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音乐鉴赏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音乐

中国近现代音乐
日本侵华后,1935年回国,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 脍炙人口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 《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
1938年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并在“女大”兼课。教学之余, 创作了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黄河大合唱》 演出后,轰动了整个延安。
在黄河两岸, 游击兵团, 野战兵团, 星罗棋布, 散布在敌人后面;
在万山丛中, 在青纱帐里, 展开了英勇血战! 啊,黄河! 你记载着我们民族的年
咳哟!划哟-… 划哟!冲上前!划哟!冲 上前! 划哟!冲上前!划哟!冲 上前! 咳哟!咳哟! 哈哈哈哈…… 我们看见了河岸, 我们登上了河岸, 心啊安一安, 气啊喘一喘. 回头来, 再和那黄河怒涛 决一死战!决一死战! 决一死战! 决一死战!
咳!划哟……
《黄河船夫曲》采 用了劳动号子的体 裁形式,展现了乌 云满天,惊涛拍岸, 船夫与暴风雨奋力 拼搏的生动形象。 表现了华夏子孙吃 苦耐劳和一定能到 达胜利彼岸的优秀 品质
热情颂歌,充满了博大、
劈成南北两面. 豪放的情怀。
黄河! 我们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这里, 我们要在你的面前,
献一首长诗, 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
黄河之水天上来, 排山倒海, 汹涌澎湃, 奔腾叫啸, 使人肝胆破裂!
它是中国的大动脉, 在它的周身, 奔流着民族的热血.
红日高照, !划哟…… 乌云啊,遮满天! 波涛啊,高如山! 冷风啊,扑上脸! 浪花啊,打进船! 咳哟!划哟…… 伙伴啊,睁开眼! 舵手啊,把住腕! 当心啊,别偷懒! 拼命啊,莫胆寒! 咳!划哟!咳!划哟! 咳!划哟!咳!划哟! 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 不怕那千丈波浪高如山! 行船好比上火线, 团结一心冲上前! 咳!划哟!咳!划哟! 咳!划哟!咳!划哟!

[实用参考]《送别》音乐鉴赏

[实用参考]《送别》音乐鉴赏

李叔同《送别》音乐赏析——长亭古道的艺术情怀[摘要]近现代音乐家李叔同的《送别》,是一首具有很高艺术价值的作品。

它一方面借鉴了西洋音乐成就,另一方面又传承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尤其在歌词乐创作方面,成功运用了中国古典诗词的审美意象,诗中有画,意趣高远,意境深悠。

本文从音乐创作背景、特征和唱法三个方面对它进行了探讨,由于其演绎版本较多,本文还遴选个别比较有特色的版本进行了简单的比较和赏析。

[关键词]送别;创作背景;特征;唱法;演绎版本《送别》是20世纪初中国学堂乐歌的经典之作,时至今日仍为学子们广泛传唱,但对其音乐背景和特征的了解不多,而且在声乐方法上也探讨较少,限于本人的音乐基础,在多方参考下,进行对音乐的简单鉴赏。

一、《送别》的音乐背景李叔同祖籍浙江,生于天津,其父为同治进士,自幼饱读诗书,很早就显露出超凡的才华。

1898年李叔同迁居上海,后东渡日本求学5年零7个月,1911年他32岁时返回故土,四年后在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创作《送别》,这时的李叔同不仅精通西洋音乐技法,而且内在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生活阅历让他的音乐思想和人文精神都达到纯熟,因而在《送别》一曲中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离别”意境和情怀表现的淋漓尽致。

其歌词为:“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送别》的曲调并非李叔同自创,而是源自奥德威(JohnpondOrdwaP,1824—1880)的歌曲《梦见家和母亲》的曲调进行创作,李叔同并不是直接接触这首歌曲,而是间接地用了他的曲调。

因为,在李叔同留日期间,日本的一位音乐犬童球溪就以原歌的曲调(作过略微的改动),填上日文的新词,作成《旅愁》这首日文歌。

1907年《旅愁》发表后,在日本被广泛流传。

1905年至1910年,李叔同留学日本,故接触到了《旅愁》,他被这首歌曲的优美旋律所打动,产生了创作灵感。

音乐鉴赏——黄河大合唱

音乐鉴赏——黄河大合唱

《黄河大合唱》赏析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原籍广东番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

发表音乐作品近三百件。

由于他对发展我国革命音乐所作的巨大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乐曲诞生于战前最为惨烈的日子那是一九三八年武汉沦陷后的事,著名诗人光末然带着抗敌演剧三队撤退,经过黄河,引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抵达延安后写成黄河诗章,在农历大除夕做了朗诵演出。

此曲现在已成为中国合唱艺术之典范!全曲分八个乐章:作曲:冼星海;作词:光未然独唱:杨洪基,王秀芬;朗诵:瞿弦和指挥:严良堃乐团:中央乐团交响乐团,中央乐团合唱团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这是一首惊心动魄的合唱曲。

它以磅礴的气势、紧张的情绪、近似呼喊的音调,描绘了黄河船夫迎着惊涛骇浪顽强地驶向彼岸的动人画面。

音乐素材吸取了北方民歌和船夫号子的某些音调和节奏,经过独具匠心的艺术加工,提炼出了动作性很强、短促有力的主导动机。

这个动机贯穿全曲,经过发展、变化,使音乐具有坚毅、勇敢、奋进的特征。

在演唱上采用了领唱、合唱的形式,造成了一呼百应,锐不可挡的气势。

中间部分将此动机的节奏展宽,改为拍子,速度放慢,和声进行也很平稳;着意刻画了英勇的船夫们战胜风浪,终于登上了彼岸的胜利心情和自豪感。

与前段的情绪上形成鲜明的对比,也为下段音乐的出现作了准备。

下一段音乐是在前段抒情性、平静的音乐之后展开的,它以雄健的气势、饱满的感情、斩钉截铁的力度和较快的速度把歌曲推向高潮,唱出了:紧接着,紧张的划船音调再次出现,并加进了喘气的声音,力度也逐渐减弱,给人以船夫们驾船破浪,冲向远方的联想。

这段尾声“象征着斗争的不断性”(冼星海语),预示着经过艰苦的奋斗,一定会到达胜利彼岸的前景。

第二乐章:黄河颂:这是一首男中音独唱歌曲。

歌曲以热情、自豪、悲壮的感情,抒发了“站在高山之巅”鸟瞰黄河时,感慨万千的情怀。

全曲由三个乐段构成。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现代主义音乐》教案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现代主义音乐》教案

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现代主义音乐》教案【课业类型】音乐鉴赏【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1.本节课以鉴赏为主,教师演绎本土原生态山歌。

并且通过播放中国具有民族曲风的流行乐《宫商角徵羽》和现代西方歌曲《杂货店的恰恰》。

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爵士音乐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去了解爵士乐的兴趣和愿望。

简单了解爵士乐的起源和发展史,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了解爵士乐的音阶走向及节奏特点。

2.中国曲风流行乐《宫商角徵羽》,乐曲旋律轻巧欢快,节奏以四十六分节奏型为主,五声调式音阶走向为辅贯穿全曲。

歌曲曲风欢快,具有中国曲风的民族色彩。

3.现代西方歌曲《杂货店的恰恰》,乐曲旋律轻巧欢快,以黑管为基调贯穿全曲,具有恰恰舞曲风格的轻巧爵士风格。

节奏轻巧中带有随性的音乐线条走向,音乐中带有一种幽默、欢快活泼情绪的音乐。

演奏乐器有黑管、钢琴、铃鼓等演奏形式。

【课程目标】1. 通过对比欣赏,引导学生感受,体验现代主义爵士乐的风格特征,并了解相关文化及艺术价值。

2.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让学生初步了解爵士乐的音乐特点及相关爵士音乐的知识。

3.通过爵士乐的欣赏,让学生实践体验爵士音乐的风格。

【教学重点】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感受爵士乐,以拍打念唱等方式体验爵士的风格特征,并介绍展示有关爵士乐的知识。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即兴演奏自编爵士版《生日快乐》作为铺垫,引出主题。

2.对比欣赏中国曲风流行乐《宫商角徵羽》、爵士乐《杂货店的恰恰》。

请学生说出两首歌曲的风格特点,并讨论对此类音乐风格有何理解,引出课题—爵士乐。

二、讲授新课1.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自身感觉的爵士乐。

在进行提问学生后,通过幻灯片展示引出爵士乐,介绍爵士乐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源于美国。

诞生于南部港口城市新奥尔良,音乐根基于布鲁斯和拉格泰姆。

给学生展示了解,爵士乐的起源与发展,让学生对爵士乐有所认识。

2.通过了解现代爵士乐的起源与发展引出爵士乐之父—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并欣赏其小号独奏。

黄河大合唱(音乐欣赏论文)1

黄河大合唱(音乐欣赏论文)1

引言:《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

《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并由配乐诗‎朗诵和乐队‎演奏将各乐‎平连成一个‎整体。

关键词:《黄河大合唱‎》、赏析、英雄气概、冼星海正文:本学期音乐‎欣赏课学的‎作品有:《黄河大合唱‎》——冼星海;《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陈刚、何占豪;《二泉映月》——瞎子阿炳;古琴《高山流水》——徐元白;还有一些女‎子十二乐坊‎的作品等。

其中我对于‎黄河大合唱‎有很深的感‎触,下面就讲讲‎我对这部作‎品的理解。

以前接触《黄河大合唱‎》就只有对《保卫黄河》这一个乐章‎比较熟悉,被它的那种‎磅礴的气势‎所折服,以前甚至以‎为《保卫黄河》就是《黄河大河藏‎》,在从音乐欣‎赏课上学习‎了这部作品‎的背景以及‎内容后,我又对它有‎了更深的了‎解。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一‎部代表作。

作于193‎9年3月,并于194‎1年在苏联‎重新整理加‎工。

这部作品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

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它的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黄河颂》(男中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二部独‎唱)、《河边对口曲‎》(男声对唱、合唱)、《黄河怨》(女高音独唱‎)、《保卫黄河》(齐唱、轮唱)和《怒吼吧!黄河》等。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中国近现代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实录与反思

湘版高中音乐鉴赏《中国近现代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实录与反思

湘教版高中音乐鉴赏《中国近现代通俗音乐》教学设计、实录与反思教学材料分析与教学课题界定:《中国通俗音乐》是湖南文艺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五单元《音乐的体裁》第七章节中的一个教学内容。

《音乐的体裁》教学单元中含有:音乐与诗歌的交融、音乐的戏剧——歌剧、舞剧的灵魂、梨园百花等教学内容,旨在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感受并理解音乐的共性与个性。

共性:音乐作用与欣赏者心理感受的一般规律;个性:不同体裁音乐作品中的不同音乐表现方式及其服务对象。

严格意义上的中国通俗音乐,至少可以追述到《诗经》时代,是一个年代久远、内容丰富的音乐文化范畴。

所以,依据教材所提供的内容,本课课题界定在《中国近现代通俗音乐》更为合适。

学情分析:大部分中学生都喜欢通俗/流行音乐,这是一个没有悬念的问题。

但是为什么喜爱?是歌词?旋律?风格还是潮流?……面对快餐音乐文化和优秀、经典的音乐作品,他们缺少作为高素质公民所应该具备的审美体验与感受,缺少应有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这也是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如何引导学生了解并领悟普通高中音乐学习的价值取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充分挖掘及利用学生自身资源,从而达到学有所感、学有所思、学有所获、知能并进、终生受益这一课程目标,需要在教学的全过程中给予重点关注和引导。

由于中国近现代通俗音乐的内容丰富、题材和体裁繁多,如何利用学生对通俗音乐原认知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适时、适度的教学活动,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与目标达成的方法与手段运用:一、知道什么是通俗音乐(通过聆听、感受、对话、小结等完成);二、了解中国近现代通俗音乐发展的大致阶段(主要由教师完成。

通过视听、感受、听辨、分析、对话、小结等完成);三、了解并初步懂得中国近现代通俗音乐的主要特征(主要由学生完成。

通过视听、感受、交流、教师的引导性发言等完成)。

教学过程安排与实录:四、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几个阶段?(约24分钟)教学后反思:这是一次提前72小时通知和准备、借班上课的公开教学展示活动。

音乐鉴赏之进行曲

音乐鉴赏之进行曲

05
进行曲在现代音乐中的应用与影响
进行曲在流行音乐中的应用
01
流行音乐中的进行曲通常采用节奏感强烈的节拍,能够激发听 众的热情和动力。
02
许多流行音乐作品将进行曲元素融入到旋律、节奏和编曲中,
以增加音乐的动感和力量。
例如,一些流行歌曲中会使用军鼓或行进节奏来营造激昂、振
03
奋的氛围。
进行曲在电影音乐中的应用
2
许多现代音乐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借鉴了进行曲的 节奏、旋律和结构特点,以寻求创新和突破。
3
进行曲的元素也被融入到不同风格的音乐中,如 摇滚、电子音乐等,为现代音乐带来了新的表现 力和风格特点。
THANKS
感谢观看
音乐特点:旋律优美,节 奏明快,充满活力
创作背景:为钢琴独奏所 作
鉴赏要点:感受其轻松愉 快的氛围和独特的异国情 调
《胡桃夹子》中的进行曲
作曲家
柴可夫斯基
创作背景
芭蕾舞剧《胡桃夹子》中的一支乐曲
音乐特点
具有强烈的童话色彩,旋律跳跃,节 奏感强
鉴赏要点
结合舞剧内容,体验其描绘的奇幻世 界和丰富的想象力
01
02
03
在电影中,进行曲常常 被用作配乐,以增强情 节的紧张感和戏剧性。
进行曲的节奏和旋律往 往能够激发观众的情感 共鸣,使电影更加引人
入胜。
在一些战争片或动作片 中,进行曲更是不可或 缺的元素,能够营造出 壮志凌云、激昂热烈的
氛围。
进行曲对现代音乐创作的影响
1
进行曲作为一种传统的音乐形式,对现代音乐创 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曲式是音乐的骨架,进行曲的曲式通常规整、对称,能够 给人以完整、统一的感觉。

西乐东渐的丰硕果实——中国艺术歌曲艺术鉴赏

西乐东渐的丰硕果实——中国艺术歌曲艺术鉴赏
音乐艺术鉴赏
西乐东渐的丰硕果实——中国艺术歌曲艺术鉴赏
新文化运动
我国的艺术歌曲源于中国近现代的新文化运动。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实质上是一场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启蒙运动,提出倡导民主,反对 封建专制,要求自由平等;提倡科学,反对迷信,要求用理性和科学作 为判断事物的标准;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开展文学革命的白话文运 动。 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我国大批知识分子纷纷远赴重洋,去欧洲学 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理念,正是这些人将西方的观念、技术、文化、 艺术等引入我国,推动了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
西乐东渐的丰硕果实——中国艺术歌曲艺术鉴赏
抗日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时代主题发生变化,我国艺术歌 曲创作也融入了抗战的内容。 这类歌曲时代感强烈,音乐语言简练,主题鲜明,尤 为重要的是通过这一类歌曲的艺术创作和实践,反映出作 曲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英勇精神。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聂耳、贺绿汀、张曙等。
西乐东渐的丰硕果实——中国艺术歌曲艺术鉴赏
鉴赏曲目:《嘉陵江上》
《嘉陵江上》由端木蕻良作词,贺绿汀作曲。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重庆成为当时国民党统治区政治、 经济、文化的中心。歌曲反映一群失去家园、漂泊异乡的人的共同心声,激起了无数爱国志士奋起抗日的 决心,是抗战期间最受知识分子欢迎的艺术歌曲。 歌词是长短句体式、适于朗诵而难于吟唱的散文新诗,谱曲难度较大。作曲家经过反复揣摩,最后把 朗诵巧妙地融合到抒情之中,才将这首独唱歌曲谱写成功,形成歌唱性与朗诵性相结合的基本风格。 歌曲分前、后两部分,为二部曲式结构。前段以歌唱性为其主要特征,曲调中三连音和二度下行长音 的多次出现,使人感受到流浪者内心的激动和不安。 钢琴伴奏中有类似江水中漩涡的描写,它寓意主人公正在努力挣脱漩涡,坚决不做亡国奴的决心和必 胜信心。结尾处清晰果断、一气呵成将歌曲推向高潮,笔法简练,戏剧张力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现代音乐鉴赏
音乐在我们日常生活里面无处不在,这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我已经无法想象在没有音乐的世界里面,我能否存在下去了。

绝大多数人偏爱于流行音乐,它动感,时尚,充满现代的活力与气息。

作词作曲家努力创作出符合时代的炙热歌曲,被一代人所颂唱,这是们他们的成就。

在近现代历史长河里面,作为中国近代音乐的鼻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创造出一首又一首的传世之作。

音乐是我们灵魂的艺术表现,回味经典,从中寻找精神的寄托,灵魂的回归。

近现代史我们中国遍布战火的一个时代,那时的劳动人民饱受压迫与残害,他们大部分都是在社会的最底层里面无声地出生,最后也是无声地离开。

音乐可以将人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交集在一起,令人们产生共鸣,诠释人们心中的意愿。

就好像近现代音乐家聂耳,他从小就是在穷苦人家出生,自学成才,精通多门民族及西方乐器。

他积极创作,乐于创作,他亲身到现场聆听贫苦的劳动人民哀嚎与痛苦的呻吟,并将此体验编写成歌曲,流传于民间,令其他人民感受到他们的辛酸故事以及悲惨生活,就好像《码头工人歌》中的“搬哟、搬哟、搬哟”,将他们的灵魂都融入到歌曲当中,极其生动形象地诠释了码头搬运工人很无奈的生活情景。

音乐本来就是一条穿越时空的轨迹,我们现代人除了收获对音乐的鉴赏的之外,它更是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时代的缩影。

近现代音乐最大的特点就是极大表现了当时人民生活情况和社会的变革的激情。

就好像田汉和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那是中国人民内心的坚决,顽强的意志。

作词作曲既是满怀对祖国的崇高,神圣,庄严都融进雄壮的旋律之中;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表达对抗日战争的激情以及高昂的决心。

到国家成立之初,陈钢、何占豪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为民族音乐的划时代的代表作,将家喻户晓的梁祝故事的情节化为音乐,与人们产生共鸣,从而感受到梁祝二人真挚的情感,缠绵悱恻,至死不渝的相爱。

音乐与内心的联系是那么的直接,音乐表现形式的优势。

音乐越来越重要,在我们的生活里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是我们生活的调和剂。

适时品味一下近现代的经典音乐,体会当时的社会环境,感受一下以前人们的爱恨情仇,纵观如今相对来说我们的生活如此的美好,有时候的烦恼由算得了什么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