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素含量的测定53192
测定叶绿素含量实验报告

测定叶绿素含量实验报告测定叶绿素含量实验报告引言:叶绿素是植物中最重要的色素之一,它在光合作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测定叶绿素含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的生理状态和光合效率。
本实验旨在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并探讨影响叶绿素含量的因素。
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新鲜的植物叶片、乙醇、丙酮、二氯甲烷、石英比色皿、量筒、离心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2. 实验步骤:a. 将适量的新鲜叶片切碎,并加入适量的乙醇中,用离心机离心10分钟,使叶绿素溶解于乙醇中。
b. 取适量的叶绿素提取液,加入丙酮和二氯甲烷,混合均匀。
c. 用量筒将混合液转移到石英比色皿中,放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设置波长为665nm和649nm,测定吸光度。
d. 计算叶绿素含量。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测定,我们可以得到不同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不同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有所差异。
这是因为不同植物对光合作用的需求和适应能力不同,导致叶绿素合成的数量和比例不同。
此外,我们还发现在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叶绿素含量也存在差异。
例如,在一棵树上,树叶的叶绿素含量可能比树干或树枝的含量高。
这是因为树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需要更多的叶绿素来吸收光能。
除了植物本身的因素外,环境条件也会对叶绿素含量产生影响。
光照强度、温度、水分等因素都会对叶绿素合成和降解产生影响。
例如,充足的光照和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叶绿素的合成,而干旱和寒冷的环境则可能导致叶绿素的降解。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分光光度法来测定叶绿素含量。
这种方法基于叶绿素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特性,通过测量吸光度来间接测定叶绿素的含量。
分光光度法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然而,分光光度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该方法只能测定总叶绿素含量,无法区分不同类型的叶绿素。
其次,该方法对样品的处理要求较高,需要保证样品中的叶绿素完全释放并溶解于提取液中。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来测定叶绿素含量。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之答禄夫天创作一、原理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浓度C 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αCL式中:α比例常数。
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
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分歧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分歧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
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
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
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三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A,并根据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
在测定叶绿素a、b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已知叶绿素a、叶绿素b的80%丙酮溶液在红外区的最大吸收峰分别位于663、645nm处。
已知在波长663nm下叶绿素a、叶绿素b 在该溶液中的吸光系数的分别为82.04和9.27;在波长645nm处的吸光系数分别为16.75和45.60。
根据加和性原则列出以下关系式:A663=82.04Ca+9.27Cb(1) A645=16.76Ca+45.60Cb (2)式(1)(2)A 663nm 和A645nm 为叶绿素溶液在663nm 和645nm 处的吸光度,C a C b 分别为叶绿素a 、叶绿素b 的浓度,以mg/L 为单位。
解方程(1)(2)组得C a 2 A 663—2.59 A 645 (3) C b =22.88 A 645—4.67 A 663 (4) 将C a +C b 相加即得叶绿素总量C TC T = C a 十C b =20.29A 645—5 A 663 (5)从公式(3)、(4)、(5)可以看出,,就可计算出提取液中的叶绿素a 、b 浓度另外,由于叶绿素a 叶绿素b 在652nm 的吸收峰相交,两者有相同的吸光系数(均为),也可以在此波长下测定一次吸光度(A 652)而求出叶绿素a 、叶绿素 b 总量所测定资料的单位面积或单位重量的叶绿素含量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C T =5.341000652 A (6)有叶绿素存在的条件下,用分光光度法可同时测出溶液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CT= (6)
有叶绿素存在的条件下,用分光光度法可同时测出溶液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Licht-enthaler等对Arnon进行了修正,提出了80%丙酮提取液中3种色素含量的计算公式:
Ca=12.21A663—2.59 A646(7)
Cb=20.13 A646—5.03A663(8)
(三)试剂
1.96%乙醇(或80%丙酮)。
2.石英砂。
3.碳酸钙粉。
三、实验步骤
1.取新鲜植物叶片(或其它绿色组织)或干材料,擦净组织表面污物,剪碎(去掉中脉),混匀。
2.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0.2g,共3份,分别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及2~3ml95%乙醇,研成均浆,再加乙醇10ml,继续研磨至组织变白。静置3~5min。
注意事项
(1)为了避免叶绿素光解,操作时应在弱光下进行,淹没时间应尽量短些。
(2)叶绿体色素提取液不能浑浊。可在710nm或750nm下测量吸光度,其值应小于当波长为叶绿素a吸收峰时吸光之哦的5%,否则应重新过滤。
(3)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叶绿素含量,对分光光度计的波长精确度要求较高。如果波长与原吸收峰波长相差1nm,则叶绿素a的测定误差为2%,叶绿素b为19%,使用前必须对分光光度计的波长进行校正。校正方法除按仪器说明书外,还应以纯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来校正(表2-12-1)
Cx.c= (9)
式中:CaCb分别为叶绿素a、叶绿素b的浓度;Cx.c为类胡萝卜素的总浓度;A663A646A470分别为叶绿素提取液在波长663nm 646nm 470nm下的吸光度。
由于叶绿素在不同溶剂中的吸收光谱有差异,因此,在使用其他溶剂提取色素时,计算公式也有所不同。绿素a、叶绿素b在95%乙醇中最大吸收峰的波长分别为665nm和649nm,类胡萝卜素为470nm,可据此列出以下关系式;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是指测定植物体内叶绿素的含量,主要有荧光法、比色法和HPLC法。
1. 荧光法:是利用叶绿素对荧光的强烈敏感性,用来测定叶绿素的一种方法,是生物体叶绿素含量测定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是根据叶绿素在紫外光照射下产生的荧光强度,可以分析出叶绿素的含量。
2. 比色法:是利用叶绿素和其他物质的吸收光谱差异,从而计算叶绿素含量的一种方法。
其原理是,在不同浓度的叶绿素溶液中添加相应量的比色剂,当叶绿素的浓度达到一定时,会产生色谱变化,根据色谱变化的大小,可以计算出叶绿素的浓度。
3. HPLC法:也称为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新型的分析技术,用于测定叶绿素的含量。
其原理是将叶绿素以溶剂溶解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将叶绿素从溶剂中分离并测定叶绿素的含量。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以下是 8 条关于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
1. 嘿,你知道吗,分光光度法就可以测定叶绿素含量哦!就像用魔法镜一样,能把叶绿素的秘密都照出来。
比如说,在实验室里,小明拿着样本放在分光光度计前,专注地操作着,那认真的样子,简直酷毙啦!
2. 还有一种方法叫荧光分析法呢!哇哦,这就像是给叶绿素装上了信号灯,一测就知道它的情况啦!想象一下,小红在那里调试着仪器,期待着结果,那心情肯定很激动呀!
3. 说起来,高效液相色谱法也是很厉害的哟!这不就是给叶绿素来个精准的“体检”嘛!记得有一次,小王看着色谱图出来,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嘿,肯定是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结果!
4. 重量法也能行呀!这就像称一称叶绿素有多重一样。
就像那次和小李一起做实验,看着天平上的数字,我们都在猜叶绿素到底有多少呢!
5. 浸提法也不错呢!感觉就像是给叶绿素泡个舒服的“澡”,然后就能知道它在里面的情况。
那次和朋友们一起用这个方法,大家边做边讨论,可有意思了!
6. 哇塞,难道你不知道还有纸层析法呀!这简直就是给叶绿素来一次奇妙的“旅行”嘛!上次看到老师熟练地操作着,那技术,真牛!
7. 原子吸收光谱法也能测定哦!这是不是跟找宝藏一样神奇呀!就像我们有一次好奇地看着仪器,在想它怎么就能找到叶绿素的秘密呢。
8. 近红外光谱法也很管用呢!想想看,就像是给叶绿素照了个特别的“照片”。
我记得有一次和同学一起用这个方法,大家都觉得好新奇呀!
总之呀,这些方法都各有各的奇妙之处,都能帮助我们了解叶绿素含量呢!。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一、原理根据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对可见光谱的吸收,利用分光光度计在某一特定波长测定其吸光度。
即可用公式计算出提取液中各色素的含量。
根据朗伯-比尔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A与其中溶质溶度C和液层厚度L成正比,即:A=αCL式中:α比例常数,当溶液浓度以百分浓度为单位、液层厚度为1cm时,α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
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
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吸光度的总和。
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
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混合提取液中叶绿素a、叶绿素b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其浓度。
在测定叶绿素a、叶绿素b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应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由于,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80%丙酮提取液在红光区的652nm的吸收峰相交,两者有相同的吸光系数(均为34.5),可以再此波长下测定一次吸光度(A652)而求出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总量:CT=(A652*1000)/34.5 (1)二、材料、仪器设备及试剂(一)材料新鲜(或烘干)的植物叶片(二)仪器设备①分光光度计;②电子顶载天平(感量0.01g);③研钵;④棕色容量瓶;⑤小漏斗;⑥定量滤纸;⑦吸水纸;⑧擦镜纸;⑨滴管(三)试剂1.95%乙醇(或80%丙酮)。
2.石英砂。
3.碳酸钙粉。
三、实验步骤⑴取新鲜生菜叶片或干材料,擦净组织表面污垢,去掉中脉,用液氮速冻。
⑵称取速冻后的新鲜样品0.2g,共三份,分别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及95%乙醇2到3ml(或80%丙酮,以下同),研磨成匀浆,再加95%乙醇10ml,继续研磨至组织变白。
静置3到5分钟。
⑶取滤纸一张,置漏斗中,用乙醇湿润,沿玻棒把提取液倒入漏斗中,过滤到25ml棕色容量瓶中,用少量95%乙醇冲洗研钵、研棒及残渣数次,最后连同残渣一起倒入漏斗中。
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

叶绿素含量测定方法叶绿素是植物体内含量较高的绿色色素,它在光合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测定叶绿素含量对于研究植物的生理过程和生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定叶绿素含量的方法。
1. 直接萃取法:直接萃取法是最常用的测定叶绿素含量的方法之一。
具体步骤如下:(1) 取新鲜叶片,将其切碎并放入含有乙醇或丙酮的试管中。
(2) 在测定之前,将试管置于黑暗中,以避免光照对叶绿素的破坏。
(3) 将试管加热至60-80摄氏度,使用超声波震荡器震荡一段时间,以使叶绿素从叶片中完全溶解到溶液中。
(4) 将溶液离心,收集上层液体,并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吸光度。
(5) 根据吸光度测定值和标准曲线来计算叶绿素的含量。
2. 酸碱法:酸碱法是测定叶绿素含量的一种简便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取新鲜叶片,用醋酸乙酯将其完全浸泡。
(2) 在测定之前,将其放在黑暗中保护叶绿素不受光照。
(3) 将浸泡叶片的醋酸乙酯溶液转移到一个离心管中,再添加一些酸性乙醇(如95%乙酸)。
(4) 离心一段时间,使叶绿素溶于酸性乙醇中。
(5) 将上清液转移到一个试管中,并用乙醚稀释,使其适合测定。
(6) 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叶绿素的含量。
3. 间接法(叶绿素含量的计算):间接法是一种根据叶片在不同波长下吸光度的差异来推测叶绿素含量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1) 使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片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包括440 nm、645 nm和663 nm。
(2)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非光合色素 Chl (a+b) = 0.0073 A663 + 0.036 A645叶绿素 a = 0.0127 A663 - 0.00269 A645叶绿素 b = 0.0205 A645 - 0.00488 A663叶绿素 a/b = (0.0127 A663 - 0.00269 A645) / (0.0205 A645 - 0.00488 A663)(3) 使用所得结果进行各种关于叶绿素含量的统计分析。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叶片洗净、吸干、去大叶脉 ↓ 称0.5g叶用乙醇或丙酮研磨 ↓ 匀浆过滤(用乙醇或丙酮洗研钵及残渣,合并滤液) ↓ 滤液用乙醇或丙酮定容至25mL ↓ 置分光光度计测定 (注意:不同提取溶剂波长不同)
四. 结果计算
注意分光光度计的规范使用
六. 思考题
为什么植物在不同生长环境下其 Chl含量 有差异? Chla /Chlb有何适应意义?
实验二.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高等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利用的光能是 通过叶绿体色素(光合色素)吸收的。叶绿 体色素由叶绿素a、叶绿素b、胡萝卜素 和叶黄素组成。 在植物光合生理、发育生理和抗性生理 研究中经常需要测定叶绿素含量。叶绿 素含量也是指导作物栽培生产和选育作 物品种的重要指标。
一.实验原理
组织变白,在暗处静止3-5min后,用滤纸过滤
到25ml容量瓶中。
注意:用滴管吸取96%乙醇或80%丙酮将研钵洗净,
清洗液也要过滤到容量瓶中,并用96%乙醇或 80%丙酮沿滤纸的周围洗脱色素,待滤纸和残 渣全部变白后,用96%乙醇或80%丙酮定容至刻 度。
3.读取吸光度:取厚度为lcm的洁净比色皿,注 意不要用手接触比色皿的光面,先用少量色素 提取液清洗2~3次,注意清洗时要使清洗液接触 比色皿内壁的所有部分,然后将色素提取液倒
4.1 结果计算
C(mg/L)×提取液总量(L)×稀释倍数
Chl = (mg/g叶)
材料鲜重(g)
4.2 比较分析不同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差异及同 种植物在不同生长环境下Chla/Chlb差异。
五. 注意事项
注意叶绿素一定要提干净,避免造成测定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一、直接浸取法
1.将新鲜的小麦叶片剪成0.2cm 左右的细丝或小块混合均匀后,称取0.1—0.2g,放入25ml 的容量瓶或具塞试管中。
2.在容量瓶或试管中加入 0.5ml 纯丙酮和 10—15ml 80%的丙酮,并仔细将粘附在瓶壁边缘的叶子碎末洗到丙酮溶液中,盖上瓶塞,室温下置暗处浸提过夜,其间摇动3—4 次
3.次日取出容量瓶,观察叶组织已全部变白时,表示叶绿素已浸提干净,然后用 80%丙酮定容至 25ml,过滤或离心后,波长 645nm,663nm,652nm 比色
二、研磨法
根据朗伯-比尔(Lambert-Beer)定律,某有色溶液的吸光度 A 值与其中溶质浓度C 以及光径L 成正比,即A=aCL(a 为该物质的吸光系数)。
各种有色物质溶液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值可通过测定已知浓度的纯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吸光度而求得。
如果溶液中有数种吸光物质,则此混合液在某一波长下的总吸光度等于各组分在相应波长下的吸光度的总和,这就是吸光度的加和性。
今欲测定叶绿体色素提取液中叶绿素a、b 含量,只需测定该提取液在2 个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度值,并根据叶绿素a与b在该波长下的吸光系数即可求出各自的浓度。
在测定叶绿素a、b 含量时,为了排除类胡萝卜素的干扰,所用单色光的波长应选择叶绿素在红光区的最大吸收峰。
645nm,又知在波长663nm 下,叶绿素a、b 在该溶液中的比吸收系数分别为82.04 和9.27,在波长645nm 下分别为16.75 和45.60,可根据加和性原则列出以下关系式:
A663=82.04Ca +9.27Cb
A652=34.5×CT
由于652nm 为叶绿素 a 与 b 在红光区吸收光谱曲线的交叉点(等吸收
两者有相点),同的比吸收系数(均为34.5 ),因此也可以在此波长下测定一次吸光
度(A652)求出叶绿素总量:
CT(g/L)=A652/34.5
CT(mg/L)=A652×1000/34.5………( 8)因此,可利用(5)、(6)式可分别计算叶绿素a 与 b 含量,利用(7)式或(8)式可计算叶绿素总量。
一、仪器、药品与材料
(一)实验材料不同生境的新鲜植物叶片。
(二)仪器与用品分光光度计,天平(感量0.01g ),研钵,漏斗,量筒,滤纸等。
(三)试剂
1.丙酮。
2 .80 %丙酮:取80 mL 纯丙酮加入20 mL 蒸馏水混匀即得。
3 .石英砂。
4.无水CaCO3。
二、实验步骤1.叶绿体色素溶液提取:选取不同生境下生长植物的成熟叶片用80%丙酮进行提取。
(1)取新鲜植物叶片(或其它绿色组织)或干材料,擦净组织表面污物,剪碎(去掉中脉),混匀。
(2)称取剪碎的新鲜样品0.2g,共3 份,分别放入研钵中,加少量石英砂和碳酸钙粉及2~3ml80%丙酮,研成均浆,再加丙酮10ml,继续研磨至组织变白。
静置3~5min。
(3)取滤纸 1 张,置漏斗中,用丙酮湿润,沿玻棒把提取液倒入漏斗中,过滤到25ml 棕色容量瓶中,用少量丙酮冲洗研钵、研棒及残渣数次,最后连同残渣一起倒入漏斗中。
(4)用滴管吸取丙酮,将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全部洗入容量瓶中。
直至滤纸和残渣中无绿色为止。
最后用丙酮定容至25ml,摇匀。
(5)把叶绿体色素提取液倒入光径1cm 的比色杯内。
2.测定吸光度值:以80%丙酮作为参比溶液,分别在652nm、663nm 和645nm 处测定叶绿体色素提取液(浓度大时需稀释)的光吸收值。
3 .计算:把测得的光吸收值代入上述5 、6 、7 和8 等公式计算出叶绿素a 、b 和叶绿素总量。
在计算时需要考虑稀释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