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一节电荷

学习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掌握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掌握元电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什么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穿了化纤衣服很容易粘上灰尘。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大家解决这个为题。(板书课题:电荷)

出示目标:(投影)

自学指导:(一)

请大家看课本P98-99的内容,并动手操作图5.1-1,3分钟后,我们来做演示实验并思考下列问题,6分钟后开始检测。

1.怎样理解电荷。

2.什么叫摩擦起电现象?

3.怎样规定正负电荷。

4.什么叫电荷量、单位、简称、符号?

5.验电器的作用,工作原理?

检测题

1.摩擦过的物体能够的现象,就是。

2.自然界中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用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

3. 电荷相互作用的规律是。

后教:学生更正、公布答案,老师点评。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看P99-100的内容。3分钟后检测比一比谁做的最好最快。

重点了解原子结构、元电荷、导体、绝缘体。

检测题

1.原子由和组成,原子核带;电子带。

2.原子核e= C。

3.在通常情况下为什么整个原子呈中性?

4.什么事导体和绝缘体。

5.金属导电靠的是什么?

后教:

要求学生合书回答上面问题,学生更正核对之后背诵并理解检测题目。作业:1.2.3

教后记:

第二节电流和电路

学习目标:

1.掌握电流、电路及电路图。

2.知道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3.会熟练画出电路元件符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请看P101的实验,怎样连接可以控制灯泡?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电流和电路(板书课题)。

出示目标:(投影)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P101-104的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6分钟后通过检测题来检测你的自学效果。

1、电路中如何形成电流?

2、电流方向如何规定的?

3、电路由那几部分组成?

4、常用电路的原件及其符号?

5、用电器工作过程能量如何转换?

检测题

1.电路中能产生持续电流的条件是()

A.电路中有用电器

B. .电路中有电源

C.电路中有开关

D. .电路中有电源还要形成通路

2.下面四个电路正确的是()

3.如图所示电路中通过灯泡的电流方向是电子在此段导线中的运动方向是若将开关放在左边效果与原来相比较。

4、如下图所示闭合开关后电灯能亮的电路是()

后教:

可能出现的问题电路图的画法,师生共同总结电路图的画法。

1、学生更正。

2、公布答案。

3、引导学生讨论

作业:课后1、2

教后记:

第三节串联和并联

学习目标:

1、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2、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会画简单串、并联电路图

教学过程:

出示目标:(投影)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串联和并联(板书课题)为了使同学们能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请看自学指导并进行紧张的学习。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看课本P106-107的内容,2分钟后我们来共同完成探究实验。

老师指导(1):请同学们按上图连接电路(实物)

注意:(1)开关断开

(2)导线的绕法

(3)电路图和实物图对应

后教:学生总结,老师补充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只有一条路径

(2)用电器之间互相影响工作,一个不能工作,其余的用电器也不

能工作。

老师指导(2):

请同学们按右图连接电路(实物)

注意:(1)开关断开

(2)导线的绕法

(3)电路图和实物图对应

后教:学生总结、老师补充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流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路径,有干路和支路之分

(2)干路电流在分支处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路径,每条支路上都有一部分电流流过,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过渡语:为了检查大家的学习效果,请同学们完成检测题:

检测:

课后题1

后教:

1.让两名差生上台板演,差生、中差生更正,更正不对的让好学

生更正并说明理由。

2.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4.容易出现的问题:

(1)电路图的画法。

(2)实物的链接和画法。

(3)对应关系。

作业:课后题2

教后记:

第四节电流的强弱

学习目标:

会连接电流表,会读电流表的读数

教学过程:

出示目标:(投影)

导入新课:

师提问:电流方向是怎样的?

生回答: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

师:自来水的水流的大小,我们可以实实在在地感觉到,但是电流是既看不见又摸不到的,那么人们如何判断电流的大小呢?本节课

我们就来探究电流的强弱。(板书课题)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看课本P110-112的内容,思考:

1、电流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

2、电流用什么字母表示?单位?符号?简称?

3、电流的单位之间的换算?

4、怎样连接电流表?

5、怎样在表上读数?

5分钟后,开始检测。

过渡语:为了检查大家的自学效果,请同学们完成下列检测题。

检测题:

1、300 mA = A= μA

2、下列电流值中最大的是()

A.0.8A B.8.5×105μA C.780mA D.9×10-2 A

3、如图,要测量通过L1的电流,应把电流

表接在处,要测量通过L2的电流,应

把电流表接在处,要测量干路电流,应把

电流表接在处。

后教:

1.师:能发现检测题中的错误,并能更正的同学请举手!

2.学生更正,更正不了的启发其他同学更正。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弄懂为什么?

4.容易出现的问题:(1)电流表的链接方法。

(2)电流表的读数。

作业:1、2、3

教后记:

第五节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学习目标:

1、会正确使用电流表测量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2、会分析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板书课题)出示目标:(投影)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认真看课本P113-115的内容4分钟后比一比那些同学能很好的完成实验,实验步骤:

1.看懂5.5—1的电路图。

2.检查仪器。

3.按顺序摆放实物。

4.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打开开关)

5.分别测出A点B点C点电流并记录数据。

6.总结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自学指导(二):

请同学们看课本P116—117的内容4分钟后完成实验并填表,比一比

那些同学能很好的完成实验,实验步骤:(和自学指导一的实验步骤一样)

分别测出A点.B点.C点的电流并记录。

总结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后教:

1.引导学生总结串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

2.容易出现的问题:串并联电路中的电路故障。

3.3分钟时间背诵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3分钟后抽查。教后记:

电流和电路单元检测(提高,Word版 含解析)

电流和电路单元检测(提高,Word版含解析) 一、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易错压轴题(难) 1.现有两只小灯泡L1、L2,它们的额定电压分别为2.5V和3.8V. (1)如图甲是小明测定灯泡L1额定功率的实物电路图(不完整). ①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图连接完整_____. ②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__端(选填“A”或“B”).闭合开关后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示数为零,而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经检查,电流表是完好的,仅滑动变阻器或小灯泡存在故障,则电路中的故障是__.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仍发现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指针偏转很小,要使该小灯泡发光只需__。 ③当电压表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灯泡L1的额定功率为__W. (2)小华利用图丙所示的电路测出了灯泡L2的额定功率.图中R为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还缺两个开关和一只电表(电流表或电压表),请在虚线框内补上这三个元件的符号,使电路完整,实验操作简单______. 【答案】A灯泡断路移动滑动变阻器0.8 【解析】 (1)①根据图中电表的正、负接线柱,从电源正极连接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要求一上一下的串联在电路中,所以将C或D连到电源负极即可,如下图所示:

②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电流表示数几乎为零,灯泡不发光,说明电路断路或电路的总电阻很大,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小灯泡断路而导致电压表串联在电路中; ③为了保护电路,闭合开关前,滑片P应处在使电路中电阻最大位置A端; 由乙图,电流表使用0-0.6A量程,分度值为0.02A,示数为0.32A,所以灯泡L1的额定功率:; (2)由上面的分析知,右上边的是电压表;左边两虚线框内是开关,如图所示: ①只闭合S和中间的开关,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3.8V; ②保持滑片位置不动,断开中间开关,闭合左上边开关,测出灯与R的总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计算出R两端电压U R; ③由计算出R的电流,即灯泡此时的电流,由P=U额I额计算灯泡L2电功率即可.故答案为:(1). (2). A (3). 灯泡断路 (4). 移动滑动变阻器(5). 0.8 (6). 【点睛】本题是测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考查了电路连接、变阻器的使用、电表读数和功率计算以及特殊方法测功率的电路设计.特殊方法测功率时,只给电流表通常会使用并联电路,只给电压表时通常使用并联电路,利用已知阻值的电阻与电表的组合间接测电压或电流达到实验目的。 2.在探究电路的实验中,用铜导线按如图甲连接好元件,闭合开关后,两表示数如图。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

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 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 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能的转化:机械能-①摩擦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 1e=1.6× 元电荷 e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 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初中物理“电流和电路”教材分析

“电流和电路”教材分析 电流和电路的教学,教师们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力图从“新”这个角度浅谈第五章教材的各种功能以及对课程实施的建议,仅供参考。 一、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1.教材力求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第一节开始用一个小实验迈入电学门槛,编者用了贴近生活的三种用电器──灯泡、电机、门铃,让学生“想想做做”,目的在于感知、领略电的美妙之处(一按开关,灯亮了,电机转了,门铃响了),引发学生的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求知欲。从而引入下文──灯亮是因为有电流流过灯泡。 学习电流方向后,教材简介了二极管的单向导电,以及发光二极管。这个知识的安插,是因为它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只求学生了解,无需详细学习。再如电池一节,编者用彩色照片出示了学生常见的锌银电池、充电电池、手机电池等。此类的知识可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上网学习、调查研究、查询资料,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要转变观念:“不是课本上的所有知识都在课堂中学,也不是只有讲过的内容才算学过”。 2.教材中体现了两个“渗透”。 (1)将科学技术的新成就渗透于教材之中,从而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例如空气开关,光敏、声敏电阻的应用,生物电,漏电保护器。对于这类的知识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重点讲述。完全可以利用课前、课后五分钟或黑板报中的物理园地,课外小组的活动,由有专长的学生开办讲座、发表小论文,以发挥他们的特长,还可达到张扬个性的目的。

(2)物理概念的渗透。新教材第一节短短的六行字中便出现了“电流”“导线导电”“金属中有大量自由电子”等过去需两三节课才能讲清楚的知识。在电路一节中提到“电能”,这些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知识,教材也打破常规,采用了渗透的方式让学生逐渐深入了解,教师只要做到“无需言传,只求意会”的教学境界即可。 教材在初二第一学期最后一章安排了“电流和电路”的学习,本身也体现了“教材本身不过分强调学科的逻辑特点”,而注重基于学以致用的兴趣,从有利于学生认识规律和探究出发,设计教材结构。在学习了电流和电路后,接着安排了第五节“家庭电路”,分明是从学生生活需要出发,上述宗旨体现得更为明显。 3.注重探究,注重教学方式多样化。 (1)本教材有两个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 这两个探究旨在: A.引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善于发问质疑的良好习惯; B.鼓励学生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 C.培养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处理信息的能力; D.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思想和精神。 这两个探究的特点: A.是经历了7个探究后的又两次探究。 B.是最完整,最规范、难易程度最理想的探究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电流和电路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电流和电路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易错压轴题(难) 1.如图所示是课本上的几个小实验,请根据要求填空. (1)在图甲所示实验中,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此时会观察到________的现象,这是由一于在瓶底浇冷水后,液面上方________,导致液体的沸点降低所致. (2)图乙是小明制作的“浮沉子”.为观察到小瓶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大瓶瓶盖应该 ________(旋紧/拧开);为使漂浮于水面上的小瓶子下沉,小明应________ (松开/捏紧)手指. (3)如图丙所示,将一根针插在绝缘底座上,把折成V字形的铝箔条水平架在针的顶端,制成一个简单的验电器.当用带电的橡胶棒先靠近静止的铝箔条左端,再靠近其右端时会观察到铝箔条________(均被吸引/均被排斥/一次被吸引,另一次被排斥).此实验中,通过铝箔条的转动可推断橡胶棒的带电情况,这种实验方法是________(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理想实验法). 【答案】水又开始沸腾气压减小旋紧捏紧均被吸引转换法 【解析】 【分析】 【详解】 (1)在图甲所示实验中,将烧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移去火焰,水停止沸腾.迅速塞上瓶塞,把烧瓶倒置并向瓶底浇冷水时,液面上方的气体温度降低、体积减小,气压减小; 由于气压降低,水的沸点降低,所以此时会观察到水又开始沸腾的现象. (2)图乙是小明制作的“浮沉子”,实验中要通过改变瓶内气体压力的方法,改变小瓶的浮沉,所以为观察到小瓶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大瓶瓶盖应该旋紧; 为使漂浮于水面上的小瓶子下沉,小明应挰紧手指,则瓶内气压增大,气体对小瓶的压力增大,同时压力增大时,进入小瓶中的水增加,小瓶自重增加,所以小瓶下沉. (3)如图丙所示,将一根针插在绝缘底座上,把折成V字形的铝箔条水平架在针的顶端,制成一个简单的验电器.当用带电的橡胶棒先靠近静止的铝箔条左端时,由于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所以橡胶棒与铝箔条吸引; 再靠近其右端时,同样由于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也会观察到铝箔条被吸引,即两次都被吸引(但要注意橡胶棒与铝箔条不能接触,接触后,带同种电荷,第二次会排斥);此实验中,通过铝箔条的转动可推断橡胶棒的带电情况,这种实验方法是转换法. 2.在探究“并联电路各支路中的电流与干路电流的关系”时,小明同学在实验室选取:电

知识点填空复习法之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知识点填空复习法之第五章 《电流和电路》 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 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 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 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 原理: 的原理。 6、电荷量: 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 ) 元电荷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定义:用 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 到另一个物体,使 正负电荷分开 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①摩擦起电 e=1.6×10-19C

二、电流 1、形成:电荷的形成电流 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到。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如白炽灯,电饭锅等。 (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 (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注: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法的科学思想。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5、单位:(1)、国际单位: A (2)、常用单位:mA 、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符号: (2)、使用方法: 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看清。㈡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①电流表要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流入,流出,否则指针。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 Ⅰ危害: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5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两种电荷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5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两种电荷同步练习含答案 知识点两种电荷 1.任意两个不带电的物体相互摩擦时,产生的结果是() A.一定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带等量的负电 B.一定两个物体都不带电 C.可能一个物体带正电,另一个物体带等量的负电 D.两个物体带等量的正电 2.将一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悬挂着的带正电的小球,小球将() A.向橡胶棒靠拢 B.远离橡胶棒 C.在原位置不动 D.无法确定 3.将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泡沫球,出现如图所示的情形.若改用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这个泡沫球,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不带电 B.若相互吸引,则泡沫球带 C.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带正电正电 D.若相互排斥,则泡沫球不带电 4.如图,用带电棒接触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下列判断正确( ) A.带电棒一定带正电 B.带电棒一定带负电 C.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异种 D.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同种电荷

知识点原子及其结构 5.(2019·广州)原子核由哪些粒子组成( ) A.质子和电子 B.中子和电子 C.质子和中子 D.质子、中子和电子 6.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前任副主席表示,伊朗已经拥有足够的原材料可以制造1~2枚原子武器,下列关于原子及其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的中心是原子核 B.电子是带有最大负电荷的粒子 C.原子不能构成物质 D.两个带有正电荷的玻璃棒靠近时互相吸引 7.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负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擦创造了电荷 B.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 C.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 D.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 知识点导体和绝缘体 8.在①陶瓷、②铜、③盐水、④塑料、⑤玻璃、⑥水银六种物质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①④⑤ B. ①⑤⑥ C.②③④ D.②③⑥ 9.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能够导电的原因是因为金属里面的电子都能自由移动 B.绝缘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但能够带电

第五章 三相电路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 三相电路 [练习与思考] 5-1-1 对称三相电源的三相绕组作星形联结时,设线电压u AB =380sin(ωt+30o )V ,试写出相电压u B 的三角函数式及相量式。 解:V t u B )120sin(220?-=ω V U B ?-∠=? 1202110 5-1-2 三角形联结的对称三相电源,空载运行时三相电源会不会在三相绕组所构成的闭合回路中产生电流如果一相电源电压极性接反,则闭合回路中是否有电流通过 解:空载运行时,电源回路中无电流通过。如果一相电源电压极性接反,则闭合回路中有电流通过。 5-2-1 为什么电灯开关一定要接在相线(火线)上 解:因为电灯是单相负载,当开关断开时,电灯灯头不带电,以便于安全维修和更换。如果开关接在零线上,当其断开时,电灯灯头依然带电(接在火线上),作业时会造成触电事故。 5-2-2 三相四线制电路中,中线阻抗为零。若星形负载不对称,则负载相电压是否对称如果中线断开,负载电压是否对称 ) 解:三相四线制电路中,若星形负载不对称,负载相电压仍然对称;如果中线断开,负载电压将不对称。 5-2-3 三相四线制电路中,电源线的中性线上规定不得加装保险丝,这是为什么 解:如果电源线的中性线上加装保险丝,一旦由于某种原因造成保险丝熔断,接成Y 型的各组单相负载上的各相相电压将不会对称,有的相电压可能会超过单相负载的额定电压,造成损坏;有的相电压可能会低于额定电压,使得负载不能正常工作。因此源线的中性线上规定不得加装保险丝。 5-3-1 三相负载对称是指下述三种情况下的哪一种:⑴|Z AB |=|Z BC |=|Z CA |;⑵φAB =φBC =φCA ;⑶Z AB =Z BC =Z CA 。 解:三相负载对称是指(3),阻抗模相等,阻抗角相等。 5-3-2 已知对称三角形联结的三相电路中A 相负载线电流A 010 ∠=? A I ,试写出其余各相线电流与相电流。 解:A I B ?-∠=? 12010

电流和电路试卷及答案(正)及答案

电流和电路试卷及答案(正)及答案 物理〔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评分: 一、填空题〔10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1、电荷的多少叫 ,实验室常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做 ,它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 的原理制成的。 2、电荷的 形成电流,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做 电荷。 3、在某电路中,一灯泡的灯丝断了,另一灯泡也不能工作,那么该电路是 电路,该电路至少需 个开关操纵这二个灯泡。 4、电线芯用金属做的,是因为金属是 善于 ;它不处包上一层橡胶或塑料,是因为这些材料是 〔填〝导体〞或〝绝缘体〞〕, 〔填〝能〞或〝不能〞〕防止触电。 5、烘托欢乐气氛的各个小彩灯属于属于 电路;家庭电路属于 电路。 6、石墨、玻璃、空气、盐的水溶液等几种物质中,通常情形下属于绝缘体的有 ;属于导体的有 。 7、单位换算: ○10.1A= mA= μA ○ 2320μA= mA= A 8、在图1中,当开关闭合时,测得通过 A 点和 B 点的电流差不多上0.4A , 那么甲图中通过C 点处的电流是 A ;乙图中通过C 点的电流是 A 。 9、如图3所示,要使两灯串联应闭合开关 ,闭合开 关S 1和S 3,两灯 联;为了幸免电源短路,不能闭合开 关 。 10、在〝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某同学接成以下图〔a 〕所示的电路;当开关闭合后,两灯都发光,两个电流表的指 针所指位置均为图〔b 〕所示,那么灯L 2的电流为 A ,灯L 1的电流为 A 。 二、选择题〔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11、在以下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与右边实物图4对应的是〔 〕 12、一个开关同时操纵两盏灯泡的亮与灭,那么这两盏灯泡〔 〕 A .串联 B .并联 C .串联或并联都能够 D .无法判定 13、以下电路中不属于并联电路的是〔 〕 14、以下关于发光二极管,讲法错误的选项是〔 〕 A .电视机上的指示灯,街道上的红绿灯都用到发光二极管 B .发光二极管只承诺电流从它的某一端流入,另一端流出 C .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半导体电子元件 D .当将发光二极管接入电路中时,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负极→发光二极管→正极 15、在图5中,通过A 1、A 2、A 3、I 3,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 A .I 1>I 2>I 3 B .I 1=I 2>I 3 C .I 3=I 1+I 2 D .I 2=I 1+I 3 16、为了测量通过灯泡L 1的电流, 电流表接在如图6所示电路 中的位置〔 〕 A .只能在A 处 B .只能在B 处 C .只能在C 处 D .A 、B 、C 三处都能够 17、串联在电路里的两盏灯甲和乙,假设甲比乙亮,那么通过甲灯的电流I 甲与通过乙灯的电流I 乙的大小相比较是〔 〕 A .I 甲>I 乙 B .I 甲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两种电荷同步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自然界中存在的电荷种类有种.能检测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2.市场上出售一种能滚动的毛刷,当毛刷在尼龙衣物上滚动时,可以把灰尘和微小脏物吸入刷内,其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是 。 4.如图所示,图______中的两个通草球一定带电。 5、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粘有灰尘,这是因为电视机工作时,屏幕上带有_____________而具有了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6、有些用化纤布料做成的衣服穿在身上很容易弄脏,这主要是因为化纤布容易发生现象,从而细小灰尘的缘故。 7、打扫房间时,小刚用干绸布擦穿衣镜,发现擦过的镜面很容易粘上细小绒毛.这是因为他擦过的镜面因 __ 而带了电,带电体有的性质,所以绒毛被吸在镜面上. 8、有A.B.C三个带电小球,如果小球A带正电,小球C吸引小球B,小球B排斥小球A,那么小球B带电;小球C带电.(填“正”或“负”). 9、有A、B、C三个带电小球,如果A带正电,C吸引B,B排斥A,那么B带电,C带电.(选填“正”、“负”) 10.当丝绸跟玻璃棒摩擦时,玻璃棒带________ 电,丝绸带_____ 电。 11.将两个气球在衣服上摩擦几下,用细线悬起来。结果两气球像闹“矛盾”一样不愿靠在一起,这是因为摩擦后的气球。 12.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的转移,丝绸和玻璃棒摩擦时,玻璃棒因而带电,丝绸因而带电。 二、选择题 13.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了负电,这是由于() A.毛皮束缚电子的能力比较强B.橡胶棒的正电荷转移到了毛皮上 C.摩擦过程中创造了负电荷D.橡胶棒上有了多余的负电荷 14.一个物体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先合拢后又逐渐张开,则这个物体() A.带负电.B.带正电C.不带电.D.带正、负电都可能

模拟电路第五章课后习题答案演示教学

模拟电路第五章课后 习题答案

第五章 习题与思考题 ◆◆ 习题 5-1 图P5-1是集成运放BG303偏置电路的示意图,已知V CC =V EE =15V ,偏置电阻R=1M Ω(需外接)。设各三极管的β均足够大,试估算基准电流I REF 以及输入级放大管的电流I C1、I C2。 解:V T4、VT3、R 组成镜像电流源,流过R 的基准电流IREF 为: A A R U V V I BE EE CC REF μμ3.291 7.01515=-+=-+= A I I I I REF C REF C μβ β3.29211 33=≈???→?+=足够大 VT1、VT2为差分对管,则有: A A I I I C C C μμ7.1423.2921321≈≈= = 本题的意图是理解镜像电流源的工作原理和估算方法。 ◆◆ 习题 5-2 图P5-2是集成比较器BG307偏置电路的示意图。已知V EE =6V ,R 5=85Ω,R 6=68Ω,R 7=1.7k Ω。设三极管的β足够大,试问V T1、V T2的静态电流I C1、I C2为多大? 解: VT5、VT6为核心组成比例电流源,其基准电流IR7为: mA A R R V U I EE BE R 6.21700 6867.020)(20767≈++?-=+---=

mA mA I R R I R R I R C C 08.2)6.285 68(7566565=?=≈= VT1、VT2为差分对管,则有: mA mA I I I C C C 04.108.22 121521=?=== 本题的意图是理解比例电流源的工作原理和估算方法。 ◆◆ 习题 5-3 图P5-3是集成运放BG305偏置电路的示意图。假设V CC =V EE =15V ,外接电阻R =100k Ω,其他的阻值为R 1=R 2=R 3=1k Ω,R 4=2k Ω。设三极管β足够大,试估算基准电流I REF 以及各路偏置电流I C13、I C15和I C16。 解: 此电路为多路比例电流源,其基准电流IREF 为: A mA mA R R U V V I BE EE CC REF μ29029.01 1007.015152=≈+-+=+-+= 各路电流源电流值为: A I I I R R I I REF C C C C μ29014142 11513=≈=== A A I R R I R R I REF C C μμ1452902 142144216=?=≈= 本题的意图是练习多路比例电流源的估算方法。

电流和电路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电流和电路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一、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易错压轴题(难) 1.在探究“并联电路各支路中的电流与干路电流的关系”时,小明同学在实验室选取:电流表3只,灯泡2只,开关1个,干电池,导线若干. (1)请你帮助小明设计一个能够同时测量出支路和干路电流的电路,把你设计的实验电路图画在方框内. (______) (2)小明同学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把最后一根导线连接完毕后,看到灯泡立即发光,一个电流表指针向零刻度的左边偏转.小亮认为在实验操作中有两处错误,其中一处是 _____,还有一处是_____. (3)小明排除故障后开始实验,正确得出电流表示数如表 实验次数I1/A I2/A I3/A 1 0.100.20 0.30 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小明发现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和支路中的电流关系是_____(可用字母表达式表示).但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具科学性,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 【答案】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没有断开电流表的接线柱接 反了 I3=I1+I2更换不同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 【解析】 【分析】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2)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电流要正进负出;(3)多次实验找出普遍性规律; 【详解】 (1)从电源正极依次串联开关、灯泡L1、电流表A1、电流表A回到电源负极,然后将灯泡L2和电流表A2串联后并联在灯泡L1和电流表A1两端,如下图所示:

(2)把最后一根导线连接完毕后,看到灯泡立即发光,说明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没有断开;一个电流表指针向零刻度的左边偏转,说明电流表的接线柱接反了. (3)由表中数据分析可以知道,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3=I1+I2 一组实验数据具有偶然性,要得到普遍规律,需多次实验得到多组实验数据,因此需更换不同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 2.如图是一个模拟交通路口红绿灯工作的实验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只添加两根导线,实物电路图补充完整.要求:红灯亮时,黄灯和绿灯都不亮;当红灯灭时,黄灯和绿灯可以分别亮一盏. 【答案】 【解析】 由题意知红灯亮时,黄灯和绿灯都不亮;当红灯灭时,黄灯和绿灯可以分别亮一盏.说明三盏灯互不影响,也就是说三盏灯是并联;结合实物图,S1是控制红灯和黄灯;S2控制绿灯和黄灯,故连接电路图如图. 3.(一)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跟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做运动,根据知识,从而测出木块与长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力。

九年级物理第15章电流和电路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5.1电荷 一、电荷 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换句话说,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 物体的性质。 2、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3、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生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 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二、两种电荷: 1、把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 2、把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电子从毛皮转移到橡胶棒。 3、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带电体排斥带同种电荷的物体;带电体吸引带异种电荷的物体和轻小物体。 例:1、A带正电,A排斥B,B肯定带正电; 2、A带正电,A吸引B,B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A、B都是轻小物体) 三、验电器 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粗略的判断带电体所带电荷的多少。 2、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四、电荷量(电荷)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库仑(C)简称库; 五、原子的结构 原子核 原子 电子(带负电)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数在数量上相等,整个院子呈中性,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六、元电荷 1、最小的电荷叫做元电荷,用符号e表示,e=1.6*10-19C。 2、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 七、导体、绝缘体 1、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溶液; 2、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陶瓷、油、空气等; 3、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例如:1、干木头(绝缘体)、湿木头(导体)2、玻璃通常是绝缘体、加热到红炽状态(导体)。 5.2电流和电路 一、电流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荷包括正电荷和负电荷定向移动都可以形成电流) 3、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尤其注意电子是负电荷,电子的移动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4、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用电器,再回到负极; 5、二极管是半导体,具有单向导电性,即电流只能从它的一端流向另一端,不能反向流动。 二、电路 电路:用导线将用电器、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1、电源:提供持续电流,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电路2、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电灯、风扇等); 的构成3、导线:,连接电路的各个元件,输送电能; 4、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 新知识补充 第一节电流和电路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什么是电流、电路和电路图. 2.知道什么是电源和用电器. 3.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电路中形成电流的条件,从而得出电路的基本组 成.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连接电路过程中,认真观察和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像今天这样阴暗的天气,每个人都会很自然地打开墙上的开关,这时,电 灯就亮了.还有,英语老师上课时,只要把录音机的插头插到墙上的插座时,大 家就会听到流利的英语朗诵.电就在我们身边,对于电,同学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一、出示教学目标: (略) 二、自学前的指导:(明确自学内容,方法,要求。) 三、学生带着以上问题自学课本内容: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学中的疑惑问题; 2、抽查自学效果。 四、点拨、矫正 [探究]电流和电路 [师]看到你们桌子上的小灯泡,小电动机、音乐门铃了吗?动脑筋,想办 法让小灯泡亮,小电动机转动,音乐门铃发声.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评价.] [师]我已看到小灯泡亮、小电动机转,也听到你们的门铃在唱歌,你们的 实验成功了,说说对于哪些问题,你们已明白了. 灯泡、小电动机、音乐门铃等是需要用电的仪器,可以统一叫做用电器.[板 书] [师]对,用电器是需要给它提供电能的.谁给提供呢? [师]正确.电池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同学们用的电池叫干电池.同学们还知 道哪些提供电能的装置呢? [师]对.能够提供电能的装置,我们把它们叫电源.如我手里拿的是咱们实 验室的学生电源,它可以代替电池使用. [师]是这样.那这个简单的电路组成是什么呢?谁能总结一下?

电路 第四版 答案(第五章)

第五章 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运算放大器是电路理论中一个重要的多端器件。在电路分析中常把实际运算放大器理想化,认为其(1)输入电阻∞→in R ;(2)输出电阻00=R ;(3)电压放大倍数∞→A 。在分析时用理想运算放大器代替实际运算放大器所引起的误差并不严重,但使分析过程大大简化。 由理想化的条件,可以得出理想运放的两条规则: (1)侧向端和非倒向端的输入电流均为零,即,0==+-i i (称为“虚断路”); (2)对于公共端(地),倒向输入端电压u -与非倒向输入端的电压+u 相等,即+-=u u (成为“虚短路”)。 以上两条规则是分析含有理想运放电路依据,合理的应用这两条规则,并与结点电压法结合起来加以运用,是分析含有理想运放电路的有效方法。 5-1 设要求图示电路的输出o u 为 212.03u u u o +=- 已知Ω=k R 103,求1R 和2R 。 解:题5-1图所示电路中的运放为理想运放,应用其两条规则,有 解法一:由规则1,0=-i ,得21i i i +=,故 2 2113R u u R u u R u u o - ---+ -=-- 根据规则2,得0==+-u u ,代入上式中,可得 )(2 2 113 2 2 113R u R u R u R u R u R u o o +=-+=-

代入已知条件,得21 3113212.03u R R u R R u u +=+ 故,Ω==Ω==k R R k R R 502 .0 ; 33.333231 解法二:对结点○ 1列出结点电压方程,并注意到规则1,0=-i ,可得 2 21133211)111( R u R u u R u R R R o +=-++- 应用规则2,得0=-u ,所以 )(2 21133 2 113R u R u R u R u R u R u o o +=-+=- 后面求解过程和结果同解法一。 注:对含有理想运放电路的分析,需要紧紧抓住理想运放的两条规则:○ 1“虚断”——倒向端和非倒向端的输入电流均为零;○2“虚短”——对于公共端(地),倒向端的电压与非倒向输入端的电压相等。 5-2 图示电路起减法作用,求输出电压o u 和输入电压1u ,2u 之间的关系。 解:图示电路可用下述两种方法求解。 解法一:由规则1,0==+-i i ,得2413,i i i i == 故 (2) (1) 22 12 112u R R R u R u u R u u o += -=--+- - 应用规则2且注意到式(2),得 22 12 u R R R u u += =+-

电流和电路 章末测试1

电流和电路章末测试1 一、电流和电路选择题 1.如图所示,在接线柱A、B间接入导线(其材料为普通铜丝),在接线柱C、D间接入熔丝.接通电源,灯泡正常发光,熔丝不熔断;断开电源,在B、D间连上一根导线,再次接通电源时,灯不亮,熔丝熔断.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 导致熔丝熔断的原因是电路中电流过大 B. 熔丝熔断时,熔丝中的电流大于AB间导线中的电流 C. 熔丝熔断,但灯泡依然完好 D. 用铜丝代替熔丝不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答案】 B 【解析】【解答】A、电路中熔丝的作用就是保护电路,将BD间连上导线时,灯泡被短路,电路中电流过大,导致熔丝熔断,A不合题意; B、由于熔丝与AB将导线是串联的,由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可知,熔丝中的电流等于AB 间导线的电流,B符合题意; C、因导线把灯泡短路,故灯泡无电流通过,所以熔丝熔断,但灯泡依然完好,C不合题意; D、由于铜丝的熔点高,故在短路时不能断开电路,所以用铜丝代替熔丝不符合安全用电的原则,D不合题意 . 故答案为:B . 【分析】A、短路时电路中的电流过大,会致使熔丝熔断; B、根据串联电路中的电流规律可知,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 C、灯泡短路时,灯丝中无电流通过,电路中电流过大; D、铜丝的熔点高,在电路中电流过大时,不能及时熔断,起不到保护电路的作用 . 2.轿车装有日间行车灯后可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当轿车启动,即电键闭合,日间行车灯发光,若电键再闭合,近灯光可同时发光。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符合上述情况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A.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S1时,两灯泡均不亮,A不符合题意;B.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S1时,两灯泡都亮,再闭合S2时,L1不亮,B不符合题意;C.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S1时,车前大灯L2亮,再闭合S2时,日间行车灯L1亮,C不符合题意; D.由电路图可知,只闭合S1时,日间行车灯L1亮,再闭合S2时,车前大灯L2亮,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由题知,S1闭合,L1发光,再闭合S2,L2也发光,说明L1与L2可以独立工作即为并联,且S1位于干路,S2位于L2支路. 3.汽车的手动刹车器(简称“手刹”)在拉起时处于刹车制动状态,放下时处于解除刹车状态。如果手刹处在拉爆状态,汽车也能运动,但时间长了会损坏刹车片,有一款汽车设计了一个提醒司机的电路;汽车启动,开关S1闭合,手刹拉起,开关S2闭合,仪表盘上的指示灯会亮;汽车不启动,开关S1断开,指示灯熄灭,或者放下手刹,开关S2断开,指示灯也熄灭,下列电路图符合上述设计要求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解析】【解答】根据用电器的工作要求,当开关都闭合时用电器才能工作,所以电路是串联电路,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串联电路的特点是各用电器互相影响。 4.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上负电荷,可以看到A的金属箔张开,B的金属箔闭合。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如图所示),观察到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电荷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第一节电荷 青州市邵庄初级中学傅传强 学习目标: 1、从实验探究中,领会物体带电的概念,知道电荷有两种和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2、通过交流与讨论认识验电器,通过观察能说出验电器各部分的名称,通过“试一试”归纳出验电器怎样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及带电多少。 3、通过大量事例认识电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拉近了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感知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4、在实验探究中发展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学习重点:1、电荷间的作用;2、验电器原理。 学习难点:验电器的原理 『课前预习』 1、引入新课:电现在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大家说说电在我们身边都有些什么应用?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呢?电带来的都是好的方面么? 2、同学们利用手边的器材来做这个实验:把手中的纸撕的尽可能的小,然后用手中的笔与我们宝贵的头发相摩擦,去靠近碎纸片,你会发现什么现象? (展示摩擦起电动画) 摩擦过的物体具有________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 有了电真方便,电的用处说不完:电灯、电话、电视机、电脑、手机、mp4 …… 『课内探究』: 探究一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各小组一起来做一做摩擦起电的实验:毛皮与橡胶棒相摩擦是否带电?_______ 猜想:丝绸与玻璃棒相摩擦是否带电?_______ 规定: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为正电荷; 被毛皮摩擦后的橡胶棒带的电荷为负电荷。 (1)大量的事实表明自然界中存在______种电荷(填一或二) (2)看来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是______(相同还是不同) 观看影片回答下列猜想: (3)同种电荷互相______,异种电荷相互______(填吸引或排斥)(4)玻璃棒与玻璃棒靠近会______,玻璃棒与橡胶棒靠近会______(填排斥还是吸引) (5)实验室里我们用验电器(展示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实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片会发 生什么变化?)由此猜测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 ______(吸引或排斥) 猜想:如果验电器的张角变大,所带的的电荷多还是少?______ 【看课本99页完成下列问题:】 电荷的多少叫______,简称______。电荷的单位是______,简称______,符号是______。库仑单位______(大还是小) 探究二原子的结构、元电荷:(展示原子结构视频) 【看课本99页完成下列问题:】 1、1894年,英国科学家______发现了比原子小的多的带负电的粒子______,揭开了原子具有结构的秘密。 2、原子由______和______组成。 3、原子核带______电,电子带______电,电子绕______运动。 4、人们把最小的电荷叫做______,常用符号______表示。 5、e=______C

电路分析答案解析第五章

第五章 习题 5.1 如题5.1图所示电路,0t < 始值(0)C u +和(0)C i +。 解:根据电容电压不能突变,有: 4 (0)6424 C u V -=? =+ S 打开时有: (0)(0)4C C u u V +-== 可得: 1 (0)(0)0.814 C C i u A ++=-? =-+ 5.2 如题5.2图所示电路,0t <始值(0)L u +、(0)C i +和(0)i +。 解:0t <时处于稳态,有: 12 (0)148 L i A -= =+ (0)(0)88C L u i V --=?= 根据电容电压、电感电流不能突变,当开关S 闭合有: 12(0)12(0) (0)144 C C C u u i A +-+--= == (0)(0)4(0)(0)8148184L C C L u i u i V ++++=?+-?=?+-?= (0)(0)(0)112C L i i i A +++=+=+=

5.3 如题5.3图所示电路,0t < (0)L i +和(0)L di dt +。 解:0t <时,A V i L 144)0(= Ω = - 有: A i i L L 1)0()0(==-+ 5.4 如题5.4图所示电路,电压表的内阻10V R k =Ω,量程为100V 。开关S 在0t =时打开,问开关打开时,电压表是否会损坏? 解:当开关闭合时,有: 24 = =6(0)4 L L i A i -= 当开关打开时,有: (0)(0)6L L i i A +-== 所产生的电压为: (0)61060V L V u i R k kV +=?=?Ω=

电流和电路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电流和电路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初三物理电流和电路易错压轴题(难) 1.在“探究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实验中,小明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后,发现两个小灯泡都不发光,电流表没示数,检查发现各连线接触良好. (1)于是小明提出用导线两端依次连接ab、ac、ad两点的设计方案,其中用导线连接哪两点间不合适?答:________ (选填“ab”、“ac”或“ad”). (2)当小明用导线连接ab时,两灯泡不发光;连接ac时,小灯泡1L不发光,小灯泡2L 很亮,然后又熄灭.那么,原电路中的故障是________,小灯泡2L又熄灭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 (3)此时,同组的小红提出用电压表检查电路,你认为小红的方案可行吗?答:________(选填“可行”或“不可行”). 【答案】ad L1断路电路中电流太大,灯丝被烧断可行 【解析】 【分析】 【详解】 (1)于是小明提出用导线两端依次连接ab、ac、ad两点的设计方案,连接ab两点可以检查电流表有没有故障,再连接ac两点,就可以检查L1、L2有没有故障,连接ad两点,电路短路,可能会损坏电源,所以连接ad两点不合适; (2)当小明用导线连接ab时,两灯泡不发光,说明电流表完好;连接ac时,小灯泡1L 不发光,小灯泡2L很亮,然后又熄灭.那么,原电路中的故障是L1断路,小灯泡2L又熄灭的原因可能是电路中电流太大,灯丝被烧断. (3)此时,同组的小红提出用电压表检查电路,小红的方案可行,可以分别把电压表接在ab之间、ac之间,看电压表的示数即可. 2.现有两只小灯泡L1、L2,它们的额定电压分别为2.5V和3.8V. (1)如图甲是小明测定灯泡L1额定功率的实物电路图(不完整). ①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图连接完整_____. ②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__端(选填“A”或“B”).闭合开关后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