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十贤

合集下载

孔门七十二贤

孔门七十二贤

孔子孔父嘉,宋国大司马,被太宰华父督杀掉。

孔父后代“畏华氏之逼而奔鲁”,从此定居鲁国。

孔防叔——(长子)孔伯夏——叔梁纥hé——孔子(前551年-前479年)1-33岁,孔子居鲁。

3岁丧父,17岁丧母,19岁娶妻,20岁生子。

34-35岁,孔子出国。

(据说前518年拜见老子)36-50岁,返鲁,修诗书礼乐,教书育人。

51-54岁,孔子仕鲁。

55-68岁,孔子周游列国。

前485年(67),孔子在卫国,其夫人去世68-73岁,孔子返鲁。

前483年(69),子孔鲤死。

前481年,颜渊死。

前480年(72),子路死。

前479年,孔子卒。

孔门七十二贤一、孔门十哲颜回颜回,鲁国人,颜氏,名回,字子渊,也称颜渊。

七十二贤之首,十哲之首,儒家五圣之一,被后世尊称为复圣。

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历代追封追谥自汉代起,颜渊因为较易查考的关系,除了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渊配享。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高宗追封太子少保,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闵损闵损,鲁国人,闵氏,名损,字子骞,小孔子十五岁。

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

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品格高尚。

闵子骞为人极孝。

他少年丧母,父亲娶了继母。

继母偏爱自己亲生二子,虐待闵子骞,子骞却并不告知父亲,避免影响父母间关系。

冬天,继母用棉絮给自己的孩子做棉衣,而给他的棉衣填的是芦花。

一日闵子骞驾马车送父亲外出,因寒冷饥饿无法驭车,马车滑入路旁沟内。

他被父亲喝斥鞭打,结果抽破衣服露出了芦花。

父亲醒悟,想休掉妻子。

子骞长跪于父亲面,为继母求情:“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父亲便不再休妻,继母也痛改前非。

孔门十哲(介绍孔子弟子)

孔门十哲(介绍孔子弟子)

子 骞
闵损:鲁国人,字子骞,小孔子十 五岁。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 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品格很 高。在孔门中以德行和老成持重著 称,而尤其以孝行超群闻名于世。 “芦衣顺母”“母在一子寒,母去 三子单”。
冉耕
冉耕:鲁国人,字伯牛,为人端
正正派,善于待人接物。在孔子弟 子中,以德行与颜渊、闵子骞并称。 因恶疾早逝。孔子哀叹其“亡之, 命矣夫!”(《雍也》)
子 舆
曾参(约前505~前435) 字子舆,春秋 末鲁国南武城 (今平邑)人。人们尊称 为曾子。孔子弟子。乐道养亲,曾仕为小 吏,以孝著称。认为“忠恕”是孔子 “ 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吾日三省 吾身”的修养方法,主张“慎终(慎重地 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 先),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 较)”,矢志不懈地实践孔 子学说。相 传著有《孝经》和《大学》。在孔门中被 视为道统的继承者,被后代统治者尊为 “宗圣”。
曾皙
曾皙,名点,字子皙, 曾参之父。曾拿着大棒差点 把孝儿曾参打死的那位。孔 子曾使诸弟子各言其志,独 称曾点“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的潇洒。可是谁想 像得到,就是这位高蹈脱俗 之人,竟因为一棵瓜秧子差 点要了儿子的命!
冉有
冉有:名求,字子有。鲁国人。 孔丘弟子。曾为鲁国贵族季孙氏 家臣。孔子称其“可使治赋”。 办事谨小慎微。冉有帮助季氏发 展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孔子对此 极为不满,声称冉求不再是他的 学生,要弟子“鸣鼓而攻之”。
子 路
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时期鲁国 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为人率 直鲁莽,好勇力,信守承诺,忠于职守, 事亲至孝。仲由除学六艺外,还为孔子赶 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他敢于 对孔子提出批评,勇于改正错误,深得孔 子器重。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 则喜。”

孔门七十二贤的故事

孔门七十二贤的故事

孔门七十二贤的故事孔门七十二贤,是指孔子门下的七十二位杰出弟子,他们各有所长,传承了孔子的学说,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为您讲述其中几位贤者的故事,让我们一同领略他们的风采。

一、颜回:安贫乐道颜回,字子渊,是孔子的得意门生。

他性格内向,为人谦逊,一生安贫乐道,勤奋好学。

孔子曾赞扬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颜回的品德和学识深受孔子器重。

二、子贡:擅长辞令,外交高手子贡,字子贱,孔子的弟子之一。

他擅长辞令,口才极佳,曾为孔子游说各国,为孔子的学说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

子贡还擅长经商,是孔门弟子中的首富。

三、曾子:以孝著称曾子,名参,孔子的弟子。

他性格刚毅,为人正直,以孝著称。

曾子认为,孝道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孝顺,又怎能关爱他人?他的孝行感动了孔子,成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四、子路:勇猛果断子路,名由,孔子的弟子。

他性格勇猛,行事果断,曾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

子路尊敬孔子,但有时也会因意见不合而与孔子争论。

孔子曾评价他:“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五、漆雕开:刻苦钻研漆雕开,字子开,孔子的弟子。

他刻苦钻研,善于思考,对孔子的学说有着深刻的理解。

漆雕开一生致力于传承和发扬孔子的学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六、闵子骞:品行高尚闵子骞,字子骞,孔子的弟子。

他品行高尚,为人正直,忠诚厚道。

闵子骞在孔门中以德行著称,深受孔子器重。

七、冉有:政事能手冉有,字子有,孔子的弟子。

他擅长政事,曾任鲁国季孙氏的家臣。

冉有在孔子的教导下,以德治政,为百姓谋福祉,得到了良好的口碑。

孔门七十二贤各有所长,他们的故事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孔子七十二贤人分别是谁

孔子七十二贤人分别是谁

孔子七十二贤人分别是谁孔子生活在春秋时代,那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年代。

他所教出的学生,很多都成为了历史上的著名人物。

那么,孔子门下的七十二贤人都有谁呢?下面就跟店铺一起来看看孔子七十二贤人分别是谁。

孔子七十二贤人名单“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三千徒众立,七十二贤人。

”这是出自古时家教经典之作《名贤集》中的几句话,其中“三千徒众立,七十二贤人”两句指的是:“孔子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就是说孔子有学生三千多,真正学出点名堂的只有七十二人。

说起“七十二贤人”的由来,民间有这么一段传说:孔子带着弟子三千,周游列国。

一路上走散的走散,留在列国当差的当差,后来到达陈国时,只剩下七十二人啦。

他们前脚到,跟后就被陈蔡之兵围困起来,绝粮七天七夜。

他们带的粮食都吃光了,能够食用的只有几袋子咸盐。

弟子们饿急了,就吃盐粒、喝盐水,这样一连吃喝了好几天。

孔子见状,不由地仰天长叹:“我的七十二弟子都快成咸人啦”由于咸、贤同音,“七十二贤人”就这么叫开了。

其实七十二弟子之说历来众说纷纭,通常认为是虚指。

《史记?孔子(仲尼)弟子列传第七》中记载了孔子大部分比较有名的贤良弟子,但有详细记载的远远不足七十二个,很多都只是有一个名一个字,勉强凑够七十七个,并不是七十二个,原文是:“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其他的多源于民间传说,真实性不高,所以七十二弟子应该是虚指。

至于三千弟子相信也只是唐宋是世人夸大孔子的说法,春秋战国时并没有孔子有三千弟子的相关记载。

有道德的弟子:颜渊、冉伯牛、仲弓。

擅长政务的弟子:冉有、季路。

辩才出众的弟子:宰子我、子贡。

精通文章的弟子:子游、子夏。

还有:端木赐、曾参、子謇、高柴、仲由、冉雍、言偃、子张、子羽、子贱、子思、曾皙、公冶长、南宫括、季次、颜路、子木、子羔、子开、子周、子牛、子迟、子华、子旗、叔鱼、子柳、子鲁、子循、子析、子石,这些人都是史书有记载的还有四十二人没有什么记载,只知道姓名:子产、子之、子南、子敛、子骄、子徒、漆雕徙父、子徙、商泽、子明、任不齐、子正、子里、秦冉、公夏首、子中、奚容剱、颜祖等。

孔子四门十哲七十二贤指的是什么

孔子四门十哲七十二贤指的是什么

孔子四门十哲七十二贤指的是什么孔子四门十哲七十二贤指的是什么?孔子四门十哲七十二贤指的是什么?灏晨99502014-10-28优质解答四门指孔门四科也便是“文、行、忠、信”四个方面,十哲是孔子门下最良好的十位先生(子渊、字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72贤指的是孔子门下品德优秀可以做贤人的门生.孔子七十二贤名单如下:颜回鲁国人,字子渊,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宠爱,并频频贬责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僻巷,人不胜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也勤学,不迁怒,不二过”.由于穷而勤学,养分非常不良,而用脑分外过分,招致严峻早衰,二十九岁头发白尽,三十一岁就交了公粮本,提早去孔庙占席位等着吃冷猪肉了.回去世,孔子哭之极恸.闵损鲁国人,字子骞,小孔子十五岁.以品德闻名,孔子称其孝.不仕医生,不食污君之禄,风致很高.冉耕鲁国人,字伯牛,以品德闻名.曾得顽疾难愈,孔丘说是他命欠好.冉雍鲁国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其父不肖.孔子以其为有品德,说:“雍也可使南面.”冉求鲁国人,字子有,与以上二冉同族.小孔子二十九岁.是鲁国权臣季氏之管家.有才艺,以政事出名.仲由国藉不详,字子路,小孔子九岁.性鄙,好勇力,性伉直,曾陵虐孔子.孔子设礼稍诱之,子路于是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门生.然厥后仍多婉言,顶撞孔子,是孔门痴儿.孔子容而爱之.以政事出名.后去世于卫国之乱,被砍作肉浆.孔子大恸,为之不食肉糜.宰予字子我,鲁国人.谈锋极好.由于白昼打打盹,被孔子骂作“朽木不行雕,粪土之墙不行污”,于是出名百代.孔丘很不喜好这位巧言如簧的弟子,每拿话来艮他.宰予在齐国混了个临淄医生的官,厥后与田常反叛被夷族.孔子耻之.端木赐字子贡,卫国人.谈锋异样极好,但是孔子却对他青睐有加.齐相田常伐鲁,鲁子命之出使救鲁.子贡去齐国,吴国,越国和晋国转了一圈,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竟做下了桩天大的奇迹,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一使而动五国之政.子贡又通晓经济,善做买卖,银子挣得哗哗的.每次出使,车仆之盛,拟于王侯,又仗着孔门高徒的名份,与诸侯相抗礼.儒学之兴盛,子贡高声势大场面的宣传功不行没.孔子没有白喜好他.言偃字子游,吴国人.小孔子四十五岁.以文学闻名.做过武城宰的官,办理得不错.卜商字子夏,卫国人.小孔子四十四岁.孔子说“商始可以言《诗》已矣.”鼓舞他要做“小人儒,有为君子儒.”孔子身后,于西河行教.治学严谨,勇于疑心经史之错误.曾听人说史志曰:“晋师伐秦,三豕渡河.”子夏说:“‘三豕’应该是‘己亥’之笔误.”读史志者问诸晋史,果真是“己亥”之误.于是名重天下,卫人以之为圣.魏文侯师事之而谘国政.颛孙师字子张,陈国人.小孔子四十八岁.为人有边幅姿质,宽冲博接,沉着自务,住所不刻意立于仁义之行,门人友之而不敬.曾参字子舆,南武城人.小孔子四十六岁.为人极孝,后娘待他极欠好,而他孝行越谨,他妻子由于给她蒸梨不熟,就把妻子给休了.一天去田里除草,他不警惕弄断了一根瓜秧,他老爹曾点提倡火来,拿着大棍子,一棍子打得昏去世过来.所幸曾参命大,又活了过去,清醒后,立刻强做出一付活蹦乱跳的样子,以示无碍,并哭丧着脸向曾点请罪,说是由于打他而让老人家费了力,本人真是活该.然后又蹦跳进屋,搬出琴来大弹,以免老爹还想着这事忸怩.孔子闻之,大发性情,骂他不懂“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的原理实在是大不孝:“明晓得老爹拿着那么粗的大棍子发了狠要打,还烦懑跑了躲开?假如竟被打去世了,岂不是陷父亲于不义不慈之地,让父亲背个恶名么?”曾参于是请罪.孔子以其能通孝道,因之以做《孝经》.澹台灭明字子羽,武城人.小孔子三十九岁(《孔子家语》作四十九岁).容颜丑陋,孔子薄之.结业后南游江淮,为人敢与去就,坦白重诺,从游门生达三百人,名闻诸侯.孔子闻之,叹息说:“吾以貌取人,失之子羽.”宓不齐字子贱,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孙子家语》作四十九岁).做过单父宰的官,有本领,仁爱,孔子赞他是小人.原宪字子思,宋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喧嚣持志,安贫乐道.孔子身后,退隐草野中.子贡为卫相,摆着大场面去看他,见其衣冠褴缕,耻之,说:“役夫竟然乐于过这种生存,真是有病!”原宪答道:“我听说,没钱花是贫苦,辛辛劳苦学了道却不去行道,才是有病.象我,是贫苦,而不是有病.”子贡大惭,为随便说错了话然后悔了一辈子.公冶长字子长,齐国人.大襟怀,能忍人所不克不及忍之羞耻.孔子说:“长可妻也”.把他招作了本人的半子.南宫适(《史记》作南宫括.古读“括,适”同音.)字子容.以智自将,世清不废,世浊不污.孔子曾赞赏道:“这人真是小人啊,这人崇高得很呐!”(小人哉若人,上德哉若人!)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他.公皙哀字季次,齐国人.鄙天下人多污身以事医生家,不肯屈节做人家臣.孔子特叹赏之.曾点字子皙,曾参之父,便是拿着大棒差点把孝须儿子打去世的那位.孔子曾使诸门生各言其志,独称曾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洒脱.但是谁想像失掉,便是这位高蹈脱俗之人,竟由于一棵瓜秧子差点要了儿子的命!颜无由(《家语》作颜由)字路(《家语》作季路).颜回的爸爸,父子俩共师孔子.颜回身后,他打过孔子的车的主见,想讨来给儿子做棺椁.孔子没给.商瞿字子木,鲁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对《易》极有兴味,得孔子真传.高柴字子羔,齐国人.小孔子三十岁(《家语》作四十岁).长得比拟侏儒,身长缺乏五尺.容颜漂亮.孔子以为愚,不怎样看重他.曾被子路提携,作了个费郈宰的官.厥后卫乱,子路去世,高柴逃归.孔子反又赞他明大义善保身.漆雕开字子开,(《家语》作子若),蔡国人.小孔子十一岁.习《尚书》,不乐仕.孔子以是悦之.公伯僚字子周.(《家语》中没有这位.)司马耕字子牛(朱熹《四书集注》谓名'犁').宋国人,'大善人'宋国司马桓(鬼隹)的弟弟.孔子环游过宋,不知怎样触怒了桓(鬼隹),要杀了他;时孔子正于大树下与门生讲礼,桓司马就把树给拨了.由于这个过节,司马牛每觉不安.孔子抚慰他说,只需素常所为无愧于心,'自察不疚',则就不用优惧.子牛为兽性燥,多言语.樊须字子迟,鲁国人,小孔子三十六岁.曾向孔子讨教农业方面的知识.孔子以是薄之.子迟曾问'仁'.孔子答:'爱人'.问智.孔子答:'知人'.有若字子有,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三岁(《家语》作三十三岁).博学强识,雅好旧道.长相肖于孔子.孔子身后,门人思之不已,便把他看成孔子,以师礼事之.只是他徒有孔子的长相,没有孔子的学问,众门人有问,他答不出,众人怫然,又把他赶下了师座.公西赤字子华,鲁国人.小孔子四十二岁.束带立朝,娴宾主之仪.曾言其志说:'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孔子以为他很谦逊.巫马施字子旗(《家语》作巫马期,字子期.《论语》亦作巫马期),陈国人,小孔子三十岁.梁鳣字叔鱼,齐国人.小孔子二十九岁(《家语》作三十九岁).到三十一岁时,他妻子也还没给他生个儿子出来,于是生心想休了她,后听同门商瞿奉劝,未行休事.两年后得子.颜幸(《家语》作颜辛)字子柳,鲁国人,小孔子四十六岁.冉孺字子鲁,鲁国人,小孔子五十岁.曹血阝字子循,小孔子五十岁.伯虔字子析,小孔子五十岁.公孙龙字子石,卫国人,小孔子五十三岁.以上三十五人材料绝对较详,闻见于书传.以下四十二人唯知其姓名:冉季字子产公祖句兹(《家语》作公祖兹)字子之.秦祖字子南.漆雕哆(《家语》作侈)字子敛.颜高字子骄.(《家语》无此人)漆雕徒父(《家语》无此人,却有个叫漆雕从,字子文的.疑为误笔,如三豕己亥故事.)壤驷赤字子徒.(《家语》作字子从,古'从'字与徒字相近,亦疑为相互笔误.)商泽字子秀石作蜀(《家语》为石子蜀)字子明任不齐(《家语》作任子齐.应亦为笔讹)字子选公良孺字子正,陈国人,贤而有勇.孔子环游各国时,曾资助了五辆牛车并从游.后处字子里.(《家语》作字里之,应谬.)秦冉字开.公夏首字子乘.奚容箴字子皙.公肩定字子中(《家语》作子仲).颜祖字襄.(《家语》无此人).枭阝单字子家(《家语》无之).句井疆字子疆.罕父黑字子索(《家语》作宰父黑,字子黑).秦商字子丕(《家语》作丕兹),鲁国人.其父名堇父,与孔子父叔梁纥俱以勇力出名.申党字周(《家语》作申续,字子周).颜之仆字子叔.荣祈字子祈(《家语》作子祺.)县成字子祺(《家语》作子横).左人郢字行(《家语》无之).燕(亻及)字子思.郑国(《家语》作薛邦)字子徒.秦非字子之3383?施之常字子恒(《家语》作子常).颜哙字子声.叔步乘字子车.原亢藉(《家语》作原[忄亢],字子藉).乐咳(《家语》作乐欣,应为错误)字子声.耿介字子庸.叔仲会字子期,鲁国人,小孔子五十岁.颜何字冉(《家语》无此君).狄黑字皙(《家语》为字皙之).邦巽(《家语》作卦选)字子敛.孔忠(《家语》无之.而有一个'孔弗字子蔑'的,应与之是一团体).公西舆如(《家语》作公西舆)字子上.公西点字子上(应误.《家语》作字子索).以上为《史记》版孔门七十二圣(外加五个编外职员)名单.而《家语》中又有琴牢,陈亢,悬亶三人,为《史记》所未载.附录于后:琴牢字子开,一字张,卫国人.陈亢字子亢,一字子禽,陈国人.小孔子四十岁.《论语》载之.悬亶字子象.°莫铭08102014-10-28相关问题孔子72贤有子路吗2014-11-10孔子的四科十哲是什么2014-11-24梁山好汉108,孔子弟子72贤,各是谁?2014-11-09孔子的贤弟子简介2014-09-28孔子七十二贤是怎么回事啊2014-12-07。

【国学知识】“孔门十哲”指的是哪十位贤哲?

【国学知识】“孔门十哲”指的是哪十位贤哲?

【国学知识】“孔门十哲”指的是哪十位贤哲?
【国学知识】“孔门十哲”指的是哪十位贤哲?
方略书院
“孔门十哲”指孔子弟子中最优秀的10位贤哲,指的是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我、子贡、子有、子路、子游、子夏。

“孔门十哲”这种说法的依据为《论语·先进第十一》所记载的孔子的一段话:“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孔子说的是跟随自己在陈国、蔡国经历困苦的人现在都不在身边了,表达了对这些学生思念的情感,然后分为几个方面叙述了这些学生的长处之所在,列举出了这10人。

颜渊,就是颜回,字子渊,是孔子最为欣赏的学生,才学品性俱为优好,出身贫贱,不幸早亡;子赛,即闵损,以德行著称,洁身自守,坚持不仕;冉伯牛,名耕,不幸染恶疾,令孔子十分感叹;仲弓,即冉雍,出身微贫,父亲行为不端,因而受人轻视,孔子为其辩护,他的宽宏厚重的品性很为孔子称赞。

宰我,即宰予,字子我,曾提倡缩短3年守丧的期限受到孔子的谴责,因为善言辞,孔子曾派他出使齐、楚等国;子贡,即端木赐,长于雄辩、精于处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富商,子贡曾为孔子守墓6年,体现出非同寻常的师生情谊。

冉有,即冉求,字子有,生性谦谨,具有出色的政治和军事才能,曾因为帮助季康子聚敛民财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季路,即仲由,字子路,因曾担任季氏的家臣,所以也被称为季路,出身贫苦,性格豪爽,为人耿直,勇力超拔,在卫国的内讧中被杀。

子游,即言偃,在鲁国的武城为官时倡行礼乐,深为孔子赞佩;子夏,即卜商,才思敏捷,经常与孔子讨论文学,时有不凡的创见,在孔子身后,儒家的许多经典都是通过子夏传授下来的。

孔门七十二贤前55479按综合排名

孔门七十二贤前55479按综合排名

孔门七十二贤(前551-479)按综合排名孔门七十二贤(前551-479)按综合排名羽雪缘1、颜回(前521〜前481 年),春秋末鲁国都城(宁阳鹤山)人,字子渊,亦颜渊,孔子最得意弟子,极富学问,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

因为穷而好学,营养极度不良,而用脑格外过度,导致严重早衰,二十九岁头发白尽,三十一岁就交了公粮本,提前去孔庙占席位等着吃冷猪肉了。

回死,孔子哭之极恸。

复圣2、闵损(前536--前487),春秋末期鲁国(鱼台县大闵村)人,字子骞。

以德行著名,孔子称其孝。

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品格很高。

3、冉耕(约前5 4 4〜?),鲁国(肥城县西南冉家庄)人,字伯牛,以德行著名。

曾得恶疾难愈,孔丘说是他命不好?4、冉雍(前522 年-?),春秋末年鲁国(肥城县西南冉家庄)人,字仲弓,冉耕之宗族。

其父不肖。

孔子以其为有德行,说雍也可使南面。

5、冉求(前522-前489),鲁国(肥城县西南冉家庄)人,字子有,与以上二冉同族,鲁国权臣季氏之管家,有才艺,以政事闻名。

6、仲由(前542~前480),鲁国卞(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字子路。

性鄙,好勇力,性伉直,曾陵暴孔子。

孔子设礼稍诱之,子路于是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然后来仍多直言,顶撞孔子,是孔门痴儿。

孔子容而爱之。

以政事闻名,死于卫国之乱,被砍作肉浆。

孔子大恸,为之不食肉糜。

7、宰予(前522~前458),鲁国(济宁嘉祥)人,字子我。

口才极好。

因为白天打瞌睡,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污,于是闻名百代。

孔丘很不喜欢这位巧舌如簧的门生,每拿话来艮他。

宰予在齐国混了个临淄大夫的官,后来与田常作乱被夷族。

孔子耻之。

8、端木赐(前520——前456年),春秋末期卫国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人,字子贡。

口才同样极好,可是孔子却对他青眼有加。

齐相田常伐鲁,鲁子命之出使救鲁。

子贡去齐国,吴国,越国和晋国了一圈,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竟做下了桩天大的事业,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一使而动五国之政。

孔门七十二贤十大排名

孔门七十二贤十大排名

孔门七十二贤十大排名孔子门下弟子都是孔子思想和学说的坚定追随者和实践者,也是儒学的积极传播者。

其中有十个深得孔子喜爱。

他们也是七十二贤中的成员。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介绍孔子弟子十大排名,希望能帮到你。

一、颜子渊“孔门七十二贤”,居首位的是颜回,其字子渊,也称颜渊。

他也是儒家五圣之一,被后世尊称为复圣。

小孔子三十岁,最为孔子钟爱,并一再褒奖之:“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回也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二、闵子骞子骞是闵损的字,他小孔子十五岁。

以德行著名,闵子骞为人极孝。

孔子赞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

”后人根据这一段故事,改编出戏剧《鞭打芦花》,并作为《二十四孝》中单衣顺母的主角。

闵子骞为寡言稳重,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品格高尚。

三、冉伯牛冉伯牛即冉耕,曾任鲁国的中都宰,孔子很器重他。

在患有恶疾时,不愿见人。

孔子于其病危时,特地去探望他,从屋外窗口握住他的手,边叹息边说:“死,是命中注定的啊!可是这样的人怎么会有这样的病,这样的人怎么会害这样的病啊!”伯的德行,与颜渊、闵子骞等并驾,无怪乎孔子哭说这是天命。

伯牛以德行见称于孔子,惜全无事迹可考。

仅知其是染患恶疾而逝,可能是染上麻风病。

四、冉仲弓冉雍,字仲弓,仲弓是冉伯牛的“宗族”,生于不肖之父。

为人敦厚、气度宽宏,早年拜师于孔子,孔子称赞他可以做南面王,《论语》记其名与字11次,《论语》并尊冉雍为孔子四大德行特优之弟子。

仲弓曾问政于孔子,孔子教仲弓存心敬恕重修身,办事从大体着想,多举贤才。

随孔子周游列国后,回鲁后的第三年(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四十一岁的仲弓当上了鲁国季氏的总管。

五、冉子有子有名叫冉求,与以上二冉同族。

小孔子二十九岁。

是鲁国权臣季氏之管家。

多才艺,以政事闻名。

冉求是孔子的最好的得意门生之一,在孔子的教导下逐渐向仁德靠拢,其性情也因此而逐渐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冉雍(公元前522-?)字仲弓,茶 (今菏泽市冉贤集)人。

为孔子弟子,与冉耕(伯牛)、冉求(子有)皆在孔门十哲之列,世称“一门三贤”,当地人称为三冉。

冉雍乃少昊之裔,周文王之后。

曹叔振铎数传至冉离,世居“菏泽之阳”。

家贫,以牧为业,人称“犁牛氏”。

《冉氏族普》称离娶颜氏,生长子耕,次子雍。

颜氏死,又娶公西氏,生求。

后公西氏闻孔子设教阙里,“命三子往从学焉”。

冉雍曾做过季氏私邑的长官,他为政“居敬行简”,主张“以德化民”。

但是在季氏“仕三月,是待以礼貌,而谏不能尽行,言不能尽听,遂辞去,复从孔子。

居则以处,行则以游,师文终身”。

冉雍在孔门弟子中以德行著称,孔子对其有“雍也可使南面”之誉。

这是孔子对其他弟子从来没有的最高评价。

孔子临终时在弟子们面前夸奖他说:“……贤哉雍也,过人远也。

”所以后世对冉雍的评价甚高。

如荀子在他的《儒效》篇中,就把冉雍与孔子相提并论,说:“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即仲弓)是也。

”及孔子卒,恐失圣道之传,他与闵子诸贤,共著《论语》120篇。

又独著6篇,谓之《敬简集》。

自经秦火,书已不存。

冉雍死后,葬于曹州东南60里冉 ,与伯牛、子有合祠,在其故里茶 建祠专祀。

(公元前522-?)字仲弓,茶 (今菏泽市冉贤集)人。

为孔子弟子,与冉耕(伯牛)、冉求(子有)皆在孔门十哲之列,世称“一门三贤”,当地人称为三冉。

冉雍,四川人。

孔门十哲指的是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学生(子渊、字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的合称。

《论语.先进》载,“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子渊即颜回,姓颜名回,字子渊,亦称颜渊,比孔子小三十岁,鲁国人。

颜回出身贫贱,一生没有作官。

孔子赞叹说:“颜回真是难得啊!用一个竹筒吃饭,用一个瓜瓢喝水,住在陋巷里。

要是一般人,一定忧烦难受,可颜回却安然处之,没有改变向道好学的乐趣!”颜回敏而好学,能闻一知十,注重仁德修养,深得孔子欣赏和喜爱。

因此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颜回颜回才29岁,头发就全白了,而且早逝。

颜回死时,孔子哭得很伤心,说道:“自从我得了颜回以后,弟子们就更加亲和向学了。

”“他发了怒,很快就会消解,从不把愤怒转移到别人身上;有了错误,马上改正,决不再犯。

可惜他短命死了,现在就没有这样好学的人了。

”由于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所以至三国魏正始元年(224年)祭孔时开始以他为配享从祀之例。

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被封为“亚圣”。

明嘉靖九年(1530年)封为“复圣”。

《韩非子。

显学》列为儒家八派之一(颜氏之儒)。

子骞即闵损,姓闵名损,字子骞,比孔子小十五岁,鲁国人。

闵损以德行著称,孔子特别表彰他的孝行,说他顺事父母,友爱兄弟。

汉代刘向《说苑》中曾记载:闵损幼年时遭后母虐待,他父亲知道以后,非常愤怒,要把后妻赶走,闵损反而为后母求情。

他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因为后母生了两个孩子,如果后母被赶走了,那三个孩子就没人照顾了。

他的孝行感动了父母,也深得远近人之赞赏。

闵损守身自受,“不仕大夫,不食污君之禄”。

季氏曾派人去请他出任费邑宰,他却要来人婉言推辞,并说,如果再来召我的话,那我就渡过汶水出国去了。

闵损是孔门弟子中唯一明确主张不作官的人。

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伯牛即冉耕,姓冉名耕,字伯牛,比孔子小七岁,鲁国人。

以德行著称。

后来,冉耕患了麻风病,不愿意见人。

孔子去探望他的时候,站在窗外面握着他的手。

叹息着说:“如果没有希望的话,这也是天命啊!这样的好人,竟然会染上这种恶病!他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仲弓即冉雍,姓冉名雍,字仲弓,比孔子小二十九岁,鲁国人。

冉雍出身贫贱,他的父亲行为不良,有人以此作为攻击冉雍的借口。

孔子驳斥说,一头耕牛,也可以生出献祭用的小牛来;父亲不好,儿子不一定也不好。

冉雍气量宽宏,沉默后重,深得孔子的器重,认为冉雍具有人君的容度,可以做地方长官。

冉雍参加做过季氏再,以德行著称,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德行科)之一。

战国时期的荀况很推崇他,把冉雍与孔子并列为大儒。

子有即冉求,姓冉名求,字子有,通称冉有,亦称有子,比孔子小二十九岁,鲁国人。

冉求生性谦退,是孔门弟子中多才多艺的人,深受孔子称赞。

冉求长于政事,尤其善于理财,曾任季氏宰。

他很能带兵打仗,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任左师统帅,以步兵执长矛的战术打败了齐国。

趁这次得胜的机会,他说服了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14年的孔子。

后来由于冉求帮季康子聚敛民财,受到孔子严厉批评,但这并未影响他们师生间的关系,足见师生相知深厚。

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政事科)之一。

唐朝开元27年(739年)被追封为“徐侯”。

宋大中祥符两年(1009年)追封为“彭城公”(后改为“徐公”)。

子贡即端木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卫国人。

他口才很好,雄辩滔滔,又能料事。

见于《论语》中的孔门弟子与孔子的问答之言,属他最多,孔子器重他次于颜回。

曾担任鲁国或卫国之相,最善于搞外交活动,曾在齐、吴、越、晋诸国间游说,使吴国攻齐,从而保全了鲁国。

孔子对子贡的利口巧辞,有时也加以劝戒。

有一次,孔子问子贡说:“和颜回相比,你自认为如何?”子贡谦逊地答道:“我哪里敢和颜回相比?他听到一分,可以了解出十分;我听到义愤,只能领悟到二分。

”子贡与子路一文一武,犹如孔子的左右手,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言语科)之一。

子贡很善经商,家境非常富有,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富商。

孔子死后,子贡守墓六年,师生之情胜过父子。

子路即仲由,姓仲名由,字子路,因他曾为季氏的家臣,又被称作季路,比孔子小九岁,鲁国人。

仲由出身微贱,家境贫寒。

他生性豪爽,为人耿直,有勇力才艺。

仲由经常批评孔子,孔子也常批评他,仲由闻过则喜,能虚心接受。

孔子对他评价很高,说他有才能,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可以让他掌理军政大事。

仲由作过鲁国的季氏宰;做过卫国大夫孔悝的邑宰。

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政事科)之一。

仲由一生忠于孔子。

孔子说:“我的道如果行不通,就乘上小木排到海外去,跟随我的,怕只有仲由吧!”仲由保护孔子唯恐不周,不愿使孔子遭人非议。

孔子说:“自从我得到仲由,就没有听到过恶语。

”在仲由63岁时,遇到卫国内讧,他为了救援孔悝与敌人展开搏斗。

混战中缨冠被击断,他想到孔子“君子虽死而冠不免”的礼仪教导,在重结缨带时,被敌人砍死。

他的死,对时年72岁的孔子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子我即宰予,姓宰名予,字子我,也称宰我,鲁国人。

宰予口齿伶俐,能说善辩,被列为孔门四科十哲(言语科)之一。

孔子常派遣他出使各国,如“使于齐”、“使于楚”等。

宰予遇事有自己的主见,常与孔子讨论问题,很有独到的见解。

他提出改“三年之丧”为“一年之丧”,缩短丧期,遭到孔子的指责。

宰予任齐国临淄大夫,因参与陈恒杀君事件而被杀。

唐开元27年(739年)被追封为“齐侯”。

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为“临淄公”(后又改封“齐公”)。

子游即言偃,姓言名偃,字子游,比孔子小四十岁,吴国人。

言偃长于文学。

他曾在鲁国做官,出任武城的邑宰,极力推行礼乐教化。

有一天,孔子路过武城,听到琴瑟歌咏的声音,很高兴,就微笑对着他说:“杀鸡何必要用宰牛的刀?”言偃听了回答说:“从前我常听老师说…在位的学了礼乐之道,就能爱民,普通人学了礼乐之道,就很容易听从教令,好治理‟,我现在就是实行这样的教化啊!”孔子听后,对随行的弟子们说:“你们听听,他讲得很对。

我刚才说杀鸡岂用牛刀,只不过是跟他开开玩笑罢了。

”言偃被列位孔门四科十哲(文学科)之一。

其后学者在战国时形成一个较大的学派。

子夏即卜商,姓卜名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卫国人。

子夏是孔子门高足,擅长文学。

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古诗上…美人轻盈微笑时酒窝多俏丽,黑白分明的眼睛顾盼多动人,在用素粉增加她的美丽啊‟。

这三句诗是指什么?”孔子说:“这是说,要画画,得先把底子打好,然后再加上色彩。

”子夏说:“这不就是说,人先得具有忠信的美德,然后再用礼加以文饰吗?”孔子说:“启发我心志的要算卜商了,像这样,就可以根你谈《诗》了。

”子夏被列为孔门四科(文学科)之一。

他提出的“学而优则仕”的论点。

对后世儒生产了很大的影响。

孔子去世后,他就在西河教学,当时的魏文侯曾奉他为师,向他请教国政之事。

子夏的儿子先他而死,他哀恸过度,把眼睛都哭瞎了。

著有《诗序》、《易传》。

唐开元27年(739年)追封为“魏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增谥为“东阿公”,后又改谥“魏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