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胡辣汤的发展历史.doc
关于逍遥镇胡辣汤调研报告

关于逍遥镇胡辣汤调研报告逍遥镇胡辣汤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逍遥镇是我国一个著名的镇,以胡辣汤而闻名于世。
胡辣汤作为当地的特色美食,一直以来备受游客和食客的喜爱。
为了更好地了解逍遥镇胡辣汤的制作原料、制作方法以及消费者的口味需求,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以便更好地推广和发展这一美食。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式,以获取更准确和全面的信息。
三、调研结果1. 胡辣汤的制作原料:调研结果显示,逍遥镇胡辣汤的制作原料主要包括:牛肉、猪肉、鸭血、豆腐干、藕粉等。
这些原料选用新鲜的食材,并经过精心调配和烹饪,确保胡辣汤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2. 胡辣汤的制作方法:逍遥镇胡辣汤的制作方法依照传统配方,经过酱料的熬制和调料的融合,然后与各种原料一同熬煮。
胡辣汤具有麻辣鲜香的特色,通过配料的合理搭配和火候的把控,使得胡辣汤的味道独特迷人。
3. 消费者的口味需求:我们采访了逍遥镇本地居民和游客,发现消费者对于胡辣汤的口味需求主要集中在辣度和麻的程度上。
大多数消费者喜欢辣味浓郁,麻感适中的胡辣汤。
此外,消费者对于胡辣汤的鲜香味道、汤料的丰富和口感的爽滑也有着较高的要求。
四、调研结论1. 胡辣汤的制作要注重选用新鲜的食材,并进行精密的调配和烹饪,以保证胡辣汤的口感和营养价值。
2. 胡辣汤的制作过程需要掌握好火候和配料的搭配,以确保味道独特和可口。
3. 胡辣汤的口味需求主要集中在辣度和麻的程度上,同时也要注重鲜香味道、汤料的丰富和口感的爽滑。
五、推广和发展建议1. 提升产品质量:逍遥镇胡辣汤作为地方特色美食,应注重提升产品质量,确保食材的新鲜和营养,并精心调配和烹饪,以提供更好的口感和味觉体验。
2. 拓宽销售渠道:胡辣汤适合在各类美食街、小吃摊位和旅游景点等地方销售,逍遥镇可以考虑通过开设连锁店、推出外卖业务等方式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销量。
3. 加强包装和宣传:胡辣汤的包装和宣传也是吸引消费者注意的重要因素。
逍遥胡辣汤的历史渊源

逍遥胡辣汤的历史渊源明朝嘉靖年间,朝中大臣为讨皇帝欢欣,从一高僧处得到一付助寿延年的调品秘方献上,奏以烧汤饮之,皇帝品尝后龙颜大喜,遂命之为“御汤”。
明朝末年,流落在外的御厨赵纪途径逍遥,看到东门紧邻沙河,舟楫驰骋,西门近依颍河,形势天成,两河逶迤东流,镇中寨堡坚固,乃地灵水秀之地,赵纪决计隐居。
于是,皇宫秘方便流传此地。
百姓们以此秘方所熬制的粥汤酸辣扑鼻,醇香四溢,俗称“胡辣汤”。
斗转星移,岁月流逝,该汤越传越远,因盛于逍遥,故称为“逍遥胡辣汤”。
该汤以小麦面粉、熟牛、羊肉为主,佐以砂仁、花椒、胡椒、桂皮、白芷、山奈、甘草、木香、豆蔻、草果、良姜、大茴、小茴、丁香等近三十余种纯天然植物香料,根据不同的配比综合熬制而成,加入新时代创造出来的味精,适量的香油、陈醋,不仅香辣扑鼻,美味可口,而且具有健脾开胃、化痰止咳、祛风驱寒、活血壮骨、滋阴壮阳、清热解毒、提神醒目、利尿通淋、调中和气等神奇功效。
逍遥胡辣汤是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瑰宝,是中原民间饮食文化优秀品牌。
为使逍遥胡辣汤这一闻名遐迩的风味小吃赐福后人,近十多年来,在西华县委、县政府大力引导和支持下,大批掌握胡辣汤手艺的百姓走出家门,外出经营胡辣汤,伴随着经营规模的发展壮大,逍遥胡辣汤产业迅速由河南拓展到全国各大、中城市,越做越强,逍遥胡辣汤在许多地方达到家喻户晓,被赞为“北京大碗茶,逍遥胡辣汤”。
目前,全县从事胡辣汤经营者达5万多人,汤锅2万多人,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数百个大中城市,年纯收入达3亿元,仅逍遥镇就有胡辣汤经营者1万余人,汤锅5000多口,年创收1.2亿元。
成为西华农民发家致富的一条成功途径。
2003年2月,由西华县人民政府主办、逍遥镇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逍遥胡辣汤美食节暨胡辣汤大赛”在逍遥镇成功举办,并成立了逍遥胡辣汤协会。
同年6月,逍遥胡辣汤协会选派代表参加在厦门举办的全国中华名吃大赛,逍遥胡辣汤一举获得由中国烹饪协会誉名的“中华名吃”称号。
胡辣汤的由来及制作

胡辣汤的由来胡辣汤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北宋末年。
当时的天子宋徽宗雅好风月,军国之事一无所长,但琴棋书画、吃喝玩乐等却无所不通。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因此淫侈奢靡的风气自上而下,遍及国中,而尤以汴京为最。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勾勒出了大宋亡国前数十年的繁盛,其中的各色饮食种类多多、风味各异,演变、流传至今,就成了有名的开封小吃。
因此,真的说起渊源来,胡辣汤还和东京汴梁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呢!当时,宫中有位小太监,自幼净身进宫,因为善于揣摩上意、应对得体,深得宋徽宗的喜爱,十六七岁时,便成为皇帝的贴身太监。
徽宗皇帝对小太监宠爱有加,特许他出宫游玩,顺便回家省亲。
小太监是今天南阳一带的人,因此出宫之后向西而行,第一站就到了嵩山少林寺。
作为皇帝面前的红人,寺中方丈对他热情款待,照顾极其周到。
当他看到小太监面红耳赤、口唇干渴且饮食又少时,便奉上一碗少林寺的“醒酒汤”,小太监饮后直觉体气清爽,诸症若失,甚是高兴,于是连饮数日,临行时又向方丈讨要“醒酒汤”的方子,方丈即将此方赠与小太监。
回家省亲之后,小太监继续南行,便来到武当山游玩一番,武当山掌门人见小太监食量很大,小便量多、大便腥臭难闻、身体消瘦,就为小太监准备了武当山的“消食茶”,小太监饮用数日之后,大便正常,形体渐丰,拿铜镜一照,面色也白皙了许多。
小太监很是感激,又将此方讨来。
见此二方颇有效用,小太监回宫后,便寻思将它献给徽宗皇帝,以讨得皇帝欢心。
他找来御膳房的太监及太医院的院士,以此二方为基础,做出一种色香味形俱佳的汤来。
该汤既消减了茶之苦味,又去掉了汤之辣味,且能醒酒提神、开胃健脾。
施与诸妃嫔,众皆曰佳;奉与徽宗皇帝,这位风流皇帝更是精神矍铄,喜不自禁。
徽宗皇帝问小太监此为何汤,小太监灵机一动,称其为“延年益寿汤”,徽宗皇帝大喜,赐小太监为国姓(即赵姓),御封此汤为“赵氏延年益寿汤”。
此汤据说冬御寒,夏避暑,徽宗皇帝曾敕发于军营之中,军士们服后百邪难侵,诸病不生,一时之间声誉鹊起,并因此成为军中之良方。
舌尖上的味道

舌尖上的味道:糊辣汤去年随亲戚去河南玩儿,我第一次尝到了闻名已久的河南特色小吃:糊辣汤。
直到今日每每回味起来,那舌尖上的味道也不曾减弱丝毫,让人愈发想念。
而好东西当然是要与人分享的,所以于此我想对其做一下简介,也算是为它做一下广告。
糊辣汤,又名胡辣汤,是我国北方的特色汤类小吃,它起源于河南,也盛名于河南,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每个河南人都喜爱和知晓的小吃之一。
糊辣汤的特点是微辣,营养丰富,味道上口,十分适合配合其它早点进餐。
对于糊辣汤的历史起源问题,一直是一个争论的焦点。
现如今虽然我们正在享受着胡辣汤的美味,但关于胡辣汤的起源之争一直都没有停止过。
那么糊辣汤的发源地究竟在哪呢?针对这一问题,有关专家进行了科学考证,最终结果更倾向于糊辣汤起源于北宋时期的河南周口市西华县逍遥镇这一说法。
糊辣汤的主料胡椒自唐代才传入中国,故其产生的上限不应早于唐。
又因糊辣汤是民间小吃,所以典籍很少有涉及的,而据专家考证,糊辣汤的祖宗应该是酸辣汤和肉粥,按《太平和惠民剂局方》在宋代流传甚广来看,在食物里加入辛温香燥药物,估计是当时的社会潮流,因此糊辣汤在这两种食物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成的。
取酸辣汤的醒酒、消食的功用,加入肉类恐怕是为了适应更多层次人众的口味和补气补虚,再辅以生姜、胡椒、八角、肉桂等调料辛香行气,舒肝醒脾。
故此河南糊辣汤的主要口味是酸和辣。
北宋定都开封,商品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太平和惠民剂局方》等当时流行的医药著作都认为,在食物里加入辛温香燥药物有益行气,故辛辣味食品颇为流行。
一种结合了具有醒酒消食功效的酸辣汤的肉粥,成为胡辣汤的雏形。
所以糊辣汤应该产生于北宋时期。
而对于逍遥镇胡辣汤的起源,在周口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是说,北宋徽宗年间,一小太监为讨皇帝欢心发明了一种北宋宫廷御汤——赵氏延年益寿汤,后因避战乱,此小太监带着赵氏延年益寿汤的秘方辗转来到周口市西华县逍遥镇并定居下来,并经改良制作出胡辣汤。
另一个是说,明代嘉靖年间,阁老严嵩在明朝灭亡后,将一宫廷调味药的药方恩施于周口市西华县逍遥镇的胡氏,并由胡氏熬汤经营流传至今,即所谓逍遥镇胡辣汤。
舌尖上的周口

舌尖上的周口逍遥胡辣汤(西华)胡辣汤原始于明朝嘉靖年间。
当时,阁老严嵩为了讨皇帝欢心,从一个高僧手中得到一付助寿延年的调味药献给皇帝,以烧汤饮之。
该汤美味无穷,龙颜大喜,命名为"御汤"。
明朝亡后,御厨赵纪携带此药逃至逍遥(今西华县逍遥镇),将此方传到了该地。
该地人因此汤辣味俱全,遂改名为"胡辣汤"。
逍遥胡辣汤的主料是:精粉、熟羊肉,配料为八角、胡椒、花椒、茴香、砂仁、肉扣、八桂、凉浆、粉条、味精、精盐、木耳、面芡、香油、醋等。
该汤具有消食开胃,化痰止咳,祛风祛寒,活血化淤,清热解毒,行气解疟,祛虫滞泄,利尿通淋,除湿疹。
祛搔痒等功效。
且其味美价廉,很受群众欢迎。
现已推广到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
( 周口)田口大枣(西华)田口大枣种植面积已达3.8万亩,进入盛果期的大枣25000亩,初果期的大枣13000亩,年产干鲜枣1000万公斤,产值2500多万元,实现了“树上千元钱,树下千斤粮,全乡一个大枣园”的双丰目标,使大枣成为了田口一大支柱产业。
华县田口乡地处黄泛区腹心,田口乡枣品种以灰枣、鸡心枣为主。
灰枣又叫大枣,果实中等大小,呈长圆锥形,果皮棕红色,果肉厚,质脆,汁少味甜,核小细长,品质上等特别适合加工,优良的鲜食、制干品种。
西华黄牛郸城左家油旋饼(郸城)说起左家油旋饼,慈禧太后曾吃中,清末时期传郸城,香酥可口一层层。
张集熏鸡(郸城)张集熏鸡在郸城,乾隆年间已有名,色香味形四美俱,补阴壮阳夸“老明”注:老明:张集熏鸡传人张德立外号 唐桥鸭蛋(郸城)黑河东岸唐桥集,鸭蛋如火真希奇,要问鸭子吃的啥,芦苇丛中食蚂蚁。
宁平公主麻花(郸城)宁平公主麻花精,百余年前传清宫,火点即燃香酥脆,健脾开胃传盛名。
吴台莲藕(郸城)郸城县境属黄淮平原,地处黄河冲积扇南缘。
地势平坦,土质粘重,适且多种农作物及林木生长。
本县属暖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霜期不长。
靠良心和信誉传承饮食文化--记牛跃义与他的老杨家胡辣汤

靠良心和信誉传承饮食文化--记牛跃义与他的老杨家胡辣汤谢国正;高喜来【期刊名称】《食品安全导刊》【年(卷),期】2014(000)019【总页数】6页(P24-29)【作者】谢国正;高喜来【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河南省老杨家食品有限公司建在河南省西华县逍遥镇工业园区内,公司成立于2005年10月,由三间房起步,现在发展到占地面积5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150平方米,拥有职工160多人。
2013年公司生产各类胡辣汤料3000吨,销售收入3500万元,是河南省少数将传统手工制作应用于规模化流水线生产的现代化清真食品企业。
牛跃义是河南省老杨家食品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一个是什么样的人,他以什么样的经营之术让一个小厂获得这样的发展速度呢?看了这个标题,读者可能会感到奇怪,为什么牛跃义不是他的老牛家胡辣汤,而是老杨家的胡辣汤呢?牛跃义与老杨家是什么关系?老杨家胡辣汤是什么汤?要想知道这些疑问,还得从逍遥镇的胡辣汤说起。
逍遥胡辣汤逍遥胡辣汤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来源可追溯到宋徽宗年间。
宫廷御厨以少林寺“醒酒汤”和武当山“消食茶”二方为基础,做出了一种色香味俱佳的汤。
该汤即消减了茶之苦味、又去掉了汤之辣味,能醒酒提神,开胃健脾。
奉与徽宗品尝,问之何汤,御厨答:“延年益寿汤。
”宋徽宗喜不自胜,赐国姓于御厨赵杞。
后宋朝遭遇“靖康之乱”,金兵攻破宋都开封,赵杞因病患南逃,途径逍遥镇,看到东门紧邻沙河,舟揖驰骋。
西门近依颍河,形势天成,两河逶迤东流,镇中寨堡坚固,乃地灵水秀之地,决计隐居与此。
因当时穷困潦倒,被杨公收留,并将秘方传于杨氏,成为杨家世代之宝。
赵杞为生计所迫,以卖汤为生,“延年益寿汤”也随之落户于此。
到了明嘉靖年间,朝廷阁老严嵩此前进京赶考路过逍遥对逍遥胡辣汤的独特风味记忆犹新,便差人到逍遥镇聘请熬汤名师,将熬制的汤献给嘉靖皇帝。
皇帝服用后即倍感荣光焕发,精气十足,遂赐名“御汤”。
“御汤”经过民间若干年的加工发展,一种以适合北方人口味、辣味浓郁、汤香扑鼻的胡辣汤在逍遥镇诞生。
逍遥胡辣汤

60文化沙龙文 l 张趁心逍遥胡辣汤在河南提起胡辣汤,人们自然会想到西华县的逍遥胡辣汤。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华人,我对胡辣汤情有独钟。
一大早,美美地喝上一碗香辣扑鼻的胡辣汤,一整天的精气神都有了。
对胡辣汤的最早记忆,源于童年时跟着大人去赶集。
20世纪80年代初,乡村流行赶集,每逢初一、十五,附近村民都会来到集镇把自家的农副产品摆出来,小商小贩把各式各样的衣服挂起来,胡辣汤、炸油条、炸果子、炸糖糕、炒凉粉应有尽有,唱戏的、玩魔术的、耍杂技的目不暇接,大人们忙着采购,孩子们穿梭其中,熙熙攘攘的人群,场面十分壮观。
卖胡辣汤的一般会在路边搭一个简易的帆布棚子。
盛汤人穿着白大褂,头戴一顶白色圆帽,手拿木勺,不停地在古铜色的锅里来回搅动热气腾腾的胡辣汤,柔软的粉条、粉白的面筋、黑色的木耳、金黄的腐竹在深黄色的浓汤里上下翻滚跳跃。
木勺的搅动让胡辣汤飘起阵阵白色的香气,远远望去就像电视剧《西游记》中玉皇大帝的天宫,仙雾缭绕,引人遐想。
“胡辣汤,正宗的逍遥镇胡辣汤,来一碗开胃醒酒啊!”一声招牌式的吆喝声,引得众人驻足观望。
看见有客人要喝汤,盛汤人左手麻利地拿起旁边的小白瓷碗,右手拿木勺在胡辣汤锅里旋转搅动几下,再翻转一下,热气腾腾的胡辣汤便盛进白瓷碗里,一连串动作一气呵成。
紧接着,盛汤人右手拿起小勺,上下抖动,便将香油、陈醋轻轻放入汤中。
眨眼间,一碗冒着热气的胡辣汤便送到了客人面前。
这时候,再配上水煎包、油条,那就甭提多得劲了!不一会儿,一碗胡辣汤悠然下肚,感觉香辣扑面、额头冒汗、四肢通透、满口生香……“好喝!”客人发自肺腑的称赞,就是对这家胡辣汤的肯定。
盛汤人也会随口说一句:“欢迎下次再来啊!”逍遥镇胡辣汤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
相传,北宋徽宗年间,宫中御膳厨师以少林寺“醒酒汤”和武当山“消食茶”二方为基础,做出了一种色香味俱佳的汤。
该汤既消减了茶之苦味,又去掉了汤之辣味,且能醒酒提神,开胃健脾。
御厨献与徽宗品尝,徽宗喜不自胜,问之为何汤,御厨回答:“延年益寿汤。
正宗胡辣汤配方与制作方法完整版

正宗胡辣汤配方与制作方法完整版胡辣汤是宫中御膳厨师制作一道能醒酒提神,开胃健脾药善。
胡辣汤配方应该说是不传之秘,可是为了不让手艺失传贪玩我们把胡辣汤的秘方分享给大家。
河南西华县逍遥镇的胡辣汤闻名省内外,逍遥镇糊辣汤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北宋徽宗年间。
宫中御膳厨师,以少林寺“醒酒汤”和武当山“消食茶”为基础,做出了一种色香味俱全的汤。
该汤消除了茶之苦味,去掉了汤之辣味,且能醒酒提神,开胃健脾。
御厨奉与徽宗品尝,龙颜大悦,问之为何汤,御厨回答是“延年益寿汤”。
徽宗遂留御厨在宫中,并赐国姓赵。
后宋朝遭遇“靖康之乱”,赵御厨因兵乱南逃,落魄于西华县逍遥镇,从此之后逍遥镇糊辣汤普及民间,香泽大河南北。
正宗西华县逍遥镇炖肉糊辣汤(胡辣汤)制作,配方,笔者认为桂皮,草果,肉寇应多加一半为好八角3斤小茴香3斤大红袍花椒4.5斤桂皮1斤良姜0.5斤干姜2斤草果0.8斤(冬天用1斤) 玉果0.7斤(冬天0.8斤) 白扣0.4斤(夏天0.5斤 ) 砂仁0.2斤丁香0.8斤黑胡椒2斤白胡椒1斤三奈0.2斤荜卜0.4斤总共20.6斤另外的一个配方是不用黑胡椒把白胡椒增大到4-6斤笔者认为桂皮,草果,肉寇应多加一半为好每一百碗;20元牛肉红辣椒面3小汤勺羊油1斤粉欠4--5斤大料 0.4--0.6斤盐0.5斤味精0.5斤黄花菜0.5 面筋5斤木耳0.5斤粉条1--1.5斤日落黄两掏耳勺羊骨头底料第一次30斤羊油2斤两天的用量每天换2斤羊骨头换1羊油粉欠用凉水泡开,不要太稀,这时用骨头汤和粉欠水浆兑一下在一个单独盆里搅拌一下,使粉欠浆稍微温一下就行了,目的是让粉欠浆与骨汤均匀融合,合让粉欠提前加工成半熟状态,,(粉欠有点温就立刻倒入锅中),木耳豆腐下午4-5点洗好泡入凉水中,备用骨头用凉水泡4-6个小时,羊汤与水的兑的比例是1:2 素汤 1.5斤卖牛肉的滚锅油,豆瓣酱,辣椒榨一下,制作方法;骨头,牛肉,滚汤,放入木耳,黄花菜,一会放入盐,大料,粉欠,再放入面筋撒成片,粉条,再放入,辣椒面味精日落黄起锅放入小香葱花椒4.5斤八角 3斤小茴香3斤干姜2斤黑胡椒2斤白胡椒1斤桂皮1斤草果0.8斤(冬天用1斤) 丁香0.8斤玉果0.7斤(冬天0.8斤) 良姜0.5斤白扣0.4斤(夏天0.5斤 ) 荜卜0.4斤三奈0.2斤砂仁0.2斤总共20.6斤另外;胡椒粉的比例2;1 是黑胡椒两份,白胡椒一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逍遥胡辣汤的发展历史
逍遥镇胡辣汤的来源可追溯到宋徽宗年间,宫中御膳厨师,以少林寺“醒酒汤”和武当山“消食茶”二方为基础,做出了一种色香味俱佳的汤。
该汤既消减了茶之苦味,又去掉了汤之辣味,且能醒酒提神,开胃健脾。
由此,逍遥胡辣汤便有“宫廷御锦汤”之称。
明朝嘉靖年间,阁老严嵩为了讨皇帝欢心,从一个道士手中得到一付助寿延年的调味药献给皇帝,以烧汤饮之。
该汤美味无穷,龙颜大喜,命名为"御汤"。
明朝亡后,御厨赵纪携带此药逃至逍遥(今西华县逍遥镇),受逍遥胡氏之恩,遂将此方传授于胡氏。
因此汤香辣味美,并为胡氏所经营,后慢慢被当地老百姓传称为“胡辣汤”。
胡辣汤现已经发展成为每个河南人都喜爱和知晓的小吃之一,一般大早上街头巷尾很多卖胡辣汤的摊子。
油饼包子油条加酸辣胡辣汤就是一道美味早餐。
在数百年的历史中,聪明的河南人对胡辣汤的吃法做了延伸,把清热下火的豆腐脑和胡辣
汤掺在一起喝,谓之“豆腐脑胡辣汤两掺”简称“两掺”。
“胡辣汤”作为河南地方传统小吃,随着社会发展及地区经济贸易往来,也流传到了临近的省市。
如陕西西安就有两种胡辣汤,一种是河南人做的,称之为河南胡辣汤,也叫肉丁胡辣汤;另一种是本地回民做的,称之为肉丸胡辣汤。
另外,在安徽中北部的合肥、淮南、阜阳、巢湖一带,也有辣糊汤售卖。
由于其味美价廉、营养丰富,很受群众欢迎。
现已推广到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国外也有少量销售。
现有胡辣汤的经营方式
现有逍遥镇胡辣汤的经营,分为店面摊点经营与企业化工业生产两种模式。
店面摊点经营,与传统经营模式相似,只不过除了传统制汤时自己炮制药料、配料熬汤之外,又出现了经营者向厂家批购大料,进而加工熬汤的模式,即经营者本身不会配制胡辣汤药料,需
通过购买胡辣汤纯料来操作。
后者,即受益于胡辣汤纯料的生产厂家。
第二种模式,便是上面所提到的企业化工业生产胡辣汤料。
该模式由河南京遥食品有限公司所开启。
1992年,原在郑州经营胡辣汤连锁店的逍遥镇胡辣汤第十九代传人胡素花女士,得启于传统胡辣汤操作局限,不方便推广,难以让老百姓随时随地想喝就喝,遂改变经营模式。
回到逍遥镇老家,开设厂房,专业工业化生产胡辣汤调料。
方便千家万户及其他经营者使用胡辣汤料来熬制胡辣汤,让老百姓真正做到“足不出户,就能喝到正宗的逍遥镇胡辣汤。
”
为了纪念其所经营的逍遥镇胡辣汤,由京城皇宫御厨传至逍遥镇胡氏这一历史,遂将其所经营的胡辣汤取名为“京遥”胡辣汤,意为从京城皇宫到逍遥镇,将其所经营的公司,取名为“河南京遥食品有限公司”。
由此,开启了
一个新的行业,将传统胡辣汤带入工业化生产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