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精品】腰椎滑脱
腰椎滑脱属于几级工伤

腰椎滑脱属于几级工伤
腰椎滑脱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腰部损伤,是由于腰椎骨的错位或移位引起的。
根据工伤等级划分标准,腰椎滑脱通常被认定为二级工伤。
下面将详细介绍腰椎滑脱的伤情和工伤等级划分依据。
腰椎滑脱是指腰椎骨的错位、移位或扭曲,通常是由于外力的作用导致的,比如交通事故、高空坠落或扭伤等。
腰椎是人体负重最重的部位之一,而腰椎滑脱则会导致腰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根据劳动保险与工伤计算方法,工伤等级的划分主要根据损伤的程度、治疗和恢复的时间等因素进行评定。
对于腰椎滑脱而言,它通常被划分为二级工伤。
根据劳动部《工伤与职业病伤残等级鉴定标准》第四病种脊柱骨折、脊柱脱位定为二级工伤。
二级工伤的伤残程度较重,可能会导致丧失劳动能力的部分损失,但并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对于腰椎滑脱的患者来说,虽然可能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但仍可能适合从事轻体力或智力劳动。
因此,腰椎滑脱被划分为二级工伤是基于其对劳动能力的一定程度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工伤等级的划分是在专业评定人员进行全面评估和鉴定的基础上确定的,因此具体的工伤等级可能因个体情况而有所差异。
如果对于工伤等级有任何疑问,建议咨询相关的专业人员或工伤鉴定机构进行咨询和申诉。
总之,腰椎滑脱通常被划分为二级工伤,主要基于其对劳动能力的一定程度影响。
对于受伤人员来说,及时获得相应的医疗和康复治疗是重要的,以便尽快恢复劳动能力,重新适应工作和生活。
腰椎滑脱的发病机理、类型、临床表现、手术原则

腰椎滑脱的发病机理、类型、临床表现、手术原则摘要】腰椎滑脱指因腰椎椎体间骨性连接异常而发生在上位椎体于下位椎体表面部分或全部的滑移。
双侧椎弓崩裂发生患椎向前滑移,则称为真性滑脱。
若无峡部崩裂而是椎间盘退行性或关节突骨关节病使关节突间关系改变失稳所致的滑脱为假性滑脱。
【关键词】腰椎滑脱临床表现手术原则腰椎滑脱指因腰椎椎体间骨性连接异常而发生在上位椎体于下位椎体表面部分或全部的滑移。
双侧椎弓崩裂发生患椎向前滑移,则称为真性滑脱。
若无峡部崩裂而是椎间盘退行性或关节突骨关节病使关节突间关系改变失稳所致的滑脱为假性滑脱。
一、腰椎滑脱的致病因素1、解剖因素:(1)双足行走;(2)脊柱过度后伸;(3)腰椎过度前凸;(4)隐性脊柱裂;(5)L5横突过短;(6)腰骶小关节发育不良;(7)L5椎体不稳。
2、发病机制:(1)先天性学说:腰椎峡部裂在发病率上是具有种族与性别的差异。
(2)创伤学说: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此病系后天性,与外伤及劳损关系明确,许多研究表明后天性峡部裂腰椎滑脱是由于腰椎峡部疲劳性骨折。
(3)峡部发育障碍及外伤混合学说:峡部局部结构薄弱外伤易致峡部断裂。
终上所述,椎弓根崩裂由多种因素引起,一般认为是在遗传性发育不良的基础上,关节突部遭受到反复的应力所造成,椎间盘的退变导致椎间隙狭窄,进一步发展,小关节也发生退行性改变,软组织支持结构作用减弱,由此产生退行性滑脱。
二、分类Newman和Stone通过15年对319例病例进行分析,首先对椎体滑脱分类,Wiltse在此基础上将椎体滑脱按病因分为五型。
Ⅰ型:发育不良型。
Ⅱ型:峡性,腰椎峡部缺损。
Ⅱ型A:腰椎峡部应力骨折。
Ⅱ型B:腰椎峡部延长,但仍完整无骨折。
Ⅱ型C:腰椎峡部急性骨折。
Ⅲ型:退行性滑脱—由于长时间站立,持续下腰不稳。
Ⅳ型:创伤性滑脱—腰椎峡部附近后部结构的急性骨折。
Ⅴ型:病理性滑脱—由于全身或局部骨质病变导致脊柱后部结构破坏。
三、临床表现腰痛是腰椎滑脱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可伴有根性疼痛,轻度滑脱腰椎活动稍有限制,步态基本正常。
腰椎滑脱

峡部裂型 好发部位 L5(90%)
退行性 多见于L4,其次L5
年龄 性别比例
椎弓峡部是否断裂 滑脱程度 椎管狭窄程度
青少年 男>女
是 较大 减轻
>50岁 女>=男3倍
否 一般30%以内 较重
• • • • •
诊 断 临床表现+影像 鉴别诊断 儿 童:嗜酸性肉芽肿 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结核 中 年:慢性腰肌劳损、第三腰椎横突综合 征、小关节炎 • 老 年:腰椎管狭窄症、转移性肿瘤
• • • •
Ullmann征 侧位片, 上一椎体对下一椎体向前移位, 上椎体下缘4等分, 滑移1等分依次Ⅰ°Ⅱ°Ⅲ°Ⅳ°。
• MRI:了解硬膜囊及马尾受压情况。
• 病因分析 • 力学结构:腰骶部呈倾斜状,剪切力明显。
• 稳定性:关节突关节、椎间盘纤维环、周 围韧带、腰背肌收缩力量和正常的脊柱力 线。 • 破坏稳定:任何一种或多种抗剪切力机制 的减弱或伤失均可导致腰骶部不稳。
• 发生在上下关节突峡部,峡部崩裂不一定 滑脱。
滑脱
局部瘢痕、骨痂、 纤维增生
压迫神经根、椎 管狭窄、台阶
出现症状、体征
• PE:
体征
两侧 腰椎 两侧 棘突 腰背 神经 腰加 前凸 臀部 台阶 肌痉 受压 深 增加 较 腰椎不稳、过度活动、保护性过度肌痉挛、 关节突负荷增加、骨质增生、关节松弛等 等均可导致滑脱,进而出现椎管狭窄、压 迫相关症状、体征。
• 治疗 • 先天性滑脱Ⅰ°以内无明显症状,无需特 殊治疗,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及剧烈运动, 轻微腰腿痛,对症治疗。 • 先天性滑脱Ⅰ°~Ⅱ°或Ⅱ°以上,有腰腿 痛神经症状,应行椎管减压,滑脱复位、 内固定和植骨融合。 • 退行性滑脱 腰腿痛症状明显者,应手术治 疗。
腰椎滑脱病历

病例报告:腰椎滑脱病例患者信息:张某,男性,52岁,有长期腰痛病史。
病史摘要:患者自述有多年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时间坐姿、缺乏运动等。
近期症状加重,表现为腰部疼痛、下肢麻木无力。
经X光片检查,发现腰椎滑脱。
症状描述:患者主诉腰部疼痛,疼痛程度较重,影响睡眠。
同时,患者诉说下肢麻木无力,行走时感到困难。
体检发现,患者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体格检查:腰部肌肉紧张,无水肿。
腰椎活动度明显受限,左侧屈时疼痛加重。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
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辅助检查:X光片显示腰椎滑脱,L4/5椎间隙变窄。
MRI检查未见明显神经根受压表现。
诊断结果:根据患者症状、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诊断为腰椎滑脱(L4/5)。
治疗方案: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大,且有长期不良生活习惯,治疗方案以保守治疗为主。
具体包括:卧床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康复锻炼。
治疗过程:患者接受卧床休息、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以及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
同时,建议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如腰背肌锻炼、游泳等,以增强腰背部肌肉力量,稳定腰椎结构。
治疗期间,患者症状有所缓解,但仍需继续治疗和康复锻炼。
治疗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康复锻炼,患者症状明显减轻,腰部活动度增加。
继续治疗和康复锻炼后,患者已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随访半年,患者未出现新发症状。
总结:腰椎滑脱是一种常见骨科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腰部疼痛、下肢麻木无力等。
X光片和MRI 检查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
治疗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卧床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康复锻炼。
对于老年患者,治疗方案应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以避免过度手术干预。
本病例报告强调了早期诊断和适当治疗的重要性,以及康复锻炼在腰椎滑脱治疗中的地位。
注意事项:1.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坐姿、弯腰等不良姿势。
2. 加强腰背部肌肉力量,进行适当康复锻炼,如游泳、瑜伽等。
3.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早发现并治疗腰椎滑脱等疾病。
中医如何治疗腰椎滑脱及效果

饮食及锻炼的建议
饮食调理
中医认为饮食对身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患者需要注意 饮食调理,避免食用寒凉、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同时增加营 养摄入,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锻炼建议
适当的锻炼有助于增强腰部肌肉力量,预防腰椎滑脱的复发 。推荐的运动方式包括游泳、瑜伽、慢跑等,但需注意不要 过度运动,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
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对特定的穴位进行温热刺 激,以舒筋活络、调和气血。
刺络放血
在腰椎部位刺破皮肤,放出适量血液,以减轻局 部炎症反应和缓解疼痛。
推拿治疗
手法按摩
通过推、揉、捏、按等手法,对腰椎部位进行按摩,以舒缓肌肉 紧张和促进腰椎部位的血液循环。
扳法
在保持腰椎部位稳定的情况下,用双手将腰椎部位的小关节扳开, 以改善腰椎滑脱的情况。
THANKS FOR WATCHI
通过中医的调理,患者 可以降低再次发作的风 险。
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中医治疗可帮助患者更 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状 况。
提高生活质量的效
增强自信
01
通过中医治疗,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病情,增强自信心。
提高生活质量
02
中医治疗可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质量,更好地享受生活。
促进康复
03
中医治疗可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使患者更快地回归正常生活
05 中医治疗腰椎滑脱的注意 事项
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诊断准确
中医治疗腰椎滑脱首先需要准确诊断病情,了解滑脱的程度、原因 和患者的体质状况,为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综合治疗
中医治疗腰椎滑脱通常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调理、针灸、 推拿、拔罐等,以达到整体调理的效果。
重视休息
腰椎滑脱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腰椎滑脱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一、概述
腰椎滑脱的主要症状有哪些?与其他的腰椎疾病不同,对于这类患者来说虽然也会出现疼痛不适现象,但是并不能按照掌柜的方法进行治疗,尤其是患者比较爱用的推拿等方法,极易导致损伤加重出现更加严重的危害。
二、步骤/方法:
1、长期反复性的出现腰痛现象,主要集中在下腰部位,有的时候疼痛会沿着身体影响到下肢出现同样的现象。
2、部分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功能障碍,或是本身是由脊柱的其他病变引起,在表面明显的可观察到脊柱侧弯或是其他的脊柱畸形。
3、在正常的行走、弯腰甚至是站立过程中都可出现剧烈的疼痛不适,但是在平躺的状态中会有所减轻。
大多数患者在骑自行车的时候也不会出现明显的疼痛现象,可以作为本病的一个诊断要点。
4、如果椎管滑脱影响到神经,例如位置靠下的马尾神经,就会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不完全性瘫痪、下肢乏力等现象,可作为参考意见。
三、注意事项:
因为腰椎疾病的症状都有所类似,为了避免出现误诊漏诊现象,专家建议在出现不适症状之后患者应该到院进行详细的检查,避免因为错误的治疗造成更加严重的伤害。
腰椎滑脱分度标准

腰椎滑脱分度标准
腰椎滑脱根据腰椎的椎体相对于下位椎体发生的位移情况,一般分为三度:一度的腰椎滑脱表示滑脱程度不超过椎体1/3;二度腰椎滑脱一般不超过2/3,但超过1/3;三度腰椎滑脱一般指滑脱程度超过2/3。
一度腰椎滑脱不会有明显的椎管内脊髓、神经根的受压,患者不会有明显的腰部疼痛和间歇性跛行。
所以对一度椎体滑脱治疗主要以腰部牵引、腰围带固定、限制腰部活动为主。
二度或三度腰椎滑脱,会导致明显的椎管内脊髓受压,常表现为明显的腰部疼痛,以及臀部、腿部酸麻胀痛,会出现间歇性跛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需进行手术治疗。
腰椎滑脱的程度可通过腰椎X线检查来判断。
为避免腰椎滑脱,在生活中要尽量不提重物,尽量不长时间的处于站立状态,当发生腰椎滑脱时,要尽量避免对腰椎增加压力,尽早去医院治疗,同时也要做好腰部的保暖工作。
腰椎滑脱怎么治疗好呢,治疗方法

腰椎滑脱怎么治疗好呢,治疗方法腰椎滑脱是指椎间盘向后凸出或向后滑脱,从而使腰椎相邻的两个椎骨之间距离变短或不规则,压迫或刺激周围神经根或脊髓,导致腰痛、下肢放射痛、感觉异常、运动障碍等症状。
下面是腰椎滑脱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
1.非手术治疗(1)药物治疗:通过减轻疼痛、消炎、肌肉松弛等方式缓解症状。
如非甾体抗炎药、止痛药、肌肉松弛剂等。
(2)物理治疗:包括牵引、按摩、理疗电流等。
如利用牵引器进行气动牵引、水中运动、按摩等。
理疗电流可以用于镇痛、肌肉放松,如经皮电刺激、中频电疗等。
(3)针灸治疗:针灸可以缓解腰痛、放松肌肉、改善微循环等。
2.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腰椎滑脱的最后治疗手段,通常在非手术治疗无效或临床症状较严重时考虑。
手术包括腰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椎间突切开减压、椎体形成术等。
注意事项:1.定期康复训练: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脊柱功能,加强脊柱肌群,防止疾病复发。
2.注意保持合理姿势:当站立或坐位时,应保持姿势正常,避免长时间弯腰或猫背的姿势,腰部宜放松,脊柱应保持自然弧度。
3.减轻体重:腰椎滑脱患者应适当减轻体重,减少脊柱的负担。
4.避免剧烈运动:腰椎滑脱患者应避免进行剧烈运动,如跑步、跳跃等,以免加重腰椎负担。
5.戒烟限酒:抽烟和饮酒对腰椎滑脱患者有害,应戒烟限酒。
6.合理劳动和生活方式:患者应避免长时间坐或长时间站,也可以选择工作或生活方式上的调整来避免过度负担腰椎。
7.定期体检:腰椎滑脱患者需要定期进行体检,及时了解病情。
腰椎间盘突出的相关问题,治疗方法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主要表现为腰痛、下肢疼痛和感觉异常,严重时会导致神经根压迫引起下肢肌肉无力和麻木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方法比较多样化,下面将逐一介绍。
一、非手术治疗1. 保守治疗对于早期、轻度的腰椎间盘突出,可以采用保守治疗方法,如卧床休息、减轻工作负荷、避免重体力劳动等,以减轻腰痛症状。
同时采用理疗、针灸、推拿和物理治疗等手段,可以缓解疼痛,舒展肌肉,增加椎间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压植骨
• 应用同一切口稍作扩大显露。取自体髂
•
后上棘骨块做成骨粒。
• 于椎间行打压植骨。
• 使植骨块低于椎体后缘3~4ml,植骨
•
后椎间再行加压固定。
提拉钉
↗
↗
将切下的
椎板棘突
复合块回
置,连接 好横连杆
临床资料
本组男18例,女20例,共38例,年龄26~65岁,平均45.5岁,病 程2~20年,平均8.5年。全部患者均有持续下腰痛,其中18例伴 单侧下肢放射痛,双侧5例,14例有间歇性跛行史,6例自诉下腰 部有外伤史,5例有腰椎手术史。其中12例合并滑脱节段椎间盘 突出,15例合并腰椎管狭窄。
结果
优:植骨融合良好,无腰痛及神经根损害体征,腰部活动功能 接近正常,恢复原工作;
良:植骨融合良好,腰或腿疼痛轻微,无神经根损害体征,腰 部活动轻度受限,能从事原工作;
可:植骨融合良好,有轻度腰或腿疼痛,有或无轻度神经根损 害体征,腰部活动轻度受限,能坚持一般工作;
差:植骨未融合,腰腿痛或神经根损害体征未减轻,腰部活动 明显受限,不能从事轻工作。
3、选择症状重、椎间盘突出明显、神经根受 压较重的一侧进入椎间隙,切除椎间盘, 用刮匙彻底刮除纤维环,暴露出终板。
4、深度到达腹侧的纤维环和前纵韧带为止。
复位
1、用撑开钳将椎体间稍作撑开以利复位
2、将连接棒做符合腰椎生理曲度的预弯, 连接于椎弓根螺钉,紧固顶丝或螺帽, 通过提拉钉的作用使滑脱椎体逐渐复位。
手术目的
• 解除神经压迫 • 矫正脊柱畸形 • 加强脊柱的稳定性
手术要点
• 麻醉:插管全麻或硬外麻醉 • 体位:俯卧位 • 切口:以滑脱椎体为中心后正中切口
选择滑脱椎体及其上下位椎体 或滑脱椎体及其下位椎体椎弓根Leabharlann 克氏针钻道植入椎弓根定位针
拍 X 线 片 定 位
根据定位片置入椎弓根螺钉备用,其中滑脱椎体 应用提拉钉。
病例2 术后
病例3 周××,女,22岁,L5/S1狭部裂、 椎体滑脱
病例4 王××,女,48岁,多节段退 变性椎体滑脱
后路减压复位内固定及椎间打压植骨融合 治疗腰椎滑脱
腰椎滑脱的定义
因椎体间连接异常发生的上位椎体 于下位椎体表面部分或全部的滑移。
病因
• 发育性:是指由于骶骨上缘或第 5 腰椎的椎弓 先天性发育异常 ,或是椎体的椎弓峡部有裂隙 不连续 ,或是椎弓峡部延长变细等原因导致椎 体滑脱。
• 获得性:又分为退行性、创伤性、手术性和病理 性四种。
本组优28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4.7%。术后6~12月摄 X线复查,示滑脱椎体复位,植骨融合及内固定良好。
小结
1、手术要求彻底减压侧隐窝,松解神经根。
2、松质骨块椎间打压植骨的方法,使植骨与上下椎体 面接触面积大,达到椎体终板面积的60%以上,椎 体间植入物能迅速血管化,融合率更高。
3、棘突椎板复合体截骨原位回植,重建了脊柱的后 部结构,增加脊柱后柱的稳定性,进一步促进了植 骨融合,同时提供了理想的覆盖材料 。
4、老年骨质疏松症,椎体滑脱在Ⅲ度以上的患者, 不强求完全复位,可部分复位或原位融合。
椎弓根植入应注意的问 题
1、术中尽量清除增生的关节突骨赘,充分显露关节突关节, 暴露椎板外缘及上关节突“人字嵴”。
2、明确横突的位置。 3、参考术前X线片和CT片。 4、对于滑脱明显,关节突增生严重,很难确定进针点的也可
过伸、过曲位
双斜位
CT MRI
手术适应症
• 无或有症状,滑脱大于50%,处于生长发育期少 年;进行性滑脱者;非手术治疗无法矫正脊柱畸 形和明显步态异常者。
• 非手术治疗不能缓解疼痛者;下肢出现神经症状 或马尾综合症者。
• 明确的腰痛或腿麻痛,X 线片上相应腰椎节段不 同程度的滑脱,摄动力X 线片显示腰椎不稳,有 条件的可行CT 和MRI 检查,排除腰椎疾患,可 考虑手术治疗。
临床资料
按Meyerding分级:Ⅰ度滑脱22例,Ⅱ度滑脱14例,Ⅲ度滑脱2例, 其中退变性滑脱23例,峡部裂性滑脱15例,固定节段:2节段15 例,三节段22例, 1例退变严重伴侧弯固定了四节段。 术中出血平均约600~1000ml,手术时间平均3小时
术后康复
术后常规卧床3~6周,摄腰椎正侧位片了解内固定情况,逐渐进 行腰部功能锻炼, 6~8周嘱患者带腰围练习站立并逐渐行走,3 个月基本恢复正常活动。
先切除椎板,打开椎管,用带钩的神经剥离子探查到椎弓 根的位置,直视下置入定位的克氏针或专用的定位针,拍X 线片进一步确定置钉位置和方向,必要时做一定的调整, 然后置入椎弓根螺钉。
典型病例
病例1、白××,男,55岁,L5/S1滑脱(狭部裂)
病例1 术后
病例2 王××,女,60岁,L4/5 退变性滑脱
● 退行性:椎体节段间长时间不稳 ,小关节退变 ,周围韧带松弛所致。
● 创伤性:交通事故、高处跌落等外伤可导致椎体滑脱 ,常合并椎体的骨折。
● 手术性:医源性,腰椎手术切除椎板后 ,脊柱的稳定性遭到进一步的 破坏 ,引起椎体滑脱。
●
病理性:椎体及其附件原有某些病变 ,如椎体的原发性和转移性肿瘤、感染等也可导致椎体的滑脱。
分度
Meyerding分度:即将下位椎体上缘分为4等份,并 根据滑脱的程度不同分为以下四度
Io: 指椎体向前滑动不超过椎体中部矢状径的1/4者 IIo: 超过1/4,但不超过2/4者 IIIo:超过2/4,但不超过3/4者 IVo:超过椎体矢状径的3/4者
诊断
1、临床表现 2、 X线片:
侧位片:了解是否有滑脱的程度, 斜位片:清晰显示峡部病变, 动力性拍片:即腰部过伸屈位拍片,判断 出腰椎不稳定的程度。 3、CT、MRI:明确是否合并椎管狭窄及椎间 盘突出症等并发症。
减 压(1)
用锐利骨刀取下滑脱椎体椎板棘突复合块, 显露椎管。注意保持棘突、关节突及椎板间 的软组织连接,使其成一整体,以备减压后 回植。
截骨线横断面
→
侧面
重建后
减 压(2)
1、对双侧峡部裂者彻底清除椎弓根峡部的纤 维结缔组织,切除增生的骨赘、增后的
黄 韧带及肥大的关节突。
2、扩大神经根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