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淋巴结CT诊断与特点表现
淋巴结肿大的ct诊断标准

淋巴结肿大的ct诊断标准淋巴结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许多疾病的首要受累部位。
通过影像学诊断淋巴结肿大,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变的性质和范围,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分期和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正常状态下淋巴结的体积是比较小的,在ct的检查过程当中是很难表现出来,除非淋巴结增大的情况下,ct的过程当中就可以明显的表现,并且对于淋巴结的大小,位置情况可以进行清楚的判断,所以要根据疾病的具体状况来确定才能通过ct表现出来。
一般以1.5cm作为淋巴结增大与否的界限,如有许多较小的淋巴结密集也应考虑为异常。
①单发淋巴结肿大,多见于透明血管型,平扫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期周围尚可见多数斑点状高密度影城弧形环绕,此为血管丰富的表现,可能为透明血管型巨淋巴结增生症的特征性表现。
②多发淋巴结肿大或融合,多见于浆细胞型,浆细胞型呈现轻度强化。
CT表现缺乏特异性。
③继发性改变,如胸、腹水和肝、脾肿大等。
影像相关诊断标准:(1)大小:淋巴结肿大的大小诊断标准是正常淋巴结短径一般不超过1厘米。
例如,在放射影像学检查中,如果发现颈部淋巴结的短径超过1厘米,通常被认为是肿大的,需要进一步的评估和诊断。
(2)形态:正常淋巴结呈椭圆形或肾形,肿大的淋巴结可能呈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状。
(3)密度:正常淋巴结在CT或MRI上呈现均匀的低密度,而在超声检查中呈现均匀的等回声。
肿大的淋巴结可能呈现不均匀的高密度或低密度区域。
(4)强化特点:在增强CT或MRI检查中,正常淋巴结的强化程度较低且均匀。
而肿大的淋巴结可能呈现不均匀的强化或异常的强化模式。
(5)周围组织改变:肿大的淋巴结可能伴随着周围组织的改变,如炎症、肿瘤浸润等,可导致周围组织密度增高、形态改变等。
(完整版)腹部淋巴结影像学解剖

胃癌
• 胃大弯区
– 胃大弯淋巴结 – 胃大网膜淋巴结 –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网膜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
胃左淋巴结
左侧膈下淋巴结
胃大弯淋巴结
胃癌
• 胃大弯区
– 胃大弯淋巴结 – 胃大网膜淋巴结 –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网膜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
胃大弯淋巴结 胃右淋巴结
右结肠淋巴结
• 胃大弯区
– 胃大弯淋巴结
胰下淋巴结
– 胃大网膜淋巴结 腹腔干淋巴结
–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网膜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
大网膜淋巴结 脾淋巴结
胰十二指肠前淋巴结 胰十二指肠后淋巴结
• 胃大弯区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大弯淋巴结 – 胃大网膜淋巴结 右侧胃网膜淋巴结
胰下淋巴结
• 胃大弯区
– 胃大弯淋巴结 – 胃大网膜淋巴结 –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网膜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
右侧胃网膜淋巴结 肠系膜上淋巴结
主动脉旁淋巴结
胃幽门部淋巴结
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间淋巴结
• 胰腺和脾区
– 胰脾间隙淋巴结 – 胰周淋巴结 – 脾淋巴结
胃癌
大网膜淋巴结
结肠周围淋巴结
–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网膜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
肠系膜上淋巴结 主动脉下腔静脉间隙淋巴结
• 胃大弯区
– 胃大弯淋巴结 – 胃大网膜淋巴结 –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网膜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
门静脉周围淋巴结
右侧胃网膜淋巴结
小儿腹部Burkitt's淋巴瘤的CT表现

【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m u l t i — s l i c e s p i r a l C T i m a g i n g f e a t u r e s a n d d i f e r e n t i a l d i a g n o —
【 关键词 】 腹部 ; 淋巴瘤 ; 体层摄影术 , 螺旋计算机 ; 儿童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i d e n t i i f c a t i o n o f p e d i a t r i c a b d o mi n a l b u r k i t t ’ S l y mp h o ma: e v a l u a t i o n w i t h mu l t i - s l 王 c e s p i al r CT . S U N Ha i — f i n,Y U A N X d n - y u,S U N X u e n g,e t a 1 . 1, De p a  ̄ me n t o f Ra d i o l o g y, C a p i t a l I n s t i —
s i s o f c h i l d h o o d a b d o mi n a l B u r k i t t ’ S l y mp h o ma . Me t h o d s R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r e v i e w e d 2 1 c a s e s o f c h i l d h o o d a b — d o mi n a l l y mp h o ma c o n f i r me d b y s u r g e y r a n d p a t h o l o g i c . 1 2 c a s e s w e r e Bu r k i t t ’ l y mp h o ma a n d 9 c a s e s w e r e n o n — B u r k i t t ’ S l y mp h o ma .T h e c l i n i c a l s y mp t o ms ,a n a t o mi c a l s i t e ,t u mo r s i z e,t u mo r n e c r o s i s ,t h e a f f e c t e d b o w e l wa l l t h i c k n e s s a n d d i s t e n s i o n,a b n o r ma l C T i ma g i n g i f n d i n g s o f t h e l y mp h n o d e s ,l i v e r a n d s p l e e n w e r e
腹部淋巴结结核的CT诊断

腹部淋巴结结核的CT诊断
孙伟英;袁建华;丁忠祥;吴影;蔡学祥
【期刊名称】《放射学实践》
【年(卷),期】2009(24)6
【摘要】目的:研究腹部淋巴结结核的CT表现,提高该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搜集14例经病理证实的腹部淋巴结结核,观察受累淋巴结的解剖分布、形态及强化方式特征.结果:肠系膜淋巴结受累8例,胰周小网膜10例,脾门1例,腰3平面以上腹膜后间隙6例,脾肿大10例.多房环形强化10例,均匀强化3例,环形强化1例.结论:腹部淋巴结结核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该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页数】3页(P654-656)
【作者】孙伟英;袁建华;丁忠祥;吴影;蔡学祥
【作者单位】310014,浙江,浙江省人民医院放射科;310014,浙江,浙江省人民医院放射科;310014,浙江,浙江省人民医院放射科;310014,浙江,浙江省人民医院放射科;310014,浙江,浙江省人民医院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4.42;R551.24
【相关文献】
1.老年腹部原发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多层螺旋CT诊断76例临床分析 [J], 曹成铁;卢宇;郝旭升
2.中年腹部原发性肿瘤淋巴结转移CT诊断分析 [J], 张旭
3.腹部淋巴结肿大的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分析 [J], 张华;侯勤明;李锡林
4.腹部淋巴结结核的CT诊断分析 [J], 向良进
5.胸腹部巨淋巴结增生症的多层螺旋CT诊断 [J], 谈瑞生; 王小仁; 蔡顺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胸段食管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转移的CT表现与分布特征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胸段食管癌颈胸腹三野淋巴结转移 C T影像分析,探讨其分布特征。方法 对 10 1 例经病理及影像随
诊证 实胸段食管癌转移性淋巴结的位 置、 大小 、 目、 数 形态及强化特征进行分析 。淋 巴结根据美 国胸科协会( ) A 的纵隔淋 巴结分组 标 准及颈腹部淋巴结分组标准分为 1 组 , 5 设定淋 巴结直径 大于 1 为转移 淋巴结 。 结果 .c 0m 10 1 例胸段食管癌 中 , 共观察到 21 3
3 Ls于 5 ~ 0 进行扫描。 .m / 0 , 06 S
1 临床资料 . 1
收稿 日期 :0 1 1— 0 修 回 日期 :0 1 1- 0 21— 11; 2 1— 1 3
作者简介 : 邵元伟 (91 )男 , 18一 , 山东省禹城市人 , 大学本科学历 , 主治 医师 , 从事医学影像诊 断工作。
范围 自 舌骨下至 胃 底层面 , 部分扫描至 L 椎体层面。 3 螺旋扫描模式 , 层厚 6 m, .m 准直 5 m, 0 .m 螺距 1 。 0 . 5 扫描前 2 i 0mn肌肉注射盐酸山莨菪碱 ,之后 口服 6%泛影葡胺 10m 。1 例增强扫描经右肘静 脉 0 0 L 8 高压注射器注射碘佛醇8~ 0 L 0 10 ,注射速率 2 ~ m . 5
枚 转移性淋 巴结 。 胸段食管癌淋 巴结转移以右下气管旁组 、 主肺动脉窗组 、 隆突下组最多 , 为右上气管旁组 、 其次 右锁骨上组、 左 动 胃 脉旁组及腹腔干旁组 。 中上段食管癌注意观察右上气管旁组及右锁骨上组 , 中下段食管癌 注意观察 胃左动脉旁组及腹腔干旁组。 结
淋巴结转移影像学诊断标准

淋巴结转移影像学诊断标准淋巴结转移在影像学上的诊断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大小,淋巴结转移通常会导致淋巴结增大。
对于颈部、腋窝和盆腔等区域的淋巴结,一般认为直径超过1厘米是异常的。
对于腹部淋巴结,直径超过1.5厘米可能被认为是异常的。
但对于不同部位的淋巴结,这个标准会有所不同。
2. 形态,正常淋巴结呈椭圆形,边界清晰,而转移淋巴结可能呈现不规则形状,边界模糊或呈现分叶状。
3. 密度,转移淋巴结在CT或MRI影像上常常呈现不均匀的增强,甚至出现坏死、囊变等现象。
4. 位置,转移淋巴结的位置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比如在特定癌症中常见的转移淋巴结的部位是有规律的。
5. 功能性影像学,例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结合代谢活性示踪剂,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单纯依靠影像学很难对淋巴结转移做出100%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临床表现、病史、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判断。
最终的诊断还需要由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或肿瘤科医生来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腹膜后淋巴瘤、转移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1
临床与病理
2
影像学表现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与病理
各个部位的恶性肿瘤均可转移至腹膜后间隙,但 以腹膜后器官、消化系统、盆腔、泌尿和生殖系统 的恶性肿瘤的转移最为多见。转移途径可经淋巴扩 散、血行传播、经肠系膜和韧带附着处直接扩散或 种植,但多以一种转移途径为主。就腹膜后肿瘤而 言,淋巴结转移瘤多于原发肿瘤。原发瘤部位不同, 其淋巴结转移途径和腹膜后淋巴结受累情况也就有 所不同。
影像学表现--CT
腹膜后转移瘤最常见的两种表现,即为实质性肿 块或淋巴结增大。实质性肿块表现多样,无特异性。 淋巴转移多位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部分腹膜后转 移瘤系由椎体转移瘤扩展而来,CT上除能显示软组 织肿块外,还能清晰显示椎体骨破坏的情况。
影像学表现--CT
✓增大的淋巴结可呈单一或多个类圆形结节影,边 缘清楚,呈软组织密度。
2
影像学表现
3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与病理
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 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病变主要侵 犯淋巴结和淋巴结外的网状组织。腹膜后淋巴瘤多 为全身淋巴瘤的一部分,但也可单发或为首先受累 部位。受累淋巴结多有增大,质地均匀,有时可有 小的坏死灶。
影像学表现—CT
✓表现为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初期,淋巴结以轻-中度增大为主,表现为腹膜后
✓增大的淋巴结也可融合,呈分叶状团块,并可包绕 大血管及其主要分支。
影像学表现—CT
影像学表现—CT
女性,50岁,腰酸,消瘦2个月 低分化腺癌
影像学表现—CT
胰腺癌,腹主动脉 旁淋巴结转移
影像学表现—CT
结肠癌,腹主动 脉及下腔静脉旁 淋巴结转移
诊断
伴有明确原发恶性肿瘤的腹膜后单发、多发或 融合在一起的结节状肿块,应考虑淋巴结转移。 若无明确原发瘤病史,影像学上发现上述表现, 也应仔细寻找原发灶,以利于诊断。
腹部淋巴结肿大的多层螺旋CT诊断结果分析

2 1 年 1 月 第 1 卷 第 1 期 00 0 7 O
极 少数 病例复 发 ,复 发率不 超过 1 %~2 %。文 献报道 复 发
病 例 的预后 仍很 好【,偶有病 变 自行 消退 的报道 [。 3 ] 4 】
2. 鉴 别 诊 断 4 结 节 性 筋 膜 炎 因 其 生 长 速 度 快 , 并 且 其
成 纤 维 细 胞 细 长 梭 形 ,排 列 呈 束 状 ,均 匀 一 致 的 胶 原 化 基
【 邓仲端 , 敏 . 4 】 熊 外科 病 理 学 [ . 汉 :湖北 科 学 技术 出 版 M】 武
社 ,l9 :0 2 99 11.
质 。④皮肤神 经纤维瘤 :此 瘤间质 黏液变 亦可 明显 ,但 细
生毛细血管不 如本病明显 ,免疫 组化S 1 0 白染色 阳性 。 一0 蛋 ⑤纤维 组织细 胞瘤 :也多位 于皮 下 ,但 肿瘤境界 不清 ,车 辐状 结构 明显 ,常 见组织 细胞 内含有脂 质和含 铁血黄 素等
物 质 ,可 有 T uo 巨 细 胞 。 o tn
参 考 文 献
பைடு நூலகம்
核 分裂象 多见 ,常造成 诊断 困难而误诊 为恶 性肿 瘤 ,据 报 道误诊 率达到5 %,其 中2 %过度诊 断为 肉瘤【。本病是软 0 0 2 1 组 织病变 中最容 易与其 他肿瘤 和瘤样 病变相 } 淆 的疾病 之 昆
全部病例行静 脉团注增 强扫描 ,流率3 /, ml 注入碘海醇 8 ~ s 0 1 0 。扫描 范 围 :上 至膈 顶 ,下 至耻骨 联合 。 0 ml 1 3 临床诊 断 . 3 例患者 中,恶性肿 瘤淋 巴结转 移 l 例 O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大弯淋巴结 胃右淋巴结
右结肠淋巴结
• 胃大弯区
– 胃大弯淋巴结
胰下淋巴结
– 胃大网膜淋巴结 腹腔干淋巴结
–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网膜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
大网膜淋巴结 脾淋巴结
胰十二指肠前淋巴结 胰十二指肠后淋巴结
• 胃大弯区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大弯淋巴结 – 胃大网膜淋巴结 右侧胃网膜淋巴结
胰下淋巴结
• 胃大弯区
– 胃大弯淋巴结 – 胃大网膜淋巴结 –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网膜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
右侧胃网膜淋巴结 肠系膜上淋巴结
主动脉旁淋巴结
胃幽门部淋巴结
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间淋巴结
• 胰腺和脾区
– 胰脾间隙淋巴结 – 胰周淋巴结 – 脾淋巴结
胃癌
大网膜淋巴结
– 吸烟,亚硝酸盐类、恶性贫血,慢性萎缩性胃炎和绒 毛状息肉
• 治疗性手术切除
– 五年生存率为30~50%(Ⅱ期) – Ⅲ病人的五年生存率只有10%~25% – 病人需要进行联合治疗。
胃癌
• 淋巴结分期:
– NX 无法评价局部淋巴结 – N0 没有局部淋巴结转移 – N1 1-6区淋巴结转移 – N2 7-15区淋巴结转移 – N3 淋巴结转移大于15个区
• 淋巴结的命名原则:
– 淋巴引流(淋巴结)相伴随的血管(动静脉 – 与局部器官的直接关系
• 目前普遍认可的腹部淋巴结正常大小为短 径在5mm和10mm之间
• 淋巴结大小作为鉴别良恶性的指标存在很 多争议
– 恶性淋巴结大小可以位于正常值范围
– 增大的淋巴结未必是肿瘤性的
• 淋巴结与肿瘤播散路径的邻近程度,及其 影像学特征(例如PET/CT或者增强MRI), 对鉴别恶性淋巴结还是反应性增大的价值 更大
胰腺癌
• 胰腺癌淋巴结分期
– NX 无法评价局部淋巴结 – N0 没有局部淋巴结 – N1 局部淋巴结转移
• 胰腺癌
– 胰周淋巴结 – 肝动脉淋巴结 – 腹腔干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脾淋巴结
胰腺癌
胰腺淋巴结 门静脉周围淋巴结
右侧胃网膜淋巴结
肠系膜上淋巴结
• 胰腺癌
– 胰周淋巴结 – 肝动脉淋巴结 – 腹腔干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脾淋巴结
脾淋巴结 胰下淋巴结
胰十二指肠前淋巴结 胰十二指肠后淋巴结 腹腔干淋巴结
• 胰腺和脾区
右侧胃网膜淋巴结
– 胰脾间隙淋巴结 胰腺淋巴结
– 胰周淋巴结
– 脾淋巴结
门静脉周围淋巴结 肠系膜上淋巴结
胃癌
结肠周围淋巴结
• 胃小弯区
– 胃小弯淋巴结7 – 小网膜淋巴结 – 胃左淋巴结6 – 心食管间隙淋巴结 – 肝总动脉淋巴结12 – 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
结肠周围淋巴结
–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网膜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
肠系膜上淋巴结 主动脉下腔静脉间隙淋巴结
• 胃大弯区
– 胃大弯淋巴结 – 胃大网膜淋巴结 –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网膜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
门静脉周围淋巴结
右侧胃网膜淋巴结
肠系膜上淋巴结
胃癌
• 胃大弯区
– 胃大弯淋巴结 – 胃大网膜淋巴结 –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网膜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
胃左淋巴结
左侧膈下淋巴结
胃大弯淋巴结
胃癌
• 胃大弯区
– 胃大弯淋巴结 – 胃大网膜淋巴结 – 胃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网膜淋巴结 – 幽门部淋巴结 – 胰十二指肠淋巴结
17
中结肠淋巴结 肝动脉淋巴结
胃大弯 淋巴结
胃小弯 淋巴结
• 胃小弯区
– 胃小弯淋巴结7 – 小网膜淋巴结 – 胃左淋巴结6 – 心食管间隙淋巴结 – 肝总动脉淋巴结12 – 肝十二指肠韧带淋
巴结17
左侧膈下淋巴结
胃左淋巴结
胃大弯淋巴结
• 胃小弯区
– 胃小弯淋巴结 – 小网膜淋巴结 – 胃左淋巴结 – 心食管间隙淋巴结 – 肝总动脉淋巴结12 – 肝十二指肠韧带淋
肠系膜下淋 巴结
乙状结肠淋 巴结
左结肠 淋巴结
下腔静脉前淋巴结 主动脉下腔静脉间淋巴结
左侧主动脉旁淋巴结 髂总淋巴结 髂内淋巴结 髂外淋巴结 腹股沟淋巴结
胃癌
• 第三大常见胃肠道恶性肿瘤 • 第六大常见肿瘤死亡原因 • 最常见的病理学类型是腺癌(95%) • 最常见于胃小弯:60% • 相关的腹部淋巴结CT诊断 和特点表现
• 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有关于腹部器官 正常淋巴引流的详尽描述,在影像诊断报 告工作中,了解腹部常见淋巴结引流的位 置及其描述术语是非常必要的
• 本幻灯片主要介绍淋巴结位置,大多数常 见腹部肿瘤的局部淋巴结位置及其命名
• 识别淋巴结位置,了解可能的播散位置, 对于评价一个淋巴结是否为转移瘤是非常 必要的
• 大部分为导管腺癌(95%起自于外分泌导管上皮)。如果 不是胰腺癌靠近胆管导致胆管梗阻,早期一般没有症状。 三分之二的病例位于胰头,约30%的病例与吸烟有关,20 %的病例与高脂饮食有关。如果病人存在肥胖、慢性胰腺 炎、胃手术史、糖尿病、肝硬化,或者辐射、化学毒物曝 露史时,胰腺癌发病风险也增加。具有临床表现时,只有 近10%的病例具有手术机会。局部肿瘤的可切除性取决于 大血管受累情况(注意事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 及大静脉受累或者阻塞长度(注意事肠系膜上静脉)。评 估淋巴结情况比较困难,无论是CT还是MRI,准确性均有 限。不治疗时,生存期约为5月,手术结合化疗病例,生 存期约8-14月。
腹部淋巴结位置简图
肝动脉
胃食管移行部
肝
十
二
指
肠
韧
脾
带
胃
胃左
大 网
膜
腹部淋巴结位置简图
食管旁淋 巴结
膈淋巴结
腹腔干 淋巴结
胃小弯 淋巴结
胃左淋 巴结
腹部淋巴结位置简图 腹腔
干淋
胃左淋
巴结
巴结
肝动脉 淋巴结
胃十二指 肠淋巴结 肠系膜上 淋巴结
肠系膜上淋 巴结 中结肠淋 巴结 右结肠淋巴结
结肠旁淋巴结
巴结17
肝总动脉淋巴结 腹腔干淋巴结
肝十二指肠淋巴结
• 胃小弯区
– 胃小弯淋巴结 – 小网膜淋巴结 – 胃左淋巴结 – 心食管间隙淋巴结 – 肝总动脉淋巴结 – 肝十二指肠韧带淋
巴结
下腔静脉后淋巴结
小肠旁淋巴结
主动脉-下腔静脉间隙淋巴结 主动脉旁淋巴结
中结肠淋巴结 结肠周围淋巴结
胰腺癌
• 第二大胃肠道恶性肿瘤,第五大肿瘤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