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园林(一)
描写扬州园林的唯美句子(精选两篇)

描写扬州园林的唯美句子(篇一)扬州园林,又称扬州瘦西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
其风格秉持自然、浑然一体的设计理念,独特之处在于融合了江南水乡的柔美与山水园林的雅致,被誉为“人间仙境”。
以下是我为您精心创作的由70句唯美句子组成的文章:1. 扬州园林如诗如画,仿佛是大自然的抚摸。
2. 一曲长亭波月辉,扬州园林蕴藏无穷韵味。
3. 花开花落,扬州园林永恒流转。
4. 绿意融融,扬州园林恍若仙境。
5. 江水潺潺,扬州园林流淌着柔情。
6. 曲径通幽处,扬州园林别有洞天。
7. 碧水长流,扬州园林如诗如画。
8. 扬州园林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9. 奇石古树,扬州园林蕴含着岁月的积淀。
10. 游园惊梦时,扬州园林令人陶醉。
11. 松柏参天,扬州园林恒久繁荣。
12. 江南风情,扬州园林呈现出独有的韵味。
13. 赏花似曲,扬州园林宛若一幅画卷。
14. 扬州园林是大自然留给人们的最美礼物。
15. 风吹细雨,扬州园林的美更加婉约。
16. 扬州园林历经沧桑,却始终保持着独特的魅力。
17. 扬州园林展现着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
18. 扬州园林的建筑布局无不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9. 碧水蓝天,扬州园林令人心旷神怡。
20. 蜿蜒曲折的小桥流水,扬州园林宛若世外桃源。
21. 紫藤萦绕,扬州园林梦里常见的美景。
22. 扬州园林是一座可以让人们远离尘嚣的精神净土。
23. 听着鸟儿啁啾的歌声,扬州园林仿佛是动人的韵律。
24. 扬州园林的绿意让人流连忘返。
25. 花团锦簇,扬州园林处处洋溢着生机。
26. 扬州园林是对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高度赞扬。
27. 远离尘嚣,找一处扬州园林来放松心情。
28. 扬州园林是对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方式的最好诠释。
29. 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在扬州园林中得以完美展现。
30. 扬州园林不仅是美的代名词,更是灵感之源。
31. 青山绿水,扬州园林好似天地间的绿宝石。
32. 空谷幽兰,扬州园林散发着淡淡芬芳。
扬州旅游有哪些值得一去的特色园林

扬州旅游有哪些值得一去的特色园林扬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园林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
园林,是扬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扬州旅游的一大亮点。
在这里,每一座园林都仿佛是一幅精美的画卷,展现着江南水乡的韵味和人文风情。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扬州那些值得一去的特色园林。
个园,是扬州园林的代表之一。
这座园林以叠石艺术著名,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
步入个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春景”,园门两侧,修竹劲挺,石笋如破土而出,仿佛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穿过园门,“夏景”展现在眼前,池塘中荷叶田田,岸边太湖石玲珑剔透,营造出一片清凉之境。
再往里走,“秋景”以黄山石堆叠而成,山势雄伟,让人感受到秋的高远和寂寥。
而“冬景”则用宣石堆砌,如雪般洁白,地面上还铺着白色的鹅卵石,象征着冬日的积雪,给人以寒冷之感。
个园的四季假山,构思巧妙,独具匠心,让人在小小的园林中领略到四季的变化。
何园,被誉为“晚清第一园”。
它的建筑风格独特,将中式的回廊、亭台楼阁与西式的建筑元素巧妙融合。
何园的复道回廊堪称一绝,长达千余米,上下两层,将园内的建筑连接起来,漫步其中,如入迷宫。
园中的片石山房,相传是石涛和尚叠石的“人间孤本”。
水心亭则建于水中,四周景色倒映在水中,美不胜收。
何园的建筑之美,不仅体现在其精美的外观,更在于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瘦西湖,虽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园林,但它的景观却有着园林般的精致。
瘦西湖湖面狭长曲折,宛如一条碧绿的绸带。
沿湖两岸,绿树成荫,亭台楼阁错落有致。
五亭桥是瘦西湖的标志性建筑,桥身由五个亭子组成,造型别致。
二十四桥更是因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而闻名遐迩。
在瘦西湖,你可以乘坐游船,欣赏湖光山色,感受江南水乡的宁静与美丽。
小盘谷,是扬州园林中的小众精品。
它面积不大,但布局紧凑,以小见大。
园中的假山、水池、花木相互映衬,营造出清幽雅致的氛围。
扬州园林的历史沿革与文化探索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335扬州园林的历史沿革与文化探索◎周文宜摘要:文章通过研究扬州园林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与变迁,总结其在历史必然性下求异、兼容并包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扬州园林与历史文化的联系,探究其对当代城市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扬州园林;园林历史;扬州文化扬州园林源远流长,地方特色鲜明。
研究扬州园林的历史沿革及其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对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和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都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扬州园林的发展历史据《左传》记载,扬州建城于公元前486年,距今已有2500年之久。
其良好的自然与人文条件促进了扬州园林的发展,在我国古典园林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扬州园林史通常分为六个阶段:起始期、发展期、成熟期、鼎盛期、衰落期和复兴期[1]。
(1)起始期。
汉朝时,古扬州作为都城被称为“广陵”,初期的园林仅是宫苑,如刘建章台宫、吴王长洲苑等;魏晋南北朝时,文人园林和官衙园林兴起,以山水风格为主,扬州刺史徐湛之于城北建造的“起风亭”是扬州最初的官府造园。
(2)发展期。
隋朝时,隋炀帝三巡江都,兴建离宫别苑,其修建的京杭大运河促进了扬州的经济发展,由此扬州的皇家园林发展至顶峰。
唐朝时的扬州,水网遍布,交通占据极大优势,城市富庶,号称东南第一大都会。
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官署园林共同发展,大明寺、木兰院等寺观园林留存至今;私家园林中,以周济川别墅为代表,文人园林风格突出写意。
宋朝时,扬州园林建造整体减少。
北宋以官署园林为主;而南宋时的扬州受宋金交战侵扰,少有造园。
宋朝遗留的官署园林平山堂现为扬州名胜之一。
元朝时,扬州经济水平有所衰退,官署园林稀少,私家园林有居竹轩、菊轩等。
受元朝书画平远淡泊的影响,园林风格也趋于平淡,题材单一,山平水静,但意境犹在。
(3)成熟期。
明朝中后期,盐法施行,扬州经济开始恢复。
江南地区造园兴盛,匠人技艺成熟,扬州私家园林影园、于园为该时期成熟园林的代表。
清初,承明代园林余韵,扬州园林追崇自然与意境的营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著名园林有片石山房、休园、依园等。
扬州园林ppt课件

扬州园林构筑特色
• 建筑多为奇思妙构。标 新立异,表现在建筑高 敞轩豁,多用长楼,廊 道曲折悠长,亭榭形制 丰富,轻盈飘逸,五亭 桥为其标本。
• 种植:以杨柳为主,牡丹芍药繁盛,且多 古树名木,文化气韵特别浓烈。
• 此外,扬州园林的建筑外观亦介于南北之间,而 结构与细部的做法,亦兼具二者之所长:
• 柱础、 • 屋角起翘、 • 漏窗门洞、 • 门额、 • 房屋建筑
扬州·卢氏盐商住宅
卢氏盐商住宅始建于清光绪20年被誉为“盐商第一 楼”。坐落于康山文化园旁临街朝南的大门气派而考究。 置身其中淮海厅、兰馨厅、涵碧厅、怡情楼厅厅相连厅 堂阔大可设宴百席气派非凡。漫步宅内从第一进到第四 进天井两侧分布着小型花园 假山、花草、布局风格各 异构思精巧。深入后院意园里盔顶六角亭、石船舫、水 池等相映成趣。卢宅前后进深达百余米占地面积6100 多平方米。
谢谢观看
扬州园林的特色
扬州园林介绍
自汉代始有园林:多为行宫御苑 到唐代出现私家园林:富商 宋元时期:过渡期 到明清时鼎盛:计成参与设计、盐业繁盛,乾隆出巡
扬州园林地处江淮,北有大气磅礴的皇家园林可借, 南有苏州、杭州的江南私家园林可鉴,再加上大运河、 长江在此交汇,阴柔阳刚结合,扬州园林既有皇家园林 的金碧辉煌,高大壮丽的特点,又有江南园林的建筑小 品,自成一格。
个园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山艳冶而如笑, 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扬州园林构筑特色
• 何园片石山房之湖石假 山,有“人间孤本”之 称
何园
何园坐落于江苏省 扬州市的徐凝门街,被 誉为“晚清第一园”。 何园又名“寄啸山庄”。
扬州何园详细介绍

扬州何园详细介绍
何园,被誉为“晚清第一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是一处展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之美的历史文化名园。
以下是关于何园的详细介绍:
1. 历史背景:何园始建于清代中期,最初名为“寄啸山庄”。
1883年,由何芷舠购得并扩建,后来因园主姓何而俗称何园。
它不仅是扬州私家园林的代表,还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 园林特色:何园占地面积约为1.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7,000平方米。
其艺术风格南北兼容、中西合璧,被称为“晚清第一园”。
园林拥有“天下第一廊”的复道回廊、“天下第一山”的片石山房、“天下第一窗”的复道回廊花窗以及“天下第一亭”的水心亭等著名景点。
3. 设计亮点:园内片石山房系明末清初画坛巨匠石涛叠石作品,它是石涛在人间的孤本之作。
园中的建筑和景致相得益彰,如墙上的大方镜构成的“镜花水月”胜景,以及南墙镂空的大方窗框将自然景色引入室内形成“琴棋书画”的意境。
此外,何园曾是许多名人寓居之地,如何园与多个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家族有着紧密的联系。
总的来说,何园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精致与雅致,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研究中国近代史和园林艺术的重要场所。
扬州个园景点介绍讲解

扬州个园景点介绍讲解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扬州个园参观游览。
我是讲解
员小徐,大家叫我小徐就好。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个园的
相关知识。
个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
(1662~1722年),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是扬州园林的代表作品。
个园占地面积约
45亩,主要建筑面积为1420平方米。
其中个园主厅“个园”是
扬州园林中最大的厅堂,也是中国园林中最大的厅堂类建筑。
大
厅采用“屏山式”结构,由8个天井将厅内空间连通。
厅前设四
扇屏风,中间4块玻璃用于采光和通风,在中国园林中比较少见。
现在我们来到了一楼大厅,厅内有一根立柱。
这是中国园林
中最大的圆柱体。
柱子的四周都是雕花的栏杆,上面刻有回纹和
水波纹图案。
这些雕花雕刻精美、线条流畅、构图均衡、寓意吉祥。
大家可以看到我身后的柱子上有“清式”和“明式”两种不
同样式的雕刻,其中“清式”代表清代雕刻风格,而“明式”则
代表明代雕刻风格。
—— 1 —1 —。
扬州著名的园林景观有哪些特色

扬州著名的园林景观有哪些特色扬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园林景观闻名于世。
扬州园林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融合了南方之秀与北方之雄,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探寻扬州著名园林景观的特色。
扬州园林的一大特色在于其精湛的叠石艺术。
个园的四季假山堪称叠石艺术的典范。
春山以笋石穿插于竹林间,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山以太湖石堆叠,营造出夏日的清幽与凉爽;秋山以黄石堆叠,如秋日的满山红叶,壮美而绚丽;冬山则以宣石堆叠,如雪般洁白,配上墙上的风孔,给人以寒风凛冽之感。
叠石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园林主人对自然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
扬州园林中的建筑风格也是别具一格。
何园的复道回廊是其建筑的一大亮点,长达千余米的回廊将园内的亭台楼阁连接在一起,即使在雨天,也能在园内闲庭信步而不被雨水打湿。
建筑的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展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门窗上的木雕图案精美细腻,富有寓意。
园内的建筑布局巧妙,既注重实用性,又体现了美观性,与周围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水是扬州园林不可或缺的元素。
瘦西湖的湖水蜿蜒曲折,如一条灵动的绸带贯穿整个景区。
湖水清澈见底,微风拂过,波光粼粼。
沿湖而建的亭台楼阁、桥梁水榭倒映在水中,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五亭桥是瘦西湖的标志性建筑,桥上建有五座亭子,造型别致,桥下有十五个桥洞,每当月圆之夜,十五个桥洞各衔一月,形成“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奇妙景观。
水的灵动为园林增添了几分诗意与浪漫。
扬州园林中的花木配置也十分讲究。
个园中的竹子种类繁多,有毛竹、刚竹、紫竹等,形成了一片翠绿的竹海。
何园中的牡丹、芍药等花卉在春季竞相绽放,争奇斗艳。
花木的选择不仅考虑了季节的变化,还注重色彩和形态的搭配,使园林在不同的季节都能展现出独特的风貌。
园林中的文化内涵更是丰富深厚。
扬州园林多为文人雅士所建,他们将自己的文化修养和人生追求融入到园林的设计之中。
园林中的匾额、楹联、诗词等,无不体现着主人的情趣和思想。
风景园林艺术原理——扬州园林,影园

风景园林艺术原理论文扬州园林——影园Yangzhou Gardens—Yingyuan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明代江南园林扬州园林影园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the southern chinese garden Yangzhou gardens Yingyuan扬州影园,是目前唯一一座迄今不存而得到研究并复建的明代江南园林。
该园受到如此重视,一方面,在于该院在扬州文化史上的地位——影园主人郑元勋(公元1604—1645),崇祯十六年进士,累官至兵部职方司主事,为明末扬州城重要文士,所构影园,极负盛名。
因其建在柳影、水影、山影之间,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题名“影园”,落成后元勋在此宴集诗会,名重一时,并有诗集《影园诗稿》为后世传送。
另一方面影园由明代后期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著名造园家计成主持设计与建造,同年,计成完成中国最早的和最系统的造园著作《园冶》。
影园是计成所造之园中唯一有详细园记留存的,从而成为研究计成以及园冶的造园方法与思想的重要例证。
再一方面,崇祯十三年(1640)夏季,影园里黄牡丹盛开,正巧又是参加会试的文士南返,郑元勋和复社(明末江南文士、政治组织)另一位领袖人物冒襄邀集诸多江南名士举行赛诗会,以黄牡丹为题,即席分韵。
后来,郑元勋把个人的诗稿按照科场防止作弊的方法糊名易书,由冒襄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呈东南文坛领袖钱谦益,请他评定等次。
结果,钱谦益以黎遂球所作的十首为第一,郑元勋制作了两只刻着“黄牡丹状元”的金觥赠送给他。
黄牡丹本来就很少见,士子下第南返,参加盛会,又夺得“牡丹状元”,也实属奇遇巧合,这件事自然也成为扬州文坛上的一段佳话,为国内文士一再称道。
i影园园址在扬州城外西南隅,荷花池北湖,二道河东岸中长屿上。
影园前后夹水,隔水蜀冈蜿蜒起伏,尽作山势,柳荷千顷,萑苇生之。
园户东向,隔水南城脚岸皆植桃柳,人呼为‘小桃源’。
”入门山径数折,松杉密布,间以梅杏梨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园林(一)
扬州园林里最富诗情画意的是叠石掇山,这就是所谓“深意画图,余情丘壑”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
这段关于园林如画的论述,正可借用来表达扬州园林的审美特点。
总之,扬州园林,不特一年四季景色不同,就是一日之中亦景色互殊,至于雨雪阴晴中的景色更是变幻无穷。
春赏桃花、夏观池荷、秋看红叶、冬品腊梅……均是别具风韵的赏心乐事。
这些借助不同时间流程而呈现的园林美景,唯有抓住“良辰”,方可获得无穷之美感。
扬州个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东关街的北段,是中国园林中以叠石见长的著名园林景观,亦是全国的四大名园之一。
个园建成于清朝的嘉庆年间,为大盐商黄英泰的居所。
园内有多种竹,园主人又特别爱竹,认为竹本固、心虚、体直、节贞,有君子之风。
竹叶形状类似“个”字,故取名“个园”。
个园的名字令人想起宋朝文学家苏轼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的诗意。
原来个园竹子品种不下百种,现已不存。
如今个园的个性不在其竹,而在于其四季假山大布局之巧,选材之净,构思之绝,兼南方之秀于北方之雄浑于一体,真是别具特色。
个园中最大的特色便是"四季假山"的构思与建筑。
起布局之奇,用石之
奇,在中国园林艺术中可谓是独树一帜。
在面积不足五十亩的园子里,竟然开辟了四个形态逼真的假山区,分别命以春、夏、秋、冬之称。
整个园子以宜雨轩为中心,游人沿着顺势真的方向,可尽览四季秀景。
"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
"从用石极奇的角度上讲,个园采用了不同质料的石料,以体现不同的季节。
十二生肖石象征生机勃勃的春天,玲珑剔透的太湖石象征盛夏的江南秀色,引用黄石烘托秋天群山峻秀的挺拔身姿,更用颜色洁白的雪石突出冬日里积雪未化的寒冷感觉。
湖石假山:在园中西北角,选用玲珑剔透的湖石叠成。
山前有池水,山下有洞室,水上有曲梁。
山上葱郁,秀媚婀娜,巧夺天工。
洞室可以穿行,拾级登山,数转而达山顶。
山顶建一亭,傍依松虬曲,凌云欲去。
山上磴道,东接长楼,与黄石山相连。
黄石假山:在园中东北角,用粗犷的黄石叠成,拔地而起,险峻摩空。
山顶建四方亭,山隙古柏斜伸,与嶙峋山石构成苍古奇拙的画面。
山上有三条磴道,一条两折之后仍回原地,一条可行两转,逢绝壁而返。
惟有中间一路,可以深入群峰之间或下至山腹的幽室。
在山洞中左登右攀,境界各殊,有石室、石凳、石桌、山顶洞、一线天,还有石桥飞梁,深谷绝涧,有平面的迂回,有立体的盘曲,山上山下,又与楼阁相通,在有限的天地里给人以无尽之感,其堆叠之精,构筑之妙,可以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现今江南园林中成为仅存孤例。
宣石假山:在园内南部,宣石又称雪石,内含石英,迎光则闪闪发亮,
背光则耀耀放白。
此地是阳光直射不到的地方,所以无论是近观或远看,都似覆盖着一层未消的残雪,隐隐散出逼人的寒光。
也许是农业文明的缘故,中国文化里有一种对季节的敏感。
苏州园林也是如此,尽管风格纷呈、气象万千,从季节入手,也可以把它们分出个春夏秋冬。
当然,这更多的是依赖于欣赏者的艺术感觉。
说来也巧,苏州园林,挂在嘴上的就是四大名园,像春夏秋冬一样,它也是四个单元。
四大名园的顺序按朝代排列,宋元明清,依次对应为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
这种排列,由造园年代而定,虽然园林专家有不同的说法,但约定俗成。
宋代的沧浪亭,元代的狮子林,明代的拙政园,清代的留园,从艺术感觉上着手,它们的顺序可能就要换一换了。
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从中国私家园林这个方面而言,拙政园的造园规模和造园构想,都可以说是像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春风拂拂,春水漫漫,流连于亭台楼阁之间,一如流连光景。
拙政园雍容华贵、优雅大方,喜欢昆剧的人不去拙政园转转,会有许多遗憾。
造园和演戏;游园和听戏,有一种文理上的缠绵,正如“梧竹幽居亭”上的那一副对联所示: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拙政园在风格上与昆剧的魁首《牡丹亭》极为相似。
拙政园还有一个神话,就是说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以其为蓝本,给书中
大小贵贱的人物搭出个舞台,一场悲欢离合的故事就这样上演了。
但即使是春的风格的拙政园,还是能感到它秋的气息,从那些匾额上就能一目了然,匾额往往是一处园景的主题词:“秫香馆”——秫香,就是稻谷飘香的意思。
苏东坡有诗曰“秋来有佳兴,秫稻已含露”。
《红楼梦》可以和它对应的是“大观园”里也有个“稻香村”,命意相同。
“待霜亭”,就更不言而喻了。
因为中国文化对季节的敏感是一种隐形结构,所以拙政园里秋天的故事,有时候也是隐隐约约。
“见山楼”,如果不知道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它的出处,也就感受不到爽爽的秋意;“留听阁”,如果不知道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它的出处,也就感受不到飒飒的秋意……
夏
如果把拙政园认作娴静,留园就是幽静;如果把拙政园认作春容,留园就是夏姿。
从窄门进到长廊,通过一扇扇漏窗往外望去,经幢,枫树,栏杆,湖石……折回身,踱步到“绿阴水榭”,盛夏就来了。
盛夏带着绿阴就来了。
水榭里的窗,是空透的,与长廊上的漏窗形成对比,一个像是清式家具,一个像是明式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