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水资源现状1

合集下载

山西水资源现状与林业节水对策探讨

山西水资源现状与林业节水对策探讨
21 0 5年 。而长 期 的干旱少 雨 , 被退 化 , 质疏 松 , 植 土 不断 形成 沙漠 和 荒漠 , 在 威胁北 方 人 民 的生存 和 正 发展 , 生态环 境 日趋 恶化 。
山 西 省 15 9 6年 至 1 7 9 9年 平 均 水 资 源 总 量 1 2亿 m。人均水 资 源 占有 量仅 4 61。只 占到 全 国 4 , 5 1, 2 平均 水平 的 1 5 远 低于人 均 1 0 的严 重缺 水界 /, 0 0 m。 限, 耕地 平均 占有水 量 32 5m。h , 为全 国平均 5 / m。仅
2 0世纪 中国发生 了四次气候 变化 , 9 3年 至 既1 0
1 山西 水 资 源现 状
1 1 水资 源短缺 是制 约林 业发展 的主要 因素 .
1 1 年 为低 温期 , 9 9年 至 1 5 98 11 9 3年为 高温 期 , 9 4 1 5 年至 1 8 9 6年低温期 ,9 7年至 2 1 为高温期 , 18 0 5年 这 四次气 候变 化 与太 阳黑 子 周 期长 度 变化是 一 致 的 , 这是 自然 变化 的客观 规律 。 是 , 但 由于近代 工业 发展 向大气 中排 放 的气体 持续增 加 , 室效应 的加剧 , 温 使 这 次气候 变暖 的速度 和 幅度 超过 了4 代 。 北地 0年 西 区年降水 量正 以每年 1 0 的速 度递减 , .3 并持 续到
维普资讯
第 4期
20 0 6年 1 2月
山 西 林 业 科 技
S HANXI F ORES TRY CI S ENCE AND CHN0L0GY TE
N o. 4 De .2 6 c 00
山西 水 资源 现 状 与林业 节 水对 策 探 讨

山西省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初探

山西省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初探

发利用潜力不大 , 是全省水资源最为紧缺的区域。
22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
22 1 水资源衰减严重 , . . 缺水形势更加严峻 自 18 90年以来 ,山西省工农业生产进入新的发 展时期 , 需水量急剧增长 , 而水资源总量却呈逐年衰 减趋势 , 导致缺水问题越来越严重 , 水资源供需矛盾
同、 忻定 、 太原 、 临汾等腹部地区占 3. 6 6%, 西部地区
占1 , 2% 南部地区占 76% 。 . 13 降水量 与作 物 生长 需水量要 求 不相 适应 . 山西省降水量较少 , 年内分配极不均匀 , 降水量
的6 0%左右集 中于夏季 ,各种作物 的需水得不到充 分满足 。 根据作物耗水量与降水量的对 比分析及全省 目前的作物组成 , 每年 4 月至 5 月是缺水最严重的时
期, 灌水和不灌水的作物产量差别很大 , 因此要保持 主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 , 必须保证农
和兴利库容, 降低 了水库的防洪标准和供水效益 , 有
些水库 只能缓洪蓄清 , 已基本丧失了调节能力。 2 山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殛存在的问题
2 1 水 资源利 用现 状 .
高开发区内工农业发达 , 口稠密 , 人 用水量大 , 开发利
用率 已超过 7 0%,局部地区利用率高达 8 . 16%, 开
制、 无节水设备 、 无政策措施 以及洗浴业的无节制发 展, 均导致了水资源的严重浪费。 3 对策和措施 3 1 严格控制地 下水开采, . 实现可持续利用
维普资讯
20 06年 1 2月
山西水利 S A X T R R S U C S H N I WA E E O R E
山西省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初探

论山西省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

论山西省水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
减少 幅度 很大 , 人均水资源量 减少 1.%, 占全 国平均水平 的 6 4 仅
式 中 : —_ 川基流量或泉水量 ; R 、 7 可
Q侧 — 向潜排量 ; — 侧 Q ——开采净消耗量或实际开采量 。
山丘 区分一般 山丘区 ( 兄 为河川基 流量 , 为开采净 消耗 Q净
59亿 m 。 .
分属黄河 、 海河两 大水系 , 黄河 流域面积 占全省面积 的 6 %, 2 主 要河 流有汾河 、 沁河 、 涑水河 、 三川河 、 听水河 ; 海河 流域的 面积 占全省面积的 3 %, 8 主要河流有桑干河、 滹沱河 、 漳河 。山西省第

次水 资源评价水资源 总量 12亿 m (9 6 17 4 1 5- 9 9年 )为 同期 ,
响的加剧 ,流量明显呈 减少趋势 , 全省 15 - 2 0 9 6 0 0年平均 河川
水 资源总量为地表径流量与降水入渗补给量之 和 :
W = + ,R R- R = R
径流量 8 . m , 15— 17 68亿 ,同 9 6 9 9年均值 比较偏少 2 .%, 41 同时
山西河川径流量均存在明显 的丰枯交替变化 。
2 水资源特征与变化趋势
作者 简介 : 谢蕊 贤, ,93年 出生 ,9 5年毕 业于 中央党校 21 水资源特征 女 16 19 . 函授 学院, 工程 师,3 0 1 山西省 太原 市 000 , 山西省水 资源最基本 特征是水 资源贫乏 , 均和单位 面积 人

3 ・
山西科技
区地下水补给资源量即为山丘区降水人渗补给量 , 全省山丘区地下 水补给量为每年 6.亿 m o 7 6 3 地下水资源量即为山丘区资源量加上平 原 区资源量扣除重复量, 山西省地下水资源量为每年 8 .亿 m 。 63

缓解山西省水资源短缺现状及对策

缓解山西省水资源短缺现状及对策
类 型洪 水 和严 重 洪水 灾 害 的 自然条 件 , 年汛 期 均不 每 同程度 发 生洪 涝 灾害 , 以局 部暴 雨产 生 的洪水 灾 害发
生最 为 频繁 。
2 山西水资 源短缺 原 因分 析
2 位, 1 地表水劣V类水质位居全国倒数第二。大规模
的采 煤 也带 来一 系 列水 环境 问题 , 层 地下 水遭 受 大 浅
面积污染 , 深层地下水水质变差。 岩溶大泉流量衰减 ,
部分 出现 断流 。 第 三 ,水 土流 失 严重 。 山西 省 水 土 流 失 面 积达 1. 08万 k 2占全省 总面 积 的 6 m, 9% , 年 随 雨 水 流入 每
造 成 的环 境 污 染 、 用 水枯 竭 、 表 沉 陷后 房 屋 倒 塌 饮 地 等 问题 很 突 出 , 导致 饮 水 困难 的群 众 越 来 越 多 , 重 严
黄河 、 海河 的泥沙量达 4 6 t导致 土地贫瘠 , . 亿 , 5 河道 水 库淤 积 , 生态 环境 恶化 。全省 6 1座 水库 , 9 泥沙 淤积 已 占总库容 的 1 , / 水库 的 防洪和供 水 能力大 大 降低 。 3 第 四, 洪旱 灾 害频 繁 发 生 。 山西省 具 有产 生 多种
矛盾十分突出, 受取水工程和用水成本低廉等因素影 响 , 多地 区、 许 企业一 直通过严重超采地下水来维持 发展 , 水资源短缺 已经开始制约当地社会经济 的进一
步发展 。O 纪 8 2世 O年代 以来 , 随着 全省 人 口的 急剧 增 长 、 济 的发 展 和 城 市 化 进程 的加 快 , 资 源 供 需 矛 经 水 盾 将 更 加 突 出 , 污 染 也 开始 加剧 , 下 水 位 大 幅度 水 地
每 年 约有 7 . ms 32亿 的水 流 到境外 ,山西省 也 因而 成

山西省水资源及水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

山西省水资源及水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

7 m 为超采量 , 亿 导致地下水位不断下降 , 取水成 本越来越高 。 地表水利
用率太低 , 省地表水 的利用 量只占到地表水总量 1 。 全 , 全省地表水量多 3 年平 均值为 7 亿 m 但 年出境 水量就达 4 亿 I , 2 3 8 n 占到 了同期地表水 总 量 的 6 %。对黄河干流水资源利用还远远不够 , 省引黄水量 1 亿 r , 6 全 O n 3 仅占国家 分配水量 4 亿 n 的 2 %。 3 l 3
’ ●、… ’● 、● ● ’ … … ● ●~… ● ‘ 一 ● ● ‘ ●( ● ●0 ●… 0 ●。 。 … ●… ● , … ●‘ … ( ●(~ … ●
() 2煤炭开采对水 资源 的影响 。 山西省煤炭资源极其丰富 , 国重 是我
要的能源基地. 但煤炭 的大量开采对水资源的破坏越来越严重 。 据测算 , 开采 1 煤 , t 要影 响、 破坏 、 漏失 2 8 . 的水 资源 , 4m 按全 省现状年 产煤 6
资源衰减十分严重。
() 1大气降水的影 响。大气 降水是山西省地表水和地下水 的主要补 给源 。18 一2 0 年平均年降水量 仅 4 3 m, 15 - 2 0 年平均 9O 00 8.h 比 96 00 2i - 年 降水量 5 8 m 减少 了 2 . / ,比 15 - 17 年 平均 年降 水量 0.m 8 56 l l f m 96 - 9 9
5 4ml 减 少 了 5 . h 3 i, l O8 i m。
2 水 环境 问题
21 水污染严重 .
据 2 0 年《 0 6 山西省环境状 况公报 》 显示 , 全省废水排放量为 l. 亿 O9 2 t 中: , 其 生活 污水排放 量 5 8 t工业废水 排放量 4 l t 活污水 . 亿 , 8 . 亿 , 4 生 所 占比重为 5 . %。工业废水排放量 大的行业依次是化工 、 74 1 电力 、 冶金 、 煤炭 、 造纸 , 五大行业排 放量 占全省工业排放量 的 7 . %。废水 中化学 56 6 耗氧量 ( O ) 放量为 3 . c D排 7 0万 t其 中生活 C D排放 量 2 . 万 t工 6 , O 13 7 , 业 C D排放量 1 .7万 t生活 C D排放量所 占比重为 5 . %。 O 58 , O 79 7

山西省水资源税的改革构想

山西省水资源税的改革构想

山西省水资源税的改革构想水是生命之源,对于山西省这样一个能源大省来说,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至关重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水资源税作为一种有效的经济手段,可以引导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

本文旨在探讨山西省水资源税的改革构想,以期为山西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山西省水资源现状山西省地处我国华北地区,属于半干旱气候,水资源总量相对匮乏。

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 1238 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 17%左右。

同时,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东部山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而西部和北部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

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山西省以煤炭、电力、冶金等高耗水行业为主,工业用水占比较大。

农业用水也存在着粗放式灌溉、水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

此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用水需求不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

二、水资源税改革的意义(一)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税的征收可以提高用水成本,促使企业和居民增强节水意识,采取节水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同时,通过税收政策的引导,可以鼓励企业加大节水技术研发和投入,推广使用节水设备和工艺,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优化水资源配置水资源税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水资源供需状况和用水效益,实行差别税率,引导水资源向高效利用领域和地区流动,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增加财政收入水资源税的征收可以为地方政府提供稳定的财政收入,用于水资源的保护、开发和管理,改善水资源基础设施,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

三、山西省水资源税改革的目标和原则(一)改革目标通过水资源税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资源税收制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水平,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改革原则1、公平负担原则水资源税的征收应根据纳税人的用水情况和水资源的稀缺程度,合理确定税率,确保纳税人公平负担。

山西省水资源公报

山西省水资源公报

山西省水资源公报1. 引言山西省是中国的一个内陆省份,位于华北地区。

水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山西省水资源公报旨在全面、客观、准确地介绍山西省水资源的现状、分布、利用情况,为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2. 概述山西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干旱区域。

该省的水资源非常有限,大部分地区属于非水源区。

山西省水资源公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水资源概况•水资源分布•水资源利用情况•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措施3. 水资源概况山西省的水资源总量较少,常年平均降水量约为500-700毫米。

全省河流总长约为16,500公里,河网密布,河流以黄河为主要水源。

此外,山西省还拥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地下水储量较大。

4. 水资源分布山西省的水资源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太行山区。

黄河是山西省境内最重要的水源,沿黄河流域有许多城市和县镇依靠黄河提供生活用水。

太行山区则是山西省的重要水源涵养区,为山西省的河流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

5. 水资源利用情况山西省水资源的利用率较高,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和工业用水。

农业灌溉是山西省水资源利用的主要领域,大量水资源被用于农田的灌溉。

城市供水和工业用水也是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工业化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6. 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措施为了保护山西省有限的水资源,山西省采取了一系列的水资源保护和管理措施。

其中包括:•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调查,了解水资源变化趋势和利用情况。

•制定和实施水资源合理利用规划,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加强水环境治理,防止水污染。

7. 结论山西省水资源公报通过对山西省水资源的概述、分布、利用情况和保护管理措施的介绍,展示了山西省水资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方面,山西省将继续加强水资源管理,推动水资源的科学利用,为山西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山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问题分析

山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问题分析

山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问题分析摘要:山西省作为一个重要的农业和工业基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环境压力的加大,山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因此,对山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系统地探讨山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山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引言在过去几十年中,山西省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这导致对水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山西省还是一个重要的煤炭生产和化工工业基地,这些行业对水资源的需求也非常巨大。

然而,由于水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山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山西省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工业用水和城市供水的增加,水资源供应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此外,农田灌溉也是山西省水资源利用的重要领域,但由于现有的灌溉系统效率低下,水资源浪费严重,导致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其次,水污染和环境影响是山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工业排污、农业非点源污染以及城市污水处理不完善等因素导致水质恶化,给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此外,山西省水资源管理和规划也存在一些问题。

水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一些地区水资源严重匮乏,而另一些地区却存在水资源过剩的现象。

水资源管理体制不完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不够紧密,导致水资源管理效率低下。

此外,水资源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协调也需要进一步加强。

鉴于上述问题,深入研究山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和对策,对于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山西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山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1.1水资源总量和分布山西省水资源总量较少,年平均可再生水资源量约为80亿立方米,占全国总量的1%左右。

水资源分布不均衡,南部相对较多,而北部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水资源现状及面临问题课程名称给水水源及取水工程专业班级给水姓名学号一、我省水资源的现状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缺水严重影响着农业、农村和城镇、工业经济的发展。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为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实现农民脱贫致富,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不懈地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绩,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做出了很大贡献,有效地推动了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1.水资源总量及其特点(1)总体短缺,局部仍有开发潜力全省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123.8亿立方米,人均、亩均都在全国的末位。

但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并不是所有的区域都缺水。

像我省的东部和晋东南地区水资源就相对较好,开发潜力很大。

(2)供水结构极不合理在我省年用水65亿立方米中,就有40亿立方米采自地下水,其中7亿立方米为超采量。

这种以取用地下水为主体,又以超采为代价的供水结构,导致地表水调蓄工程严重欠账,地下水位越降越深、取水成本越来越高、水资源危机越来越严峻的局面。

2.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在中央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我省建设新型能源工业基地的大好形势下,今后十年,我省将处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时期,生产、生活、生态需水量的增长也将进入一个高峰期,总需水量将从现在的65亿立方米增长到75亿立方米左右,需水量应为10亿立方米左右。

全省地表水的利用量只占到地表水总量的三分之一。

全省地表水量多年平均值为72亿立方米,但年出境水量就达48亿立方米,占到了同期地表水总量的66%。

由于不少出境河流几乎没有控制性工程,致使大量水资源流出境外,没能很好的利用。

二、我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措施(一)实现我省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思路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开始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理,逐步全面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加大水资源费计征力度,开展水资源优化配置,提出水权、水市场理论,以新思路、新视点、新实践促进我国水利逐步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实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我省实际情况,解决好水资源的持续利用问题,最大的制约因素在水,要研究长期解决水资源贫乏的治本之策,把水利建设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地位。

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缺水和水污染问题,当务之急应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应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上,采取综合有效的对策措施。

在全面节水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我省水的有效利用率,积极开辟新水源,狠抓水的重复利用和再生利用,协调水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加速国民经济向节水型方向转变,以促使水资源问题尽快解决。

当前我省主要面临以下四大水问题:一是降雨不足、十年九旱、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匮乏,全省的可供水能力严重不足,是我省基本水情。

二是地表水利用不足、工程性缺水严重。

三是用水结构不合理、地下水严重超采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隐患。

四是水质污染不断加剧、煤炭开采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严重破坏使我省水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二)坚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快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加快应急水源工程建设,提高地表水供水能力,是我省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和必由之路,也是省委、省政府衡量兴水战略成败的关键指标。

如果应急水源工程建设跟不上,地表水利用不起来,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供水保障就无从谈起,地下水控制和水环境修复也无从谈起。

实现全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在丰水年和正常年份,主要使用地表水,科学有效地涵养地下水,使地下水储量逐步得以恢复。

在特殊干旱年份和紧急情况下,如果地表水供给不足,以地下水予以补充。

依据这一思路,从全省各区域的用水需求出发,以合理开发地表水,加大引用黄河水为重点,加快建设在实施兴水战略中省委、省政府确定的35项应急水源工程,以求从根本上缓解我省水资源供水紧张的局面。

通过建设一批地表水应急水源工程,修复改造一批病险水库,加上建成的张峰水库和横泉水库,可增加供水能力15亿立方米,使全省地表水供水能力达到35至40亿立方米,进而满足全省今后10年预计75亿立方米的供水需求。

(三)坚持以人为本,加快病险水库改造、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和农田灌溉等基础设施,改善民生水利工程作为重中之重,保障全省防洪度汛安全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

1.要突出解决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防洪度汛安全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彻底消除全省水库安全隐患。

全面完成好中央规划内的100座病险水库改造和我省自行加固处置的389座水库;进一步落实水库安全管理责任,加快推进水管体制改革进程,逐步建立起安全、高效、可靠的水库管理体制和机制,为全省防洪度汛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2.要突出抓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确保使全省农民都喝上干净水、放心水。

“十二五”期间,要始终坚持省委、省政府确定每年解决2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目标不动摇,力争到“十二五”末使全省100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基本解决,使全省农村逐步实现村村通自来水。

3.要突出抓好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确保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粮食安全。

(四)全力实施地下水监控、岩溶大泉保护、汾河清水复流三大生态修复工程多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用水总量有2/3是依靠地下水,部分水井深度已超过千米,母亲河汾河常年断流且污染严重,地下水过度开采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隐患。

今后,要重点实施好以下三大生态修复工程:1.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在去年全省范围内开展水井普查的基础上,主要以数字水利中心为依托,在全省建立地下水资源监控网络。

监测体系直接到省,控制体系直接到县,依据地下水位的升降情况,相应调整水权指标,有效控制地下水开采。

2.加强岩溶大泉保护对地下水丰富的岩溶大泉设立保护区,严禁在保护区采煤、开矿和一切危害地下水资源的活动。

重点通过加大征收地下水水资源费等经济手段,促进社会各界广泛使用地表水,减少地下水超采,力争5到10年实现岩溶大泉和主要河流原有水量有所增加。

3.实施千里汾河清水复流工程要根据省政府的总体安排和部署,以水权制度为核心,以水资源实时监控、优化配置为重点,以定量配水、节约用水为突破口,提高全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使我省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地下水位止降返升,千古名泉得以复流,母亲河汾河实现长流常清。

4.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因地制宜,着力解决好省水利发展区域布局的问题我省南北东西自然条件差异较大、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各异,水资源和水环境状况不同,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也不一样。

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坚持统筹兼顾,进一步明确区域水利发展定位,突出发展重点,优化发展格局,解决发展难题,推动区域水利协调发展。

(五)积极全面开发利用现有水资源1.目前山西省除万家寨引黄工程、天桥电站和小北干流有大型工程外,禹门口以上河段基本上没有开发。

同时,利用透河井水源工程提黄灌溉有着显而易见的优点:投资少,见效快,易管理,运行费用低。

2.加强煤矿弃水的充分利用山西是全国的产煤大省,俗话说“吨煤吨水”,每年有大量的煤矿弃水白白流掉,对水资源的浪费很大,是影响山西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

据初步统计,山西全省排水矿井约有2779座,年排水量2.2亿立方米,利用量仅有0.17亿立方米。

如果建设小型水设施把煤矿排水加以利用,可发展灌溉面积达64万亩。

3.加快雨水积蓄利用步伐在既无地下水又无地表水的丘陵山区,如果建设大量雨水积蓄利用工程,可用水资源量就会增加,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会大大得到改善。

目前已经编制了《山西省雨水积蓄利用灌溉工程十年规划》,确定了57个山区贫困县作为雨水积蓄利用工程建设重点。

4.加快现有小型水利工程的修复改造现有水浇地是山西省农业生产灾年保命的骨干,丰年增产的主力。

但是由于山西大部分水利工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工程标准低、配套差,许多已是老化失修,超限服役。

有的水量下降,有的机泵损坏,有的甚至瘫痪,严重影响效益的发挥,使一些灌溉面积成了“名誉水地”而无水可灌。

而且在山西许多灌区干支渠防渗差,建筑物不配套,渠系、田间、灌溉水利用系数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浪费严重。

对这些工程有计划地进行完善配套和节水改造,可以有效提高灌溉保证率和用水效率,有效缓解山西工农业的水资源供需矛盾。

5.加大山区小泉小水的开发力度山西省东西两山小泉小水较多,开发利用程度还很低,是小型拦截提引工程的开发区,因此要有计划地在全省河道、沟道内建人字闸、截潜流等配套提水灌溉,对于加快山区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六)创新机制体制、建立健全水资源法律、法规1.实行个人、集体、国家参股新方式建水利农村小型水利设施的建设,资金的来源是个大事情。

对此,要按照中央、地方和受益群众共同负担以及困难大的多补、困难小的少补的原则,逐步扩大中央和省级小型农田水利补助专项资金规模,制订资金筹措计划。

引入市场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2.创新机制体制、搞活现有水利设施原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体制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工程建、管、用脱节,管理粗放,工程设施老化失修。

为彻底改变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重建轻管的局面,达到良性运营的目的,统一安排部署,要加大力度“明晰所有权,下放建设权,搞活经营权”为指导思想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

不仅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水利事业发展后劲,而且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村产业化建设步伐;同时理顺水利工程的产权关系,明确投资主体,实现“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责、权、利三者的高度统一;还要把工程的运行效益同经济效益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以“国家投资为导向,农民投资为主体,社会投资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水利投资体系。

3.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解决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努力实现水利体制机制创新。

在水管理体制改革上,按照有利于水资源统一管理、有利于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有利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协调、高效的水事务管理体制和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在投融资体制改革上,在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投入力度的同时,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思路,充分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积极探索政府规划引导、企业建设运营、市场运作筹资的新模式,广泛调动社会各方投入水利工程建设的积极性。

三、结论我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要充分全面开发、利用、保护、管理好现有水资源;要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大融投资体制改革,吸引社会资金建设水利工程;同时要严格执行水利法律、法规,加大水利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努力提高我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积极开辟新水源,狠抓水的重复利用和再生利用,来实现我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