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5复合地基理论简述
5复合地基基本理论

双层地基复合地基
定的要求。
•如均质的天然地基采用排水固结法形成的人工地基。
当处理范围比荷载作用面积较大时,可归属于双层地基。
•上部结构的荷载由基体和增强体共同承担。
均质、双层、水平、竖向
•竖向增强体习惯上称为桩,有时也称为柱,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通常称为桩体复合地基。
复合地基。
•散体材料桩只有依靠周围土体的围箍作用才能形成桩体。
相对应于散体材料桩,柔性桩和刚性桩也称为粘结材料桩,或半刚性桩和刚性桩。
•前一特征使复合地基有别于均质地基,后一特征使复合地基有别于桩基,
内。
③由于复合地基的理论的最基本假定为桩与桩周土的协调
变形。
为此,从理论而言,复合地基中也不存在类似桩基中的群桩效应。
地基,起到类似垫层的换土、均匀地基应力和增大应力扩散角作用。
力。
•竖向•水平向•斜向
•⑤两种以上竖向增强体(多元复合地基);•⑥水平向和竖向增强体(柱网复合地基)
•(4)增强体长度:
•①等长度;
•②不等长度(长短桩复合地基)
•在进行复合地基设计时一定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套用一般理论,应该以一般理论作指导,结合具体工程进行精心设计。
e
m A =
•实际工程中,即使是单一桩型的复合地基,由于
桩处在基础下的部位不同或桩距不同,桩土应力比也不同。
将基础下桩的平均桩顶应力与桩间土平均应力之比定义为平均桩土应力比。
p
s n σσ=
•面积置换率越小,桩土应力比就越大。
3第三章复合地基+重点.

碎石桩、砂桩具有良好的透水特性,可加速地基的固结。另 外,水泥土类和混凝土类桩在某种程度上也可加速地基固结。
3、挤密作用
砂桩、土桩、石灰桩、碎石桩等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振动、挤 压、排土等原因,可对桩间土起到一定的密实作用。另外,采用 生石灰桩,由于生石灰具有吸水、发热和膨胀等作用,对桩间土 同样起到挤密作用。
图 3.1-2
另外,复合地基的破坏形式还与荷载形式、复合地基上基础结构有关。
3.2 复合地基的应力特性
一、复合地基的有关设计参数 研究复合地基时,是在众多根桩所加固的地基中,选取
一根桩及其影响的桩周土所组成的单元体作为研究对象。若 桩体的横截面积为Ap,该桩体所承担的复合地基面积为A, 则复合地基置换率为:
第三章 复合地基理论
复合地基是指由两种刚度(或模量)不同的材料(桩 体和桩间土)组成,共同承受上部荷载并协调变形的人工 地基。 根据桩体材料的不同,复合地基的分类如下。
3.1 复合地基作用机理与破坏模式
一、作用机理
1、桩体作用
复合地基是桩体与桩间土共同工作,由于桩体的刚度比周围 土体大,在刚性基础下等量变形时,地基中应力将重新分配,桩 体产生应力集中而桩间土应力降低,这样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整体 刚度高于原地基,沉降量有所减少。
复合地基破坏的模式可分成以下4种形式:刺入破坏、鼓胀 破坏、整体剪切破坏和滑动破坏,参见图3.1-1。
(1)刺入破坏模式见图3.1-1(a)。桩体刚度较大,地基土 强度较低的情况下较易发生桩体刺入破坏。桩体发生刺入破 坏后,不能承担荷载,进而引起桩间土发生破坏,导致复合 地基全面破坏。刚性桩复合地基较易发生这类破坏。
则复合地基置换率分别为:
m
6复合地基基本理论

上式成立的条件为: ① 复合地基上的基础为绝对刚性; ②桩端落在坚硬的土层上,即桩没有向下的刺入变形。 其缺陷在于不能反映桩长的作用和桩端阻效应。
3
复合地基的常用概念
4、复合模量
桩的模量难直接测定。通过假定桩土模量比等 于桩土应力比,采用复合地基承载力的提高系 数计算复合模量。
2)、概念清楚,计算方便;
3)、特别对柔性桩和散体材料桩加固区沉降 计算比较实用。
4)在工程上应用面积加权之和计算复合地基 加固区沉降是偏安全的。
缺点:
该复合模量公式的前提是桩土压缩量相等, 这对桩土相对刚度较大的复合地基不实用。简而 言之,该计算方法不适用于刚性桩复合地基部 分,但可进行柔性桩段的计算。
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适用于散体材料桩和桩身强度较低的柔性桩复 合地基。β=1。初设时确定(振冲桩、砂石 桩、石灰桩、柱锤冲扩桩)
适用于桩身强度较高的柔性桩和刚性桩复合地 基。 Β<1。 (CFG桩、夯实水泥土桩、水泥 土搅拌桩、旋喷桩)
4
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2)将桩体和桩间土组成的复合地基作为整
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
荷载传递路线的不同是浅基础、复合地基和桩基 础等三种地基基础形式的基本特征。
浅基础:荷载直接传递给地基土体。 对桩基础:荷载通过桩体传递给地基土体。 复合地基:荷载一部分通过桩传递给地基土体,
一部分直接传递给地基土体。
浅基础 桩基础
复合基础
桩式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 一、加固机理:
体来考虑确定。常用稳定分析法计算。
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复合地基加固区复合土体的抗剪强度
未加固区采用天然土体强度指标,加固区土体强度 指标可采用复合土体综合强度指标,也可分别采用 桩体和桩间土的强度指标计算.
简述复合地基概念

简述复合地基概念
复合地基是将多种不同fundation部分(地基)组合起来构成的一种地基。
它有较大的负荷承受能力和地震抗力,因此广泛应用于建筑。
一般来说,复合地基有三种结构:单层结构、网状结构和堆叠结构。
单层结构是将不同的地基层共同构成的复合地基形式,它由单个结构层构成。
网状结构是将不同的地基层相互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状构架。
这种结构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因此在建筑基础中广泛使用。
第三种是堆叠复合地基,它将多层不同地基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复合地基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性和抗荷载能力。
大多数复合地基采用机械锚固( mechanically anchor)。
其中,堆叠复合地基更易于适应建筑基础的形态和形状,更有效的发挥其负荷能力与抗震能力,以获得最优化的抗压性能。
此外,复合地基通常会采用辅助地基结构(auxiliary footing)以增加其自身的强度,其可以通过锚固的方法将多种地基层串联起来,这样既可以增强地基的坚固性,又可以有效减少隔离地基层安装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地面沉陷和振动等问题。
总之,复合地基是一种具有抗地震性和较大负荷承受能力的地基,通过将多种不同的地基结构组合起来构成的一种复合地基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地基敷设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地面沉陷和振动问题,为建筑物施工提供良好的基础。
地基处理5 复合地基理论

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中桩体破坏模式可以分为下述四种形
式:刺入破坏、鼓胀破坏、桩体剪切破坏和滑动剪切破坏
桩体刺入破坏模式。桩体刚度 大、地基土承载力较低的情况下 较易发生刺入破坏。桩体发生刺 入破坏,承担的荷载大幅度降低, 进而引起复合地基桩间土破坏, 造成复合地基全面破坏。刚性桩 复合地基较易发生刺入破坏。特 别是柔性基础(填土路堤)下的 刚性桩复合地基更容易发生刺入 破坏。若处在刚性基础下,则可 能发生较大沉降,造成复合地基 失效。
5.2.2 复合地基的破坏模式 1.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的破坏模式
一种是桩间土首先发生破坏进而发展成复合地基全面破坏; 另一种是桩体首先发生破坏进而发展成复合地基全面破坏。
在实际工程中,桩间土和桩体同时达到破坏是很难遇到的。在刚 性基础下的桩土复合地基,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桩体先破坏,进而引起 复合地基全面破坏;在路堤下的桩土复合地基,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土 体先破坏,进而引起复合地基全面破坏。
全面改良,加固区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基本上是相同的, 加固区范围,无论是加固面积还是深度,与荷载作用下对
应的持力层或压缩范围相比较都已满足一定的要求。采用
预压法处理天然地基形成的人工地基属于此类地基。 双层地基是指天然地基经地基处理形成的均质加固区的厚 度与荷载作用面积与其相应持力层或压缩范围相比较为较
复合地基示意图
粉喷桩复合地基
复合地基分类
根据地基中增强体的方向,复合地基分为竖向增强体复合 地基和水平向复合地基。 桩体复合地基中,桩体是由散体材料组成,还是由粘结材 料组成,以及粘结材料的刚度大小,都将影响复合地基荷 载传递性状。
复合地基中桩的分类
由柔性桩和桩间土所组成的复合地基可称为柔性桩 复合地基,依次有:
复合地基

f p,k nf s ,k
f sp ,k [1 m(n 1)] / n f p,k
f p,k nf s,k
2、柔性桩复合地基
f sp ,k f p,k m (1 m) f s,k
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对摩擦桩取0.5~1.0, 对摩擦支撑桩取0.1~0.4。
3、挤密作用
砂桩、土桩、石灰桩、碎石桩和CFG桩在施工过程中,由于 振动挤密、排土等原因,对土体起到一定密实作用。 石灰桩:桩体的吸水和膨胀作用对桩间土同样起到挤密作用。 4、加筋作用: 提高土体 f 增强土体抗滑能力
二、破坏模式及其影响因素 1、破坏模式: 桩间土先破坏、桩体破坏(多见)、桩和桩间土共同破坏 (2)膨胀破坏:在荷载作 用下,桩间土不能提供足够 的围压来阻止桩体产生过大 侧向变形,从而产生桩体的 破坏。 (1)刺入破坏: 桩体刚度大,地基强度低, 桩体应力集中远大于地基 承载力。
Ss S p
Es E p
Fs Fp
2、加速固结作用: k (1 e0 ) 固结系数: C v a w
采用砂桩和碎石桩时,砂和碎石桩使地基的渗透系数k增大, 加速了饱和土体的固结。 水泥土桩减小了地基的压缩系数 a,a的减小幅度大于k,同 样能提高固结系数,加快土体固结。
c(i-1)
e1i e2i hi zi hi 1 e1i i 1 E si
n
)/2 )/2
计算下限
σ σ
ci
Δ pi=(σ zi+σ σ z=0.2或0.1σ
c
z(i-1)
c
加固区的计算方法:
复合模量法
将桩和土视为一复合体,采用复合压缩模量法 来评价复合土体的压缩量:
复合地基基本理论

第五章 复合地基基本理论
地基处理
二、复合地基的分类
按增强体的方向
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
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
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主要指加筋土地基。加筋 材料主要是土工织物、土工膜、土工格栅和土工 格室等。
竖向增强体习惯上称为桩,有时也称为柱,竖向 增强体复合地基通常称为桩体复合地基。
第五章 复合地基基本理论
第五章 复合地基基本理论
地基处理
§5.1 概述
一、复合地基的定义
当天然地基不能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时,需 要进行地基处理,形成人工地基,以保证建筑的 安全与正常使用。
经过处理形成的人工地基通常有三种类型:均质 地基、复合地基和桩基。
1. 均质地基:
(1)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加固区土体性 质得到全面改良;
复合地基中增强体方向不同,复合地基性状也不 同。桩体复合地基中,桩体是由散体材料组成, 还是由粘结材料组成,以及粘结材料桩的刚度大 小,都将影响复合地基荷载传递性状。根据复合 地基工作机理可做如下分类:
第五章 复合地基基本理论
地基处理
复合地基
散体材料桩 竖向增强体
粘结材料桩 水平增强体
柔性桩:如灰土桩、 石灰桩等
就使复合地基承载力较原地基有所提高,沉降量有
所减小。随着桩体刚度增加,其桩体作用发挥得更
加明显。
第五章 复合地基基本理论
地基处理
§5.2 复合地基作用机理
2.垫层作用 桩与桩间土复合形成的复合地基或称复合层,
由于其性能优于原天然地基,它可起到类似垫层的 换土、均匀地基应力和增大应力扩散角等作用。在 桩体没有贯穿整个软弱土层的地基中,垫层的作用 尤其明显。
第五章 复合地基基本理论
复合地基理论

np s
桩体承担荷载Pp与桩间土承担的荷载Ps之比称为 桩土荷载分担比N。
N Pp PS
N mn 1 m
σp
σs
σs
土
土
桩
表6.1 各类桩的桩表 土5.1应各力类桩比的桩土应力比
钢或钢筋砼桩 >50
CFG 桩 20~50
水泥搅拌桩(含水泥 5%~12%) 3~12
3)复合模量Esp
石灰桩 2.5~5
▪ 2)桩体鼓胀破坏如图6.10b)所示,在荷载作用下,桩间土不能提供足够的 围压来阻止桩体发生过大的侧向变形,从而产生桩体鼓胀破坏,并引起复合 地基全面破坏。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往往发生鼓胀破坏,在一定的条件下, 柔性桩复合地基也可能产生此类型式的破坏。
▪ 3)桩体剪切破坏如图6.10c)所示,在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中桩体发生剪 切破坏,进而引起复合地基全面破坏。低强度柔性桩较易产生桩体剪切破坏 。
▪ 前一特征使它区别于均质地基(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均质地基) ,后一特征使它区别于桩基础。
▪ (2)复合地基的形成条件
▪ 形成条件:在荷载作用下,增强体与天然地基土体通过变形协 调共同承担荷载作用。如何设置增强体以保证增强体与天然地 基土体能够共同承担上部结构荷载是有条件的,这也是在地基
中设置增强体能否形成复合地基的条件。
山东科技大学 王清标
6
▪ (3)按基础刚度和垫层设置分类
▪ 1)刚性基础,设垫层;
▪ 2)刚性基础,不设垫层;
▪ 3)柔性基础,设垫层;
▪ 4)柔性基础,不设垫层。
▪ (4)按增强体长度分类
▪ 1)等长度;
▪ 2)不等长度(长短桩复合地基)。
▪ 在桩体复合地基中,桩的作用是主要的,而在地基处理 中,桩的类型比较多,性能变化较大。因此,复合地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11/26
14
B139
① n与p的关系
n先随p的增加而 增加,达桩的塑性状 态后又随之减小。
2019/11/26
② n与桩土模量比 的 关系
应力一定时,Ep/Es 越大 n 越大。
15
B140
③ 碎石桩复合地基n与m 的关系
n随着m的增大而减小。
2019/11/26
16
B141
④ n与L的关系
各种桩土复合地基不仅可提高地基土的
承载力,还可提高土体的抗剪强度,增加土
坡的抗滑能力。如用于基坑开挖时的支护、
路基或路堤的加固等,都利用了复合地基中 桩体的加筋作用。
2019/11/26
9
路堤
滑动面
复合地基增强抗滑稳定
2019/11/26
树根桩增强斜坡
稳定
10
三、复合地基的破坏模式及其影响因素(p163)
S=S1+S2
式20中19/1:1/26S1、S2—分别为加固区复合土层和下卧层的压缩量。26
⒈ 加固区压缩量(S1)的计算
目前有三种计算方法:复合模量法、应力修 正法和桩身压缩量法。
复合模量法(Ec法):
将复合地基加固区视为均一化复合土或分层 均一化复合土。引入复合压缩模量Ec,采用分层 总和法计算加固区的压缩量,即:
2019/11/26
3
复合地基中桩体与基础往往不是直接相连,它们 之间通过褥垫层过渡;桩基中桩体与基础直接相 连,二者形成一个结构整体。
增强体
褥垫层
桩基
2019/11/26
复合地基
4
复合地基主要受力层在加固体内,而桩基的 主要受力层是在桩尖以下一定范围内。由于复合地 基理论的最基本的假设为桩与桩间土的协调变形。 因此,从理论而言,复合地基中不存在类似桩基中 的群桩效应。
K1——反映复合地基中桩体实际极限承载力的修 正系数,一般大于1。K1主要反映复合地基中桩 体实际极限承载力比由单桩静载荷试验得到的大。 (邻桩荷载使桩间土对桩的侧向压力增加)
K2—— 反映复合地基中桩间土实际极限承载力的 修正系数,可能大于1,也可能小于1。应考虑诸 多影响因素,除土质条件外,还有成桩过程中对 桩间土的扰动和挤密;桩与土的侧向互相约束作 用;桩体材料与桩间土的物化反应;土的固结等。
Pcf K1 1 m Ppf K2 2 (1 m) Psf
式中:λ1——复合地基破坏时,桩体发挥其极限 强度的比例,称为桩体极限强度发挥度。若桩体
先达到极限强度引起复合地基破坏,则λ1=1。否 则,λ1<1;
2019/11/26
21
λ2——复合地基破坏时,桩间土极限强度发挥的 比例(发挥度)。通常复合地基中的桩体往往先 达到极限强度,λ2在0.4~1.0之间。
2019/11/26
22
用上述公式计算时,除了确定上述参数外,还 要确定Ppf和Psf。
⒉ 桩间土或天然地基的极限承载力Psf的确定: ① 静力载荷试验确定;
② 根据土工试验资料由相应的规范查取;
③ 理论公式计算 ⒊ 桩体极限承载力 Ppf 的确定
Ppf 的计算公式较多。由于柔性桩、半刚性桩 和刚性桩受力后的侧向变形与荷载传递机理不同, 因此它们的极限承载力算法也不同。
会降低地基土的渗透系数。但它也会减少地基土的压缩系数。而且
压缩系数的减少幅度比渗透系数的减少幅度要大,因而使加固后的
水泥土的固结系数大于加固前原地基土的系数,起到加速固结的作
用。 Cv=k(1+e。)/γw·a; t=2.47H2/Cv 式中:Cv-固结系数;k-渗透系数;e。-天然孔隙比;γw-水的 重度;a-压缩系数;H-土层固结的厚度。T-最终沉降完成所需
n 随着 L 增加而增大,但 当桩长达到某一值时,n值 基本上不再增加。因而,存 在2一019/临11/26界桩长Le。
⑤ n与 t 的关系
因桩间土固结和 蠕变,使n随时间的 延续而逐渐增大。 17
建筑物施工过程中碎 石桩复合地基实测n 与t的变化情况
⑥ n与地基土强度的关系
碎石桩复合地基n与 固结度的关系曲线
复合地基 加固区以下的下卧层的压缩模量S2 通常仍采用分层总和法计算。
2019/11/26
28
a
b
c
d
(a)刺入破坏 (b)鼓胀破坏 (c)整体剪切破坏 (d)滑动破坏
2019/11/26
11
1) 不同类型的桩,可具有不同的破坏模式。如
CFG桩是刺入破坏;而碎石桩则是鼓胀破坏;
2)相同类桩,由于桩身强度的不同,可是不同的
破坏模式;
3)桩长的不同,可具有不同的破坏模式; 4)土层的不同,可具有不同的破坏模式。
2019/11/26
25
在求出桩的极限承载力和桩间土的极限承载力 后,即可计算出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从而求出复 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
f k= Pcf / k 式中:k——承载力安全系数,一般取2~2.5。
六、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工程中复合地基沉降计算一般采用简化方法计 算,其中将加固区与下卧层分别考虑的沉降计算方 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即:
天然地基,它可起到类似垫层的换土、均匀地基应 力、增大应力扩散角的作用。
2019/11/26
7
在桩体没有贯穿整个软弱土层时的复合地基中,垫层的作用尤
其明显。
3)加速固结作用
除碎石桩和砂桩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可加速地基的固结外,水泥
土类、混凝土类桩也可加速地基的固结。因为地基的固结不仅与地
基土的排水性能有关,而且还与地基的变形特性有关。水泥土类桩
Pcf m Ppf (1 m) Psf
式中:Pcf—— 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
Ppf——桩的极限承载力;
Psf—— 桩间土的极限承载力;
m——面积置换率。
2019/11/26
20
研究表明,复合地基中的桩实际极限承载力往
往比独立单桩极限承载力大;桩间土的实际承载 力与原天然地基的承载力也存在差异;而且复合 地基达到极限破坏时,桩和桩间土达到极限状态 的先后不同,即极限强度发挥的程度不同。因而, 上述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公式可修正为:
时间。
水泥土类桩使 k 降低,同时使a减小,而且后者的减小幅度要比
前者为201大9/11。/26
8
4)挤密作用
砂桩、土桩、夯实桩、砂石桩等由于施
工过程中对桩周土具有挤密作用;生石灰桩
由于其材料吸水、发热和膨胀等作用,对桩 周土也具有挤密作用;其它类桩如CFG桩等 对桩周土也具有挤密作用。
5)加筋作用
⑷ 研究方法
是在众多根桩所加固地基中,选择一根或数根桩 及20其19/1影1/26 响的桩周土所组成的单元体作为研究对象。2
⑸ 复合地基与天然地基和桩基的关系
复合地基与天然地基同属地基范畴;两者之间有内在 联系,但又有本质的区别;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与桩基都 是采用以桩的形式处理地基,故两者具有相似之处,但复 合地基属地基的范畴,而桩基属于基础范畴,两者又有其 本质的区别。
S1
n i 1
Pi Eci
Hi
式中:△Pi——第 i 层复合土平均附加应力增量;
2019/11/26Hi、Eci——第
i
层复合土的厚度和复合压缩模量;
27
假定桩与桩间土发生的应变相等,用面积加 权平均法计算,则第 i 层复合土的复合压缩模量 可简化表示为:
Eci= m Epi+(1— m)Esi 式中:Epi、Esi——分别为第 i 层复合土中桩和桩 间土的压缩模量。
复合地基理论简述
一、概述
1、复合地基的概念及分类 ⑴ 概念
复合地基一般指由两种刚度(或模量)不同材料 (增强体和原地基土)所组成,在相对刚性基础下两 者共同分担上部荷载并协调变形(包括剪切变形)的 地基。
增强体有竖向、水平向和斜向三种基本形式。竖向 增强体以桩的形式出现;水平向增强体多是土工聚合 物或其他加筋材料;斜向增强体如土钉、土锚、树根 桩等。
柔性桩复合地基、半刚性桩复合地基、刚性桩复
合地基。
2019/11/26
6
二、复合地基的作用机理
1)桩体作用
由于桩体的强度较桩间土为大,在刚性基础等
量变形时,地基中的应力将按材料的模量进行分布, 在桩体上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大部分荷载由桩体承 担,桩间土上应力减少。
2)垫层作用
桩与桩间土组成的复合层,由于其性能优于原
2019/11/26
12
碎石桩破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
四、应力特征 1、 复合地基设计参数(p164)
⑴ 面积置换率(m)
m AP A
⑵桩土应力比(n)
n P S
AP A
σP σS
桩
体
⑶ 复合模量
——与原非均质复合土体等价的均质复合土
201体9/11/的26 模量。
13
2、桩土应力比(n)
⑴ 桩土应力比的影响因素 与荷载水平 桩土模量比、 桩土面积置换 率、软地基土 的强度、桩长 固结时间和垫 层情况等因素 有关。
24
② 根据桩侧摩阻力与端阻力计算
Ppf fiU pli Ap R
式中:f i——第 i 层土的桩侧摩阻力; l i——第 i 层土的厚度; Up——桩截面周长;
Ap——桩截面积; R——桩端土的极限承载力;
λ——端承力折减系数,对半刚性桩取 0.4~0.6 ;
取以上两式所计算的较小值作为桩的极限承载力。
褥垫层
2019/11/26
5
2、复合地基中桩的分类 按材料:散体土类桩―如碎石桩、砂桩等;水
泥土类桩―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水泥土夯实桩 等;混凝土类桩―CFG桩、素砼桩、树根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