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要: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正猛烈地冲击着高等教育。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正在向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迈进,传统的大学毕业生包当干部的计划分配体制正逐步被新的双向选择的就业体制所取代。

关键词:就业因素主、要矛盾、灵活应对

在新的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如何面对现实,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是每个大学毕业生及其家长所关注的热门问题。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来分析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引导大学毕业生成功地走向社会,走向未来。

一、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高等教育输出其“主要产品”——大学毕业生,社会补充其劳动力新鲜血液及大学毕业生实现其社会化的主要环节。它作为高校、社会和大学毕业生之间发生联系的必要过程,无疑要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1.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规定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大学毕业生就业是大学生作为个体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的最关键环节和纽带。在学校期间,大学生对社会角色的认定和学习处理得极具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其社会化过程虽然潜在地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但由于这种制约作用的间接性和软约束性,并未能充分体现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框架对大学生学习和承担社会角色的规定性引导。

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过程,则集中体现了大学毕业生选择职业,获取社会成员资格中政治、经济制度所显化的规定作用。政治、经济制度是明确制定某些角色规范的直接依据,而大学生择业的对象恰恰是受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的规定性角色。而自工业社会以来,在资本主义国家中,人们的职业角色不再主

要由先天决定,而由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追逐剩余价值本性所规定,大学毕业生们可较自由地去获得某些职业角色。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原则上比资本主义社会要有更多职业角色可为大学毕业生进行自由选择。但由于以前受前苏联“高度集权,唯计划经济体制”模式的泛化和在各社会主义国家中的照搬照抄,使得大学毕业生很少有选择的自由,基本是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承担社会主动赋予他的社会角色而不能自主择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暴露出计划分配体制的弊端:“强行配置,供需脱节,经济缺乏活力。”为了充分发挥作为就业主体的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的自主权,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决定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由计划分配向“双向选择”过渡势在必行。当然,这也是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规定大学毕业生就业方向的具体表现。

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去向

大学毕业生选择职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角色,是社会补充智力资源——脑力劳动者的必要环节,是社会生产力再循环的重要条件,它必然要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

社会分工是职业产生的基础,社会分工的发展决定和制约职业的发展。而社会分工直接是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的社会化,社会生产力水平逐渐提高,尤其是在本世纪里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种经济背景使分工愈益发达,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职业也越来越多。当代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已进入后工业社会时期,正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这种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导致的第一产业就业萎缩,第二、第三产业就业发达的状况,对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有着决定性的冲击和诱导。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一产业的比重较高,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较低。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必然受这种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制约,不可能象发达国家的大学毕业生那样自由地向第三产业滑动,而较多地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中寻找就业机会。既使在第三产业中择业,我国现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也制约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无法找到象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人员这类新职业的角色。超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就业选择是无法实现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必须在现有社会生产力的水平基础上进行才是现实和有意义的。也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无冲突地承担一定的职业角色,取得社会成员资格,完成其个人社会化的一般过程,从单纯的消费者转变为生产或工作者,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3.人们的传统观念束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大学毕业生就业,无疑要受到父母亲人、教师朋友、社会舆论的影响。人们的传统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

我国几千年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无不影响着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使许多大学生轻视工厂的实际技术工作,向往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去。从而导致了就业观念重视为官的倾向,轻视了承担实际技术工作等职业角色。

二、当代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前面从理论上分析了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因素具体化的表现形式如何呢?也就是说,当代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主要矛盾是什么?通过对山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以使当代大学生了解社会的同时,更加充分地认识自己,在现实社会中找到理想与

实际的“结合点”,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1.用人单位吸纳毕业生的能力减弱,是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直接而现实的矛盾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和企业经营机制转换时期,许多企事业单位因经济不景气而需要裁减冗员,各级党政机关也要压缩人员编制,精简机构,这使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不断增加,同时也直接影响了企事业单位接收大学毕业生的数量,使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吸纳毕业生的能力减弱。

2.“供需脱节”是当代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又一实际矛盾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通过培养人的活动作用于社会,使社会能够更好地延续和发展。在一定的社会中,培养具有什么样政治方向、思想意识的人,这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的。这也就是说,高等教育的改革,总是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改革。正是由于这种“滞后性”,使得高等学校缺乏对当前市场经济的适应性,缺少对市场信息的准确预测和科学论证,使得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动态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高校急功近利,竞相开设计算机、会计、法律、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热门专业,其结果是导致专业结构失衡,“供”远远大于“求”,再加上专业分得过细,相关知识面过窄,使得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结构相脱节。

3.毕业生择业观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选择职业就是选择自己的将来,充分地认识自己和多方面地了解社会是选择职业的前提和基础。有的毕业生和毕业生家长的择业观念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留恋大城市,愿意到待遇高、条件好的大国营单位、大机关、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