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方言区的特点

合集下载

泰州方言圈

泰州方言圈

泰州方言圈,学术上一般称之为泰如(泰州-如皋)方言片或通泰(南通-泰州)方言片,为下江官话(也称江淮官话)的一个亚区。

本文以下简称之为“泰州方言圈”。

泰州方言圈,含泰州、姜堰、泰兴、兴化、海安、如皋、如东(西北部)、东台、大丰等县市,覆盖了泰州、南通、盐城三个地级市,总人口大概900万。

泰州方言圈,位于江苏中部核心地区,其地理位置是东面大海,南临长江,北望淮河,西接扬州。

就历史上而言,这里以前都是属于泰州管辖的区域,解放后地级泰州区域被行政撤销,其东南部的海安、如皋(含如东)并入南通,其东北部的东台、大丰并入盐城,泰州自身以及原泰州区域西部的县则都被并入扬州,成为扬州的县级区域。

这也是我称这片区域为“泰州方言圈”的原因。

泰州方言圈自地级泰州被撤销之后,长期处于扬州、南通、盐城三市的边缘地带。

因为没有中心城市的依托,其文化也呈衰落迹象。

好在1996年,泰州从扬州脱离,重新升格为地级市。

在沉寂50年后,终于又有了说泰州方言的地级市了。

但形势依然不够乐观。

泰州城位于整个泰州方言圈的最西边,其西侧紧贴扬州的江都,而江都则是讲扬州话的。

所以,泰州方言圈的“带头大哥”泰州自己却恰恰处于整个方言圈最危险的边缘地带,直接面临着被扬州话同化的危险。

江苏长江淮河之间的绝大多数地区都是讲扬州话的,泰州话则蜷缩在江苏的东南一隅,整体形势上是“敌强我弱”。

另外,强势的普通话则无时无刻不在瓦解泰州方言,而泰州方言的“普通话化”基本上也可以说就是“扬州话化”,因为扬州话比泰州话更接近普通话。

泰州方言圈只有向东是可拓展的,如海安、东台、大丰等地的东部滩涂区,因为其东部就是大海,并无其它方言的围堵。

但这些地区现在却分属南通和盐城,这样的行政区划无时无刻不在瓦解其对泰州方言圈的向心力。

1996年,江苏省向国家申请把泰州(原属扬州)、东台(原属盐城)和宿迁(原属淮安)三市升格为地级市。

结果泰州和宿迁升地成功,而东台升地则被搁置。

据说,东台的得名是源自“东泰”,即“泰州东乡”的意思,后来的海安、大丰(原名台北)都是从东台析置而成的。

从语音角度看江苏泰兴方言的局域特征

从语音角度看江苏泰兴方言的局域特征

僻处东南边缘, 战争相对较少 , 保存了较多古代方言的特
点。 鲁先生进一步认 为 , 通泰方言和赣 、 客家方言 同源于南 北朝后期 以建康话 为标 准的南朝通语 。l 【 1 l 因此 , 的泰 今天 兴话与赣语 、 客家话存在着诸多 的联系。 由于泰兴是处于 蛮荒 之地的江边 ,加 上水灾不 断 , 北
范围内的今扬州、 邗江、 江都、 泰州 、 姜堰、 泰兴、 高邮、 宝
应 、 阴、 淮 淮安 、 南 、 阳、 灌 沐 宿迁 、 阳 、 泗 涟水 、 盐城 、 响水 、 滨 海 、 宁 、 阳、 阜 射 建湖 、 丰 、 大 东台 、 新浦 、 东海 、 灌云等 地 皆有分布 , 方言 的现状 和所掌 握 的文 献资料 来看 , 中 从 其 以姜堰 、 兴化 、 泰兴最为集 中。 [ 据考 , 的许多大姓来 ”3 2 1 0 泰兴
源 于苏州 , : 如 李姓 , 末李重 八 由苏州 迁到 泰兴 柴墟 ( 元 今
属 泰州高 港 区 )袁姓 , ; 明洪武时 袁德先 由苏 州迁泰 兴 ; 蒋 姓, 明嘉靖 时蒋君英 由苏州迁泰州南乡 ( 时属 泰兴 )王姓 , ;
据 王 氏三槐堂 家谱记 载 : 始迁祖 王永吉 ,本 籍姑 苏 , 出 “ 系 东晋 三槐之裔 , 累叶江南 , 明永乐 间族 人相率 避乱 , 有 七船
宋 以前 , 里一直 地旷人稀 。南宋初 年 , 这 北方 居 民为避 战
苏北与江淮 、 湖广 、 四川 、 等地一样 , 华北 异常荒凉 , 口极 人 其稀少 , 迫切需要迁入大量 人 1; 2 而苏州 人烟稠密 , 1 百姓 富 庶, 与苏北距离又近 , 是理想 的移 民输 出区。“ 在这一地域
火, 便南下泰兴落户 。 元初 , 因战祸灾荒 等原 因 , 民锐减 。 居 明初 , 泰兴籍 原居 民不足 1 , 经政府 移 民屯 田 , O户 后 苏州

泰兴话教学标准版

泰兴话教学标准版

泰兴话教学标准版
泰兴话是江苏省泰兴市的方言,属于吴语系。

泰兴话教学标准版是指在教授泰兴话时,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教学,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泰兴话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

泰兴话教学标准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音教学:泰兴话的语音特点是清晰、明亮、轻快,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发音的准确性和语调的抑扬顿挫。

同时,还要注意区分不同的音节和声调,以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表达泰兴话。

2.词汇教学:泰兴话的词汇丰富多样,包括许多独特的词语和俚语。

在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掌握常用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同时也要介绍一些地方特色的词语和用法,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泰兴话的文化内涵。

3.语法教学:泰兴话的语法结构比较简单,但也有一些特殊的用法和规则。

在教学中,要注重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同时也要介绍一些常见的语法错误和纠正方法,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泰兴话。

4.文化教育:泰兴话是泰兴市的一种方言,与当地的历史、文化、风俗等密切相关。

在教学中,要注重介绍泰兴话的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氛围。

总之,泰兴话教学标准版是一种系统、规范、科学的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泰兴话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氛围。

泰州方言语音对应规律

泰州方言语音对应规律

------------------(完)
参考书:江苏省志:方言志。
----------------
接下来,是韵母。
首先,没有【uo】这个韵母,没有前鼻音,即【n】韵尾。都是鼻化韵或者后鼻音。
但也有说,实际情况,后鼻音近似前鼻音的说法。
然后, ai --------> e 败 be 呆 de 等。 因为打字字符的关系,没用严格的国际音标。
阳平: 45 穷寒娘神才唐
上声: 213 古丑手老体粉
去声: 33 坐父汉帐唱大
阴入: 3 急出锡桌萜发
阳入: 5 药袜摸熟舌滑
-------------------------
接下来,是声母。基本与普通话一致,就不说了。
啊,没有【L】这个声母。
懒得再去找那本书。如果没抄错,那说明是生母 g 和 j , k 和 q之间也该是 有 对 应关系的。啊。。。新发现啊。。。)
ei -------------> ii~ b,p 后面: 贝,培
an -------------> e~
ian --------------> e~ g,k 和零声母(没声母)后面:嵌,拣, 晏(这里大约抄错了。。。,不管了。
ye /iao ----------> ia ; uo --------------> ua ; y ---------------> io .
有些符号不好打,将就一下。
------------------------------------------- 之外,就是和普通话差不多,发音部位略有差异的韵母。
这里的e, 是同于英语中 e 的发音。
uo -----------> u 波 bu 罗 nu

东台泰州方言古话

东台泰州方言古话

东台泰州方言古话一、东台泰州方言的概述东台泰州方言是江苏省泰州市东台县地区所使用的一种方言。

泰州方言属于江淮官话的一支,与周边地区的方言有一定的差异。

东台泰州方言在口音、发音和词汇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

二、东台泰州方言的特点1. 声调东台泰州方言的声调较为平缓,相对于其他方言而言,声调变化较少。

常见的声调有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2. 发音东台泰州方言的发音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鼻音:东台泰州方言中的鼻音较为明显,常见的鼻音有“m”和“n”。

•舌尖音:东台泰州方言中的舌尖音比较清晰,常见的舌尖音有“z”、“c”、“s”等。

•声母“f”和“h”的转音:在东台泰州方言中,声母“f”和“h”有时会发生转音,例如“风”读作“hong”。

3. 词汇东台泰州方言的词汇与普通话有一定的差异,常见的词汇特点有:•多音字读音:东台泰州方言中的多音字读音较多,常见的有“人”(读作“yan”)和“好”(读作“hao”)等。

•俚语和俗语:东台泰州方言中有一些独特的俚语和俗语,例如“糟蹋”(指浪费)和“兜风”(指散步)等。

三、东台泰州方言的古话东台泰州方言中有一些古话,这些古话流传至今,反映了东台泰州人民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1. “黄粱一梦”这句古话源自《庄子·逍遥游》:“胡为乎哉?庖丁为文惟所谓逍遥其心者乎!吾且临临而不知其所止,其所止不可见也!萧萧乎如有知焉者,我独若失而不知所之者。

其有知也者,天邪?其无知也者,我邪?其或知我者,天邪?其或不知我者,我邪?我或有知也,其或无知也,我则异于彼矣。

虽然,我则捐诸我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生如同黄粱一梦,虚幻不真实。

人们应该摒弃一切欲望,追求内心的自由与逍遥。

2.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出自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卖油翁》:“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觉得时光宝贵,不要虚度光阴。

”这句话告诫人们珍惜时间,不要浪费光阴,因为时间是非常宝贵的,金钱无法买回逝去的时光。

东台泰州方言古话

东台泰州方言古话

东台泰州方言古话摘要:一、引言二、东台泰州方言的起源与历史背景三、东台泰州方言的特点1.声母特点2.韵母特点3.声调特点四、东台泰州方言的现状与传承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在我国广大的土地上,存在着各具特色的方言,它们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见证。

本文将重点探讨东台泰州方言,了解其起源、特点以及现状,以期更好地传承和保护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

二、东台泰州方言的起源与历史背景东台泰州方言,又称江淮官话泰如片,主要分布在江苏省东台市、泰州市及周边地区。

这一地区的方言受到古江淮官话、吴语和中原官话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东台泰州方言。

三、东台泰州方言的特点1.声母特点:东台泰州方言的声母较为复杂,共有21个,包括零声母。

其中,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面音等种类齐全,具有较高的语言研究价值。

2.韵母特点:东台泰州方言的韵母有38个,包括舒声韵和促声韵。

舒声韵中,元音音素丰富,韵尾多样;促声韵则以i、u为主要韵尾,形成了独特的韵母体系。

3.声调特点:东台泰州方言有5个声调,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

声调在方言中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对于说话者的语音控制能力有较高要求。

四、东台泰州方言的现状与传承近年来,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东台泰州方言的使用范围逐渐缩小,部分青少年已不能熟练运用方言进行交流。

为了传承和保护这一方言,政府和民间组织正采取措施,如开展方言调查、编纂方言词典、举办方言比赛等,提高人们对方言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五、结论东台泰州方言是江淮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方言之一,具有丰富的语言特点和历史价值。

泰州方言区的特点

泰州方言区的特点

泰州话泰州话,即泰州方言圈所使用的地方话。

泰州方言圈,学术上一般称之为泰如(泰州-如皋)方言片或通泰(南通-泰州)方言片,为下江官话(也称江淮官话)的一个亚区。

泰州方言圈含泰州、姜堰、泰兴、兴化、海安、如皋、如东(西北部)、东台、大丰等县市,覆盖了泰州、南通、盐城三个地级市,总人口大概900万。

位于江苏中部核心地区,其地理位置是东面大海,南临长江,北望淮河,西接扬州。

就历史上而言,这里以前都是属于泰州管辖的区域,这是这片区域为“泰州方言圈”的原因。

目录泰州方言圈影响因素泰州方言圈影响因素展开泰州方言圈概况泰州方言圈自地级泰州被撤销之后,长期处于扬州、南通、盐城三市的边缘地带。

因为没有中心城市的依托,其文化也呈衰落迹象。

好在1996年,泰州从扬州脱离,重新升格为地级市。

在沉寂50年后,终于又有了说泰州方言的地级市了。

但形势依然不够乐观。

泰州城位于整个泰州方言圈的最西边,其西侧紧贴扬州的江都,而江都则是讲扬州话的。

所以,泰州方言圈的“带头大哥”泰州自己却恰恰处于整个方言圈最危险的边缘地带,直接面临着被扬州话同化的危险。

江苏长江淮河之间的绝大多数地区都是讲扬州话的,泰州话则蜷缩在江苏的东南一隅,整体形势上是“敌强我弱”。

另外,强势的普通话则无时无刻不在瓦解泰州方言,而泰州方言的“普通话化”基本上也可以说就是“扬州话化”,因为扬州话比泰州话更接近普通话。

泰州方言圈只有向东是可拓展的,如海安、东台、大丰等地的东部滩涂区,因为其东部就是大海,并无其它方言的围堵。

但这些地区现在却分属南通和盐城,这样的行政区划无时无刻不在瓦解其对泰州方言圈的向心力。

1996年,江苏省向国家申请把泰州(原属扬州)、东台(原属盐城)和宿迁(原属淮安)三市升格为地级市。

结果泰州和宿迁升地成功,而东台升地则被搁置。

据说,东台的得名是源自“东泰”,即“泰州东乡”的意思,后来的海安、大丰(原名台北)都是从东台析置而成的。

元末明初与朱元璋争夺天下的“吴王”张士诚、明朝“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史书上都说其为泰州人,但事实上他们是现在的东台(大丰)人,只因当时东台属于泰州。

泰兴话

泰兴话

泰兴话泰兴境内的方言属汉语北方官话的江淮官话泰如片,处于广袤的官话方言区的最南缘(与泰兴一河之隔的靖江则属吴方言区),介于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交汇处,有其语音、词汇、语法等内部特征和文化、语言应用等外部特征。

纵观历史,泰兴方言多与北方方言相通,又有吴方言为基础,南北兼有,新旧交织,虽有人际交流,通婚迁徙等诸多因素异致的变化,但总体说影响不大。

泰兴方言内部的一致性很强,略有地域差异。

黄桥、根思、刘陈、溪桥、新街、河失等乡镇区别于泰兴镇(今济川街道),被县城人称之为“乡下话”,当地人称为“老龙河话”或“咬舌子音”;黄桥以东(古溪除外)地区的泰兴话夹有一些如皋、海安话的特点,被称为“东乡话”;泰兴西南的蒋华、七圩等镇的泰兴话与县城有别,被称为“洲上话”;泰兴东北角的古溪镇语音既与“乡下话”有别,也与“县城话”有别。

此外,口岸、刁铺、许庄、田河、永安洲五乡镇,原属泰兴,近年被划为泰州高港区,其方言却仍属泰兴话一脉,只是与泰兴话听感上有区别。

此五镇方言,与“洲上话”较为接近,又受泰州话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色。

闻一多先生有《七子之歌》,五镇百姓,虽不长于此道,却在每日的家长里短中透出自己的心声。

故乡的云,飘去,终会转来。

另有胡庄镇、宣堡镇,方言与马甸诸乡镇接近。

胡庄镇于2008年被划入泰州高港区,同时被划入的还有原孔桥(除张河)地区,而介于胡庄与孔桥之间的宣堡镇是我国的银杏之乡,未被划入高港区,而是依然归泰兴市管辖。

【示例】睡觉——岁告睡觉——困喧哗——ho2丧搬弄是非----挑祸受苦——挨稿什么——sen2内看什么东西呀——望什内杲昃啊很大——无大不大嚣张——老象瞎说----嚼舌头厉害-----扎实坏蛋-----枪毙,杀头,狗日的喜欢——呵喜浇粪--挜(ya4)粪粪坑--屎缸小板凳——pa4pa大便--乌死(调侃:化死)小便--乌尿(sui,亦可“化尿”)蜻蜓——仙仙蝴蝶——wu一贴子河蚌——歪子狗——狗子猫——猫儿猪——猪子脖子--- 颈罡车——叉老婆----女匠螺蛳----螺子螃蟹-----旁海回家------嘎去聊天——嗒呔话明天---门召吵架---淘气冰冷——抻人小男孩----小伙小女孩----丫头故弄玄虚,摆架子——拿巧蛤蟆------癞包青蛙-------田鸡蚯蚓 -------河鳝蜈蚣---百脚姐姐---假假爷爷-----老老(正宗泰兴话中只有“老老”,不存在“爷爷”的称呼)外公----婆老老外婆----婆奶奶姑妈----掰掰,娘娘侄子——qi2子伯父---大大;伯母——大妈叔叔---呀呀(ya3ya1)追——拴你吃饭了吗?——嫩个曾吃该呀?(你可曾吃了啊)吃饭——瓦到忒(骂人)晚上——鸦桑丫橡皮——枪皮东西——杲昃(gao3-ze1) 锅盖——釜冠(fu1-guan1) 告诉——告送,照会你----nen3我——偶我家——瓦午饭——一中月亮——腊一纸热闹——乙潮银杏——白果草灰——pao1灰自行车——脚踏车钱包——皮夹子元麦粉——han1子玉米——咪咪糯米粉——圆子雪汤圆——圆子饺子——扁食表示惋惜——不对咯水稻——滔子欠打——作kan1铅笔——kan1笔银杏树——白果树短裤——昆裤衬衫——小褂子脚趾——脚急头膝盖——席琳盘子车轮——叉盘小腿——膀脚tu子捞(lao1)——lao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州话泰州话,即泰州方言圈所使用的地方话。

泰州方言圈,学术上一般称之为泰如(泰州-如皋)方言片或通泰(南通-泰州)方言片,为下江官话(也称江淮官话)的一个亚区。

泰州方言圈含泰州、姜堰、泰兴、兴化、海安、如皋、如东(西北部)、东台、大丰等县市,覆盖了泰州、南通、盐城三个地级市,总人口大概900万。

位于江苏中部核心地区,其地理位置是东面大海,南临长江,北望淮河,西接扬州。

就历史上而言,这里以前都是属于泰州管辖的区域,这是这片区域为“泰州方言圈”的原因。

目录泰州方言圈影响因素泰州方言圈影响因素展开泰州方言圈概况泰州方言圈自地级泰州被撤销之后,长期处于扬州、南通、盐城三市的边缘地带。

因为没有中心城市的依托,其文化也呈衰落迹象。

好在1996年,泰州从扬州脱离,重新升格为地级市。

在沉寂50年后,终于又有了说泰州方言的地级市了。

但形势依然不够乐观。

泰州城位于整个泰州方言圈的最西边,其西侧紧贴扬州的江都,而江都则是讲扬州话的。

所以,泰州方言圈的“带头大哥”泰州自己却恰恰处于整个方言圈最危险的边缘地带,直接面临着被扬州话同化的危险。

江苏长江淮河之间的绝大多数地区都是讲扬州话的,泰州话则蜷缩在江苏的东南一隅,整体形势上是“敌强我弱”。

另外,强势的普通话则无时无刻不在瓦解泰州方言,而泰州方言的“普通话化”基本上也可以说就是“扬州话化”,因为扬州话比泰州话更接近普通话。

泰州方言圈只有向东是可拓展的,如海安、东台、大丰等地的东部滩涂区,因为其东部就是大海,并无其它方言的围堵。

但这些地区现在却分属南通和盐城,这样的行政区划无时无刻不在瓦解其对泰州方言圈的向心力。

1996年,江苏省向国家申请把泰州(原属扬州)、东台(原属盐城)和宿迁(原属淮安)三市升格为地级市。

结果泰州和宿迁升地成功,而东台升地则被搁置。

据说,东台的得名是源自“东泰”,即“泰州东乡”的意思,后来的海安、大丰(原名台北)都是从东台析置而成的。

元末明初与朱元璋争夺天下的“吴王”张士诚、明朝“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史书上都说其为泰州人,但事实上他们是现在的东台(大丰)人,只因当时东台属于泰州。

泰州升地的成功,使得泰州重新恢复了泰州方言圈的西部各县;但泰州方言圈的东部各县却因为东台升地的失败而继续寄人篱下。

泰州方言圈东部的这些县中,海安、如皋、如东(西北部)属于南通,但尴尬的是,南通话他们一句也听不懂,这哪里像自己人?而东台、大丰则属于盐城,他们也是盐城各县中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所以不断的向盐城和北面相对较穷的县输血,自身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历史上,泰州方言圈就长期属于扬州府,当年扬州府的区域极大,基本上包括了现今扬州、泰州、南通的全部和盐城的南部。

所以很多人经常把泰州与扬州混为一谈,但其实两者是有着明显差异的,而最大的差异就在方言。

方言是中国人同乡认同的最重要的载体:只要方言相同,哪怕族系血统不同,都觉得亲切,比如江浙太湖片人与浙东人,血缘上虽然其实有着明显的差异(太湖片人基本上是中原人后代,而浙东人中的越人血统相对较多),但因为所操方言均为吴语太湖片,故而相互认同,通婚现象也较多;反之,方言不同,哪怕是同宗同族,却也觉得相互之间隔了一层纸:这道理很简单,你会认同一个讲话你听不懂或听着怪异的人吗?泰州话与扬州话分属下江官话的两个亚区,这两个亚区之间的可通话性并不强。

记得小时候,当时我老家还属于扬州,可以收到扬州电视台,里面会经常放一些扬州评话,但我却不怎么听的懂。

扬州人把讲泰州话的人叫做“三泰帮”。

三泰,即泰州、泰县(即姜堰)和泰兴。

1996年之前,三泰地区属于扬州,因为三泰人脑子聪明,所以长期把持了扬州的官场,扬州人很是不服气,故称之为“三泰帮”,对讲泰州话的人也颇为抵触。

在网上,泰州人与扬州人也经常相互攻讦,泰州人说扬州过去吸了泰州的血;扬州人则说过去泰州人把持了扬州的政坛为自己谋私利。

可见,方言的不同决定了泰州与扬州在心理认同上的隔阂。

内部相似性泰州方言圈内部的相似不仅仅是方言的相似,还有族群、习俗的相似。

事实上,泰州方言圈东部人主要都是从泰州迁移过去的移民。

移民也带去了当地的风俗习惯,比如泰州有一个极有特色的美食--鱼汤面,东台也有,姜堰也有。

泰州人大体是形成于明代,因元朝时期的战乱,泰州城被毁。

后来的泰州城是明初从当地和苏州等地召集人群重建的,泰州人乃至泰州方言也因此形成。

自明朝起直到今日,泰州再也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乱,故而族群和风俗得以延续下来。

泰州方言圈位于长江以北,因长江天堑的分隔而与江南吴语区在文化、血缘上都有所差异,但泰州人中却有相当部分人是来自江南。

明初,江北因宋元明时期的战乱而人口凋零,故从苏州调集了大批人口迁移到泰州区域,史称“洪武遣散”。

我曾经查阅过姜堰的不少姓氏的族系来源,根据那些资料,这些姓氏几乎清一色的源自明清时期苏州或徽州一带的移民,看来苏州与徽州对这里的人口构成有着极大的影响。

其结果就是,泰州方言中有不少元素与吴语区是一致的,泰州方言也是中国的官话体系中与吴语最接近的区域。

另一方面,泰州位于江苏中部的里下河地区(里下河是一片面积极大的湿地湖区)以南,向北交通不便,故而相当程度上也阻隔了北方的移民。

地理的相对孤立使得这片地区得以保持了相对独立的方言和种群。

地理位置泰州方言圈在中国版图上居于南北相对适中的地区。

中国的南北分界线是秦岭和淮河,所以严格的来说,这里属于南方。

但这里的人不会特别执着的以南方人自居,因为毕竟在长江以北;当然也更不会说自己是北方人。

正因为此,所以泰州人管北方说下江官话北片、中原官话和山东官话的人为“侉子”,管南方说非官话方言的人为“蛮子”,俨然一副居中自傲的态度。

这种南北居中的状态其实是有不少好处的。

中国绝大多数地区都是官话区,所以说东南沿海方言区的人就一定程度上会受到排挤;反过来说,这些人也会对中国作为一个整体缺乏强烈的认同感。

相比之下,泰州方言圈的人处于官话与吴语区的交界处,对吴语和其它南方方言区有着一定的认同和理解,另一方面,对官话区也不排斥,其结果就是该地区人处于一个左右逢源的位置,对于中国作为一个整体较有认同感。

众所周知,中国最出人才的地区是吴语区,因为这里是历次中原精英移民的目的地。

但中国最出大官的地区,却是吴语区的北缘一带,即泰州方言圈、扬州、镇江、南通、盐城等地,如李岚清就出于此。

可以作为解释的是,这块区域的人脑子也还算灵光,但相比吴语区人更能融入中国这个整体。

三泰前面提到了“三泰”这么一个词,特指泰州、泰县(现姜堰)、泰兴三地。

这个词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当时这些地区都属于扬州,但他们的方言、文化却与扬州和其附近的附郭县不尽相同,为了标明该地区的独特性,“三泰”一词应运而生。

三泰地区中,尤其以泰县(姜堰)与泰州的关系最为密切,相互认同感也最强。

这是因为泰县(姜堰)本为泰州的附郭县,泰州则本是泰县的县府驻地,两者长期以来就是一体的,后来建国后曾经几度分开,又几度合并,但最终还是分开了。

在以前的扬州地区,三泰人以脑瓜灵光而著称。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三泰地区的高考成绩在全省极为出色,大批学生考入名牌大学,创造了一个个高考神话。

所以后来,南京的高官都喜欢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这里的中学读书。

另外,扬州地区最主要的工业企业都聚集在三泰地区。

而泰州作为与常熟并列的江苏最早的县级市,更是拥有像春兰集团这样的全省最大的企业。

经济实力的强大注定了泰州对扬州托管的不服,于是泰州开始了“十年磨一剑”的申请升格为地级市的诉求历程。

最终于1996 年,泰州从扬州中独立,升格为地级市,并托管了本属于扬州东部的姜堰、泰兴、兴化、靖江等县级市。

从此泰州不再跟扬州混为一谈了,于是三泰的说法也就变的没有必要了(事实上,自1994年泰县撤县建市改名为姜堰市之后,三泰的说法就已经名不符实了)。

如皋在泰州方言圈中除了泰州之外,最古老的城邑就是如皋。

如皋,顾名思义,就是一块高地。

泰州方言圈区域属于长江三角洲,在古代都还在海中。

但却有几块高地,一块是从扬州向东经泰州延续到姜堰的高地(即通扬运河一线附近),另一块高地就是如皋。

因如皋这块高地与周边并不相连,故而其最初就是长江口的一片岛屿。

如皋因此而成为这片年轻的土壤上一个历史相对较为古老的城邑,也形成了一些有别于周边的独特文化,如如派盆景。

更值得一说的是,如皋是中国著名的长寿之乡。

据最新统计,如皋145万人中百岁老人高达209位,总数位居全国各县(市)之首,其高寿人口比例高出国际标准近一倍。

尤其令人称奇的是,世界上闻名的长寿之乡不是在高寒地带,就是偏僻山区,而地处江海平原的如皋,不仅是我国沿海地带唯一的长寿之乡,也是唯一处于工业相对发达地区的长寿之乡。

1945 年,如皋东部析置出如东县。

在如东和海安交接处,有一个地方叫洋口。

经过中科院院士王颖等人数十年的研究,发现这里是全江苏最适合建设深水海港的地方,因为这里是三万年前古长江的入海口,长江冲刷出了一条水深-17米的通道,而该通道因为南北海水潮汐力量的平衡而保持了稳定。

这就是现在正在建设的洋口港,这里也是江苏在长三角地区唯一可以拿出与上海洋山港、浙江宁波港抗衡的砝码。

泰州方言圈与上海上海开埠以后,大量的人群涌向上海。

离上海最近的是太湖区,但这里的人安逸富裕,且自恃乡土,故反而移民上海较少。

而移民上海最多的,主要有两支,一支是宁波人,一支是苏北人。

而这里的苏北人,特指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因淮河发大水而逃荒到上海的苏北人,据我所知,主要是盐城北部人、淮安地区人和扬州地区人。

这些苏北人,因为主要是逃荒而来的下层赤贫者,来上海主要是干体力活,所以饱受歧视。

而宁波人则依靠聪明才智和辛苦的打拼,主导了上海的金融和华人的上层社会(太湖区移民上海较多的主要是无锡人,他们主导了上海的实业和制造业)。

而泰州方言圈地区,我估计也有一定的到上海的移民,但该地区并未发大水,也没有那么多的赤贫者,所以我觉得这批人大概混的不如宁波、无锡人,但却强于“苏北人”。

转眼已经到了现在。

我来上海几年,发现在上海讲泰州方言的人其实还是很多的,从公司的同事,到小吃店的老板;从菜场上卖大米和家禽的小贩,到邻桌吃饭的人;从宝钢的高层经理,到擦肩而过的路人;从上海的市长市委书记,到食堂里吃饭的建筑民工,我都有碰到过或耳闻过。

总体上而言,这些人在上海的职业也良莠不齐,但不可否认的是,讲泰州方言的人,在上海非常的多,我觉得可以说是目前上海的新移民中人数最多的民系之一,如果不是最多的那一支的话。

影响因素“官音”的影响我们知道,普通话即汉民族共同语,其前身就是所谓官话,凭着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优势,官话逐渐传播扩散。

而方言在和它的接触中,不得不接受其影响,逐渐改变自己的面貌。

向普通话集中靠拢是汉语各方言的共同趋势,泰州方言便是其中表现得颇为突出的一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