繁荣,服饰的发展无论衣料还是衣式,都呈现出一派空前灿烂的景象。

彩锦,是五色俱备织成种种花纹的丝绸,常用作半臂和衣领边缘服饰。

特种宫锦,花纹有对雉、斗羊、翔凤、游鳞之状,章彩华丽。

刺绣,有五色彩绣和金银线绣等。

印染花纹,分多色套染和单色染。

隋唐时期男子冠服特点主要是上层人物穿长袍,官员戴幞头、百姓着短衫。

直到五代,变化不大。

天子、百官的官服用颜色来区分等级,用花纹表示官阶。

隋唐女装富有时装性,往往由争奇的宫廷妇女服装发展到民间,被纷纷仿效,又往往受西北民族影响而别具一格。

隋唐时期最时兴的女子衣着是襦裙,即短上衣加长裙,裙腰以绸带高系,几乎及腋下。

隋唐女子好打扮。

从宫廷传开的“半臂”,有对襟、套头、翻领或无领式样,袖长齐肘,身长及腰,以小带子当胸结住。

因领口宽大,穿时袒露上胸。

半臂历久不衰,后来男子也有穿着的。

当时还流行长巾子,系用银花或金银粉绘花的薄纱罗制作,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带上,再披搭肩上,旋绕于手臂间,名曰披帛。

唐代妇女的发饰多种多样,各有专名。

女鞋一般是花鞋,多用锦绣织物、彩帛、皮革做成。

唐人善于融合西北少数民族和天竺、波斯等外来文化,唐贞观至开元年间十分流行胡服新装。

中国隋唐时期的服饰文化资料

中国隋唐时期的服饰文化资料

中国隋唐时期的服饰文化资料
到了隋唐,虽然在最隆重的礼仪服装仍跟上传统,但是穿得最多的官式常服,却有了新面貌,闹到了后代服色制度的另一个传统。

因此这是服饰史上的重要时代。

天子开始常穿黄色袍。

常服,是唐朝天子众多服装中上身率最高的服装。

常服,就是身上穿的窄袖、圆领袍衫,就是很家常、平民、接地气的服装了,上至天子,下到百姓,平时都可以穿,只不过赤黄色的袍衫只能皇帝穿,再配上折上头巾,九环带,六合靴,配成一套。

自贞观之后,除了元日、冬至受朝及大祭祀之外,其它场合都只穿常服了。

隋代女子穿窄合身的圆领或交领短衣,高腰拖地的长裙,腰上还系着两条飘带。

唐代的女装主要是衫、裙和帔;帔就是披在肩上的长围巾。

还有特别的短袖半臂衫,是套穿在长衫外面。

唐代初期的妇女还喜欢穿徂领的小袖衣、条纹裤、绣鞋等西域式的服装,她们的头上还戴着「幂离」、「帷帽」。

隋唐的女装,以红、紫、黄、绿四种颜色最受欢迎。

由隋入唐(618-907),中国古代服装发展到全盛时期,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生产和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等促使服饰空前繁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而这一时期的女子服饰,可谓中国服装中最为精彩的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

总结隋唐服饰知识点

总结隋唐服饰知识点

总结隋唐服饰知识点隋唐服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隋唐服饰的种类丰富多样。

隋唐时期的服饰种类非常丰富,有袍、袄、衫、裤、裙等等各种类型的服装。

而且,不同的服饰还有不同的用途和场合。

比如,官员穿着的官服就有明确的等级和用途,而平民百姓穿着的民间服饰也有其独特的特点。

其次,隋唐服饰的材料和工艺精湛。

隋唐时期,中国的丝织技术达到了高峰,服饰的主要材料都以丝绸为主。

而且,隋唐时期的服饰工艺也非常精湛,例如织锦、刺绣、纹饰等技术都得到了广泛运用,使得服饰更加精美典雅。

再次,隋唐服饰的款式独特。

隋唐服饰的款式非常独特,有诸如袖口飘带、蟠龙纹、百蝶纹、缠枝花纹、云纹等图案和装饰。

这些图案和装饰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很强的时代特色。

最后,隋唐服饰的影响广泛。

隋唐服饰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而且还对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服饰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服饰都受到了隋唐服饰的启发和影响,形成了不同但共通的服饰风格。

总的来说,隋唐服饰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重要时期,其独特的款式、丰富多彩的种类、精湛的工艺和广泛的影响都使得隋唐服饰成为了中国服饰文化中的一个瑰宝。

对隋唐服饰文化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服饰文化,而且也能够为当代服饰文化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隋唐服饰的种类有袍、袄、衫、裤、裙,各式各样的服装,体现出了隋唐时期人们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方式。

同时,隋唐服饰的材料以丝绸为主,且工艺精湛,织锦、刺绣、纹饰等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服饰更加精美典雅。

隋唐服饰的款式也非常独特,充满了文化内涵,有袖口飘带、蟠龙纹、百蝶纹、缠枝花纹、云纹等图案和装饰。

隋唐服饰的影响广泛,不仅影响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而且还对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服饰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隋唐时期官服的服饰种类主要有袍、衫、袍衫和衫裙等。

这些官服的货色、样式及用料均有严格规定,体现了隋唐时期社会等级制度的严格等级。

开放的国风,开放的服饰——隋唐服饰

开放的国风,开放的服饰——隋唐服饰

开放的国风,开放的服饰——隋唐服饰隋炀帝继位后,崇尚奢华铺张,为唐代服饰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代是中国文化登峰造极的时候,尤其是妇女服饰更能体现这一点。

唐代妇女服饰不但继承了前代服饰的优良传统,还吸取了唐代社会风尚的养分,尚美、开放、兼容,成了唐代服饰的特点。

从简朴到奢华的隋朝冠服冕服上的十二章纹样,是从周朝开始确立的,以后历代都承袭了这一制度。

南北朝时曾按周制将冕服十二章纹饰中的日、月、星辰三章放到旗帜上,改成九章。

隋炀帝时,他取“肩挑日月、背负星辰”之意,将日、月两章分列在两肩,星辰列在背后,又将日、月、星辰三章放回到冕服上,恢复了之前的十二章纹样。

从这以后,这种冠服样式就成了历代皇帝冕服的既定款式。

与冕服相配的,就是冕冠。

隋文帝在位时平时只戴乌纱帽,隋炀帝则根据不同场合戴通天冠、远游冠、武冠、皮弁等。

冕冠前后都有象征尊卑的冕旒,其数量越多,表示地位越高,反之亦然。

冕旒用青珠,皇帝十二旒十二串、亲王九旒九串、侯八旒八串、伯七旒七串、三品七旒三串、四品六旒三串、五品五旒三串、六品以下无珠串。

隋文帝像文武百官的朝服为绛纱单衣,白纱中单,绛纱蔽膝,白袜乌靴。

男子官服,在单衣内襟领上衬半圆形的硬衬“雍领”。

戎服五品以上紫色,六品以下绯与绿色,小吏青色,士卒黄色,商贩皂色。

隋炀帝所定皇后服制有帏衣、朝衣、青服、朱服、贵妇着大袖衣,外披帔或小袖衣,隋贵妇所披小袖外衣多翻领式。

侍从婢女及乐伎则穿小袖衫、高腰长裙,腰带下垂,肩披帔帛。

大业(605年~617年)间宫人流行穿半臂(即短袖衣套在长袖衣的外面),下着十二破裙,又名“仙裙”(为一种大下摆的长裙),民间妇女穿青裙。

妇女外出戴幂罗,把面部罩住。

衣饰中的谋略公元624年,也就是武德七年,唐高祖李渊颁布了新律令,又称“武德令”。

“武德令”中的服装律令,对天子、皇后、皇太子、太子妃、群臣、命妇等服装的配套方式和服用场合都做了相应规定。

尤其是祭服和朝服制度不但继承了汉民族服饰的优秀传统,还吸收了胡服、异族服饰的成分,创制出了大量的具有唐代特色的新款服装,比如缺胯袍、裲裆、半臂、大口裤等。

隋唐五代服饰

隋唐五代服饰

隋唐五代服饰(一)1 2 3隋唐五代妇女服饰隋代发式比较简单,变化较少,一般为平顶式,将发层层堆上,如帽子状。

唐代初期仍有梳这种发式的,只是顶部不如隋代那样平整,已有高耸趋势,大多作成云朵型。

到太宗时,发髻渐高,形式也日益丰富。

本图为梳“抛家髻”、穿襦裙的妇女(陕西西安东郊出土陶俑)隋唐妇女日常服饰,大多为襦、衫、袄、裙等。

唐初妇女服饰,仍以小袖短襦及长裙为主,裙腰束至腋下。

本图为梳“单刀半翻髻”,穿窄袖襦、外加半袖、袒领露胸、长裙的妇女(陕西西安出土陶俑)。

唐玄宗开元年间,胡服盛行,男女皆穿着胡服胡帽。

左图为隋唐戴高冠、穿大袖衫的唐代贵妇。

右图为隋唐穿翻领胡服及条纹裤的妇女左1穿襦裙、披帛的妇女(陕西乾县李贤墓壁画)。

左2穿襦裙、半臂的妇女(陕西西安西郊出土三彩泳)。

左3麻鞋(新疆吐鲁番出土实物)。

左4蒲草鞋(新疆吐鲁番出土实物)。

隋唐五代冠帽幞头是一种包头用的巾帛。

早在东汉就已流行这种装束,魏晋以后巾裹更加普及成为男子的主要首服。

隋代幞头较简便。

初唐幞头巾子较低,顶部多呈平型,即为“平头小样”巾子。

以后巾子渐渐增高,陆续出现“英王踣样”巾子、“官样”巾子、“开元内样”巾子等。

幞头有软脚幞头和硬脚幞头。

除幞头外,还有纱帽等。

左1图为巾子(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出土实物)。

左2图为“平头小样”巾子(四川邛崃石雕)。

左3图为“英王板踣样”巾子(陕西咸阳出土陶俑)。

左4图为“开元内样”巾子(陕西西安东郊出土陶俑)。

隋唐五代皇帝冕服隋唐时期,南北统一,疆域辽阔,经济发达中外交流频繁,体现出唐朝政权的巩固与强大。

在服装服饰上也达到空前繁盛时期。

隋文帝厉行节俭,衣着俭朴,不注重服装的等级尊卑,经过20来年的修养生息,经济有了很大的恢复。

到了隋炀帝即位,崇尚奢华铺张,为了宣扬皇帝的威严,恢复了秦汉章服制度。

南北朝时期将冕服十二章纹样中的日、月、星辰三章放到旗帜上,改成九章。

隋炀帝又将其放回冕服上,也改成九章。

将日、月分列两肩,星辰列于后背,从此“肩挑日月,背负星辰”就成为历代皇帝冕服的既定款式。

隋唐五代服装简化

隋唐五代服装简化

第三节 女子冠服与妆饰
隋唐五代时期的女子服饰,是中国服装史中最 为精彩的篇章,其冠服之丰美华丽,妆饰之奇 异纷繁,都令人目不暇接。
大唐三百余年中的女子服饰形象,主要分为襦 裙服、男装、胡服三种配套服饰。
一、襦裙服
襦 衫 裙 半臂与披帛 发式与面靥
穿短襦、长裙、披帛的妇女
女子外披“披帛”的情形
怎样体现了中国服装史最灿烂的一页?
戴帷帽的女子
戴帷帽的女子
浑脱帽
第四节 军事服装
军事服装的形制,在秦汉时已经成熟,经魏晋 南北朝连年战火的熔炼,至唐代更加完备。
铠甲
用于实 战,主 要是铁 甲和皮 甲。
彩色陶武士俑
铠 甲 示 意 图
穿铠甲的武士俑
本章重点、难点问题:
1.说说男服的构成要素。 2.女服主要有哪几种配套形式?唐代服装
袍衫即隋唐时期的圆领袍衫。 幞头:是这一时期男子最为普遍的首服。
圆领袍衫
纱罗幞头
穿圆领 袍衫, 戴硬脚 幞头的 晚唐士 人(韩 滉《文 苑图》 局部)
戴硬脚 幞头、 穿襕袍 的晚唐 士人 (韩滉 《文苑 图》局 部)
各种幞头样式
各种幞头样式
各种幞头样式
各种幞头样式
幞头“英王踣样”、“开元内样”、“平头小样”
穿短襦长 裙、披帛 的贵妇
半臂
半臂是由 短襦演变 出来的一 种服式, 一般都用 对襟,穿 时在胸前 结带。
穿襦裙、 半臂、披 帛的妇女
穿襦裙、披帔子的女子
面妆与发饰
穿襦裙的 贵妇,正 在梳妆
梳“双垂髻”的女 子
梳“乌蛮髻”的女 子
加钗梳高髻
插梳高髻
盛唐妇女的发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萧翼赚兰亭图》上的禅椅
第四章 隋唐家具


葫芦腿桌
卢棱伽的《六尊者像》中的经桌。长方形,桌面的四边立 面,均雕有花饰,桌面下有弧形牙板,四条腿中部有葫芦
形装饰,在葫芦处样接四条横枨,腿下有四只葫芦形桌脚。

《六尊者像》中的经桌
第四章 隋唐家具

见于《六尊者像》。桌为长方形,有束腰。桌面 四边立面、束腰处牙板、以及四条腿均作精细的 花纹雕刻。四腿上端有牙条装饰,形成壸门轮廓, 腿下有托泥。宽大、厚重、精致、华美,十足的 唐代风格。

金银器皿出现较晚,汉以前少见,至唐代才开始有较多发
现,唐代金银器是古代工艺美术中绚丽的瑰宝。
第三章
金属工艺
目前所出北朝及唐代前期的部分金银器皿的造型、纹饰大 多具有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的风格,说明曾受到波斯金银器的 影响。纹饰以花鸟为多。工艺精湛,唐代已普遍使用了板金、 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锤打、刻凿、镶嵌等技术, 制作数量巨大。
《维摩诘像》中的坐榻
第四章 隋唐家具


月牙凳是唐代的新兴家具,具有典型的唐代风格。凳面为 半圆形,四条雕花腿,腿间还坠以彩穗装饰。与身着华丽 服饰的丰满仕女形象协调一致。
《捣练图》中的月牙凳。只是腿部未作更多的雕饰;
但两腿之间,也有彩绘装饰。其座面明显为竹藤类的编织 座面。
《捣练图》中的月牙凳
小 结
隋唐铜镜在铜质的合金中加大了锡的成份,在铜镜的质地 上就显得银亮,既美观又适用。 在铜镜的造型上,除了继续沿用前代的圆形、方形之外, 各种各样的花式镜、有柄手镜大量出现。所谓花式镜,就 是以盛开花型的平视轮廓作为铜镜的造型轮廓。由于花瓣 的多少有八花镜,六花镜,四花镜等。常见的八花镜根据 边缘变化,人们又区分为葵花式和菱花式。
第二章 隋唐服饰

唐代大袖衫 盛唐以后,胡服的影响逐渐减弱,女服的样式日趋宽大。 到了中晚唐时期,这种特点更加明显,一般妇女服装,袖
宽往往四尺以上,称之为“大袖衫”。大袖衫一般用轻薄
透明的纱料制成,上面多有精美的图案。通常,大袖衫和 高腰长裙、披帛一起搭配。女子穿着的大袖衫、高腰宽摆 长裙,以及帔帛会随女子的行动或者空气的流动而飘舞飞 扬,彰显华贵而飘逸的气质,彰显大唐王朝的恢弘气度。
博采的态度,在这个背景下出现了大量具有异域文化特色
的冠服。
第二章 隋唐服饰
唐代妇女下裳为裙。制裙面料多为丝织品,但用料
多少有别,通常以多幅为佳,裙腰高及腋下。裙
的质料、色彩和样式很多。
第二章 隋唐服饰
石榴裙:
“石榴花开街欲焚,蟠枝屈朵皆崩云,千门万 户买不尽,剩将女儿染红裙。” ——《燕京五月 歌》 石榴裙特点:裙束较高,上披短小襦衣,两者 宽窄长短形成鲜明对比,从整体效果看,上衣短 小而长裙曳地,使体态显得苗条修长。


第一章

陶瓷工艺
唐三彩
第一章

陶瓷工艺
唐三彩
第一章

陶瓷工艺
4、釉下彩瓷器 唐代已经生产出釉下彩瓷器。当时的长沙窑又称铜官窑, 是我国最早制作釉下彩瓷的地区之一。铜官窑釉下彩装饰 以斑点彩饰为主,在青釉瓷器上以褐彩或蓝绿彩料点绘成 花草纹样。褐色彩料是以含铁量高的矿物原料为色料,蓝 绿彩料是以含氧化铜的矿物原料作色料。
《六尊者像》中的花桌
第四章 隋唐家具


西安法门寺地宫所藏的唐代素面银香案。案面两端卷翘, 两只板状腿弯成一个S形的流畅曲线,在板腿的下端,前 后各有一条横枨托住板腿,好似托泥的形式,以此加固板
腿。此种弯曲的板腿形式,比较少见。是对板足案的变化、
美化与发展。
唐代素面银香案
第四章 隋唐家具


为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画的《维摩诘像》中 的坐榻。正方形,下有托泥,共有六只腿, 腿间为壸门轮廓。这种榻是魏晋的古制。
头”。以后又在巾角中用铜、铁丝作骨,将它撑起来,成为“硬脚幞 头”。由于硬脚的形状及翘起的角度不同,又有“句脚”、“展脚”、 “朝天”等式。
第三章

金属工艺
瞿哲
1、青铜镜
唐朝是我国铜镜发展史上,又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是铜镜 发展的繁荣时期。千秋节日“群臣皆献宝镜”给唐明皇, 以示祝颂,可见铜镜在唐朝的生产数量之大,工艺之美。
第一章

陶瓷工艺
青瓷在唐朝的评价比较高,这和唐朝的饮茶风尚关系密切, 其瓷质、造型、釉色之美,深受饮茶者的喜爱。饮茶风尚 又影响了越窑青瓷的制作。唐朝文学家、中国茶圣陆羽,
在所著《茶经》中评价全国各地生产的茶具,将越窑青瓷
产品排在首位。越窑青瓷明彻如冰,晶莹温润如玉,色泽 青中带绿,与茶青色相近,当时诗人赞美青瓷“九秋风露
第二章 隋唐服饰
唐代男子上自皇帝下至厮役,日常生活中穿的常服包括圆领缺袍、幞头、 革带及长靴。 缺袍即开衩的长袍。

幞头则是由鲜卑帽演变出来的,它本是一幅头巾,系裹时两个巾角向前 抱住发髻,其余两个巾角在脑后结扎,多余的部分自然垂下。幞头的质
料起初用黑色的缯或罗,所以垂下的巾角也是软的,故称“软脚幞
第二章 隋唐服饰

女着男装 女着男装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是较为罕见的现象。 在唐代女着男装蔚然成风,一是唐朝风气开放自由,二是 游牧民族的影响。《旧唐书· 舆服志》载,“或有著丈夫 衣服、靴、衫,而尊卑内外斯一贯矣”,明确记录了女着
男装的情景。唐初已经出现女着男装的倾向。女着男装的
风气尤在唐开元、天宝年间盛行。

“盛唐气象”。
第三章

金属工艺
2、金银器 金银器的功用,除了满足陈设观赏、日常生活所需,还在 于它的特殊价值所产生的社会功能。金银及其器物广泛运
用于馈赠、供奉、赏赐、赋税,作为对外交往、经济制度、
政治斗争的媒介物,直接参与社会生活甚至重大政治生活。

金银是贵重金属,硬度适中,具有延展性,易锤打成形,
隋唐时期是我国在各个方面都空前发达的一个时期,建 筑也不例外。规模超大而且整齐规整的都城,富于各地 特色的地方城市,气势磅礴的各式宫殿和皇家园林,数 量众多的宗教建筑;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还有设计、建
造具佳的传世石桥,都是那个空前繁荣的时代给我们留

第二章 隋唐服饰
赵逸昕
隋唐时期服饰空前繁荣,服装款式、色彩、图案等都呈现出 前所未有的崭新局面,隋唐服饰之绚丽多彩,有诸多因素。 (1)隋王朝统治年代随短,但丝织业有长足的发展。唐代
丝织品产地遍及全国,无论产量、质量均超过前代,从而
为唐代服饰的新颖富丽提供了的物质基础。 (2)与各国各族人民广泛交往,对各国各族文化采取广收
的文化,特别是胡服,极大的影响了唐代妇女的着装,其
中尤以长安、洛阳等地为盛,其饰品也最具异邦色彩。材 料大多用质地厚实的织锦,领、袖均镶有较宽阔的织金锦
花边。较典型的是上戴浑脱帽,身着窄袖紧身翻领长袍,
下着长裤,足蹬高腰靴。
第二章 隋唐服饰
戴 (胡 陕帽 西、 西佩 安蹀 出躞 土带 石的 刻妇 摹女 本 )
大弧度外向曲线,使家具造型浑厚圆润与唐代贵族妇女的体
态丰韵形象融为一体。从传世和出土的唐代绘画看唐代家具,
不论床榻或是凳椅的足,总是博大庄重,月牙凳、腰鼓墩造 型体态敦厚,圆润丰满。

第二,装饰技法多种多样。运用多种装饰方法追求富贵华
丽的效果,如镂雕、螺钿、平脱金银、木画等。
第四章 隋唐家具


见于唐代画家阎立本的《萧翼赚兰亭图》。 画中辨才和尚就坐在这把禅椅上。其靠背 很高,显见是用草编成。坐部也是编织的, 宽大舒适,可容盘足而坐。


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章

金属工艺
镜型的大小尺寸,也有极大的伸缩余地,小自二寸左右大
可至一尺二寸左右。

铜镜造型的发展变化,也影响到镜背装饰的变化。海马祥 鸟瑞兽葡萄等纹样非常盛行,是隋唐铜镜装饰中的重要类 型。还有大量反映人民生活,吉祥、快乐的理想等主题纹 饰,如月宫、瑞花、对鸟、盘龙、仙人、山水等,题材新 颖,纹饰华美。 制作工艺有精工细致的金银平脱、螺钿等。 无论艺术风格或工艺手法,唐代铜镜艺术都呈现出浓郁
第三章
金属工艺
第四章 隋唐家具
韩梁年

唐家具的造型浑圆、丰满,装饰清新、华
丽,一改前朝的古朴之风,呈现出一代华 贵气派。 由于唐代由席地坐向垂足坐的转变过渡时

期,所以唐代为高型与矮型家具的共处阶
段。
第四章 隋唐家具
唐代家具的艺术成就特色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第一,造型圆润丰满。唐代家具的造型设计特点,多运用
第二章 隋唐服饰
胡服流行
自从胡骑起烟尘, 毛毳腥膻满地洛, 女为胡妇学胡妆, 伎进胡音务胡乐..... 胡音胡骑与胡妆, 五十年来竟纷泊。” ——元稹
第二章 隋唐服饰
“胡服”就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装。初唐到盛唐间,北方游 牧民族匈奴、契丹、回鹘与中原交往甚多,加之丝绸之路 的骆驼商队络绎不绝,对唐代服饰影响极大。随胡人而来
第二章 隋唐服饰
第二章 隋唐服饰

唐代服饰图案
罗衫叶叶绣重重, 金凤银鹅各一丛, 每翩舞时分两向, 太平万岁字当中。
第二章 隋唐服饰
唐代服饰图案花团锦 簇,争妍斗盛, 多为花卉、对鹿、
对马等,植物纹
样大量出现。服 饰图案的设计趋 于自由、丰满、 华美、圆润。
第二章 隋唐服饰
第二章 隋唐服饰
曾 万 莹 、 赵 逸 昕 、 瞿 哲 、 韩 梁 年
隋 唐 五 代 时 期
第一章

陶瓷工艺
曾万莹




1、青瓷。 隋唐五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越窑是中国古代南方青瓷窑。窑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 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因这一带古属越州,故名。 生产年代自东汉至宋。越窑代表了唐朝青瓷的最高水平, 工艺精湛,居全国之冠。 青瓷是我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唐代越窑、宋代龙泉窑、 官窑、汝窑、耀州窑等,都属于青瓷系统。 青瓷色调的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一定量的氧化铁,在 还原焰气氛中焙烧所致。但有些青瓷因含铁不纯,还原气 氛不充足,色调便呈现黄色或黄褐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