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山西水资源瓶颈制约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临汾市水资源现状及节水措施探讨

临汾市水资源现状及节水措施探讨

源分, 地表水 资源量为 1 3 . 2亿 m 。 , 地 下 水 资 源 量 为 1 O . 3亿 m 。 , 两 者之 间有重 复 , 重复计 算量 为 8 . 3亿 m。 。 水 资源总量最大值为 3 0 . 7 亿 m 。 , 最 小值 为 8 . 2 9 亿 m 。 , 最 大值 和 最 小值 出现 的 年 份 分 别 为 1 9 6 4年 和 1 9 9 7年 。 按照 2 0 0 0年 人 口 计 算 , 临 汾 市 人 均 占 有 水 资 源 量 为 3 8 0 m。 , 与全省水平相 比, 基本持平 , 与全 国水平相 比, 仅
节 水意识 , 加 大监 测 力度 , 服务 节水 工作 , 采 用节 水新技 术 , 提 高水 资源利 用率 。
关键 词 : 水 资源现 状 ; 节 水措施 ; 探 讨
1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 、 生产 之要 、 生 态 之 基 。没 有 水 , 人 类 无法 生存 、 人类社 会无 法发 展 、 人 类 赖 以 生 存 的 生 态 环

般工业用水 、 农业灌溉用水 , 经 过 适 当处 理 后 , 可 适 用 于 生 活 用 水 。全 市 有 7 6 . 8 的地 下 水 适 用 于 生 活 用 水 。
2 水 资 源 现 状
临汾 市 水 资 源 主 要 由 地 表 径 流 、 岩 溶 泉水 、 地 下 水 构 成 。地 表 水 位 于 黄 河 流 域 , 由大 小 河 流 2 0 0多 条 组
水政7 餐源 2 0 1 4 年第5 期
节水型社会建设 . 4 1 .
临 汾 市 水 资 源 现 状 及 节 水 措 施 探 讨
文 高峰 , 陈学 民 , 李 琴
( 山西省临汾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 临汾 0 4 1 0 0 0 )

水资源情况调研报告

水资源情况调研报告

水资源情况调研报告根据对水资源情况的调研,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首先,全球水资源总量巨大,但受到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相对有限。

我国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也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压力。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处于水资源短缺的状态。

其次,中国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南方地区相对较丰富,而北方地区则相对匮乏。

我国70%的水资源分布在南方,而华北、西北地区则是水资源最紧张的地区。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使得水资源的分配更加困难。

再次,中国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

据统计,我国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约60%,而农业灌溉效率仅为45%左右。

此外,工业和城市用水方面也存在浪费现象。

水资源管控不严、生产工艺不节水、居民用水习惯不合理等问题都导致了水资源的浪费。

另外,水环境污染成为水资源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废水的排放,以及农药、化肥等农村非点源污染,严重影响了水质的安全。

一些主要河流和湖泊出现了严重的富营养化和水体污染问题,导致水资源的可利用性进一步降低。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措施。

首先,制定了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法规和政策,加强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此外,还推行了节水措施,如加强农业灌溉技术改造、推广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等。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加大了对水污染的治理力度,建立了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

同时,鼓励使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对水资源的压力。

总体而言,我国水资源面临严峻的挑战。

在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背景下,水资源的供求矛盾将进一步加剧。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以及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水资源,确保人民的生活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太原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太原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山西水利太原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问题分析王晓敏(太原市晋祠水利管理处,山西太原030024)[摘要]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困扰太原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为实现“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通过对太原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情况的分析评价,研究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太原市实际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以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中图分类号]TV213.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4-7042(2018)06-0009-021前言太原市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北端,作为山西省的省会城市,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省的21.4%,发挥着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作用,但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困扰太原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因此,对太原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不仅对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而且为实现“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太原市现辖1市6区3县,即古交市、小店区、晋源区、迎泽区、杏花岭区、万柏林区、尖草坪区、清徐县、阳曲县和娄烦县,总面积为6988km 2。

太原市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年内和年际变化较大,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49.7mm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160.5mm ,多年平均气温为9.5℃。

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5.3380亿m 3,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为4.309亿m 3。

地表水可利用量为1.051亿m 3,地下水可利用量为3.675亿m 3,重复可利用量为0.417亿m 3。

2太原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2.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2015年,太原市用水总量74658.25万m 3,其中城镇居民生活用水17520.19万m 3,占用水总量的23.47%,农村居民生活用水2793.84万m 3,占用水总量的3.74%;第一产业用水17581.88万m 3,占用水总量的23.55%,其中农田灌溉用水16432.20万m 3,林牧渔业用水1149.68万m 3;第二产业用水27747.03万m 3,占用水总量的37.17%,其中工业用水26991.48万m 3,建筑业用水755.55万m 3;第三产业用水6524.35万m 3,占用水总量的8.74%;生态用水2490.96万m 3,占用水总量的3.34%。

水资源治理调研报告(五篇)

水资源治理调研报告(五篇)

水资源治理调研报告(五篇)(篇一)河道是河水资源的载体,是行洪的通道,是生态的屏障,党的十八大提出促进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子孙留下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近年来,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河道综合治理是一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了解我区河道综合治理的基本情况,区政协经科委近期对我区河道综合治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报告如下:一、河道基本现状我区境内共有5条河道,__________通过调查,委员看到:近年来,我区在渭河综合整治方面,实施了堤防加固、河道清障、生态修复、河床疏浚、绿化亮化、卫生保洁等一系列工作,为打造水域生代新景观,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生态宜居的美丽金台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是堤防工程建设提速扩面。

先后实施了渭河斗鸡段、刘家台段、福临堡顶冲段12处堤防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约1.6亿元,累计修建堤防21.8公里。

二是河道滩区整治深入推进。

工作中能将河道疏浚、河滩整治和打造景观相结合,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重点对渭河宝成铁路桥上游段、东岭廊桥段等四处滩区进行了集中清理整治,累计投资20__余万元,先后动用机械136台次,整治滩区3000余亩,清理河道杂物约450亩,填埋坑潭近50个,有效改善了渭河市区段生态环境。

三是河道采砂管理成效显著,并得到了市上的通报表扬。

四是河道卫生整治扎实开展,辖区河道环境有了极大的改观。

五是河道绿化美化稳步推进。

六是河道执法工作不断加强。

二、河道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河道采砂治理难度大。

渭河河道及周边现有8个砂场,其中市级业务部门批准经营的1个,其余7个均是非法采砂场。

7个非法砂场除2个分筛料场在河道以内,5个分筛料场均在渭河堤防以外租赁相关村组土地生产经营(超出河道管理范围),并签有协议。

河道站与相关村多次沟通,联合相关部门进行了取缔,但目前仍存在购买混合料,私自安装分筛设施进行分筛现象,严重破坏了河道的生态平衡。

(二)河道内倾倒垃圾严重。

一是由于城市建设产生大量剩余垃圾,向河床内倾倒建筑垃圾的问题严重,虽多次查处,但仍不能有效制止;二是渭河福临堡村段、罗家塄村段修建堤防后,将村组土地圈入河道内,村组以复垦土地为由向河道内倾倒、填埋大量垃圾、渣土;三是金陵河兴隆村段、石桥村段、葛河村段等多处无堤段有倾倒、填埋垃圾问题严重。

山西省水资源短缺现状及对策

山西省水资源短缺现状及对策

山西省水资源短缺现状及对策作者:张卓郑德凤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6年第12期摘要基于山西省水资源短缺的现状,针对水资源严重短缺及时空分布不均衡、水资源污染严重、干旱化趋势加剧、地下水严重超采等问题,提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跨流域调水、提高省间虚拟水的贸易量、建立污水监管长效机制、加强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解决措施与对策,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水资源短缺;水资源污染;地下水超采;干旱化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12-279-02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28 124亿m3,河川径流量27 115亿m3,地下水资源量8 288亿m3,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4位。

同时水资源也相对短缺,人均水资源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25%。

受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利用不合理以及水资源污染不断加剧的影响,我国经历了一系列水资源短缺事件,例如:2007年太湖地区蓝藻大规模爆发,上百万周边居民出现靠水没水吃的“太湖现象”[1];2010年松花江流域再次发生工业原料桶流入事件,周边地区出现了大规模停水事件,多地矿泉水被抢购一空;2014年河南发生63年来最严重干旱,地处南水北调中线范围的多地却无水抗旱[2]。

我国中西部大部分地区自然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水资源严重匮乏。

当前,我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经济战略[3],旨在加强与古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资源整合和经济发展,绝大多数沿线省份均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区域,极大地制约了该经济战略的实施和拓展。

研究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山西省位于我国中部,是我国水资源短缺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山西省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笔者在分析山西省水资源短缺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措施及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1 山西省水资源概况及研究背景1.1 水资源概况山西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面积15.6万km2,常住人口约3 600万,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

水资源调研报告(5篇)

水资源调研报告(5篇)

水资源调研报告(5篇)水资源调研报告(通用5篇)水资源调研报告篇1一、活动目标:1、通过开展“关注家乡水资源”的综合实践活动,了解水在动植物的生长和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大作用,了解地球上水资源情况,增强节约用水的自觉性,培养同学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保护水资源意识。

2、教育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宣传节约用水,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研究设计节水方案,激发学生对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兴趣。

3、通过搜集资料、观察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活动方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运用信息、资料统计等能力。

二、活动过程及方法:(一)动员、准备阶段1、请老师讲清本次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介绍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和水资源的受污染情况。

2、发出一份倡议书,号召全体同学行动起来,积极投入到这项活动中来。

3、收集报刊、杂志或互联网上有关水资源匮乏和水污染的相关资料。

4、召开一个有关水资源的`信息交流会,将自己收集的资料进行,以获得更多的相关信息。

(二)实施、交流阶段第一阶段参观活动流程:1.参观污水处理厂,写出参观感受。

2.搜集有关污水的来源,污水处理的办法及流程,在班上进行交流。

3.参观自来水厂,了解我们地区每天的总用水量,总产水量,使同学们了解我们的生活用水状况。

第二阶段调查活动流程:1、调查自己家中、学校、公共场所浪费水的现象,了解浪费的原因并对浪活动流程:1、就下列问题采访当地水污染治理监管部门:①本地区是否存在严重的水资源污染,污染状况如何,污染源是什么;②近几年,本地区治理水污染的举措,本地区的水污染程度是否上升趋势。

2、拍摄、剪辑有关照片、录相带,记录观察的结果,写一篇参观访问记。

第四阶段宣传活动流程:1、将我们自己收集的资料或写成的文章投到校园广播站作一次专题栏目;2、分小组深入街道、单位、居民家中以及公共场所宣传节约用水,发放宣传资料,让人们懂得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了解节水的方法和措施;3、向有关单位写建议书,提出制止水浪费、治理水污染的合理化建议;4、设计一个公益广告,呼吁人们节约用水,拒绝水污染,保护水资源;(三)成果展示活动流程:1.上一节“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的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课。

我国水资源短缺现状及节水措施

我国水资源短缺现状及节水措施

m 的严重缺水界限;耕地亩均水资源 占有量更仅为全 国平均水平的 1 。 3 , 9 长治市水资源总量为 2 . 2 6亿 m ,人均 75 9 3 3 m ,亩均 46 m ,分别 占全国平均 1. 6
值 的 13和 1 。 / / 4
1 . 2生态环境脆弱
() 1 河湖萎缩,黄河断流 黄河从 17 年开始出现断流到 19 年的2 年间, 92 98 7 黄河利津站共有 2 年发生断流 , 1 断流频率 已达 四年五断 ,共计断流 15 天 ,平均每个断流年份 5 天。 00 O
2 1 年 9月 01
水利电力科技
第3卷 第 3 7 期
我 国水资源短缺现状及节水措施
郝 艳 飞
( 山西长治市郊 区水利局 ,山西长治 06 1 ) 40 1
【 摘】 文 介绍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现状,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及实现节水措施要落实 的工作。 蝴源自】 水资源短缺 节水 措施
长冶市的产业结构以高耗水、重污染的能源、 化工 、 冶金工业为主要支柱 , 大量工 矿企业废水 和城市污水未经达标处理就排入河道。 由于区域降水量少 , 而且主要集 中于 夏季 , 造成河川径流丰枯期水量悬殊 , 除汛期行洪时以外, 其他季节不少河段经常处于 干涸状态 , 基本上没有 自净能力 , 无法保证河道的最小环境容量 , 致使部分河道成为事 实上的排污渠, 部分水体丧失使用价值 , 从而减少了可利用的水资源 , 加剧了水资源供
长治市的水资源浪费现象表现在以下 2 方面 : 首先是水利骨干工程不配套 , 如浊漳
河干流、沁河干流,截至 2 1 年底 ,没有大的控制性工程 ,水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 00 干流水绝大部分 白白流向外省 , 年出境水量高达 3 6 m ; . 亿 其次是农业大水漫灌现象 9 仍很严重 , 长治市是山西省的农业大市, 农业的发展有赖于灌溉工程 的效益发挥 , 但是 目 前农业灌溉工程存在着设施老化 、 配套率低 、 抵御旱灾能力差的问题 , 相当数量的工 程或是停 留在待施工阶段 ,或是形成 了 “ 半拉子工程” ,使得有限的水资源发挥不了应 有的效益 ,实灌面积只占有效面积的 6.%,与全省平均值 8 %相 比,低 1.个百分 8 9 6 71

山西生态资源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山西生态资源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山西生态资源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时间:2012-04-18 10:43生态环境是人类居住生存的环境,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类生存生活的质量。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7》指出,2004年中国生态现代化水平指数为42分,在全球118个国家中排第100位,中国正处于生态现代化的起步期。

就是说,中国的生态环境状况在全球是较差的。

而山西作为全国的能源重化工基地,生态环境状况就更差。

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尽快扭转这种局面,已成为全省人民的心愿和建设和谐山西的迫切需要。

一、生态资源概况山西省土地总面积为15.6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63%,属于土地资源相对短缺的省份之一。

土地资源有以下特点:一是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二是黄土覆盖广泛,水土流失严重,山丘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其中53.2%的土地为黄土所覆盖,共有水土流失面积约10.8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69.1%,多年平均侵蚀量达4.56亿立方米;三是土地类型多样,宜林宜牧地潜力大;四是土地质量较差,生产率低。

水资源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全省年平均降水量介于400~650毫米之间。

水资源特点有三:一是水资源贫乏,属严重缺水的省份之一,水资源已成为山西社会经济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二是水资源年际内丰枯悬殊,给调节利用水资源带来很大困难;三是河流含沙量大,水土流失严重。

山西是一个森林资源贫乏的省份,全省现有林地面积为18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1.7%,比全国平均值低2.2个百分点,排位在第22位,人均占有林地0.04公顷。

而周边省份陕西、河北、内蒙古均高于山西。

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1、水资源是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主要“瓶颈”山西的长处在煤,短处在水,煤和水的关系是典型的“木桶理论”型关系。

在自然资源丰度上,山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460立方米左右,只占全国平均水平的17%,世界平均水平的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山西水资源瓶颈制约调研报告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以省水利厅、省引黄局负责同志及水利专家为主要成员,以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浩为技术顾问的"加快转型发展解决水资源瓶颈制约问题"调研组,主要围绕如何破解水资源瓶颈制约,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展开调查研究。

为突出调研的重点,便于省委、省政府据此做出决策,本调研分为"山西省供水保障能力及山西大水网建设"、"山西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山西省城乡统筹供水体制构建及政策创新"和"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扩大供水量"四项子课题。

在综合子课题调研成果的基础上,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我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面临水资源瓶颈的严重制约(一)山西水资源概况干旱缺水是山西的基本省情。

全省近10年平均降水量473 mm。

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0.4%,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全国人均值的17%。

我省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流域,其中黄河流域占62%,海河流域占38%。

我省绝大多数河流呈辐射状自省内向四周发散,山西也因此称为华北"水塔"。

全省多年平均用水量60亿m3,其中地下水利用量为40亿m3,占2/3;地表水利用量为20亿m3。

按照用水分类,全省城乡生活用水9亿m3,工业用水15亿m3,农业用水35亿m3,生态用水1亿m3。

2009年全省人均供水量174 m3,为全国平均值的40%;城镇生活人均日用水量99L,为全国平均值的46%。

这两项指标均处全国最末位。

(二)水资源瓶颈制约的主要症结1、地表水利用不足,工程性缺水问题突出。

全省地表水总量年均72亿m3,其中48亿m3流出省境。

各主要流域地表水开发利用率仅为30%左右,还达不到低开发率的上限(40%)。

地表水利用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调蓄汛期来水的水库工程。

全省现有水库总数739座,库容53亿m3,总库容为全国的0.8%。

与周边省份相比,河南水库总库容396亿m3,河北156亿m3,北京100亿m3,内蒙古、陕西的水库总数及总库容均远超过我省。

不仅如此,山西水库大多建于上世纪50~60年代,现在已有三分之一左右库容被泥沙淤积,调蓄量不到河川径流量的十分之一。

山西这样一个高原台地、降雨多集中于7、8两月的省份,如果没有一定数量的调蓄和调水工程,水资源很难得到有效利用。

2、地下水严重超采,供水结构不合理。

1971年全省地下水年开采量约为11亿m 3,到2005年开采量已达40亿m3。

大同、忻定、太原、临汾、运城5大盆地地下水均严重超采,超采区面积约为6500km2,浅层地下水已基本疏干,深层地下水水位每年下降2至30m不等,有的水井深度已超过1000m。

全省19个岩溶大泉3个完全断流,2个基本断流,12个流量严重衰减。

地下水是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宝贵的战略资源,一般年份应该充分涵养与有效保护,遭遇干旱年份用于保障应急。

从用水结构讲,也应该是以地表水利用为主,以地下水利用为辅。

而我省恰恰相反,三分之二为地下水,三分之一为地表水。

这种用水结构如得不到根本扭转,山西一旦出现类似光绪年间连年特大干旱,河流干涸,地下无水可抽,我们将失去以地下水资源来保障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的最后手段。

3、采煤对水资源造成严重破坏。

水煤共生,水在"楼上",煤在"楼下"。

采煤直接导致含水层破坏、水量漏失、水质污染为不争的事实。

每开采1吨煤影响、破坏2.48 m3水资源。

全省按年煤开采量7亿吨计,每年就要破坏17亿m3左右的水资源。

目前,我省采矿区及周边都存在水位下降、水井报废、泉水断流的突出问题。

4、黄河水资源利用远远不够。

国务院分配山西年可耗用黄河水量43.1亿m3,目前我省在黄河干流年提水量仅为4.5亿m3,而其他沿黄各省都已达到或超过分配指标。

内蒙古用水超过分配指标12亿m3,并多次向我省商借黄河用水指标。

(三)我省转型跨越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分析与预测根据省委书记袁纯清同志在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山西省"十二五"期间GDP要年均增长13%,到2015年全省GDP达到1.7万亿元,工业年均增长超过15%,城镇化率达到55%。

水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需求,目前全省供给能力仅为60亿m3左右。

据此,即使采取严厉的节水措施,全省总需水量仍将达到85亿m3,缺口25亿m3。

按照年均增长15%的速度,预计2015年全省工业用水量增加12亿m3,达27亿m3;按照2015年55%的城镇化率,城镇人口将增加315万人,需增加供水2亿m3,加之原有城乡人口供水水平提高,城乡居民生活用水量将增加4亿m3,达到13亿m3;预计"十二五"末,农业灌溉面积增加200万亩,达到2100万亩,灌溉用水量增加7亿m3,达到42亿m3;生态用水量将增加2亿m3,达到3亿m3。

综合分析,我省面临的水资源瓶颈制约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供水总量不足的瓶颈制约。

供水量存在较大缺口,支撑和保障1.7万亿的GDP及55%的城镇化率,需要新增25亿m3的供水量。

二是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瓶颈制约。

经济较发达、适宜发展煤化工的地区缺水严重,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与能源、矿产资源等工业发展布局不相匹配。

三是水管理体制不顺的瓶颈制约。

"城乡分割、部门分割、多龙治水"的水管理体制造成的体制性缺水,增加了解决水资源瓶颈制约的难度。

二、山西破解水资源瓶颈制约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措施根据我省转型跨越发展对水资源支撑与保障能力的要求,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障碍,山西破解水资源瓶颈制约的基本思路应该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实施兴水战略,以保障转型跨越发展用水为目标,优化配置水资源,努力增加供水量,构建管水用水新体制;以加大利用黄河水为重点,西引黄河、东抓拦蓄、腹部盆地调水节水并重,用好国家分配我省的黄河水量;新建一批蓄、引、提工程,建成覆盖全省六大盆地和主要经济中心区的十大供水体系,形成"两纵十横、六河连通,纵贯南北、横跨东西,多源互补、保障应急,丰枯调剂、促进发展"的山西大水网。

到"十二五"末,全省供水能力从现状的 60亿m3提高到85~90亿m3,有效满足我省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的用水需求;全省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由"水瓶颈"向"水支撑"的转变,为我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可靠的水资源保障。

主要措施是:(一)充分拦蓄地表水通过完建"十一五"确定的35项应急水源工程,新建晋中东山供水等一批调水工程,提高现有供水工程实际供水能力,使"十二五"末境内地表水供水能力由目前的20亿m3增加到37亿m3,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51%,达到中等开发利用程度。

我省"十二五"期间拦蓄工程建设的重点,一是长治吴家庄水库。

该工程位于黎城县浊漳河干流上,为一座蓄水3.64亿m3的大型水库,水库建成后可以满足长治盆地今后较长时期的需水要求。

二是新建晋中东山供水工程。

从晋中东部的石匣、关河、云竹等水库调水至晋中盆地南部人口密集、经济活跃的介休、灵石、太谷、祁县、平遥5县市。

吴家庄水库和东山供水工程水源地均处水量较为充沛的漳河,是目前我省海河流域出境水量最多的河流。

建设吴家庄水库和实施东山供水工程,不仅可实现长治盆地、晋中盆地水资源的有效配置,而且对我省跨省河流的水权占有具有战略意义。

(二)加大利用黄河水黄河流经我省西部与南部边界,是我省极为重要的水源保障。

我省要切实加大黄河干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用好国家分配我省的黄河水量,"十二五"末黄河干流水的利用量将由2009年的4.5亿m3增加到24亿m3。

1、扩大万家寨引黄工程供水量规划"十二五"末万家寨引黄工程供水量从2009年的0.9亿m3增加到8亿m3以上。

首先要扩大南干线供水量。

一要全面推进关井压采。

太原市关闭348眼自备井,全部用引黄水置换,年供水量增加0.66亿m3。

二要加快供水配套工程。

完善太原市城区供水配套工程,建设阳曲县和清徐县两条支线,年供水量增加0.7 8亿m3。

三要实施汾河生态供水,年供水量1.5亿m3。

采取以上措施后,南干线供水量将达3.85亿m3。

同时,要抓紧抓好北干线建设。

北干线将于2011年1 0月建成,配套工程正在同步建设。

"十二五"末,北干线供水量可达到4.77亿m 3。

其中,向大同、朔州城市和工业供水2.41亿m3;向左云县供水0.36亿m3;通过桑干河向东榆林和册田水库补水,增加桑干河灌溉和生态用水2亿m3。

2、发挥禹门口和浪店提黄工程的供水能力"十二五"期间,通过建设禹门口东扩工程、禹门口一级站扩建工程和西范东扩工程,提黄能力达到66 m3/s,年供水能力12亿m3;浪店水源工程(含尊村和夹马口提黄工程等)提黄能力达到65 m3/s,年供水能力11亿m3。

主要措施是:对沿黄的禹门口、夹马口、尊村、大禹渡和用黄河水置换汾河水的西范和汾南6处大型泵站进行更新改造;继续推进禹门口、夹马口、尊村和大禹渡等大型灌区以及元上、回龙、杨范等中型灌区的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将禹门口供水工程的供水范围扩大到曲沃、襄汾、侯马、翼城。

3、加快实施西山沿黄地区黄河水利用工程按照王君省长的要求,今年省政府启动了西山沿黄地区黄河水利用工程,范围包括忻州、吕梁、临汾三市沿黄的11个县,其中国家级贫困县9个,省级贫困县2个。

"十二五"期间,在西山沿黄地区建设提黄灌溉工程145处,发展灌溉面积122万亩,同时利用其中的90处工程来建设306处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河曲龙口工业供水工程、兴县循环工业园区、临县三交工业园区和柳林高红工业园区等7项工业供水工程。

这些工程设计年供水量4.5亿m3,其中农业供水3亿m3,工业供水量1.5亿m3。

4、积极争取黄河古贤和碛口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建设黄河古贤水利枢纽位于吉县古贤村附近的黄河北干流,坝址在壶口瀑布以上10k m。

水库设计总库容160亿m3,坝高199m,正常蓄水位640m,水电装机210万千瓦,年发电70亿度,枢纽工程总投资400亿元。

该工程具有较大的供水、发电、生态效益。

工程建成后,汾河下游和运城盆地的500多万亩提黄灌区可以实现自流灌溉,彻底解决脱流问题;还可新发展400多万亩自流灌溉面积;运城市、临汾市的城市生活、工业用水短缺问题可以稳定解决。

该水库回水到临县的碛口镇,形成长210km的湖泊和湿地,可极大改善我省西部沿黄地区的生态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