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绝句与古体诗的格律

合集下载

律诗和绝句的平仄格律浅析

律诗和绝句的平仄格律浅析

律诗和绝句的平仄格律浅析格律诗词主要弄清楚平仄、用韵、对仗。

关于“对仗”,我在《岳麓诗韵》第六期《对联、对偶、对仗》一文中已有阐述。

很多喜爱诗词的朋友认为平仄很难弄懂,于是对学习格律诗词望而却步。

我花时间找了些资料,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整理出七律,五律,七绝,五绝,排律的平仄规则,希望对诗词爱好者尤其是初学诗词的朋友,有些益处。

七律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

格律严密。

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成熟于杜甫。

七言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基本句式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

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

仄声韵较少。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七律有且只有四个基本句式: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末两字是平仄称为平仄脚);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末两字是仄平称为仄平脚);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末两字是仄仄称为仄仄脚);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末两字是平平称为平平脚)。

基本格式上述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说明:〇表示可平可仄)第一种格式平起首句入韵〇平〇仄仄平平,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例: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第二种格式平起首句不入韵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〇平〇仄平平仄,〇仄平平仄仄平。

〇仄〇平平仄仄,〇平〇仄仄平平。

例: 客至(杜甫)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有哪些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有哪些

律诗和绝句的区别有哪些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

很多学生很难去区分律诗和绝句,下面就从几点来帮助大家更好地区分律师和绝句这两种诗体。

一、律诗和绝句的区别绝句同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

唐朝以前的绝句叫做古绝句,押韵平仄对仗都较自由;唐朝以后的绝句称为近体绝句,大部分也不讲究对仗,称作散体,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有的绝句像律诗的一半,格律同于律诗的前四句、后四句或中间四句。

同于律诗前四句的,后两句对仗,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同于律诗后四句的,前两句对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同于律诗中间四句的,前后两句都对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简而言之:(1) 五言绝句是五字一句,共四句20字. 五言律诗是五字一句,共八句40字.(2) 律诗的中间四句,即3,4和5,6要分别对仗,有点象对联,绝句不必对仗.(3) 当然无论绝句,律诗都要按诗的规矩,有平仄的要求,也就是每句的仄要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这就是基本的区别.二、从各自的特点来区别律诗和绝句1、律诗的特点: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就开始出现广义五律,武周年代沈佺期、宋之问定型狭义七律,其成熟于中晚唐时期。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七言句,简称五律、七律。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

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

七绝押仄韵有哪些格式?

七绝押仄韵有哪些格式?

七绝押仄韵有哪些格式?展开全文问题:七绝押仄韵有哪些格式?..........前言常见的绝句根据字数有五绝、七绝之分,根据格律有古体和近体之分,近体诗就是所谓的格律诗,要求押平声韵。

因此押仄声韵的绝句一般被认为是古绝句。

一、古绝句1、出现时期早于格律诗绝句出现的比格律诗要早,因此在齐梁时期永明体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之后的诗既有古体诗也有近体诗。

2、古绝句没有固定格式古绝句除了押韵以外,没有严格的格式要求。

但是在进入格律诗的时代,很多诗人作古体诗的时候,难免会受到格律的影响,因此会有一些使用律句的古绝句。

3、七言仄韵绝句很少见五言绝句中的古绝句和律绝句数量都非常多。

但是七言律绝句远远多于七言古绝句,特别是七言仄韵的绝句,在诗词中的数量非常非常少。

二、受到格律影响的仄韵古七绝1、《洛桥晚望》唐朝孟郊(仄韵)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

平平中仄平平仄,中平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仄仄平平仄。

这是一首押入声仄韵的古体七绝,可以看出四句都是标准的律句,但不是近体诗。

近体诗押平声韵,这首押仄韵,近体诗要求二三句黏连,这首失黏。

2、《方逢原借示方干先生诗以集句诗赠之》宋·孔平仲押遇韵(苦有去声)潜夫自有孤云侣,蟾蜍影里清吟苦。

澄心不出风骚外,援笔便成鹦鹉赋。

这一首宋朝的七绝格式和孟郊的那一首相似,前两句是全一样的,但是第三句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第四句是仄仄平平平仄仄。

这也是全用律句的古风七绝。

三、不受格律影响的仄韵古七绝1、《游麻姑山七星杉》(宋·曾巩)押马韵古杉苍苍横斗文,其干十围阴蔽野。

应到夜深山月来,林色天光迷上下。

第一句仄平平平平仄平,第二句平平仄平平仄仄,前两句都是标准的古风句式、2、《游麻姑山瀑布泉》(宋·曾巩)押入声韵:屑韵飞泉一支天上来,寒影沉沉泻龙穴。

山灵欲以怪动人,山路先冬积霜雪。

第一句是平平仄平平仄平,第三句是平平仄仄仄仄平,这两句也是古风句式。

律诗与绝句

律诗与绝句

律诗与绝句一、古体和近体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成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从字数上看,可以分成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六言诗很少见的)。

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成五言和七言两类。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写的,在唐朝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诗,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

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

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它包括隋唐以前的诗,还有后人写的古风。

例如:李白的《蜀道难》、白居易的《卖炭翁》、《琵琶行》,杜甫的《石壕吏》等。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

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

它有以下特点: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2、押平声韵。

3、每句平仄都有规定。

4、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

长律自然也是近体诗。

长律一般是五言,也有七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

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除了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绝句比律诗字数少一半。

五绝只有二十字,七绝只有二十八字。

绝句实际可以分成律绝和古绝两类。

古绝可以用仄韵,即使用平韵,也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

这可以归入古体诗这一类。

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

在形式上相当于半首律诗,所以可以归入近体诗。

总括起来,一般所谓古风属于古体诗,而律诗(包括长律)则属于近体诗。

绝句里律绝属于近体,古绝属于古体。

二、五言和七言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

五言古诗称为五古,七言古诗称为七古;五言律诗称为五律,七言律诗称为七律;五言绝句成为五绝,七言绝句称为七绝。

古体诗除了五古和七古外,还有所谓杂言。

杂言指长短句杂混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甚至七言以上的句子。

古诗平仄规律

古诗平仄规律

古诗词的平仄规律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以及使用最广泛的《平水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

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

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

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

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

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一、近体诗的一般规律首先看看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首八句,共分为四联。

第一、二句称为首联,第二、三句为颔联,第五、六句为颈联,第七、八句为尾联。

每联中的第一句叫出句,第二句叫对句。

这首诗的平仄格式为:○○●●○○●,●●○○●●△。

⊙●○○○●●,◎○⊙●●○△。

○○●●○○●,●●○○●●△。

⊙●○○○●●,◎○⊙●●○△。

格式中“○”表示平声字,“●”表示仄声字,“◎”表示本应是平声字而改用了仄声字,通常称为“盘”音字,“⊙”表示为本应是仄声字改用了平声字,通常称为“赞”音字。

盘音和赞音字都属于平仄可通用的字。

“△”表示是韵脚字。

因近体诗必须压平声韵,所以就不标出仄声韵的符号了。

从上例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来,即每句中各自的平仄关系为双音交替,也就是每两个“平”音字或每两个“仄”音字交替;每联中出句与对句之间的平仄关系为相反的,这一规律称作“对”,如不符合这一规律便叫做“失对”;相邻两联之间的平仄关系是下联出句前四字与上联对句的前四字平仄相同,后三字将顺序颠倒,称之为“粘”,如不符合这一规律称之为“失粘”。

绝句与律诗的区别

绝句与律诗的区别

月黑雁飞高
●●●○○
杜甫的五律《月夜忆舍弟》首句入韵:
戍鼓断人行
●●●○○
此外,我们曾经讲过格律诗一律用平声韵,但读者会发现唐人绝句里有用仄声韵的,例如:
杂 咏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 ●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酒泉太守席上醉后歌 岑参
酒泉太守能剑舞,高堂置酒夜击鼓。
● ●
胡笳一曲断人肠,座上相看泪如雨。

夏昼偶作 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诗律是严格的,但在个别之处容许有变通,而且若要从唐诗中找出一首诗每字都完全合格式者是甚为困难的。我在上一讲所举杜诗两例,是由唐诗研究专家刘开扬先生翻检杜诗后抄录以示的;李商隐和元谆的诗是我从大量唐诗五律中找出的。现在我再抄录五绝和七绝各一个标本:
听 筝 李端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 ●
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以上都是用仄声韵的绝句,不足为法,属于个别变例,所以有学者又将它们称为古绝句。读者初学,只学常例,勿作变体。
读者在读唐诗时还会发现,在五言律诗中某些字声不完全合律,这应是正常的,即在不破坏整体诗律的情形下是容许有一点变通的,例如杜甫的两首诗:
(一)平起式 ○○●●○○● ●●○○●●○
此式的首句可适用“一三五不论”,不影响诗律。
(二)仄起式 ●●○○○●● ○○●●●○○

绝句与律诗格律

绝句与律诗格律

五绝类型一⊙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五绝类型二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

(韵)⊙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五绝类型三⊙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

五绝类型四⊙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

(韵)⊙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七绝类型一⊙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南游感兴窦巩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

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

七绝类型二⊙平⊙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仄平。

(韵)⊙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七绝类型三⊙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七绝类型四⊙仄平平仄仄平,(韵)⊙平⊙仄仄平平。

(韵)⊙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五律类型一⊙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又是平平⊙仄平(韵)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孤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五律类型二平平⊙仄平(韵)⊙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平平⊙仄平(韵)晚晴李商隐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回,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五律类型三⊙仄⊙平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仄仄平平(韵)⊙仄⊙平仄平平⊙仄平(韵)⊙平⊙仄仄⊙仄仄平平(韵)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律诗与绝句知识点总结

律诗与绝句知识点总结

律诗与绝句知识点总结律诗和绝句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种形式,它们都有着独特的格律和表达方式。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律诗和绝句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们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文学历史上的瑰宝。

下面将分别从律诗和绝句的定义、特点、发展历史、代表作品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律诗的知识点总结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它具有严格的格律和韵律要求。

律诗的特点是每首诗的词数一定,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如七绝的格式是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而律诗的韵律要求则是每句必须押韵。

律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代表作品有《离骚》、《长恨歌》等。

1. 律诗的定义和特点律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形式,它具有严格的格律和韵律要求。

律诗的格律要求是每首诗的词数一定,如七绝的格式是每首四句,每句七个字,而律诗的韵律要求则是每句必须押韵。

由于律诗有着较为严格的格律和韵律,所以在创作时需要注重对词语的选用和排列,这样才能符合其格律和韵律的要求。

2. 律诗的发展历史律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最早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的律诗是受到音乐的影响,每首诗都有自己的曲调。

隋唐时期,律诗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完整的文学形式,其格律和韵律要求也日益完善。

唐代律诗达到了艺术的高峰,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律诗诗人和作品。

3. 律诗的代表作品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律诗有着众多的优秀代表作品。

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离骚》和《长恨歌》。

《离骚》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律诗之一,它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以其宏伟的气势和深刻的思想而闻名于世,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而《长恨歌》则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长安城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思念之情。

二、绝句的知识点总结绝句是一种简短抒情诗,它具有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

绝句的特点是每首诗词数一定,韵脚可押可不押,格式严格、言简意赅,一般是四句诗,每句五言或七言。

绝句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代表作品有《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郑五愔弹琴 孟浩然
阮籍推名饮,清风满竹林。aB 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bA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bA 予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aB 此诗平仄比较近律,但有失粘的现象 ,更主要的是没有用对仗。因此是入律
金陵白下亭留别 李白 驿亭三杨树,正当白下门。 吴烟暝长条,汉水啮古根。 向来送行处,回首阻笑言。 别后若见之,为余一攀翻。
此诗出句多用平脚,与律诗最相违异 ,即使古风式的律诗里,也没有用平脚的出 句。其次 “正当”句是孤平,孤平在格律诗 中是诗家大忌,但在古体诗中大量使用。
酒德 孟郊 酒是古明镜,辗开小人心。 醉见异举止,醉闻异声音。 酒功如此多,酒屈亦以深。 罪人免罪酒,如此可为箴。 此诗中两联虽然用了对仗,但乃同字 相对,是古风的派头。且失对、失粘现象较 多。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 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 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 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 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怳惊起而长 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 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时何时 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 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 王维 夜静群动息,蟪蛄声悠悠。 庭槐北风响,日夕方高秋。 思子整羽翰,及时当云浮。 吾生将白首,岁晏思沧州。 高足在旦暮,肯为南亩俦
仄脚则以仄平仄为主,仄仄仄脚次之。 从全句的平仄来看,古体诗中拗句的平 仄不是交替的,而是相因的,即第二、四字 往往同平仄。
岁暮海上作 孟浩然 仲尼既云殁,余亦浮于海。 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 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 为问乘槎人,沧洲复谁在。 耶溪泛舟 孟浩然 落景馀清辉,轻桡弄溪渚。 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古风式的律诗,如 小隐吟 孟郊 我饮不在醉,我欢长寂然。 酌溪四五盏,听弹两三弦。 炼性静栖白,洗情深寄玄。 号怒路傍子,贪败不贪全。
此诗中间两联用了对仗,但颔联与尾联用了 古句,仅首联与颈联入律,因此是古风式 的 律诗。
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这首诗用的是仄韵,首联平仄不对,尾联出 句不粘。因此是古绝。
即使是用平声韵的绝句,如果不用律句, 也只能算古绝,如 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疑是”句用的是“平仄仄仄平”,不合律 句,“举头”句不粘,“低头”句不对。虽 然用的是平声韵,但仍是古绝。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尊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酤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从古体诗的字数来看,以纯粹的五言 古风最为常见,纯粹的七言古风次之,长短 句比较罕见。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作别东鲁诸公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 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 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 ,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 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古风式的律诗

因为古风在很多情况下也用了律句, 并且用的平声韵和八句的形式,因 此,我们要要区分那些似律非律的 诗。
律诗有三个要素:
第一是字数合律,五言诗四十个字,七 言诗五十六个字; 第二是对仗合律,中两联必须讲对仗; 第三是平仄合律,每句的平仄须依一定的 格式,并且讲究粘对。 如果三个要素具备,就是纯粹的律诗;如 果只具备前两个要素,就是古风式的律诗; 如果只具备第一个要素,就不算律诗,只是 字数偶然相同而已。
从用韵来看,跟律诗 一样,律绝必须依照韵书 的韵部押韵,以押平声韵 为主。
从对仗来看,律绝原则上可以不用对仗, 如用对仗一般用在首联,如上文所举例: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尾联用对仗的情况也比较多,如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登鹳雀楼 [唐]王涣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塞下曲 [唐]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稜中。
(3)平起式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4)平起式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塞下曲 [唐]卢纶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七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遇 霁 泰 卦 队 震 问 愿 翰
四 五 六 七
质 物 月 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先 萧 肴 豪 歌 麻 阳 庚
十六铣 十七筱 十八巧 十九皓 二十哿 二十一马 二十二养 二十三梗
十七 霰 九 屑 十八 啸 十九 效 二十 号 二十一个 二十二禡 二十三漾 十 药 二十四映 十一陌
(二)古体诗的用韵


古体诗既可以押平声韵,又可以押 仄声韵。在仄声韵中,还要区别上 声韵、去声韵、入声韵。一般地说, 不同声调的字是不可以押韵的。 除少数特殊情况外,押仄声韵的诗 差不多全是古风。
古体诗的押韵也一般以古代韵书, 即《唐韵》、《广韵》为标准,读音相 近的韵可以通押,也就是等于以后《平 水韵》的标准。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赠别 [唐]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3)仄起式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式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九 青 十 蒸 十一尤 十二侵 十三覃 十四盐 十五咸
二十四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十五径
十二锡 十三职 十四缉 十五合 十六叶 十七洽
二十五有 二十六寑 二十七感 二十八琰 二十九豏
二十六宥 二十七沁 二十八勘 二十九艳 三十 陷
古体诗的用韵可以一韵到底,如柏梁体、 入律的古风,也可以换韵。换韵的方式也是 多种多样的,如两句一换韵,四句一换韵, 六句一换韵,也可以多到十几句才换韵;可 以连用两个平声韵,也可以连用两个仄声韵, 也可以平仄韵交替。如
第七讲
绝句与古体诗的格律
一.绝句

绝句分为古绝与律绝两种,古绝 远在律诗形成之前就有了,律绝 是在律诗形成以后才有的。
(一)律绝
律绝的特点: 1.押韵限用平声韵脚, 2.依照律诗的平仄, 3.讲究粘对。

A五言律绝
(1)仄起式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仄起式首句入韵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二 古体诗

古体诗又叫古风,即不依照近体 诗的平仄、对仗,而模仿古人那 种较少束缚的诗。
1.古体诗的字数 古体诗每篇的字数没有一定的标准,一 篇之内,也字数不一。以每句的字数而 论,有(1)四言,可以认为是模仿《诗 经》而作,(2)五言,(3)七言,(4 )五七杂言,(5)三七杂言,(6)三 五七杂言,(7)错综杂言。
B 七言律绝 和七言律诗一样,七言律绝只是在 五言律绝的头节前加上两个与之平仄相 反的字,其余格式不变。也就是七言律 绝的平起式相当与五言律绝的仄起式, 七言律绝的仄起式相当于五言律绝的平 起式。
(1)平起式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平起式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古体诗的平仄


古体诗的平仄以避免入律为原则, 如果不能句句避免入律,至少不能让出 句与对句同时入律。 古体诗无论五言或七言,总以每句 的下三字为主,而腹节下字尤为重要, 平脚的句子,腹节下字以用平声为原则, 仄脚的句子,腹节下字以用仄声为原则。 以下四种形式是古体诗的常轨:
(甲)平脚 1.平平平 2.平仄平 (乙)仄脚 1.仄平仄 2.仄仄仄 其中“平平平”的形式又叫三平调,古风 的句子里,三平调最多,平韵古风中有一大 半的对句用三平调。
全篇用对仗的情况也比较常见,如
绝句四首(其三)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所以从平仄与对仗来看,律绝是 “截律诗之半,或截首尾两联,或截前 半首,或截中二联而成”。(《岘傭说 诗》)
(二)古绝
古绝,就是不受律诗格律束缚的绝句。古 绝是古体诗的一种,其特点是: (1)用仄韵, (2)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 凡是合于以上两种情况之一的,一般可以 认为是古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五言律绝以仄起式、首句不入韵为常, 七言律绝以平起式、首句入韵为常。 律绝也可以用特定的格式,即子类特殊 形式。在五言律绝中的平起仄收式中,第三 字该用平的地方可以用仄声,但要在同句第 四字中该用仄的地方用平声字进行补救。如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