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对管循迹避障

红外对管循迹避障
红外对管循迹避障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pragma data:code

const table[10]={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

//延时函数

void delay(uint ms)

{

uint i,j;

for(i=0;i

{

for(j=0;j<1141;j++);

}

}

//初始化

void chushihua()

{

DDRA|=0X0F; //直流电机接在PA0,PA1接左电机,PA2,PA3接右电机PORTA&=0XF0;

DDRB=0X00; //红外对管信号输入端

PORTB=0X00;

}

//小车运行方向

void run(uint bianhao)

{

DDRA|=0X0F;

PORTA&=0XF0;

delay(1);

switch(bianhao)

{

case 1: //前进

{

PORTA|=0X05;

break;

}

case 2: //后退

{

PORTA|=0X0A;

break;

}

case 3: //左转

{

PORTA|=0X04;

break;

}

case 4: //右转

{

PORTA|=0X01;

break;

}

case 5: //停止

{

break;

}

}

}

void main()

{

chushihua();

run(1);

while(1)

{

if(PINB&(BIT(0))) //避障

{

run(2);

run(3);

delay(10);

}

if(!(PINB&(BIT(1)))) //左测红外对管循迹超出

{

run(3);

delay(10);

}

if(!(PINB&(BIT(2)))) //右测红外对管循迹超出

{

run(4);

delay(10);

}

run(1);

}

}

红外避障小车讲解

目的: 本毕业设计是红外蔽障小车的设计,通过设计使学生系统的熟悉和掌握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方面的内容体系、开发流程和程序设计,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开拓创新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设计题的思想和方法,树立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查阅技术文献、资料、手册以及编写技术文献的能力。同时是为了掌握电路设计的方法和技巧。如何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去,怎样能够活学活用,深入的了解电子元器件的使用方法,了解各种元器件的基本用途和方法,能够灵活敏捷的判断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学会独立设计电路,积累更多的设计经验,加强焊接能力和技巧,完成基本的要求。并能完美的完成这次实训。 目录 一、任务书...............................P1 二、引言..............................P2 二、要求与发挥...........................P4 三、设计摘要.............................P6 四、模块方案比较.......................P7 1.避障模块 2.驱动模块

3.控制模块 五、程序设计.........................P9 1.程序流程图 2.程序编写 六、工作原理.........................P13 七、结论............................P13 八、参考文献........................P14 九、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P15 任务: 利用单片机、红外实现避障,要求具有下述功能: 1.小车前进可以避开(前、左、右)20cm的障碍物; 2.实现下车前进时,不碰障碍物; 3.具有声音播报功能。 引言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处理器芯片的集成程度越来越高,单片机已可以在一块芯片上同时集成CPU、存储器、定时器、并行和串行接口、看门狗、前置放大器、A/D转换器、D/A转换器等多种电路,这就很容易将计算机技术与测量控制技术结合,组成智能化测量控制系统。这种技术促使机器人技术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人

红外避障小车设计说明

红外避障小车

前言 --------------------------------------------------- 随着生产自动化的发展需要,机器人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生产自动化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传感器种类也越来越多,其中红外传感器已经成为自动行走和驾驶的重要部件。 红外的典型应用领域为自主式智能导航系统,机器人要实现自动避障功能就必须要感知障碍物,感知障碍物相当给机器人一个视觉功能。智能避障是基于红外传感系统,采用红外传感器实现前方障碍物检测,并判断障碍物远近。 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我们暂选最基本的避障功能作为此次设计的目标。 本设计通过小车这个载体再结合由AT89S51为核心的控制板可以达到其基本功能,再辅加由漫反射式光电开关组成的避障电路、555组成的转速控制电路、电源电路、差分驱动电路就可以完善整个设计。

目录 前言------------------------------------------------------------------------------1 目录------------------------------------------------------------------------------2 摘要------------------------------------------------------------------------------3 功能概述------------------------------------------------------------------------3硬件设计------------------------------------------------------------------------3 避障电路------------------------------------------------------------------------4单片机电路---------------------------------------------------------------------7

红外对管

红外对管 特性简介: 直径:3mm,波长:940nm,工作电压:1.2V,工作电流:20mA,测量距离:<20cm。波段为红外光,受可见光干扰小。 红外对管电路连接图(对不同型号红外对管,可适当调整电阻以达到相关电气参数)1、AD采样实现避障功能 针对一些红外接收管容易受到可见光的影响,从而改变其阻值,容易造成系统的误判。可以考虑采用上面的电路。100-100k欧姆,是红外接收管在不同光线条件下(室内-阳光直射)的阻值的大小。在正常的光线下通过IOA0口A/D采集到一个电压值作为一个参考电压。 当随着光线变化时,IOA0口读进来的电压值也就发生变化。这个使用通过IOA4、IOA5、IOA6、 IOA7依次选通, 选择最接近参 考值的电压作 为判断电压。 该电路可 以避免可见光 带来的干扰,检 测障碍物的距 离在0-15cm。 效果不错。缺点 是引用占用IO 口较多,操作较 为复杂。

2、直流驱动避障电路 直流驱动红外探测器电路的设计与参数计算电路如图所示。W1和R1及V1构成简单直流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调节W1可以改变发光管的发光光强,从而调节探测距离,NE555及其外围元件构成施密特触发器,其触发电平可通过W2 控制,接收管V2和电阻R2构成光电检测电路。通过NE555第3脚输出的TTL电平可以直接驱动单片机I/O口。 由于555输出信号为TTL电平,单片机检测方便。缺点同样是容易受可见光干扰。 3、交流调制驱动避障电路 LM567及其外围芯片构成音频检频器,其检频频率f0由R4、C5决定:。其中f0为检频频率,当R4=10K,C5=222时,f0=41KHz。这一振荡信号经过V3扩流后,驱动发光管,这样处理后可以保证发光频率与检频频率严格一致使LM567的输出仅与光强有关。为进一步提升探测距离,我们还设立了一级交流放大器,其增益约为240倍,虽然这样大的放大倍数放大器的线性和稳定性会较差,但对于频率检测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4、检测液滴电路

红外寻迹避障电路总结讲解

光电传感器 一、反射式光电传感器简介 反射式光电传感器在机器人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来检测地面明暗和颜色的变化,也可以探测有无接近的物体。这种光电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自带一个光源和一个光接收装置,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待测物体的反射被光敏元件接收,再经过相关电路的处理得到所需要的信息。相应的,光谱范围,灵敏度,抗干扰能力,输出特性等都是反射式光电传感器的重要参数。 二、简单比较型光电传感器 在上左图中,JP1是光电管,接收光强在上面转换成电流,在R上成为电压信号,与RA1的标准值进行比较,从LM339输出逻辑电平给单片机。 R越大,光电流产生的电压变化越大,传感器也就越灵敏。但是若R过大,当光比较强的时候,R上的电压会达到VCC而不再变化,这就是所谓的饱和。在这种比较型的传感器电路中,饱和只会使强光与强光难以分辨,但仍可以区分强光和弱光,它并不是影响比较结果的重要因素。但在后面介绍的几种调制型传感器中,饱和是必须避免的,因为它会掩盖交流分量。高灵敏度和饱和是一对矛盾,在后面提到了一些相关的解决方案。 LM339是开路输出的,10K的电阻是为了使输出电压正确。如果后面是51之类开路输入的单片机,这个电阻可以省略。 假如把光敏管放在下边,电阻放在上边。这样当光线较暗时比较器输入电压接近VCC,超过比较器LM339能够正常工作的最高输入电压Vm,比较器不能正常工作(LM339的共模输入电压最低能低到0,但是最高达不到VCC),因此灵敏度做不高。为了使比较器正常工作,电阻值应使得光照时比较器输入电压Vi大幅下降,满足VCC-I*RVCC-Vm。这样,光再强一点,I*R接近VCC,Vi 就会降到0附近,光敏管就会饱和,降低了区分颜色的可靠性。 而现在把光敏管放在上边,电阻放在下边,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时Vi=I*R,使用较小的R可以保证Vi

红外收发对管电路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红外收发对管 1、红外收发对管是一种利用红外线的开关管,接受管在接受和不接受红外线时电阻发生明显的变化,利用外围电路可以时输出产生明显的高低电平的变化,高低电平的变化输入单片机就可使之识别,从而实现智能控制。我们使用的单片机是凌阳61板,经过我们试验,在输入电压小于1.5伏时单片机识别为低电平,在输入电压大于1.85伏时单片机识别为高电平。 2、用途:蔽障、计数(记液体点滴的个数、记玻璃小球的个数、记小车轮子的转数)、寻迹 3、红外发射接收电路: ??? 3.1输入信号采用38KHz的调制波 红外发射电路由电阻R2、三极管Q2、电阻R3与红外发射二极管D1构成,如图 接收电路由红外接收管和放大电路组成,如图 2.2。Q4接收到红外信号后,经过三极管Q1进行第一级放大,放大后的信号送入三极管Q3进行第二级放大,通过Rx就可以得到放大后的红外接收信号。 为了降低干扰,Tx一般采用调制方式,这里,其波形如图2.3。 图2.3 38KHz调制波 对应图2.3的调制波,如果VCC为5V,发射接收对管的有效距离(单片机可检测)大概为20cm;如果VCC为3V,发射接收对管的有效距离(单片机可检测)大概为10cm。3.2直接采用直流电源 本电路电路简单,性能稳定,安装方便,但距离比较近。当阻挡了接收管接收红外线的强度时,产生一个低电平的脉冲信号,由于对管的发射口径较小,单光束发射,小球相对红外装置正交落下时,很容易检测处理。 使用此电路寻迹实现小车跟黑色轨道行驶,在行驶过程中不超出该线。考虑到黑线和白纸组合,我们采用红外对管辨认路面的黑白两种不同状态。由于红外对管对黑白色的感应比较明显,又不需要很高的精度,适用于简单的寻迹。但外部影响比较大,所以须将接收头用黑皮套套上以提高信号的接受率。该小车采用三对红外对管,通过他们送入单片机信号的不同,将其逻辑组合后向小车的各个电机发送启动信号,从而,驱动小车实现寻迹功能。

红外避障电动小车C51程序

红外避障电动小车C51程序 时间:2009-05-13 来源: 作者: 点击:1400 字体大小:【大中小】 #include"reg51.h"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define left_infrare 0 #define right_infrare 1 #define dj_state1 0X5F //前进 #define dj_state2 0X4F //右转 #define dj_state3 0X1F //左转 #define dj_state4 0X0F //后退 #define dj_state5 0XfF //停车 #define light_off 0x0f //关转向灯 #define left_light 0X5F //左转向灯两个是5f #define right_light 0XaF //右转向灯0xaf,两个是0xbf #define back_light 0XcF //刹车灯即后灯 #define front_light 0x3f //前灯 #define light_on 0xff //开所有灯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LCD_Data P0 #define Busy 0x80 //用于检测LCD状态字中的Busy标识 sbit c=P1^2; //转向灯使能端 uchar code talk1[]={"backward"}; uchar code talk2[]={"forward"}; uchar code talk3[]={"Turnleft"}; uchar code talk4[]={"Turn right"}; uchar flage =0x00; sbit ledcs=P1^2; //74H573的片选信号 //sbit left_led=P0^2; //左红外发射管 //sbit right_led=P0^3; //右红外发射管 sbit LCD_RS = P1^5; //LCD定义引脚 sbit LCD_RW = P1^6; // sbit LCD_E = P1^7 ; void Delay5Ms(void) { uint TempCyc = 5552; while(TempCyc--); } //400ms延时 void Delay400Ms(void)

红外对管

红外对管怎么判断哪个是接收管? 红外线对管的判断方法人们习惯把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称为红外对管。红外对管的外形与普通圆形的发光二极管类似。初接触红外对管者,较难区分发射管和接收管。本文介绍三种简便的识别方法。 1 菽诓拷峁故侗鸷焱舛怨艿哪诓拷峁谷缤?‘所示。图1(a)是红外发射管,管芯中央凹陷,类似聚光罩的形状、,图1(b)是红外接收管,管芯中央的平台上有红外感光电极。红外对管的两引脚1长1短,长引脚是正极,和普通发光管相同。 2.用三用表测量识别可用500型或其他型号指针式三用表的Rxlk电阻挡,测量红外对管的极间电阻,以判别红外对管。 判据 一:在红外对管的端部不受光线照射的条件下调换表笔测量,发射管的正向电阻小,反向电阻大,且黑表笔接正极(长引脚)时,电阻小的(1k—20k)是发射管。正反向电阻都很大的是接收管。判据 二:黑表笔接负极(短引脚)时电阻大的是发射管,电阻小并且三用表指针随着光线强弱变化时,指针摆动的是接收管。 注: 1)黑表笔接正极,红表笔接负极时测量正向电阻。 2)电阻大是指三用表指针基本不动。 3.通电试验方法判别用一只发光二极管和—只电阻与被测的对管串联,如图2所示。图中电阻起限流作用,阻值取220欧--510欧。LED发光二极管用来显示被测红外管的工作状态。用遥控器(电视机遥控器等)对着被测管按下遥控器的任意键,LED亮时,被测管是红外接收管。不亮则是红外发射管。 用普通的红外发射接收对管怎样才能提高发射与接收的距离,至少距离要5米 加载波, 常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如SE303·PH303),其外形和发光二极管LED相似,发出红外光(近红外线约0.93μm )。管压降约1.4V ,工作电流一般小于20mA。为了适应不同的工作电压,回路中常串有限流电阻。

红外避障传感器简介

红外避障传感器介绍(反射型)日期:2006-5-16 14:05:14 来源: 点击: 1572 添加到收藏夹 实图: 技术指标: 主体外形尺寸:23×15.3×15.1mm(长×宽×高) 重量:7g 额定电压:直流电源5.0V 检测范围(反射面为白色木板):1~ 40cm(挡板为白色时检测距离在40cm时达到临界点,超过此数值后检测效果变差) 调节方式:多圈电阻式调节,逆时针方向旋转功率变小,顺时针方向旋转功率变大 返回值:有信号(高电平)返回值为“1”,无信号(低电平)返回值为“0” 状态指示方式:检测到信号指示灯亮红灯,无信号不亮 安装方式:单颗?3螺丝安装

线长:17.4cm±0.2cm(有效距离) 连接方式:单条3芯排线,2510型3脚插头 有效角度:30 左右 原理与功能 红外避障传感器(以下简称红外)。红外具有一对红外信号发射与接收二极管,发射管发射一定频率的红外信号,接收管接收这种频率的红外信号,当红外的检测方向遇到障碍物(反射面)时,红外信号反射回来被接收管接 应用介绍: 红外是通过发射端发射红外信号,接收端接收由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红外信号,来判断是否有障碍物。

项目应用 红外避障传感器在很多项目中都有使用。 在初中灭火、高中搜救项目中,机器人可以通过红外避障传感器走迷宫; 在轨迹项目中,机器人可以通过黑、白色对红外线的反射和吸收值不同而用红外避障传感器来识别黑色的轨迹线。 注意事项: 1、红外是数字传感器,红外接收管只有在接收到一定强度的红外信号时才会有数值的变化。障碍物(反射面)太小时,红外会检测不到;障碍物(反射面)颜色为黑色或深色时,会被吸收大部分的红外信号,而只反射回一小部分,导致红外接收管接收到的红外信号强度不够,不足以产生有障碍物(反射面)的信号。 2、红外在暖光源的照射下(如白炽灯、太阳光)检测受到很大影响,它会受到所有相近红外信号的干扰,白炽灯和太阳光中含有红外信号成分较多,对红外的影响也较大。红外相互之间也存在干扰,因而在使用时需要注意。 3、红外采用的是发射、接收原理,不同反射面对红外信号的吸收与散射,将影响其检测范围,根据测试红色的反射面效果最佳,白色其次,黑色最差;同时反射面的粗糙度和平整度也会影响检测的效果。

智能小车循迹,避障,红外遥控C语言知识学习代码

//智能小车避障、循迹、红外遥控C语言代码 //实现功能有超声波避障,红外遥控智能小车,红外传感器实现小车自动循迹,1602显示小车的工作状态,另有三个独立按键分别控制三种状态的转换 //注:每个小车的引脚配置都不一样,要注意引脚的配置,但是我的代码注释比较多,看起来比较容易一点 #include #include #include"lcd.h"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uchar ENCHAR_PuZh1[8]=" run ";//1602显示数组 uchar ENCHAR_PuZh2[8]=" back "; uchar ENCHAR_PuZh3[8]=" stop "; uchar ENCHAR_PuZh4[8]=" left "; uchar ENCHAR_PuZh5[8]=" right "; uchar ENCHAR_PuZh6[8]=" xunji "; uchar ENCHAR_PuZh7[8]=" bizhang"; uchar ENCHAR_PuZh8[8]=" yaokong"; #define HW P2 //红外传感器引脚配置P2k口 #define PWM P1 /* L298N管脚定义*/ /******************************

超声波引脚控制 ******************************/ sbit ECHO=P3^2; //超声波接收引脚定义兼红外遥控按键state_total =2 sbit TRIG=P3^3; //超声波发送引脚定义 /////红外控制引脚配置 sbit KEY2=P3^7; //红外接收器数据线兼循迹按键state_total= 0 sbit KEY1=P3^4; //独立按键p3.4控制自动避障state_total=1 uchar state_total=3,state_2=0;//总状态控制全局变量0为自动循迹模块1为自动避障模块2为红外遥控 uchar state_1,DAT; //红外扫描标志位 uchar time_1=0,time_2=0;//定时器1中断全局变量time_ 2控制PWM脉冲计数time_1控制转弯延时计数也做延时一次0.005s uchar time,timeH,timeL,state=0;//超声波测量缓冲变量state为超声波状态检测控制全局变量 uint count=0; //1602显示计数 /**************************/ unsigned char IRCOM[7]; //红外接收头接收数据缓存IRCOM[2]存放的为数据unsigned char Number,distance[4],date_data[8]={0,0,0,0,0,0,0,0}; //红外接收缓存变量 /***********/ void IRdelay(char x); //x*0.14MS 红外头专用delay void run();

红外避障传感器

二.红外避障传感器避障传感器主要包括:超声波避障传感器,红外避障传感器,激光避障传感器等等。1.可以希望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红外传感器测量值以及测距范考虑到发射光线是光,30cm以内,所以我们选择红外避障传感器安装在机器人上。围较近,大致为 2.红外避障传感器的优点: 1)环境适应性好,在夜间和恶劣气象条件下的工作能力优于可见光;(2)被动式工作,隐蔽性好,不易被干扰;()靠目标和背景之间各部分的温度和发射率形成的红外辐射差进行探测,因而识别伪装(3 目标的能力优于可见光;)红外系统的体积小、质量轻、功耗低;(4 )不受电磁波的干扰、非噪声源、可实现非接触性测量。(5 红外避障传感器的不足: 3. 周围的光线都能导方向、由于传感器测量光的差异,其受环境的影响非常大,物体的颜色、致较大的测量误差。工作原理: 4. )红外避障传感器:(1接收管接收这发射管发射一定频率的红外信号,具有一对红外信号发射与接收二极管,红外信号反射回来被接当传感器的检测方向遇到障碍物(反射面)时,种频率的红外信号,机器人即可利用红外波经过处理之后,通过数字传感器接口返回到机器人主机,收管接收,的返回信号来识别周围环境的变化。光学系统按结构不同可分为透射式红外线传感器包括光学系统、检测元件和转换电路。热敏元件应用最和反射式两类。检测元件按工作原理可分为热敏检测元件和光电检测元件。通过转换电路变成热敏电阻受到红外线辐射时温度升高,电阻发生变化,多的是热敏电阻。电信号输出。)热敏检测元件(2 热阻效应:物质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物理现象叫热阻效应。金属热电阻的电阻值和温度一般可以用以下的近似关系式表示,即)t0]Rt=Rt0[1+α(t-为温度系α(通常t0=0℃)时对应电阻值;Rt0Rt式中,为温度t时的阻值;为温度t0 数。半导体热敏电阻的阻值和温度关系为Rt=AeB/t 取决于半导体材料的结构的常数。B、A时的阻值;t为温度为Rt式中 (3)光电检测元件 光电效应:在高于某特定频率的电磁波照射下,某些物质内部的电子会被光子激发出来而形成电流,即光生电,分为外光电效应和内光电效应。 光电导效应:在光线作用下,电子吸收光子能量从键合状态过渡到自由状态,而引起材料电导率的变化。当光照射到光电导体上时,若这个光电导体为本征半导体材料,且光辐射能量又足够强,光电材料价带上的电子将被激发到导带上去,使光导体的电导率变大。基于这种效应的光电器件有光敏电阻。

循迹、红外避障、遥控综合程序

循迹、红外避障、遥控综合程序 /**********************ZYWIFI0939C-WIFI机器人实验板例程************************ * 平台:ZYWIFI0939C-WIFI机器人+ Keil U4 + STC89C52 * 名称:ZY-1智能小车参考程序 * 公司:湖南智宇科教设备有限公司 * 淘宝: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3411687611.html,/ * 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3411687611.html, * 编写:智宇公司研发一部 * 日期:2015-1-15 * 交流:智能车QQ:261339276 * 晶振:11.0592MHZ * 说明:免费开源,不提供源代码分析 * 硬件设置:要有自己动手能力,才能完成实验 * 使用说明:根据下面IO口自己用杜邦线连接各种模块,可以自己修改各种模块IO口* 视频教程:本小车配套学习C语言详细视频教程,资料统一网盘下载重点提示:本程序只做参考,不提供技术支持,请自己研究吸收。 ******************************************************************/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包含HL-1蓝牙智能小车驱动IO口定义等函数#define Left_1_led P3_7 //左循迹传感器 #define Right_1_led P3_6 //右循迹传感器 #define LeftIRBZ P3_5 //左避障传感器 #define RightIRBZ P3_4 //右避障传感器 sbit SB1=P2^3; //定义蜂鸣器端口 sbit IRIN=P3^3; //定义红外接收端口 unsigned char code LedShowData[]={0x03,0x9F,0x25,0x0D,0x99, //定义数码管显示数据 0x49,0x41,0x1F,0x01,0x19};//0,1,2,3,4,5,6,7,8,9 unsigned char code RecvData[]={0x19,0x46,0x15,0x43,0x44,0x40,0x0D,0x0E,0x00,0x0F}; unsigned char IRCOM[7]; #define ShowPort P0 //定义数码管显示端口unsigned char temp = 1; void Delay1ms(unsigned int i) { unsigned char j,k; do{

超声波 红外避障

移动机器人的多传感器测距系统设计 一、引言 在自主移动机器人的实时避障和路径规划过程中,机器人须依赖于外部环境信息的获取,感知障碍物的存在,测量障碍物的距离。目前,机器人避障和测距传感器有红外、超声波、激光及视觉传感器。激光传感器和视觉传感器价格贵,对控制器的要求较高,因而,在移动机器人系统中多采用红外及超声波传感器。 多数系统采用单一传感器进行信息采集,但超声波传感器因为存在测量盲区的问题,测距范围一般在30~300cm之间;而红外测距传感器的探测距离较短,一般在几十厘米之内,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超声波传感器近距离无法测量的缺点。因而,本系统采用多路红外和超声波传感器进行距离信息的测量和采集。 二、测距原理及方法 (一)超声波传感器 超声波是指谐振频率高于20 Hz的声波,频率越高反射能力越强。超声波传感器价格低廉,其性能几乎不受光线、粉尘、烟雾、电磁干扰的影响,并且,金属、木材、混凝土、玻璃、橡胶和纸等可以反射近乎100%的超声波,因而,可以用来探测物体。超声波测距的方法为回声探测法,发射换能器不断发射声脉冲,声波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被接收换能器接收,根据声速及时间差计算出障碍物的距离。距离与声速、时间的关系表示为 式中:s为与障碍物间的距离,m; c为声速,m/s;t为第一个回波到达的时刻与发射脉冲时刻的时间差,s。 c与温度有关,空气中声速与温度的关系可表示为

式中c为声速,m/s;θ为环境温度,℃。 (二)提高超声波测距精度的方法 1.采用合适的频率和波长:使用超声波传感器测距,频率取得太低;外界杂音干扰较多;频率取得太高,在传播过程中衰减较大。并且,超声波传感器在测量过程中容易产生盲区,接收端易接收到泄漏波。改善这一缺点,须减少发射波串的长度,增高发射波频率。但发射波串长度过短会使得发射换能器不能被激振或激振达不到最大值;发射波频率过高则衰减大,作用距离下降、有试验表明:使用40 kHz的超声波,发射脉冲群含有10-20个脉冲,具有较好的传播性能。 2.提高系统的计时精度也可提高超声波的测距精度,计时器的计数频率越高,则由于时间的量化误差所引起的测距误差就越小。 3.对系统电路的时间延迟进行补偿可以减小测距误差,提高测距精度。延迟时间 式中△t为延迟时间,s;s1,s2为2个已知的测量距离,m;t1,t2为对应的测量时间,s。 (三)红外避障传感器 红外线是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的一种电磁波,因此,它不仅具有可见光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特性,还具有微波的某些特性,如较强的穿透能力和能贯穿某些不透明物质等。红外传感器包括红外发射器件和红外接收器件。自然界的所有物体只要温度高于绝对零度都会辐射红外线,因而,红外传感器须具有更强的发射和接收能力。 红外传感器的的测距基本原理为发光管发出红外光,光敏接收管接收前方物体反射光,据此判断前方是否有障碍物。根据发射光的强弱可以判断物体的距离,它的原理是接收管接收的光强随反射物体的距离而变化的,距离近则反射光强,距离远则反射光弱。 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传感器-红外光电开关,它的发射频率一般为38 kHz左右,探测距离一般比较短,通常被用作近距离障碍目标的识别。本系统采用的即为此种传感器。 (四)红外测距的缺陷

红外对管的原理及应用

红外对光管的原理及应用 简介:红外线接收管是在LED行业中命名的,是专门用来接收和感应红外线发射管发出的红外线光线的。一般情况下都是与红外线发射管成套运用在产品设备当中。详细可参阅:广州市光汇电子有限公司的产品说明。特征与原理:红外线接收管是将红外线光信号变成电信号的半导体器件,它的核心部件是一个特殊材料的PN结,和普通二极管相比,在结构上采取了大的改变,红外线接收管为了更多更大面积的接受入射光线,PN结面积尽量做的比较大,电极面积尽量减小,而且PN结的结深很浅,一般小于1微米。红外线接收二极管是在反向电压作用之下工作的。没有光照时,反向电流很小(一般小于0.1微安),称为暗电流。当有红外线光照时,携带能量的红外线光子进入PN结后,把能量传给共价键上的束缚电子,使部分电子挣脱共价键,从而产生电子---空穴对(简称:光生载流子)。它们在反向电压作用下参加漂移运动,使反向电流明显变大,光的强度越大,反向电流也越大。这种特性称为“光电导”。红外线接收二极管在一般照度的光线照射下,所产生的电流叫光电流。如果在外电路上接上负载,负载上就获得了电信号,而且这个电信号随着光的变化而相应变化。 分类:红外线接收管有两种,一种是光电二极管,另一种是光电三极管。光电二极管就是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光电三极管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同时,也把电流放大了。因此,光电三极管也分为两种,分别别是NPN型和PNP 型。 作用:红外接收管的作用是进行光电转换,在光控、红外线遥控、光探测、光纤通信、光电耦合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如何选择红外线接收管:红外线最重要的参数就是光电信号的放大倍率,一般的有1000-1300 1300-1800 1800-2500,这些对灵敏度有决定作用。 红外对管是红外线发射管与光敏接收管,或者红外线接收管,或者红外线接收头配合在一起使用时候的总称。红外线在光谱中波长自0.76至400微米的一段称为红外线,红外线是不可见光线。所有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现代物理学称之为热射线。医用红外线可分为两类: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

红外避障传感器

红外避障传感器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二.红外避障传感器 1.避障传感器主要包括:超声波避障传感器,红外避障传感器,激光避障传感器等等。考虑到发射光线是光,可以希望在相当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红外传感器测量值以及测距范围较近,大致为30cm以内,所以我们选择红外避障传感器安装在机器人上。 2.红外避障传感器的优点: (1)环境适应性好,在夜间和恶劣气象条件下的工作能力优于可见光; (2)被动式工作,隐蔽性好,不易被干扰; (3)靠目标和背景之间各部分的温度和发射率形成的红外辐射差进行探测,因而识别伪装目标的能力优于可见光; (4)红外系统的体积小、质量轻、功耗低; (5)不受电磁波的干扰、非噪声源、可实现非接触性测量。 3. 红外避障传感器的不足: 由于传感器测量光的差异,其受环境的影响非常大,物体的颜色、方向、周围的光线都能导致较大的测量误差。 4.工作原理: (1)红外避障传感器: 具有一对红外信号发射与接收二极管,发射管发射一定频率的红外信号,接收管接收这种频率的红外信号,当传感器的检测方向遇到障碍物(反射面)时,红外信号反射回来被接收管接收,经过处理之后,通过数字传感器接口返回到机器人主机,机器人即可利用红外波的返回信号来识别周围环境的变化。

红外线传感器包括光学系统、检测元件和转换电路。光学系统按结构不同可分为透射式和反射式两类。检测元件按工作原理可分为热敏检测元件和光电检测元件。热敏元件应用最多的是热敏电阻。热敏电阻受到红外线辐射时温度升高,电阻发生变化,通过转换电路变成电信号输出。 (2)热敏检测元件 热阻效应:物质的电阻率随温度变化的物理现象叫热阻效应。 金属热电阻的电阻值和温度一般可以用以下的近似关系式表示,即 Rt=Rt0[1+α(t-t0)] 式中,Rt为温度t时的阻值;Rt0为温度t0(通常t0=0℃)时对应电阻值;α为温度系数。 半导体热敏电阻的阻值和温度关系为 Rt=AeB/t 式中Rt为温度为t时的阻值;A、B取决于半导体材料的结构的常数。 (3)光电检测元件 光电效应:在高于某特定频率的电磁波照射下,某些物质内部的电子会被光子激发出来而形成电流,即光生电,分为外光电效应和内光电效应。 光电导效应:在光线作用下,电子吸收光子能量从键合状态过渡到自由状态,而引起材料电导率的变化。当光照射到光电导体上时,若这个光电导体为本征半导体材料,且光辐射能量又足够强,光电材料价带上的电子将被激发到导带上去,使光导体的电导率变大。基于这种效应的光电器件有光敏电阻。 (4)红外发射二极管的选择

红外对管循迹避障

#include #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pragma data:code const table[10]={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 //延时函数 void delay(uint ms) { uint i,j; for(i=0;i

break; } case 4: //右转 { PORTA|=0X01; break; } case 5: //停止 { break; } } } void main() { chushihua(); run(1); while(1) { if(PINB&(BIT(0))) //避障 { run(2); run(3); delay(10); } if(!(PINB&(BIT(1)))) //左测红外对管循迹超出 { run(3); delay(10); } if(!(PINB&(BIT(2)))) //右测红外对管循迹超出 { run(4); delay(10); } run(1); } }

红外避障小车设计报告

红外避障小车 学校: .senxiao. 学院:电子信息学院 : .lovebjb. 班级: 07级电子二班 前言

--------------------------------------------------- 随着生产自动化的发展需要,机器人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到生产自动化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的传感器种类也越来越多,其中红外传感器已经成为自动行走和驾驶的重要部件。 红外的典型应用领域为自主式智能导航系统,机器人要实现自动避障功能就必须要感知障碍物,感知障碍物相当给机器人一个视觉功能。智能避障是基于红外传感系统,采用红外传感器实现前方障碍物检测,并判断障碍物远近。 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我们暂选最基本的避障功能作为此次设计的目标。 本设计通过小车这个载体再结合由AT89S51为核心的控制板可以达到其基本功能,再辅加由漫反射式光电开关组成的避障电路、555组成的转速控制电路、电源电路、差分驱动电路就可以完善整个设计。

目录 前言------------------------------------------------------------------------------1 目录------------------------------------------------------------------------------2 摘要------------------------------------------------------------------------------3 功能概述------------------------------------------------------------------------3 硬件设计------------------------------------------------------------------------3 避障电路------------------------------------------------------------------------4 单片机电路---------------------------------------------------------------------7

关于红外对管的原理及应用

简介与说明:红外线接收管就是在LED行业中命名的,就是专门用来接收与感应红外线发射管发出的红外线光线的。一般情况下都就是与红外线发射管成套运用在产品设备当中。详细可参阅:广州市光汇电子有限公司的产品说明。特征与原理: 红外线接收管就是将红外线光信号变成电信号的半导体器件,它的核心部件就是一个特殊材料的PN结,与普通二极管相比,在结构上采取了大的改变,红外线接收管为了更多更大面积的接受入射光线,PN结面积尽量做的比较大,电极面积尽量减小,而且PN结的结深很浅,一般小于1微米。红外线接收二极管就是在反向电压作用之下工作的。没有光照时,反向电流很小(一般小于0、1微安),称为暗电流。当有红外线光照时,携带能量的红外线光子进入PN结后,把能量传给共价键上的束缚电子,使部分电子挣脱共价键,从而产生电子---空穴对(简称:光生载流子)。它们在反向电压作用下参加漂移运动,使反向电流明显变大,光的强度越大,反向电流也越大。这种特性称为“光电导”。红外线接收二极管在一般照度的光线照射下,所产生的电流叫光电流。如果在外电路上接上负载,负载上就获得了电信号,而且这个电信号随着光的变化而相应变化。分类: 红外线接收管有两种,一种就是光电二极管,另一种就是光电三极管。光电二极管就就是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光电三极管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的同时,也把电流放大了。因此,光电三极管也分为两种,分别别就是NPN型与PNP型。作用: 红外接收管的作用就是进行光电转换,在光控、红外线遥控、光探测、光纤通信、光电耦合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如何选择红外线接收管:红外线最重要的参数就就是光电信号的放大倍率,一般的有1000-1300 1300-1800 1800-2500,这些对灵敏度有决定作用。 红外对管就是红外线发射管与光敏接收管,或者红外线接收管,或者红外线接收头配合在一起使用时候的总称。 红外线 在光谱中波长自0、76至400微米的一段称为红外线,红外线就是不可见光线。所有高于绝对零度(-273、15℃)的物质都可以产生红外线。现代物理学称之为热射线。医用红外线可分为两类:近红外线与远红外线。 红外线发射管

红外测距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

光电检测技术与应用 论文 题目:红外测距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 院系:机电工程学院 班级:测控xxxx 完成日期:2017/5/6 小组:第x组 小组成员:xxxxxxxxxx 红外测距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使用 摘要: 利用光的反射性质,将光学系统与电路系统相结合可以制作避障传感器,通过单片机的控制,可以完成智能车在运行过程中,对障碍物的处理。避障传感器基本原理:利用物体的反射性质。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没有障碍物,发射出去的红外线,因为传播距离越远而逐渐减弱,最后消失。如果有障碍物,红外线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到达传感器接收头。传感器检测到这一信号,就可以确认正前方有障碍物,并送给单片机,单片机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分析,协调车轮或者舵机工作,完成躲避障碍物的动作。 关键字:光电检测技术、智能车、测距、红外测距传感器、单片机 一、引言 光电检测作为光学与电子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光信息获取、光电变换、光信息测量以及测量信息的智能化处理等,具有精度高、速度快、距离远、容量大、非接触、寿命长、易于自动化和智能化等优点,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如光扫描、光跟踪测量,光纤测量,激光测量,红外测量,图像测量,微光、弱光测量等,是当前最主要和最具有潜力的光电信息技术。

二、光电检测技术的概念 光电检测技术是光学与电子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兴检测技术。它主要利用电子技术对光学信号进行检测,并进一步传递、储存、控制、计算和显示。光电检测技术从原理上讲可以检测一切能够影响光量和光特性的非电量。它可通过光学系统把待检测的非电量信息变换成为便于接受的光学信息,然后用光电探测器件将光学信息量变换成电量,并进一步经过电路放大、处理,以达到电信号输出的目的。然后采用电子学、信息论、计算机及物理学等方法分析噪声产生的原因和规律,以便于进行相应的电路改进,更好地研究被噪声淹没的微弱有用信号的特点与相关性,从而了解非电量的状态。微弱信号检测的目的是从强噪声中提取有用信号,同时提高测系统输出信号的信噪比。 光电检测技术的系统机构比较简单,分为信号的处理器,受光器,光源。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受光器在获得感知信号后,就会被反映为不同形状、颜色的信号,同时根据这些器件所处在的不同位置,就能够将他分为反射型与透过型的两种比较的模式。光电检测的媒介光应当是自然的光,例如白炽灯或者萤光灯。特别是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光电技术也取得的非常好发展。由于投光器在发出光后,会以不一样的方式触摸这些被检测物中,直到照射到检测系统中的受光器中,同时受光器在此刺激下,会产生一定量的电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光敏性的原件,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有三极管、二极管。 三、光电检测技术的应用 智能车方面的应用、家庭扫地机器人方面的应用:利用光的反射性质,将光学系统与电路系统相结合可以制作避障传感器,通过单片机的控制,可以完成智能车在运行过程中,对障碍物的处理。避障传感器基本原理:利用物体的反射性质。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没有障碍物,发射出去的红外线,因为传播距离越远而逐渐减弱,最后消失。如果有障碍物,红外线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到达传感器接收头。传感器检测到这一信号,就可以确认正前方有障碍物,并送给单片机,单片机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分析,协调车轮或者舵机工作,完成躲避障碍物的动作。 四、常用光电检测器件:红外测距传感器 原理:其输出为电压数值,通过公式L?=?(6762/(9-X))-4可计算出小车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