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规律总结

合集下载

观潮的知识点总结

观潮的知识点总结

观潮的知识点总结1. 潮汐的形成潮汐是海洋中的一种规律性现象,它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以及地球自转引起的。

地球上的潮汐受到日地月三者引力的共同作用,因此会产生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

月球以及太阳对于潮汐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月球的引力是潮汐的主要原因,而太阳的引力也会对潮汐产生一定的影响。

2. 潮汐的分类按照潮水时的高低来划分,潮汐可以分为高潮和低潮两种。

根据涨潮和落潮的规律不同,潮汐又可以分为半日潮和日潮两种类型。

半日潮的规律是每天会有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每次涨落的时间间隔大约为6小时,日潮的规律则是每天只有一次涨潮和一次落潮。

3. 观潮的地理环境观潮的地理环境一般是在靠近海岸线的地方,尤其是在海滩、沙滩、海角等地方最为适合观潮。

这些地方一般是潮汐的涨落最为明显,景观也最为壮观,符合观潮的基本条件。

4. 观潮的最佳时间观潮的最佳时间一般是在潮汐涨落的时候,这个时间根据地理位置和季节不同会有一定的差异,但一般来说,涨潮和落潮的时间可以在潮汐表上查到。

而在观潮的时候,最好选择在天气晴朗、风平浪静的日子,这样可以更好的观赏潮水的美丽景观。

5. 观潮的注意事项在观潮的时候,首先要注意自身的安全,不要冒险进入深水区或者潮汐涨落的地方,以免发生意外。

其次要注意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爱护自然,留住美丽的风景。

同时还要注意遵守当地的规章制度,不要在禁止观潮的地方进行观潮活动。

6. 观潮的好处观潮不仅可以欣赏美丽的自然景观,而且还能够了解自然规律,增长知识。

同时,观潮也是一种锻炼身体和活动身心的好方式,对身心健康有益。

7. 观潮的意义观潮作为一种自然景观的欣赏和自然规律的了解,不仅可以增加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也可以增强人们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对于推动人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观潮也可以作为一种旅游活动,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推动地方经济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8. 观潮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重视以及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观潮作为一种既能够欣赏自然美景,又能够锻炼身心的活动,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塘沽赶海知识点总结初中

塘沽赶海知识点总结初中

塘沽赶海知识点总结初中一、赶海潮汐知识1.1 什么是潮汐潮汐是指地球上海洋中水位的定期周期性变动。

地球因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影响,在海洋中形成一种周期性的上涨和下降。

这种现象称为潮汐。

潮汐的周期通常是12小时25分42秒。

每天会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

1.2 潮汐的规律潮汐的规律受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影响。

月球和太阳会对地球的引力产生影响,形成潮汐。

月亮对地球的引力是潮汐的主要原因,太阳的引力仅次于月亮。

当太阳和月亮处于同一条直线上时,形成春潮,即潮汐差较大;当太阳和月亮呈直角时,形成平潮,即潮汐差较小。

1.3 赶海的最佳时间根据当天的潮汐情况,赶海的最佳时间一般是在潮汐变换的时候。

因为在潮汐变换的时候,海水的涨落会影响到海里的鱼虾,使它们活跃起来,赶海的效果也更好。

通常在涨潮前后1-2小时是赶海的最佳时间。

二、赶海工具2.1 赶海桶赶海桶是赶海者常用的工具之一,用来装采集的海产品,一般选择容积较大、防水性能较好的塑料桶。

2.2 捉蟹工具捉蟹工具一般包括捉蟹篮、捉蟹钳等,用来在海滩上寻找、捉捕各种小型螃蟹。

2.3 撬海蛎工具撬海蛎的工具一般包括铁钩和小铁锹等,用来在礁石上撬开海蛎。

2.4 扎海带工具扎海带的工具一般包括绳子和小竹竿等,用来在海滩上寻找、扎捕海带。

三、赶海注意事项3.1 安全第一赶海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选择安全区域进行赶海,避免在潮水上涨时遇到危险。

3.2 保护生态赶海时要注意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不要捕捉过多海洋生物,尊重自然规律。

3.3 带垃圾离开赶海结束后,一定要清理垃圾,保持赶海的海滩干净整洁。

3.4 注意天气赶海时要留意天气变化,避免遇到大风大浪等天气不利条件。

四、赶海技巧4.1 观察潮水赶海时要观察潮水的变化,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赶海,提高效率。

4.2 善用工具赶海时要善用赶海工具,根据不同的海产品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采集。

4.3 知识产出赶海时要注意收集海产品的知识,学会识别各种海产品,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和习性,以便更好地赶海。

初中物理潮汐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潮汐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潮汐知识点总结潮汐是指地球上海洋水位的周期性变化。

它是由于地球上周围的引力系统以及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

潮汐现象是地球上海洋和大陆上一些湖泊、河流等水体产生的,而大多数的水体无法感知潮汐现象。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我们经常会学习潮汐现象及其相关知识。

下面将对初中物理中关于潮汐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1. 潮汐现象的成因潮汐现象的形成是由于地球上存在着各种引力系统,其中最主要的有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

月球对地球的引力足够大,可以引起海洋和陆地表面上沿海的海水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形成涌潮和落潮。

同时,太阳也对地球产生引力,但其引力相对月球较弱,影响要小一些。

2. 潮汐现象的周期性潮汐现象是周期性的,一般情况下,涨潮和落潮各为一次,每天有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

这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使得处于地球表面上的各个地方不断经过高潮和低潮的地点。

3. 潮汐的种类根据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关系,潮汐可分为日潮和月潮。

日潮是因为太阳的引力引起的潮汐现象,而月潮则是由于月球的引力引起的潮汐现象。

同时,还有半月潮,即月球和太阳在不同位置对海洋的引力互相作用而引起的潮汐现象。

4. 潮汐的形成时间潮汐的形成时间与月亮的位置有关。

当月亮和太阳呈直线时,即满月或新月时,潮汐的幅度最大,称为大潮或大潮汐;而当月亮和太阳分别位于地球上两个相对位置时,潮汐的幅度最小,称为小潮或小潮汐。

5. 潮汐的影响潮汐对人类生活和海洋生物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潮汐对航运具有一定的作用,高潮时水深较浅,船只较容易触礁;此外,潮汐也可以带动发电机转动,产生电能;同时,潮汐对海洋生物的生态环境也有影响,例如对于海藻、贝类、蟹类等海洋生物的生存繁衍都有一定的影响。

总之,潮汐现象是地球上海洋水位的周期性变化,是由于地球上周围的引力系统以及地球的自转而产生的。

初中物理学习中的潮汐知识包括潮汐现象的成因、周期性、种类、形成时间和影响等方面。

通过学习和了解潮汐现象,不仅可以加深对地球引力系统的认识,还可以对地球物理现象有更深入的了解。

初中地理潮汐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潮汐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潮汐知识点总结一、潮汐的概念潮是指海洋中周期性的涨落运动,表现为周期性的海平面的上升和下降,是由引潮力引起的,是一种规律的周期性运动。

潮汐是全球范围内海洋中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是由引潮力引起的。

二、潮汐的形成原因潮汐是由引潮力引起的。

引潮力是地球引力和月球、太阳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海洋中产生潮汐现象。

地球和月球、太阳构成一个引力系统,通过引力相互作用引起海洋中周期性的涨落运动。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月球、太阳的引力互相作用,使得海洋中产生规律的涨落运动,形成潮汐现象。

三、潮汐的分类根据潮汐的周期性和规律性,潮汐可以分为大潮和小潮。

大潮是指潮汐幅度较大的现象,通常发生在每月两次的新月时和满月时,这种情况下月球与太阳两者的引力是相互增强的,潮汐幅度也会随之增大。

而小潮是指潮汐幅度较小的现象,通常发生在每月的第一季和第三季,这种情况下月球与太阳的引力是相互抵消的,潮汐幅度也会减小。

根据潮汐的周期性,潮汐还可以分为日潮和半日潮。

日潮是指潮汐周期为每天发生一次的潮汐现象,通常发生在太阳引力作用下;半日潮是指潮汐周期为每半天发生一次的潮汐现象,通常发生在月球引力作用下。

四、潮汐的影响潮汐对海洋生态、海岸线、海域生态环境和海洋交通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从海洋生态环境角度来看,潮汐对海底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有一定的影响,由于潮汐的周期性涨落运动,海底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在潮汐的影响下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从海岸线和海域环境角度来看,潮汐对海岸线的侵蚀和沉积有一定的影响,潮汐引起的海浪和海潮会对海岸线产生一定的影响。

从海洋交通角度来看,潮汐对海洋交通有一定的影响,潮汐会影响船只的安全航行和停靠。

五、潮汐的调查和利用由于潮汐是全球范围内海洋中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潮汐的调查和利用对海洋和海岸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具有一定的意义。

通过对潮汐现象的调查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海洋和海岸环境的变化和规律,为海洋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潮汐的知识点总结

潮汐的知识点总结

潮汐的知识点总结一、潮汐的形成原理1. 地月引力和地球自转潮汐的形成原理主要是由地月引力和地球自转相互作用的结果。

地球受到月球的引力作用会在地球表面形成一个潮汐椭球,这个潮汐椭球随着地球的自转而不断移动。

当潮汐椭球移动到某一地点时,该地点的海域就会出现潮汐现象。

2. 赤道潮汐和极地潮汐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地月引力的作用,潮汐可以分为赤道潮汐和极地潮汐。

赤道潮汐是指赤道附近地区的潮汐现象,受到地球自转和地月引力的共同作用,赤道地区潮汐幅度较小;极地潮汐是指极地附近地区的潮汐现象,受地球自转和地月引力的交替作用,极地地区潮汐幅度较大。

3. 两种潮汐周期潮汐有两种周期,即月潮和日潮。

月潮是指潮汐周期为大约12小时26分钟,与月球的周期相同;日潮是指潮汐周期为大约24小时50分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这两种潮汐周期的交替作用形成了潮汐的复杂规律。

二、潮汐的规律1. 潮汐的高潮和低潮潮汐的高潮和低潮是潮汐现象中最基本的规律。

高潮是指海水波浪上升到最高点的现象,低潮是指海水波浪下降到最低点的现象。

高潮和低潮交替出现,形成了潮汐的周期性变化。

2. 潮汐的周期和幅度潮汐的周期和幅度是潮汐现象中另一个重要的规律。

潮汐的周期受到月球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的影响,一般为12小时26分钟和24小时50分钟。

潮汐的幅度受到地形、海洋流、地球自转和地月位相等多因素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潮汐幅度有所不同。

3. 效应大的地方一些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地形、洋流等因素的影响,潮汐效应比较明显。

比如加拿大的贝尔岛、法国的圣马洛、英国的西莫思等地,这些地方的潮汐幅度都非常大,是进行潮汐能利用的好地方。

三、潮汐的影响1. 海洋生态系统潮汐对海洋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影响。

潮汐现象可以带动海水的流动,促进海水的对流和翻动,为海洋生物提供了充足的氧气和养分。

同时,潮汐还可以影响海水的盐度和温度,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2. 社会生活潮汐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观潮知识点总结

观潮知识点总结

观潮知识点总结一、观潮的科学原理1. 潮汐的形成潮汐是由引力作用和离心力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海水周期性涨落的自然现象。

根据普通引力定律和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地球对海水的引力使得海水沿着地球的引力方向向地球表面移动,形成了一个涨潮节点;而地球的离心力使得海水产生了向外的压力,形成了一个落潮节点。

因此,潮汐是由地球引力和离心力共同作用下海水产生的周期性涨落。

2. 潮汐的规律潮汐的周期性涨落是按照月亮的位置和地球自转产生的。

月球对地球也产生了引力作用,因此月球会对地球表面的海水产生引力,使得海水沿着月亮引力的方向产生级差,从而形成了潮汐。

而地球自转也会使得潮汐周期不是严格的24小时,而是25小时。

因此,潮汐的规律是按照月球的引力和地球自转周期产生的。

3. 观潮的地理分布观潮现象在世界各地都有出现,但是观潮最为著名的地方是英国的多佛尔和法国的圣米歇尔山。

这些地方都有非常显著的潮汐涨落现象,是观潮的理想场所。

另外,观潮现象也在一些近海地区有发生,例如渤海、黄海和北海等地区观潮现象都比较常见。

二、观潮的地理分布1. 英国多佛尔英国的多佛尔是全球著名的观潮胜地之一,这里的潮汐变化十分显著,每天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

观潮的最佳地点是多佛尔海峡,这里的潮汐在潮汐周期中涨落的高度可达10米以上,而且潮汐的速度也非常快,每小时可涌入2万吨的水,形成了壮观的观潮景观。

2. 法国圣米歇尔山圣米歇尔山位于法国诺曼底地区,是法国的著名观潮地点,也是世界著名的观潮景点之一。

圣米歇尔山是一个岛屿,每天都会经历一次涨潮和一次落潮,而且潮汐涨落的高度达到了10米以上,是一个非常适合观潮的地方。

3. 其他地区观潮现象不仅在多佛尔和圣米歇尔山等地有发生,其他一些地区也有明显的潮汐涨落现象,比如美国的缅因州和加拿大的新斯科舍等地。

这些地方的观潮景观都非常出色,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三、观潮的影响1. 生态环境观潮活动可以带动当地的旅游经济发展,为当地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潮汐规律

潮汐规律

潮汐规律潮汐即海水的涨落现象。

白天海水的涨落称潮,夜间海水的涨落称汐。

海钓不同于淡水钓,除了温度、气压、风向等影响外,与潮汐的关系十密切。

按海洋每天潮汐由小潮转向大潮,由大潮再转向小潮的反复循环规律,以农历为预测,一个月有二次由小潮到大潮循环期。

沿海的渔民把每次的潮汐周期按每天列为从小半眼至十二眼(有时十三眼),由一眼水至七眼水是潮落潮涨每天递增过程,由八眼水至半眼水是潮落潮涨每天递减过程。

每次潮汐周期末,即十二眼水当天,出现新的潮汐流(新潮水),而旧潮汐(老潮水)还有3-4天才完全退去,这样就形成了天的每天二次海潮汐的景象,小半眼水至二眼水就是每天二次潮水。

小半眼水:潮涨潮落较小,今天起4天内,每天都有二次潮涨潮落过程,退潮低水位时,海水平面还在较高潮位中。

半眼水:潮涨潮落较小,今天起3天内,每天都有二次潮涨潮落过程,退潮低水位时,海水平面还在较高潮位中。

一眼水:潮涨潮落较小,今天起2天内,每天都有二次潮涨潮落过程,退潮低水位时,海水平面还在较高潮位中。

二眼水:潮水开始每天增大。

潮涨潮落较小,今天有二次潮涨潮落过程,退潮低水位海潮开始退得较低。

三眼水:潮水每天都在增大。

潮涨潮落开始大,今天只有一次潮涨潮落过程,高潮与低潮落差,一般有4-6米;退潮低水位海潮开始退得较快较低。

四眼水:潮水每天都在增大,潮涨潮落比前一天大。

今天只有一次潮涨潮落过程,高潮与低潮落差,一般有5-6.5米;潮水高低潮相隔时间约11小时。

退潮低水位海潮开始退得很快很低。

五眼水:潮水每天都在增大,潮涨潮落比前一天大。

今天只有一次潮涨潮落过程,高潮与低潮落差,一般有6-7米。

潮水高低潮相隔时间约11小时。

退潮低水位海潮退得很快很低。

六眼水:潮水每天都在增大,潮涨潮落比前一天大。

今天只有一次潮涨潮落过程,高潮与低潮落差,一般有7-8米。

潮水高低潮相隔时间约11小时。

退潮低水位海潮退得很快很低。

七眼水:潮水今天达到最大,潮涨潮落比前一天大。

根据海洋潮汐变化规律总结

根据海洋潮汐变化规律总结

根据海洋潮汐变化规律总结
潮汐是地球引力作用下海洋水位周期性升降的现象,它受到太
阳和月球的引力影响。

根据观测和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海洋
潮汐变化规律:
1. 月亮是主要的潮汐形成因素:月球对地球的引力作用是潮汐
形成的主要因素。

由于月球的引力不断地拉扯海水,导致海水产生
周期性的升降。

2. 潮汐现象受太阳影响:尽管月亮是主要的潮汐形成因素,但
太阳的引力也对潮汐产生影响。

太阳和月球在同一直线上时,其引
力叠加会导致更高的潮汐,被称为春潮;而太阳和月球呈直角时,
两者的引力相互抵消,导致较低的潮汐,被称为逆潮。

3. 潮汐受地理条件影响:不同地理条件下的海洋潮汐有所差异。

地形、海底地貌以及海湾、海峡等地理特征会对潮汐的高度和周期
产生影响。

4. 潮汐规律的周期性:潮汐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

通常情况下,一天内会发生两次和两次低潮,每次潮水周期约为12小时25分钟。

这种规律性的变化使得潮汐成为可预测的现象。

总的来说,海洋潮汐的变化是由月球和太阳的引力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同时受到地理条件的影响。

通过研究和观测,我们能够总结出潮汐变化的规律,对于海洋环境的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凡是到过海边的人们,都会看到海水有一种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到了一定时间,海水推波逐澜,迅猛上涨,达到高潮;过后一些时间,上涨的海水又自行退去,留下一片沙滩,出现低潮。

如此循环重复,永不停息。

海水的这种运动现象就是潮汐。

“潮”指白天海水上涨,“汐”指晚上海水上涨,不过通常我们往往将潮和汐都叫做“潮”。

潮汐的时间,在理论上应该与月球的上中天或下中天的时刻相符合,但实际上常常推迟。

发生高潮和月球上中天相差的时间叫高潮间隙。

但各地的高潮间隙又大不相同。

如:威海是10时50分,烟台是10时25分,龙口是10时20分,足见地理位置的不同,而导致高潮间隙的差目。

高潮时和低潮时的大概计算法:高潮时=(日差)0?8×(阴历日子)7-16(上半月-下半月-1,16)+高潮间隙,低潮时=高潮时-6时12分,如计算威海阴历初五的潮时如下:高潮时=0.8)×(5-1)+10:50′=3:12′+10:50′=14:02′(即为第二个高潮)14:02′-12:24′=1:38′(即为第一个高潮)低潮时=14:02′-6:12′=7:50′(即为第一个低潮)以上这样的算法固然)准确,但很繁琐,很难开口就说出来,我们经过多年的海上实践,验证,摸索出一种很有规律的简易计算法。

其方法是阴历日子(上半月-3,下半月-18)x0.8,即为当日的高潮潮时。

如计算威海阴历初五的潮时如下:高潮时=(5-3)×0.8=1:36′(即第一个高潮)。

低潮时=1:36′+6:12′=7:48′(则则第一个低潮)。

如计算威海阴历量五的潮时:高潮时=(25-18)×0.8=5:36′(则是第一个高潮)。

低潮时=5:36′+6:12′=11:48′(则是第一个低潮)潮流也叫潮
汐流,这是水位升降起伏的潮信现象,是由于海水受到引潮力的作用发生了水平流动后所导致的结果。

因此潮流和潮汐一样具有周期性的变化规律,但海水流动受到地形条件的影响,故常呈现两种状态,一种是往复性,一种是回转性。

这里就不说回转流的成因,只介绍一下近海的往复流。

往复流(即东流和西流—就是涨潮流和落潮流,它是在两个相反方向上作周期性变化的潮流叫往复流。

经多年实践证明,山东半岛沿海它的变化大约在起流之前两个钟头左右是平流(无流),一般是在高潮前约两个钟头西流起,即涨潮流,高潮时流速最大,高潮后约两个钟头西流完,低潮前约两个钟头东流起,即落潮流,低潮时流速最大,低潮后约两个钟头东流完。

从流完到流起,这其中大约有两个钟头的平流(无流)即转流时间。

人们通过长期的实践、观察,发现海水有规律的涨落,而涨落的时间和高度又有着周期性的变化,由此人们把这种海水涨落的现象叫潮汐。

而随着海水的涨落、水位的升降,出现了海水的水平流动,这种海水流动的现象叫潮流。

海水有周期性涨落规律,如在每日里出现两次大潮和两次小潮。

通过长期实践、观察、发现每日的高潮大多出现在月亮的上、下中天(即过当地子午线时1前后。

低潮时间则在月出月落前后,并且每日的高(低)潮时间逐日后程约48分钟,即每天晚48分钟(0.8小时)。

每月的两次大潮是农历初一、十五附近几天,两次小潮是在农历的初七、八和甘二、廿三附近几天。

人们还发现,潮汐现象同月亮、太阳、地球的相对运动有密切的关系。

地球在一定轨道上绕太阳运转,月亮又在一定轨道上绕地球运转,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吸引力和离心力,这种
力就是产生潮汐现象的基本因素。

但实际潮汐涨落的主要成因却是月球对地球(表层)的吸引力,其次是太阳对地球的吸引力,太阳的乍用较小,约为月球的2/5,因月球离地球较近,故此月球的乍用较大。

据科学推测是:月球绕地球转,每一个月(29.5天多一点)转一圈,当月、日、地三者成一直线时,潮涨落的最大,这时是新月和望月(初一、十五)的时候,当日、月、地三者成直角三角形时潮涨落的最小,这是月上弦(初七、八)和下弦(廿二、廿三)的时候。

但在实际上形成大潮和小潮的时间,并不正好是上述时间,因为地球形状很复杂,所以各地发生最大潮和最小潮的时间要比理论上拖后几天。

如:山东半岛沿海每月的初三和十八潮的涨落最大,而初十和廿五前后潮的涨落又最小。

由于地球本身的自转,使地球上某点与月球的相对位置随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每天(太阳约24时48分)为一周期。

每24时48分,发生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

由高潮到低潮约经过6时12分,由第一个高潮到第二个高潮约经过12时2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