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2019-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合集下载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八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寻访山水美景(39分)大自然的山山水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班级开展“寻访山水”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吧!活动一:访山水之妙西湖的一汪碧水,悄悄注入杭州的灵魂,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胜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的诗情,自出(xīn)裁在杭州;远离喧(xiāo)、清闲自得的山水,保留着中国文化精致的记忆,寄托着人们诗意栖居的美好愿望。

如此____的山水与文化紧密相连,山水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山水的灵魂。

作为历史文化名胜,杭州的山水因为人的居住和参与,逐渐演变成了生动的人文意象与城市肌理,并与现代城市生活(róng)为一体,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展露出了自身的个性。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4分)①自出(xīn)裁②喧(xiāo)③载体(A.zǎi B.zài)④(róng)为一体2.填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惟妙惟肖B.无动于衷C.巧妙绝伦D.妙手偶得活动二:赏文化精神3.(8分)请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诗文。

中国文人流连钟情于山水,山水给予中国文人太多的灵感与情思。

“(1),隐天蔽日”,是郦道元对山峡壮阔的描绘;“夕日欲颓,(2)”,是陶弘景笔下灵动的美景;“(3)?烟波江上使人愁。

”,是崔颢抒写的浓烈乡愁;“树树皆秋色,(4)”,是王绩勾勒的山野秋景;“(5),绿水逶迤”,是欧阳修短浆轻舟的惬意;“争渡,争渡,(6)”,是李清照遇见的惊喜;“(7),(8)”,是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耳闻目睹的莺歌燕语。

4.(4分)山水是风景,也是险阻;是历练,也是见证。

在《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的“跋山涉水”中,你读到了中国共产党人怎样的精神?请选择下列事件中的一项进行分析。

A.四渡赤水河B.巧渡金沙江C.飞夺泸定桥活动三:探发展理念厚植绿水青山,描绘美丽中国新画卷。

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测试)

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测试)

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考试须知: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1 .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狼籍(jí)踉踉跄跄(qiànɡ)B.深谙(ān)万籁(lài)俱寂C.蹊跷(qiào)如火如荼(tú)D.瑰(kuì)宝怪石嶙(lín)峋2 . (2018届重庆市八大重点中学九年级上第一阶段测试)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一项是()A.《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写的一首词,这首词描写了祖国壮丽雪景,抒发了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抱负和信心,很有婉约派风采。

B.《雨说》是台湾诗人郑愁予写的一首现代诗。

C.演说辞是一种应用性文体,贺辞、悼辞、报告辞等都可属于此列。

D.《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33篇。

二、基础知识综合3 .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中华经典诗词是个广①袤(A mào B xún)、深邃、绚丽多彩的世界。

这里,有“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甲(A娴雅文静B闲淡宁静),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恢弘壮阔。

她如甘霖乙(A滋润B滋长)着干涸的心田,如花朵点②zhuì(A缀 B辍)了寂寞的生活。

走进这个世界,既能诗化我们高尚的情操,也能陶冶我们多彩的生活。

(1)给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读音,给②处选择正确的汉字。

①()②()(2)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两处。

甲()乙()(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三、现代文阅读课外文学作品阅读春是春天的春鲍尔吉·原野①春是春节的春。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八年级语文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3.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City walk,是一种新型旅行方式,它是指漫步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感受这座城市的文明印记,遇见它的昨天、今天、明天。

请你游历以下打卡点,完成一份杭州的“city walk”推荐文稿。

推荐打卡点:良渚古城探寻杭州的昨天良渚,意为“美丽的水中之洲”。

良渚古城虽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坐标,而且是人类文明的文化瑰宝。

莫角山上,良诸先民迎来春日的第一缕阳光,希冀万物复苏、风调雨顺。

这缕光亦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火种,喜迎四方宾客,共襄盛会。

在良渚,我们看到内圆外方的形制是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精神信仰,精雕细琢的纹饰是(1)__________的价值追求,湿地yíng 城的勇气是(2)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藏礼于城的智慧是(3)__________的开放姿态,全民尚玉的风气是温润端方、中正平和的审美理想。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拼音和语境选择正确的汉字。

(1)瑰宝(A guī B kuī)(2)湿地yíng城(A 迎 B 营)2.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文段中的空白处。

A.开拓进取、团结协作B.孜孜不倦、精益求精C.交流共享、兼收并蓄3.文段中划线句子关联词语使用不当,请改正。

4.良渚文化以玉琮为首(如图1),“圆中牙身玄外曰琮”。

古币(如图2)与“琮”有异曲同工之妙——外圆内方,寓意为“天圆地方”。

自然事物如此,为人处世也如此。

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外圆内方”的理解。

5.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无论人生的际遇如何,都是一种哲学思考。

请根据要求,填写表格中的空缺处。

出处手法古诗文名句情感志向《饮酒》(其五)陶渊明借景抒情(1)(2)闲适悠然《赠从弟》(其二)刘桢(3)(4)?松柏有本性。

浙江省杭州市八区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八区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八区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综合承先人之智慧,张文化之自信。

历史源于一代代人的书写,既有故事,又有遗珍,更沉diàn()出文化、闪耀着智慧。

新时代领路人的“用典”,正是一个感受历史魅力的窗口。

用东汉杨震“四知拒金”说廉洁,引《晏子春秋》“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讲实干,以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谈信仰……信手拈.(A.niān B.zhān)来的精妙典故,让新时代领路人的讲话、文章充满魅力、_______也让人看到历史中yùn()藏着的智慧与力量。

请认真阅读上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1)沉diàn( )(2)yùn( )藏(3)信手拈.( )(A.niān B.zhān)来2.语段中横线上填入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扣人心弦B.引人入胜C.心驰神往3.从下面的两句“习语用典”中选择一句,仿照划线句子的结构续写一个例子。

A.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B.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二、情景默写4.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填入古诗名句。

诗词是中国人一直根植在灵魂和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

当身处喧嚣的闹市,我们不禁向往陶渊明《饮酒(其五)》中“(1)_______,_______”的悠然自得;当置身广袤的沙漠,我们总会想起唐代诗人王维《使至塞上》中“(2)_______,_______”的雄浑壮阔;当年老体弱时,我们会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3)_______,_______”激励自己要永远乐观奋发,保持思想上的青春;当陷入迷茫时,我们用“岂不罹凝寒?(4)_______”告诫自己要像松柏一样保持高洁的品性……三、句子默写5.为了更好地宣传传统文化,同学们特意设计了精美的名言警句书签,请依次将书签空缺处补充完整。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部编版2019—2020学年度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附答案)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八年级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在作答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准确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

3.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的签字笔在答题卡各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 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得折叠、污染、破损等。

A卷(共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翘.首(qiáo) 诘.责(jié) 盎.然(àng) 坦荡如砥.(dĭ)B.滞.留(zhì) 锃.亮 (zèn) 炽.热(chì) 惟妙惟肖.(xiào)C.禁锢.(gù) 吹嘘.(xū) 轩榭.(xiè) 络绎.不绝( yì)D.屏.息(bĭng) 喝.彩 hè) 簌.簌(sù) 深恶.痛绝(wù)2.下列语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

B.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隅得,便却是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C.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副好画。

D.在他脸上找不到一点儿奋发向上的灵气,找不到精神光彩,找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眉宇之间那种像大理石穹顶一样缓缓隆起的非凡器宇。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废寝忘食....,终于完成了为了语文课题研究。

B.我们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利用当地资源发展商品经济。

C.即使是面对最调皮的孩子,她也总能因她的修养而和颜悦色....。

D.青城山以山川秀丽,意境悠远而闻名,优美景色真是巧妙绝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去年5月30日,火星抵达了11年来离地球最近的位置,人们几乎凭肉眼就能看见它。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正在制作迎新雕塑《欣欣向“龙”》,已完成框架组装。

现征集外观装饰方案,同学搜集了以下材料,准备推荐用落叶作为装饰材料。

请你一起完成任务。

【材料一】设想源起________________近日,一年一度的秋叶艺术节开展,由秋叶装饰而成的作品——《留》,现身南山路的中国美术学院门口,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在雕塑前,市民韦小华不断调整着合影姿势,“秋叶雕塑持续好几年了,我每年都要来看,这传达了美院学生热爱生活的态度。

”已经退休的韦小华家住附近,见证过每年不同的落叶艺术品。

在饱看来,艺术要与生活相衔接,这些雕塑将日常可见的落叶打造成艺术品,又吸引市民打卡互动,引起共鸣,这才是艺术真正的意义。

正视图侧视图作品名称:《留》作品介绍:外观为头部呈叶状的精灵形象,摊开手掌为行人遮住风雨,作守候众人之态;同时也像在做摸头的动作,向行人示意着可以在此停留歇息。

记者了解到,今年的秋叶艺术节将持续至12月31日,还有20多件作品将在两周之内陆续上线,秋叶艺术节起源于2006年美院学生一场小小的“恶作剧”,逐渐转变为一个面向市民的落叶装置艺术节,在传达艺术理念的同时,也将生活中细小的美好传递给市民。

(节选自“浙江在线”2023.12.11,有删改)【材料二】生态理念自然情况下,树叶落地后会经历一个生化分解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由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以及蚯蚓等小型无脊椎动物参与完成。

它们分解落叶中的有机物质,将其作化为氮、磷、钾等营养元素,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落叶分解的营养物质回归土壤,能补充土壤养分,增强土壤肥力,让生长在土壤中的植物长势更好。

这个过程符合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规律,体现了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机制,对于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3.11.09)【材料三】就地取材○银杏,叶扇形,无毛,顶端宽5~8cm,在短枝上常具波状凹陷,在长枝上常2裂,叶柄长3~10cm,秋季叶色由绿变黄。

2019-2020学年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学年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满分:120分分数_____________注意事项: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2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

(33分) 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①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②大漠孤烟直, 。

(王维《使至塞上》) ③角声满天秋色里, 。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④ 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沙》) ⑥老骥伏枥, 。

(曹操《龟虽寿》) (2)默写杜牧的《赤壁》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10分)九侯山云雾迷蒙,群峰如苍龙穿行于云海。

峰顶有数十块巨石,叠簇而立,这些 巨石z ī( )态万千,情态各异。

有的悄然独立,如 ① 护蛋;有的端庄安 祥, ② 蛰伏;有的y ī( )然自得,犹 ③ 卧眠……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叠.( )簇 z ī( )态 y ī( )然自得 (2) 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 (3)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入短文横线上(3分) ① ② ③A.金蟾B.老牛C.金鸡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装……………………………订……………………………线……………………………………(4)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修辞。

(2分)3. 运用你积累的课外知识完成(1)-(2)题(4分)(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是美国著名记者的不朽名著,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2)《昆虫记》的作者是国作家、昆虫学家。

4、为激发同学们阅读经典的兴趣,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9分)(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分)(2)关于阅读,有很多的名言警句,请你写出一句。

杭州市西湖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杭州市西湖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杭州市西湖区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 分外(fèn)解剖(pāo) 深邃(suì) 余晖(huī)B . 忐忑(tè)伫立(zhù) 浩瀚(hàn) 禁锢(jìn)C . 颓废(tuí)弥留(mí) 灵柩(jiù) 襁褓(qiáng)D . 繁衍(yǎn)强聒(guō) 颤动(chàn) 亵渎(xiè )2. (2分) (2019八下·荔湾期末)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这次“羊城小书虫”阅读比赛,题量多、难度大、范围广,令参赛者叹为观止。

B . 有的人对自己的利益总是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不闻不问,漫不经心。

C . 这本书面前情节紧凑,悬念迭出,可惜越到后面越是漏洞百出,难以自圆其说。

D . 广州市“开四停四”的限行措施实施以来,市中心交通堵塞的情况戛然而止。

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从孔乙己悲惨的一生中,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的吃人的本质。

B . 我虽然和他只有一面之缘,但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包括他的学识和人品。

C . 可惜,这部在他心中酝酿了很久,即将成熟的巨著未及完篇,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D . 公园里展出的有象征中华民族腾飞的“中华巨龙”等冰雕艺术品,也有取材于《西游记》《海的女儿》等神话和童话故事。

4. (2分) (2016七上·余姚期中)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B . 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示出一种自然,平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八年级语文试题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一、积累(17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步履铿锵,气冲斗牛;铁流滚滚,□(zhèn)耳欲聋;“东风,浩荡,锐不可当;银翼咆哮.,气吞山河……一个个方阵傲然“走”过天安门,“声驱千骑疾,气卷万山来”,顿时,全世界在它面前都□(àn)然失色。

大阅兵现场,观众时而屏息敛声,翘首而望,时而欢腾起跃,心潮澎湃:壮丽七十载,中国人民用苦难连连意志,用不屈冲破禁□(gù),用坚韧书写传奇,用奋斗镌刻荣光,用改革铸就腾飞。

1.根据拼音,在词语空缺处填写汉字。

(3分)(1)口(zhèn)耳欲聋(2)口(an)然失色(3)禁□(gù)2.给语段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分)(1)哮.(A. xiāo B.xiào)(2)屏(A. pìng B. bǐng)(3)镌(A . juān B. juàn)3.下列对语段中画横线的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气冲斗牛”在语段中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

B.“浩荡”在语段中指风势大的意思。

C.锐不可当:指气势凶猛,不可阻挡。

D.淬炼:指反复经受考验,磨练或锤炼。

4.古诗文名句填空。

(6分)古诗文中对偶手法的运用,使诗句既富有音律美,又富有意蕴。

《与朱元思书》中“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1)”绘声绘色地描写山林美景,组成了一部奇妙的大自然交响曲,令人神往;晏殊《烷溪沙》中“无可奈何花落去,(2)”声韵和谐地唱叹花落春逝,蕴含着惋惜与欣慰交织的生活哲理,含蓄深婉;王维《使至塞上》中“(3),(4)”别出心裁地勾勒大漠黄昏景象,构成一幅广襄旷阔而又雄奇壮丽的塞外图,诗中有画;杜甫《春望》中“(5),—_________(6)”移情于物抒写花鸟同悲,表达了无尽的亡国之愁、离别之恨,忧国忧民。

5.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典园林兴起于秦汉,繁荣于唐宋,全盛于明清,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建筑形式,叶圣陶先生在《苏州园林》一文中以“拙政园”为例详细地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征。

B.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隋唐,盛于宋代,又叫作长短句,李清照的《渔家傲》、欧阳修的《采桑子》等就属于词。

C.司马迁是西汉历史学家,他撰写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年的史事,《周亚夫军细柳》就是选自《史记》D.“月”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其意蕴丰富,如北宋诗人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以“积水空明”的月色既表达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表达自我排遣的悠闲与旷达。

二、阅读(58分)(一)名著阅读(10分)6.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中“别了,红色中国”的片段,回答后面问题。

(5分)然后我转身趟过溪流,向他们挥手告别,很快骑上马跟着我的小旅队走了。

我当时心里想,也许我是看到他们活着的最后一个外国人了,我心里感到很难过。

我觉得我不是在回家,.........而是在离家.....。

片段中的“我”就是《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的作者是________国的________(填写人名)。

请结合整本书阅读,简要分析作为外国记者的作者“我觉得我不是在回家,而是在离家”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5分)【材料一】《昆虫记》的片段一只蜜蜂过来喝蜜了.时机来了,蟹蛛猛扑上去,用毒钩抓住这胃失鬼的翅尖,而长长的爪子则笨拙地将其勒住。

几秒钟过去了,蜜蜂尽力反杭,可是攻击者在它的背上,它的针刺不到。

这样的肉搏不能持续很久,否则蜜蜂会逃脱.于是,蟹蛛松开了蜜蜂的翅膀,迅猛而准确地咬住它的颈部。

毒钓一旦刺入,战斗也就结束了:死亡随之而来.蜜蜂就像是被雷突然击中一样。

它原来还在猛烈地扑腾,可现在只剩下附骨还在微微颤抖,这是最后的抽摘,接着它便不动了。

【材料二】名家对《昆虫记》的点评①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和书写.一一罗斯丹②法布尔是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一一罗曼·罗兰请结合[材料一I所选片段的内容和语言特点,谈谈你更赞同【材料二】中哪一位名人的评价,并说明理由。

我赞同____________(填序号)的点评,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学作品阅读(17分)潇洒走一回耿艳菊①早晨的公园,明媚清新。

红砖道上,稀稀疏疏有一些遛弯的人。

一位老者走在我的前面,白衣白裤,清瘦、精神、步态矫健,颇有道骨仙风的模样。

他的右手腕上戴着个小巧的录音机,正放着歌曲:“天地悠悠,过客匆匆,潮起又潮落,恩恩怨怨,生死白头,几人能看透……”是叶倩文的《潇洒走一回》,很老很熟悉的歌。

看着老者清瘦、潇洒的背影,我突然想起郑老师,想他如今也应依旧这般洒脱吧。

十几年前,我们小镇中学里郑老师,便最喜欢唱这首歌。

②郑老师那时四十多岁,从市里的重点中学调到我们这个偏僻的小镇。

传言说郑老师脾气又坏又执拗,才被下调。

可是,我们见到的郑老师却没有失意人的落寞和惆怅,而是笑呵呵地哼着歌,意气风发。

③郑老师被安排教语文,又担任班主任,新来乍到,很是忙碌。

学校开设了音乐课,却没有音乐老师,音乐课总被其他科老师占去,要我们做习题。

不久,郑老师就自告奋勇,向学校毛遂自荐,又做起我们的音乐老师。

④郑老师教我们的第一首歌就是《潇洒走一回》。

后来这首歌简直成了郑老师的代言,只要学校举办活动,让表演才艺,他就会潇洒地唱一回。

⑤郑老师不仅喜欢唱歌,还喜欢看书,写写画画,一手毛笔字写得更是行云流水。

学校当时把大门口旁边的那一排平房给他分了两间,一间厨房,一间卧室,其实已经很宽裕了。

可他的一车书放哪里呢?郑老师发愁,那是他的心肝宝贝呀。

他转来转去,忽然灵机一动,有了主意。

卧室在那排平房的最边上,他买来红砖青瓦水泥等材料,借卧室外面的那面墙自搭自建了一个八九平方米的小书房。

⑥起初,很多人看不上郑老师的这种讲究,还嘲笑了他一阵。

郑老师依旧保持着他笑眯眯的风度,对谁都是一团和气。

郑老师在他的小书房周围种了好几种植物,爬山虎、蔷薇、扁豆、红梅……春天,蔷薇花幽香静谧;夏天,爬山虎青碧葱郁,爬满了书房的墙壁房顶,书房成了最清凉养眼的地方;秋天,扁豆也爬上了墙,紫色的扁豆花在秋风里恣意悠闲;冬日里,梅花绽放,映着门前大雪,清美绝伦。

⑦郑老师的小书房成了校园里最别致的一道风景,而书房里也别有洞天。

郑老师最崇拜他的本家郑板桥,洁白的墙壁上到处贴着郑老师自己写的郑板桥的对联诗词,如“难得糊涂,吃亏是福”。

还有他临摹的墨竹图和题诗:“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⑧郑板桥的很多故事都是郑老师讲给我们听的。

有一回,班里两个男生因前后桌空隙问题动手打了起来。

郑老师没有问原因,也没有批评他们,只淡淡一笑,在黑板上写了一首诗:“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然后讲起郑板桥做官时,他的弟弟为了盖房子与邻居争地,彼此互不退让,各自向前抢修围墙,以致阻断道路。

弟弟修书给他,希望他帮忙打赢官司。

郑板桥回信时便做了这一首诗。

而邻居知悉此诗后,非常感动,双方遂各自退让三尺。

⑨真正让很多人对郑老师刮目相看的是那次教师评优。

郑老师为了让年轻的小赵老师评上优秀,竟放弃了竞争。

有人笑他傻,郑老师不多做解释,只是按他一向的作风和气地淡淡一笑,说,小赵年轻,又这么优秀,本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小赵老师家在城里,孩子又年幼,来回跑着很是辛苦。

如果评上优秀,他有可能调到城里,一家人就可以团聚了。

这全是郑老师的一片厚朴善意。

⑩后来,我们离开小镇,到外面读书,又踏入社会,同学们偶尔相聚,谈起过去,总要提到郑老师。

他的为人风度和人生态度,在岁月里像一颗颗明珠,散发着温暖明亮的光芒。

一辈子那么短,何不潇潇洒洒,抖落满身的风尘仆仆,细赏这人间万象、日月升沉呢?(《羊城晚报》)2019年09月29日第9版)8.文章回忆了郑老师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4分)9.第①段中,为什么详细描写一位老者?请做简要分析。

(4分)10.阅读下面的文字,结合文章内容按括号里的要求作答。

(4分)(1)春天,蔷薇花幽香静谧;夏天,爬山虎青碧葱郁,爬满了书房的墙壁房顶,书房成了最清凉养眼的地方;秋天,扁豆也爬上了墙,紫色的扁豆花在秋风里态意悠闲;冬日里,梅花绽放,映着门前大雪,清美绝伦。

(分析这段环境描写的特点)(2)有人笑他傻,郑老师不多做解释,只是按他一向的作风和气地淡淡一笑....,说,小赵年轻,又这么优秀,本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赏析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11.在回忆性散文中,结尾部分往往会用象征手法来集中表达情感,试比较下面两句话并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象征手法在回忆性散文中的效果。

(5分)(1)他的为人风度和人生态度,在岁月里像一颗颗明珠,散发着温暖明亮的光芒。

(2)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背影》)(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1分)“人造肉”将被端上餐桌,你吃还是不吃?人类发明“人造肉”,实属迫不得已的创举。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统计,若按照人类的需求来计算,全球需要每年宰杀700亿只动物,而饲养这些动物需要占用全球大约70%的农业用地,耗费全球约60%的谷物资源。

除了耗费地球资源之外,禽畜养殖还对环境造成极大压力。

相关报告显示,若按照现阶段的趋势发展,到2030年,禽畜养殖产业排放的CO2气体将占据全球排放温室气体量的一半,这将对地球的生态平衡也造成极大负担。

“人造肉”有望缓解这些问题。

人造肉采用的是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科学家从生物体内取出组织或是细胞,将其放置于模拟的体内生理环境中,在无菌、适当温度和一定的营养条件下,使其生存和生产,最终制造出“人造肉”。

“人造肉”相比普通的肉类,其形态不是常见的完整块状,而是呈肉糜状,因此其作为食物的烹饪形式多为肉饼、肉丸、肉条等。

除此之外,其色泽、口味也比正常的肉类要淡很多。

由于“人造肉”为人工培育,其营养成分比普通的肉类更为可控。

在培育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控制加入脂肪细胞的多少来调节成品肉中的脂肪含量,从而培育出更适宜人类各种需求的肉质。

“人造肉”的产量比普通养殖高,甚至高出普通养殖业39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