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外科:腹部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急性腹膜炎

急性腹膜炎急性腹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损伤所引起的外科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
多数是继发性腹膜炎,原于腹腔的脏器感染,坏死穿孔、外伤等。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部压痛、腹肌紧张,以及恶心,呕吐,发烧,白血球升高,严重时可致血压下降和全身中毒性反应,如未能及时治疗可死于中毒性休克。
部分病人可并发盆腔脓肿,肠间脓肿、和膈下脓肿,髂窝脓肿、及粘连性肠梗阻等。
为此积极的预防腹膜炎的发生,发生后早期确诊和清除病灶,是十分重要的。
由于外科学的进步,中国现腹膜炎的死亡率已大为降低。
腹膜腔的炎症急性腹膜炎既可为原发性,也可为继发性,原发性腹膜炎是一种罕见疾病,它是通过血流而感染;继发性腹膜炎可以继发于许多原因,最常见的是消化道穿孔。
腹膜本身能明显地抵御感染,除非因病灶未能得到控制而持续存在污染,治疗后可痊愈。
分类根据腹膜炎的发病机理1、原发性腹膜炎原发性腹膜炎临床上较少见,是指腹腔内无原发病灶,病原菌是经由血循、淋巴途径或女性生殖系等而感染腹腔所引起的腹膜炎。
多见于体质衰弱,严重肝病患者或在抗病能力低下的情况下,或肾病、猩红热、营养不良并发上呼吸道感染时均可致病,尤其是10岁以下的女孩多见。
脓液的性质椐菌种而不同,常见的溶血性链球菌的脓液稀薄而无臭味,脓汁和血培养可找到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双球菌。
临床上常有急性腹痛、呕吐、腹泻,并迅速出现脱水或全身中毒症状。
2、继发性腹膜炎继发性腹膜炎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急性腹膜炎,继发于腹腔内的脏器穿孔,脏器的损伤破裂,炎症和手术污染。
主要常见病因有阑尾炎穿孔,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急性胆囊炎透壁性感染或穿孔,伤寒肠穿孔,以及急性胰腺炎,女性生殖器官化脓性炎症或产后感染等含有细菌之渗出液进入腹腔引起腹膜炎。
绞窄性肠梗阻和肠系膜血管血栓形成引起肠坏死,细菌通过坏死之肠壁进入腹腔。
导致腹膜炎。
其他如腹部手术污染腹腔,胃肠道吻合口漏,以及腹壁之严重感染,均可导致腹膜炎。
正常胃肠道内有各种细菌,进入腹腔后绝大多数均可成为继发性腹膜炎的病原菌;其中以大肠杆菌最为多见,其次为厌氧杆菌、链球菌、变形杆菌等,还有肺炎双球菌,淋病双球菌,绿脓杆菌。
腹部体格检查

腹部体格检查引言概述:腹部体格检查是医学中常用的一种体检方法,通过观察和触诊腹部,可以了解人体内脏器官的位置、大小、形状以及是否存在异常。
本文将详细介绍腹部体格检查的内容和方法。
一、外观检查1.1 腹部形状:观察腹部是否对称、平整或者隆起,有无腹肌紧张、肌肉萎缩等异常情况。
1.2 皮肤状况:检查腹部皮肤是否有红肿、瘀斑、疱疹等异常,以及有无疤痕、肿块等病变。
1.3 肚脐检查:观察肚脐是否突出、凹陷或者有分泌物,以及有无疼痛、红肿等异常情况。
二、触诊检查2.1 腹部压痛:用手指轻轻按压腹部不同区域,观察是否有压痛感,以及疼痛的程度和位置。
2.2 腹部包块:通过触诊检查,检查腹部是否有肿块、包块等异常,观察其大小、质地和挪移性。
2.3 肝脏和脾脏触诊:通过特定的手法触摸腹部,检查肝脏和脾脏是否肿大,以及有无异常的硬度或者结节。
三、听诊检查3.1 肠鸣音:用听诊器在腹部不同区域听诊,观察肠鸣音的频率、音量和性质,判断肠道是否正常蠕动。
3.2 血管杂音:通过听诊器听诊腹部血管,检查是否有异常的血管杂音,可能提示血管狭窄或者破裂等问题。
3.3 腹部血管搏动:通过听诊器听诊腹部主要血管,观察血管搏动的频率、节律和力度,评估血管功能是否正常。
四、敲诊检查4.1 肝脏敲诊:用手指轻轻敲击腹部特定区域,观察敲击音的响度和音调,判断肝脏是否有肿大或者异常。
4.2 胃肠气体敲诊:通过敲击腹部不同区域,观察敲击音的分布和音调,判断胃肠道内是否有过多的气体积聚。
4.3 腹水敲诊:通过敲击腹部不同区域,观察敲击音的特点,判断腹腔内是否有积液,可能是腹水的表现。
五、特殊体位检查5.1 腹部压痛体位:在不同的体位下,观察腹部是否有压痛感,以及疼痛的位置和程度的变化,有助于定位病变。
5.2 腹部肿块体位:在不同的体位下,观察腹部肿块的位置、形态和挪移性的变化,有助于判断其性质和来源。
5.3 腹部脏器移位体位:通过改变体位,观察腹部脏器的位置和挪移性,有助于判断脏器是否有异常的位置偏移。
常见外科疾病鉴别诊断

常见外科疾病鉴别诊断一、阑尾炎1.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穿孔后溢液可沿升结肠旁沟流至右下腹部,似急性阑尾炎的转移性腹痛。
病人多有溃疡病史,突发上腹剧痛,迅速蔓延至全腹,除右下腹压痛外,上腹仍具疼痛和压痛,腹肌板状强直,肠鸣音消失,可出现休克。
多有肝浊音界消失,X线透视或摄片可有腹腔游离气体。
如诊断有困难,可行诊断性腹腔穿刺。
2.右侧输尿管结石腹痛多在右下腹,为突发性绞痛,并向外生殖器部位放射,腹痛剧烈,但体征不明显。
肾区叩痛,尿液检查有较多红细胞。
B型超声检查表现为特殊结石声影和肾积水等。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X线摄片约90%在输尿管走行部位可显示结石影。
3.妇产科疾病①宫外孕:常有急性失血症状和下腹疼痛症状,有停经史及阴道不规则出血史,妇科检查阴道内有血液,阴道后穹窿穿刺有血等。
②卵巢滤泡或黄体囊肿破裂:临床表现与官外孕相似,多在月经中后期发病。
③卵巢囊肿扭转:腹痛突然而剧烈,盆腔检查可发现右侧囊性肿物。
④急性输卵管炎:腹部检查时压痛部位较阑尾炎部位低,且左右两侧均有压痛,白带增多或有脓性分泌物,分泌物涂片检查可见革兰阴性双球菌。
二、急性胰腺炎1. 急性胃肠炎急性胃肠炎有进食不洁饮食史,上腹部痛为阵发性,可伴恶心、呕吐和腹泻,呕吐后腹痛缓解。
而急性胰腺炎腹痛剧烈,向腰背部放射,呕吐后腹痛不缓解。
急性胃肠炎血、尿淀粉酶均正常。
2.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有溃疡病史,常因进食不当而突发上腹部刀割样疼痛,腹部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可呈板状腹。
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X线可见膈下游离气体,血清淀粉酶虽升高,但不超过500U.3.胆囊炎和胆石症右上腹胀痛或绞痛,向右肩背部放射,可伴有黄疸。
查体莫菲征阳性,B超可以确诊。
血清淀粉酶可升高,但不超过正常值的2倍。
4.急性肠梗阻肠扭转等机械性肠梗阻出现脐周绞痛,呈阵发性加重。
肠鸣音亢进,停止排气或排便。
X丝显示液气平面,血清淀粉酶轻度升高,不超过500U.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可出现麻痹性肠梗阻,腹部膨隆,肠鸣音减弱或消失,X线也可显示液气平面,但血清淀粉酶明显升高。
普腹外科疾病基本知识医学

十、试述嵌顿性和纹窄性疝的处理原则
1、嵌顿性疝或绞窄性疝均应紧急手术。 2、如肠管尚具有生命力,可回纳至腹腔;如肠管已坏 死.则应切除该段肠管并行一期吻合,如病人情况不 允许肠切除时,则可暂作肠外置,7~14天后再行肠切 除吻合。 3、高位结扎疝囊,但不宜作疝修补术。
十一、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出现哪些症状体征时,应 考虑腹内脏器损伤
十五、试述小儿肠套叠的典型症状及手术指征
典型症状: 腹痛、便血和腹部肿块。
手术指征: ①复位失败; ②病程超过48小时或疑有肠坏死; ③空气灌肠后出现腹膜刺激征或全身情况恶化。
十六、试述结肠癌的诊断要点 1、近期内出现排便习惯改变或持续性腹部不适,如隐痛, 腹胀等。 2、粪便带血、脓或粘液。 3、进行性贫血、体重减轻和乏力等。 4、腹部肿块。
二十二、试述齿线上、下静脉及淋巴的流向
1、齿线上静脉是内痔发生的部位,回流至门静脉;齿线 下静脉是外痔发生的部位,回流至F腔静酥。
2、齿线上淋巴主要流入腹主动脉周围或髂内淋巴结;齿 线下淋巴主要流入腹股沟淋巴结和髂外淋巴结。
二十三、试述直肠癌改良的Dukes分期法
1、A期:癌肿局限于粘膜。
2、B期:又分为B1和B2期。B1期癌肿侵入肌层而无淋
3、手术疗法:凡有症状病例或交通支功能不全者,均适宜 手术治疗。手术原则是:①高位结扎大隐或小隐静脉;②剥 脱大隐或小隐静脉;③结扎功能不全的交通支。
二十八、试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分型
➢ 周围型:指开始发生于小腿肌肉静脉丛者。 ➢ 中央型:指发生于髂静脉或股静脉者。 ➢ 混合型:括周围型的血栓向近侧顺行扩展或中央型
2、经腹腔直肠癌切除术(直肠前切除术,Dixon手术):适用 于直肠癌下缘距肛门10cm以上,切除肿瘤后行乙状结肠直肠 端端吻合。
腹部体格检查的内容

腹部体格检查的内容腹部体格检查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一种体格检查方法,通过观察和触诊腹部,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患者的腹部状况,从而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腹部体格检查主要包括外观检查、触诊检查、听诊检查和叩诊检查等内容,下面将逐一介绍。
首先是外观检查,医生应该观察患者腹部的外形、皮肤颜色、皮下脂肪分布等情况。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呈现对称、平坦的外观,皮肤颜色均匀,无明显的皮下出血或皮下肿块。
如果发现腹部外观异常,如腹部肿胀、皮肤发红等情况,可能提示存在腹部器官疾病或炎症。
接下来是触诊检查,医生应该用手轻轻触摸患者的腹部,以了解腹部肌肉紧张度、腹部压痛情况等。
正常情况下,腹部肌肉应该松弛,无明显的压痛点。
如果触诊时发现腹部肌肉紧张、压痛点明显,可能提示存在腹部疾病或炎症,需要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然后是听诊检查,医生应该用听诊器仔细听取患者腹部的肠鸣音。
正常情况下,腹部应该有规律的肠鸣音,反映着肠道蠕动情况。
如果听诊时发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可能提示存在肠道梗阻或肠道炎症等问题。
最后是叩诊检查,医生应该用手指轻轻叩击患者的腹部,以了解腹部内脏的位置和大小。
正常情况下,叩击腹部应该听到清晰的鼓音,腹部内脏应该有规律的移动。
如果叩击时发现腹部鼓音异常或腹部内脏位置异常,可能提示存在腹部内脏肿瘤、积液等问题。
总之,腹部体格检查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体格检查方法,通过观察和触诊等手段,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患者的腹部状况,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在进行腹部体格检查时,医生需要仔细观察患者的腹部外观、轻轻触摸腹部、听取腹部肠鸣音和叩击腹部等步骤,以全面了解患者的腹部情况,及时发现和诊断腹部疾病。
希望本文对腹部体格检查有所帮助。
诊断学:腹部常见病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一、急性腹痛: 急性腹痛具有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多、进展
快的临床特点,许多内、外、妇、儿科疾病均可引起急 性腹痛,其中属于外科范围者临床上习惯称为“急腹症 ”。
⒈病因: ①腹腔内器官急性炎症: 包括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胰腺炎、急
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急性胆囊炎等。 ②空腔脏器阻塞: 肠梗阻、肠套叠、胆道结石、胆道蛔虫 症、泌尿系统结石梗阻等。
腹部常见病变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第一节 腹部的体表标志及分区
第二节 腹部视诊
第四节 腹部叩诊
第三节 腹部触诊
第五节 腹部听诊
腹部体表分区示意图 (九区法)
右上腹部 右侧腹部 右下腹部
上腹部 中腹部 下腹部
左上腹部 左侧腹部 左下腹部
九区法各区主要脏器
右上腹部(右季肋部) 上腹部
左上腹部(左季肋部)
胃、十二指肠溃疡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一种常见 的慢性病。因这些溃疡的形成 均有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 用参与,故现在多统称为消化 性溃疡(peptic ulcer)。 食管下端及胃肠吻合术后空肠 上段的溃疡也属于这一类
慢性发作性上腹痛是消化 性溃疡的主要症状
上腹痛的特点--部位
胃溃疡的疼痛多在上腹 部正中或偏左,十二指肠溃 疡则位于上腹部偏右或脐周。 疼痛范围一般如手掌大,相 应部位的皮肤可有过敏区。 如溃疡较深或于胃、十二指 肠球部后壁时,疼痛常放射 至腰背部。
10
二、慢性腹痛: 起病缓、病程长,多为间歇性或为急性起病后迁延不愈。
性质以钝痛隐痛居多,也可呈烧灼样或绞痛。 ⒈病因: ①腹腔脏器的慢性炎症: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
、慢性胆囊炎、胆道感染、慢性胰腺炎、结核性腹膜炎 、溃疡性结肠炎,Crohn 病等。
心肺腹部常见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体征:患侧胸廓饱满,肋间隙增宽,呼吸运动度减弱,叩诊鼓音,语音震颤、呼吸音及语音共振减弱或消失。
少量气胸时,可无明显体征。
心血管
1.二尖瓣狭窄
答:二尖瓣狭窄(mitral stenosis)主要病因为风湿性,极少数为先天性。好发于女性。
二尖瓣狭窄 左室充盈减少 左房压力增高、左房增大 肺静脉回流障碍 肺淤血 为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增大 右心衰竭
体 征:视诊: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搏动强,发生心力衰竭后减弱。
触诊:心尖搏动有力,可呈抬举样,在重度关闭不全患者可扪及收缩期震颤。
叩诊: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
听诊:单纯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心尖第一心音减弱,可闻及响亮3/6级以上全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性质粗糙,传导广泛,向左腋下或左肩胛下区传导。
当有阻塞性肺气肿时,可见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呼吸活动度减弱,语音共振减弱,双肺叩诊呈过清音,肺下界下移,并移动度变小,呼气相延长,呼吸音普遍减弱,双肺底可及细湿啰音。
3、支气管哮喘
答:——以变态反应为主的气道慢性炎症,其道对刺激性物质具有高反应性,发作时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粘膜充血水肿,腺体分泌增加,并引起不同程度的广泛的可逆性气道阻塞。
答: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十二指肠的深达黏膜肌层慢性溃疡。溃疡的形成与胃肠道黏膜在某种情况下被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
外科常见急腹症

辅助检查
• 随着内镜、 B 超、 CT 、 MRI 、血管造影及介入性 放射医学等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出现,使急腹症 的诊治效果得到了显著的改进和提高。 • 对急腹症的患者,为争取时间,能够通过病史、 体格检查及简单易行的辅助检查可确定诊断者, 就要避免不必要的过多检查。
触诊
• 触诊:腹部最重要的检查方法,常靠触诊确定诊 断。 • 检查时患者取仰卧屈膝位,使腹壁松弛。 • 从无痛区开始,后检查病变部 • 着重检查压痛、肌紧张、反跳痛的部位、范围和 程度。 • 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三者出现为腹膜剌激征。 早期先有压痛,以病变部位为重。
触诊
• 肌紧张是由于腹膜受剌激引起的反射性腹肌痉挛 所致,是重要客观体征。 • 轻度肌紧张系早期炎症或腹腔内出血剌激所引起; • 明显的肌紧张在腹膜受较强剌激时出现,如较重 的感染(坏疽性阑尾炎、肠穿孔); • 高度肌紧张时腹壁显“板状腹”,多在胃十二指 肠溃疡穿孔、胆囊炎、胆道穿孔、腹膜受到胃酸、 胰液、胆汁的强烈剌激所致。
机械性肠梗阻(2)
小肠梗阻 • 多为骤起,全腹或脐周阵发性绞痛,呕吐、腹胀, 高音调肠鸣音与腹痛同时出现,便闭,不完全性 者早期可能仍有少量排气、排便。 • 特殊X表现为阶梯状液气平面。 • 绞窄性:发展快,早期症状即严重,出现休克症 状。腹痛为持续性隐痛,阵发性加剧,有腰背部 牵涉痛和腹膜剌激征,有时可扪及不对称囊性压 痛肿块
急腹症临床表现
• 腹痛
• 消化道症状
腹痛
• 按性质分类: • 器官性腹痛:主要是由于空腔脏器壁平滑肌的强 烈收缩,使脏器的压力增高,造成管壁的膨胀与 伸展,如胆、肠绞痛等。其次是由于某种剌激如 炎症,使脏器的血管痉挛和阻塞,导致组织遭受 局部缺血,如阑尾炎等。 • 感应性腹痛:腹内脏器病变所引起的有效剌激可 以产生冲动,按其有关的脊髓节段感应在体表, 造成机体性疼痛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经再通的脐静脉、腹壁静脉、胸 廓内静脉与上腔静脉相连,可形成脐 周及腹壁的静脉曲张,脐以上的静脉 血流向上,脐以下血流向下,剑突下 有时可听到静脉营营音。 (3)直肠上静脉与直肠下静脉吻合, 明显扩张形成痔核,破裂时引起便血。
3.脾肿大及功能亢进: 门静脉压力增高时,脾脏由于淤血 而肿大,可中、高度肿大。
三、肝硬化
肝硬化(liver cirrhosis) 病因很多,有 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血吸虫 病、营养不良、药物及工业中毒和慢 性心功能不全等。 病理特征分为小结节性、大结节性、 混合性及再生结节不明显等各类。
症状
肝硬化起病隐匿,进展缓慢,临床上 肝硬化可分为代偿期(早期)和失代 偿期(中、晚期)。 代偿期 症状不明显:食欲不振、消化 不良、腹胀、恶心、大便不规则等。 失代偿期 时上述症状加重,并可出现 水肿、腹水、黄疸、皮肤粘膜出血、 肝昏迷、少尿等。
分类: 按炎症范围—弥漫性和局限性 按发病来源—继发性和原发性。
继发性多见:常继发于腹内脏器的穿 孔、炎症、手术的感染。 原发性是指病原菌从腹膜外病灶经血液 或淋巴而感染腹膜,常见于抵抗力低下 的病人,如:肾病综合征和肝硬化。
按炎症起始的性质分为:无菌性和感 染性。
症状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常见于消化性溃
体征
面色污秽、皮肤、巩膜多有黄疸、
蜘蛛痣、肝掌、男性女乳。肝脏由 肿大而缩小。脾脏轻度至中度肿 大,下肢可出现浮肿。
肝功能障碍及门静脉高压的表现:
1.腹水:
肝硬化最突出的临床表现。腹胀,腹 部外型呈 蛙腹状 ,严重时脐疝。叩诊 有移动性浊音,腹水量多时有液波震 颤、呼吸困难和心悸、下肢水肿,部 分患者伴有胸水。
3. 幽门梗阻: 功能性梗阻--幽门痉挛、水肿和充血。 器质性梗阻--溃疡瘢痕形成。 表现为腹胀、进食后加重,恶心、呕 吐,吐酸臭宿食,吐后减轻。 腹部检查:胃型和蠕动波和振水音阳性
4. 癌变: 胃溃疡可癌变。中老年病人,疼痛节 律性消失、消瘦、便潜血持续阳性、 治疗效果不佳均提示恶性溃疡。
二、急性腹膜炎 急性腹膜炎:当腹膜受到细菌 感染或化学物质刺激时,即可 发生急性炎症—急性腹膜炎 (acute peritonitis).
腹部常见疾病的主要症状和体征
一. 胃、十二指肠溃疡
胃、十二指肠溃疡:溃疡的形成与胃 酸和胃蛋白酶 的消化作用有关—消 化性溃疡(peptic ulcer)。
症状
慢性发作性上腹痛 机制: 1. 溃疡及周围组织局部敏感性增高-对胃酸 痛阈减低。 2. 局部肌张力增高或痉挛。 3. 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 4. 浆膜面受侵。
疡穿孔和外伤性胃肠穿孔。主要表现 为突然发生的持续性剧烈腹痛,原发 灶处最明显,扩散到全腹。咳嗽、呼 吸、变换体位时加重。恶心和呕吐及 发热,毒血症症状。 急性局限性腹膜炎:往往发生于病变 脏器的部位,炎症逐渐发展扩散波及 腹膜壁层所造成。
体征
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呈急性危重病面 容,被迫采取仰卧位,两下肢屈曲。 毒血症后期:高热,不进食、失水, 酸中毒;精神抑郁,面色灰白,皮肤 干燥,眼球内陷。 腹部检查:腹膜炎三联征—腹壁肌紧 张、腹部压痛和反跳痛。在局限性腹 膜炎,三者局限于腹部的一个部位。 在弥漫性腹膜炎则遍及全腹,常见腹 式呼吸明显减弱或消失、腹胀,移动 性浊音阳性。
脾功能亢进:脾大+全血细胞减少。 上消化道出血时,脾脏可暂时缩 小,甚至不能触及。
痛,夜间痛,进食和制酸药可缓解。 溃疡好发秋末冬初,或冬春之交,与寒冷有 明显关系。紧张、劳累、焦虑、烟酒均可诱 发疼痛发作。 4.慢性反复发作:数年和数十年。
其他伴随症状
餐后腹胀、反酸、嗳气、流涎、恶 心、呕吐和食欲不振。
体征
上腹部压痛:胃溃疡-偏左, 十二指肠溃疡-偏右。
并发症:
1. 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出血是 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的原因。呕血 和黑便及周围循环障碍。出血前疼痛 加重,出血后减轻。 2. 穿孔:急性穿孔-前壁穿孔:剧烈腹 痛,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压痛和反跳 痛及板状腹,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 后壁穿孔-穿透性溃疡,持续性 背部疼痛。
2.静脉侧支循环的建立与开放 : 主要是由门静脉回流受阻,门静脉压 力升高,促使门静脉与体静脉之间形 成侧支循环。 侧支循环有三条:
(1)经胃冠状静脉、食管静脉、奇静脉 而入上腔静脉。当侧支循环在食管下端 和胃底部的粘膜下高度发展时,可形成 静脉曲张。曲张的静脉破裂出血。表现 呕血、黑粪及休克、肝昏迷等症状,严 重时危及生命。
上腹痛的特点
1.部位:胃溃疡—上腹部正中或偏左; 十二指肠溃疡--上腹部正中或偏右。 疼痛范围一般手掌大。 溃疡较深或后壁溃疡—疼痛常放射到 腰背部。 2.性质:持续性钝痛—胀痛、烧灼痛和饥饿 痛。持续1-2小时。
3.节律和季节性:
胃溃疡 :进餐—疼痛—缓解; 十二指肠溃疡 :疼痛—进餐— 缓解。空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