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
国家发改委批复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

市东西向的主干交通线路,串联了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
该线线路全长约 25.9 km,均为地下线,共设车站 20 座(其中省政府站暂缓开通),主变电站 2 座,共配置车辆 26 列,采用 A 型车 6 辆编组,总投资 198.16 亿元。
1号线一期初期运营时间为 6 : 30~22 : 00,列车最小行车间隔为4m i n50s,最大行车间隔为8m i n30s,单程运行时间约 45 min。
2019 年 5 月 29 日,兰州市轨道交通17.76 km ,均为地下线路,自东向西经过拱墅区、西湖区、余杭区,共设车站 12 座,其中三坝站为 5 号线与 2 号线换乘站,未来和睦站可与10 号线(在建)换乘,善贤站可与 3 号线(在建)换乘。
5 号线首通段首次采用了 AH 型鼓型列车,车长 120 m ,宽 3.08 m ,6 节编组最高速度 80 k m/h 单全线开通首条建成运营的地铁线路北段(八于 2018 年1 号线南起三屯碑站机场站,水磨沟区大致呈南北走向27.615 km 1 号线全线开通后,每日运营时间为 7 : 40~23 : 30,单程运行时间为 48 min ,早晚高峰每趟列车间隔时间为 8 min (早高峰时间 8 : 30~10 : 30,晚高峰时间 18 : 00~20 : 00)。
(乌鲁木齐地铁官网 2019-06-28)● 宁波地铁 3 号线一期开通试运营 2019 年 6 月30日,宁波地铁3 号线一期开通试运营,该线开通后宁波地铁运营里程达到 91 km ,运营车站增至 66 座。
(南昌日报 2019-06-30)良睦路永福蒋村杭师大仓前五常浙大紫金港萍水街和睦大运河善贤拱宸桥东5号线5号线三坝辛家庵顺外南昌火车站丁公路南永叔路八一广场福州路阳明公园雅苑路红谷中大道青山路口地铁大厦翠苑路学府大道东前湖大道岭北卧龙山2号线南路大岗生米九龙湖南市民中心鹰潭街国博西站南广场南昌西站国体中心龙岗。
西安地铁规划

西安地铁规划标题:西安地铁规划引言概述: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西安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交通拥堵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解决交通压力,西安市政府制定了一套全面的地铁规划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西安地铁规划的内容和发展情况。
一、地铁路线规划1.1 主城区路线规划西安地铁主城区路线规划包括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和5号线。
其中,1号线贯通东西,连接主要商业区和居民区;2号线贯通南北,连接主要火车站和机场;3号线贯通东西,连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市中心;4号线贯通南北,连接西安市南部新兴区域和市中心;5号线环线,连接主要旅游景点和市中心。
1.2 远郊区路线规划为了解决西安市郊区居民的出行问题,地铁规划还包括远郊区路线。
远郊区路线主要包括6号线、7号线和8号线。
这些路线将连接西安市远郊区域的主要住宅区和商业区,方便居民的出行。
1.3 建设发展情况目前,西安地铁1号线、2号线、3号线和4号线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
5号线的建设正在进行中,估计将于2023年完工。
远郊区路线的建设计划正在制定中,估计将在未来几年内开始建设。
二、车站布局规划2.1 主城区车站布局规划西安地铁主城区车站布局规划以满足人口密集区域的出行需求为主要目标。
车站的选址考虑了商业区、居民区、学校和医院等重要场所的分布情况。
同时,还考虑了公交换乘的便利性,以提高交通效率。
2.2 远郊区车站布局规划远郊区车站布局规划主要考虑了郊区居民的出行需求。
车站的选址以住宅区、商业区和工业区为主要依据,以方便居民的出行和郊区经济的发展。
2.3 建设发展情况目前,西安地铁主城区车站的建设已经完成,并投入使用。
远郊区车站的建设计划正在制定中,估计将在未来几年内开始建设。
三、运营管理规划3.1 运营模式规划西安地铁运营模式规划主要采用轨道交通公司负责运营和管理的模式。
这样可以统一管理地铁路线,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3.2 安全管理规划西安地铁安全管理规划包括车站安全、列车安全和设备安全等方面。
西安: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获国家批复

建筑面积年综合 能耗分别为5 . 1 7 千克标 准煤/ 平方 米、 5 . 2 0 千克标准煤/ 平方米 , 单位建筑面积年综合电
4 2
2 0 1 4 -2 0 1 8 年; 6 号线一期工程线路长 1 9 . 9公里 , 设站 1 5 座, 规划建设期为 2 0 1 3 -2 0 1 7 年。 四
西安 :
海南屯 昌: 现代农业 太阳能并 网电站工程可研获批
海 南 屯 昌现 代 农 业 太 阳 能并 网 电站 工 程 可行 性 研究 报 告 近 日获得 海南 省 发 展改 革 委批 复 , 总装 机 容 量 2万千 瓦 。项 目建 设 符合 国家 产业 政 策 , 有 利 于促 进节 能减排 , 推动海 南 省清 洁能源 发展 。
耗分 别 为2 2 . 8 2 千 瓦时, 平方 米 、 2 2 . 2 3 千瓦 时/ 平方米 。
重庆永川 : 新城 东部拓展 区
污水管网工程 拟投 2 9 0 4万
山西: 3 7 7 5万 .
投 向灵丘县北跃灌 区改扩建工程
为 充分利 用 唐河 水库 水源 , 改善 和 扩大 北跃 灌 区灌 溉 面 积 , 并 提 高 灌 区 水 的 利用 率 , 促 进 当地 农 业 增 产 和农 民增 收 , 山西 省发 展改 革 委 以晋 发 改农 经发 E 2 0 1 3 ] 9 3 9号文 批 复灵 丘县 北 跃灌 区改扩 建 工 程可研 报告 。批 复工程 规模 为改 善和扩 大北 跃灌 区 上i 母:
杨 高变电站设 备改造工程项 目获批
近期 , 杨 高 变 电站 设备 改 造工 程 项 目获得 上 海 市 发 展改革 委 核 准批 复 。该 工程 将 把杨 高变 电站 6 台5 0 0 千伏额定电流为 5 0千安 的断 路 器 更 换 为 6 台千 伏 额定 电流为 6 3 千 安 的断 路 器 ,并 相应 更 换
西安地铁规划分析

地铁五号线分一、二两期建设。
五号线一期西起西郊和平工业园,东至纺织城火车站。
最新发布的规划显示,这条线路全长25.2km,共设21座车站,其中高架线1.1km,高架站1座。
五号线一期2015年底将全面开工,计划2020年建成运营。
届时,乘客在五号线上将可一览雁鸣湖、浐河的风景。
五号线二期将向西延伸至渭河畔的交大创新港,线路全长20.1km,其中地下线为3.2km,其余均为高架线,共设车站13座,其中11座高架站。
6和五号线一样,地铁六号线也分一、二期建设。
六号线一期自南客站至劳动南路站,线路全长19.9公里,均为地下线,设车站15座,车辆段1处,总投资118.37 亿元。
计划2016年上半年开工建设,2020年底建成通车。
今年6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六号线二期工程沿东、西大街避绕钟楼方案,这标志着西安未来将形成以钟楼为中心的东西、南北两条地铁换乘线路,届时将大大缓解钟楼附近的交通压力。
六号线二期自劳动南路站至一号线起点纺织城站,全长19.7公里,均为地下线,设车站16座,计划明年8月份开工建设,争取2020年底与一期工程同步开通试运营。
地铁六号线站名(暂定名)一览六号线一期:南客站、侧坡、纬二十八路、纬十八路、西部大道、锦业二路、锦业路、丈八六路、丈八四路、丈八一路、省游泳馆、木塔寺、科技路、劳动南路六号线二期:丰庆路、西关正街、贡院门、广济街、钟楼、大差市、东关正街、兴庆路、咸宁路、万寿南路、东胜北路、田家湾、纺南路、纺五路、纺三路、纺织城8西安地铁规划最新修编方案已将地铁八号线调整为环线,北沿凤城二路,东沿幸福路、万寿路,南走丈八东路一线,向北沿沣惠南路、唐延路一线,至大兴东路转向东,沿朱宏路向北止于凤城二路。
地铁环线可将城市各片区紧密地连在一起,快速分散客流,缓解换乘压力。
八号线周长近50公里,比二环还要大一圈,与北京地铁十号线相近。
这条环线将于“十三五”时期开工建设。
地铁九号线(临潼线)起点设在地铁一号线终点站纺织城站,终点设在临潼秦汉大道。
西安地铁规划

6和五号线一样,地铁六号线也分一、二期建设。
六号线一期自南客站至劳动南路站,线路全长19.9公里,均为地下线,设车站15座,车辆段1处,总投资118.37亿元。
计划2016年上半年开工建设,2020年底建成通车。
今年6月,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六号线二期工程沿东、西大街避绕钟楼方案,这标志着西安未来将形成以钟楼为中心的东西、南北两条地铁换乘线路,届时将大大缓解钟楼附近的交通压力。
六号线二期自劳动南路站至一号线起点纺织城站,全长19.7公里,均为地下线,设车站16座,计划明年8月份开工建设,争取2020年底与一期工程同步开通试运营。
地铁六号线站名(暂定名)一览六号线一期:南客站、侧坡、纬二十八路、纬十八路、西部大道、锦业二路、锦业路、丈八六路、丈八四路、丈八一路、省游泳馆、木塔寺、科技路、劳动南路六号线二期:丰庆路、西关正街、贡院门、广济街、钟楼、大差市、东关正街、兴庆路、咸宁路、万寿南路、东胜北路、田家湾、纺南路、纺五路、纺三路、纺织城89地铁九号线(临潼线)起点设在地铁一号线终点站纺织城站,终点设在临潼秦汉大道。
临潼线全长约25.92公里,线路以地下为主,地面为辅。
目前九号线临潼大学城试验段已经开工,将于2016年3月份启动全线前期工作,计划2016年10月份全线开工,争取2020年底与地铁六号线同步通车试运营。
13地铁十三号线(机场线)全称叫西安北至机场城际轨道项目,它是陕西省首条城际铁路,线路全长27.3km,设有9座车站,其中3个站在地下,3个站在高架桥上,另外三个站在地面,连接机场与北客站。
地铁十三号线已于2014年开工,计划2018年建成通车,届时从北客站到机场仅需约27分钟。
14地铁十四号线通往户县方向。
主线以航天基地为起点,向西经长安韦曲、高新新区及长安通讯产业园,至户县副中心;支线从西留村起至草堂科技产业基地。
十四号线也将在“十三五”时期开工建设。
未来据“悦西安”论坛网友近日爆料的规划图所示,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由15条轨道交通线路组成,其主体网络形态呈棋盘+环+放射型结构。
西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7~2023年)环评公示

韦曲南站至常宁站
3.4
4
—
1
—
昆明池至鱼化寨
8.3
3 三号线二期
保税区至水流路站
2.0
6
—
1
—
4 七号线一期
子午路至朝阳路
42.0
27
1
1
—
5
八号线
环线
50.5
36
1
1
2
十号线主线一 康复路至水景公园
40.0
17
6
期及支线
绳刘村站至高泾中路站
18.9
6
1
1
2
1
—
1
3
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7~2023 年)环境影响报告书
耗、经济发展、文物古迹、旅游环境的影响。其中,对城市土地利用、文物古迹(主要为
振动影响)产生的是负面影响,对道路交通、能源消耗、经济发展、旅游环境带来的是正
建设规划环评公示专用 面效应。比如轨道交通运行后,由于更多乘客采用轨道交通,整个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得到
提高,产生更多的社会经济效益;由于轨道交通系统能够节约出行时间,提高了社会劳动 生产率;地铁的载运容量很大,可以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3.1.3 规划实施对城市各环境要素的影响
江新区、浐灞区、经开区、国际港务区、航天产业基地等各开发区和产业基地的发展起到 支撑带动作用,同时线路经过的各行政区及各开发区都希望尽早建设轨道交通,给轨道交 通的建设出财出力,为西安市的轨道交通建设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随着《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的贯彻落实,陕西省建设厅组织编制了《关 中城市群核心区战略规划(2015)》。为了实现“以西安(咸阳)为核心的大都市”的构建、 《关中城市群核心区战略规划(2015)》的落实,紧密结合未来都市区空间发展,发挥城 市轨道交通的功能和作用,在《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修编)》的基础上,进一 步深化、优化推荐方案,形成《关中城市群都市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规划方案。 规划方案由 23 条轨道交通线路组成,总规模 986.0km,其中西安市境 691.1km,西咸新区 境内 238.4km,咸阳境内 56.5km。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调整方案(2013~2021年)的批复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调整方案(2013~2021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6.02.03•【文号】发改基础[2016]283号•【施行日期】2016.02.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产业正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调整方案(2013~2021年)的批复发改基础[2016]283号陕西省发展改革委:你委《关于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2013~2021年)的请示》(陕发改基础〔2015〕1634号)收悉。
经研究,并商住房城乡建设部,现批复如下:一、为实现城市总体规划目标,支持重点发展区域,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完善轨道交通网络功能,同意对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确定的建设任务及目标进行调整。
二、规划调整内容(一)调整方案新增5号线二期工程、6号线二期工程和临潼线工程,线路长度65.1公里。
5号线二期工程自交大创新港至和平村站,线路长20.1公里,设站13座,投资95.21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6~2020年。
6号线二期工程自劳动南路至纺织城站,线路长19.8公里,设站16座,投资143.64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6~2021年。
临潼线自纺织城至秦汉大道站,线路长25.2公里,设站15座,投资149.88亿元,规划建设期为2016~2021年。
预计到2021年,形成7条运营线路、总长243.2公里的轨道交通网络。
(二)主要技术标准采用B型车6辆编组,最高运行时速80公里。
规划实施阶段,进一步深化主要技术标准和运营组织方案。
三、资金安排项目总投资为388.73亿元,其中资本金占40%,计155.49亿元,其中5号线二期工程资本金由西咸新区财政资金解决,6号线二期工程和临潼线工程资本金由西安市、区两级财政资金解决。
资本金以外的资金利用国内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解决。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西安市地铁三号线一期(鱼化寨—国际港务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西安市地铁三号线一期(鱼化寨—国际港务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12.08.27•【字号】陕发改基础〔2012〕1297号•【施行日期】2012.08.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轨道交通正文关于西安市地铁三号线一期(鱼化寨—国际港务区)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西安市发展改革委:《关于报送西安市地铁三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的请示》(市发改字〔2012〕153号)及相关资料收悉。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2006-2016)》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西安市地铁三号线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发改基础〔2012〕1492号)文件精神,结合专家组对该项目初步设计的审查意见,经研究,现就有关事项批复如下:一、线路方案和建设规模西安地铁三号线一期工程线路起于鱼化寨停车场,向东以地下线经富裕路、科技路、吉祥路、小寨西路、小寨东路、西影路至青龙寺后转向北,经规划的东二环南延伸线、东二环至辛家庙后转向东,经北二环东延伸线、广运潭大道路口后逐渐由地下线转为高架线,穿越浐河后转向北,穿越灞河,经规划香北路、欧亚大道、港务西路止于国际港务区站,全长39.15公里(含二期工程一次实施段和北端北延伸一次实施段共0.75公里),其中地下线27.131公里,高架线11.565公里,过渡段0.454公里。
全线设车站26座,其中地下站19座(含6座换乘站)、高架站7座。
设国际港务区车辆段与综合基地1处、鱼化寨停车场1处,主变电站3座,控制中心与一、二号线合设于渭河车辆段。
二、主要技术标准(一)线路平曲线半径:正线R≥300米(困难时R≮250米),辅助线R≥200米(困难时R≮150m)。
最大坡度:正线i≤30‰(困难地段i≤35‰);辅助线i≤35‰;道岔段i≤10‰。
竖曲线最小半径:正线区间5000米(困难情况3000米);车站端部3000米(困难情况2000米),辅助线、车场线2000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概况1.1规划背景西安市2005年3月编制完成《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该线网规划确定了6条主线和1条支线组成的快速轨道交通线网,总长251.8km。
其中1、2、3号线为轨道交通线网骨干线,4、5、6号线为辅助线。
该线网规划于2005年4月1日通过西安市人民政府批复(市政发﹝2005﹞35号),且已纳入《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2008.5获国务院批复)。
该线网规划环评报告于2009年5月以环审〔2009〕217号文通过环境保护部技术审查。
依据《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于2005年3月编制完成了《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05-2015年》,确定了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为1、2号线,建设规模50.3km。
该建设规划于2006年9月12日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准(发改投资﹝2006﹞1904号)。
该建设规划环评报告于2009年5月以环审〔2009〕217号文通过环境保护部技术审查。
2009年在《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年)》的基础上,《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调整(2006-2016年)》编制完成。
增加建设2条新线路,三号线一期工程(鱼化寨~港务区),建设规模36.3km;一号线二期工程(森林公园~后卫寨)建设规模6.3km。
2010年1月,建设规划调整通过国务院批准。
为了进一步加快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的步伐。
2011年5月西安市又编制了新一轮的建设规划,即《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7年)》。
1.2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概况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2-2017年)由3条线组成,规划线路总长116.2km,共设车站84座,换乘站15座,车辆段3座,停车场4座、主变电站6座。
(1)建设规划各线路长度及敷设方式该规划的3条线路的线路长度和敷设方式见表1。
表1 规划线路敷设方式及长度本次规划共设置3个车辆段,4个停车场。
见表2。
表2 车辆段、停车场设置及分工本建设规划共设110kV主变电站6座,其中4号线拟于雁南四路站附近设主变电站1座。
另外4号线在行政中心站附近与已建行政中心主变电站资源共享;5号线拟于和平村站、新桃园站和岳家寨站附近各设主变电站1座;6号线拟于科技四路站、田家湾站各设主变电站1座。
(4)控制中心本建设规划4、5、6号线共享1个控制中心,其位于航天城车辆段内。
2规划分析2.1建设规划与相关政策的符合性分析(1)西安市城市基本情况完全符合国家发展轨道交通的基本要求。
(2)西安市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符合国家能源政策的要求,通过这一绿色交通建设规划的实施,将减少西安公共交通对燃油的依赖,促进西安市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
(3)西安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符合《建设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要求,使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总出行中的比重达到30%以上。
(4)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实施,是实现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是优化调整城市公共交通结构,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保护历史文物和旧城风貌的需要。
2.2建设规划与西安市相关规划的协调性分析结论与建议(1)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在规划目标、布局要求和配套设施上与《西安市2008—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西安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以及《西安公共交通规划》相协调。
(2)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与西安市土地利用规划、西安历史名城保护规划、西安市文物保护规划和西安市旅游规划基本协调。
(3)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与西安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中的各相关规划都有较好的相容性。
(4)轨道交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交通,以比较充裕、再生能力较强的电力资源为动力的地铁作为城市骨干交通,具有无污染排放、快捷、安全、舒适、方便等特点,是改善城市环境尤其是大气环境、控制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建设适宜人类居住的生态城市的基础。
因此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与西安市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有较好的协调性。
(5)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与声环境功能区划、水源地保护规划、浐灞河生态区、曲江新区和航天城产业基地、沣渭新区规划基本相协调。
其中5号线远期预留线路张旺渠~丰镐村(4.2km)经过沣渭新区规划的集中住宅区,丰镐村~和平村段(3.5km)经过主城区规划的阿房宫遗址区和集中住宅区,高架敷设方式与周围的声环境功能区划和景观环境协调性较差。
6号线以地下线形式经过浐河水源地保护区,工程施工期存在对地下水环境的潜在影响,建设规划实施与水源地保护规划协调性较差。
3环境承载力分析3.1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到2020年4、5、6号线全部实施后,轨道线路、车站、车辆段场及综合基地总占土地资源面积约为251.36ha,占2020年主城区建设用地的0.51%。
另外采用轨道交通这个大运量的交通系统可以节约大约575.5ha的土地资源,作为轨道交通建设的土地开发方式是一种新的土地利用方式。
因此土地资源不会成为轨道交通建设的制约因素。
3.2水资源承载力分析预计到2020年西安市年年需水量为25.63亿m3/a,总供水量为26.53亿m3/a,则剩余水量为0.9亿m3/a。
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实施后,4、5、6号线总用水量127.75万m3/a,仅占剩余水量的1.42%,因此,西安市水资源对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水资源需求有足够的支持能力。
3.3能源承载力分析2020年规划建设的4、5、6号线线路总长为116.2km,估算得总耗电量约为6.62×108kwh/a。
根据西安市电网负荷预测,4、5、6号线耗电量约占当年供电量的1.62%,故西安市电力系统完全有能力支持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用电量。
3.4地质环境承载力分析西安市地铁建设规划线路涉及11条地裂缝。
依据“西安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4号线沿线地裂缝变形带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堪察”资料,地裂缝的活动对场区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有明显影响,地表下6.0m,平面宽度10.0m范围内影响最为显著。
地裂缝变形带的土体裂隙多、工程性质较差,施工时可能会造成基坑壁或隧道局部坍塌,也可能出现沿裂隙带的集中渗水现象,使基坑出现不均匀沉降。
通过地裂缝对地铁4号线的影响类比分析可知,地裂缝对地铁线网的实施有一定影响,必须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3.5大气环境承载力分析根据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轨道交通线位客运周转量2020年为2349.58(万人﹒km)/日。
若轨道交通客运量均由公交车承担,则折算成公交车为3916(辆.次)。
因轨道交通替代部分地面交通减少了一定量的大气污染物,相当于释放了一定量的城市大气环境容量。
因此建设轨道交通对西安市空气质量改善起到积极作用。
3.6水环境承载力分析预计到2020年,轨道交通4、5、6号线运营期污水总排放量占2020年西安市总污水排放量的0.064%~0.122%,占西安市污水总处理量的0.068%~0.129%。
可见,此规划实施后,所排污水量占西安市总污水排放量及污水总处理量的比例较小,经污水厂处理后排放,不会改变相关纳污水体功能。
3.7声环境与振动承载力分析对于规划线路,需要针对不同的敏感点采取相应声环境减缓措施,通过设置声屏障及隔声窗等环境保护措施降低轨道交通对声环境敏感点的影响。
在规划未建区域,调整临路侧建筑物使用功能,控制轨道交通与声环境敏感建筑物的距离,可以满足当地声功能区划要求。
采取有效的减振措施的前提下,轨道交通的振动影响也是可控的。
4规划的主要环境影响因素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涉及的主要环境敏感区主要有地下水水源保护区、历史文物保护单位、集中居民住宅区和浐灞生态区。
规划线路周围主要环境影响因素见表3。
5规划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小结与建议5.1振动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1)建议地下线两侧44m和地面线、高架线两侧35m不新建振动环境敏感建筑。
(2)当轨道埋深为10m、15m、20m、25m和30m时,满足二次结构噪声标准的达标防护距离分别为30m、28m、24m、19和9m。
建议在二次结构噪声影响的居民区,应当采取适当的减振措施降低其影响。
(3)类比西安市地铁在建工程(1、2号线)对城墙、钟楼的振动专题研究结果,可以分析4、6号线经过明城墙产生的振动影响基本可以满足古建筑振动允许值0.15mm/s的要求,但为了确保其安全性,建议采取减振措施。
参考《古建筑防工业振动技术规范》(GB/T50452—2008),地铁4、5号线运营产生时对大雁塔、小雁塔、青龙寺产生的振动速度均在0.15mm/s限值以下。
但考虑到大雁塔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且线路距其相对较近,为确保文物的安全,工程应采取减振措施。
4号线运营时对西安事变旧址产生的振动速度超过了0.15mm/s的限制,建议采取钢弹簧浮置板道床减振。
5.2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1)西安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4、5、6条线,除远期规划和5号线过浐河段受地形限制规划设计1.4km高架外,其余全为地下线。
地下轨道交通是对外部声环境质量影响最小的交通方式,一方面,工程自身产生的噪声影响范围和程度均较低,且污染治理可控性好;此外,由于替代部分地面公共交通,有利于线路沿线区域的声环境质量的改善。
故西安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4、5、6条线走向及敷设方式基本合理。
(2)根据预测,出入线段的建议防护距离为1类区121m,2类区为64m,3类、4a类区为30m;高架段的建议防护距离为1类区1210m,2类区为620m,表3 西安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区域主要环境影响因素汇总表3类、4a类区为325m。
从声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部分地面线、高架线周围分布着噪声敏感建筑物,必须设置声屏障及隔声窗等环境保护措施降低轨道交通对沿线声环境敏感区的影响;在规划未建区建议调整临路侧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控制噪声敏感建筑物与轨道交通线路的距离,或预留声屏障架设条件。
(3)根据预测4a、3类区建议噪声防护距离为风亭15m、冷却塔15m、风亭+冷却塔15m。
2类区建议噪声防护距离为风亭22m、冷却塔15m、风亭+冷却塔23m。
1类区建议噪声防护距离为风亭41m、冷却塔25m、风亭+冷却塔44m。
风亭噪声对环境的影响较小,风亭和冷却塔是轨道交通地下段对外环境产生影响的主要声源,只要在设计阶段合理选择设备的位置、型号,并辅以排风消声器及隔声措施,风亭、冷却塔噪声可控制到可接受水平。
(4)车辆段与停车场内检修、洗车等作业噪声,只要合理布局,影响均不大,厂界噪声一般可满足2类区厂界标准。
(5)变电站噪声,经过必要的隔声处理可以达到规定的标准,对外环境不会产生明显的噪声影响。
5.3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与建议(1)轨道交通规划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为水资源的利用和运营期车站生活污水,车辆段和停车场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