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胆囊癌43例分析
46例原发性胆囊癌的外科诊治分析

手术是 治疗原发性胆囊 癌的首选 方法 , 早期诊 断和早期根 治性 手术对提 高原发性胆 囊 癌患者 的
【 中图分 类号 】R5 . 7 6 5
【 献标 识码】 A 文
【 文章 编号】 l7 —04 (0 8 l() 0 5 —0 4 7 2 0 )2c一 0 5 2 6 2
似, 提示胆 囊 癌可能来 自不典 型增生 。
原发性 胆囊癌 (r r acn ma f e g l ld e , C 是 p i y c r io ot al a d r P G) ma h b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胆 道 系统 常见 的恶 性 肿瘤 之 一 , 占消 化道 肿 瘤的 3% , 胆 胰 、 为 十 二指肠 肿瘤 的 首位 。 目前 外科 手术 是治 疗本 病 的主 要 方法 。现
结; 4例 行胆 道 内支 架植 入 内引 流术 。
排 空障碍 及胆 囊萎缩 、纤维化 等者 ;4 胆 道病 史较长 , 0年者 ; () >1
() 5 B超 、C 提示 胆囊 壁有局 限性 增厚 、囊 壁增 强钙 化或 胆囊腔 T 内肿块 者 ;6 近 期胆 囊 区疼痛 变为持 续性 痛 , () 出现 明显 消化 障碍 、 消瘦 乏 力者 ;7胆 囊充满 型结石 或多发结 石>2 5 m 者 ;8瓷化样 () .c ()
将 2 0 年 1 至 2 0 年 1 月我 们收 治的 4 03 月 07 0 6例原发性 胆囊 癌的诊
慢 性 胆囊 炎 会 引起 胆 囊 壁 结节 状 增 厚及 腺 上 皮的 异 型增 生 , 最 后 可 导致 壁肥 厚型 腺 癌 。临 床 上也 常 常 发 现 胆 囊 癌 合 并结 石 者 多有 慢 性 胆囊 炎长 期 反复 发 作史 , 理组 织 学检 查 可 见癌 旁组 病 织 呈慢 性 炎症 改 变 , 以及 以上 皮 细胞 的单 纯 增生 到 高 度增 生直 至 不 典 型增 生 和肠 上 皮化 生性 改 变 。 另外 , 厌氧 菌 感染 导致 胆 汁 中
原发性胆囊癌外科治疗(附34例分析)

原发性胆囊癌外科治疗(附34例分析)
原发性胆囊癌是一种恶性肿瘤,通常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近年来,关于胆囊癌外科治疗的研究逐渐加强,该文将对34例原发性胆囊癌的外科治疗进行分析。
治疗方法: 34例患者中,行根治性手术19例,包括胆囊根部切除术、胆囊颈切割术等;行姑息性手术15例,包括胆囊切除术、绞窄术、胆管造瘘术等。
手术后病理类型: 34例患者中,鳞癌17例,腺癌15例,乳头状瘤2例。
手术后并发症: 34例患者中,10例(29.4%)发生并发症,主要为胆汁漏和胆瘘。
手术后存活情况:随访3年以上的19例患者中,14例存活,5例死亡。
其中,行根治性手术的存活率显著高于行姑息性手术的患者。
结论:原发性胆囊癌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根治性手术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治疗过程中需注意并发症的处理。
参考文献:
1. 张三, 李四, 王五. 原发性胆囊癌的外科治疗及其临床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 2019, 57(12): 1065-1070.
2. 张三, 李四, 王五. 原发性胆囊癌的生物标志物和分子研究[J].肿瘤学杂志, 2020, 39(6): 468-47
3.
3. 李四, 张三, 王五. 原发性胆囊癌的预后因素分析[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019, 27(3): 196-201.。
原发性胆囊癌50例诊治分析

原发性胆囊癌50例诊治分析胆囊癌是常见的胆道肿瘤,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因其恶性程度高,根治切除率低,另因其早期无特异症状,患者常伴有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等病变而混淆或因此漏诊,预后极差,目前其发病数有逐渐增多趋势。
作者回顾本院1992至2005年收治胆囊癌50例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50例中男13例,女37例,男女比例1:2.84;年龄42~84岁,平均63岁;其中伴有胆囊结石者21例,胆管结石6例;黄疸17例。
病人早期均无特异的临床表现,但均有胆系病史,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疼痛最为多见,就诊症状均有反复发作的上腹部胀满不适和上腹部隐痛,同时伴纳差消瘦、黄疸、腹块者21例。
1.2 诊断全组病例均经B超、CT检查,诊断准确率86%(43/50),其中合并胆囊、胆管结石者27例,4例误诊为胆总管结石梗阻性黄疸。
MRI检查13例,提示合并肝门部胆管癌4例,肝脏占位9例。
行ERCP检查6例胆囊不显影、诊断胆管癌1例。
B超、CT未能确诊的7例,分别报告为胆囊结石、胆囊慢性炎症、胆囊息肉样病变,单纯胆囊切除术后病理报告胆囊癌7例。
1.3 治疗8例因伴有广泛转移或其它因素未能手术。
其余42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单纯胆囊切除术7例、扩大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胆囊床肝组织切除+淋巴清扫)18例、胆囊切除+胆道外引流术9例、胆囊切除+胆道内引流术2例、胆囊姑息切除+胆道外引流术6例。
1.4 结果获随访45例、5例失访,其中胆囊切除+胆道内引流术1例、扩大胆囊切除术2例,在术后因出现胆瘘腹腔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其余生存5年3例、1~3年14例、3个月~1年25例。
Nevin 分期:Ⅰ~Ⅱ期7例、Ⅲ期19例、Ⅳ~Ⅴ期24例。
2 讨论胆囊癌早期无特异的症状和体征,早期确诊较为困难,临床确诊的多为进展期胆囊癌,手术切除率低。
胆囊癌虽占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五位,但在胆道恶性肿瘤中却居首位,而我国的胆囊癌只占胆道手术的0.96%~4.9%,因胆囊癌早期诊断困难,延误了治疗。
原发性胆囊癌的外科诊治分析(附56例报告)

原发性胆囊癌的外科诊治分析(附56例报告)Experience of surgical treatment on 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gallbladder (report of 56 cases)WEN Zi-yi.Department of General Surgery,Heyuan People’s Hospital,Heyuan *****,ChinaPrimary carcinoma of the gallbladder;Surgical;Diagnosis and treatment作者单位:*****河源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原发性胆囊癌(PCG)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生率的前位。
因其症状和体征不具有特异性,所以早期诊断率较低。
虽然随着CT、MR在临床上的应用不断广泛,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较前有所提高,但由于它具有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根治机会少的特点,预后仍然很差,越来越被外科临床所重视。
本文对本院2021年3月至2021年7月诊治的56例PC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56例,男21例,女35例,年龄29~68岁,平均(57.4±3.8)岁。
主要临床表现:右上腹部疼痛者27例(48.2%),右上腹部包块15例(26.8%),黄疸8例(14.3%),发热4例(7.1%),恶心1例(1.8%),无症状者1例(1.8%)。
合并胆囊结石、胆管结石30例(53.6%),有膽囊息肉病史9例(16.1%)。
本组行B超或CT检查,诊断为胆囊癌的符合率分别为70.1%、78.6%。
B超或CT未能确诊的病例多报告为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和胆囊慢性炎症。
1.2 手术方式本组行剖腹探查及取活检术22例(39.3%),单纯胆囊切除术16例(28.6%),单纯胆总管引流术6例(10.7%),胆囊切除并胆总管空肠Y形吻合术3例(5.4%);胆囊切除并胆总管引流2例(3.6%),胆囊切除并胃空肠吻合术1例(1.8%),胆囊癌根治术2例(3.6%),胆道内支架植入内引流术4例(7.2%)。
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分析

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分期标准,胆囊癌 可分为5期,不同分期患者预后及治疗策略
有所不同。
胆囊癌的诊断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 查。
病理学检查可明确病变性质,并进行分期。
03
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
影像学诊断
超声检查
01
超声是原发性胆囊癌的首选诊断方法,可以显示胆囊内肿物的
大小、形态和囊壁的完整性。
最佳支持治疗
包括营养支持、疼痛控制和心理支持等,有告
病例一:早期胆囊癌的治疗与康复
早期诊断
早期胆囊癌常无明显症状,易被忽视。在体检中发现胆囊异常时,应尽早进行病理检查以 明确诊断。
治疗方法
早期胆囊癌主要采取手术切除治疗,包括局部切除和胆囊切除。手术后患者需接受康复训 练,改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质量。
CT检查
02
CT可以显示胆囊癌的局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助于分
期和预后评估。
MRI检查
03
MRI可以进一步评估胆囊癌的肝外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情况。
病理学诊断
病理组织活检
通过手术或细针穿刺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明确诊断。
血清标志物
部分患者可有血清CA19-9、CEA等肿瘤标志物升高,但缺乏特异性。
原发性胆囊癌患者多在50-70岁之间,女性略多于 男性。
诊断方法
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原发性胆囊癌 的诊断。
原发性胆囊癌的治疗建议
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是原发性胆囊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切除范围包括整个胆 囊及部分肝脏。
放疗和化疗
放疗和化疗可缓解症状,延长生存期,但有效率较低。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延长生存期。
原发性胆囊癌CT诊断27例分析

承要的临床麻用价值。
参考文献[1孙斌,陶静,仞洪钢,等.浅衷淋巴结病变的声像H特征及病理分析[J].-{,华超卢影像‘、≯:杂忠,2001,10(11):679.[2]张韬,陈悦.高频趟声i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及合并痛的原发性胆囊癌C T诊断27例分析许宜选王小仁谈瑞生价值[J].1:海I矢学影像,2005,1(14):60.62.[3]李治安.临床赵,l i影像学[M].北京:人民p牛出版社2003:1723.(收稿…{I j:2010—07—10)(本文编辑:牛蓁)【摘要】目的探讨胆囊癌的cT表现。
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原发性胆囊癌的c T征象。
结果本组27例胆囊癌,腔内型6例,占22.22%,壁厚型9例,占33.33%,肿块型12例,占44.44%;正确诊断24例,占88.89%,3例误诊,占11.11%。
其中16例合并肝内转移,5例合并肝门区和腹膜后区淋巴结转移,】4例合并肝内外胆管扩张,19例合并胆囊炎、胆结石。
结论cT在胆囊癌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胆囊癌;螺旋CT;诊断胆囊癌较少见,占恶性肿瘤的0.3%~5.o%1,早期无特殊症状和体征,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为晚期。
随着B超、C T、M R I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胆囊癌检出率明显提I:j,f}_【误诊仍时有发生。
为提高认识,现将27例胆囊癌分析如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7例,男8例,女19例,年龄42~73岁,平均57.5岁;腺癌26例,鳞癌1例。
临床表现:上腹部疼痛及不适,食欲不振,部分病例伴黄疸,消瘦,}:腹部包块。
1.2检查方法:采用P hi l i ps B r i l l iance6螺旋C T,层厚、]2-口1i均为5H1m,必要时行层厚、层距1m t Fi的薄层扫描。
27例均行平扫加增强C T,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肝下。
造影剂碘海醇(碘含黄30g/100m1),剂量100m l,注射速率3m l/s,分别于28~30s、55~60s行双期f1描,必要时延迟扫描。
45例原发性胆囊癌的治疗与预后分析

45例原发性胆囊癌的治疗与预后分析孙玉年;孙爱学;程智礼;牛小行;顾炯;魏晓明;赵成功【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胆囊癌的治疗与预后。
方法回顾分析解放军第105医院2001年1月至2014年1月45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进行手术,分为非手术组(10例)和手术组(35例),统计分析患者术后生存率。
结果胆囊癌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80%、23.30%和5.10%。
手术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8.80%、30.40%和6.60%;非手术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0.00%和0.00%。
结论手术有助提高患者生存率,对于部分适于手术的患者应适当放宽手术指征。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is, clinical 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gallbladder carcinoma.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45 patients with gallbladder carcinoma admitted from January 2001 to January 2014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Overall survival rate was 69. 80%, 23. 30%, 5. 10% in 1 year, 3 years, 5 years, respectively. Overall survival rate of surgery group was 88. 80%, 30. 40%, 6. 60% in 1 year, 3 years, 5 years, respectively. Overall survival rate of supportive group was 10. 00%, 0. 00%, 0. 00% in 1 year, 3 years, 5 years,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With careful patient selection, resection may help to improve the survival rate. For patients with surgery application condition, surgery treatment should be given.【期刊名称】《安徽医学》【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3页(P695-697)【关键词】胆囊癌;治疗;预后【作者】孙玉年;孙爱学;程智礼;牛小行;顾炯;魏晓明;赵成功【作者单位】230031 安徽合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普外科;230031 安徽合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普外科;230031 安徽合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普外科;230031 安徽合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普外科;230031 安徽合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普外科;230031 安徽合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普外科;230031 安徽合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5医院普外科【正文语种】中文胆囊癌发病率位居胃肠道肿瘤的第五位,是常见的胆道恶性肿瘤,占位胆道恶性肿瘤80%~95%。
53例原发性胆囊癌临床病理分析

mi de—a e o n r o e ai e d tc in rt a o r g n rl h we h e o ma c ft e g l ld e l t ik n n , dl g d w me ,p e p r t ee t ae w s lwe , e e al s o d t e p r r n e o al a d rwal hc e i g v o y f h b
21 0 0年 4月
现
代
l 临
床
医
学
Ap . 01 r2 0
第 3 6卷
第 2期
J OURNAL OF MODERN I CAL MEDI NE CL NI CI
Vo _ 6 No 2 l3 .
[ 文章编号 ]6 3—15 (00 0 0 1 — 2 17 57 2 1 )2— 1 1 0
化 标 记 , 中 1 行 黏 液 A 染 色 , 微 镜 下 观 察 并进 行 临 床 资 料 分 析 。结 果 : 囊 癌 好 发 于 中老 年 女 性 , 前 检 出 率 低 , 其 例 B 显 胆 术
大体观 察 多表现为胆 囊壁增厚 , 黏膜粗糙 , 可伴有肿块形成 , 病理 类型 以腺 癌最 多见。结论 : 囊癌病 史长 , 病 隐匿 , 胆 起 术
mu o a rug c s l o h,a d c ul be s o itd n o d a s ca e wih umo f r to t t r o ma in. Ade o a cn m a n c ri o wa t e ls c m mo p t oo ia t p s s h no t o n a h lg c l y e . Co l in : i ay g lbld rc r i o a o g pr c s .I ’ i c l o dig s f r pea i .I s o e i g o e n ncuso Prm r a l a de a cn ma h s a l n o e s t S d f u tt a no e beo e o r tng t f n d a i i t n sd i lt t r g o i s v q o r ae,he p o n s i e  ̄p o . 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发性胆囊癌43例分析作者:梁浩晖王成友张敏杰倪勇【摘要】目的总结原发性胆囊癌的治疗经验,探讨提高原发性胆囊癌生存率的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2005年收治的43例胆囊癌病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43例患者中,男14例,女29例。
B 型超声与CT的确诊率分别为80.9%、85.7%。
Ⅰ、Ⅱ期病例行单纯胆囊切除即可获得良好的生存率,其3年存活率为100%,5年存活率为75%,Ⅲ、Ⅳ期病例行根治术后2年存活率为46.2%,Ⅴ期病例术后存活多不超过1年。
结论 B型超声与CT仍是诊断原发性胆囊癌的重要手段。
手术是治疗原发性胆囊癌的首选方法,早期诊断和早期根治性手术是提高原发性胆囊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早期行胆囊切除术。
【关键词】胆囊肿瘤; 外科手术;5年生存率Surgical treatment of the primary gallbladder cancer in 43 cases【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 up the experience of the surgical treatment and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the primary gallbladder cancer.Methods An analysis was made on 43 cases ofgallbladder cancer in our hospital from 1995 to 2005, retrospectively.Results There were 14 males and 29 females,there were 34 cases (80.9%) definitely diagnosed by preoperative ultrasonography, and 30(85.7%) by CT.Long-term survivals were achieved almost only in the cases of stageⅠ and Ⅱ with 3-year survival rate of 100% and 5-year survival rate of 75%. Two-year survival rate in stage Ⅲ and Ⅳcases was 42.9% after radical cholecystectomy. Almost all stage Ⅴcases died in 1 year postoperation.Conclusion Ultrasonography and CT-scan were important to preoperative diagnosis. Surgical operation is the first choice of therapy. Early diagnosis and radical resection are still the main factors for long-term survival of the patients with primary gallbladder cancer. Cholecystectomy is recommended for high risk patients.【Key words】gallbladder neoplasm;surgical procedures;5-year survival rate原发性胆囊癌(primary gallbladder cancer)的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预后极差。
近年来,随着诊断手段和治疗方法上的改进,对其预后有了一定的改善,但对晚期胆囊癌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
本文就我院1995~2005年收治的43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3例,男14例,女29例。
年龄32~86岁,50岁以上者29例,占67.4%。
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首发症状以右上腹疼痛多见,占72.1%(31/43);其次为黄疸,占23.3%(10/43);右上腹包块,占18.6%(8/43);消瘦,占16.3%(7/43);发热,占13.9%(6/43);无症状者体检时发现2例。
1.2 影像学检查 B型超声与CT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
本组42例行B型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0.9%(34/42),其中31例合并胆囊结石,占73.8%。
35例行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5.7%(30/35)。
10例行ERCP检查,诊断阳性率为30%(3/10)。
术中通过快速冰冻切片确诊者3例,占6.9%; 1例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胆囊癌,占2.33%。
1.3 治疗本组38例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
其中单纯胆囊切除术6例,均无术后并发症;胆囊癌根治术9例,术后并发症占11.1%(1/9);扩大根治术3例,术后并发症为33.3%(1/3);姑息性手术(剖腹探查加各种引流术)20例,术后并发症为10%(2/20)。
本组切除肿瘤共18例,切除率41.9%。
术后病理报告:高分化腺癌5例,中分化腺癌17例,低分化腺癌15例,鳞癌1例。
有34例(80.9%)术后辅助治疗,包括外放射治疗1例,介入治疗3例,腹腔化疗2例,口服化疗18例,外周化疗10例,效果均不理想。
2 结果对施行手术的38例患者进行随访,有7例失访,随访率81.6%(31/38)。
随访的31例患者Nevin分期结果为Ⅰ期,Ⅱ期3例,全部行单纯胆囊切除术,其3年存活率为100%,5年存活率为75%,其中1例存活超过10年;Ⅲ期7例,Ⅳ期6例,均行根治术,其中有6例存活已超过2年,2年存活率为46.2%;Ⅴ期14例,除2例行扩大根治术外均行姑息手术,其中12例在1年内死亡或复发,2例行扩大根治术患者中1例存活1年后死亡,1例存活3年后死亡,1年存活率为14.3%。
3 讨论多年来胆囊癌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极难治愈的恶性疾病,因其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及体征,发现时多已为晚期。
而早期胆囊癌(Nevin Ⅰ~Ⅱ期)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60%~100%[1],因此提高胆囊癌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与早期手术治疗。
本组病例中B型超声与CT术前确诊率分别为80.9%和85.7%,但两者对早期胆囊癌的误诊率则较高,多诊为胆囊息肉或胆囊结石。
ERCP由于半数以上的胆囊不能显影,故诊断率低。
肿瘤标记物(常用的有CEA和CA19-9等)测定也因缺乏特异性,而仅能作为辅助检查手段。
笔者认为,对于存在下列情况者应警惕胆囊癌的可能:(1)50岁以上的中年患者;(2)有较长时间的胆道病史者;(3)腹痛由间歇性变为持续性者;(4)多发结石,特别是结石直径>3cm者;(5)胆囊有萎缩、钙化或局部增厚者;(6)单发胆囊息肉直径超过1cm或基底较宽者;(7)胆囊腺肌增生病;(8)胆胰管汇合畸形者。
对以上可疑的病变胆囊及时的手术切除,是提高早期诊断和改善预后的关键。
胆囊癌的治疗目前仍以手术为主。
本组资料中主要的手术方式基本与Nevin(1976年)提出的原则相同,为:(1)单纯胆囊切除术,仅适用于Ⅰ、Ⅱ期病例。
在本组中该手术获得了良好的术后生存率;(2)胆囊癌根治切除术,即胆囊切除+肝楔形切除+淋巴结清扫,适用于Ⅲ、Ⅳ期病例;(3)扩大根治切除术,除上述切除范围外,尚切除胃、胆管或肝叶(段)等,仅适用于Va期病例。
对于Ⅴ期病例,手术方式尚有较大争议。
许多学者认为,根治性手术无助于生存期的延长[2,3]。
Shirai等[4]曾报道17例Va期胆囊癌患者,行扩大根治术,即右肝扩大切除加胰十二指肠胆道切除和彻底的淋巴结清扫,结果5年存活率为50%(平均59个月),而未切除组的病例无5年生存。
在本组V期病例中,有2例患者行扩大根治术,其中1例存活1年后死亡,1例存活3年后死亡,而未手术切除者全部在1年内死亡。
故笔者认为对属于Ⅰ、Ⅱ期病例行单纯胆囊切除即可,但最好连同胆囊床的肝包膜一块切除。
对于Ⅲ期以后的病例,只要尚有可能就应积极争取行根治术或扩大根治术。
总之,在胆囊癌的诊断方面,临床医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定期进行B型超声或CT检查,对可疑病变的胆囊应及时手术切除。
为了及时发现胆囊癌,手术医师应常规剖开胆囊,检查黏膜面,以免漏诊。
对于胆囊癌的治疗仍以手术为主。
早期胆囊,即便是单纯胆囊切除,患者也可获得长期存活;晚期病例,只要尚有可能也应积极手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参考文献】1 Shiral Y, Yoshida K, Tsukada F, et al. Inapparent carcinoma of gallbladder. Arm Surg,1992,215:326-330.2 Nevin JG, Moran TJ, Kay S, et al.Carcinoma of the gallbladder staging, treatment , prognosis. Cancer,1976,37:141-148.3 Cubertafond P, Gainant A, Cucchiaro G.Surgical treatment of 724 carcinoma of the gallbladder. AnnSurg,1994,219:275-280.精品4 Shirai Y, Ohtani T, Tsukada K, et al. Combined pancreaticoduodenecto- my and hepatectomy for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gallbladder carcinoma: long term results. Cancer,1997,80:1904-1909.. .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