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6学案:2.1 水污染及其成因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2章第1节水污染及其成因(共25张PPT)

江淮流域受准静止锋的影响时间长,暖气团的水汽多,雨季长;雨带过后,受副热 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①藻类聚集在水上层,遮蔽阳光,使湖泊 中植物光合作用受阻而死亡;
②藻类有毒,残体分解消耗大量溶解氧, 鱼可能身亡;
③残体分解后,营养物质重新释放到水中 形成周而复始的物质循环,破坏水中生态 系统久而久之湖泊演变成沼泽。
海洋水体石油污染
⑴污染物:石油及石油制成品 ⑵常发区域:世界的主要港湾、主要航线附 近、海上油井周围 ⑶原因: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过 程中,大量石油流失到海洋中,造成范围极 广的海洋石油污染。其中大型和超大型油轮 事故,经常引发附近海域严重污染的急性事 件,对海洋和附近海岸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 后果。
2.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A )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瓦斯爆炸和井喷事故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读某地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4))图农中村甲因地伐气柴温导可致能的是_水A_土A流、失25和℃烧B柴、而26导℃致C的、大27气℃污染D、28 ℃ ((对23策)):简该大述地力图区发示间中展道乙小路河水多所电沿在,流地这域势里的相河自对流然地短地平急理的,特河征水谷。量分大布,水能蕴藏丰富, ((适32合))建根地设据形小图上水中多所电山给以地信解丘息决陵,农简,村述平能该原源图狭问中小题①;。②亚③热三带个季城风市气之候间;交中通小线河路流布 局众多的,特河点流,的并流在量图大中、绘含出沙①量②小城、市汛间期交长通、线无路结。冰期;水资源丰富; (常4绿)阔简叶述林该;区域以广红大壤农为村主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50

《水污染及其成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本章知识,在必修模块略有涉及,但当时要求较低,而本章对环境问题进行了拓展,要求更深入的探究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水体污染是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环境问题。
所谓熟悉,是因为在必修阶段有所涉及,学生对其成因和危害有所了解。
但选修部分对学生提高了要求,作为高二选修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问题研究能力、分析能力及表达能力,但面对具体问题,往往不能从具象中提炼共同的本质,通过案例进行归纳总结,再运用该思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2.掌握水污染的原因、危害和防治分析方法。
3.通过对图片、材料的分析,提高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归纳表述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和材料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水污染的严重性。
2.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对案例中图片、材料的分析,提高学生观察事物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归纳表述的能力,掌握案例分析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生对“太湖蓝藻事件”这一案例的分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案例分析,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地理观念,树立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
四、教学重点水污染成因、危害、防治措施的分析方法。
五、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环境污染的一般分析方法。
五、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探究。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2015年6月17,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的香隅镇地处长江南岸,镇里数千亩农田也变成了荒地。
只因化工园违规排污污染灌溉水源,这些水中含有大量有毒物。
其中苯的含量是13.7,超标136倍。
污水进入通河之后,在合阜村与另一条河流汇合,再辗转三四公里,最终会流入长江。
设计意图:通过水污染相关新闻展示今日水污染的严重性,自然而然引出本节课课题。
高二地理人教版选修6导学案:2.1水污染及成因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学习目标】 1.了解水污染的形成机理和表现;2.以某海域石油泄露为例,分析海洋石油污染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自主学习】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1.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能力。
2.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的机理(1)分类:物理净化、化学净化、____________。
(2)天然水体自净能力比较:环境空间越大的自净能力越强,流速越快的水体自净能力越强。
河流水>________>地下水。
(3)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____________,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以__________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3.水污染: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并________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____________,改变水中__________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________甚至丧失的现象,这就是水污染。
二、水体污染现象1.水体富营养化(1)污染物:植物营养素_ _____、__ __等。
(2)形成条件:较为________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一方面污染物易于积累,另一方面静水利于水生植物的繁殖,从而使水体____________急剧变化,水体生态系统则失去平衡,并造成严重的危害。
(3)氮和磷等营养物质,在湖泊等缓流水体内______到一定程度后,藻类就迅速繁殖,尤以 ________、________占优势。
此时,湖面可出现一片片的“____________”,又称“藻花”,在海洋上则称为“________”。
(4)富营养化的水体中,导致鱼类死亡生态系统恶化原因分析:藻类本身有毒,残体分解时还要消耗大量________,使鱼类大量死亡。
藻类死亡残体被分解后,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重新释放到水中,形成周而复始的物质循环,最后使水生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久而久之,湖泊演变成沼泽。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2.1《水污染及其成因》教案设计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案例学习,分析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明确水污染成因。
2.联系当地实际,学习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
3.以天然水净化为例,理解环境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教学过程: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发展具有双重保障作用,一方面提供资源、能源满足人类生活、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环境具有容纳、清除和改变人类代谢产物的能力,即自净能力。
一、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为例)1.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作用:人类自古以来,就把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但是并未对环境造成明显的危害。
3.自净过程中的几种机理(以天然水为例)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可以被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所净化(图2.1)。
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流动性强的河流比湖泊和地下水的净化能力强。
原因:因为河水不停地流动,若干天就可更新,污染物进入河流后稀释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图2.2)。
湖泊水流动性小,更新周期长,以年或月计,污染物常只与局部湖水混合,稀释慢,污染后自净较难。
在地下土层中或岩石空隙里渗流的地下水,自净能力更差。
说明:1.自然界广泛存在净化作用。
这里以了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为例重点说明。
此外地理环境对大气污染物、固体废弃物也具有净化作用,它们的净化机理具有相似性。
2.不论何种水体,其自净能力都是有限度的。
5.自净作用的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指导人类的活动。
例如,合理安排生产布局,减少人工处理污染物的费用等。
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二、水污染1.概念: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如果污染物大量排入天然水体,并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理化性质,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降低甚至丧失的现象,称为水污染。
高中地理 2.1水污染及其成因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6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案例学习,分析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明确水污染成因。
2.联系当地实际,学习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
3.以天然水净化为例,理解环境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探究教学法等教学过程: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发展具有双重保障作用,一方面提供资源、能源满足人类生活、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环境具有容纳、清除和改变人类代谢产物的能力,即自净能力。
一、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为例)1.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作用:人类自古以来,就把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但是并未对环境造成明显的危害。
3.自净过程中的几种机理(以天然水为例)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后,可以被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所净化(图2.1)。
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流动性强的河流比湖泊和地下水的净化能力强。
原因:因为河水不停地流动,若干天就可更新,污染物进入河流后稀释快,流动的河水溶解氧多,污染物被氧化快(图2.2)。
湖泊水流动性小,更新周期长,以年或月计,污染物常只与局部湖水混合,稀释慢,污染后自净较难。
在地下土层中或岩石空隙里渗流的地下水,自净能力更差。
说明:1.自然界广泛存在净化作用。
这里以了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为例重点说明。
此外地理环境对大气污染物、固体废弃物也具有净化作用,它们的净化机理具有相似性。
2.不论何种水体,其自净能力都是有限度的。
5.自净作用的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充分利用水体的自净能力,指导人类的活动。
例如,合理安排生产布局,减少人工处理污染物的费用等。
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二、水污染1.概念: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如果污染物大量排入天然水体,并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改变水和底泥的理化性质,改变水中生物群落组成,造成水质恶化、水体利用价值案例1震惊世界的水俣病通过这个案例,需要能够掌握:⑴污染物:甲基汞⑵污染发生过程:甲基汞经海洋生物的富集、放大作用,在鱼体中含量很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69

2.1水污染及其成因[学习目标] 1.联系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知识,结合实际,理解天然水体的自净能力。
2.理解水污染产生的原因、危害以及防治措施。
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1.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能力,这就是环境的自净能力。
2.天然水体的净化作用(1)(2)自净能力影响因素:流动速度快,____________短,溶解氧____,则自净能力强;反之,则弱。
自净能力的比较:________>________>地下水。
(3)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____________,充分利用水体的____________,就能以最经济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3.水污染定义思考为什么河流水的自净能力强?二、水体污染现象1.水体富营养化(1)污染物:________、________等。
(2)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水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3)危害⎩⎪⎨⎪⎧ 迅速繁殖,出现“水花(水华)”或赤潮湖中植物因 受阻而死亡鱼类大量死亡, 遭到严重破坏湖泊演变成2.海洋石油污染 (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________、加工、________。
(2)危害①油污染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________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________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②油膜、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________作用,沉降到海底的石油影响海洋底栖动物。
③石油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水中的__________,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探究点一 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探究活动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图A 为我国华北某区域简图,图B 为甲、乙两水文站实测化学耗氧量COD(mg/L)水质状况曲线图。
(注:COD 的数值越大,则水体污染越严重)说出甲、乙两处河流水质的差异并解释原因。
探究点二 水体污染现象探究活动随着太湖、巢湖和滇池相继爆发大规模的蓝藻,并危及周边群众的饮水安全,湖泊生态危机再次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一节 水污染及其成因》_2

模块2:水污染
1资料:水污染相关图片
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③资料:赤潮的相关资料。
问题:赤潮的出现,说明水体发生怎样的变化?
问题:陆地水体富营养化后会产生哪些影响?
④资料:有关水体富营养化的资料。
一、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天然水的自净作用为例)
1.作用 2.概念 3.机理 4.规律 5.意义
6.河道中不同层面的净化机理7.影响因素
二、水污染
1.概念 2.来源 3.表现
三、水污染的防治
1.如何防治水污染
2.治理水污染的三大原则
反思
问题1:导致太湖出现这种富营养化现象的污染物质是什么?
问题2:这些污染物质是从哪里来的?
问题3:太湖富营养化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问题4:如果太湖经常发生水体富营养化,久而久之,太湖会怎么样?
⑤资料:海洋水体污染——石油泄露
问题1:导致海洋污染的污染物来源哪里?
问题2:海洋石油污染带来哪些危害?
模块3:水污染的防治
课题
2.1水污染及其防治
教师
目标
1、了解主要环境的污染问题;
2、学会分析水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和危害;
3、了解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措施。
教学
重点
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
教学
难点
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
教学
方法
比较法、案例分析法、探究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发展具有双重保障作用,一方面提供资源、能源满足人类生活、生产的需要,另一方面,环境具有容纳、清除和改变人类代谢产物的能力,即自净能力。
高中地理 第二章 环境污染与防治 2.1 水污染及其成因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第二章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课程标准]1、根据有关资料,说出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学习目标]1、能简洁的表述水体富营养化现象;能结合案例归纳出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能推理出其危害;与同学讨论,说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2、能简要表述海洋石油污染的来源及危害,可以提出解决的有效措施。
[学习过程]活动一:阅读P15,完成下列填空。
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1、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能力。
2、天然水体净化作用的机理(1)、分类:物理净化、净化、生物净化。
(2)、生物净化与溶氧量关系:溶解氧越多,水体自净能力。
(3)、水体自净能力比较:环境空间的自净能力越强,流速的水体自净能力越强。
水体类型自净能力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重点提示】影响水体自净能力的因素:(3)、意义:掌握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以__________的方法控制和治理水污染。
二、水体污染现象:1、水污染:2、水体富营养化: (1)、形成过程:活动二:阅读P17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填空。
活动三:阅读P18案例2,回答下列问题。
①、导致太湖出现富营养化的氮磷物质从哪里来的?②、太湖富营养化的危害有哪些?(2)、类型: (内陆水域)、 (海洋) (3)、污染物: 、 等营养元素。
(4)、成因:①自然原因:②人为原因:(污染源) (5)、危害: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 (6)、应对策略:【例1】苏州河是上海的一条城市内河(贯穿城区的河流),其沿岸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河流水质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下图示意苏州河沿岸土地利用类型和水质的变化趋势(水质污染综合指数高表示污染严重)。
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氮磷等营养物质增多 藻类过渡繁殖遮蔽湖中植物 受阻死亡死亡残体被微生物分解释放氮磷鱼类死亡(1)指出1989~2006年苏州河水质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
【学习目标】
1.通过案例学习,分析造成水体污染的污染源及其污染物,明确水污染成因。
2.联系当地实际,学习分析有关水污染现象的污染过程及其危害。
3.以天然水净化为例,了解环境自净能力和环境容量对环境污染的影响。
【课前预习】
【问题探究1】
导入新课:看漫画思考:(1)从图中你们发现了什么?联想到什么?(2)这种现象和问题哪里最突出?我们生活在农村,这种问题农村有吗?
1.什么样的水体自净能力强?
2.什么样的水体更易受到污染?
3.水体的自净能力与水污染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归纳总结】
一、天然水的自净作用
1、图2.1天然水的净化作用的机理
①②③
2、水体的自净能力与①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有关,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
【问题探究2】
1.日本水俣病的主要污染物和污染发生过程是什么?产生的危害?
2. 水体富营养化发生条件?其污染物和污染源分别是什么?有哪些危害?进一步思考如何治理太湖蓝藻事件?
3. 海洋石油污染的污染物和污染源?怎样清除石油污染?
4.为什么沿海地区水污染严重的工业要布局在河流入海口附近?
5.“一节5号电池能污染6吨水”,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我们为什么不主张废旧电池回收?
【归纳总结】
二、水体污染现象
1.水体富营养化发生条件:
2. 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措施:
3. 清除石油污染措施:
4.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课堂反馈】
横贯在上海中部的苏州河,西源太湖,东接黄浦江。
苏州河附近分布着机械、锻造、纺织、造纸、印染、蓄电池、电镀、搪瓷等百余家大小工厂,码头连绵不断,舟揖林立,这里早已成为工业品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带。
然而随着上海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苏州河河床变浅了,河道变狭窄了。
在海潮和上游来水的共同作用下,汛期水位往往会高出地面,岸坝几度加固加高。
河水的黑臭现象日益严重,鱼类活动绝迹。
多年来,上海市人民政府把治理苏州河作为建设一流城市的重要实事和标志性工程,决心将它改造成清新而充满诗情画意的观光河。
(1)苏州河附近的工厂向河中排入废水,污染了河水。
请列举苏州河河水中所含有害人体健
康的3种重金属元素。
(2)苏州河水域环境的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并在短期内无法恢复.,请简述其主要原因。
(3)目前,靠苏州河的自净能力为何不能使河水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