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精品教案】小班上学期美术教案《彩色的雨滴》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彩色的雨滴》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彩色的雨滴》课题:彩色的雨滴学习目标:1. 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2. 培养幼儿的色彩感受和表现能力。
3. 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操作能力。
4. 增强幼儿的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主题为“彩色的雨滴”,要求幼儿使用多种颜色的涂料和颜料来描绘出雨滴散落的景象。
教学准备:1. 色彩丰富的涂料和颜料。
2. 画纸。
3. 抽纸或毛巾。
4. 笔和画笔。
教学过程:1. 导入:请幼儿看图片,询问他们所看到的画面是什么,发现其中的雨滴,让孩子们表达看前方的感受。
2. 主题讲解:介绍本次制作的主题,课堂上放映介绍相关的短片,帮助幼儿加深对雨滴的理解和印象。
3. 色彩讲解:讲解彩色的种类和搭配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不同颜色的表达力和效果,让孩子们体会彩色对视觉效果的影响。
4. 色彩测试:通过展现颜色的小模块来让孩子们区分不同颜色的名称及颜色的差异、辨别不同彩色的特殊效果。
5. 创意制作:向幼儿介绍关于画雨滴的制作方法,鼓励他们使用不同的颜色和技巧来呈现出自己的创意。
教师可以提示孩子使用各种工具和方式来制造不同效果,如使用拖把来制造雨雾,用竹签和吸管来制造倒流和对流。
6. 工具讲解:讲解各种画画工具的使用方法和特点,如刷子和笔等,通过演示展示如何制造多种效果。
7. 工具实践:让孩子们先自由地使用不同的工具熟悉操作方法,然后逐步教授制作雨滴的方法,并告诉孩子们如何使用塞纸和毛巾来表现湿润和水的流动效果。
8. 总结:最后,请幼儿们向全班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请班级里的同学和教师们逐一做出评价和点评。
通过这样的总结,强化幼儿对本次活动的认知和心理参与度。
教学提示:1. 本次活动采取互动教学的方式,教师应该根据孩子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表现进行适应性调整和个性化评价。
2. 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不同选项,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
3. 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教师应在活动安排中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并给予多样的选择和资料,不断激励幼儿的想象力和思考力。
【优质教案+】幼儿园小班《彩色的雨滴》教学设计

【优质教案+】幼儿园小班《彩色雨滴》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彩色雨滴》是幼儿园小班美术课程一部分,教材为《幼儿美术教育指导手册》第二章“色彩世界”第三节内容。
本节课将引导幼儿探索色彩变化,通过实践操作,认识三原色,并利用三原色混合出其他颜色,创作一幅以“雨滴”为主题创意画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知色彩,认识红、黄、蓝三原色。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调色实践,混合出其他颜色。
3. 激发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完成一幅富有个性特色画作。
4. 培养幼儿观察力,学会用色彩表达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三原色认识与混合。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动手实践,创作出具有个性画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原色颜料、调色盘、画纸、画笔、范例作品。
2. 学具:每人一份三原色颜料、调色盘、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以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关于雨滴故事,引导幼儿关注雨滴颜色。
2.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范例作品,讲解三原色(红、黄、蓝)基本概念,让幼儿认识并解三原色。
3. 色彩探索(15分钟)分组进行调色实践,让幼儿亲自混合三原色,观察色彩变化,并记录下来。
4. 课堂创作(15分钟)引导幼儿运用刚学会三原色调色技巧,以“彩色雨滴”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
5. 展示评价(5分钟)邀请幼儿展示自己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彩色雨滴》2. 板书内容:三原色:红、黄、蓝调色方法:混合红、黄、蓝三原色,观察色彩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幅以“彩色雨滴”为主题画作。
2. 答案要求:运用三原色进行调色,画出富有个性特色雨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表现,关注他们在调色和绘画过程中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尝试用其他材料进行色彩创作,如彩色笔、水粉等,进一步培养他们色彩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彩色的雨滴小班美术活动教案

彩色的雨滴小班美术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探索,了解雨滴的颜色和形状。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雨滴形状的卡片、彩色笔、画纸、颜料盘、画笔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绘画环境。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彩色雨滴的故事,激发幼儿对雨滴的兴趣。
2. 观察探索:教师出示雨滴形状的卡片,让幼儿观察雨滴的颜色和形状。
引导幼儿说出雨滴是透明的,但可以通过彩色笔给雨滴上色。
3. 绘画环节:教师指导幼儿用彩色笔在画纸上绘制雨滴,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给雨滴上喜欢的颜色。
4. 颜料操作:教师出示颜料盘和画笔,教授幼儿如何用画笔蘸取颜料,并在画纸上绘制出不同颜色的雨滴。
5. 作品展示: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幼儿相互欣赏、交流。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幼儿将作品带回家,与家长分享活动的乐趣,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
六、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各种颜色和形状的雨滴图片。
2. 视频素材:关于雨滴形成的科普视频。
3. 教具:雨滴形状的模具、彩色纸张、水彩颜料、画笔、调色盘等。
七、教学步骤:1. 展示图片素材,让幼儿观察各种颜色和形状的雨滴,引导幼儿描述雨滴的特点。
2. 播放科普视频,让幼儿了解雨滴的形成过程,增加幼儿对雨滴的认识。
3. 发放模具和彩色纸张,指导幼儿用剪刀沿着模具剪下雨滴形状的纸片。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2. 搜集幼儿的作品,评价他们的绘画技巧和审美意识。
3. 听取幼儿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活动的喜爱程度。
九、教学建议:1.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大胆创作。
2. 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能力的幼儿适当的指导和鼓励。
十、教学反思:在本次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较高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小班美术教案《彩色的雨滴》

小班美术教案《彩色的雨滴》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彩色的雨滴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 通过手工制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欣赏和讨论彩色的雨滴的图片,了解彩色的雨滴的特点和美丽。
2. 学习使用水彩颜料和画纸,通过绘画活动表现自己心中的彩色雨滴。
3. 学习使用剪刀和胶水,制作彩色雨滴的手工品。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彩色的雨滴的图片,用于欣赏和讨论。
2. 准备水彩颜料、画纸、画笔、剪刀和胶水等手工制作材料。
3. 准备展示和存放学生作品的区域。
四、教学过程:1. 欣赏和讨论:展示彩色的雨滴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彩色的雨滴的特点和美丽,引导学生表达对彩色雨滴的感受。
2. 绘画活动:分发画纸和画笔,教授学生使用水彩颜料进行绘画,指导学生表现自己心中的彩色雨滴,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3. 手工制作:分发剪刀和胶水,教授学生使用剪刀剪出彩色雨滴的形状,并使用胶水将剪出的彩色雨滴粘贴在纸上,制作成手工品。
4. 展示和分享: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绘画和手工制作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 关注学生在欣赏和讨论中的表达和感受,评价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3. 综合评价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美术活动的兴趣。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来学校参观学生的作品展示,让家长了解学生在美术课程中的学习成果。
2. 组织学生进行美术作品的评赏,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开展户外写生活动,让学生接触大自然,观察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反思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难点:1. 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水彩颜料进行绘画,引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表现自己心中的彩色雨滴。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彩色的雨滴》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彩色的雨滴》教案概述本次美术教学内容是《彩色的雨滴》,针对小班幼儿,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幼儿了解颜色、理解色彩概念,并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1.培养幼儿对彩虹的颜色有一定的了解;2.让幼儿能够发挥想象力,提高创造能力;3.通过手工实践,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教学准备1.五颜六色的彩纸2.剪刀、胶水和笔3.白纸4.彩虹的图片或者实物教学过程第一步:讲解彩虹为了让幼儿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认识,老师可以带来彩虹的图片或者半圆形的实物,并向幼儿讲解彩虹的颜色及其对应的次序,让幼儿对颜色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记忆。
第二步:铺设雨滴老师给每个幼儿发彩纸,让幼儿自由地剪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可以是雨滴,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
然后,老师需要向幼儿解释如何贴出一朵图案,怎样将它们铺设在白纸上,让幼儿独立完成。
第三步:发挥想象力为了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在白纸空旷的地方,按照彩虹的颜色顺序使用剩余彩纸创作。
幼儿可以将彩纸任意剪切,做出属于自己的艺术作品。
第四步:贴上雨滴模板继续在白纸上铺设雨滴,但这次老师需要为幼儿准备一些颜色和大小各异的雨滴模板,幼儿可以在雨滴模板基础上再次发挥想象力进行装饰。
第五步:互相分享等幼儿们完成之后,老师可以让幼儿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欣赏彼此的创意。
同时,老师可以讲解各种颜色的含义,让幼儿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评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实时观察幼儿的动手能力、色彩感知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及时指导并改进教学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总结本次美术教学过程中,幼儿们通过学习彩虹的颜色、剪纸的技巧以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仅能够对色彩有更深入的理解,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为幼儿们创造了一个快乐的学习体验。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彩色的雨滴》

幼儿园小班美术教案《彩色的雨滴》一、教学目标1.了解彩虹的颜色组成。
2.感性认识雨滴和颜色,培养幼儿对美的感受和表现能力。
3.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增强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手工制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彩虹的颜色组成。
2.绘制雨滴。
3.在雨滴上涂上与彩虹对应的颜色。
4.绘制多个彩色的雨滴,完成一个美丽的画面。
三、教学准备1.彩色的水彩笔或颜料。
2.白色画纸。
3.笔刷。
4.画板或桌布。
5.擦布。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活动1.教师向幼儿们介绍彩虹的颜色,引导幼儿们感受其中的美。
2.教师展示一些雨滴的照片,让幼儿感受雨滴的形状。
3.教师传递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绘制出自己心目中的美丽雨滴。
第二步:制作雨滴1.教师向幼儿们展示雨滴的基本形状。
2.教师示范如何绘制雨滴,并鼓励幼儿们大胆尝试。
3.教师帮助幼儿们纠正绘制雨滴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错误。
第三步:涂色1.教师向幼儿们展示颜色和颜色的名称。
2.教师要求幼儿根据彩虹的颜色组成,为雨滴涂上与彩虹对应的颜色。
3.教师鼓励幼儿自由发挥,大胆尝试使用不同的颜色。
第四步:完成画面1.教师指导幼儿绘制多个彩色的雨滴,并让幼儿想象它们的排列方式。
2.教师鼓励幼儿二次涂色,让画面更加美丽。
3.教师提醒幼儿注意画面的整体和谐,让画面看起来自然且不拥挤。
第五步:总结1.教师鼓励幼儿自己观察和思考,总结今天学到的新知识和技能。
2.教师让幼儿们自己观察和欣赏自己完成的画作,并分享他们的感受和经验。
五、教学评估教师可根据以下方面对幼儿的学习掌握情况进行评估:1.对彩虹颜色组成的了解情况。
2.对雨滴形状的掌握情况。
3.对彩色雨滴的涂色和画面排列的表现情况。
4.自由发挥和创造性思维的表现情况。
六、教学扩展1.将彩色的雨滴粘贴在周记本上,让幼儿将这份美好与家人分享。
2.在家庭中创造与雨滴和彩虹相关的讨论和学习活动。
如制作彩虹蛋糕或水果沙拉等。
七、教学心得此次教案着重让幼儿认识彩虹的组成和形状,通过绘制彩色的雨滴,培养幼儿的美感认知和表现能力。
彩色的雨滴小班美术活动教案

彩色的雨滴小班美术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想象和动手操作,体验雨滴的形状、颜色和排列的美。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雨滴图片、彩色纸条、彩笔、水粉颜料、画纸、画板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光线充足的绘画环境。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雨滴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雨滴的形状、大小和颜色。
2. 讲解:教师讲解雨滴的特点,引导幼儿想象雨滴的样子,如雨滴像小眼睛、小嘴巴等。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雨滴,并讲解绘画技巧。
4. 创作:幼儿根据教师讲解的绘画技巧,用彩笔在画纸上画出雨滴。
5. 互动:教师巡回指导,与幼儿互动,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创新雨滴的形状和颜色。
四、活动总结:1. 展示作品: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在墙上,让大家欣赏。
2. 评价: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评价,说出自己喜欢的作品和原因。
3.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如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幼儿将作品带回家,与家长分享活动成果。
2. 环境创设:教师将幼儿的作品用于环境创设,如布置墙面、制作挂饰等。
3. 相关活动:开展关于雨的主题活动,如雨中游戏、雨具制作等。
六、活动材料:1. 彩色的雨滴模板或印刷纸。
2. 彩笔、水彩或蜡笔。
3. 画纸或画布。
4. 调色板和颜料。
5. 剪刀和胶水。
6. 参考图片或图书关于雨滴和颜色的。
七、活动步骤:1. 引入主题:讲述一个关于彩色雨滴的故事,激发幼儿对颜色的兴趣。
展示一些雨滴的图片,让幼儿观察雨滴的形状和颜色。
2. 探索颜色:准备不同颜色的颜料,让幼儿亲自尝试混合颜色,了解颜色混合的基本原理。
讨论不同颜色混合后会变成什么颜色。
3. 制作雨滴:给每个孩子一张彩色的雨滴模板或印刷纸。
让幼儿使用彩笔或水彩在模板上画出雨滴,并尝试使用不同的颜色。
小班艺术教案:彩色的雨滴

小班艺术教案:彩色的雨滴
简介
本节艺术课主题为“彩色的雨滴”,适合小班幼儿,让孩子们在课堂上用色彩和形状感受雨的美丽与神奇。
通过绘画的方式,让孩子们发现身边的一切都可以是艺术的素材。
教学目标
1.提高孩子们的色彩感知能力和想象力;
2.培养孩子们的画画兴趣;
3.让孩子们探索绘画的乐趣。
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主题
老师拿一块白纸板,在板上画出下雨的场景,问孩子们“你们最喜欢什么天气?”然后把画好的雨滴开头透过色纸硬纸板放在白纸板上,让孩子们观察雨滴变换的颜色,并询问他们对雨滴的看法。
第二步:讲解步骤
向孩子们展示一些蜂蜜,醋,食用色素等材料,让孩子们了解颜料的来源,然后和孩子们一起探究颜料的颜色变化和混合。
第三步:自由绘画
让孩子们用画笔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画出彩色的雨滴,老师可以示范一下画法,提供一些灵感,但应该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
第四步:分享
老师邀请孩子们分享自己的作品,爱好和经验。
孩子们可以互相欣赏彼此的作品,学习别人的绘画技巧。
教学评估
1.通过孩子们自由绘画的作品和课堂互动,评估他们对雨的认识,对色
彩变换,颜料的了解,以及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结
彩色的雨滴教学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通过绘画让他们学会通过观察发现,着手实践。
此外,该课程让孩子们感受到小小的雨后也可以是一个美丽的艺术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精品教案】小班上学期美术教案《彩色的雨滴》
【活动目标】
1、能大胆地用手指蘸颜料,初步体验用“点”的动作从上而下,
一下一下地点画雨滴。
2、学会用抹布擦干净手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课件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二、讲解示范。
1、示范画彩色的雨滴。
(1)提问:选个颜色看一看,伸出手指蘸一蘸,点点点,我从哪
里开始点的呀?
(2)小结:雨滴宝宝是从云朵娃娃下跑出来的,雨滴宝宝要跑出
来啦!
(3)师:现在老师想再请出一个颜色的雨滴宝宝,可是它不喜欢
我手上有这个颜色,所以我就先把手指在布上擦一擦,“擦擦手指再
蘸蘸,点点点”。
(4)提问:这里已经有一个雨滴宝宝了我能不能再点在它上面呀?
2、请一名幼儿来模仿,其余幼儿空手练习。
三、组织幼儿制作。
1、提出制作要求:雨滴要画在云朵娃娃下面。
换个颜色再蘸蘸的
时候要用布把手擦干净,伸出手指再蘸蘸,点、点、点,擦手指的时
候要擦干净哦,这样画出的云朵才漂亮。
(屈老师)已经有雨滴宝宝
的地方不能在点了,雨滴宝宝不要挤在一起。
这样不漂亮。
2、巡回指导个别幼儿制作,帮助幼儿困难的幼儿。
三、展览幼儿作品。
活动反思:
今天的美术活动是一个“手指点画”,小朋友们第一次接触手指点画,兴趣非常高。
活动前小朋友们和老师一起观察雨滴落下来的方向“从上往下落”,老师在讲解示范时看的非常认真,知道要“伸出手指蘸一蘸,点点点”,换一种颜色之前要把小手擦干净。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是有个别小朋友是随意点雨滴,并没有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进行点画。
另外,还有部分小朋友忘记把小手擦干净就换颜色进行点画。
经过多次提醒,情况才有所好转,今后在“手指点画”方面多加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