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五项详细对照表及肝功能检查指标
乙肝五项定量检测及意义

一、乙肝五项定量检测指标1、乙肝表面抗原(HBsAg)定量检测:1)参考值:mL2)临床意义:(1)可作为HBV携带者乙肝病毒复制的参考指标(2)评价拉美呋定的治疗效果(3)监测应用alpha-干扰素治疗病人的乙肝病毒复制(4)确定肝移植病人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剂量2、乙肝表面抗体(抗-HBs)定量测定:是HBsAg刺激机体产生的特异性抗体,是一种保护性抗体,能中和HBV。
(1)抗-HBs含量在0-10mIU/ml,表示不具有保护性,需要注射乙肝疫苗(3针:0-1-6方案)。
(2)抗-HBs含量在10-100mIU/ml,表示具有保护性,但较弱,需要乙肝疫苗强化注射(1针)。
(3)抗-HBs含量大于100mIU/ml,表示具有很强的保护性,不需要注射乙肝疫苗。
3、乙肝病毒e抗原(HBeAg)HBeAg增高说明病毒复制,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4、乙肝病毒e抗体(抗-HBe)抗-HBe阳性说明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弱,但并非没有传染性。
抗HBe不是保护性抗体。
5、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抗-HBc:不是中和抗体,有IgG和IgM两种形式。
IgM在早期出现,而IgG在恢复期出现,可持续多年或终身存在。
二、乙肝五项定量检测的优点由于乙肝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再加上乙肝定性检测方法的局限性,会出现假阴性结果,导致不能及时发现乙肝的感染,也就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对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也存在着被感染的威胁。
乙肝五项定量应用目前最先进的化学发光法检测,避免了假阴性和漏检的问题,而且准确,尤其对乙肝病人的疗效观察提供了依据,这是检验发展的趋势。
乙肝五项定量检测及意义血清乙肝标志物(俗称两对半定性测定)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乙肝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定性检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及患者的要求。
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乙肝两对半定量测定成为可行,大大弥补了酶标(ELISA)定性检测的不足;同时乙肝两对半的定量检测可与血清HBV DNA荧光测定相互补充,综合评价患者病情与药物疗效。
乙肝五项详细对照表及肝功能检查指标

乙肝五项指标表面抗原(HBsAg)--------------------------- 表示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 说明体内是否产生抗体e抗原(HBeAg)-------------------------- 说明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e抗体(抗HBe或HBeAb)--------------------- 说明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说明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注:核心抗原(HBcAg)一般检查不出来,所以只能看到五项检查结果。
)9种常见模式1 -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3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
①HBV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
HBeAg在乙型肝炎潜伏期的后期出现,略晚于HBsAg的出现,而消失较早,与HBV-DNA密切相关。
其临床意义为:(1)可作为急性乙肝辅助诊断和预后指标,急性乙肝进入恢复期常随HBsAg的消失而消失。
如果急性乙肝发病后3-4个月,HBeAg由阳转阴,抗-HBE出现,表示预后良好.起病3-6个月,仍HBeAg(+),可能是急性肝炎转为慢性的最早证据。
(2)有助于判断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弱。
HBeAg 存在于HBsAg阳性者血清中,说明血液中有Dane颗粒,多数HBV-DNA阳性,三者消长基本呈平行关系。
所以HBeAg(+)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抗-HBe(+)者一般传染性较低。
但若血清HBV-DNA(+),可能有HBV变异株存在,仍有一定的传染性;(3)HBeAg阳性提示HBV在体内复制。
乙肝五项详细说明

乙肝五项说明:1.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标志。
在感染乙肝病毒2个月~6个月后,可在血清中测到阳性结果。
它的出现表明是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患者或病原携带者,急性乙肝患者大部分可在病程早期转阴,慢性乙肝患者或病毒携带者表面抗原可持续阳性。
2.乙肝表面抗体:是对乙肝病毒免疫和保护性抗体。
它的阳性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经清除乙肝病毒,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产生了保护性抗体。
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
但也有少数人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而又感染了乙肝,可能为不同亚型感染或是乙肝病毒发生了变异。
3.乙肝e抗原: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体内可查出乙肝e抗原,它的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传染性强。
4.乙肝e抗体:它的阳性表明患者的传染性降低,乙肝病毒复制降低或缓解。
也有个别人e抗体阳性,病情迁延不愈,多为感染了变异的乙肝病毒所致。
5.乙肝核心抗体:为曾经感染过或正在感染者都会出现的标志。
核心抗体IGM是新近感染或乙肝病毒复制标志,核心抗体IgG是感染后就会产生的,对于辅助乙肝两对半检查有一定意义。
乙肝五项指标结果怎么看?武汉国中堂肝病研究所专家在这里简单给我们做个介绍:1)第一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其余阴性。
说明被乙肝病毒感染了。
很多单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体内的乙肝病毒已被清除,不再具有传染性。
但是仍有一部分患者体内可以查到乙肝病毒的存在,仍具有传播性,应注意传染,更不能献血。
2)第一项、三项阳性,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e抗原(HBeAg)阳性,其余三项阴性。
表示感染了乙肝病毒,可能处在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或乙肝携带者活动期,病毒复制活跃,传染性强;一、三、五项阳性就是常说的乙肝大三阳,意义与一、三项阳性差不多。
3)第一、四项阳性,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e抗体(HBeAb或抗HBe)阳性,其他阴性。
乙肝五项正常值

乙肝五项正常值乙肝五项是衡量机体有无感染乙肝的主要依据。
很多人都会陷入认识误区,以为乙肝五项检测结果是以阴、阳来表示。
事实上,临床上大多以具体数值来表示。
以下是各项指标的正常值范围:乙肝表面抗原(HBsAg)-0--0.5ng/mL乙肝表面抗体(HBsAb)-0--10mIU/mL乙肝e抗原(HBeAg)-0--0.5PEI/mL乙肝e抗体(HBeAb)-0--1.5PEI/mL乙肝核心杭体(HBcAb)-0--0.9PEI/mL乙肝表面抗原它是乙肝病毒的外壳物质,本身没有传染性。
一般检查结果会出现阴阳两性表面是否感染乙肝病毒;乙肝表面抗体它是说明人的体内是否有抵抗乙肝病毒的抗体,如果阳性说明已经有了抗体;e抗原提示病毒传染性的指标如何;e 抗体提示病毒的传染性的强弱;核心抗体分IgM和lgG两种,表面是否还具有传染性,需不要治疗。
乙肝五项指标详解怎么分析五项指标?他们各代表了什么?下面为你详细说明。
1、HBsAg 乙肝表面抗原是乙肝病毒的外壳蛋白,本身不具有传染性,但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
其大于0.5单位,就是阳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是感染乙肝的标志。
所以它的出现表明已感染乙肝病毒。
通常在感染病毒后2-6个月,血清转氨酶还未上升时,便可在血清中测到阳性。
急性乙肝患者绝大多数可以在病程初期转阴,但慢性乙肝患者会持续阳性。
2、HBsAb 乙肝表面抗体定量(TRFIA)正常值:0-10miu/mlHBsAb 乙肝表面抗体是对乙肝病毒免疫和保护性抗体。
大于10miu/ml,就是阳性,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一般表示有抗体,不会被传染。
乙肝表面抗体阳性表明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但已经排除病毒,或者接种过乙肝疫苗,产生了保护性抗体。
血清中乙肝表面抗体滴度越高,保护力越强。
3、HBeAg 乙肝e 抗原定量(TRFIA)正常值:0-0.5PEIU/ml。
急性或慢性乙肝患者体内可查出e 抗原。
大于0.5PEI U/ml,为阳性,这是乙肝传染性强弱的重要指标,它的阳性说明乙肝病毒在体内复制活跃,数值越大,传染性越强。
乙肝五项检查详解

乙肝五项检查详解/乙肝五项定量检查的正常值1、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正常值是<0.5ng/ml。
大于0.5单位,就是阳性,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是感染乙肝的标志。
2、乙肝表面抗体(HBsAb)的正常值是<10miu/ml,大于10miu/ml,就是阳性,乙肝表面抗体阳性一般表示有抗体,不会被传染。
3、乙肝e抗原(HBeAg)的正常值<0.5PEIU/ml,大于0.5PEIU/ml,为阳性,这是乙肝传染性强弱的重要指标,数值越大,传染性越强。
4、乙肝e抗体(HBEAB)定量0-0.2PEIU/ml,大于正常值为阳性,这表面乙肝的复制趋于停止,传染性较小。
5、乙肝核心抗体(HBCAB)定量0-0.9PEIU/ml,阳性表示曾经感染乙肝病毒,或正处于康复期。
乙肝五项检查的正常值是什么乙肝五项检查的正常值是什么?乙肝五项作为检查是否感染乙肝病毒,以及感染乙肝病毒的具体情况,区分乙肝大三阳,乙肝小三阳具有很大的作用,那么乙肝五项检查的各项正常值是多少?1、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正常值是<0.5ng/ml。
大于0.5单位,就是阳性。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是感染乙肝的标志,它的出现常伴随乙肝病毒的存在。
2、乙肝表面抗体(HBsAb)的正常值是<10miu/ml,大于10miu/ml,就是阳性。
HBsAb-表面抗体是否康复或是否有抵抗力的主要标志。
3、乙肝e抗原(HBeAg)的正常值<0.5PEIU/ml,大于0.5PEIU/ml,为阳性。
e抗原(HBeAg)为病毒复制标志,数值越大,传染性越强,e抗原持续阳性3个月以上则有慢性化倾向。
4、乙肝e抗体(HBEAB)定量0-0.2PEIU/ml,大于正常值为阳性,HBeAb-e抗体为病毒复制停止标志,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较弱但,抗-HBe和抗-HBs不同,e抗体不是保护性抗体,不代表患者有了免疫力。
5、乙肝核心抗体(HBCAB)定量0-0.9PEIU/ml,阳性表示曾经感染乙肝病毒,或正处于康复期。
乙肝五项和肝功能检查doc

乙肝五项和肝功能检查乙肝五项和肝功能检查是两个不同的检查,很多人将它弄混,认为乙肝五项和肝功能就是一回事,其实不然,乙肝五项代表的是体内病毒的感染情况而肝功能代表了肝脏损害的状况。
乙肝五项检查(代表体内病毒情况)hbsag(表面抗原)hbsab(表面抗体)hbeag(e抗原)hbeab(e抗体)(核心抗体)① hbsag、hbeag、hbcab项阳性说明感染的是大三阳,病毒复制快,有传染性。
②hbsag、hbeab、hbcab阳性说明感染的是小三阳,病毒复制相对较慢,传染性相对较小。
③单独hbsab项阳性说明原来感染过乙肝,或者注射过乙肝疫苗。
④hbsag、hbcab或者hbeab、hbcab阳性说明正在感染其间,或者正在康复之中。
具体分析看病情而定。
⑤ hbsag、hbeag阳性说明正在感染之中,应该及时治疗。
肝功能检查(代表肝脏本身的变化)项目单位参考范围总蛋白: g/l 60-83白蛋白 g/l 35-53球蛋白: g/l 25-33谷丙转氨酶 u/l 0-40谷草转氨酶 u/l 0-50总胆红素 umo/l 0-20直接胆红素 umo/l 0.0-6.0肝功各项化验指标的临床意义:通常医院所做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酰转肽酶(ggt),白蛋白/球蛋白(a/g),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
alt与ast主要分布在肝脏的肝细胞内,如果肝细胞坏死, alt和ast就会升高,但这两种酶在肝细胞内的分布是不同的,alt分布在肝细胞浆,ast分布在肝细胞浆和线粒体中。
急性肝炎和轻症的慢性肝炎, 主要表现为alt的升高,因此,ast/alt<1;慢性肝炎的后期,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细胞的破坏程度是严重的,线粒体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ast升高明显, ast/alt>1甚至>2。
alp和ggt在淤胆型肝炎和肝外梗阻时明显升高, 酒精性肝炎患者的ggt明显升高。
化验结果解读

常见化验结果解读一、如何看乙肝五项乙肝五项包括五项指标,人们给这五项指标排了个队,依次为:①乙肝表面抗原(HBsAg)、②乙肝表面抗体(抗-HBs)、③乙肝e抗原(HBeAg)、④乙肝e抗体(抗-HBe)、⑤乙肝核心抗体(抗-HBc)。
临床上常用乙肝五项的不同组合来判断感染的现状和转归。
乙肝五项检查对照表内容如下:1、乙肝五项第1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
说明感染了乙肝病毒。
2、乙肝五项第1、3、5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
俗称乙肝大三阳,说明是急、慢性乙肝,传染性相对较强。
3、乙肝五项第1、4、5项阳性,其余两项阴性。
俗称乙肝小三阳,说明是急、慢性乙肝,传染性相对较弱。
6、乙肝五项第2项阳性,其余四项阴性。
说明:①曾经注射过乙肝疫苗并产生了抗体,有免疫力;②曾经有过乙肝病毒的感染,并且有一定的免疫力;③假阳性。
8、乙肝五项全阴,说明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但目前没有保护性抗体。
二、肝功能检查项目肝功能检查各项指标正常值谷丙转氨酶(ALT)正常值指标:参考值为小于50单位,是诊断肝细胞实质损害的主要项目。
碱性磷酸酶(ALP)正常值指标:正常参考值为30-90u/L。
谷草转氨酶(AST)正常值指标:谷草转氨酶的正常值为0~50μ/L,当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谷草(AST)/谷丙(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谷氨酰转移酶(GGT)正常值指标:健康人血清中GGT水平甚低(小于40单位)。
总胆固醇(Ch)正常值指标:总胆固醇包括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正常值是:成人胆固醇2.86~5.98 mmol/L。
儿童胆固醇3.12~5.20 mmol/L(120~200mg/dl)。
总蛋白(TP)正常值为60-80克/L;白蛋白(A)为40-55克/L;球蛋白(G)为20-30克/L;三、如何看血常规化验单1、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参与氧气运输的一种蛋白质,铁、叶酸、维生素B12是其合成的重要原料。
乙肝五项详细对照表及肝功能检查指标(一目了然版)

乙肝五项指标表面抗原(HBsAg)--------------------------- 表示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 说明体内是否产生抗体e抗原(HBeAg)-------------------------- 说明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e抗体(抗HBe或HBeAb)--------------------- 说明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说明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注:核心抗原(HBcAg)一般检查不出来,所以只能看到五项检查结果。
)9种常见模式1 -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3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
①HBV 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
HBeAg在乙型肝炎潜伏期的后期出现,略晚于HBsAg的出现,而消失较早,与HBV-DNA密切相关。
其临床意义为:(1)可作为急性乙肝辅助诊断和预后指标,急性乙肝进入恢复期常随HBsAg的消失而消失。
如果急性乙肝发病后3-4个月,HBeAg由阳转阴,抗-HBE出现,表示预后良好.起病3-6个月,仍HBeAg(+),可能是急性肝炎转为慢性的最早证据。
(2)有助于判断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弱。
HBeAg存在于HBsAg阳性者血清中,说明血液中有Dane颗粒,多数HBV-DNA阳性,三者消长基本呈平行关系。
所以HBeAg(+)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抗-HBe(+)者一般传染性较低。
但若血清HBV-DNA(+),可能有HBV变异株存在,仍有一定的传染性;(3)HBeAg阳性提示HBV在体内复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肝五项指标表面抗原(HBsAg)--------------------------- 表示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或HBsAb)----------------------- 说明体内是否产生抗体e抗原(HBeAg)-------------------------- 说明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e抗体(抗HBe或HBeAb)--------------------- 说明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核心抗体(抗HBc或HBcAb)--------------------- 说明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注:核心抗原(HBcAg)一般检查不出来,所以只能看到五项检查结果。
)9种常见模式1 - - - - - 过去和现在未感染过HBV。
2 - - - - + (1)既往感染未能测出抗-HBs;(2)恢复期HBsAg已消,抗-HBs尚未出现;(3)无症状HBsAg携带着。
3 - - - + + (1)既往感染过HBV;(2)急性HBV感染恢复期; (3)少数标本仍有传染性。
①HBV 感染已过;②抗HBs出现前的窗口期。
HBeAg在乙型肝炎潜伏期的后期出现,略晚于HBsAg的出现,而消失较早,与HBV-DNA密切相关。
其临床意义为:(1)可作为急性乙肝辅助诊断和预后指标,急性乙肝进入恢复期常随HBsAg的消失而消失。
如果急性乙肝发病后3-4个月,HBeAg由阳转阴,抗-HBE出现,表示预后良好.起病3-6个月,仍HBeAg(+),可能是急性肝炎转为慢性的最早证据。
(2)有助于判断乙肝患者或HBV携带者的传染性强弱。
HBeAg存在于HBsAg阳性者血清中,说明血液中有Dane颗粒,多数HBV-DNA阳性,三者消长基本呈平行关系。
所以HBeAg(+)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抗-HBe(+)者一般传染性较低。
但若血清HBV-DNA(+),可能有HBV变异株存在,仍有一定的传染性;(3)HBeAg阳性提示HBV在体内复制。
HBeAg消失前后出现抗-HBe,此时期称为血清转换期,即由HBV复制期转为非复制期。
出现抗-HBe常提示HBV增殖减弱或终止。
但如果HBV基因的前C区核苷酸序列改变阻止了HBeAg的形成,血循环中仍有HBV存在,肝病可能继续发展,并逐步演变成肝硬化;(4)在出现原发性肝癌时,HBeAg检出率下降,而抗-HBe,a-FP增高.故在HBsAg(+)的肝硬化病人中,抗-HBe(+),a-FP增高,提示早期肝癌的可能;(5)母婴传播中,孕妇分娩时HBeAg(+)可能扩大母婴之间的传播率。
4 - + - - - (1)注射过乙肝苗有免疫;(2)既往感染;③假阳性。
5 - + - + + 急性HBV感后康复。
6 + - - - + (1)急性HBV感染;(2)慢性HBsAg携带者;(3)传染性弱。
7 - + - - + 既往感染过乙肝病毒,现病毒已基本清除,身体在康复。
但也有个别病人仍出现肝功能异常、DNA阳性,考虑病毒是否有变异存在,仍要继续治疗。
,仍有免疫力。
HBV感染,恢复期8 + - -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HBsAg携带者; (3)传染性弱。
即俗称的“小三阳”。
9 + - + - + 急性或慢性乙型肝炎感染。
提示HBV复制,传染强。
即俗称的“大三阳”。
16种少见模式10 +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急性HBV感染潜伏期; (2)慢性HBV携带者,传染性弱。
11 + - - + - (1)慢性HBsAg携带者易转阴;(2)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12 + - + - - (1)急性HBV感染早期,(2)慢性携带者,传染性强。
13 + - + + + (1)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2)慢性携带者。
14 + + - - -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5 + + - - + (1)亚临床型HBV感染早期;(2)不同亚型HBV二次感染。
16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7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
18 + + + - + 亚临床型或非典型性感染早期。
HBsAg免疫复合物,新的不同亚型感染。
19 - - + - - (1)非典型性急性感染;(2)见于抗-HBc出现之前的感染早期,HBsAg滴度低而呈阴性,或呈假阳性。
20 - - + - + 非典型性急性感染。
21 - - + + + 急性HBV感染中期。
22 - + - + - HBV感染后已恢复。
23 - +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4 - + + - + 非典型性或亚临床型HBV感染。
25 - - - + - 急性HBV感染趋向恢复。
7种罕见模式26 + + + + + ①一种亚型的HBsAg及异型的抗HBs(常见);②血清从HBsAg转化为抗HBs的过程(少见)。
27 - + + + -28 - + + + +29 - - + + -30 + - + + -31 + + + - -32 + + + + -肝功能检查指标一栏表化验项目缩写符号法定单位总胆红素定量 TBiL 1.7-17.1μmol/L直接胆红素 DbiL 0-6μmol/L谷丙转氨酶 ALT 5-40u/L (赖氏法Reitman: 5-30 u/L)谷草转氨酶 AST 5-40u/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GMT) 5-54u/L (简易重氮试剂法: 0-40u/L)(对硝基苯胺改良法: 6-47u/L) 乳酸脱氢酶 LDH 109-300u/L(速率法)碱性磷酸酶 AKP(ALP) 35-125u/L(速率法)(金-阿氏法3-13u/L)(布氏法 1.4-4.0u/L )胆碱性酯酶 CHE 4.2-9.8ku/L(速率法)麝香草酚浊度试验 TTT 0-6马氏单位黄疸指数 4-6单位血清总蛋白 TP 60-80g/L白蛋白 A 35-55g/L球蛋白 G 20-30g/L白/球比值 A/G 1.5~2.5:1胆固醇 CHO 3.1-5.7mmol/L甘油三酯 TG 0.23-1.24mmol/L凝血酶原时间 PT 11-14秒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 80-100%肌酐 Cr 44-133μmol/L尿素氮 BUN 1.79-7.14mmol/L血糖 GLU 3.89-6.11mmol/L甲胎蛋白 AFP 50μg/L免疫球蛋白 G IgG 12.87±1.35g/L免疫球蛋白 A IgA 2.35±0.34g/L免疫 IgM 1.08±0.24g/L补体3 C3 1.14±0.27g/L补体4 C4 553±109mg/LT淋巴细胞亚群 CD3 0.56-0.76%CD4 0.38-0.52%CD8 0.22-0.32%肝功能的种类很多,反映肝功能的试验已达700余种,新的试验还在不断地发展和建立,主要包括四大类。
①反映肝细胞损伤的试验:包括血清酶类及血清铁等,以血清酶检测常用,如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C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等等。
临床表明,各种酶试验中,以ALT、AST能敏感地提示肝细胞损伤及其损伤程度,反应急性肝细胞损伤以ALT最敏感,反映其损伤程度则AST较敏感。
在急性肝炎恢复期,虽然ALT正常而γ-GT 持续升高,提示肝炎慢性化。
慢性肝炎γ~GT持续不降常提示病变活动。
②反映肝脏排泄功能的试验:检测肝脏对某些内源性(胆红素、胆汁酸等)或外源性(染料、药物等)高摄取物排泄清除能力,临床的检测胆红素定量的常用,总胆红素大于17.1μmd/L为黄疸病例,如果胆红素进行性上升并伴ALT下降,叫做酶胆分离,提示病情加重,有转为重症肝炎的可能。
③反映肝脏贮备功能的试验:血浆的蛋白(ALb)和凝血酶原时间(PT)是通过检测肝脏合成功能以反映其贮备能力的常规试验。
ALb下降提示蛋白合成能力减弱,PT延长提示各种凝血因子的合成能力降低。
④反映肝脏间质变化的试验:血清蛋白电泳已基本取代了絮浊反应,γ-球蛋白增高的程度可评价慢性肝病的演变和预后,提示枯否氏细胞功能减退,不能清除血循环中内源性或肠源性抗原物质。
此外,透明质酸、板层素、III型前胶原肽和IV型胶原的血清含量,可反映肝脏内皮细胞、贮脂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变化,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密切相关。
常见肝病的主要试验检查结果趋势**************** 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胆汁淤积*****************典型轻型重型迁延型活动型代偿期失代偿期肝内性肝外性血清总胆红素↑↑ -↑↑↑↑ - -~↑↑ - ↑~↑↑ -~↑↑↑↑↑↑↑↑结合胆红素↑↑ -~↑↑↑↑ - -~↑↑ - ↑~↑↑ -~↑↑↑↑↑↑↑↑ALT、AST ↑↑↑↑↑↑~↑↑↑↑↑↑ -~↑ -~↑↑ -~↑↑↑↑~↑↑ -~↑腺苷脱氨酶↑↑↑↑↑↑↑↑↑↑↑ -~↑↑ -~↑ -碱性磷酸酶↑ - -~↑ - ↑~↑ - -~↑↑↑↑↑↑↑↑↑↑γ谷氨酰转肽酶↑ -~↑↑~↑↑ - -~↑ -~↑↑ -~↑↑↑↑↑↑↑↑↑↑↑白蛋白 - - ↓~↓↓ - ↓ -~↓↓↓↓↓~↓↓↓ - -γ球蛋白↑ - -~↑ - ↑↑↑↑↑↑ -~↑↑↑ - -胆固醇 - - ↓ - - - ↓ -~↓↑↑↑↑↑胆固醇酯↓ - ↓↓ - ↓ - ↓↓ -~↓↓↑↑↑α脂蛋白↓↓ -~↓↓↓↓ - ↓ - ↓ -~↓ -~↑↑凝血酶原时间↑ - ↑↑↑ - ↑↑ - ↑↑↑ -~↑↑↑* ↑↑*胆汁酸↑↑↑↑↑↑↑↑↑↑↑ -~↑↑↑↑↑↑↑↑氨 - - ↑↑ - -~↑↑↑↑ -~↑↑ - -肝纤维化四项检查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主要有以下几种:1. PCIII(III型前胶原):反映肝内III型胶原合成,血清含量与肝纤程度一致,并与血清T-球蛋白水平明显相关。
正常值<120ug/L。
2. IV-C(IV型胶原):为构成基底膜主要成份,反映基底膜胶原的更新率,含量增高可较灵敏反映出肝纤过程,是肝纤的早期标志之一。
正常值<75ug/L。
3. LN(层粘连蛋白):为基底膜中特有的非胶原性结构蛋白,与肝纤维化活动程度及门静脉压力呈正相关。
正常值<130ug/ml。
4. HA(透明质酸酶):为基质成分之一,由间质细胞合成,可较准确灵敏地反映肝内已生成的纤维量及肝细胞受损状况,有认为本指标较之肝活检更能完整反映出病肝全貌。
正常值<110mg/L。
5. PLD(脯肽酶)系胶原蛋白降解的关键酶,与肝内胶原纤维增生活跃程度一致,是反映肝纤维进展的良好指标。
正常值1107±19.5u/L[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