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故事(古文)

合集下载

精卫填海小古文意思

精卫填海小古文意思

精卫填海小古文意思
精卫填海是一个神话故事,最早出自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北山经》
精卫填海古文原文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译文
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

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因此化为精卫鸟。

经常口衔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

故事资料
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

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名唤女娃,一日女娃到东海游玩,溺于水中。

死后气不平的精卫化作花脑袋、白嘴壳、红色爪子的一种神鸟,每天从山上衔来石头和草木,投入东海,然后发出“精卫、精卫”的悲鸣,好像在呼唤着自己。

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人们把“精卫填海”神话归于不同的神话类型。

显然“精卫填海”神话属于典型的变形神话,且属于变形神话中的“死后托生”神话,即将灵魂托付给现实存在的一种物质。

不仅如此‘精卫填海”还属于复仇神话,女娃生前与大海无冤无仇,
但是却不慎溺水身亡,如此与大海结下仇恨,化身为鸟终身进行填海的复仇事业。

精卫填海神话中表现出了人类最本质最永恒的东西:对生存的恐慌,以及在这之上表现出来的人类的永恒的独有的精神气质。

这些原型主题表现的都是先民缘于最基本的生存而产生的文化意识。

这里的生存仅仅是一种对于生命的珍惜。

缘于这种保存生命的初始本能,后世这种危机意识逐渐推延到更深更广的程度
“精卫填海”的故事启示人们,只有树立战胜困难的坚定决心,具有必胜的愿望,才能在行动上坚持不懈,顽强奋斗,勇于挑战。

共工怒触不周山,神话故事

共工怒触不周山,神话故事

共工怒触不周山,神话故事篇一:《共工怒触不周山》等6则神话故事六则神话故事《共工怒触不周山》【原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部落首领,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

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南方向下塌,所以江河流水和泥沙都向这里汇集。

《女娲补天》【原文】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f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译文:久远的过去,支撑天地四方的四根柱子倒了,大地裂开,天不能普遍地覆盖万物,地不能全面地容载万物。

火势凶猛,扑不灭,水势浩大,流不尽,凶猛的野兽吃善良的百姓,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人和小孩。

于是,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的漏洞,砍断巨龟的角来做撑起四方的擎天柱,杀死黑龙来拯救中国,用芦灰来堵塞洪水。

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了,中国的大地上恢复了平整,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能过继续生存。

《夸父逐日》【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精卫填海》【原文】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

神话传说故事古文

神话传说故事古文

神话传说故事古文神话传说故事古文中国古代著名神话故事神话故事总是充满幻想,但是它们又代表着一种文化,读神话故事就好像徜徉在幻想的海洋里面。

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大禹治水、精卫填海……这一个个流传广泛的古代神话传说,无一不展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的认知和无穷的幻想,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聆听先人留下的神话传说,不仅能够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更有助于他们了解中国古典文化。

1、盘古开天:传说很早以前,天和地是连在一起的,那个时候世界上什么生物也没有。

盘古在这片混沌的天地间孕育了18000年后,醒了过来。

他将天地劈开,变成了两部分,头顶的叫天,脚下的叫地。

盘古施展神功,一直将天变得很高很高,天地之间的距离变得足够大。

后来盘古实在太累了,就躺到地上死去了。

盘古临死前,他嘴里呼出的气变成了春风和天空的云雾;声音变成了天空的雷霆;左眼变成太阳,右眼变成皎洁的月亮,头发变成颗颗星星,鲜血变成江河湖海,肌肉变成千里沃野,骨骼变成树木花草,筋脉变成了道路,牙齿变成石头和金属,精髓变成明亮的珍珠,汗水变成雨露,盘古倒下时,他的头和四肢变成了五座大山。

寓意:鼓励人们要有强大的力量,来为自己和别人带来光明。

会对人类以及万物的起源有一个新的神话式的了解。

2、女娲造人:女娲是一位女神。

盘古开辟了天地之后,世界上还没有人类,女娲感到寂寞,于是她想照着自己的样子,用泥巴和水,捏出一些小东西来,她把这些小东西称作“人”。

这些“人”是仿照神的模样造出来的,气概举动自然与别的生物不同,居然会叽叽喳喳讲起和女娲一样的话来。

他们在女娲身旁欢呼雀跃了一阵,慢慢走散了。

女娲想把世界变得热热闹闹,让世界到处都有她亲手造出来的人,于是不停工作,捏了一个又一个。

但是世界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很久,双手都捏得麻木了,捏出的小人分布在大地上仍然太稀少。

她想这样下去不行,就顺手从附近折下一条藤蔓,伸入泥潭,沾上泥浆向地上挥洒。

结果点点泥浆变成一个个小人,与用手捏成的模样相似,这一来速度就快多了。

经典小古文100篇(下)

经典小古文100篇(下)

(下)第一组遥远的神话故事51、大禹治水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

尧用鲧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

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

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52、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骘鸟攫老弱。

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53、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jiū)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

其状如鸟,文首,白喙(huì),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nì)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īn)于东海。

54、牛郎织女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

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

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

嫁后逐废织纫。

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相传是日河鼓舆织女会于汉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

55、后羿射日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豖希、修蛇,皆为民害。

尧乃使后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九日而下杀猰貐,斩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第二组可笑之人,可笑之事56、性缓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

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

”其人遽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

”57、性刚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

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

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

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饭。

待我与其对立在此。

"58、北人不识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经典小古文100篇(下)

经典小古文100篇(下)

(下)第一组遥远的神话故事51、大禹治水尧舜时,九河不治,洪水泛滥。

尧用鲧治水,鲧用雍堵之法,九年而无功。

后舜用禹治水,禹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疏通河道,因势利导,十三年终克水患。

一成一败,其治不同也。

52、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载。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骘鸟攫老弱。

女娲炼五色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53、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jiū)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

其状如鸟,文首,白喙(huì),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nì)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以堙(yīn)于东海。

54、牛郎织女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

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

天帝怜其独处,嫁河西牵牛郎。

嫁后逐废织纫。

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相传是日河鼓舆织女会于汉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

55、后羿射日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豖希、修蛇,皆为民害。

尧乃使后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九日而下杀猰貐,斩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第二组可笑之人,可笑之事56、性缓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

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事,曰:“火烧君裳。

”其人遽收衣而怒曰:“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

”57、性刚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

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

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

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饭。

待我与其对立在此。

"58、北人不识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

五年级小古文课件神话故事

五年级小古文课件神话故事

五年级小古文课件神话故事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

火爁焱(lànyàn)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猛兽食颛(zhuān)民,鸷鸟攫(jué)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áo)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hé),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女娲补天翻译:久远的过去,支撑天地四方的四根柱子倒了,大地裂开;天不能普遍地覆盖万物,地不能全面地容载万物;火烧猛烈而不熄灭,水泛滥成灾而不停止;凶猛的野兽吃善良的百姓,凶猛的鸟用爪抓取老人和小孩。

在这时,女娲冶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的漏洞,砍断巨龟的脚来做撑起四方的擎天柱,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用芦灰来堵塞洪水。

天空被修补了,天地四方的柱子重新竖立了起来,洪水退了,中华的大地上恢复了平整。

凶猛的鸟兽都死了,善良的百姓生存下来。

关于女娲补天原文及女娲补天翻译,我们一起来学习和分享,希望对于同学们学习女娲补天这篇文章有所裨益!夸父逐日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①逐走:赛跑。

逐:竞争。

走:跑。

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④河,渭:黄河,渭水。

⑤北饮大泽:大湖。

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⑥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⑦邓林:地名,现在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

邓林既“桃林”。

⑧未至:没有赶到。

⑨渴:他感到口渴。

⑩弃:遗弃。

夸父逐日全文翻译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

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盘古开天辟地(山海经图)天地浑沌如鸡子。

盘古生在其中。

万八千岁。

天地开辟。

阳清为天。

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

一日九变。

神于天。

神话故事年兽的传说文言文

神话故事年兽的传说文言文

神话故事年兽的传说文言文
《年兽的传说》
昔有年兽,名曰“岁阴”。

每至腊月之底,出没山野,掠食生民。

百姓苦不堪言,唯有闭门不出,以避其害。

岁阴凶猛异常,无人能制。

有一年,天降神童,名曰“天行”。

天行见百姓受苦,心生哀痛。

闻说岁阴弱点在于双目,遂以红绸蒙眼,身藏利刃,独闯岁阴巢穴。

岁阴见之,怒吼扑来,天行闪避,以利刃刺其目。

岁阴痛极,狂奔入海,自此消失。

百姓见岁阴已除,纷纷出户庆祝。

天行则被奉为英雄,受人敬仰。

自此以后,每至腊月之底,家家户户挂红绸、燃灯笼,以示庆祝,驱邪避凶。

此习流传至今,称为“过年”。

此文以文言文形式描述了年兽的传说,并解释了过年习俗的起源。

希望你喜欢。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原著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原著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原著
1. 《女娲补天》:远古时代,天塌地陷,世界陷入巨大灾难。

女娲不忍生灵受灾,于是炼五色石补好天空,斩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通阴阳除逆气,万灵始得以安居。

2. 《后羿射日》:远古的时候,大地出现了严重的旱灾。

炎热烤焦了森林,烘干了大地,晒干了禾苗草木。

天空中出现了 10 个太阳,它们轮流跑出来在天空执勤,照耀大地。

有时,他们甚至一起出来,这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为了拯救人类,后羿张弓搭箭,向那 9 个太阳射去。

最后,天上只留下一个太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嫦娥奔月
嫦娥,羿①妻也,窃西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

将往,枚占②于有黄③。

有黄曰:“吉。

翩翩归妹④,独将西行,逢天晦芒⑤,毋惊毋恐,后且大昌。

”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⑥。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灵宪》
注释:①弈:传说中射落九个太阳的神箭手。

②枚占:用筹占卜。

枚,筹,占卜中的工具。

③有黄:占卜之人,筮师或史官之名。

④归妹:卦名,这里代指嫦娥。

⑤晦芒:指昏暗。

⑥蟾蜍:俗名癞蛤蟆。

2.吴刚伐桂
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

故异书①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遂合。

人姓吴名刚,学仙有过,谪令伐树。

——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
注释:①异书:稀奇古怪的书。

3.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

火滥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拣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淮南子·冥览训》
4.精卫填海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讠交。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山海经·北山经》
5.后羿射日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

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jiáo用箭射)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

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淮南子·本经训》
6.黄帝擒蚩尤
蚩尤作兵伐黄帝。

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

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

黄帝乃下天女曰“魃”。

雨止,遂杀蚩尤。

——《山海经·大荒北经》
7.鲧禹治水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

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山海经·海内经》
8.刑天断首
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

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山海经·海外西经》
9.夸父逐日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

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

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尸膏肉所浸,生邓林。

邓林弥广数千里焉。

——《列子·汤问》
10.共工触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淮南子·天文训》
11、鲲鹏之变
北冥⑴有鱼,其名为鲲⑵,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⑶,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⑷,其翼若垂天之云⑸。

是⑹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⑺。

南冥者,天池⑻也。

《齐谐》⑼者,志怪⑽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⑾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⑿,去以六月息者也⒀。

”注释:⑴北冥:即北海。

海色深黑,故称冥海。

冥,亦作“溟”,一说因其广漠无涯,故称溟。

⑵鲲:大鱼名。

⑶鹏:大鸟名。

⑷怒而飞:奋起高飞。

怒,振奋。

⑸其翼若垂天之云:它的翅膀象悬挂在天空的一大片云彩,形容鹏鸟之大。

⑹是:此,这。

⑺海运:犹言海动,指海潮翻腾。

海动时必有大风,鹏乘借风力徙往南海。

则将:就要。

徙:迁移。

⑻天池:天然形成的大池。

⑼《齐谐》:书名。

⑽志怪:记载怪异的事。

⑾水击:谓大鹏起飞时举翅拍击水波。

⑿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凌借暴风之力,飞达九万里高。

持:聚结、凌借。

扶摇,风名,一种从地面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

⒀去以六月息者也:言大鹏一去飞行半年,到南海休
息。

12、鲤鱼跳龙门
龙门山,在河东①界。

禹凿山断门一里余。

黄河自中流下,两岸不通车马。

每岁季春②,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

一岁中,登龙门者,不过七十二。

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乃化为龙矣。

注释:①河东:黄河以东。

②季春:暮春,阴历三月。

季,指一季的末一个月。

此外,农历一季的第一个月称为“孟”,第二个月称为“仲”
13、牛郎织女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①劳役②,织成云锦天衣。

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③。

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涉秋④七日,鹊首无故皆髡⑤,相传是日河鼓⑥与织女会于汉⑦东,役乌鹊为梁⑧以渡,故毛皆脱去。

注释: ①机杼:机,织布机;杼,即梭,织布的梭子。

②劳役:辛苦操作。

③织衽:织布机上的经线叫衽。

织衽就是拿纬线而贯经线的意思。

④涉秋:入秋。

⑤髡:古代刑法之一,剃掉头发,使成秃头叫髡。

⑥河鼓:星名,即牵牛。

⑦汉:天汉,即银河。

⑧梁:桥。

这则著名的神话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与大自然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女娲挺身而出、救民于水火的高尚,这源自人类渴望征服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这则著名的神话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与大自然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女娲挺身而出、救民于水火的高尚,这源自人类渴望征服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