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制度的计算
灌溉流量计算方法

(modulus of irrigation water)又称灌水率。
单位灌溉面积上所需要的灌溉净流量。
灌水模数的单位为m3/(s·100hm2),用于计算渠道的设计流量。
不计入渠道输水、配水和田间损失的灌水模数称为净灌水模数。
可根据各种作物的每次灌定额逐一计算。
编辑本段计算公式一种作物一次灌水的净灌水模数的计算式为:q=am/(86.4T)式中, q为某种作物某次灌水的净灌水模数,m3/(s·100hm2); m 为该作物该次灌水的净灌水定额,m3/hm2; T为该作物该次灌水的延续时间,d; a为某种作物种植面积与总灌溉面积之比;86.4为单位换算系数。
编辑本段应用灌水延续时间的长短,对于灌水模数的计算值有很大影响,应审慎选定。
灌水延续时间越长,灌水模数越小,渠道设计流量也小,相应的工程费用也较低。
但作物的生长可能由千灌水不及时而受到影响。
将灌区内同时灌水的各种作物的灌水模数叠加,即得某时段的灌区净灌水模数。
以时段为横坐标、以灌区净灌水模数为纵坐标所点绘成的柱状图称为灌水模数图。
为了使渠道供水均匀,减少水量损失和便于管理,往往要对初步绘制的变化幅度很大的灌水模数图进行调整。
调整各种作物的灌水模数(主要是调整灌水延续时间)和在允许范围内前后移动灌水日期,这可部分消除净灌水模数的高峰、低谷及间断现象。
最小灌水模数一般不应低于设计灌水模数的30%,渠道供水间断时间不宜少干2~3d。
选取出现时间较长(一般为20d以上)的最大净灌水模数作为计算渠道设计流量的设计灌水模数,中国北方旱作物灌区的设计灌水模数一般约为0.45 m3/(s·100hm2),南方水稻灌区的设计灌水模数约为0.67~0.9m3/(s·100hm2)。
对于大型灌区,由于各分区的作物种植比例及各种作物的灌溉制度存在较大差异,应分区计算净灌水模数,推算各分区所属渠道的设计流量。
(1) hm2这是指公顷,一般用于土地面积的计算。
用水量平衡法确定灌区设计灌溉制度的计算——以开都河第二枢纽灌区为例

3 9
4 9
选定 ,若 上述 观测结果或作物需水量等值线 图不能满足使 用
要 求 时 ,宜 采 用彭 曼 法 计 算 确 定 。
八 月
3 2 1
1 9 0
5 5 0
3 1
9 3
4 4
九 月
GB5 0 2 8 8 — 9 9,作物灌 溉制度应经观测试验、灌溉经验及灌
区水 量 平 衡 分 析 计 算 相 互 检 验 确 定 。
一
( 2 )
、
灌 区概 况
开都 河第二分水枢纽灌 区位于天 山南坡 ,塔 里木盆地北
缘 ,灌 溉 面积 5 2 . 7 3万 亩 ,地 处 开 都 河 中 下 游 冲积 平原 区 , 是主 要 的 农 牧 业 区 。灌 区属 典 型 的பைடு நூலகம் 陆性 干旱 气 候 ,干 旱 少 雨 ,蒸 发 强 烈 ;多 年 平 均 降 水 量 6 8 . 9 a m , 多年 平 均 蒸 发 量 r i , 8 8 7 mm , 年 日照 时 数 3 , 1 1 i . 3 h,大 于 I O  ̄ C的 年 积 温
二 、水 量 平 衡 法 确 定 灌 溉 制 度 I . 作物 需 水 量 的计 算
风 速
『 t 照 时 数 参 考 作 物 蒸
发 拣 腾 肇
(I l l n l / d)
用 水 量 平 衡 法 确定 灌 溉 制 度 必 须 首 先 确 定 作 物 需 水 量 ,
.
月
一 4 5
R 一太阳净辐射 ,以所能蒸发的水 层深度计 ( mm/ d ) ;
E 一 干燥力 ( mm/ d ) 。 依 据 焉 耆 县 气 象 站及 农 业 试 验 站 资 料 ,利 用 修 正 的 彭曼 公 式可 计 算 出参 照 作 物 需 水 量 ,计 算 结果 见 表 1 。
3_灌溉用水量和灌溉用水流量

3 灌溉用水量和灌溉用水流量前面介绍了灌溉制度,但还有两个问题未解决。
(1)水库兴利调节需要用水过程,因此存在一个如何确定灌区灌溉用水量的问题。
(2)设计抽水站、引水闸等,应以用水流量为依据,因此还存在一个如何确定灌区灌溉用水流量的问题。
本节的任务就是讨论如何计算灌溉用水量和灌溉用水流量。
一、灌溉用水量(一)直接法直接利用各种作物的灌溉制度来计算。
一般以旬为时段来计算。
若有K种作物,则某时段的灌溉用水量为式中 Wi--第i时段灌区用水量;Mij--第i时段第 j种作物的灌水定额;Aj--第j 种作物的种植面积;η水--灌溉水利用系数;全生育期或全年用水量:直接法适用于小型灌区。
(二)间接法利用综合灌水定额来计算,综合灌水定额:是某一时段内各种作物灌水定额的面积加权平均值,称为该时段的综合灌水定额.式中α1、α2、α3、αn--各种作物的种植比(之和为1),mi,1、mi,2、mi,3、mi,n--第 i时段各种作物的灌水定额。
某时段的灌溉用水量:m综:1 它是衡量全灌区用水状况的一个综合指标;2 若全灌区种植比例相似,可用综合灌水定额方便地计算出某一局部的灌溉用水量;3 在供水水源有限的情况下,可用综合灌水定额计算保灌面积。
间接法适用于大中型灌区。
怎样估算农业灌溉用水量来源:文章作者:单志学录入时间:08-01-20 14:00:05 农业灌溉用水量是指为满足作物生长期总的需水要求,扣除天然降水供给的部分水量以外,通过各种水利设施补送给农田的水量。
农业灌溉用水是农业用水的主体,一般占农业用水量的90%以上。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灌溉用水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85%以上。
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源可分为地表水源和地下水源两种。
地表水源中又可区分为天然水资源(如水库湖泊水和河川径流)和复用水源(如电力工业冷却用水的退水和城市工业、生活污水)。
因此,农业灌溉用水的水源亦可分为一次水源和二次水源。
二次水源是指复用水源,一次水源时指出复用水源以外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可开采量。
灌溉制度的确定方法

灌溉制度 确定 旱作物灌溉 制度的确定 水稻的灌溉 制度确定
水量平衡法确定灌溉制度有两种方法: 1.列表法 2.图解法
水量平衡法确定旱作物的灌溉制度
农田水量平衡方程
旱作物的生育期任一时段内,土壤计划湿润层H内水量平衡表 示:
WT-W0=WT+P0+K+M+ET
WT、W0分别为时段末与时段初的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储水量 WT为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 P0为土壤计划湿润层内保存的有效降雨量 K为时段t内的地下水补给量,即K= kt ,k为t时段内平均每昼 夜地下水补给量 M为时段t内的灌溉水量 ET为时段t内的作物需水量,即ET=et, e为t时段作物需水强度
灌溉制度的 确定方法
灌溉制度
• 特定作物在一起的的气候、土壤、供水 等自然条件和一定的农业技术设施下, 为了获得高产或高效,实现节约用水, 所制定的适时适量的农田灌水方案。
灌溉制度包括: 灌水次数、每次的灌水日期、灌水定额和灌溉定额。
灌水定额(m):单位面积上的一次灌水量
灌溉定额(M):单位面积上各次灌水量之和
1根据群众丰产灌水经验确定作物灌溉制度。 2、根据灌溉试验资料制定灌溉制度
我国许多灌区设置了灌溉试验站,试验 项目一般包括作物需水量、灌溉制度、灌水 技术等。试验站积累的试验资料,是制定灌 溉制度的主要依据。但是,在选用试验资料 时,必须注意原试验的条件,不能一概照搬。 3、按灌溉模式确定最优灌溉方案 4、按水量平衡原理分析制定灌溉制度
在解决以上各种数据之后,可以进 行编程计算求得灌溉制度,也可以 用图解法进行灌溉制度的制定。
max-θ min)
水稻田灌溉制度确定
农田水利学2章2灌溉制度[全面]
![农田水利学2章2灌溉制度[全面]](https://img.taocdn.com/s3/m/7d9e54aa7c1cfad6195fa7d6.png)
3、有效降水量P0
(1)设计降水量 对当地多年降水资料进行频率分析,按25%、
50%、75%的降水保证率(指多年期间降水量能够 得到充分满足的机率,与"灌溉设计保证率"类似) 选定三个降水典型年,根据典型年中的降水量、 降水分布情况,设计不同保证率条件下的降水量 及其出现的时间。
3、有效降水量P0
m
Wmax
Wmin
667
H
(
' m
ax
' m
in
)
(三)水量平衡法资料的确定
1、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 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实施灌水时计划调节、 控制土壤水分状况的土层深度。 一般可取为作物的主要根系活动层,需根据当 地实际情况确定。与作物种类、品种、生育阶 段、土壤性质以及地下水埋深等因素有关。对 某一特定作物其深度随作物的生长而增加。
现蕾期 开花结铃期 吐絮期 0.4~0.6m 0.6~0.8m 0.6~0.8m
拔节期 孕穗期 抽穗期 灌浆期 0.4~0.5m 0.5~0.6m 0.6~0.8m 0.8m
2、土壤适宜含水量及上、下限的确定
土壤适宜含水量:最适宜作物生长的含水量,介于
θmax与θmin之间。
冬小麦、棉花和玉米各生育阶段要求的土壤适宜含水量
以作物需水规律和气象条件(特别是降 水)等作为主要依据,从当地具体条件出 发,针对不同水文年份,拟定湿润年(频 率为25%)、一般年(频率为50%)和中等 干旱年(频率为75%)及特旱年(频率为 95%)四种类型的灌溉制度。
(二)研究灌溉制度的意义 1)灌溉制度是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基础, 是已建成灌区编制和执行用水计划,合理用 水的重要依据。
'
(四)旱作物播前的灌水定额(M1)的确定
滴管工程灌溉制度如何计算

滴管工程灌溉制度如何计算一、计算滴管工程的规划用水量1. 确定灌溉面积:首先需要确定需要灌溉的农田面积,农田面积大小直接关系到滴管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2. 确定作物灌溉需水量:根据作物的生长期、生长阶段、地理环境等因素,确定作物每次灌溉所需的水量。
通常会根据作物类型和生长情况来推测灌溉需水量,如蔬菜类作物每次灌溉面积需要的水量为2-5毫米,果树类作物每次灌溉面积需要的水量可达到5-10毫米。
3. 计算规划用水量:通过以上两步可以得出每次灌溉所需水量,再根据农田规模和浇灌频率计算出滴管工程的规划用水量。
规划用水量是设计灌溉制度的重要参考依据,只有明确规划用水量,才能合理设计滴管工程的灌溉系统。
二、确定滴管工程的设计参数1. 确定滴灌管道的布设方式:根据农田的实际情况和作物的生长特点,确定滴灌管道的布设方式。
可以采用单面布设、双面布设、环形布设等多种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
2. 确定滴灌管的类型和规格:根据农田面积、作物需水量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滴灌管道类型和规格。
通常滴灌管道的材质有PE、PVC等,规格有16mm、20mm、25mm等,选择合适的管道是保证滴管工程正常运行的关键。
3. 确定滴头的数量和间距:根据作物的需水量和灌溉需求,确定滴头的数量和间距。
滴头数量多少和间距大小直接影响着灌溉的均匀性和效果,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确定。
4. 确定滴灌管道的坡度和流量:根据农田的地形和作物的需水量,确定滴灌管道的坡度和流量。
坡度太大或太小都会影响灌溉效果,流量的选择也应该根据作物需水量来确定。
三、滴管工程灌溉制度的计算方法1. 确定灌溉周期: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生长需水量,确定每次灌溉的周期。
一般夏季和旱季的灌溉频率较高,冬季和春季可以适当减少。
2. 确定灌溉时间:通过规划用水量和灌溉周期,确定每次灌溉的时间长度。
通常根据土壤保湿情况和作物需水量来确定灌溉时间,保证作物的充分灌溉。
3. 确定滴灌流量和时间:根据规划用水量、滴头数量和管道流量,计算出滴灌流量和时间。
灌溉制度参数计算exce

灌溉制度参数计算exce
在农业生产中,灌溉制度是一项重要的决策,可以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灌溉制度参数计算是为了确定正确的灌溉水量和灌溉频率,以满足作物的水分需求。
首先,计算灌溉制度的参数需要考虑土壤类型、作物种类、气象条件和土地利用情况等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通过实地调查和采集相关数据来获取。
然后,通过使用计算公式和模型,可以计算出灌溉制度的具体参数。
常见的灌溉制度参数包括灌溉深度、灌水频率和灌溉时间等。
灌溉深度是指每次灌溉时给予植物的水量,它取决于土壤的质地和作物的需水量。
灌水频率是指每天、每周或每月进行灌溉的次数,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阶段和气象条件来确定。
灌溉时间是指每次灌溉的持续时间,可以根据土壤的渗透性和作物的需水量来计算。
为了进行灌溉制度参数计算,可以使用Excel软件来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
首先,将采集到的数据录入Excel表格中,然后使用相关函数和公式来进行计算。
例如,可以使用SUM函数来计算每次灌溉的总水量,使用AVERAGE函数来计算平均灌水频率。
此外,还可以使用图表工具来可视化灌溉制度参数的变化趋势。
灌溉制度参数计算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合理的灌溉,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避免灌溉过量或不足造成的浪费和损失。
通过科学的计算和分析,农业生产者可以制定出适合不同作物和土壤条件的灌溉策略,提高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灌溉制度计算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

灌溉制度计算_建筑土木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目录1. 内容描述 (2)1.1 文档目的与背景 (2)1.2 灌溉制度计算的重要性 (3)1.3 文档组织结构 (4)2. 理论基础 (5)2.1 灌溉原理 (6)2.2 作物需水特性 (7)2.3 灌溉制度的类型 (8)3. 灌溉制度设计 (9)3.1 设计原则 (11)3.2 设计参数 (11)3.3 灌溉制度计算方法 (13)4. 设计实例 (14)4.1 地区案例分析 (15)4.2 设计流程 (17)4.3 计算实例 (18)5. 灌溉系统与管理 (19)5.1 灌溉系统类型 (19)5.2 灌溉管理系统 (21)5.3 灌溉制度管理的实践 (22)6. 灌溉制度的可持续性 (24)6.1 水资源管理 (25)6.2 环境保护 (26)6.3 可持续发展策略 (27)7. 结论与建议 (28)7.1 研究总结 (30)7.2 未来研究方向 (32)7.3 实践建议 (33)1. 内容描述本资料旨在提供一套全面的灌溉制度计算方法,针对建筑土木专业的工程科技工作者和研究者。
在水利工程、农业灌溉、城市绿化等领域的设计和运营中,灌溉制度的准确计算是确保水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
本资料涵盖了灌溉制度的原理、计算步骤、影响因素分析以及实际应用案例,为专业人士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具。
内容包括灌溉设计的国际标准、国家规范以及工程中常见的灌溉方式来提升灌溉制度计算的准确性。
通过本资料的学习,读者不仅能够掌握灌溉制度计算的理论知识,还能够运用到实际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中,为水资源的管理和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
针对建筑土木专业的学生和初学者,本资料也提供了灌溉制度的基础知识,帮助他们建立起专业的理论框架。
1.1 文档目的与背景本文档旨在探讨灌溉制度的计算方法及相关技术应用,为建筑土木工程中的灌溉系统设计提供专业资料支持。
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加速,合理高效的灌溉系统设计日益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灌溉制度的计算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规范》(GB50288-1999)规范,使用水量平衡图解法确定旱作物的灌溉制度。
a ET M K P W W W T t -+++=-00
式中 t W ——时段末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储水量(2
3
hm /m mm 或)
0W ——时段初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储水量(2
3hm /m mm 或)
T W ——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d hm /(m ([m m 2
3⋅或)
0P ——土壤计划湿润层内保存的有效降雨量(2
3hm /m mm 或)
K ——时段t 内的地下水补给量(2
3hm /m mm 或)
M ——时段t 内的灌溉水量(2
3hm /m mm 或)
ET ——时段t 内的作物需水量(2
3hm /m mm 或)
二、旱作物播前的灌水定额1M 计算。
一般可按下式计算: )(10000max 1θθ-=H M
式中:H ——计划湿润层深度(m )
max θ——允许最大土壤体积含水率(33m /m )
0θ——灌前计划湿润层深度内土壤平均体积含水率(33m /m )
根据所给资料,可以得到播前灌溉定额为
)m m (5.50%)50%5.50%75%5.50(4.01000)(10000max 1=⨯-⨯⨯⨯=-=θθH M
播前灌水的目的在于保证作物种子发芽和出苗所必需的土壤含水量。
通过查阅油菜的种植技术知油菜种子发芽时的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70%,因此在这里保证生育初期的土壤含水量为70%。
在播前灌水后,土壤的含水率为75%,考虑到蒸发损失及土壤较好的保水性,将播前灌水时间提前在生育初期5天进行,即播前灌水时间定为3月23日。
三、作物需水量ET 的计算:
使用“K 值法”计算,计算公式为:
KY ET =
式中:ET ——作物全生育期内的总需水量(2
3
hm /m mm 或)
Y ——作物单位面积产量(2
hm /kg )
K ——需水系数(kg /m 3)
则作物全生育期内的总需水量)mm (5406006.0=⨯==KY ET 。
按照需水模系数法进行分配得到作物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计算公式为 ET K ET i i =
式中:i ET 为某一生育阶段作物需水量;i K 为需水量模系数;ET 的意义同前。
各生育阶段的作物需水量计算结果如下表:
四、计算渗入土壤内的降雨量
各旬有效降雨量及逐旬有效降雨累积量如下表:
生育期内的地下水补给总量m m 60/m 403
==亩K ,近视认为地下水在生育期内均匀补给。
油菜的整个生育期是120天,则平均每天地下水补给量为40/120=0.333亩/m 3
=0.5mm 。
因而,全生育期内油菜地下水补给的累积值如下表:
六、计算计划湿润层允许的最小储水量min W 和最大储水量max W
根据公式1000%40%5.50min ⨯⨯⨯=H W 、
1000%75%5.50max ⨯⨯⨯=H W 计算。
计算结果如下表:
日期
28/3~6/5 7/5~28/5 29/5~6/6 7/6~20/6 21/6~9/7 10/7~25/7
计划湿润层深度(m )
0.4
0.5
0.6
计划湿润层允许的最小储水量min W (mm) 80.8
101
121.2
计划湿润层允许的最小储水量max W (mm)
151.5
189.375
227.25
七、计算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含水量T W
T W 的计算公式为:-
-=θ)(12H H W T
式中:1H 为计算时段初计划湿润层深度(mm );2H 为计算时段末计划湿润层深度(mm );
-
θ为(12H H -)深度内土层中的平均体积含水率(33m /m )。
由于各生育阶段计划湿润层增加的厚度均为0.1m ,因此。
)mm (08.581000%)40%5.50%75%5.50(1.0)(12=⨯⨯+⨯⨯=-=-
θH H W T
八、将计算成果整理得如下表:
九、用水量平衡图解法确定灌溉制度
根据计算及图解则可得出播前及生育期灌溉制度如下表。
油菜灌溉制度
二、喷灌系统规划设计一、基本资料的收集
基本资料已收集齐全,前面已述。
二、选择喷灌系统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