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出兵朝鲜:过程和依据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原因:①国家利益:维护国家安全,巩固政权;②意识形态:当时“冷战”全面开始,中、朝同属社会主义阵营;③朝鲜向中国提出请求出兵援助;中国发扬国际主义精神,援助社会主义国家抵御外来侵略和干涉。
④苏联愿意向朝提供大量援助;⑤外交解决无望。
2、过程:第一阶段:1950.10??1951.6。
中朝军队五战五捷,歼敌23万人,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第二阶段:1951.7??1953.7。
边谈边打,1953.7,双方在板门店正式签署了停战协定,朝鲜战争宣告结束。
3、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原因:中、朝人民的英勇作战;国际援助;战争的正义性。
抗美援朝的背景:1950年,美国悍然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妄图灭亡朝鲜,吞并中国,实现其蓄谋已久的独霸亚洲、称雄世界的野心。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
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公然宣布出兵朝鲜,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并命令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妄图阻止中国解放台湾省。
同一天,联合国安理会在美国操纵下又通过了胁迫联合国会员国随从美国侵略军侵略朝鲜的决议。
接着,美国纠集了英国、法国、南非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军队,组成侵朝的统一司令部,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扩大侵朝战争。
9月15日,侵略军七万多人在仁川港登陆。
10月1日越过三八线,19日侵占平壤,把战火烧到中国东北边境。
美国空军轰炸我国东北,杀我同胞,毁我财产。
10月初,朝鲜劳动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首批部队12个师赴朝参战。
朝鲜战争中,朝中军队战果:在三年战争中,朝中人民军队共歼灭敌人109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1200多架,击毁击伤敌人坦克2690多辆,击毁敌人其他各种武器以及缴获其他作战物资无数。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初中历史抗美援朝

美国入侵朝鲜,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
1美94美国9年军第七1对0舰月我队1国日入东,侵北台新边湾中境海国地峡成区,立干进了涉行,中轰但国炸面内,临政 着严峻的形严势重:威胁我国安全。
是否出兵朝鲜??
1、原因:美国入侵朝鲜,严重威胁我国安全; 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公然干涉 中国内政。
2、抗美援朝的目的: 保家卫国
1、 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 主义国家的侵略野心,破 除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2、 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 安全,维护了亚洲和世界 和平,为新中国赢得了一 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 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志愿军凯旋回国
【交流展示】
在抗美援朝中,涌现了无数的可歌可泣的英 雄人物。试举2例,并谈一谈他们所体现出的精 神品质?
签定《朝鲜停战协定》,战争结束。
1953年7月27日, “联合国军”总 司令克拉克于汶 山在朝鲜停战协 定和补充协议上 正式签字
• 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 战胜的协定上签字的将军。
• 我们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 点和错误的敌人打一场错误的 战争。
Hale Waihona Puke —美国将领(克拉克)6、抗美援朝胜利的伟大意义
(1)黄继光:挺身而出用胸膛堵住了 敌人的枪口
(2)邱少云:为保证战斗胜利和战友安 全,宁愿被烈火吞噬也严守潜伏纪律, 直至壮烈牺牲
中朝友谊纪念碑
3、起止时间:
1950年10月19日,首批志愿军部队跨过鸭绿江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
4、入朝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 司令员: 彭德怀
彭德怀与金日成商谈作战问题
五战五捷
1953年7月,美国侵略 者被迫签定《朝鲜停战协 定》,战争结束
抗美援朝PPT

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荷兰、加拿大、菲律宾、土耳其、泰 国、南非、希腊、比利时、卢森堡、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新西兰等组 成的202“1/7/2联0 合国军”和南朝鲜军共17国部队。
2021/7/20
仁川 登陆
朝鲜战争形势图
2021/7/20 美国第七舰队在台湾海峡巡逻,干涉中国内政.
美国空军飞机对 中国东北边境地 区进行轰炸扫射。 图为安东(今丹 东)被炸情景
2021/7/20
2021/7/20
1950年10月1日,金日 成请求中国派兵援助朝鲜
195020年21/7/1200月19日,美国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
结合这段文字,思考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2021/7/20
抗美援朝出兵参战的决策,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根据朝鲜党 和政府的请求,作出的正确抉择。
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杜鲁门政府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 发动对朝鲜的全面战争,并越过三八线,直逼中朝边境的鸭绿 江和图们江,出动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城市和乡村,直接威 胁新中国的国家安全。
出兵决策体现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不惧强敌的决心和信心, 符合中华民族的最大利益,得到全国各阶层和各民族人民的热 烈拥护。
2021/7/20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毅然作出 2021/7/20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战略决策。
2021/7/20 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成了“第一个志愿兵”。
2021/7/20
2021/7/20
1952年10月12日上午,敌机向 他所在的潜伏区进行低空扫射, 并投掷燃烧弹。飞迸的燃烧液燃 遍他全身。为了不暴露潜伏目标, 邱少云任凭烈火烧焦身体一动不 动。他双手深深地插进泥土里, 身体紧紧地贴着地面,直至壮烈 牺牲。
朝鲜战争

试分析战争对于苏联又有怎样的影响呢?
1945年一个负责民生经济的日本将军曾在日记里这样写道:“至 日本投降时整个日本只剩下了两种人——死人和濒死的人,日本 平面能吃进嘴里的就只有子弹啦。” 整个日本从1945年战败以后开始。就只用短短了10年的时间;也 就是到了1955年,日本的经济从崩溃中恢复到了战前的水平,当 时(1955年)日本的GDP是986亿美元! 然后,整个日本又从1955年开始花了18年的时间,也就是到了 1973年;日本的GDP达到了4092亿美元!超越了当时除美国 和前苏联以外所有国家的经济!!
彭德怀签字
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 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真是一去不复返了 今天的任何帝国主义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消 灭的。------彭德怀
Hale Waihona Puke 战争影响朝鲜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安全,为经济建设赢得了和平的 国际环境 1、1953年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开始了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 2、一五计划的重工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 3、1954年确立了三大政治制度 4、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5、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提前完成 …
朝鲜地处美国环太平洋战略链
北部:1948年9月,朝鲜 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苏
38
美
南部:1948年5月,大韩民 国
一、朝鲜战争爆发的背景
国际: 两大阵营对峙,美苏冷战 国内: 朝韩两个政权的对立 历史: 美苏以38度线作为对日受降分界线, 形成南北两个占领区 现实: 美国进一步推行霸权政策,遏制共产主义; 并直接参战,出兵朝鲜 中国基于保家卫国的需要,出兵朝鲜
3、7月,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组成“联合国军” 干涉朝鲜战争。 4、9月15日,侵朝美军在仁川登陆,朝鲜人民军转入战略退却。 5、10月7日,美军不顾中国警告,越过三八线北犯,企图迅速 占领全朝鲜 6、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 7、1951年7月,交战各方开始进行停战谈判。 8、1953年7月,朝鲜停战谈判最后签字。
朝鲜战争是怎么爆发的

[键入文字]朝鲜战争是怎么爆发的朝鲜战争美国总参谋长布莱德利曾经对一场战争进行过这样的评价:这是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敌人进行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这场战争在世界军事史上是一个传奇,因为打破了美国战无不胜的记录。
自独立战争以来,美国在所有参加的战争中所向披靡,不可战胜。
但是在这场战争中,美国尝到了失败的滋味,而全世界被压迫人民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世界形势开始朝着有利于世界人民的方向发展。
这场战争便是朝鲜战争。
1945 年8 月,日本经过8 年抗战,最终宣布无条件投降。
美苏两国便商定以北纬38 度为军事分界线,将朝鲜分为两部分。
1948 年8 月15 日,李承晚集团在美国的支持下在北纬38 度以南成立了大韩民国。
9 月9 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在金日成的带领下也宣告成立。
从此,原本统一的朝鲜半岛形成了南北分裂的局面。
1949 年,美国为了称霸全球,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制定了全面扩军计划,要求建立专门针对中、苏等的包围。
1950 年初,美国与李承晚集团经过协商,签订了《美韩联防互相协议》。
1950 年6 月25 日,朝鲜战争爆发。
当时的美国正操纵着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这场战争本来是美国精心策划的,它却诬蔑朝鲜破坏和平。
随后,安理会对侵朝的行为予以追认,于是美国纠集15 个国家组成联合国军。
原来只是朝鲜半岛内部的矛盾演变成为了美国的侵朝行为。
社会主义国家对朝鲜人民的正义战争大力声援。
针对美国的侵略行为,中国表示强烈抗议。
当时中国总理周恩来郑重通告:中国人民决不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对自己的邻人侵略而置之不理。
但是,趾高气扬的美国人不顾世界舆论的警告。
1950 年10 月25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的领导下跨过鸭绿江,进行抗美援朝战争。
朝鲜战争随着中国的参加,战局发生了变化。
从1950 年10 月25 日1951 年6 月10 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
这个阶段,中1。
朝鲜战争的起因有哪些

朝鲜战争的起因有哪些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韩之间的民族内战,那么你知道朝鲜战争的起因有哪些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朝鲜战争的起因,希望能帮到你。
朝鲜战争的起因对于这场战争的起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四点:1.当时朝鲜的政体在日本的侵华之下已经成为了两个。
2. 日本投降之后,美国没有想在大韩民国留太久,但是大韩民国首任总统李承晚一直在实行祈求般的外交,拖着美国。
3.当时美国本来已打算撤兵,但是李承晚希望美国帮他统一,于是美国就出兵了。
4.中国和苏联都不希望开战,但是因为朝鲜对中国有着很大的作用,于是中国决定支援朝鲜。
朝鲜战争的全过程从1949年至1950年一年多的时间里朝韩在“三八线”附近发生了多起纠纷,直至产生了大规模的冲突。
由于韩国三分之二的军队没有进入备战的状态,导致对战争没有招架的能力。
美国和中国直到战争开始才得知,于是美国的总统命令驻日本的美国军队协助韩国作战,中国经过决策,支援朝鲜。
在战争的过程中美国还进行了细菌战,双方的损失都非常的惨重,直至第五次的战役过后到了1951年双方才同意停火,在桌前谈判。
双方的谈判并不顺利,直到1953年的7月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
朝鲜战役俨然不单单是朝鲜的内战了,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支援韩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支援朝鲜,战争的结局是双方停战,这里不得不赞扬伟大的志愿军战士。
就是因为中国志愿军的艰苦奋斗的精神让美国为代表的联军肯在停战书上签字。
朝鲜战争的介绍1950年6月25日,正当中国人民全力以赴地为巩固新政权、恢复国民经济而努力的时候,朝鲜战争爆发,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重大的对外战争、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
这场战争,是新中国本来不愿见到的。
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第三天,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扩大朝鲜战争,并单方面粗暴干涉中国内政,声称:“我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福摩萨(指中国台湾地区)的任何攻击。
”9月,美军在朝鲜仁川登陆,此后美国飞机不断侵犯中国领空。
整个局势的发展使中国忍无可忍。
抗美援朝

二、战争背景
• • • • 朝鲜半岛的分裂 金日成欲武力统一朝鲜 朝鲜人民军的南进与美国的干涉 美军越过三八线、威胁中国安全
朝鲜半岛的分裂
• 1945年8月,朝鲜半岛获得解放,美国 和苏联随即商定以北纬38°为在朝鲜半岛 接受日军投降的分界线(三八线)同时, 苏联、美国两国军队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 别进驻朝鲜半岛北、南半部,朝鲜半岛从 此处于分裂状态。
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一、抗美援朝战争简介
• 抗美援朝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支 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抗美援朝开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 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 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 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 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 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根本原因----被迫出兵,保家卫国
•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 中国人民迫切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 局势,以保证国内建设的顺利进行。从中 国的角度看,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台 湾地区和鸭绿江地区的行动已经侵犯到中 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威胁了新中国的安 全,而且阻碍了中国的统一进程。
根本原因----被迫出兵,保家卫国
抗战胜利的意义
• 国防方面,抗美援朝战争不但使中国军队 得到了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的锻炼, 更的到了苏联最大限度的援助。 • 经济方面,解除了美国对中国东北工业中 心的威胁。重要的是,由于在抗美援朝战 争中表现出来的巨大民族力量,使苏联认 识到了中国的重要性。在苏联的全力援助 下,恢复了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中国人, 在短短十来便实现了从农业国到工业国的 转变。
第一阶段
• 中朝方面,经过五次战役,也深感在技术装备上,中朝人 民军队仍处于劣势。在现有武器装备条件下,要想在 短时间内歼灭敌人的重兵集团是困难的。鉴于美国已 表示愿意谈判,于1951年6月中旬,提出“充分准备 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的战争指导思想 和在军事上采取“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据此,适时进行战略转变,由运动战为主转变为阵地 战为主,由军事斗争为主转变为军事、政治(外交)斗 争“双管齐下”。在作战指导上,还提出了“零敲牛 皮糖”,由打小歼灭战逐步过渡到打大歼灭战的方针。
朝鲜战争(有背景)

被重创击溃。
(一)美国立即进行武装干涉
在此情况
下,美军继续 增兵加强洛东 江东南方面浦 项、大邱、马 山和釜山的防 御。仍然无法 改变战场上的 被动局面。
大邱 马山
浦项 釜山
(一)美国立即进行武装干涉
为此麦克阿瑟 拟订了一个釜底 抽薪的美军仁川 登陆计划,以解 釜山防御圈的危 局。并报请杜鲁 门总统的批准。
李承晚企图武力北进, 统一朝鲜。因此,要求 美国增加军援,提供重 武器,火炮、飞机、坦 克,帮助其扩充军队。
美国则派出杜勒斯到南 朝鲜进行考察
杜勒斯在三八线视察 (6月23日)
2、朝鲜半岛内战爆发
1950 年 6 月 25 日 , 北 朝 鲜 人民军在三八线发动大规 模军事行动,迅速突破南 朝鲜军队的防线。
6月29日人民军 攻陷汉城。
2、朝鲜半岛内战 爆发
从6月25日到9月14日, 在两个多月的战争中, 北朝鲜处于优势。经汉 城战役、水原战役、大 田战役、洛东江战役和 大邱 釜山战役,解放了南朝 鲜90%以上的地区和人 口,把美军和李承晚军 釜山 队压缩在以大邱、釜山 为中心的东南海岸一带。
二、朝鲜战争简要经过 (一)美国立即进行武装干涉 (二)中国出兵进行抗美援朝
登陆舰艇
美太平洋第7舰队主力 英海军舰艇
空中支援飞机
舰载飞机
4.5万人 3万人 260多艘 500多架
(一)美国立即进行武装干涉
美军仁川登陆
1950年9月15日清晨, 美军几百艘战舰舰炮 齐鸣攻击仁川港和月 尾岛,舰载机对地面 目标进行狂轰滥炸, 支援登陆部队
(一)美国立即进行武装干涉
仁川登陆成功以后,9月16日,美韩军队在釜山前线转入反 攻。朝鲜人民军在南北夹击下,边抵抗、边撤退,战场形势 急 转 直 下 。 9 月 28 日 , “ 联 合 国 军 ” 占 领 汉 城 。 10 月 初 , “联合国军”占领了整个三八线以南地区。朝鲜人民军损失 极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志华:美国是怎样卷入朝鲜战争的:过程和依据标签:沈志华●沈志华(进入专栏)朝鲜战争的爆发,引起美国对朝政策乃至远东政策骤然发生转变。
1950年初美国政府曾公开宣布朝鲜半岛处于美国远东战线的防御圈之外,美国对朝鲜问题的一切计划都是以从朝鲜脱身为基点的。
这一政策的理论依据是杜鲁门1月5日的声明、艾奇逊1月12日的演说和国家安全委员会第68号文件,而这一政策的实施方案则是2月初参谋长联席会议在东京制定的“非橄榄球”作战计划。
然而战争爆发后,美国在仅仅五天之内,连续做出一系列决策,而且步步升级,终于全面卷入了朝鲜战争。
( ) 朝鲜战争的爆发,对于华盛顿来讲的确是出乎意料的。
然而,美国的反应却异常迅速而且激烈。
从最初获得战争消息感到震惊和慌乱,到做出全面介入战争的最后决定,前后不过几天时间。
我们列出一张时间表,通过美国政府决策的不断升级过程,可以看出美国是怎样一步步陷入朝鲜战争泥淖的端倪。
( )6月24日,星期六。
晚上9时稍过,在华盛顿的美联社总社收到驻南朝鲜记者报道朝鲜发生战事的第一封急电,称北朝鲜军队发动了进攻,“开城已告失守”。
国务院获悉这一消息后,立即打电报向驻汉城的美国大使馆询问。
大约在同一时间,即21时26分,国务院收到穆乔大使的电报:( )根据朝鲜军队的报告(此项报告已部分地为朝鲜军事顾问团的战地顾问的报告所证实),北朝鲜的部队今天清晨已向大韩民国领域的好几个据点进犯。
开始行动的时候大约在上午4时。
瓮津遭受北朝鲜炮火的轰击。
6时左右,北朝鲜的步兵开始在瓮津、开城和春川等地区越过三八线。
据称水陆两栖部队已在东海岸江陵的南部登陆。
开城据说已在上午9时陷落,北朝鲜大约有10辆坦克参加了这次战斗。
北朝鲜部队以坦克为前锋,据称已向春川逼近。
江陵地区的战斗详情不明,但似乎北朝鲜部队已将公路切断。
我们今天上午正在同朝鲜军事顾问团的顾问们和朝鲜的官员们进行会商,研究当前的局势。
( ) 从进攻的性质和发动这次进攻的方式看来,这似乎是对大韩民国的一场全面攻击。
当时正值周末,美国很多政府官员都在度假或外出。
杜鲁门总统和家人团聚在密苏里州的独立城,国务卿艾奇逊、驻联合国大使沃伦·奥斯汀则分别住在马里兰州和佛蒙特州他们各自的家中。
国务院远东事务顾问杜勒斯尚在东京没有回国。
被电话召到国务院来的只有联合国事务助理国务卿约翰·希克森、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迪安·腊斯克、无所任大使菲利普·杰塞普、联合国政治与安全事务处副处长温豪斯和国务院远东事务处官员培根等人。
至于军方领导人,据杜鲁门和艾奇逊的回忆,国防部长约翰逊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德利当时正在从东京返回华盛顿的途中。
除陆军部长弗兰克·佩斯外,一时无法与其他部长和参谋长取得联系。
( )22时左右,艾奇逊接到电话通知,希克森报告了有关朝鲜冲突的情况后,建议第二天上午召开一次联合国安理会,号召停火。
艾奇逊表示同意,并授权驻联合国副大使欧内斯特·格罗斯去找联合国秘书长特里格夫·赖伊。
艾奇逊还要求国务院迅速通过佩斯与五角大楼取得联系,以便共同研究应付方案。
( )23时20分,艾奇逊与杜鲁门通上电话。
艾奇逊将穆乔的电报内容和召开安理会的建议报告了总统。
杜鲁门表示同意,并要立即赶回华盛顿。
由于夜间飞行风险较大,而且关于朝鲜的局势还没有进一步的消息,艾奇逊劝杜鲁门第二天再动身。
( ) 23时30分,希克森给赖伊挂通了电话。
赖伊同意在次日下午2时举行安理会紧急会议。
与此同时,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值日官切斯特·克利夫顿中校也是由于新闻界的询问才获悉朝鲜发生战事的消息。
然而,除了等待局势进一步明朗以外,军方似乎是无所作为。
由于截止到第二天清晨,除了第一封电报,穆乔以及驻汉城的使馆再没有发回更多的消息,午夜过后由陆军副参谋长托马斯·廷伯曼准将主持的临时“指挥所”,只是确保把来自国务院的各种指示和情报转给太平洋彼岸的麦克阿瑟的司令部,而整个五角大楼所做的仅是准备以克利夫顿中校的名义向新闻界发布一份简短的声明,宣布美国政府已获悉朝鲜爆发了战争以及美国军队没有卷入战争。
( )6月25日,星期日。
午夜刚过2时30分,希克森终于找到了格罗斯,向他口述了由温豪斯和培根起草的提交安理会的议案,内容确定后,用电报将召开紧急会议的请求和美国的议案通知了安理会其他成员国,并随后派温豪斯乘飞机将议案带往纽约。
( ) 国务院在早晨收到了来自南朝鲜的进一步消息:以一个坦克纵队为核心的大规模进攻正指向汉城和金浦机场。
南朝鲜的武器装备显然远远不能抗衡。
刚刚从马里兰州驱车赶回华盛顿的艾奇逊认定在朝鲜已经发生了全面战争,情势危急,便再次与杜鲁门通了电话。
杜鲁门决定立即赶回华盛顿,并于当日晚在布莱尔大厦召开国务院和国防部有关人员会议。
杜鲁门还要艾奇逊会同陆海空三军部长和参谋长立即进行研究,以便在他回来后能提出一个方案。
( )10时35分,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军事情报处收到麦克阿瑟司令部发来的一份情况综述,对形势的估计比较乐观。
报告对南北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显然做了十分错误的估计。
报告说,北朝鲜的进攻部队只有3个师,而南朝鲜的防御部队有4个师,另有第5师正在开赴前线。
所以报告认为所丢失的一些土地都在应急的防御计划的意料之中,算不得一回事。
麦克阿瑟认为,尽管“从北朝鲜投入的力量和战略意图来看”,他们的进攻是“猛烈的”,战术上也造成了突然性,但无论如何其最终目标尚不明确。
麦克阿瑟已下令向南朝鲜运送弹药,并建议集结在菲律宾的第七舰队主力开赴朝鲜,以防万一。
军方本来就认为朝鲜对美国没有战略意义,况且在几个月前也曾拟定了对付入侵的应急计划:一旦发生战争,美国将尽快撤出所有的军事人员、外交官和平民,必要时动用空军掩护。
这时,参谋长联席会议对于危机的态度似乎是希望执行这一应急计划。
( )11时30分,艾奇逊根据杜鲁门的要求,召集了有军方人员参加的会议。
国务院方面出席会议的都是首脑人物,即艾奇逊、韦伯和腊斯克,而五角大楼方面出席会议的代表只是陆军参谋长劳顿·柯林斯和副参谋长托马斯·廷伯曼。
显然军方对这次会议并不重视。
会议通过的行动计划建议:美国空军和海军力量应在汉城、金浦机场和仁川港周围建立防御圈,以确保美国平民的安全撤离;授权麦克阿瑟根据美国军事顾问团的建议向南朝鲜提供武器装备,而不受以前的军援计划的限制;只要韩国部队仍有战斗力,美国军事顾问就不应撤离;麦克阿瑟的职权应包括指挥美国在朝鲜的全部军事行动;一俟联合国安理会投票通过在朝鲜采取联合行动,“就授权并指示”麦克阿瑟使用包括第七舰队在内的一切力量去“稳定局势,包括在可行的情况下,恢复三八线的原分界线”。
尽管这些建议都通过电话征求了参谋长联席会议其他成员的意见,但参谋长联席会议后来的文件仍称这一行动计划是国务院方面提出的。
( )下午2时,杜鲁门的座机独立号从堪萨斯机场起飞,由于时间仓促,总统的两名随员竟未及赶上飞机。
杜鲁门在飞机上用电报通知艾奇逊,晚7时30分召集国务院和国防部有关官员在布莱尔大厦共进晚餐,并召开紧急会议。
就在杜鲁门的专机起飞时,在纽约的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正式开始。
赖伊引用联合国驻朝鲜委员会的报告,认为北朝鲜已破坏了联合国宪章,而安理会应采取措施,重建这一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接着格罗斯宣读了美国的决议案,要求安理会命令北朝鲜停止敌对行动,将其军队撤回三八线。
据艾奇逊的回忆,美国起草的决议原来说的是“北朝鲜对大韩民国的武装进攻‘构成’无端的侵略行为”。
但其他几个安理会成员国认为,对目前掌握的情况能否作出这个结论表示怀疑。
他们认为,说这是“构成对和平的破坏”较为合适。
美国照此意见修改了决议案。
所以,下午6时以前,经短暂的休会进行考虑后,安理会代表同意接受美国的决议案,只有南斯拉夫弃权。
( )下午5时过后,杜鲁门抵达华盛顿,即直接赶往布莱尔大厦。
被召集来参加会议的国务院官员有艾奇逊、韦伯、腊斯克、希克森、杰塞普,国防部官员有约翰逊、陆军部长佩斯、海军部长弗朗西斯·马修斯、空军部长托马斯·芬勒特、陆军参谋长劳顿·柯林斯、空军参谋长霍伊特·范登堡、海军参谋长福雷斯特·谢尔曼以及布雷德利共13人。
会议正式开始前,约翰逊请布雷德利宣读了一份他从麦克阿瑟那里拿来的关于台湾战略重要性的备忘录。
似乎现在要讨论的不是朝鲜局势,而是台湾的命运问题。
艾奇逊感到这是国防部与国务院意见分歧的表现,军界一直对朝鲜问题不感兴趣,而对于国务院的弃蒋政策耿耿于怀。
由于杜鲁门把话叉开,这个问题没有进行讨论。
( )晚上7时45分,会议在晚餐后正式召开。
杜鲁门请艾奇逊首先发言。
艾奇逊依据国务院情报司提供的关于朝鲜问题的分析报告,讲述了南朝鲜的局势。
该报告估计,北朝鲜军队将在7天之内攻陷汉城,并在72小时后向南朝鲜提出“和平解决建议”,即要李承晚投降。
如果美国不出面,南朝鲜即将崩溃。
随后,艾奇逊宣读了准备好的建议。
据艾奇逊说,当天下午他曾独自在办公室思考行动方案。
所以,宣读的建议与上午商讨的内容稍有修改,并归纳为三点:(1)麦克阿瑟应将包括军人眷属在内的美国公民撤离朝鲜,为此,应当出动美国空军击退对金浦、仁川等机场和港口的进攻。
但美国的空军部队只能在三八线以南活动。
(2)应当命令麦克阿瑟以空投和其他办法向韩国军队提供军火和给养。
(3)应当命令第七舰队立即从菲律宾的海军基地出发北上,进入台湾海峡,以防止战争扩大到该地区。
同时发表一项声明:第七舰队将阻止对台湾的任何进攻,也阻止台湾进攻大陆。
杜鲁门插话,可以立即命令第七舰队北上,但是在该舰队到达指定地区以前,暂不发表声明。
( ) 在接下来的讨论中,每个人都谈了不同的具体细节支持这几项建议,同意采取以上行动。
谢尔曼和范登堡宣称,动用海、空军即可应付局面,通过美国的空中打击和海上重炮猛轰,战争就可能结束。
柯林斯对此表示怀疑,但大部分人都反对使用美国的地面部队。
杜鲁门又详细询问了一些军事方面的问题,最后决定采纳艾奇逊的三项建议。
杜鲁门指示三军参谋长作好必要的准备,以便一旦联合国号召向北朝鲜采取行动时,立即发出命令,使用美国的部队。
同时,接受柯林斯的建议,授权麦克阿瑟向南朝鲜派出一个调查组,对于援助的方式和怎样使用远东的美军力量做出第一手估计。
杜鲁门还决定将第七舰队交给麦克阿瑟指挥,其基地设在日本的佐世保。
会议于23时左右结束。
( )从25日的情况看,美国军方对朝鲜问题的态度并不十分积极,反而是国务院比较主动。
由于国务院的建议中已经提出了台湾问题,因此,关于朝鲜问题的这些建议没有遭到军方反对。
尽管决定使用空军部队介入战争,但其目的似乎还是为了达到撤离朝鲜的原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