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城市文化与园林

合集下载

扬州市个园:历史遗迹与园林景观的结合

扬州市个园:历史遗迹与园林景观的结合

扬州市个园:历史遗迹与园林景观的结合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精美的园林景观。

在扬州市区的中心地带,有一处独具魅力的景点,名为个园,它完美地结合了历史遗迹与园林景观。

个园位于扬州市广陵区宝塔弄,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

它是明代文学家吴澄的故居,也是明代“扬州八怪”之一的吴锡福的住所。

因为这两位文化名人的居住,个园逐渐成为文人雅士的聚集地,很多诗词、字画的创作也在此展开。

个园的设计充分考虑了扬州的地理环境和风光特色。

园内以水为中心,以山为背景,通过巧妙的布局与建筑,营造出一种恬静而又精致的氛围。

进入园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飞檐翘角、青砖灰瓦的古式建筑——明代建筑风格的三门,这是进入个园的门户。

三门之后是一座池塘,名为“龙门”,龙门上方有一座小亭子,名为“天桂亭”。

站在亭中,远远望去,湖面上荷叶点点,水鸟嬉戏其中,如诗如画。

个园内还有一些建筑和景点非常引人注目,比如“玉螺潭”、“卧云洞”等。

其中,“玉螺潭”是一座小型的湖泊,由于湖水碧绿如玉螺,而得名。

湖边建有一座亭子,名为“倒影亭”,亭子倒映于湖水之中,形成美丽的倒影,非常诱人。

而“卧云洞”则是个园内的一座小山洞,洞内有瀑布从山壁上飞泻而下,仿佛一条飞瀑从虚无之中降临人间,给人一种虚幻的感觉。

个园中最著名的景点莫过于“题扇亭”。

这座亭子位于园内的高地上,亭子四周种满了细叶黄杨树,给人一种绿意盎然的感觉。

亭子的名字源自明代文学家郑燮的一首诗:“谴幄端晴未为云,烦叠叠扇四时君。

倚窗睡宿扬州梦,红衣画船碧潮群。

”这首诗现存于个园内,被刻在一方竹扇上。

亭子旁边有一片草坪,四季草木葱茏,是个理想的休闲场所。

个园不仅是一处自然景观,也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在园内,还保存着许多明代文人的文物和手迹,如吴澄的书法作品、吴锡福的字画等。

这些文物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也是了解扬州文化和个园历史的重要窗口。

如今,个园已成为扬州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扬州文化

扬州文化

扬州文化扬州是国务院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14年将迎来建城2500周年。

自汉代起,扬州便形成了“孳货盐田,铲利铜山”的繁盛景象;唐代的扬州,更是物富民殷,富甲天下,其“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的恢宏气势,使扬州成为全国第一大城市;清代的扬州,已跻身世界十大城市的前列,占全国财政税收四分之一的扬州盐业,“损益盈虚,动关国计”。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的淮左名都以其“枕江臂淮”的形胜,几度辉煌,几度鼎盛,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厚的文化资源。

一、运河文化扬州是一座处处洋溢着水的风情的文化名城。

吴王夫差在扬州开凿了世界上最早的运河——古邗沟,也孕育了中国唯一的与古运河同龄的“运河城”——扬州。

隋炀帝大规模全线开凿大运河以此为中心;春秋古邗沟、隋代古运河、元代京杭大运河在这里汇集。

古运河河道虽历经迁徙,但扬州的中枢地位却从来没有变化过。

扬州是与古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是受古运河影响和恩泽最大的城市,从而也是最有资格向世人展示古运河文明的城市。

古运河孕育了扬州城市、造就了扬州湖河、扩大了扬州地域、格局了扬州街巷、带动了扬州经济、奠基了扬州文化。

古运河是扬州城市最具文化积淀的构想符号之一。

正因如此,扬州被确定为“京杭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申遗’工作”牵头城市。

二、盐商文化扬州盐商,不仅在绵延千里的古运河沿线,甚至在中国历史上都是一个特有的现象,盐商也为扬州留下了一份极为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是一个被商人(主要来自徽州的客商)改变的城市。

明清时期的扬州,政府把盐业垄断管理机构两淮盐运史和两淮盐运御史设在扬州,使扬州成为全国最大的食盐集散地。

徽商相对于晋商,多了一点叫做“旨趣”的东西,正是这种“旨趣”,对扬州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盐商喜欢优美的居住环境,于是形成了成熟的园林建筑市场;盐商喜欢附庸风雅,养着大量的文人清客,于是出现了“扬州八怪”;盐商喜欢灯红酒绿,于是出现了发达的戏曲艺术和戏院;盐商喜欢山珍海味,于是出现了淮扬菜系和名厨,成就了扬州的饮食文化;盐商喜欢悠闲,于是出现了大量的茶馆和澡堂,衍生出扬州的沐浴文化。

扬州有哪些不容错过的文化遗产

扬州有哪些不容错过的文化遗产

扬州有哪些不容错过的文化遗产扬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拥有着众多不容错过的文化遗产,它们犹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扬州的瘦西湖。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位于扬州市城西北郊。

其园林群景色怡人,融南秀北雄为一体,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

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长堤春柳、四桥烟雨、徐园、小金山、吹台、五亭桥、白塔、二十四桥、玲珑花界、熙春台、望春楼、吟月茶楼、湖滨长廊、石壁流淙、静香书屋等两岸景点,俨然一幅天然秀美的国画长卷。

瘦西湖的美,不仅在于其自然风光,更在于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

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众多诗篇,使其成为了扬州文化的重要象征。

扬州园林也是扬州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笋石、湖石、黄石、宣石叠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园法则与山水画理于一体,被园林泰斗陈从周先生誉为“国内孤例”。

何园,又名“寄啸山庄”,其回廊曲折,复道行空,假山贴墙而筑,享有“晚清第一园”的美誉。

这些园林不仅展现了高超的建筑技艺,更体现了扬州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趣。

在园林中漫步,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一同感受那份宁静与优雅。

扬州的古运河同样是不可忽视的文化遗产。

扬州古运河是整个京杭大运河中最古老的一段,与隋炀帝开凿的运河完全契合。

古运河扬州段是大运河最古老的一段,从瓜洲至宝应全长约 125 公里。

它见证了扬州的兴衰变迁,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

河畔的古迹众多,如东关古渡、普哈丁墓园等。

如今,古运河两岸已成为人们休闲漫步的好去处,游客可以乘船游览,欣赏沿岸的风光,感受千年运河的魅力。

扬州的雕版印刷技艺更是世界闻名。

雕版印刷始于唐朝,在扬州有着悠久的历史。

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雕版印刷工艺,传承着这一古老的技艺。

从选材、雕刻到印刷,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

雕版印刷的书籍,字体优美,版式古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扬州的剪纸艺术同样独具特色。

扬州的文化特色有哪些亮点值得了解

扬州的文化特色有哪些亮点值得了解

扬州的文化特色有哪些亮点值得了解扬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

它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沉淀,拥有着丰富多样且独具魅力的文化特色。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扬州,探寻那些值得了解的文化亮点。

扬州的园林艺术堪称一绝。

扬州园林以其精致、典雅、小巧玲珑而闻名于世。

与苏州园林的风格略有不同,扬州园林更注重将建筑与自然景观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

个园,以叠石艺术著名,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季假山,构思精巧,让人仿佛在时光中穿梭。

何园则将廊道建筑的艺术发挥到极致,长达 1500 米的复道回廊,左右分流、高低勾搭、衔山环水、登堂入室,形成全方位立体景观和全天候游览空间,被誉为“晚清第一园”。

这些园林不仅是建筑艺术的杰作,更是扬州文化中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追求的生动体现。

扬州的饮食文化同样令人陶醉。

扬州菜属于淮扬菜系,以选料严谨、制作精细、注重本味、清鲜平和而著称。

扬州炒饭,颗粒分明、香气扑鼻,融合了鸡蛋、火腿、虾仁等丰富食材,成为了享誉海内外的美食代表。

狮子头,口感鲜嫩,肥而不腻,其制作工艺极为讲究,需经过细切粗斩、多道工序的烹制,才能成就这道美味。

富春包子,皮薄馅大,汁多味美,一口下去,满满的幸福感。

此外,还有文思豆腐,厨师凭借精湛的刀工将豆腐切成发丝般粗细,入口即化,充分展现了扬州菜的细腻与精致。

扬州的饮食文化,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更蕴含着扬州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扬州的传统工艺更是扬州文化的瑰宝。

扬州漆器历史悠久,工艺精湛。

其色彩绚丽,图案精美,品种繁多,有屏风、家具、瓶罐等。

漆器制作采用髹饰工艺,经过多道工序,使得漆器表面光滑如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扬州剪纸以其线条流畅、构图精巧而闻名。

剪纸艺人用手中的剪刀,将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和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无论是花鸟鱼虫还是人物故事,都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扬州的园林景观设计有哪些独特之处

扬州的园林景观设计有哪些独特之处

扬州的园林景观设计有哪些独特之处扬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以其独特的园林景观设计闻名于世。

扬州园林宛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江南水乡的画卷之中,展现出别样的魅力与风情。

那么,扬州的园林景观设计究竟有哪些独特之处呢?首先,扬州园林在布局上独具匠心。

与苏州园林的小巧精致不同,扬州园林往往更为大气开阔。

其布局注重整体的对称性和中轴线的运用,给人一种庄重、规整的感觉。

例如,个园的四季假山,以石笋、湖石、黄石、宣石分别堆叠出“春、夏、秋、冬”四景,围绕着住宅有序分布,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种布局方式不仅使得园林景观层次分明,而且在视觉上营造出一种恢宏的气势。

其次,扬州园林善于利用水景。

扬州地处长江与运河交汇处,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

在园林设计中,水景的运用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园林中的池塘、溪流、湖泊与建筑、山石相互映衬,增添了许多灵动之美。

瘦西湖就是扬州园林水景的杰出代表,湖水蜿蜒曲折,两岸垂柳依依,亭台楼阁错落有致。

乘船游览瘦西湖,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之中,令人陶醉。

再者,扬州园林的建筑风格别具一格。

其建筑融合了南方的精致与北方的雄浑,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园林中的亭台楼阁、轩榭廊舫,造型精美,工艺精湛。

建筑的屋顶多采用歇山顶、硬山顶等形式,线条简洁流畅,给人以稳重之感。

同时,建筑的装饰也极为讲究,木雕、砖雕、石雕等工艺精美绝伦,展现了扬州工匠的高超技艺。

扬州园林的叠石艺术也是一绝。

叠石是扬州园林中重要的景观元素之一,工匠们通过巧妙的堆叠,营造出各种形态各异的假山。

个园的四季假山就是叠石艺术的经典之作,春山以石笋为主,仿佛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夏山以太湖石堆叠而成,玲珑剔透;秋山用黄石堆叠,山势雄伟;冬山则以宣石堆叠,如雪般洁白。

这些假山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能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意境。

此外,扬州园林的植物配置也十分巧妙。

园林中种植了各种各样的植物,如梅花、竹子、桂花、柳树等。

这些植物根据季节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景色。

扬州旅游感想

扬州旅游感想

扬州旅游感想一、扬州的历史与文化1.1 扬州的悠久历史扬州位于中国江苏省,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的城市。

自古以来,扬州就是文化繁荣的中心,孕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和历史遗迹。

1.2 扬州的文化底蕴扬州的文化底蕴深厚,许多传统文化元素在这里得到了保留和传承。

扬州的园林、曲艺、美食等都是其独特的文化符号。

二、扬州的自然风光2.1 瘦西湖瘦西湖是扬州的一大自然景观,湖水清澈,周围的山峦环绕,景色十分优美。

在湖上游船,可以欣赏到扬州独特的水乡风情。

2.2 个园个园是扬州著名的古典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杰作之一。

园内的建筑、花草树木布局得体,给人一种宁静和美丽的感觉。

2.3 瘦西湖湿地公园瘦西湖湿地公园是扬州的生态保护区,这里有丰富的湿地植被和各种珍稀动植物。

在这里可以近距离接触大自然,感受到扬州的生态之美。

三、扬州的名胜古迹3.1 个园个园不仅是一座美丽的园林,还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建筑群。

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古代建筑的精妙设计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3.2 瘦西湖烟雨楼瘦西湖烟雨楼是扬州的一座古建筑,建于明代,是扬州的地标之一。

楼内保存着许多历史文物和艺术品,展示了扬州的历史和文化。

瘦西湖博物馆是一座以瘦西湖文化为主题的博物馆,馆内展示了瘦西湖的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

通过参观博物馆,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扬州的历史和文化。

3.4 瘦西湖湿地公园瘦西湖湿地公园是一处集生态保护、旅游观光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湿地景色,还可以学习到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四、扬州的美食文化4.1 扬州炒饭扬州炒饭是扬州的一道传统名菜,以炒饭的鲜美和独特的做法而闻名。

扬州炒饭的特点是粒粒分明,色香味俱佳。

4.2 扬州狮子头扬州狮子头是扬州的一道传统名菜,以肉质鲜嫩、味道鲜美而受到广大食客的喜爱。

狮子头形状酷似狮子的头部,因此得名。

4.3 扬州灌汤包扬州灌汤包是扬州的一道著名小吃,以皮薄、汤多、馅鲜而闻名。

灌汤包的制作需要独特的技巧,吃起来口感鲜美,回味无穷。

扬州园林的历史沿革与文化探索

扬州园林的历史沿革与文化探索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335扬州园林的历史沿革与文化探索◎周文宜摘要:文章通过研究扬州园林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与变迁,总结其在历史必然性下求异、兼容并包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扬州园林与历史文化的联系,探究其对当代城市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扬州园林;园林历史;扬州文化扬州园林源远流长,地方特色鲜明。

研究扬州园林的历史沿革及其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对研究中国古典园林和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都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扬州园林的发展历史据《左传》记载,扬州建城于公元前486年,距今已有2500年之久。

其良好的自然与人文条件促进了扬州园林的发展,在我国古典园林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扬州园林史通常分为六个阶段:起始期、发展期、成熟期、鼎盛期、衰落期和复兴期[1]。

(1)起始期。

汉朝时,古扬州作为都城被称为“广陵”,初期的园林仅是宫苑,如刘建章台宫、吴王长洲苑等;魏晋南北朝时,文人园林和官衙园林兴起,以山水风格为主,扬州刺史徐湛之于城北建造的“起风亭”是扬州最初的官府造园。

(2)发展期。

隋朝时,隋炀帝三巡江都,兴建离宫别苑,其修建的京杭大运河促进了扬州的经济发展,由此扬州的皇家园林发展至顶峰。

唐朝时的扬州,水网遍布,交通占据极大优势,城市富庶,号称东南第一大都会。

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官署园林共同发展,大明寺、木兰院等寺观园林留存至今;私家园林中,以周济川别墅为代表,文人园林风格突出写意。

宋朝时,扬州园林建造整体减少。

北宋以官署园林为主;而南宋时的扬州受宋金交战侵扰,少有造园。

宋朝遗留的官署园林平山堂现为扬州名胜之一。

元朝时,扬州经济水平有所衰退,官署园林稀少,私家园林有居竹轩、菊轩等。

受元朝书画平远淡泊的影响,园林风格也趋于平淡,题材单一,山平水静,但意境犹在。

(3)成熟期。

明朝中后期,盐法施行,扬州经济开始恢复。

江南地区造园兴盛,匠人技艺成熟,扬州私家园林影园、于园为该时期成熟园林的代表。

清初,承明代园林余韵,扬州园林追崇自然与意境的营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著名园林有片石山房、休园、依园等。

扬州的文化底蕴如何影响当地的建筑风格

扬州的文化底蕴如何影响当地的建筑风格

扬州的文化底蕴如何影响当地的建筑风格扬州,这座古老而美丽的城市,坐落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种文化底蕴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深深地影响着当地的建筑风格,使其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扬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在漫长的岁月中,它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兴衰,却始终保持着独特的文化特色。

扬州文化融合了江南的婉约与北方的豪放,兼具了儒雅与质朴的气质。

这种独特的文化气质在扬州的建筑风格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扬州的传统建筑多以砖木结构为主,注重对称和平衡。

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和谐、稳定的理念相契合。

例如,扬州的明清住宅,通常有规整的四合院布局,房屋围绕着中心的庭院而建。

这种对称的布局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更体现了家庭秩序的严谨和尊卑有序的传统观念。

扬州文化中的儒雅之风也在建筑装饰上有所体现。

建筑的门窗、栏杆、梁枋等部位常常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花卉、人物、动物等,线条流畅,工艺精湛。

这些雕刻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比如,牡丹象征着富贵,梅花寓意着坚韧,通过这些图案,人们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扬州的建筑风格还受到了当地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扬州地处江南水乡,气候湿润,雨水较多。

因此,建筑的屋顶坡度较大,有利于排水。

而且,为了防潮,建筑的底层通常会抬高,采用架空的方式。

此外,扬州的河道纵横交错,为了方便出行和运输,许多建筑都临近河道而建,形成了独特的“河房”建筑。

扬州是一个商业繁荣的城市,其文化中也蕴含着浓厚的商业气息。

在建筑风格上,表现为临街店铺的密集和多样化。

这些店铺门面小巧而精致,招牌醒目,吸引着过往的行人。

店铺内部布局合理,充分利用空间,展现了扬州商人的精明和务实。

扬州的园林建筑更是扬州文化的瑰宝。

扬州园林以小巧玲珑、意境深远而著称。

园林的布局讲究曲折迂回,移步换景,让游人在有限的空间中感受到无限的韵味。

这与扬州文化中追求含蓄、内敛的审美情趣相呼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城市文化与园林
城市文化对于园林文化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说是城市兴,则园林兴;城市败,则园林败。

从城市文化的兴衰与园林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可以看出,园林的起源和发展不是凭空而来的,园林所在城市文化的背景和变动直接导致了园林的诞生和毁灭,而在其发展过程中,城市文化的跌宕起伏则始终左右着园林的发展变化。

园林文化永远无法摆脱城市文化对它的控制,会始终同所在城市的文化背景、环境、变化等方面保持一致。

不仅如此,城市文化对园林所处的地理位置、内部布局、意境和整体风格,直到景观(山水、建筑、花术植物、楹联匾额)的具体设置也存在着重要影响。

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即位,同年征发民工百余万人修建开发通济渠、永济渠、江南河(统称为大运河)。

位于大运河和长江交汇处的扬州,一跃成为南北水陆交通枢纽,这是扬州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由此遂成为“雄富冠天下”。

的东南经济区中心城市。

“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

,由此扬州成为了当时天下数一数二的大都市,城市文化也随之达到了鼎盛。

扬州便利的交通使得其在汤和北宋期间繁华,“广+陵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扬州当时唐代的东南盐业中心;扬州又是全国铸造铜钱和铜器的中心之⋯,天宝时全国共有九十九个铸钱炉,扬州就占了十个;扬州的造船业和丝织业电非常发达,《新唐书·地理志》所载扬州进贡的物产中,就有“绵、蕃客袍锦、被锦、半臂锦、独窠绫”五种。

间扬州经济的发展催生了私人富商的造园风气,唐代诗人姚合在《扬州春词三首》中说:“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

私人园林见于文献的有常氏南郭幽届、樱桃园、郝氏园、周师儒家园等。

扬州早期的繁荣为扬州后来园林的繁荣沉淀了大量的建园经验。

明朝永乐帝迁都北京后,为开通漕运,重新修浚大运河,扬州从元代的一片荒败中重新成为了南北交通的枢纽和全国财货的集散地以及赫运漕运的重镇。

明嘉靖、万历后,随着商品流通领域扩大,经济活动频繁,孕育并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扬州何园煦春堂大厅大门
两侧便采用了西方建筑方法,选用整块四平方米的九毫米玻璃配成窗,有利于采光。

扬州盐业的发达造就了大批盐商,他们对于园林的爱好健避了扬州园林的犬发展。

盐商们凭借其雄厚的资本追求奢靡的生活,他们不惜一掷万金,营造园林,争奇斗艳。

清代前期扬州园林数十处,城外名声三十六出,共三十九个风景点。

“率皆商人自修其业,供奉嶷游乏所”。

康熙、乾隆分别六次南巡,大多驻跸扬州,这也刺激着地州县官吏、巡盐御使、画家文人、科举精葵潋及裁蠢大爨遴就联会起来不停修善扬州园林。

至今遗留下来的扬州园林透露出浓重的扬州人文气息,扬州园林佳苑林立,花卉遍地,各处园林都种有芍药,尤其是二十四桥,桥边遍植芍药,此外隋炀帝喜爱的琼花、瘦西湖边的桃花、梅岭上的各种梅花都是扬州园林申比较常见的花卉。

园林内的书画墨迹也是园林的必备品,无论是湖上园林还是城市园林,无一处不缀有楹联,少则一幅几幅,多则十几幅。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

扬州园林的山水讲究平地叠石成山景。

扬州园林的面积不大,但却十分精细,充满皇家和贵族气息。

园林不是单独存在和发展的,园林实际上是城市文化的代言人和舞台,园林存在的作用就是表现和继承城市的本土文化。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肌理和文化结构,缺乏文化底蕴的城市景观建设会产生一座没有内在精神支撑的脆弱的都市。

城市文化造就了城市园林,而园林是城市文化的体现,而且历久弥新。

庄雷
人文学院社会工作1012
10206022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