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法滋阴降火,引火归元方药

合集下载

【引火汤】

【引火汤】

【引火汤】引火汤一出处《疡医大全》组成:熟地(一两)元参(一两)白芥子(三钱)山茱萸(四钱)北五味(二钱)山药(四钱)茯苓(五钱)肉桂(二钱),水煎服。

方义:肾为水火之脏。

肾阴即元阴、真水;肾阳即元阳、真火。

足少阴肾经入肺、循喉咙,达舌根。

肾阴不足,虚火上炎,遂成咽喉疼痛之症。

本方之中,用熟地、玄参、山茱萸、山药等滋阴降火之药,再用肉桂、白芥子等引火归元,从而使阴虚之火引归肾宅,咽痛之症自然消失,故名「引火汤」。

主治:用于治疗阴虚所致的咽喉疼痛症。

有滋阴清热之效。

引火汤二出处陈士铎(清朝医学家)《辨证录》组成:熟地(三两)巴戟天(一两)茯苓(五钱)麦冬(一两)北五味(二钱)水煎服。

方义:方用熟地为君,大补其肾水,麦冬、五味为佐,重滋其肺余,金水相资,子母原有滂沱之乐,水旺足以制火矣。

又加入巴戟之温,则水火既济,水趋下,而火已有不得不随之势,更增之茯苓之前导,则水火同趋,而共安于肾宫,不啻有琴瑟之和谐矣,何必用桂附大热之药以引火归源乎。

夫桂附为引火归源之圣药,胡为弃而不用,不知此等之病,因水之不足,而火乃沸腾,今补水而仍用大热之药,虽曰引火于一时,毕竟耗水于日后,予所以不用桂附而用巴戟天,取其能引火而又能补水,则肾中无干燥之虞,而咽喉有清肃之益,此巴戟天所以胜桂附也。

主治:人有咽喉肿痛,日轻夜重,喉间亦长成蛾,宛如阳症,但不甚痛,而咽喉之际自觉一线干燥之至,饮水咽之少快,至水入腹,而腹又不安,吐涎如水甚多,将涎投入清水中,实时散化为水。

人以为此喉痛而生蛾也,亦用泻火之药,不特杳无一验,且反增其重。

亦有勺水不能下咽者,盖此症为阴蛾也。

阴蛾则日轻而夜重,若阳蛾则日重而夜轻矣。

斯少阴肾火,下无可藏之地,直奔而上炎于咽喉也。

治法宜大补肾水,而加入补火之味,以引火归藏。

后世多用陈士铎的,加减配伍进行治疗,其中李可老最为出名。

引火汤,顾名思义,就是引火归元,把身体上面的虚火引下来。

引到哪里去呢?引到肾里面藏着。

引火归元引火汤

引火归元引火汤

引火归元引火汤引火归元引火汤是一道古老而传统的中药汤剂,自古以来在中医药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它是由多种中草药熬制而成的,拥有独特的药性和功效。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引火归元引火汤的方剂、药材选择、制作方法以及主要功效。

一、方剂介绍引火归元引火汤,又称八味归中汤,是由北宋医家张仲景创制的经典方剂,收录于《伤寒杂病论》一书中。

它主要针对中焦虚寒的病症,具有温中散寒、调理脾胃的作用。

方剂中的药材组合经过严谨的搭配,相互协同,达到了理想的疗效。

二、药材选择1. 茯苓: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水肿、脾胃虚弱等症状。

2. 陈皮:能够行气和胃、燥湿化痰,适用于胸腹胀闷、食欲不振等症状。

3. 苍术:有健脾除湿、益气养血的功效,可以改善脾胃功能不良、气血不足等问题。

4. 泽泻:具有利水渗湿、消肿通淋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水肿、淋证等病症。

5. 干姜:能够温中止呕、散寒,适用于胃寒呕吐、腹部冷痛等症状。

6. 白术:具有健脾益胃、除湿利水的功效,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寒、久泻等疾病。

7. 甘草:能够调和其他药材的药性,同时也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

8. 大枣:能够补中益气、养血安神,适用于脾胃虚弱、失眠等症状。

三、制作方法1. 将上述药材洗净,加入适量清水浸泡30分钟。

2. 煮沸后,改为小火煎煮2小时。

3. 过滤药渣,取汤液倒入碗中,待其稍微降温后饮用。

四、主要功效引火归元引火汤是一款温中散寒的中药汤剂,具有以下主要功效:1. 温中散寒:引火归元引火汤能够温暖脾胃,散寒祛寒,改善脾胃虚寒导致的消化功能失调等问题。

2. 调理脾胃:该汤剂能够促进脾胃的功能,增强脾胃运化能力,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舌苔淡白等症状。

3. 去湿胀:引火归元引火汤中的一些药材具有利水渗湿的功效,可以减轻水肿、胸腹胀闷等症状。

4. 补益气血:该汤剂中的一些药材具有补益气血的作用,可以改善气血不足引起的疲乏、失眠等问题。

五、注意事项1. 本汤剂适用于中焦虚寒的病症,对于其他类型的病症可能不适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滋阴降火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滋阴降火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滋阴降火汤《中医治法与方剂》滋阴降火汤(《审视瑶函》)【组成】熟地黄10g 当归10g 白芍药15g 川芎6g 生地黄30g 麦冬15g 知母10g 黄柏10g 黄芩10g 柴胡10g 甘草10g 【用法】水煎服。

【主治】阴虚火旺,萤星满目。

兼见舌红少苔,脉象细数。

【证析】此证是因肾水亏损,与津并行三焦之阳气失去阴津相济,化热上炎,攻冲于眼,眼底血络郁滞,从而反映眼前常见金星点点,犹如萤火之光。

何以知道此属阴虚?从舌红苔少,脉象细数知之。

其基本病理是:肾阴亏损→阴不济阳,虚火内生→上冲眼底,血络瘀阻→萤星满目。

【病机】阴虚火炎,血郁眼底。

【治法】壮水制火,凉血活血法。

【方义】阴虚火旺,法当壮水制火,双管齐下,才能令其阴平阳秘。

本方重用生地黄滋补肾水,是令阴津不虚。

但若仅用生地黄滋阴,则一木难支大厦,何况肾虽主水,所主之水却由肺脾输送而来,肾阴既亏,肺胃阴津也就随之亦虚,故以麦冬为辅,补充肺胃阴津,亦即所谓欲补肾水,当先滋其水源之义。

再辅以熟地黄滋阴补血,填精补髓,是使肝血不虚,则目得血养;髓海不虚,则元神得养。

三药滋肾水之虚,肝血之损,精髓之亏,而滋阴之法备矣!《灵枢·终始》谓:“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

”指出阴虚阳盛,治宜补泻同施。

此证若只滋阴而不降火,不仅难制鸱张之热,热盛继续伤阴,阴津亦难得充。

故用黄芩、知母、黄柏清泻肺胃肝肾之三焦郁热。

滋阴与清热并举,一补不足,一泻有余,则阴不虚,阳不亢,而阴平阳秘矣!血郁眼底,又当凉血散血。

生地黄有凉血之功,当归、川芎有活血作用,凉散并行,则眼底血热、血瘀病变可解。

佐柴胡疏肝理气,是使气不再郁而化热;白芍、甘草柔肝缓急,是令脉络舒张,以利血行,虽非主药,却不可少。

此方展示了补阴津不足、泻阳热有余、疏肝气之郁、缓脉络之急、通脉络之滞的配方法度,构思较为全面。

若欲增强滋阴作用可加玄参、石斛;增强凉血作用可加牡丹皮、地榆;増强活血力量可加桃仁、红花;增强舒缓脉络力量可加地龙、葛根。

滋阴降火方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滋阴降火方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滋阴降火方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说起滋阴降火方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它是什么,这也很正常,毕竟滋阴降火方主要是用来治病的,在平时的生活中出现的不多。

下面我们就为大家简单
说起滋阴降火方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它是什么,这也很正常,毕竟滋阴降火方主要是用来治病的,在平时的生活中出现的不多。

下面我们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处方】南沙参15克,北沙参15元,元参15克,丹皮9克,石斛12克,山萸肉9克,枸杞子9克,锦灯笼9克,花粉15克,黄芪9克,金莲花12克,马蔺子9克。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

主脾肾阴虚,虚火上炎。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赵炳南方
看完上面这篇文章,现在大家知道滋阴降火方了吧。

滋阴降火方的药用价值也是很高的。

生活常识分享。

清代医家一个妙方!专治上热下寒,阴虚火旺,肾精亏虚!果断收藏

清代医家一个妙方!专治上热下寒,阴虚火旺,肾精亏虚!果断收藏

清代医家一个妙方!专治上热下寒,阴虚火旺,肾精亏虚!果断收藏一位大叔说自己的夜生活太多,为了应酬经常宵夜,泡吧,唱KTV,还说年轻的时候房事比较多,有些纵欲。

现在快五十了,身体很糟糕,一天比一天差。

现在最让人头疼的症状是人很消瘦,什么补品都吃了就是不长肉,特别容易上火,隔三差五就会上火,这个上火把他折腾死了,上火严重到吃一口油条也会上火,吃几粒油炸花生米也会上火,吃点烧烤也会上火,吃一个鸡翅肯定会上火,一上火就表现为口腔溃疡。

为此他吃了很多清火的药,一点用都没有,上火的次数反而越来越多。

搞得他现在外出应酬啥都不敢吃,朋友说他矫情,严重影响他交际。

更让他烦恼的是,上火就上火吧,可是除了夏天,其他季节他还手脚冰凉。

还有一个比较难以启齿的问题,就是夫妻生活越来越不行了,时间越来越短,但欲望又挺多。

还有,照理说,有正常房事的人应该不会遗精,可是他一个月还要遗精一两次,更让他不解的是,前一天刚刚完事,第二天还遗精。

频繁上火,手脚冰凉,时间短,遗精,这么多问题,是不是要吃很多药?其实不用,这四个症状看似风牛马不相及,其实都是一个原因引起的,一个方子就可以搞定,这叫异病同治。

首先大叔熬夜,熬夜会伤什么呢?五脏六腑都伤,但最伤什么呢?伤肝伤肾。

白天养阳,晚上养阴,熬夜最伤肾阴,最伤肾精。

大叔还说自己纵欲,纵欲伤什么?纵欲最伤肾,封藏在肾里面的精华会一点一滴从纵欲中流走。

熬夜与纵欲,会榨干一个人的精血,就像放在油锅里煎炸的黄花鱼一样,人最后就会变得干瘦干瘦的。

大叔说,他从小就瘦,瘦人多虚火,虚火也会消耗精血,精血没了怎么胖得起来呢?本来就瘦了,他还熬夜与纵欲,那就虚火更多了,消耗的精血更多了,人自然也更瘦了。

大叔为什么老上火呢?动不动就口腔溃疡呢?这是虚火!不是实火!所以用清热解毒的药是不可以治根的。

是哪里的虚火呢?是肾里面的虚火!首先是肾精亏虚了,肾阴不足了,肾里面有两股力量,一个是阴,一个是阳,阴不足了,那么阳就相对多了,多出来的阳就会躁动,就会到处乱走,火性上炎,自然会走到头面部,表现出来的就是各种上火的症状。

治疗阴虚火旺的方剂

治疗阴虚火旺的方剂

治疗阴虚火旺的方剂
1,滋肾凉血汤
处方:枸杞子1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茜草10克,阿胶10克,女贞子10克,旱莲草10克,生地15克,玄参12克,乌贼骨12克,郁金6克,青皮6克。

功能主治:滋肾凉血,理气化痰。

主肺气不足或阴虚火旺.
2当归六黄汤
处方:当归9g、生地黄9g、黄芩9g、黄柏9g、黄连9g、熟地黄9g、黄芪18g,具有滋阴泻火,固表止汗之功效。

主治因阴虚火旺。

、3滋阴清热汤
处方:当归30g、生地黄60g、熟地黄30g、黄柏30g、黄芩30g、黄连15g、大黄5g、栀子20g 芦根30g 青蒿15g 鳖甲30g 玄参20g 龙胆草20 干姜10 炒鸡内金10
功能主治:阴虚火旺、炒热盗汗、手足心热、阳强易举、滑精早泄、夜梦苹繁、心肾不交。

4黄连阿胶汤
处方:黄连四两(12g)、黄芩二两(6g)、芍药二两(6g)、鸡子黄二枚、阿胶三两(9g)
5知柏地黄汤
处方:山药30g,丹皮20g,白茯苓20g,山茱萸肉25g,泽泻20g,黄柏(盐水炒)20g,熟地黄(蒸捣)50g,知母(盐水炒)20g。

引火归元汤方剂是什么

引火归元汤方剂是什么

引火归元汤方剂是什么
引火归元汤是中医专家的经验方,由黄柏、知母、肉桂、金樱子等组成,功效为引火归元(抑制肾脏的火邪上升),滋肾固精。

1.药物组成:黄柏、知母、肉桂、鹿角霜、炙龟板、炙刺猬皮、金樱子、紫花地丁、煅龙骨、煅牡蛎、苦参、芡实、莲子须、乌药、益智仁、生蒲黄。

2.功效:引火归元,滋肾固精。

所谓引火归元,意为通过适当的温补助阳的方法来治疗阴虚阳亢(阴液亏虚、阳气亢盛),方中运用肉桂、鹿角霜等来温补肾阳,使肾阴在肾阳得帮助下得以恢复。

所谓滋肾固精,是通过炙龟板、山茱萸等来滋肾阴。

肾主藏精,肾阴得以滋补那么肾精得以固摄。

该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不可自行用药。

一张方子,引火归元,治上热下寒,把火引下来!

一张方子,引火归元,治上热下寒,把火引下来!

一张方子,引火归元,治上热下寒,把火引下来!今天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张梦侬老前辈的一张验方。

张老生前是河北中医学院的老前辈。

已经离世40多年了。

方子如下——肉桂末1.5克,细辛2克,熟地黄,山药,玄参各15克,山萸肉,泽泻,丹皮,茯苓,熟附片,车前子,牛膝各10克。

用开水泡1小时,慢火熬两小时,所得药汁分两天四次服用。

连用10剂为一个疗程。

若服药5到7剂症状消失,就可以停药。

这配伍治的是上热下寒。

上头咽炎、口腔溃疡顽固不愈,下面手脚冰凉,畏寒怕冷。

讲一个简单的案例。

当时是一九六八年的秋天,有一次,张梦侬老前辈治疗一个33岁男性患者。

刚开始是咽喉有异物感,不知道什么东西“卡”在里头了。

连吞咽一口唾沫,都觉得难受。

持续了有一年后病情加重,咽喉开始疼痛,口舌出现口腔溃疡,此起彼伏。

还感觉手脚,特别是双脚凉,怕冷。

久治无果后,求治张梦侬老师。

张师一看,发现患者脉象沉缓,就用了上头的配伍。

结果,五剂药下去,患者诸证悉平。

后原方改成丸剂,继续投用调治,病情始终控制得很好,未曾复发。

其实患者是典型的上热下寒。

上热是指咽喉疼痛,口舌生疮,貌似上火。

下寒是指手脚发凉、脉象沉缓,一派虚寒。

之所以形成冰火两重天的状态,和患者肾阳不足、下焦虚寒有直接关系。

肾阳不足,阴寒太盛,逼迫浮阳上行,引起头面有火。

但实际上,根源在于下焦有寒。

四肢不温、脉沉缓,都是元阳不足的表现。

这个状态在生活中有很多。

有些人就说为什么体寒,却还爱上火。

就要考虑是不是阳虚寒盛,引起的虚阳上浮。

辨证标准的关键是看舌脉。

脉象沉缓、沉细,上了再大的“火”,也要考虑从温补阳气、调和阴阳入手。

这个辨证过程,是十分严谨和仔细的。

不能一有咽炎症状,同时脚还不热乎,就怀疑自己上热下寒。

张梦侬老用的方药里头,就是在有意地温补下焦,改善虚寒之态。

其中,熟地、山萸肉、山药、泽泻、丹皮、茯苓、肉桂、附片,是模仿金匮肾气丸之意,在补益肾精肾阳。

特别是肉桂和附片,可以大补元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散在或成簇分布,迅速破溃后形成浅溃疡,上面覆盖有 黄白色膜样渗出物,绕以红晕。多见于齿龈、舌、唇内、 及颊黏膜等处,有时累及上腭及咽部。口角、唇周也常发 生。
多伴有发热,可高达40℃,局部疼痛、流涎、拒食等, 颌下淋巴结肿大 。
• 溃疡性口炎: • 主要致病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绿脓
病因病机
风热邪毒
内乘脾胃
恣食肥甘煎炸
心脾积热
熏灼口舌 口疮
素体阴虚 热病伤阴 久病久泻
阴液不足 水不制火
病位:心脾胃肾。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 舌本,胃经络齿龈。
诊断
1.诊断要点: 症状:口腔内(齿龈、舌体、上额,两颊)溃 疡,大小不等,
+疼痛流涎 +或伴常。
辨证论治
二、治疗原则 实证:清热解毒,泻心脾积热;但 注意区分心火或脾热。 虚证:滋阴降火,引火归元。 注意配合外治疗法。
辨证论治
三、分型论治 (1)风热乘脾 症状:口颊、上颚、齿龈、口角溃烂为主,甚至满口糜烂 +红(周围欣红)+疼(疼痛拒食)+发热恶风、便秘、 尿黄+舌质红、苔薄黄。 治法:疏风散火,清热解毒 方药:银翘散加减。 若脾胃热盛明显:选用凉膈散加减(凉膈硝黄栀子翘,黄 芩甘草薄荷饶,再加竹叶调蜂蜜,中焦燥实服之消)
杆菌、大肠杆菌等。
• 症状:口腔黏膜充血水肿,随后发生大小不等的糜烂和溃疡 ,可融合成片。上有较厚的纤维素性炎症渗出物形成的假膜 ,常呈灰白色,边界清楚。局部疼痛,流涎、拒食、烦躁、 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
• 检查:假膜涂片可见大量细菌; •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分类百分比增高。
THANKS
谢谢大家!
(2)心火上炎 症状:舌上、舌边溃疡,色赤、疼痛+心经热象(心烦不 安、口干欲饮、小便短黄)+舌尖红 治法:清心凉血,泻热解毒 方药:泻心导赤散加减(黄连、生地、竹叶、通草、甘草)
口渴甚者,加石膏、天花粉清热生津;大便秘结者,加生 大黄、玄明粉通腹泻火。
五倍子泻心汤:(五倍子、黄芩、黄连、薄荷、大黄), 内服或漱口。
(3)虚火上炎
症状:口腔溃烂周围色不红或微红,疼痛不甚,反复发作 或迁延难愈+阴虚表现(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和或 花剥)
治法:滋阴降火,引火归元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肉桂
加减:心阴不足者,麦冬、五味子养心安神;
脾阴不足者,石斛、沙参运脾生津。
其他疗法
外治法 (1)冰硼散 (2)蛋黄油
西医知识
疱疹性口炎: 本病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在口腔粘膜上出现水泡,
中医儿科学
第八节 口疮
概述
一、定义:齿龈、舌体、上额,两颊等 处出现黄白色溃疡,疼痛流涎或伴有发 热为特征。
若满口糜烂,色红作痛,称为口糜; 溃疡只发生在口疮两侧,称为燕口 疮。
概述

发病季节:一年四季。

发病年龄:2-4岁多见。

预后:良好。若体质虚弱,口疮可反复出
愈。
现,迁延难

西医学的疱疹性口炎、溃疡性口炎可参照本节治疗。
2.鉴别诊断
鹅口疮:又称雪口疮,口腔、 舌面满布白屑(白色乳状物), 一般疼痛不明显。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八纲辨证结合脏腑辨证 1.辨虚实: 实证:起病急,病程短,溃疡疼痛重,局部灼 热者,色红者。 虚证:反之 2.辨脏腑:从溃疡发生部位辨别所属脏腑。 舌上、舌边溃疡者多属心; 口颊、上颚、齿龈、口角溃烂者,多属脾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