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教案精编WORD版
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教学设计

《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一节的教学设计党岘中学赵鸿昌2013-08-28第14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一节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教材分析:本节是苏教版第五单元、第14章、第1节的内容。
是学生在学习了生物分类知识后接触到的第一个生物类群——植物。
它的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异,可以说是一个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被分为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 说出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2举例说出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
能力目标:1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1说出植物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适应的特征。
2 举例说出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3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
教学方法:本节采用边实验、观察,边比较、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尽可能的利用当地常见的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实物或标本,为学生观察创造条件。
利用山区学校特有的条件,组织学生到校外的自然环境中观察这些植物的生活状况和生活环境,增加学生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教学准备:1 课前收集一些不同类群的植物图片或采集一些植物标本。
2学生6—8人一组,自选组长,利用课余时间到自然界中观察各种绿色植物的生存状况和生活环境,并采集实物。
3通过报刊、杂志和网络等方式搜集一些有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植植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植物是生物界中较大的一个类群,它种类多、分布广、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异。
根据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的不同,将地球上的植物分为四类: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1.说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代表植物、形态特征及生活环境。
2.举例说出这几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3.探索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对生活环境的适应。
二新课学习活动一:藻类植物1.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提问:如果养鱼缸里的水长时间不换,缸的内壁上会长出绿膜。
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教学设计

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教学设计《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一节的教学设计第14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一节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教材分析:本节是苏教版第五单元、第14章、第1节的内容。
(以前的版本在8年级下册)由于天气原因冬季天气较冷现在调整到上册。
是学生在学习了生物分类知识后接触到的第一个生物类群——植物。
它的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异,可以说是一个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被分为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 说出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2举例说出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
能力目标:1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1说出植物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适应的特征。
2 举例说出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3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
教学方法:本节采用边实验、观察,边比较、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尽可能的利用当地常见的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实物或标本,为学生观察创造条件。
利用山区学校特有的条件,组织学生到校外的自然环境中观察这些植物的生活状况和生活环境,增加学生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教学准备:1 课前收集一些不同类群的植物图片或采集一些植物标本。
2学生6—8人一组,自选组长,利用课余时间到自然界中观察各种绿色植物的生存状况和生活环境,并采集实物。
3通过报刊、杂志和网络等方式搜集一些有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植植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植物是生物界中较大的一个类群,它种类多、分布广、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异。
根据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的不同,将地球上的植物分为四类: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1(说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代表植物、形态特征及生活环境。
2(举例说出这几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3(探索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对生活环境的适应。
(新)苏教版生物八上《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公开课(教案)word版(5)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生物分类的必要性、生物分类概念及依据。
2、尝试对植物和动物根据其结构特征进行分类;列举生物的主要类群。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判断能力。
2、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3、通过探究生物分类方法、分类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分类技能。
5、通过分类活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心。
情感目标:1、通过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增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同学们保护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怀。
2、通过观察图片,影片欣赏,使同学们在欣赏自然界里形形色色的生物同时,受到美育教育,从而陶冶同学们的情操。
教学重点:依据新课程标准只有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及比较抽象的分类等级,才能为以后了解各种生物的特点打下坚决根底制定教学重点为1、列举生物分类的依据2、举例说出生物分类的等级教学难点:依据学情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她们对于生物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己有了一定的掌握,并且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时就浅显的接触了生物的分类例子,又因学生对生活实际中商店中的东西分类摆放情况很了解分析教学难点为:描述种的定义。
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资料收集、调查法、讨论交流法、合作学习、组间互动。
学情分析: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她们对于生物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己有了一定的掌握,并且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时就浅显的接触了生物的分类例子,又因学生对生活实际中商店中的东西分类摆放情况很了解学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图片演示学生准备:收集生物分类相关材料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游戏1 、出示实物:笔、本子、苹果、桔子、肉、蔬菜等2 、让学生当超市效劳员:如何摆放这些东西。
3 、引导学生说出摆放的原因及这样摆设的好处。
4 、总结引出课题二、教授新课:〔一〕1 、出示图片2 、组织学生做游戏,看哪组同学把图片上各组的生物分类分得准,并说出分类的依据3 、评价4 、引导学生总结出生物分类的依据,并看书找出生物分类的依据和自己的比照。
八年级生物 第22章 第二节 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教案

八年级生物第22章第二节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一、教材内容分析1 、内容分析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作用最大的生物之一。
已知的绿色植物有30 多万种,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包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极为密切。
本节课扼要介绍绿色植物的类群、形态、生理和分布。
让学生了解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它们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生活环境是怎样的,与人类有什么样关系,然后以绿色植物中最高等,与人类生、生活关系最密切的被子植物为例,介绍被子植物的一生,最后介绍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主要作用及一些珍稀植物,让学生了解植物世界的多彩的同时还要关注植物,不要破坏生态平衡。
2 、重点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举例说出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 、节内容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第一节生物的分类的具体表现,也是七年级上第一章第一节内容的扩展,并且为后面有关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生物的进化等到章节的学习埋下伏笔。
二、学生情况分析1 、学生现有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初二学生学习生物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基础。
他们思维活跃,敢于质疑和讨论,对于生物学这门课充满兴趣。
但是,一方面学生们已有的生物学知识,并不是按照分类系统来学习的,而是以生物与生物圈的关系为主线学习的;另一方面对七年级上册书中涉及到的部分内容,学生已经出现了一定的遗忘。
这些都会导致学生学习难度加大。
本界初二学生,由初一开始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课堂讨论探究意识,课堂讨论气氛比较活跃。
所以运用讨论式教学可以顺利完成节课内容。
2 、难点及其分析植物世界中的植物丰富而又复杂,只有掌握住它们的特点才能区分它们。
所以把“各类植物的特点”作为本节的难点。
并通过实验、讨论、观察的方法总结出各类型植物的特点。
来分散难点。
三.教学目标说出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培养学生关注植物,了解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通过图片让学生学会归纳,收集资料的习惯四、教学策略1 、通过图片让学生分清植物的类群2 、通过讨论让学生了解各类群植物的特征3 、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会区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4 、通过讨论进行思想教育五、教学法资源准备多媒体、图片、种子、刀等六、教学法流程由图片引出四类植物了解四类植物的特点了解植物与人类的关系七、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第二课时第三课时。
幼儿园大班探索自然:多彩植物世界教学案

幼儿园大班探索自然:多彩植物世界教学案【概述】1. 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2. 探索自然对幼儿认知和情感的发展意义【教学目标】3. 让幼儿通过多彩植物世界的探索,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4. 增强幼儿园大班幼儿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启发幼儿的好奇心【教学准备】5. 准备各类植物样本、图片、绘本6. 确保教室内有足够的自然光线和空气流通【课堂活动安排】7. 通过植物样本的观察、比较,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要求8. 利用绘本、图片等教具帮助幼儿认识各类植物9. 带领幼儿到校园内植物园或户外进行实地观察和探索【教学过程】10. 让幼儿自由观察和描述不同植物的形态、颜色、气味等特点11. 引导幼儿比较不同植物的异同,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分析能力12.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共享对植物的感受和认识【教学总结】13. 总结幼儿园大班探索自然课程的收获14. 鼓励幼儿记录自己在植物探索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形成小小的植物日记【个人观点与理解】通过这样一次深入的植物探索活动,幼儿可以在自然中感知到生命的奇妙,领悟到自然界的神奇和美妙。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也应该引导幼儿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在植物探索活动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是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激励幼儿自主探索。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要尽可能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实际,让植物探索成为一次愉快的、自然的亲子互动。
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进行总结和回顾,让幼儿从植物探索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和感悟,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促进幼儿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和认识这个多彩的世界。
【教学案扩写】【课堂活动安排续写】7. 引导幼儿通过植物样本的观察和比较,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要求。
让幼儿在观察过程中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植物的外貌特征,比如叶子的形状、颜色、花朵的大小和颜色等,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美丽的植物世界——幼儿学习科学教案

美丽的植物世界——幼儿学习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激发幼儿对植物的兴趣,培养幼儿主动观察、现、探究的兴趣和能力;2.掌握植物基本结构及其功能;3.了解不同植物生长的环境需求和适应能力;4.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分析和比较,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二、教学内容1.植物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2.植物的多样性和变异性;3.不同植物生长的环境需求和适应能力;4.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幼儿对植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活动1.教师引入通过观察图片或现场的一些植物,引入主题,激发幼儿对植物的好奇心和兴趣。
2.学习植物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1)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向幼儿介绍植物的根、茎、叶等基本结构,让幼儿了解它们的基本功能。
(2)幼儿进行手工制作,制作自己的“小花盆”,并种植一颗植物。
通过观察幼儿的种植过程,辅助幼儿掌握植物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3.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变异性(1)教师通过展示多种不同类型的植物,让幼儿了解不同植物的外观和结构特点。
并通过对植物的观察和比较,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2)幼儿进行清晨晨练,同时观察旁边的植物,并找到不同之处。
4.了解不同植物生长的环境需求和适应能力(1)教师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让幼儿了解不同植物生长的环境需求,并引导幼儿思考植物的适应能力。
(2)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在不同的场地,进行种植活动,并通过观察不同种植环境的变化,了解植物生长的适应能力。
5.实践活动(1)幼儿进行“植物大观察”活动,在操场、花坛等场地,找到不同的植物,并通过观察、摸索、嗅闻等多种感知方式,感受植物的生命力和魅力。
(2)幼儿进行“手手养草”活动,幼儿通过在自己家中种植一盆植物,并记录其观察结果,提高观察和记录能力和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1.幼儿能够正确地认知植物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2.幼儿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变异性;3.幼儿能够了解不同植物生长的环境需求和适应能力;4.幼儿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对植物的了解和兴趣。
教学设计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

教学设计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教学设计: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及对环境的影响;•掌握常见植物的分类及特点;•了解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类、归纳总结,自主探究植物的多样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探讨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自然、探究自然的兴趣;•树立保护植物和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本教学设计针对初中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对植物已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同时,他们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但对于如何通过探究植物世界来保护环境还存在疑惑。
因此,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生长与环境的关系,进而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多样化的植物图片(如森林、草原、沼泽、沙漠等不同地域的植物),引导学生欣赏植物世界的多样性,并提问:“这些植物有何特点?它们为何长得如此不同?”进而导入新课。
2.新课学习(30分钟)(1)植物的多样性•教师展示各种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类,总结不同植物的特点;•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植物的多样性,并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总结与评价,引导学生明确植物多样性的意义。
(2)常见植物的分类及特点•教师介绍常见的植物分类方法(如按生长环境、外形特征等),并提供相关分类图片;•学生根据分类方法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分类的理解;•教师介绍各类植物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各类植物的生活习性、繁殖方式等。
(3)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教师介绍环境因素(如光照、温度、水分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模拟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植物生长情况;•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与总结;•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并探讨如何通过合理种植实现环境保护。
3.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植物世界的多样性和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小班科学教案多彩的植物

小班科学教案多彩的植物小班科学教案:多彩的植物引言: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之一,它们不仅为我们提供食物和氧气,还美化了我们的环境。
在小班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和教案,向学生们介绍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多彩的植物教案,帮助学生们深入了解植物的奇妙之处。
一、教案一:探索不同植物的颜色目标:通过观察不同植物的颜色,让学生们了解植物的多样性。
材料:各类植物样本。
步骤:1. 引导学生们观察周围的植物,并询问他们植物的颜色。
2. 准备各种植物样本,展示给学生们观察。
3. 学生们观察植物样本的颜色,并描述其特点。
4. 引导学生们讨论为什么植物有不同的颜色,以及不同颜色对植物的意义。
二、教案二:植物的呼吸目标:通过实验,让学生们了解植物的呼吸过程。
材料:植物样本(可以是花、叶子等)、透明塑料袋、橡皮筋。
步骤:1. 学生们带来一些植物样本,并询问他们植物是如何呼吸的。
2. 展示给学生们一个由透明塑料袋制成的袋子,并解释这个袋子可以模拟植物的呼吸过程。
3. 将一个植物样本放入袋子中,用橡皮筋封口。
4. 学生们观察袋子内的植物,同时观察袋子的外观变化。
5. 引导学生们思考袋子内外发生的变化,并解释植物的呼吸过程。
三、教案三:发芽的种子目标:通过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让学生们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材料:各种种子、湿纸巾、塑料袋。
步骤:1. 学生们观察不同种类的种子,并讨论种子的外部特征。
2. 学生们在湿纸巾上放置一个种子,并将湿纸巾卷起。
3. 将湿纸巾的包裹放入塑料袋中,使其保持湿润。
4. 将塑料袋放在温暖、明亮的地方,并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
5. 引导学生们记录种子的发芽时间和过程,并讨论种子为何需要水和光线。
结论:通过以上的教案,学生们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奇妙之处。
第一节教案通过观察植物的颜色,让学生们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
第二节教案通过实验,让学生们了解植物的呼吸过程。
第三节教案通过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让学生们认识到植物的生长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教案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
教案
编制人:齐文华
时间:2015年2月
目录
第一章走近植物
第一节神奇的植物
第二节植物的分类
第二章植物的器官
第一节植物的根茎
第三节植物的叶
第四节植物的花
第三章植物与我们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植物
第二节植物的作用
第一章走近植物
树、七叶树等。
②灌木:指主干不明显,常由基部分枝,呈丛生的,高不及5m的木本植物,如月季、紫荆等。
③小灌木:高在1m以下的低矮灌木。
④亚灌木:高在1m以下的低矮灌木,仅茎基部木质化,多年生,而上部枝草质,并于花后或冬季枯萎。
(2)草本植物:植物体的木质部不发达,茎柔软,通常于开花结果后枯死的植物。
(3)藤本植物:植物体细而长,不能直立,只能依附其他物体,缠绕或攀缘向上生长的植物。
根据质地可分为木质藤本和草质藤本,如葡萄、猕猴桃等。
揭示讨论题1的答案
2. 根据植物的生长环境分类
(1)陆生的:植物生长于陆地,通常茎生于地上,根生于地下。
陆生环境丰富多样,生于沙漠的,根常有沙套,为沙生植物;生于盐碱地的,体内含有大量盐分,叫盐生植物;生于高寒山地的,个体低矮,垫状,叫高山植物等。
(2)水生的:植物体部分或全部沉浸在水中。
生于沼泽地的,通气组织发达,为沼生植物等。
(3)附生的:植物附着生长于他种植物体上,但能自养,无需吸取被附者的养料而独立生活的植物。
(4)寄生的:植物寄生于他种植物体上,营寄生生活的植物,如菟丝子以其特殊的吸根吸取寄主养料。
揭示讨论题2的答案
三、植物分类连连看
游戏规则:展示一组附有多幅植物图片,让同学们将相同类别的植物进行连接,并小组讨论结果,使同学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巩固学过的知识。
第二章植物的器官
一、课程导入
说一说:
大家知道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都是从哪个器官吸收而来的吗?
小组竞赛:
分小组比赛说出:①“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吃的是植物的根的蔬菜”
②“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吃的是植物的茎的蔬菜”
二、内容讲解
植物的根
根是植物长期适应陆地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器官,构成植物体的地下部分。
根由种子幼胚的胚根发育而成,向地下伸长,使植物体固着在土壤里,并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营养物质。
根一般不分节,不生芽。
一株植物全部根的总体称为根系如做图。
1.根的种类根据发生部位不同,根可分为定根和不定根,定根包括主根和侧根两类。
(1)主根:种子萌发时,胚根突破种皮,直接生长而成主根,明显粗大,形成地下的主轴。
(2)侧根:指主根上发生的各级大小支根。
(3)不定根:指由茎、叶、老根或胚轴上发生的根,这些根的位置不固定。
2.根系类型
(1)直根系:主根与侧根在形态上区别明显,并在土壤中延伸较深的根,也称深根系。
这是绝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根系的特征。
(2)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停止生长,由茎基部生出许多较长、粗细相似的不定根,呈须状根系,在土壤中延伸较浅,也称
浅根系。
这是大多数单子植物根系的特征。
植物的茎
茎是种子幼胚的胚芽向上生长而成,在茎端和叶腋处生有芽,茎和枝条上着生叶的部位叫节,两节之间的茎叫节间叶柄与茎相交的内角为叶腋
1.茎的分类
根据茎的生长习性,可将茎分为(如图):
(1)直立茎:茎垂直地面,直立生长,如各种树木及玉米、辣椒等。
(2)平卧茎:茎平卧地面生长,不能直立,如蒺藜、地锦草等。
(3)匍匐茎:茎平卧地面生长,但节上生不定根,如甘薯、蛇莓等。
(3)射出脉:多数叶脉由叶片基部辐射出,如蒲葵、莲。
(4)叉状脉:叉状脉见于蕨类植物和少数种子植物。
这类脉序的
每一条叶脉都进行2~3级的分叉,为较原始的脉序,如银杏。
三、课外拓展
每位同学采集三片不同的植物的叶子,最好是不同颜色、
不同形状的。
在第2课时授课时,每位同学说出自己采集
的植物的名称和叶子的叶序、叶脉、叶缘、叶形、叶裂。
几位同学一个小组,用采集的叶子进行拼图画,如图:
每个小组上讲台展示并进行评比。
课题第三节植物的花
(5)伞形花序:花序轴极短,许多花从顶部一起生出,花柄近等长或不等长,状如张开的伞。
如五加、报春花等。
?(6)伞房花序:花序轴较短,下部花柄较长,向上渐短,近顶端的花柄最短,花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如苹果、梨、山楂。
????(7)头状花序:花无柄,集生于一平坦或隆起的总花托(花序托)上,而成一头状体。
如菊科植物。
????(8)隐头花序:花序轴特别肥厚膨大而呈凹陷状,很多无柄小花着生在凹陷的腔壁上,几乎全部隐没不见,仅留一小孔与外方相通,为昆虫进出腔内传布花粉的通道。
小花多单性,一般上部为雄花,下部为雌花,如无花果等。
2.花的形态
(1)蔷薇花冠:花瓣5片或更多,分离,成辐射对称排列。
如桃、梨、蔷薇、月季。
(?2)十字形花冠:花瓣4片,离生,排列成十字形。
如十字花科植
物。
(3)蝶形花冠:花瓣5片,离生,成两侧对称排列,最上一片花瓣最大,称旗瓣;侧面两片较小称翼瓣;最下面两片合生并弯曲成龙骨状称龙骨瓣。
如碟形花科植物。
(4)唇形花冠:花瓣5片,基部合生成筒状,上部裂片分成二唇状,两侧对称。
如唇形科植物。
(5)漏斗形花冠:花瓣5片全部合生成漏斗形。
如甘薯、牵牛。
(6)管状花冠:花瓣连合成管状,花冠裂片向上伸展。
如向日葵花序的盘花。
(7)舌状花冠:花瓣基部连生成短筒,上部连生并向一边开张成扁平状。
如向日葵花序的边花。
第三章植物与我们。