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音读和训读的区别
从日本文字的发展看日本汉字的音读与汉语拼音的关系

从日本文字的发展看日本汉字的音读与汉语拼音的关系2OO4年12月第4期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JoumalofLianyungangTeachersCollegeDecember,2OO4No.4文章编号:1009—774o(2oo4)o4—0057—03从日本文字的发展看日本汉字的音读与汉语拼音的关系吉牧口1'-(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江苏连云港222OO6)摘要:汉字本是我国的文字,传入日本后,不仅成为日本创造文字的基础,而且还成了日本语言和文字的主要组成部分.日语中的汉字读音分为音读和训读,其中音读和我国汉语拼音的关系尤其密切.文章试从日本文字的发展入手,阐述日本汉字的音读与中国汉语拼音的关系.关键词:日本汉字;音读;汉语拼音中图分类号:H361文献标识码:A日本是我国的东方近邻,自古以来与中国有着密切的联系.据文献记载,从公元前一世纪的汉朝开始,中日两国之间就有了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日本深受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影响,尤其在文字方面.古代的日本是没有文字的,日本民族只有自己的语言.据日本《古语拾遗》中记载:"盖闻上古之世,未有文字.贵贱老少,口口相传,前言而行,存而不忘."到了我国隋唐时期,两国之间的交往愈加频繁,大量汉字随着中国文化传人日本,不仅成为日本创造文字的基础,并且被吸收到日本语言和文字中去,成为日本语言和文字的主要组成部分.汉字传人日本之后,大量的汉语词汇随之而来,丰富了日本人的知识领域和生活内容,给日本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日本民族曾经一度完全借用汉字来记载自己的语言,一些词汇不再冠以新名,而是直接以汉语称呼,成为日本汉字.例如:豆腐(弓泰),学校(,)二弓),先生(世尢世,),帽子(1弓L),象(-}),等等.因此,今天我们能够在日语中看到许多汉语词汇,就是这个原因.后来,在汉字的基础上, 日本民族逐渐创造了日语字母——假名.日语假名的书写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平假名来源于汉字的行草.在平安朝时代,妇女们喜欢用行草书写情书,和歌,由此逐渐形成了秀逸潇洒的"平假名".由于出自女性之手,所以平假名也被称作"女手"(挡尢收稿日期:20o4—02—23).片假名是由汉字楷书的偏旁冠盖创造出来的.传说平安时代的僧侣们在听佛典讲解时,尽可能使用简单的文字在字里行间加注释,由此产生了只写汉字偏旁的简便方法,逐渐形成了"片假名".经过了一段较长时期的演变过程,日本文字逐渐形成了今天的组成部分:平假名,片假名,罗马字和日本汉字.在日本汉字中,多数汉字借用了中国文字的形和意,并且一般写作繁体字,如:先生,漠字,颜,等等;但也有一些只取其"形",而不用其"意",如:"娘"在中文中是指"妈妈",而日语中却是"女儿"之意;还有少数字是日本人模仿汉字创造的,而在汉语中是没有的.日本汉字已构成了日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等同于我们中文里的汉字,因此要严格区分,切不可混为一谈.日本汉字的发音分为音读和训读两种,其中音读是模仿汉语的发音而来的,有些汉字的音读发音和汉语里的发音非常相似.如:"鼍"(尢),"割"(I)弓), "李"(I)),等等.日本汉字的音读既然来源于汉语,它必然与汉语的发音有着一定联系,究竟它们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不妨列举一些汉字,看看它们在日语中的音读发音,并对比一下汉语拼音.从表l可以看出,日语的音读发音落在拨音"尢"上的,所对应的汉字韵母为前鼻音(all,en,in,an).从表2可以看出,日语的音读发音为长音的,所日本汉字及音读所对应的汉字及汉语拼音安看旦安看旦南力—a—llk—a—nd—a—n恩森盆恩森盆挡L6s塑p因新林因新林,L9yinXinlin需群盾云群盾j匕y婴d—un表1日本汉字及音读所对应的汉字及汉语拼音航党檬航党样二立立士立y驾冷更奉冷更奉札二立c王立lenggengfeng影舆令影兴令之二立札yingxli___ng永空工永空工之<立二立yongkonggong表2对应的汉字韵母为后鼻音(ang,eng,iIlg,ong).掌握表1,表2的规律,对于学习日本汉字的音读发音很有帮助.许多初学日语的人看到日本汉字时,对其发长音还是拨音分不清,这时你可以利用以上规律进行判断.例如:"郑","震"字,汉语分别读"zheng"和"zhen",他们的韵母分别为后鼻音"eng"和前鼻音"en",根据上述规律可推断,"郑"念长音,而''震"念拨音,因此它们的音读分别是","和"L尢".当遇到中国人名或地名时,同样可以使用这种方法.例如:人名"张三",汉语拼音为"zhangsan",看其韵母,我们推断前一个为长音,后一个为拨音,念作"与土立";再看地名"重庆",汉语拼音为"chongiq~g'',两个韵母都是后鼻音,那么都应该是长音,念作"【=,弓c于,";再如"连云港",汉语拼音为"lianyr~ngang",前两个是前鼻音,应该念拨音,第三个是后鼻音,该念长音,念作"扎尢弓尢二".58日本汉字及音读所对应的汉字及汉语拼音泉鱼<乐le李旦李一li留舀留liu厝墨历li朗乃-)朗ang菲尢难nan尼I二尼Ili宰扭,宁ng瞄-)脑nao表3日语中有一组岛行(岛,I),6,扎,乃)和行(,I:,妇,,)的发音比较难以区分,他们类似于汉语拼音中的"l"和"n".从上面例子可以看出,日本汉字的读音第一个假名如果在岛行的,汉语拼音的声母为边音"l";13本汉字的读音第一个假名在行的,汉语拼音的声母为鼻音"n".当然,这条规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但不是绝对的.比如说:濡(妇),虽然在行上,但它在汉语中却念m,声母为r;逆,汉语拼音为ni,但它在日语中念"々<",第一个假名并不在行.因此,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只有多看多用,才能掌握其中奥秘. 在日语中,我们中国人的姓名一般来说采用音读,下面列举一些常用姓氏的日语发音.中国姓氏汉语拼音所对应的日语音读钱all世尢孙Sun尢李li9周zhouL-j郑zheng,王wang拓专张与土j江jlang二立程cheng,陈chen与/乞,杨yang士立丁ding,●●墨尢金】ln韩han加尢●,尢尹ym表4表4中姓氏的读音再次证明了日本汉字的音读和汉语拼音的关系.上述几条规律也可反过来利用,即:学会日本汉字的音读发音,同样有助于我们正确掌握汉语拼音. 我们苏北地区有许多人对普通话中的前鼻音和后鼻音,边音l和鼻音n分不清比如说"金"和"经","名" 和"民","林"和"宁"等等,经常混在一起,搞不清它们的韵母中哪个带"g",哪个不带"g";哪个声母是边音, 哪个声母是鼻音.学了日语以后,基本上能够正确地进行区分.如果这个字在日语里读成长音,那么它的韵母应该是后鼻音,即为ang,eng,ing,ong中的一个;如果这个字在日语里读成拨音,那么它的韵母应该是前鼻音,即为an,en,in,un中的一个;如果日本汉字的读音第一个假名在岛行的,汉语拼音的声母为"l";日本汉字的读音第一个假名在行的,汉语拼音的声母为"n".例如,我们经常读错的几个字和词:"精神"一词,由于它们都发鼻音,如果无法分清它是前鼻音还是后鼻音,但是知道它的日语读音是"世0,L".按照前面所讲的规律来看,前一个是长音,后一个是拨音,可以判断"精"应该是后鼻音,"神"是前鼻音,因此正确的汉语拼音是"jingshen".再如"年"和"连",我们经常分不清哪个声母是鼻音,哪个不是.如果知道它们的日语发音,就可以判断出来."年"念"招尢",在行上,汉语拼音的声母应为鼻音n;"连"念"札尢",在岛行上,汉语拼音的声母是边音l.因此,正确的汉语拼音是:"年"(nian),"连"(1ian).曾经有位精通汉语的日本人认为:会中文的日本人读出汉语词汇来一般不会错,不像中国人,有些地区方言重,分不清普通话里的部分发音.乍一听,觉得他有些说大话,可仔细一想,确实不无道理,因为他们是根据日本汉字的音读发音来推断汉语拼音的.作者简介:吉牧(1967一),女,江苏兴化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讲师. ontheRelationBetweenKanji'SOndokuandChinesePinyinJIMu(DepartmentofForeignkmgLIaI,LianyungangTeachersCollege,Lianyungang222006,C hina)Abstract:AfterintroducedintoJapan,ChinesecharactershavebecomethebasisonwhichJap anesecharactersarecreated andthemaincomponentofJapaneselanguage.Thepmnunciatonofi~njicanbecategorizedin toOndokuandKundokuandOndokuhascloserelationwithChinesePinyin.TnisarticleanalyzestherelationbetweentheOndokuofKanziandChinese PinyinafterdiscussiononthedevelopmentofJapanesecharacters. Keywords:Kanji;Ondoku;Chouon;Boyin;ChinesePinyin59。
【外语学习记忆】如何记忆日语单词

【外语学习记忆】如何记忆日语单词【外语学习记忆】如何记忆日语单词?学日语的人经常发现很难记住单词。
日语单词很难记住,因为很难找到规则。
在学习印欧语系语言时,你可以使用语素分析将单词分解成词干和词缀,并对它们进行分类,即使这样便于记忆。
日语单词不是由词干和词缀组成的,因此不使用语素分析。
日语单词来源不同,形式复杂。
有和声词、汉语词、混合词和派生词;就其起源而言。
在发音方面,有发音、训练和混合阅读;同一发音可分为汉语发音、吴语发音、唐语发音等。
因此,日语单词的情况很复杂,很难阅读和记忆。
学习者因记忆单词而痛苦。
他们有基因。
要彻底解决记日语这一难题,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掌握日语词的音读。
音读和训读有其规律,抓住纲目,分清条理,是记词的关键。
只要抓住音和训,记词即非难事。
但因音读和训读状况极其复杂,不加深究,则无法弄清其实际,所以学习者感到无从下手。
同一汉字,在这个词里音读,在那个词里训读;况且音读和训读都有数种读法,更使人无从掌握。
为了顺利记住日语单词,我们必须首先理解什么是发音和训练。
自从中日关系以来,这个问题一直是由日本人引起的;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问题。
在汉字进入日本之前,日本没有汉字。
汉字和汉语进入日本后,日本人不仅用汉字注释日语发音,还吸收了大量的汉语词汇。
因此,日语中存在着发音、训练、混合发音和训练以及日语单词的复杂情况等问题。
因此,清晰的发音和训练是记住日语单词的关键。
以下是关于什么是发音、训练和相关问题的简要介绍,以探索和解决单词记忆问题。
训读:训读是用日语读汉字(汉语词)。
汉字进入日本后,日本人按该汉字的原意而用日语读出。
例如汉字“川”的意思就是“河”,日语词称“河”为“カワ”,于是就将汉字“川”读为“カワ”。
这就是训读。
总之,依汉字愿意而以相应的日语词读出,就是训读。
训读是写汉字,读日语的音。
例如“人”读“ヒト”,“山”读“ヤマ”,等等。
这也可以说是类似翻译,但有些是确切的翻译,有些则不一定完全相符。
日语的国字音读训读熟字训

日语的国字日语里“国字”这个词有三个意思一是日本国的文字,包括汉字、假名等用来记录日语的所有的文字符号;二是日本人创造的假名,以区别于由中国传去的汉字;三是日本人模仿汉字的结构自造的汉字。
但日本人通常所说的“国字”,是指第三种意思。
这时的“国字”又叫“和字”、“俊字”、“和俗字”、“和制汉字”等。
在这里要讨论的问题就是第三种意思的“国字”。
汉字传入日本后,日本人就舍弃汉字的音而用其形和义来表示日语的固有词汇,如用“山”表示“やま”,用“海”表示“うみ””等。
但由于日本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与中国不同,所以日语里有些概念是汉语里所没有的,也就找不到相应的汉字来表示日语里的这些概念,于是日本人就模仿汉字的结构自造汉字来表示日语里的这些概念。
如造“榊”(读作さかき)字表示祭神之树,造“辻”(读作つじ)字表示十字路口,造“峠”(读作とうげ)字表示山路由上山转向下山的最高处,造“躾”(读作しつけ)字表示礼节、礼貌上的教养、管教。
国字的大部分是用六书的“会意法”创造的,即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或汉字部件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概念。
下面举几个典型的会意法造的国字。
辷る(すべる):走之旁和意为平滑的“一”字组合表示“滑”、“发滑”(注:该词又作滑る)辻(つじ):和“十”组合在一起表示“十字路口”但是战后日本采取限制使用汉字的政策,绝大部分国字已经废弃不用,一般用在地名及人名中,所以日语学习者大可不必担心。
音読、训読、熟字训日语中大量使用汉字。
日语中的全部汉字约有几万个之多,但是常用的则只有几千个。
1946年10月日本政府公布了“当用汉字表”,列入1850个汉字。
1981年10月又公布了“常用汉字表”,列入1946个汉字。
在教科书和官方文件中,一般只使用列入“常用汉字表”中的汉字。
每个汉字一般都会有两种读法,一种叫做“音读”(音読み/おんよみ),另一种叫做“训读”(训読み/くんよみ)。
“音读”模仿汉字的读音,按照这个汉字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时候的读音来发音。
析“训读”与“音读”的音素差异

全国常用外国语类核心期刊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 第21卷第4期(总第95期)1998年7月析“训读”与“音读”的音素差异罗传伟摘 要 分析日语发展过程与古今汉语的关联,论证日语是含音素最少的语言之一,其中N (拨音)T (促音)R (长音)和构成拗音的Y 音素是受中国的吴音、汉音、唐音的影响后产生的。
逐一考察日语汉字的音、训两种读音,证实笔者的认识:“音读中大量存在、而训读中没有拨音、促音、拗音和长音”。
关键词 日语音读 训读 音素差异谈到日语的“训读”及“音读”,凡学过日语的人没有不知晓其定义,没有不清楚在何种情况下分别应用的。
然而人们(包括著名的日本语言学家在内)没有研究过日语汉字的训读和音读二者之间在音素上有什么不同。
搞清这个问题,不仅对学生扩充有关日语的语音知识有益,而且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训读及音读的读音规律,更准确地读好在音读中大量存在,而训读中几乎没有的拨音、促音、拗音和长音。
一、从“训读”、“音读”的产生过程看其音素的差异1.训读的产生任何一个国家(民族)语言的产生都先于文字。
日本也是先有口头语言,后有文字表记的。
正如日本和泉书院出版的《国语概说》所记载的: わが国は本来文字を持たなかった。
¬古语拾遗ⅳに√上古之世未有文字,贵溅老少口口相佾,前言往行存而不忘 と述べるところである。
庥神天皇十五年(200)に百济の阿直岐が、翌年に王仁が渡来して、太子に学问を教えたと¬日本书记ⅳに记してあるが、大和朝廷以前から中国と交通はあったようで、¬後汉书ⅳ倭佾に√建武中元年(57)倭奴国奉贡朝贺……光武赐以印授 と记しているその印が博多近くの志贺岛で发掘された√汉委奴国王 の金印である可能性は高い。
更に古く王莽が天凤元年(14)に铸造した√货泉 √货布 が日本で见つかっている。
仿镜の文字状况を见ると、最初は文字であると理解していなかったようであるが、やがて日本で作した铁剑や镜の铭文を独有に记すようになってくる。
[整理版]来自日语的英语单词
![[整理版]来自日语的英语单词](https://img.taocdn.com/s3/m/40eacaa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8f.png)
如果一个英语单词的词源不是PIE的肿么办?我们知道英语中有大约6%的词汇是非印欧语来源的,其中当然也有许多单词的词源来自日语。
而日语与汉语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那么,通过把这些英语单词的词汇节点,与我们所熟悉的汉语词汇建立关联,大致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这些单词的理解记忆。
以下是我查词源词典网站所找到的所有日语来源的英文单词,如有遗漏,欢迎大家补充!日语中一个词的发音大致有两种:训读和音读。
训读是日本本民族语言流传下来的发音,音读则是从中国借入的发音,大多数来自中国古代的吴方言。
比如,日语中的数字一到十[音读]中,1、3类似普通话的发音,2、4类似客家话,5类似闽南话,6类似粤语,等等。
如果一个单词是“音读”发音,那么这个词很大程度是从中国借入的词汇,我们可以把它同汉语发生关联,比如说,英语中“豆腐”这个单词,它就是音读发音:tofu = 豆腐(とうふ)[音读] = tou(豆)-fu(腐) < doufu(豆腐)【汉】tofu词源来自日语,日语罗马字写成tofu,而日语又来自汉语doufu。
这里的to其实是tou,日语转写罗马字时,通常会把长音的u省去,即tou(豆)变成了to,这就是为什么少了一个u的缘故。
日语转写罗马字中,长音u丢失的情况还有比如Tokyo和Kyoto:Tokyo = 東京(とうきょう)[音读] = tou(東)-kyou(京)Kyoto = 京都(きょうと)[音读] = kyou(京)-to(都)“京”的日语音读为kyou,转写成罗马字时就变成了kyo,“東”的情况也一样。
而如果一个单词如果是“训读”发音,那么就很难对得上汉语的发音,但是我们同样可以进行拆解来辅助记忆,比如,英语中“海啸”这个单词:tsunami = 津波(つなみ)[训读] = tsu(津)-nami(波) --海啸tsu- = harbor,日文汉字写作“津”,-nami = waves,日文汉字写作“波”,“津波”就是海港、渡口上的巨大波浪,即海啸的意思。
日语汉字音读和汉语发音的关系

长音和“お”段的长音。
呢,通过对比韩语的“肯定”发音之后,才知道“肯”在
例:一 ( いち ):一番 ( いちばん ) 六 ( ろく ):六 韩语里也是后鼻音,这就说明汉语的“肯”在古代是后鼻
番 ( ろくばん )
音的,只不过在现代汉语里演变成了前鼻音。
十 ( じゅう ):十番 ( じゅうばん ) 計 ( けい ):計
“汉音”,把唐朝以后明清时期的发音叫做“唐音”。例如 い )、 彭 ( ほ う )、 更 ( こ う )、 中 ( ち ゅ う )、 恭 ( き ょ
“明”这个汉字就有吴音、汉音、唐音三个音读,分别为 う ) 高 ( こう ) 陶 ( とう )
“みょう”、“めい”、“みん”。据统计,日语词汇里汉字词
週 ( しゅう )、頭 ( とう )
来读的。但是有的汉字的音读还不止一个,因为不同时期 汉语的对应规则如下:汉语拼音中韵母以 ang,ing,eng,
传入日本的发音的缘故,我们把秦汉时期传入日本的汉字 ong,ao,ou 等结尾的汉字,在日语中发音一般为长音。
发音叫做“吴音”,把隋唐时期传入日本的汉字发音叫做
例: 張 ( ち ょ う )、 江 ( こ う )、 寧 ( ね い )、 零 ( れ
例:安全 ( あんぜん )、品質 ( ひんしつ )、真価 ( し
例:阿 ( あ ):阿片 ( あへん ) 基 ( き ):基礎 ( きそ ) んか )
古 ( こ ):古代 ( こだい ) 多 ( た ):多分 ( たぶん )
人間 ( にんげん )、運転 ( うんてん )、散歩 ( さんぽ )
但是,汉语里 a,i,u,o 等单韵母结尾的很多汉字
汉 语 拼 音 中 以“an,in,en,ian,uan” 等 前 鼻 音 结
日语语音和汉语语音的共同点与差异

日语语音和汉语语音的共同点与差异外国语学院贾国娟自古以来,日本人用日语进行口头的交流,因此形成了一套符合日本语言习惯的语音。
从这个意义上说,日语和汉语的语音是不同的。
但日语的书面语言是从汉字传人日本之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
所以在两国漫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中,日语语音自然而然地受到汉语语音的影响,所以日语和汉语的语音必然出现相同或相似的地方。
一、音素的比较我们凭听觉直接感受到的一个音叫音节。
音节不是语音的最小单位,而是由更小的语音单位“音素”构成的。
无论什么语言,音节和音素的数目都是有限的。
从音素的角度看,日语有五个元音、十二个辅音、二个半元音,二个特殊的音节“拨音”和“促音”。
从数目上看,日语的音素比汉语的少。
日语的这些音素,在汉语中基本上都有,但发音方法有一定的差异。
1.元音的比较日语和汉语都有[a][i][u][e][o]五个元音,但日语这五个元音不圆唇音占优势,只有一个圆唇音[o]。
也就是说日语的五个元音的发音方法与汉语的发音方法是不相同的。
这一点对初学者来说十分重要。
我们必须按日语的发音方法来读这个五个元音。
日语假名“ア”的发音是[a],与汉语拼音的[a]的音标符号相同,发音有相似之处,但不同是主要的。
日语的[a]比较稳定、没有变异,而汉语的[a]却有不少变异,随所处的语言环境而异。
发日语的[a]时,要比发汉语的[a]舌头稍微向后缩,使舌尖微微离开下门齿,再略微减小开口,这就是二个[a]的发音区别。
日语假名“イ”的发音[i]和汉语拼音的[i]都是平唇的前高元音,是同一个音素,听起来几乎没有差别。
但实际上还是有差异的。
日语[i]的舌位比汉语[i]的略低一点,稍微靠后一点。
日语假名“ウ”的[u]和汉语拼音的[u]差别最大。
日语的[u]是不圆唇的后高元音。
汉语的[u]是园唇的后高元音。
而且前者的舌位比后者偏低、靠前,唇形平展。
日语假名“工”的[E]的发音是日语元音中最不稳定的一个,可发得比国际音标的[e]高或低些都可以,有较大的自由度。
日语的用字法——新天空日语培训

日语的用字法——新天空日语培训“用字法”分为训、音、训音混三类。
训读:(1)正训:只用训——涙(ナミダ)也用音——年(トシ,ねん)(2)儀訓:熟字訓——流石(サスガ)翻訳訓——飛鳥(トミ)借訓——度(渡ワタル),浅猿(アサマシ)(3)正義混:生加義——苦敷(クルシク)義加正——糸惜(イトオシ)以上是日语训读用字法是日语汉字训读的全部梗概。
训读词成千上万,皆不出此规律的范围之外。
正训中只用训的是纯粹的训,即用日语词与汉字对应,如何翻译。
正训中有一种是音训并用的,这类汉字有音读也有训读。
义训是借汉字表达日语词,也如同翻译。
正训和义训相混也归入训读之列。
音读:(1)正音:只用音——朝家(チョウカ)也用训——悪僧(アシキソウ)(2)義音:有借用汉字音的,如“都率天(トンツテン)”也有借汉字音对应的,如“不静”(フジョウ不浄),卓散(タクサン)(3)正?義音:有正加義,也有義加正。
以上日本语音读用字法,是日语汉字音读的全部梗概。
音成千上万,皆不出规律的范围之外。
正音分为音和音训并用二种,义音分为音译和借音两类,是用汉字标日语的音。
混用的是兼用音和训两种。
总之,这是日语的音读。
训音混读:分为“重箱読み”和“湯桶読み”两类。
皆为音训混读,兹不详诉。
学习日语的人对日语汉字读音不一致二烦恼。
由于音读和训读并存,本来已经十分繁复,何况音读常有不同的读法。
汉语中的字音也有不同的读法,例如汉语的“银行”和“行为”中的两个“行”字是读音不同的。
但这只是少数,而绝大多数的汉字都是固定一音。
日语汉字音读则不这样简单,例如“富士山”的“山”字读“サン”,而“大山”一词的“山”字读“セン”;“言”字可读“ゲン”,也可读“ゴン”;例子太多,不及详举。
造成汉字读法众多的原因,是音汉字在不同时代进入日本,其进入的途径和背景也多种多样。
为了便于记住日语词的音读,这也必须注意。
此外还有“惯用音”,在现代日语中应用极为普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语音读和训读的区别
日语中大量使用汉字。
日语中的全部汉字约有几万个之多,但是常用的则只有几千个。
1946年10月日本政府公布了“当用汉字表”,列入1850个汉字。
1981年10月又公布了“常用汉字表”,列入1946个汉字。
在教科书和官方文件中,一般只使用列入“常用汉字表”中的汉字。
每个汉字一般都会有两种读法,一种叫做“音读”(音読み/おんよみ),另一种叫做“训读”(训読み/くんよみ)。
“音读”模仿汉字的读音,按照这个汉字从中国传入日本的时候的读音来发音。
根据汉字传入的时代和来源地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唐音”、“宋音”和“吴音”等几种。
但是,这些汉字的发音和现代汉语中同一汉字的发音已经有所不同了。
“音读”的词汇多是汉语的固有词汇。
“训读”是按照日本固有的语言来读这个汉字时的读法。
“训读”的词汇多是表达日本固有事物的固有词汇等。
有不少汉字具有两种以上的“音读”音和“训读”音。
部分词例如下:
音读词例:
青年(せいねん)、技术(ぎじゅつ)、恋爱(れんあい)
翡翠(ひすい)、読书(どくしょ)
人(じん,にん)、幸福(こうふく)
训读词汇:
青い(あおい)、术(すべ)、恋(こい)、好き(すき)
読む(よむ)、人(ひと)、幸せ(しあわせ)
音读,训读都是针对日文汉字而言的。
通俗说,音读是指汉字的发音模仿该字传入日本时中国人的念法而念,一般用在该汉字为词语中的一个语素,而不是整个词语意思的时候,比如:“中国人(ちゅうごくじん)”中的人发:じん(jin),人字在词语中只是词义的一个要素,所以模仿汉语发音,为音读。
训读,是日语很多词改用汉字表示后,这个汉字表达的意思日本语本来怎么发音就怎么发音。
比如,人这个字,在汉字传入日本之前日本念ひと(hito),就是训读。
在表示这个人,那个人的时候,人字所表示的就是字本身的意义,而不是语素,通常用训读。
那个人:その人(so no hito)
音读是从中文的发音上演变过去的,训读是日文本来的读法。
一般情况下,中文的单词用的都是音读,如果你看到某个汉字单独出现,一般都是训读。
比如说:
“人口”就要音读,单独的“人”或“口”就要训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