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篇之桥梁-中国桥梁令世界惊叹
赞美中国桥梁的句子

赞美中国桥梁的句子一、中国桥梁的伟大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国家,拥有许多令人赞叹的桥梁。
这些桥梁不仅令人叹为观止,更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勇气。
以下是我对中国桥梁的赞美:二、千年古桥的魅力中国有许多千年古桥,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了人们的记忆。
例如,梁山泊古桥位于山东省济宁市,是一座典型的石拱桥。
这座桥建于唐朝,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它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构造稳固,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杰作之一。
三、现代化的大型桥梁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大型桥梁也在不断涌现。
例如,港珠澳大桥是中国目前最长的跨海大桥,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
这座桥的建设技术复杂,充分展示了中国在桥梁工程领域的强大实力。
它不仅改善了交通,也促进了三地经济的发展。
四、桥梁与文化的融合中国的桥梁不仅是交通的枢纽,更是文化的象征。
例如,蓬莱大桥是中国著名的文化景点之一,它位于山东烟台市,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仙境之一。
这座桥的建筑风格独特,与周围的山水景色相得益彰,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它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五、桥梁的创新设计中国的桥梁设计一直走在世界的前沿。
例如,杭州湾跨海大桥采用了钢箱梁斜拉桥结构,是世界上首座采用这种结构的跨海大桥。
它的建设不仅解决了杭州湾两岸的交通难题,还成为了中国桥梁设计的标志性作品之一。
这种创新的设计不仅提高了桥梁的承载能力,也展示了中国工程师的智慧和创造力。
六、桥梁的建设成就中国在桥梁建设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
例如,长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公铁两用桥,也是世界上第四长的公铁两用桥。
它的建设标志着中国桥梁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不仅解决了长江两岸的交通问题,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这座桥是中国工程师智慧和勇气的结晶,也是中国桥梁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七、桥梁的保护与传承中国的桥梁不仅要建设好,还要保护好。
例如,文笔桥是中国著名的古桥之一,位于福建福州市。
中国最长10座大桥

中国最长10座大桥自古以来中国人一直对桥情有独钟,而放眼世界,中国桥梁也是榜上有名,想了解更多关于中国大桥的事情么?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资料:全球十座最长的大桥!中国也有桥梁入选!1.世界最长悬索桥:明石海峡大桥,日本神户主跨:6532英尺(1991米)在建起这座钢铁巨兽之前,明石海峡的来往船只经常遭遇风暴而沉没,然而建造这座每天车流量达到23万的大桥并非易事,地震、台风、潮汐流在这里时有发生。
该桥竣工于1998年,中跨距达到了213英尺(65米),全长12831英尺(3991米),与金门大桥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游客们可以登上桥塔欣赏景色。
2.世界最长屋桥:克雷默桥,德国艾福特主跨:259英尺(79米)克雷默桥,又叫商贩桥,这座童话般的桥如伦敦桥和意大利老桥一样成为了欧洲历史的缩影。
起初这座横跨布雷斯拓河的木桥几遭火灾荼毒,最终于1325年建成一座石桥,桥上原有62座砖木小屋,时至今日桥上大多是工匠和古董店,共32间。
这座桥启发了无数人,西班牙萨拉戈萨的水之桥就是受此影响建造的。
3.世界最长湖桥:庞恰特雷恩湖堤道,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全长:23.87英里(38.4公里)由于中国青岛建设的一条全长25.84英里的高速隧道桥,这座湖堤道在吉尼斯世界纪录中降了级,但该桥的拥护者们认为青岛桥实际仅有16.1英里,于是吉尼斯不得不给这座桥冠上新的纪录——世界最长水上桥。
不管如何,需要飞驰半个小时才能通过的桥,可想而知有多长。
4.世界最长悬桥:穿越悬桥,马来西亚吉隆坡全长:1509英尺(459米)位于马来西亚丛林深处的悬桥,带给旅客无与伦比的视觉体验和惊险刺激,只需1.5美元(人民币9元),游客们就可以踏上这座高出地面160英尺(49米)悠悠荡荡的悬索桥,像猿猴一样穿梭于百年老树之间,欣赏当地的动植物景观。
5.世界最长浮桥:长青点浮桥。
美国西雅图全长:7580英尺(5358米)长青点浮桥于20世纪60年代竣工,沿着西雅图到华盛顿520号高速公路一直朝东面开,就会经过华盛顿湖上这座有33个足球场那么大的浮桥。
中国桥梁的世界之最

中国桥梁得世界之最一、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大石桥,就是位于中国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洨河上得一座石拱桥,设计者就是隋代杰出得工匠李春[1],建造于大业六年(610年)。
赵州桥就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完好得大跨度单孔敞肩坦弧石拱桥。
1/4弧桥券得圆心角、仰角、5扁平率与弧跨比赵州桥就是单孔敞肩坦弧石拱桥,桥长50.82米,宽9米,南北向横跨洨河之上,桥面分三道,中道行车,左右二道行人。
大桥券上方左右各有两个小空撞券[2]。
大桥圆弧拱跨度37.47米,圆弧拱得半径为27.7米[3],圆弧拱得高度为7.23米,扁平率(拱高/跨度之半)为0、38(高宽比为 7、23/37、47 =0、19),远低于半圆拱。
实际上赵州桥圆弧段得圆心角只有84°,略小于1/4圆周,基本上就是一座1/4圆拱桥(坦弧圆拱桥),桥拱得仰角为42°(近45°)[1]。
1/4圆拱桥得弧长与跨度比为π/(2√2)=1、1,半圆弧拱桥得弧长与跨度比为π/2=1、57,在同等跨度得情况下,1/4弧拱桥得弧长,比半圆弧拱桥得弧长,短少43%。
因此赵州桥桥身所用石料,要比同跨度得半圆拱桥节省40%以上,既减轻桥身得自重与应力,又使桥面坡度比较平坦,便利桥上得交通。
由于赵州桥圆弧拱得跨度大,圆弧拱仍然够高,水上船只来往通过非常方便。
李春能在1300多年前得隋代意识到大跨度拱桥并不就是非半圆拱不可,从而建成这种跨度大、扁平率低得单孔1/4圆拱桥梁结构,就是建筑史上一个可贵得创造。
赵州桥得桥券,就是由4层28道弧形石砌券并排而成,与一些汉代石桥采用得纵连砌券法不同。
每道弧形石砌券,宽约35厘米。
砌弧形石券得长方形石块,长度在70厘米至109厘米不等。
两石块之间由两组腰铁栓牢。
为避免28道并排得弧形石砌券相互分离,李春特意设计每道弧形石砌券在桥得两头略大,逐渐向桥拱中心略微收小。
结果使桥面在两头略宽约9米,桥心略窄约8.5米,相差0.5米。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说起桥梁,相信大家都不陌生。
桥梁是连接两岸的重要通道,它不仅承载着人们的出行需求,还承载着国家的发展梦想。
从古至今,我国桥梁工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我国桥梁工程的发展历程,感受一下那些震撼人心的瞬间。
二、古代桥梁1. 木桥时代在远古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铁器,只能用木头搭建桥梁。
那时候的桥梁,大多是横跨河流、峡谷等地形的简单木板桥。
虽然这种木桥结构简单,但它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象征,见证了人类智慧的结晶。
2. 石拱桥时代随着铁器的出现,人们开始用石头建造桥梁。
石拱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一大创新。
石拱桥的结构稳定,承重能力强,使用寿命长。
在我国,著名的石拱桥有赵州桥、洛阳桥等。
这些石拱桥不仅是古代交通的重要设施,还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瑰宝。
三、现代桥梁1. 钢铁巨龙——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大型钢铁桥梁。
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桥梁工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武汉长江大桥全长约1670米,主桥跨度长达167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钢桁梁悬索桥。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不仅解决了长江流域的交通问题,还为我国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 世界奇迹——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是我国一座跨越伶仃洋的超大型跨海工程。
这座大桥全长约55公里,包括海底隧道、沉管隧道、斜拉桥等多种建筑形式。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展示了我国桥梁工程技术的最高水平。
这座世界奇迹,不仅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枢纽,更是中华民族自信的象征。
四、未来桥梁1. 智能桥梁——雄安新区白洋淀大桥雄安新区白洋淀大桥是一座智能化的桥梁工程。
这座大桥采用了世界上先进的无人驾驶技术,可以实现自动驾驶、自动控制等功能。
雄安新区白洋淀大桥的建设,将为雄安新区的交通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也将为我国桥梁工程技术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世界十大桥梁排名介绍

世界十大桥梁排名介绍
世界上有许多令人惊叹的桥梁,以下是世界十大桥梁排名的介绍:
1. 长江大桥 - 位于中国武汉,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和铁路双用
桥梁,全长13.5公里。
2. 富尔顿大桥 - 也被称为布鲁克林大桥,是美国纽约市的地标
性建筑,连接曼哈顿和布鲁克林,总长1.8公里。
3. 锁桥 - 位于法国巴黎塞纳河上,是享有盛誉的古老桥梁之一,也是巴黎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4. 首尔汉江大桥 - 位于韩国首尔的汉江上,是一座现代化的斜
拉桥,是该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5. 迈阿密海湾大桥 - 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是世界上最
长的跨海公路桥,全长11公里。
6. 圣弗朗西斯德阿桥 - 位于美国旧金山,是世界上最具标志性
的悬索桥之一,连接旧金山市中心与加利福尼亚州。
7. 马尔姆大桥 - 位于瑞典马尔姆和丹麦哥本哈根之间的厄勒海
峡上,是一座铁路和公路双用的桁架桥。
8. 开普敦大桥 - 位于南非开普敦的布利泰河上,是非洲最长的
斜拉桥,也是该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
9. 悉尼海港大桥 - 是澳大利亚悉尼的地标性建筑,连接市中心
和北岸,以其壮丽的设计和桁架结构而闻名。
10. 江苏盐城大桥 - 位于中国江苏盐城,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
大桥之一,全长约26.9公里。
这些桥梁以其设计、壮丽的结构和重要的交通作用而受到赞誉,并吸引了许多游客的参观。
中国桥梁的观后感

中国桥梁的观后感当谈到中国,人们常常会想到长城、故宫等具有悠久历史的建筑。
然而,在现代化建设中,中国的桥梁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桥梁不仅是交通便捷的重要枢纽,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与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在我看来,中国桥梁的设计与建设,不仅仅是一种工程建设,更是一种艺术创造。
中国拥有众多的著名桥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著名的苏州园林中的拱桥。
拱桥的设计采用了中国古代的工艺与文化元素,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精湛的木工技艺使得这些桥梁在经历百年风雨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遗产。
除了传统桥梁,中国也在现代桥梁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我曾有幸亲眼目睹中国最长的海大桥——青岛海大桥的壮丽景象。
这座横跨海峡的大桥之所以如此令人惊叹,不仅仅在于其巨大的规模,更在于其高度和创新的设计。
青岛海大桥以其优美的造型和雄伟的气势,成为中国海洋工程建设的重要代表。
中国桥梁的设计之美也体现在富有创意的公路桥梁上。
例如,位于湖南省的张家界玻璃桥,以其透明的材料和壮观的景观吸引了许多游客。
这座桥承载了人们跨越山谷的愿望,同时也让人们领略到中国大自然的壮美。
除了美丽的设计,中国的桥梁建设也展现出了中国工程师的智慧与技术实力。
例如,在长江上修建的长江大桥,不仅仅是一座跨江桥梁,更是中国工程界的骄傲。
大桥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地理条件,还要克服河流的洪水和大型船只的通过等问题。
中国工程师通过多年的研究和努力,成功地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在我看来,中国桥梁的建设与设计是一种融合了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综合体。
在每一座桥梁的背后,都有无数工程师和建筑师的辛勤付出。
他们挑战重重困难,为这些桥梁赋予了生命和灵魂。
无论是传统的拱桥还是现代的高速公路桥,每座桥梁都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中国桥梁的建设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也为人们提供了欣赏美的机会。
当我站在一座桥梁上,眺望远方的风景,我感受到了中国工程师的聪明才智和努力奋斗。
我相信,未来中国桥梁的建设会更加壮丽,让世界惊叹。
中国著名桥梁介绍

中国著名桥梁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因此也留下了许多著名的历史遗迹。
其中,桥梁作为交通工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今天,我们将一步步介绍中国著名的桥梁。
第一步:介绍盘洲大桥。
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盘洲大桥是中国首座海底大桥,也是国内首个采用压实碾压法施工的大跨度海底隧道。
其总长约11.8公里,可承载风速达到14级的热带风暴。
第二步:介绍苏通长江大桥。
苏通长江大桥是连接江苏省南京市和江苏省苏州市的一座跨越长江的桥梁,是全球最长的公路和铁路两用斜拉桥。
苏通长江大桥投资30亿美元,建设了6个车道,还有4个铁路线通行,建筑高度235米,设计寿命100年。
第三步:介绍青岛海湾大桥。
青岛海湾大桥是中国海湾跨海大桥中跨度最大的一座,连接了青岛市的黄岛区和即墨区。
它的全长达41.58公里,建筑高度最高处达到了223米。
同时,它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座通过海峡连接的跨海大桥。
第四步:介绍丹阳钱江大桥。
钱江潮白沟大桥是一座铁路和公路跨越钱塘江的悬索桥,位于浙江省临安市。
这座桥梁的总长度为35.673公里,其中铁路长度为32.856公里,公路长度为2.817公里。
它的设计寿命为100年。
第五步:介绍三峡大桥。
三峡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两层铁路跨越桥梁,它跨越了长江三峡段的湖北宜昌市和湖南常德市。
三峡大桥全长近9公里,其中两层铁路长为4750米,设计寿命为100年。
总之,中国拥有许多世界闻名的桥梁,这些桥梁大多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代表着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的智慧。
这些桥梁不仅是科技和工程技术的杰作,更为人们出行带来了便利,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先进的技术和建筑的神奇。
中国桥梁纪录片观后感

中国桥梁纪录片观后感《中国桥梁纪录片观后感》近日,我观看了一部引人入胜的纪录片,题为《中国桥梁》。
这部纪录片通过深入而生动的叙述,向观众们展示了中国近几十年来在桥梁建设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如今,我愿意在此分享一下我的观后感。
首先,这部纪录片深情而真实地展示了中国在桥梁建设方面的迅猛发展。
在许多桥梁项目中,我们见证了中国工程师的无畏精神和创新能力。
他们敢于面对各种挑战,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创造出一座座壮丽的桥梁。
这些桥梁不仅仅是实用的建筑物,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工程技术的杰作。
其次,这部纪录片详细描绘了中国桥梁的独特设计和建造过程。
我们可以看到,每座桥梁背后都蕴藏着无数的技术难题和艰辛的努力。
工程师们必须克服地质条件、水流情况、气候变化和人工操作等多种挑战,才能成功建造一座令人瞩目的桥梁。
这些信息使我深刻认识到,桥梁建设需要团队合作、智慧和技术的结合,是一个综合性高强度的工程。
同时,这部纪录片也让我意识到桥梁的重要性以及对社会的巨大影响。
桥梁不仅在功能上连接了分离的地区,也加强了经济和文化交流。
无论是大城市的高速公路桥梁,还是连接山区村庄的小桥梁,都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桥梁的建设不仅改善了人们的出行条件,也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更为重要的是,这部纪录片突出了中国工程师团队的聪明才智和创新能力。
无论是隧道桥梁还是高架桥梁,中国工程师都能够以独特的方式利用当地资源和技术条件,创造出更加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桥梁。
他们通过改进设计、引入新材料、采用先进技术等方式,使得中国的桥梁不断刷新着世界纪录。
这也让我对中国的科技实力和工程技术发展充满信心。
最后,这部纪录片还向我展示了中国桥梁建设的未来前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中国桥梁建设正日趋成熟和完善。
未来,中国将继续致力于桥梁技术的创新和改进,打造更多的标志性桥梁,提升国家的形象和影响力。
这对于中国来说,不仅仅是一种工程建设,更是一种国家软实力的展示和对世界贡献的体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桥梁令世界惊叹《中国交通报》2009.70.13苏通长江公路大桥。
2008年金塘大桥海上架梁。
上世纪50年代武汉长江大桥工地。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
翻开60年前的地图,您会发现长达6000多公里的长江江面上,几千年来从未建过一座桥梁。
长江切断了纵贯南北的铁路、公路运输,火车、汽车、行人都只能通过轮渡过江,交通十分不便。
在这条江上架起一座大桥,是千百年来中国人世世代代的梦想。
清末,邮传部开始拟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计划;1919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也提出“以桥或隧道联络武昌、汉口、汉阳为一市”的具体设想;1936年茅以升也曾着手武汉长江大桥的规划。
无奈由于多年的战乱,修建计划一直得不到实施。
新中国的成立,让中华民族几代人为之奋斗的这个梦成为了现实。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在当时苏联专家的指导下建成通车;1968年,我国自行设计施工的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从江河湖泊到海湾海峡、深沟峡谷,从建国初期只有梁桥和拱桥两种桥梁类型,到如今现代化大跨径悬索桥、斜拉桥、梁桥和拱桥“百花齐放”,60年间,中国桥梁的飞跃发展,令国人自豪,令世界惊叹!到2008年年底,我国共有公路桥梁59万座、2525万延米。
我国公路桥梁的最大跨径已达1490米,已建成的梁桥、拱桥、斜拉桥的最大跨径均居世界同类桥梁之首,在世界跨径前10位的悬索桥中,中国就有5座;前10位斜拉桥中,中国就有8座。
每一座大桥都是对前一座的超越,见证着我们民族复兴的历程。
博采众长自主建设“从一座桥的修建上,就可以看出当地工商业的荣枯和工艺水平。
从全国各地的修桥历史更可看出一国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情况。
”这是著名的桥梁大师茅以升先生关于桥的一段精辟论述。
的确,中国桥梁建设的发展历程正是与国民经济发展相伴,桥梁跨越式发展正是与改革开放同行。
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桥梁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穷二白的国情刺激了经济实用的桥梁技术的发展。
天然石材建桥不仅能解决建材短缺的问题,也发挥了中国石桥建造的传统优势,因此石桥尤其是石拱桥的建造在这一时期大行其道。
除了双曲拱桥之外,钻孔灌注桩的运用是这一时期中国公路桥梁技术进步的又一标志。
为满足经济发展和百姓的需求,改革开放后公路桥梁建设如火如荼,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流域再到长江三角洲展开了一场全球最大规模的公路桥梁建设,作为亲历者,交通运输部专家委员会主任、著名桥梁专家凤懋润称之为“三大战役”。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前沿的珠江三角洲开始了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腾飞铺就跑道。
在政府的支持下,1981年实现了“贷款建桥”的政策性突破,架桥铺路如火如荼,打响了中国现代桥梁建设的“第一战役”,拉开了全国大规模桥梁建设的帷幕。
上世纪90年代,“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经济起飞”的战略决策拉开了长江流域跨江大桥建设的“第二战役”。
绵延3000公里的长江干流江段上展开了“百团大战”,座座跨江大桥拔地而起、沟通南北。
21世纪之初,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公路桥梁建设的“第三战役”在长江三角洲和中西部山区、高原全面铺开。
桥梁建设的“精兵强将”会战在千米级超大跨径跨江桥梁和数十公里超长跨海大桥的工地上。
当中国现代桥梁建设走过第一个十年,桥梁跨径突破了200米、300米迈向400米的时候,来自国内外的“中国人有没有能力自行建设特大跨径的现代桥梁”的质疑曾摆在了决策者和建设者的面前。
上海南浦大桥建设之初,在时任上海市政协主席、同济大学教授李国豪的积极呼吁下,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江泽民终于做出了由上海桥梁界合作进行南浦大桥设计与施工的决策,使中国桥梁建设者获得了自主建设,通过实践取得科技进步的机会。
跨径423米的南浦大桥于1991年建成通车。
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在国内桥梁界通力合作下,跨越珠江口、跨径888米的中国第一座六车道高速公路全焊接钢箱梁悬索桥——虎门珠江大桥建成。
1999年,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又以1385米一跨过江的记录,成为中国现代桥梁建设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从江阴大桥开始,部就启动了部省联合专家组,集聚全国资深桥梁专家之力,共克大桥施工建设难题。
同时,结合跨江海大桥建设的进展,及时组织实施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形成了千米级斜拉桥建设关键技术、大跨钢箱梁悬索桥建设成套技术以及跨海长桥和连岛工程等建设技术,并结合工程建设需求,组织桥梁参建单位围绕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开展了科研攻关。
同时,在一些西部项目上,部围绕西部地区桥梁建设的核心技术,组织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设计施工及管理单位,紧密依托工程实际开展了协作攻关,共同克服桥梁建设工程中的一些难题。
“博采众长,自主建设”的技术政策为中国桥梁技术的提高打下了实践的基础,积累了经验,积蓄了力量。
“在这60年里,我们通过完善桥梁建设的发展规划,利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863计划和省部联合攻关项目等措施,对我国桥梁建设开展了一些前瞻性的研究,为我国跨江海特大桥、山区高墩大跨桥梁建设奠定了设计与施工技术基础。
”交通运输部部长李盛霖在接受采访时说。
世界纪录中国创造经过20世纪80年代“学习和追赶”和90年代“提高和紧跟”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中国已经发展成为桥梁大国。
21世纪初,中国桥梁发展开始了“创新和超越”,踏上由“大国”向“强国”迈进的征程。
2003年,集斜拉桥、拱桥、悬索桥三种类型桥梁工艺于一身的上海卢浦大桥以刚劲有力的箱形肋拱承托起550米跨越,它成为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结构拱桥,也是世界首座箱型拱肋结构的大型拱桥、首座除合龙接口端采用栓接外,完全采用焊接工艺连接的大型拱桥。
卢浦大桥分别获得美国国际桥梁大会2004年度“尤金·菲戈金奖”和2008年度国际桥协(IABSE)大奖。
2005年,用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等一批科技成果建造出来的东海大桥建成通车,树立起中国跨海大桥建设的里程碑;由悬索桥和斜拉桥两座特大型结构托起的润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拥有中国第一钢桥塔的南京长江三桥以主孔跨径648米的钢箱梁斜拉桥跨越大江,215米高的顶天立地“人”字型桥塔耸立江中。
它以“在技术与材料创新、美学价值、环境和谐等方面有着突出贡献的桥梁建造工程”获得2007年度美国国际桥梁会议“古斯塔夫斯——林德恩斯”奖。
2008年,在潮差大、潮流急、台风多等极为复杂的自然条件下,杭州湾大桥以630孔桥梁跨越36公里海面,施工过程中未发生一起重伤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创造了“百亿元产值零死亡”的施工安全新纪录。
它是中国成功建设的一座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特大型桥梁工程,提升了中国在国际土木工程领域的地位。
连接南通与苏州两市总长8公里的苏通长江公路大桥以“千米跨越”成为世界斜拉桥发展史新的里程碑。
它荣获2008年度美国国际桥梁会议“乔治·理查德森奖”。
2009年,世界上首座分离式双箱断面钢箱梁悬索桥——舟山连岛工程西堠门大桥(钢箱梁长2220.8米为世界之最,主跨1650米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即将于11月通车。
为了适应山区跨越峡谷的需要,三座带有轻型桁架式加劲梁的大跨悬索桥,即主跨900米的湖北四渡桥(桥面至谷底高度500米)、主跨1088米的贵州坝陵河桥(桥面至谷底高度370米)和主跨1176米的湖南矮寨桥(桥面至谷底高度330米)正在建设中……凤懋润亲历了中国桥梁建设水平从跨河、跨江到跨海的逐级飞跃。
他曾多次陪同外国同行参观考察中国桥梁工程,“有一条精品参观路线就是从南京到上海或者从上海到南京”。
他自豪地告诉记者,所有的外国同行在开始看到的几座桥梁和高速公路都要几十遍的发问这是不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等他们看了一半以后就不再发问了,面对拔地而起的宏伟工程,他们表示“难以置信”。
□我国部分代表性的现代公路桥梁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建成)——中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南京长江大桥(1968年建成)——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施工的长江大桥四川旺苍东河大桥(1990年建成)——中国第一座钢管混凝土拱桥广东汕头海湾大桥(1995年建成)——中国第一座大跨径现代悬索桥广东珠江口虎门大桥(1997年建成)——中国第一座六车道高速公路上的现代钢箱梁悬索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1999年建成)——中国第一座跨径突破1000米的悬索桥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北汊桥(2003年建成)——中国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第一跨度东海大桥(2005年建成)——中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重庆石板坡新桥(2007年建成)——世界第一座钢混组合梁式桥梁苏通长江公路大桥(2008年建成)——世界第一座跨径突破1000米的斜拉桥杭州湾跨海大桥(2008年建成)——世界第一跨海长桥□往事举国为一桥“长江水,浪滔滔,宽宽的江上修大桥。
”50余年过去了,65岁的武汉市民陈萍秀仍对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情景印象深刻。
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武汉长江大桥。
在中央政府“集全国优秀人才,建长江第一大桥”的动员令下,全国各地的桥梁专家、优秀工程技术人才汇聚武汉,协同作战;建桥所需的材料、设备和机械,也都靠全国支援;无论是人才还是物资,只要是建桥需要的,都无条件抽调和无偿调拨,举国为一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历时四年的修建,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当年只有13岁的陈萍秀在汉阳桥头堡附近和70多位红领巾合唱团的伙伴们一起见证了大桥通车的一刻。
不仅仅是陈萍秀等武汉长江大桥的参与者、建设者、亲历者,更多中国人都将这座历史上横跨长江的第一座大桥镌刻在自己的记忆中。
在很长一段时间,它是中国的名片,从人民币到邮票,从日记本到毛巾、搪瓷缸上,数不清的物件都印上了武汉长江大桥的雄姿。
在武汉四五十岁的人里,名字里有桥字的特别多。
1957年11月16日的一条新华社电讯记录了武汉长江大桥通车一月后祖国南北物资交流显著加速的景象:“一个月来,已经有20多万名旅客,坐在舒适的客车厢里越过长江;通过大桥运输的北方的钢材、机器、煤炭和南方的木材、楠竹、大米等物资,也已接近801万吨。
狂风、迷雾打断长江南北交通的日子,已经永远成为过去了……”武汉长江大桥还是中国第一座复线铁路、公路两用桥。
建成于1968年的南京长江大桥,连接着津浦、沪宁两条铁路以及苏南苏北的公路,是长江上第一座由我国自力更生设计建造的双层双线式铁路、公路两用桥,建成后曾以“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
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奠定了中国现代桥梁事业跻身世界先进行列的基础。
一切因桥而变有人说,大桥最能显示城市的脉动,也最能见证城市前进的步幅。
“大城崛起”是宁波《现代金报》杭州湾跨海大桥通车特刊的名字,“打好‘桥’牌”,则是当时的热门词汇,它们都代表了宁波这座城市对大桥通车后带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整体提升的希冀和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