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的“十二”条改革政策大得民心

合集下载

武则天给女人的忠告

武则天给女人的忠告

武则天给女人的忠告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但她对女性权利的贡献不容忽视。

她以自己的经历和智慧,给后世女性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忠告。

以下是武则天给女人的忠告:1. 女子嫁人不可错要装门面更要扼家底。

这是武则天在她的《女则》中写下的一句话,为女性指出了在家庭中的角色。

嫁人是女性生命中的重要转折点,因此必须选择一个好的对象,避免后悔终身。

但是,婚姻不是女性全部,女人需要学会经济独立,掌管家庭的财政大权,这将保障她们的地位和尊严。

2. 女人要学会自我保护。

在古代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很容易受到侵犯。

武则天在她的治国策略中提出了许多措施,以保障妇女的权利和利益。

同时,她也强调女人需要学会自我保护,包括学习武术、射箭和搏击等技能,这不仅能提升自身的安全感,也能帮助她们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能力。

3. 女人要有自信。

武则天是一个非常自信和坚持的女人。

她在男性主导的封建社会中,勇敢地争取自己的权利和地位。

女人需要培养自信,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 and 选择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

尤其是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不怕困难,不怕劳苦,不怕挫折,不断学习 and 成长。

4. 聚义厅门口意态长,碧油重却倚阑梓。

这是武则天自己的生活准则,她要求自己在生活中严谨细腻,注重素质和形象。

在家庭和职场中,女人应该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保持高雅和温文尔雅。

同时,女人需要注重私人空间和自我保护,在外面的一切应该与人结识有限,以防万一,同时获取自信 and 内在真正的情感依靠。

5. 女人要有追求。

武则天在自己的年轻时期就展现了出色的才华。

她能歌善舞、诗词歌赋,更是有着很高的文学才华。

女人不应该只局限在家务劳动和育儿的角色中,只有拥有自己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才能真正的实现自我价值,赢得社会 respect and 成就自我人生。

总的来说,武则天给女人的忠告是非常实用和有启发性的。

女人应该学会经济独立,注重自我保护和形象,同时要具有追求和自信,为自己的人生奋斗。

武则天的_改制_及其评价

武则天的_改制_及其评价

武则天的“改制”及其评价O李志贤~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以最保守的估计,她开始参政的时间,应该是始于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以后。

当时,唐高宗李治因风眩不能视事,故国家一切奏章之批驳与国事之策划,都由已经被立为皇后的武则天代为执行。

事实上,武则天在唐高宗死后,便积极地布置她临朝称制,改朝换代的格局。

为此,她一方面大力打击反对其政权的朝中王公大臣,消灭他们的势力,另一方面,她主张“时既沿革,莫或相遵,自我作古,用适于事”①,认为时代既已改变,便不能遵循陈旧的方法,应按照新创的标准进行变革,以适应当时的需要。

因此,她在官制、年号、服饰、文字及其他方面标新立异,别立系统,表现出其政权的特色与新气象,当然也蕴含着渐改政制,使人们逐渐摆脱李唐王朝影响力的政治作用。

据(旧唐书》卷七(中宗本纪)记载,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正月,武则天被迫退位,中宗重柞,二月甲寅便采取了一系列复辟的措施:“复国号,依旧为唐。

社傻、宗庙、陵寝、郊祀、行军旗帜、服色、天地、日月、寺宇、台阁、官名,并依永淳已前故事。

神都依旧为东都……”根据这个记录来看,很明显的,在武则天专政期间,可说是无所不改。

一、改换新政权的标志武则天的第一项改制是在新政权的标志方面。

篡唐天下,另立新朝,她当然要先改国号。

除了改国号为“周”,迁国都于洛阳之外,她也更易旗帜。

光宅元年(公元684年)九月,武则天以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时,“旗帜改从金色,饰以紫,画以杂文’,②。

到了天授二年(691年),即她称帝后的第二年,再将“旗帜尚赤”③。

光宅元年,她在易旗帜的同时,也下令“八品以下,旧服青者更服碧”④。

在服饰方面,除了改换颜色外,武则天也几度修改朝廷官员佩带鱼符的条规。

垂拱二年(686年)二月,她“令都督、刺史并准京官带鱼”⑤。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又“改内外官所佩鱼并作龟”⑥。

武则天也依周历更改正朔。

她在载初元年(689年)正月,“依周制建子月为正月,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十二月为腊月。

武则天的政绩及治国方略

武则天的政绩及治国方略

浅论武则天的政绩及治国方略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诚如宋庆龄对她的诚恳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她从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成为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桥梁,对促使唐朝成为空前隆盛的封建王朝乃至世界上强大、繁荣的文明大国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历史功绩,昭昭于世。

在武则天统治的大约五十年间,她通过镇压异已,草除时弊,发展生产,完善科举,破除门阀观念,不拘一格任用贤才等治国方略,使唐朝形成了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这些政绩的取得无不显示出武则天惊人的政治谋略和手段,也充分显示了她在用人、处事、治国等方面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家的风范。

一、重视农业生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武则天特别重视农业生产,她认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家足人足,则国自安”。

高宗在位时,武则天曾上疏ⅸ建言十二事》,其中第一条就是“劝农桑,薄赋徭”。

由此可见,她对农业的重视程度。

武则天执政时期,继续推行“均田制”,而且在边远地区实行军事性屯田;她重视和提倡兴修水利,在她独掌政权的二十一年里,地方性水利工程有19项;同时,武则天还注重对农业的管理,她曾亲自督编农书《兆人本业记》,颁发天下,指导农业生产一在剥削制度方面,武则天除了要求农民负担均田制的调庸之外,不曾增加苛捐杂税,也没有征收过汉代已有的盐税、铁税;她还规定:能使“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升任,“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官员贬职,甚至“非时解替”。

武则天的这些措施,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其一,粮食丰实,不仅国家仓库里储满了粮食,地方储粮也很丰富。

其二,户口显著增加,据统计,全国登记在册的户数从贞观时的380万户增至则天临终时的615万户,几乎增加近一倍。

这些都是当时农业经济发展的有力证据,是武则天治农方略的重大成果。

二、不拘一格任用人才,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大胆使用有识之士,不拘一格任用人才是武则天政绩的一个重要方面。

武则天的历史传说故事有趣经典(2)

武则天的历史传说故事有趣经典(2)

武则天的历史传说故事有趣经典(2)武则天的为政举措:政治打击门阀,扶植庶族,发展科举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把反对她做皇后的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逐出朝廷。

这对于武则天来说,是杀鸡儆猴,但这些关陇集团和他们的依附者,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既得利益的保守力量。

把他们赶出政治舞台,标志着关陇集团从北周以来长达一个多世纪统治的终结,也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武则天同时还通过各种途径扶植庶族地主官僚,从庶族地主中搜罗更多的人才,扩大其统治基础:一是由朝廷派遣存抚使到全国各地搜罗人才,送到京城,由皇帝亲自考试,这就是制举、策问,如《大唐新语》所载:“则天初革命,大搜遗逸四方之士,应制者向万人,则天御雄阳城南门,亲自临试。

”成绩优异者,不拘资格,破格录用,任以要职。

二是下令“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咸令自举”,准许官吏、百姓自荐,以免荐举有所遗漏。

三是进一步发展以乡贡(贡举)即由州县保举为主的科举制度,不仅科目增多了,录取人数也大为增加,平均每年录取人数,比起贞观年间增加一倍以上;而且还首创殿试制度,如天授元年(690年)二月,“太后策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自此始”;另外,长安二年(702年),还“初设武举”,扩大了选官范围。

武则天选官范围广泛,不免有滥竽充数;但确实选拔了不少贤才,如《新唐书》所说:“太后不惜爵位,以笼络四方豪杰自为助,虽妄男子,言有所合,辄不次官之;至不称职,寻亦废诛不少纵,务取实材真贤。

”这些贤才不仅是当时加强武则天统治的重要支柱,其中有些人还是后来辅佐玄宗“开元之治”的名臣贤相,如姚崇、宋璟等。

武则天一朝号称“君子满朝”,娄师德,狄仁杰等著名的贤臣均在其列。

陆贽说:“(太后)课责既严,进退皆速,不肖旋黜,才能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助。

”此外,武则天在同高宗共同执政时,还下诏修订《氏族志》,更名为《姓氏录》,更加明确规定“皇朝得五品者皆升士流”,进一步打击了旧门阀士族,提高了庶族官僚的地位,因而中唐以后出现“冠冕皂隶,混为一谈”的情况;特别是自安史之乱以来,有不少平民出身的士卒因军功得授五品官以上官秩,上升为士族,于是从前士庶之间严格界限便逐渐消失,凡是姓郑的都自称荥阳郑氏,姓李的都自称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无从辨别其为旧士族还是新士族。

武则天十句经典语录

武则天十句经典语录

武则天十句经典语录
1.天子须政善以昭日月,夙夜忧劳以兴国家。

2.忠臣尽孝,知节行义,国家可兴,百姓可安。

3.志士仁人,不惟政事略知一二,且能以宽厚之度,管辖大社。

4.汝若谨守三公,端正政教,仁义可以长存,君臣可以和谐。

5.则天诸臣,择地而施官,慎上以设,令下以纪,非苟修德。

6.忠言逆耳利于行,柔嘉言良臣可使长久。

7.当今之世,力在臣仆,心在宗室,以保太平。

8.去非唯怨实过,已可祛罪;改非唯反礼理,已可归正。

9.立明以保国家,发明以行法纪,是谓智慧之臣。

10.我以明治,愿节义以取之,以保苍生,固安边疆,国家安危,由此始也。

武则天用人方面的措施

武则天用人方面的措施

武则天用人方面的措施
1.重用能力:武则天注重选拔和重用人才,不论是官员还是士兵,只
要有能力,就会得到提拔和晋升的机会。

2.提拔女性:武则天提拔了很多女性官员,如宰相、尚书等,使女性
在政治上得到了更多的参与和发展机会。

3.政治平等:武则天尊重各种族群和信仰,不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不论是道教还是佛教,都能在政治上得到平等对待。

4.改革选拔制度:武则天推行了科举制度,使得人才得到了更加广泛
的机会,不再被出身和家族束缚。

5.加强考核制度:武则天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制度,重视官员的实绩和
政绩,不赏不罚、失察必究,增强了官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武则天的功与过

武则天的功与过

功:1、广开言路,善纳诤言“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是世人对武则天统治时期的高度评价。

武则天虽然政令严明,刑罚严峻,“当其忍断,虽甚爱,不少隐也”。

但是她对于直言敢谏的臣民却十分敬重,尽量采纳他们的建议,即使言语有所冒犯,也能加以宽容,免予追究,比起唐太宗并不逊色。

虽然有人在谏诤中直言不讳,触犯她的隐私,或是劝她退位,或是涉及她的私生活,甚至有人背后议论她的缺点;但她能大度包容,并不降罪,有的还受到奖赏,比如在谏诤中涉及她个人私生活的朱敬则就得到赏赐,后来被提拔到宰相地位。

同时她对在镇压反对势力的过程中放纵酷吏滥杀无辜等缺点并不完全回护,平反了不少的冤假错案。

在她统治时期,很少有人因为直谏获罪的,因之直言敢谏在朝中蔚然成风,使下情得以上达,这对于改革弊政、促进政治清明起了很大的作用。

2、扩大仕途,开创殿试首先,使“常举”制度化,坚持每年开科取士,不以任何借口停止贡举。

其次,调整取士科目。

重点发展进士科,适当发展诸科,降低明经科的地位。

与此同时,扩大制举,缩短制举时间,扩大录取人数。

为了进一步搜罗人才,武则天还创立了殿试。

此外,武则天还采取了破格用人的办法。

不论是现任官吏,还是平民百姓,只要有才干,都可毛遂自荐,以求进用。

在扩大仕途的同时,武则天也很注意对官吏的培养。

3、开发边疆,巩固边防武则天在贞观年间国势强盛的基础上,能够继续推行前朝促进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发展的政策。

如采纳陈子昂的建议,在河西地区的各州县以及西域地区大兴屯田,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巩固;并派遣裴行俭、王孝杰等率兵打退了吐蕃贵族对河西地区和西域地区的侵扰,恢复了安西四镇(于阗、龟兹、焉耆、疏勒),使贯通中西的丝绸之路得以畅通无阻,促进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同时还打退突厥余部和契丹贵族对北方地区的侵扰,保障中原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东北边境的安定,使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4、劝课农桑,发展农业武则天认为:“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

武则天的“十二”条改革政策大得民心

武则天的“十二”条改革政策大得民心

武则天的“十二”条改革政策大得民心武则天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李世民的儿媳妇,也是李世民的小妾,生于山西,太原人。

李世民的夫人长孙皇后去世后,有人对太宗李世民推荐说,武士雙的女儿长得十分可人,于是李世民便下诏将14岁的武则天招到宫里,封为才人。

太宗李世民死后,按照当时唐朝的规定李世民的众多妻妾都被强制送进了尼姑庵做了尼姑,武则天和众多宾妃一样也作了尼姑。

李世民活着的时候,武则天侍奉过太子李治,她聪明伶俐在当时就很讨太子喜欢。

她会卖弄风情,让李治很着迷,无奈武则天是父亲的才人,尽管喜欢也不敢过分。

李世民去世后李治即皇帝位,有一次高宗李治去寺院视察,见到了武则天在那里哭泣。

看到流泪的美人,高中即怜悯又喜欢,这事被王皇后知道后,王皇后就把武则天领出了寺院,引见到了后宫。

王皇后的目的是想利用武则天离间,阻挠高宗对萧淑妃宠幸。

武则天进宫后,虽然是一介女流,但颇有心计,固宠的招数一个接着一个,他卑躬屈膝侍候王皇后,皇后总在高宗面前说他的好话。

不久武则天就被封为昭仪,后来皇上渐渐疏远了萧淑妃,武则天自己被皇帝专宠。

这时,她和皇后也不那样客气了。

并且把皇后当成了她专宠的唯一对手,并随时想除去王皇后而后快。

不久武则天生了个女孩,王皇后去探望,皇后走了以后,武则天将女儿捂死在被子里。

然后在高宗面前大哭大叫,高宗大怒,王皇后刚走女儿就被捂死,武则天在趁机诋毁王皇后,皇帝李治对王皇后后万分不满,怀疑武则天的女儿是王皇后给捂死的。

高宗几次提出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无奈大臣长孙无忌等人坚决反对。

也有很多的大臣为讨好皇帝和武则天而支持废皇后而立武氏为后。

大臣许敬宗就是其一,许敬宗在朝中散布说。

乡下老农多收了几抖麦子还想换一个媳妇那,更何况皇上换皇后,这事与诸位无关,这是皇上家事。

尽管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坚决反对废皇后。

最后高宗还是下诏废了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

并命令群臣,周边酋长,宫中宾妃,到萧义门拜见新皇后武则天。

(历史上朝拜皇后也是从这时开始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则天的“十二”条改革政策大得民心
武则天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李世民的儿媳妇,也是李世民的小妾,生于山西,太原人。

李世民的夫人长孙皇后去世后,有人对太宗李世民推荐说,武士雙的女儿长得十分可人,于是李世民便下诏将14岁的武则天招到宫里,封为才人。

太宗李世民死后,按照当时唐朝的规定李世民的众多妻妾都被强制送进了尼姑庵做了尼姑,武则天和众多宾妃一样也作了尼姑。

李世民活着的时候,武则天侍奉过太子李治,她聪明伶俐在当时就很讨太子喜欢。

她会卖弄风情,让李治很着迷,无奈武则天是父亲的才人,尽管喜欢也不敢过分。

李世民去世后李治即皇帝位,有一次高宗李治去寺院视察,见到了武则天在那里哭泣。

看到流泪的美人,高中即怜悯又喜欢,这事被王皇后知道后,王皇后就把武则天领出了寺院,引见到了后宫。

王皇后的目的是想利用武则天离间,阻挠高宗对萧淑妃宠幸。

武则天进宫后,虽然是一介女流,但颇有心计,固宠的招数一个接着一个,他卑躬屈膝侍候王皇后,皇后总在高宗面前说他的好话。

不久武则天就被封为昭仪,后来皇上渐渐疏远了萧淑妃,武则天自己被皇帝专宠。

这时,她和皇后也不那样客气了。

并且把皇后当成了她专宠的唯一对手,并随时想除去王皇后而后快。

不久武则天生了个女孩,王皇后去探望,皇后走了以后,武则天将女儿捂
死在被子里。

然后在高宗面前大哭大叫,高宗大怒,王皇后刚走女儿就被捂死,武则天在趁机诋毁王皇后,皇帝李治对王皇后后万分不满,怀疑武则天的女儿是王皇后给捂死的。

高宗几次提出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无奈大臣长孙无忌等人坚决反对。

也有很多的大臣为讨好皇帝和武则天而支持废皇后而立武氏为后。

大臣许敬宗就是其一,许敬宗在朝中散布说。

乡下老农多收了几抖麦子还想换一个媳妇那,更何况皇上换皇后,这事与诸位无关,这是皇上家事。

尽管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坚决反对废皇后。

最后高宗还是下诏废了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

并命令群臣,周边酋长,宫中宾妃,到萧义门拜见新皇后武则天。

(历史上朝拜皇后也是从这时开始的)。

武则天做了皇后以后,元老大臣都不服,不满。

可是不到一年,罢官的罢官。

杀戮的杀戮,所有的异己分子几乎全部被武则天清除干净。

宫廷内外一片杀气,以致人们在路上见到都不敢说话。

高宗每日上朝都和武则天在帘后端坐,朝臣要称呼“二圣”高宗身体不好,所有的生杀大权都握在武则天手中。

武则天在这段太平盛世里大兴文化事业,把天下大儒召进宫来。

撰写《烈女传》《臣轨》《百僚新诫》等大概有千余篇。

上元元年(660)年武则天进封天后称号,武则天向皇帝建议了12条政策颁布天下。

一、鼓励农民耕作发展桑蚕减轻赋税徭役。

二、免除三辅地区赋税徭役。

三、停止一
切武力、战事。

用道德教化天下臣民。

四、禁绝奇技、淫巧。

五、尽量节省劳役、苦役、让农民有更多的时间从事农业生产。

六、广开言路,听取各方面有关治国安邦的意见。

七、杜绝谗言、以免混肴视听。

八、王公以下的人都要读《老子》这本书。

九、父亲在,儿子要为母亲穿孝服三年。

十、凡高宗上元年之前有爵号的功臣,已发的官职委任状不再收回。

十一、八品以上的京官增加俸禄。

十二、有才能的文武百官任职时间长的,地位低下的要提拔重用。

武则天如果不改唐朝而建“大周”也许会正名流传千古,不愧为一代女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