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集体备课

合集下载

幼儿集体备课教案模板范文

幼儿集体备课教案模板范文

一、活动名称:(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确定)二、活动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教学内容的核心知识点)。

2. 能力目标:掌握(教学过程中的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掌握(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知识点)。

2. 活动难点:理解(教学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四、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PPT、教学视频、教具等。

2. 经验准备: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相关经验)。

五、活动过程:(一)导入1. 情境导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图片导入: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二)新课讲授1. 讲解新知:讲解(教学内容的核心知识点),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2. 观看视频:观看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视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实践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堂练习1. 基本练习:进行基础知识的巩固练习,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综合练习:进行综合性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课堂小结1. 回顾知识点:回顾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进行自主学习。

七、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设计)八、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2.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否合理?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4. 教学态度:教师的教学态度是否认真?是否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九、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提供与本节课相关的PPT课件。

2. 教学视频:提供与本节课相关的教学视频。

3. 教学案例:提供与本节课相关的实际案例。

通过以上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使教案更加完善。

儿科学教案通用

儿科学教案通用

儿科学教案通用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人教版《儿科学》第一章第二节,主要内容为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评价。

包括生长发育的定义、特点、规律及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长发育的定义、特点和规律。

2. 掌握儿童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进行评价。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长发育的规律及评价方法。

难点:生长发育规律的应用及生长发育评价的临床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长发育异常的病例,引发学生对生长发育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生长发育的定义、特点和规律,重点讲解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

3. 例题讲解:举例子说明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如何应用到实际临床中。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中的儿童生长发育进行评价。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生长发育评价的意义,以及如何在临床工作中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生长发育的定义、特点、规律及生长发育评价的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简述生长发育的定义、特点和规律。

2. 运用生长发育评价方法,对案例中的儿童生长发育进行评价。

答案:1. 生长发育的定义:生长发育是指儿童从出生到成人,身体各器官、系统形态、功能和结构不断成熟的过程。

2. 生长发育的特点:连续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一般规律性。

3. 生长发育的规律:出生后一年内身高增长最快,以后逐年减慢;体重增长在婴儿期较快,以后逐年减慢。

4. 生长发育评价方法:身高、体重、年龄的相互比较,生长曲线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掌握情况良好,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加强练习。

下一步教学中,应更多运用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生长发育异常的原因及干预措施,提高学生对儿童生长发育问题的关注度。

小班教研组集体备课(3篇)

小班教研组集体备课(3篇)

第1篇一、备课背景为了提高小班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园小班教研组决定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为“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探讨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二、备课目标1. 提高教师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认识,明确培养目标和内容。

2. 通过集体备课,共享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3. 培养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 为小班幼儿提供丰富、有趣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活动,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备课内容1.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意义和目标2.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内容和方法3.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家园合作4.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案例分析四、备课过程1. 教师分组讨论小班教研组将教师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组长带领组员共同学习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相关理论,分析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现状,明确培养目标和内容。

2. 教师集体备课各小组组长汇报本组讨论成果,全体教师共同讨论,形成共识。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共同设计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

3. 教学活动设计教师根据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目标和内容,设计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

活动设计应注重幼儿的参与度,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4. 教学活动展示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展示,其他教师观摩并给予反馈。

展示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关注幼儿的参与情况和反应。

5. 教学活动反思教师对展示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五、备课成果1. 形成一套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案。

2. 提高教师对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认识和教学设计能力。

3. 增强教师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4. 为小班幼儿提供丰富、有趣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活动,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儿科集体备课(共8张PPT)

儿科集体备课(共8张PPT)
6
第6页,共8页。
主要教学手段
掌握川崎病•的治疗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媒。 体课件(PPT)
4、 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原则
• 互动提问 掌握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表现。
4、 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原则 授课对象:临床本科三年级 1 、一般性介绍本病的概述、病因 轮状病毒肠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 2 、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思路 教材:《儿科学》第七版 1 、一般性介绍本病的概述、病因 多媒体课件(PPT) 掌握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表现。 掌握川崎病的治疗方法。 Rotavirus diarrhe 教材:《儿科学》第七版
3
第3页,共8页。
基本内容
• 轮状病毒肠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 表现、诊断、治疗等
4
第4页,共8页。
教学重点及难点
Δ重点:掌握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表现。 ★难点:轮状病毒肠炎的诊断。
5
第5页,共8页。
主要外语词汇
Infantile diarrhe
掌握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表现。
Rotavirus diarrhe 教材:《儿科学》第七版
掌握川崎病的治疗方法。 教材:《儿科学》第七版 掌握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表现。 授课对象:临床本科三年级 Rotavirus diarrhe 教材:《儿科学》第七版 2 、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思路 Rotavirus diarrhe 4、 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原则 Rotavirus diarrhe 熟悉轮状病毒肠炎的病因。
儿科集体备课
1
第1页,共8页。
• 课程名称:儿科学 ---轮状病毒肠炎
• 授课对象:临床本科三年级
• 授课方式:大课讲授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教案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教案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教案一、前言1. 教学目标:(1) 掌握儿科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和研究动态。

(2) 熟悉儿童生长发育、营养与喂养、儿童保健等方面的知识。

(3) 掌握儿童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4) 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2. 适用对象:儿科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和临床医生。

3. 教学方式:理论授课、临床实践、小组讨论、病例分析等。

二、教学内容1. 儿科学基本概念和发展(1) 儿科学的定义和范围(2) 儿科学的发展历程(3) 儿科学的研究动态2. 儿童生长发育(1) 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2) 体格生长指标及其测量方法(3) 生长发育异常的诊断和处理3. 营养与喂养(1) 儿童营养需求和食物来源(2) 喂养方式和技巧(3) 营养不良和喂养困难的诊断和处理4. 儿童保健(1) 儿童保健服务的内容和策略(2) 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接种(3) 儿童意外伤害的预防和管理5. 儿童常见疾病(1) 新生儿疾病(2) 呼吸系统疾病(3) 消化系统疾病(4) 心血管系统疾病(5) 神经系统疾病三、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图表、动画和实例,生动展示儿科学知识。

2. 临床实践:组织学生参观病房、门诊,参与临床操作和病例讨论。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儿科学热点问题和临床案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4. 病例分析:选取典型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团队协作表现。

2. 考试成绩:包括期末笔试和临床操作考核。

3. 实践能力评价:根据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的表现,评估其诊断、治疗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国内权威的儿科学教材。

2. 辅助资料:提供儿科学相关的期刊、论文和网络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3. 临床资源:充分利用医院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和实践。

4. 师资队伍:聘请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的儿科学专家担任主讲教师。

儿科学教案精选

儿科学教案精选
生长发育曲线图
将儿童不同时期的体格生长指标 绘制成曲线图,进行动态观察和 分析。
03
儿童常见疾病及防治策略
Chapter
呼吸系统疾病及防治
上呼吸道感染
包括感冒、喉炎等,应加 强锻炼、保持室内空气流 通、避免交叉感染。
哮喘
避免接触过敏原、规律使 用控制药物、掌握急性发 作时的急救措施。
肺炎
及时接种疫苗、注意个人 卫生、避免长时间处于拥 挤的环境中。
04
个体差异性
每个儿童的生长发育 都有自己的特点,存 在个体差异性。
生长发育评估方法
体格生长评价
包括体重、身高、头围、胸围、 上臂围等指标的测量和评价。
骨龄评价
通过拍摄左手腕部X线片,了解 儿童骨骼发育情况,评估生长潜 力。
01 02 03 04
神经心理发育评价
包括感知、运动、语言、心理等 能力的评估。
消化系统疾病及防治
腹泻
注意饮食卫生、合理喂养、避免滥用 抗生素。
胃肠炎
避免不洁食物和饮料、注意餐具消毒 、及时治疗。
便秘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培养良好排便习 惯、适当运动。
神经系统疾病及防治
热性惊厥
控制体温、避免高热、及时处理 惊厥发作。
脑炎
接种疫苗、预防蚊虫叮咬、注意个 人卫生。
癫痫
规律服药、避免诱发因素、定期随 访。
其他常见疾病及防治
补充铁剂和维生素C、合理饮食 、避免感染。
定期产检、及早发现和治疗、注 意生活护理。
营养不良 贫血
佝偻病 先天性心脏病
合理膳食、增加营养摄入、纠正 不良饮食习惯。
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多晒太阳 、加强锻炼。
04
儿童保健与营养指导

中医儿科学教案

中医儿科学教案

中医儿科学教案中医儿科学教案1各种各样的船活动目标1、宠爱船,感知船的特点。

2、体验唱歌与表演的乐趣。

3、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觉。

4、在沟通活动中能留意倾听并敬重同伴的讲话。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预备收集各种船的图片、玩具、模型、图书等,在布置呈现区;歌曲小白船活动过程一、创设情境1、组织幼儿参观“船的呈现区〞,引发活动爱好。

2、鼓舞幼儿自由观看,看一看发觉了什么并乐观与同伴沟通自己的看法二、问题争辩1、引导幼儿说一说:你最宠爱哪一种船为什么2、启发幼儿谈一谈自己发觉了船的哪些隐秘3、鼓舞幼儿提出有关船的疑问,如:为什么船头是尖尖的三、小结提炼引导幼儿了解船的相关学问,挂念幼儿提升船的阅历。

如:船可以分成船头、船身、船尾三局部,船身里有船舱和甲板等。

四、唱歌表演1、播放小白船的音乐,引导幼儿倾听、观赏。

2、鼓舞幼儿扮成鸵手,驾着“小白船〞随着音乐边唱边表演。

#304964中医儿科学教案2搞笑的叶子【活动目标】1、发觉并比拟不同叶子的差异,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2、能按不同条件给叶子分类,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感受叶子的多样性和奇怪性。

3、培育细致的观看力和宠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预备】1、幼儿事先采集的叶子。

2、不同的叶子实物和图片。

3、分类盒、纸、笔。

4、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1、共享沟通采集叶子的成果。

(幼儿的桌上陈设有采集来的各种叶子)师:大家来相互说一说,你采集到了什么叶子,它是什么样的2、比拟不同叶子的差异,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1)师:这些叶子一样吗有什么不同老师引导幼儿观看说出叶子的不同之处,并透过实物投影仪呈现比拟有关叶子。

老师小结:叶子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外形、大小、叶脉、边缘都不一样。

(2)师:叶子有共同的特征吗老师小结:每片叶子都有叶肉、叶脉和叶柄。

3、给叶子分类(1)老师:你会给叶子分类吗,看看谁和谁一家为什么要这样分,给他们做个标记。

儿科教案模板范文

儿科教案模板范文

一、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彩虹的形成原因,知道彩虹是由太阳光经过雨滴折射形成的。

2. 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合作完成任务。

二、活动准备:1. 彩虹图片、彩虹玩具若干。

2. 雨滴模型、透明塑料瓶、水、肥皂水。

3. 彩虹形成实验演示器材。

4. 彩虹故事绘本。

三、活动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彩虹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彩虹的颜色和形状。

2. 提问:你们知道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吗?(二)主体活动1. 教师讲述彩虹故事,引导幼儿了解彩虹的形成原因。

2. 实验演示:教师进行彩虹形成实验,让幼儿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实验原理。

a. 准备透明塑料瓶,加入肥皂水。

b. 在瓶口滴入几滴雨滴模型。

c. 静置一段时间,观察瓶口出现彩虹现象。

3. 幼儿分组进行彩虹实验,教师指导。

a. 每组幼儿负责一个透明塑料瓶,加入肥皂水。

b. 每组幼儿在瓶口滴入几滴雨滴模型。

c.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 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幼儿总结彩虹形成的原因。

(三)巩固活动1. 教师出示彩虹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彩虹的颜色和形状。

2. 幼儿分组进行彩虹拼图游戏,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活动内容,强调彩虹的形成原因。

2.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自然现象,发现科学的奥秘。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家长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彩虹现象,与幼儿分享观察心得。

2.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设置彩虹主题手工制作活动,让幼儿发挥想象力,制作彩虹作品。

五、注意事项:1. 教师在实验演示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避免发生意外。

2. 在分组实验环节,教师应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幼儿的实验操作。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授课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
• 1 、一般性介绍本病的概述、病因 • 3分钟 • 2 、重点讲解本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思路 • 10分钟 • 3 、一般性介绍本病的鉴别诊断 • 2 分钟 • 4、 重点讲解本病的治疗原则 • 5分钟 • 5、总结、布置作业 • 2分钟
8
教学预期
• 通过对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 案详细讲述,让学生加深理解。集体ຫໍສະໝຸດ 课XX市人民医院 儿科教研室
1
• • • • • • •
课程名称:儿科学 ---轮状病毒肠炎 授课对象:临床本科三年级 授课方式:大课讲授 授课教师: 职称:医师 课时:1学时 教材:《儿科学》第七版
2
教学目的和要求
1. 熟悉轮状病毒肠炎的病因。 2. 掌握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表现。 3. 掌握轮状病毒肠炎的诊断思路。 4. 掌握川崎病的治疗方法。
• 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让学生对典型的 临床表现有非常直观的理解。 • 课后思考题,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 握程度。
9
3
基本内容
• 轮状病毒肠炎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 表现、诊断、治疗等
4
教学重点及难点
Δ重点:掌握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表现。 ★难点:轮状病毒肠炎的诊断。
5
主要外语词汇
Infantile diarrhe Rotavirus diarrhe

6
主要教学手段
• 多媒体课件(PPT) • 互动提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