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碱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氯碱事故案例A

氯碱事故案例A

氯碱、聚氯乙烯行业事故案例案例一:氯气系统爆炸事故的分析2006年4月1日20点25分许,某公司4万吨/年离子膜烧碱电解氯气系统,突然发生爆炸事故,阳极液循环槽出口至氯气干燥塔的氯气总管和泡沫干燥塔与填料干燥塔被严重损坏,导致生产系统全线停产,直至4月2日23时15分才部分恢复生产,事故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所幸没有人员伤亡。

一、事故经过2006年4月1日晚17时25分,供电公司110KV线路突然断电,造成该公司瞬间连锁跳闸,导致生产系统全线停产。

生产调度值班人员在及时组织进行倒送电(两路供电)的同时,向市电业局调度室报告并询问了情况。

在事实情况(外线路故障)得到确认后,立即对部分能够送电的电解槽组织送电开车。

其中4万吨/年(A、B、C、D)电解槽的A、B槽循环,D槽封槽,C槽于19:20送电开车, 19:27电流升至5000A,20:49电流升至7000A,20:54该生产系统氯气管道与设备突然发生爆炸事故,阳极液循环槽出口至氯气干燥塔的氯气总管和泡沫干燥塔与填料干燥塔被严重损坏,再次造成了全线停车,给企业造成了较大的损失。

二、事故原因分析1、氯与氢混合气体爆炸机理氯和氢反应生成氯化氢,1mol的CL2和H2反应生成2mol的HCL,同时放出184.1KJ的热量,由于反应速度非常快,瞬间形成局部高温高压而爆炸。

2、氯与氢混合气体爆炸极限浓度:5.0%~87.5% 。

3、爆炸起始点的确认从生产工艺可知,当氯气与氢气混合气体达到爆炸极限浓度后,最有可能发生的地方是在电解槽和氯气干燥塔,因为这两处具有爆炸的电能和热量。

从爆炸的现场实际分析,爆炸点应在氯气干燥塔,因为氯气干燥塔及其附近管道为粉碎性损坏,而向前至阳极液循环槽后方皆为阶段性损伤。

4、氯内氢超标的原因4.1、A、B、C、D槽运行至后期,电槽垫片、离子膜等已老化,这次的突然停电,对离子膜造成较大的冲击,C槽在恢复送电开车的过程中,由于膜的泄漏,氢气窜入氯气系统。

一起典型灼伤事故案例分析及探讨

一起典型灼伤事故案例分析及探讨

案例分析 •矣会2020年第39期一起典型灼伤事故案例分析及探讨鲍文志宁夏英力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宁夏石嘴山753000摘要:针对一起典型碱液灼伤事故进行分析。

简述事故经过及事故处置情况,查找事故发生的 原因,探讨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事故预防和对策措施。

关键词:灼伤事故;案例分析;液碱;装卸氯碱工业主要用电解饱和N a C l溶液的方法来制取NaOH、(:12和142,并以它们为原料生产一系列化工产品。

生产过程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触电、机械伤 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灼烫、物体打击、车 辆伤害、粉尘、噪声和振动、辐射等。

下面对一 起碱液灼伤事故案例进行事故分析与探讨。

1事故经过A公司向B公司购买液碱,委托C公司运 输,C公司驾驶员驾驶重型半挂牵引车到B公司 车间拉运液碱。

液碱装卸采用流体装卸臂(简称“鹤管”)系统,为防止冬季装碱管道内碱液结晶,需对 管道进行吹扫,装车工和驾驶员佩戴好防护面罩和防酸碱手套后到装车平台观察液碱吹扫情况,押运员在地面监护,因吹扫时流体鹤管会左右摆动,容易造成液碱溅出,司机用手扶着鹤管。

装车工通知开空压气吹扫液碱管道,巡检 工接到通知后,缓慢打开了空压气阀门(空压气 压力约O.IMPa),通蒸汽3m in左右装车工发现装车鹤管有喷溅液碱现象,立即通知巡检工停空压气,同时发现驾驶员眼睛有液碱溅入。

2 基本情况A公司、B公司和C公司及人员证件齐全、有效。

3 事故处置情况装车工发现驾驶员液碱溅入眼睛后,立即 带领驾驶员到地面用洗眼器清水冲洗眼睛,同时押运员拨打了120救护车,化验员采用硼酸溶液对驾驶员眼睛进行清洗,约lOmin120救护车 到现场将司机送至当地医院治疗,因现场处置得当,未造成更大的伤害。

4 事故原因分析4.1 直接原因驾驶员违反《车间售碱岗位安全管理规定》“装车过程中,司机及押运员应将车辆熄火后离开驾驶室至安全地点等待”“在液碱装车前和装车结束后的吹扫过程中,所有人员必须离开罐车周围10m外......操作人员必须佩戴护目镜,再戴上防护面罩后方可操作”的规定,此次 操作用手把持装车鹤管且未佩戴带护目镜进行吹扫,鹤管管口未离开液碱液面,空压气从液碱液面以下吹出,导致液碱喷溅致灼伤眼睛。

聚合反应事故案例分析

聚合反应事故案例分析
②氯乙烯气体从排空管喷射而出,与釜外大气混合形成了爆炸性气团,沉降弥漫在厂 房底部和周围。
③ 泄放氯乙烯气体的排空管,经不住带压气流喷射而出的冲力意外倾倒,砸在附近 的钢构件上,撞出了火花。
上述三项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不期而遇,满足了釜外爆燃的三要素,爆燃事故难免!
聚合反应事故案例分析
3、间接原因 ①安全责任制不到位。 ②安全管理的力度不够。 ③ 职工素质差,不具备应对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 ④为了确保不间断地向聚合装置供电,避免停电造成聚合反应失控产生事故,聚合装 置安装有两路外线电源。 ⑤值班电工违反手动送备用电的安全操作规程,没有先断开已失压的一路外线电源, 就急急忙忙合上另一路外线电源,结果未能及时恢复送电。 ⑥事故前,有人未经许可,擅自改动了计算机自动加入聚合反应终止剂的功能。 ⑦停电事故出现后,压送聚合反应终止剂入釜的常备氮瓶,却因平时的压力泄漏,瓶 压已下降到不能把聚合反应终止剂压入釜内的状况。 ⑧平时,管理人员安全巡查中,疏忽了对氮瓶瓶压和排气管的检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聚合反应事故案例分析
1.事故经过 2005年1月18日凌晨0时40分,某氯碱企业年产8万吨聚氯乙烯的聚合
装置发生爆燃事故,一座六层楼的车间厂房烧得只剩下框架。9人受伤,直 接经济损失30万元。
聚合反应事故案例分析
2、直接原因
①b釜内易燃易爆的有毒反应物氯乙烯单体(vcm),聚合时发生了爆聚。爆聚产生的 巨大能量造成釜内的升温、升压,过高压力的氯乙烯气引发了釜上安全防爆膜的爆破。
聚合反应事故案例分析
4、整改建议
①扎扎实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②制定或进一步完善聚合装置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③牢固树立生产车间第一负责人就是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的观念。 ④对安全设施实行定期的安全检查。 ⑤ 对电气安全运行人员进行全面培训,严格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⑥建立公司专职安全管理部门对检查记录进行定期检查制度,把检查结果作为责任制考 核的依据。 ⑦从提高装置的本质安全着手,在二路外线电源之间,安装安全联锁装置,限期上马。 ⑧再次强调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严肃劳动纪律的重要性。

氯碱化工厂安全事故警示教育

氯碱化工厂安全事故警示教育

氯碱化工厂安全事故警示教育氯碱化工厂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工业企业,主要生产氯碱化工产品。

然而,由于化学反应以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安全隐患,氯碱化工厂的安全事故频发,给企业和员工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财产损失。

因此,进行一场针对氯碱化工厂安全事故的警示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就是一起氯碱化工厂安全事故的案例,通过对该事故的分析和总结,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和警示。

某氯碱化工厂是一家拥有多年历史的大型企业,主要生产氯碱化工产品。

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实施了严格的安全管理措施。

然而,由于操作人员的疏忽和管理层的问题,该企业仍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安全事故。

事故发生在夜班,当时操作人员负责操作一台重要的反应釜。

然而,该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疲劳过度,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同时也忽略了一些关键的安全细节。

由于操作不当导致反应釜内溶液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和热量释放。

结果,反应釜发生爆炸,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事故发生后,企业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救援和疏散。

同时,相关部门和专业的事故调查组迅速组成,对事故原因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经过调查发现,这次事故主要是由于操作人员操作不当和管理层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不到位所致。

在事故调查的基础上,企业对安全管理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改进。

首先,企业加强了对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对操作规程进行了再培训和强调,并加强了对操作人员的安全监督和管理。

其次,企业对反应釜及相关设备进行了全面的安全检查,修复了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最后,企业完善了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快速响应和处理,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通过这次事故的教训,我们应该深深意识到安全是企业生产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和严格执行相关的安全规程和操作规程。

同时,管理层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员工具备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只有通过全员的努力和合理的安全管理措施,我们才能够确保氯碱化工厂的安全生产,避免类似的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

氯碱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氯碱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安全隐患
安全检查和隐 患排查治理工
作不到位
应急处置不当
事故发生后, 未能及时启动 应急预案,导 致事故扩大。
救援人员未经 过专业培训, 缺乏应对氯碱 泄漏的技能和
知识。
现场指挥混乱, 救援人员未能 有效协作,延 误救援时间。
应急救援设备 不足或失效, 无法及时控制
事故现场。
氯碱生产事故预 防措施
氯碱生产事故原 因分析
设备缺陷
维护不当:设备缺乏定期维护 和保养,导致设备性能下降
设备老化:设备长时间使用, 磨损严重,易发生故障
设备设计不合理:设备设计 存在缺陷,存在安全隐患
设备安装问题:设备安装不 规范,导致设备运行不稳定
操作失误
氯碱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未按照安 全规程操作,导致事故发生。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备设施完好无损 及时发现和整改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落实责任和措施 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氯碱生产事故应 对措施
及时报告和报警
事故发生后应立即 向相关部门报告, 并启动应急预案
及时报警,通知消 防、环保等部门进 行救援和处理
确保事故现场安全 ,防止事态扩大和 次生事故的发生
建立安全文化,营造关注 安全的氛围
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 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 作规程,确保员工严格遵守。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 查,及时发现和整改问题。
建立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 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加强行业监管和自律
事故原因:设备老化、操作失误等 事故后果:人员伤亡、环境污染等 事故教训:加强行业监管和自律 建议措施: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设备维护和更新、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氯碱厂人身伤亡事故

氯碱厂人身伤亡事故

氯碱厂人身伤亡事故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氯碱厂人身伤亡事故2008年1月31日,氯碱厂发生一起人身事故,死亡1人。

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避免类似事故重复发生,现将事故通报如下:一、事故经过2008年1月31日,22时20分,氯碱厂原盐储管中心通知电化车间中控室上盐。

大地槽的地面上和地下的操作人员同时做好准备后,双方按警示铃,开始上盐。

上盐工周××在地下负责操作大地槽1#叶轮给盐机(给盐机基本情况见附件2),22时20分启动1#机,由东向西沿传送带运行,将盐从上部的地槽卸到传送带上。

22时40分左右,当班班长张××巡检至大地槽1#皮带处时,发现1#机正在向西运行,同时,发现1#机上盐工周××倒在1#机的行走传动杆上。

当班班长张××迅速关停了1#机,并报告车间主任和厂调度,将周××立即送医院,经抢救无效死亡。

1、操作工周××违章作业,违反氯碱厂《上盐操作法》第3条关于“上盐期间严禁攀爬给盐机作业”的规定和氯碱厂《关于进一步规范上盐过程的规定》中“上盐期间严禁靠近皮带操作,使用大地槽时不得攀爬给盐机”的规定,在叶轮给盐机运行过程中,爬上给盐机,被给盐机的行走传动杆挤压致死。

(分析过程见附件1)。

2、操作工周××对岗位操作法、设备操作规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遵章守纪的意识不强。

二、几点要求1、各单位要从氯碱厂的事故中深刻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一是各单位HSE委员会要组织一次专题会议,进一步认真学习和领会集团公司和公司2008年安全工作会议上领导的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严峻性,针对氯碱厂事故,深刻反思和查找本单位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薄弱环节和漏洞,研究对策,迅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二是要迅速将《通报》传达到全体员工,二月份班组安全活动要进行一次专题学习,要求每一名员工都要对事故的原因和教训进行讨论,结合各自岗位职责开展自查自改,举一反三,深刻吸取事故教训,杜绝类似事故重复发生。

事故案例分析

事故案例分析

1 引言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辨识(GB18218-2009)将危险化学品分为八大类: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气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

下分76小类。

本文取有毒品种的氯气进行危险源分析。

2 典型事故原因分析2.1 重庆天原化工总厂氯气泄露事故2.1.1 事故概况事故发生前的2004年4月15日白天,该厂处于正常生产状态。

15日17时40分,该厂氯氢分厂冷冻工段液化岗位接总厂调度令开启1号氯冷凝器。

18时20分,氯气干燥岗位发现氯气泵压力偏高,4号液氯储罐液面管在化霜。

当班操作工两度对液化岗位进行巡查,未发现氯冷凝器有何异常,判断4号贮罐液氯进口管可能堵塞,于是转5号液氯贮罐(停4号贮罐)进行液化,其液面管不结霜。

21时,当班人员巡查1号氯冷凝器和盐水箱时,发现盐水箱氯化钙(CaCl2)盐水大量减少,有氯气从氨蒸发器盐水箱泄出,从而判断氯冷凝器已穿孔,约有4m3的氯化钙盐水进入了液氯系统。

发现氯冷凝器穿孔后,厂总调度室迅速采取1号氯冷凝器从系统中断开,冷冻紧急停车等措施。

并将1号氯冷凝器壳内氯化钙盐水通过盐水泵进口倒排入盐水箱。

将1号氯冷凝器余氯和1号液氯气分离器内液氯排入排污罐。

15日23时30分,该厂采取措施,开启液氯包装尾气泵抽取排污罐内的氯气到次氯酸钠的漂白装置。

16日0时48分,正在抽气过程中,排污罐发生爆炸。

1时33分,全厂停车。

2时15分左右,排完盐水后4小时的1号盐水泵在静止状态下发生爆炸,泵体粉碎性炸坏。

2.1.2 事故原因1.直接原因①、设备腐蚀穿孔导致盐水泄漏,是造成三氯化氮的形成和聚集的重要原因。

根据重庆大学的技术鉴定和专家的分析,造成氯气泄漏和盐水流失的原因是氯冷凝器列管腐蚀穿孔。

腐蚀穿孔的原因主要有5个方面:一是氯气、液氯、氯化钙冷却盐水对氯冷凝器存在普遍的腐蚀作用;二是列管中的水分对碳钢的腐蚀;三是列管外盐水中由于离子电位差对管材发生电化学腐蚀和点腐蚀;四是列管与管板焊接处的应力腐蚀;五是使用时间已长达8年并未进行耐压试验,使腐蚀现象未能在明显腐蚀和腐蚀穿孔前及时发现。

氯碱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氯碱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分析
经事故分析会确认,炉内系统一定有死角不能够置换,致使氯内含氢 超标,点炉时爆炸。经检查,氯气进炉管是置换死角,在此位置增加了 氢气置换阀后,点炉再未发生过爆炸。
一、氢引起的安全事故及案例分析
熄炉时及熄炉后发生爆炸原因分析:
单个设备工艺设计制作不合理,形成氢气积聚死角;填料塔顶抽气除 沫圈构成死角;水分离桶排气管安装制作时误插入10cm也构成死角。 这两类设备材质为塑料,发生爆炸时死角部位被炸碎。 三合一炉系统熄炉后余氢不易抽除,残留在炉内形成隐患,开炉门遇 空气易发生爆炸。为除尽炉内余氢,增设了抽余氢连通阀。 熄炉时负压过大,从系统不严密处抽人了空气,与系统尚未抽除的余 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氯化氢,经两级降膜吸收器逆流吸收,分别进入稀盐酸贮槽和浓盐酸贮 槽。在生产过程中,稀盐酸贮槽和浓盐酸贮槽中不可避免的会积存一些 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一旦遇到火花,极易发生氢气着火爆炸事故。
一、氢引起的安全事故及案例分析
事故案例八
内蒙古某企业盐酸罐发生爆炸 2011年1月18日,内蒙古某企业盐酸合成工段的盐酸储罐发生爆炸,
力缓慢增高;含氢为7~15%(体积)时,在燃烧的同时压力会急剧升 高:含氢为15~83%(体积)时,燃烧伴有爆炸;含氢量83~97%(体 积)时,压力增高,但不爆炸。
二、氯引起的安全事故及案例分析
事故案例一
2004年5月,西北某厂工作人员去清理火车上液氯槽罐内的残 余氯,当他打开阀门时,氯气从罐内喷出,发现自己没有佩戴必需的 防毒面具,急忙跑到500米外的地方去取,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 有32名学生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其中5人病情严重。
图 液氯气瓶化学爆炸碎片
二、氯引起的安全事故及案例分析
总体事故原因分析:
1、氯(液化的)Cl2 70.9 Chlorine ,liquefied 2、物化性质 常温下为黄绿色有强刺激性臭味的气体。常温下7.09×105Pa以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氢引起的安全事故及案例分析
事故原因分析: (1)氢气管路调节阀结冰堵塞。由于天气寒冷,氢气中的水进人合成装置 时,调节阀冻结,进合成炉的氢气流量减少,造成进合成炉的氯气和氢 气配比不当。 (2)循环槽内有排空管线,可将过量的氯气和氢气及时排到外部,不应发 生爆炸,但爆炸还是发生了。分析其原因,过量的氯气和氢气都堆积在 循环槽内,没有顺利地通过放空烟囱排走,具备了爆炸条件,才造成事 故。
事故案例二
2019年11月,华东某公司新安装在液氯汽化器上的翻板式液位计在开 车后不久发生燃烧破损,液氯从设备内喷出,幸亏被及时处置,未发生人 员伤害。经查明,事故原因是生产供应商擅自改变液位计内的浮球材质, 用钛替代了不锈钢,采购部门没有把好关。
二、氯引起的安全事故及案例分析
事故案例三
2019年4月,华东某公司一只液氯贮罐的阀门松动而造成氯气泄 露,造成268人入院治疗,其中27人住院,紧急疏散人约2000人。
事故案例七
2019年6月,华东某公司氯气管道接口出现漏点,造成氯气泄漏,有2人中毒, 16人有吸入性反应。
二、氯引起的安全事故及案例分析
事故案例八
2019年7月,西部某公司尾气吸收塔在试车过程中发生氯气泄漏事故, 厂区内施工人员107人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反应,其中8人有轻度中毒反应。 这是一家新建年产10万吨烧碱的企业,发生事故的前一天刚试车运行,液化 后的余氯经吸收塔用碱液吸收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碱液发生中断,致使氯 气泄漏。
事故案例四
2019年5月,西部某公司因管道氯气压力过大,冲开阀门间的垫片造 成泄漏,有64人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事故案例五
2019年10月,华东某外资企业氯干燥系统的除雾器发生爆炸,氯气泄 漏,有人员中毒,据报道分析是氯内含氢高所致。
二、氯引起的安全事故及案例分析
事故案例六
2019年3月,华东某公司因电源跳闸突然停电,导致装置停车,氯气泄 漏,公司附近的村民吸氯后产生咳嗽、咽痛,有200人就诊检查。事故原因 是企业生产装置主电源在接入临时施工用电线路时,因电工操作不慎发生短 路,引起电解生产系统停车,系统内部分氯气冲破水封进入事故氯气吸收塔, 由于塔内碱液喷淋器变形和部分开裂,致使吸收塔无法起到应有的吸收氯气 作用,导致氯气从排风口进入了大气。
共造成3人死亡。
一、氢引起的安全事故及案例分析
总体事故原因分析:
1、氢气与氯气或空气可以形成易燃和易爆的混合物。 2、当混合物中的氢含量达4.1~74.2%(体积),在20℃和常压下,具有
爆炸危险。 3、氢氧混合气中,氢的爆炸极限为4.5~95%(体积),氢气和空气的混
合气的燃点为450℃ 4、氢气与氨气的混合气的燃点则为51℃。 5、氯与氢的混合气中,氢含量为37%(体积)时,即可着火燃烧,同时压
一、氢引起的安全事故及案例分析
事故案例六
合成氯化氢循环液槽爆裂事故 2009年1月23日,内蒙古某氯碱厂氯化氢合成装置循环槽爆炸,当天
的气温为-20℃。操作人员发现循环槽冒氯气,并发现氯化氢合成炉火焰 呈黄色,明显过氯。操作人员及时降氯。共经3次上述调整,但每次调整 2~3S后氯化氢合成炉火焰又变黄;同时,发现氢气流量计FE-02显示流 量逐步减小,由1545m3/h降至730m3/h;PI-05显示进合成炉的氢气 压力正在下降;氢气分配台排空阀PV-01的开度在增加。岗位操作人员 立即用蒸汽加热氢气调节阀FV-02,却同时发现循环槽仍在跑氯。于是, 要求DCS操作人员降氯增氢。氯气流量由1565m3/h降到最低值 310m3/h。在降氯的过程中,同时开启氢气阀FV-02,8min后,循环 槽发生爆炸。
氯碱生产事故案例分析

一、氢引起的安全事故及案例分析
熄炉时及熄炉后发生爆炸原因分析:
单个设备工艺设计制作不合理,形成氢气积聚死角;填料塔顶抽气除 沫圈构成死角;水分离桶排气管安装制作时误插入10cm也构成死角。 这两类设备材质为塑料,发生爆炸时死角部位被炸碎。 三合一炉系统熄炉后余氢不易抽除,残留在炉内形成隐患,开炉门遇 空气易发生爆炸。为除尽炉内余氢,增设了抽余氢连通阀。 熄炉时负压过大,从系统不严密处抽人了空气,与系统尚未抽除的余 氢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力缓慢增高;含氢为7~15%(体积)时,在燃烧的同时压力会急剧升 高:含氢为15~83%(体积)时,燃烧伴有爆炸;含氢量83~97%(体 积)时,压力增高,但不爆炸。
二、氯引起的安全事故及案例分析
事故案例一
2019年5月,西北某厂工作人员去清理火车上液氯槽罐内的残 余氯,当他打开阀门时,氯气从罐内喷出,发现自己没有佩戴必需的 防毒面具,急忙跑到500米外的地方去取,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 有32名学生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其中5人病情严重。
氯化氢,经两级降膜吸收器逆流吸收,分别进入稀盐酸贮槽和浓盐酸贮 槽。在生产过程中,稀盐酸贮槽和浓盐酸贮槽中不可避免的会积存一些 氢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一旦遇到火花,极易发生氢气着火爆炸事故。
一、氢引起的安全事故及案例分析
事故案例八
内蒙古某企业盐酸罐发生爆炸 2019年1月18日,内蒙古某企业盐酸合成工段的盐酸储罐发生爆炸,
一、氢引起的安全事故及案例分析
技改措施: (1)解决氢气管路结冰堵塞有2种方法。①降低氢气含水量。来自电解的 氢气首先经洗涤,再压缩,然后进行冷却。氢气冷却分2段进行:1段冷 却是用循环水冷却至40℃以下;2段冷却再用8℃冷冻水冷却到约l8℃。 1t氢气含水约l0kg,冷却除水后的氢气送至氯化氢合成工序。②提高氢 气温度。增加氢气管路伴热,提高进合成炉的氢气温度,杜绝调节阀冻 结、堵塞。 (2)循环液槽排空管改造。循环液槽放空管线配置要求:必须保证不积水, 因此循环液槽放空管线安装须垂直或倾斜度大于45°以保证冷凝水不停留 在管路中间冻结堵塞管路。
一、氢引起的安全事故及案例分析
事故案例七
江苏某企业盐酸罐发生爆炸 24日上午10点20分左右,
江苏某企业一盐酸罐突然发生 爆炸,一名工人在爆炸中死亡, 另一名工人被爆炸冲击冲安全事故及案例分析
事故原因分析: 在盐酸合成过程中,来自电解系统的氯气在合成炉中与氢气燃烧生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